A. 中国象棋怎样才算赢
对局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本方算赢,对方输:
1.对方的帅(将)被己方棋子将死或吃掉;
2.对方无子可走(被困毙);
3.对方对己方“长将”或“长捉”;
4.对方发出认输请求;
5.有步时要求的,对方走棋超出步时限制;
6.有时间要求的,对方超过规定时间;
7.对方违反比赛规则。
“吃子”中国象棋术语。对局中,轮到走棋的一方,把某一棋子从棋盘的这一交叉点走到另一交叉点而吃掉对方棋子,并占领后一交叉点,称为“吃子”。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为和棋:
1.双方均无可能取胜的简单局势;
2.一方提议作和,另一方表示同意;
3.双方走棋出现循环反复三次,符合《棋例》中“不变作和”的有关规定;
4.符合自然限着的回合规定,即在连续60个回合中(也可根据比赛等级酌减),双方都没有吃过一个棋子。
非着法类象棋术语
【复盘】也称“复局”。术语。指对局完毕后,复演该盘棋的记录,以检查对局中着法的优劣与得失关键。一般用以自学,或请高手给予指导分析。如按照棋排演,类如复盘,称“打谱”或“研阅棋谱”。
【先手】术语。有二义:1、也称“先走”。开局时的先走者。2、也称“得先”。棋局形势中的主动者。
【后手】术语。有二义:1、开局时后者。2、也称“失先”、“落后”。棋局形势中的被动者。
【均势】也称“并先”。术语。指对局中双方局势均衡,兵力相等。
【着】术语。对局中轮到走棋的一方,把某个棋从一个交叉点走到另一个交叉点,或吃掉对方的棋子而占领其交叉点,即为走了一着。
【回合】术语。对局中,双方各走一着,称为一个回合。
【闲着】也称“停着”。术语。一种适宜于对局相持阶段的着法。走子不起进攻作用,目的在于等待时机。
【强子】术语。指车、马、炮等战斗力较强的各类子。兵、卒须视形势而定,一般以过河界的为强,在自界的为弱。
【吃子】术语。对局中,轮到走棋的一方,把某一棋子从棋盘的这一交叉点走到另一交叉点而吃掉对方棋子,并占领后一交叉点,称为“吃子”。
【弃子】术语。对局中,舍弃某一子,称为“弃子”。常作为一种战术。主动而有计划的弃子,可得先而占优势或攻主局。
【胜势】术语。对局中,局势大体已定,于胜利在望一方,称为“胜势”。
【绝杀】术语。指对局,下一着要将死,而对方又无法解救。
【入局】术语。一般指攻入对方阵地而能构成杀局的着法。常见于中局阶段,多数为“弃子入局”。
【例胜】术语。实用残局结尾时,攻方可以必胜守方,称为“例胜”。
【例和】术语。实用残局结尾时,守方对攻方可以弈成必和的棋势,称为“例和”。
【巧胜】术语。指实用残局结尾时,由于守方未能及时弈成例和的棋势,被攻方乘机取胜,称为“巧胜”。
【巧和】术语。实用残局结尾时,守方以巧着弈和攻方,称“巧和”。
B. 象棋到底怎么才算赢啊
分出胜负主要是要制住对家的帅,这时候老帅被将死就输了,而将死别人的老将一方获胜。
一、象棋判胜负方法:
1、一方棋子攻击对方的帅 ( 将 ) ,将在下一招将其吃掉,而对方却无法阻挡的情况,将被判胜。这就是我们在象棋对局中经常听到“将军”的原因,注意这里的“将军”是一个动词。
2、一方行棋时无子可走,会被判负。
3、一方行棋后,形成了"将"“帅”直接对面的状况,会被判负。
4、无法判定胜负时,对局中有严重犯规的一方会被判负。
5、当然,如果一方认输,自然就会被判负。
二、判和
1、一方提出和局,另一方也同意,将判“和”。
2、局势简单明了,而双方都没有取胜的可能,将判“和”。
3、出现待判局面,双方出招后陷入循环状况三次,将判“和”。
象棋各棋子走法:
1、马:只能沿着“日”字形的对角线走(俗称马走“日”字),可退可进。但在马行走的方向上,与马紧邻的交叉点有其他棋子时,马就不能跳过去 ( 俗称“蹩马腿”) 。
2、象/相:不许越河界,每一步棋可以沿着对角线斜走两格 ( 俗称相走“田”字 ) ,进退均可。若“田”字中心有其他棋子时,则不能跳过 ( 俗称“塞象眼”) 。
3、车:可以沿着所有直线或横线随意行走,进退均可,但不可越过其他棋子跳着走。
4、炮:在不吃子时,每一步棋的走法与车完全相同,如要吃子,中间需有一颗棋子(俗称“隔山打炮”)。
5、士:只许沿着“九宫”内斜线活动,每步只能走一格,进退均可。
6、将/帅:每招只能走一个,只能在“九宫”内移动,每步棋前进、后退、横走均可,但不许走出“九宫”,一次只能走一格。
7、卒/兵:在没过河界时,每步棋只能沿直线向前走一格,过了河界,则可以左右走一格。兵 ( 卒 ) 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