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阿富汗战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1、阿富汗战争遏制了伊斯兰教极端主义向中亚和南亚扩张,从而有助于中国边疆地区的稳定。
2、阿富汗战争改变了南亚的力量对比,使南亚局势更为动荡,从而给中国西部安全环境带来某些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3、阿富汗战争造成中亚乃至整个欧亚大陆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动,从而使中国整体安全环境面临更大的压力。
阿富汗战争所造成的的地缘政治结构和战略力量对比的变动,给中国的安全环境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这些有影响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从长远来看,其不利的有影响可能更为突出。面对这些变化,中国必须再对外战略上及早做出谋划,争取一个合理的国籍战略空间。
(1)中国怎么看阿富汗事件扩展阅读
于阿富汗政府本身的问题,使西方的巨大投入付诸东流,不仅未能把阿社会引向正轨,而且在恐怖势力面前节节败退,控制的国土不断缩小,总统被戏称为喀布尔市长。相反,塔利班势力则从最初的打击中恢复,控制了大部分国土,并转入巴基斯坦北部,大有东山再起之势。
面对这一形势,阿富汗政府几年前就提出与塔利班和解,但美国不同意,战争因此陷入僵持局面。去年底,在战争进行了整8年之后,奥巴马为打破僵局,及早脱身,决定增兵对塔利班进行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到阿富汗问题国际会议召开前,美国随后承认塔利班是阿富汗政治结构的组成部分,同意阿富汗政府说服部分武装人员放下武器。但是,阿富汗塔利班却不打算和解。
阿富汗犹如一个黑洞,11年来不仅吞噬了近2000名美国大兵的性命,而且耗费了1万多亿美元。曾在阿工作的前美国海军军官马森认为,阿富汗战争是越战的翻版,美军深陷泥潭,没有获胜希望,因此尽早撤军方为上策。
英国《金融时报》日前更是旗帜鲜明地指出:“西方在阿富汗已经失败。”
Ⅱ 为什么1979年,阿富汗战争爆发,我国不支持苏联,而支持圣战者。
1.进入60年代后,中苏之间的“蜜月期”宣告结束,由于意识形态的分歧,中苏关系一落千丈。在接受了几年的苏联援助之后,中国想要摆脱苏联的发展模式,争取独立自主;而苏联依旧想要中国按“苏联的思路”发展——矛盾就此产生。1968年,同样与苏联发生意识形态分歧的捷克斯洛伐克,爆发“布拉格之春”事件;苏军入侵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市,捷共中央总书记杜布切克,总理斯沃博达被逮捕并被押解到莫斯科。“布拉格事件”也提醒中国,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意识形态分歧已经发展到要靠武力解决的地步!!!
2.1969年,中苏之间就黑龙江的珍宝岛(现称“黑瞎子岛”)的领土归属问题,爆发武装冲突。苏联在远东地区陈兵百万,枕戈待旦,甚至扬言用“核武器”对付中国。中国东北则是大片的平原,再加上武器装备落后,一旦爆发战争,将非常被动。所以,东北的很多军工企业都在这个时期被迫撤往“内三线地区”(四川、甘肃、青海、贵州)。
3.越南战争结束之后,越南与中国之间的“南海纠纷”、“边境纠纷”都被搬到前台,曾经“同志加兄弟般的友谊”瞬间被“国家利益”冲的渺无踪迹。越战的胜利,再加上苏联的暗地支持,70年代末的越南自恃东南亚小霸主,在任何问题上都寸步不让,甚至得寸进尺。终于,在1979年2月17日,中越边境爆发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大规模的作战到同年3月16号即宣告结束,但边境线上的中小规模冲突(各大军区“轮战”)一直持续到1989年才结束。因为担心苏联趁火打劫,而阿富汗又吸引了苏联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中国曾支持阿富汗的游击队的抵抗运动。1980年,因为苏联入侵阿富汗,中国还连同美、英、法等国一同抵制了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
4.1989年5月,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访华,中苏关系解冻,恢复了对华武器出口,中国也停止了对阿富汗游击队的支持。1991年苏联解体,新俄罗斯国力衰退,经济困难,此时的中国采购了大量的俄罗斯高技术产品,大量进口石油,使俄罗斯渡过了这一时期,中俄关系又重新回到了“战略伙伴关系”。
强力推荐: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 徐焰少将 教授、博士生导师:《论中苏关系变迁》;
曾被转载于《凤凰卫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