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关于购车上牌具体流程
第一步 选车:根据自己的需求挑选一辆适合的汽车,选好销售公司。
第二步 交付车款:
A.全款购车:交车款
需提供证件:身份证车商
提供:“汽车销售发票”、“车辆保修手册”、“车辆使用说明书”。
车商可以代办:缴纳购置费、保险、车船使用税、上牌等手续。
B、定金购车:交定金—签订《定购合同》—交全款
注意:交付定金后如果退车,车商将不予退还定金;车商不愿交车或者不能按《定购合同》约定的时间交车,你可以要求车商双倍返还定金。办好定金手续后,等车商的现车来后,你需要交清全部车款,再提车.
C、按揭购车 :交首付款—签合同—银行审批—银行放贷—办理牌照—办理还贷手续
需提供证件:身份证、户口本、住房证明、收入证明、二张一寸照片。(已婚:配偶身份证、结婚证)
消费贷款购车程序 贷款试算
第三步 发票的工商验证:持购车发票在各区工商局机动车市场管理所或汽车交易市场的代办点加盖工商验证章。需提供:购车发票、汽车出厂合格证明(合格证)、单位代码证或个人身份证(进口车辆须提供海关证明,商检证明)。
第四步 办理保险:保险一定要在领取牌照之前办理,汽车交易市场都有保险公司代办机构,在购车时一起完成保险手续,可以省确以后的麻烦。
新车必须办理:第三者责任险(赔偿被撞对方的修理费、医药费和财产损失费)
保险计算 车险办理指南
第五步 交纳车辆购置附加费:在市交通局车辆购置附加费征集管理处办理,一般汽车交易市场都有其办事机构。国产车为车款的10%,进口车为完税价格的10%。个人车辆用现金缴费,单位车辆可以用银行支票缴费。购置附加费计算公式:收费额 = 购车价款 / 1.17 × 10%
第六步 车船使用税:在附加费征稽处建档后,去所在地税务局缴纳车船使用税,领取“税”字牌。此项内容可以在购车环节中随时办理,但一般在汽车交易市场中有税务部门的办事机构,一次办完比较方便。 车船使用税简介
第七步 办理移动证:在领取正式牌照之前,只有办理了移动证车辆才能上路行驶,出京车辆则须到检测场验车并办理临时牌照方准许上路。移动证贴于所购新车的前挡风玻璃明显处。
办理地点:在各区县交通大队或其设在汽车交易市场的机构办理。
提供:车主证明或个人身份证明、车辆来历证明。
流程:申请→业务领导岗审批→机动车查验岗验车→收费→牌证管理岗开具临时牌、移动证
第八步 验车:新车须到车辆检测场检验合格后才能领牌。验车场由车管所指定。检验合格填发由驻场民警签字的机动车登记表。检验项目有外观检验、车辆尾气检验等。在各区县交通大队指定的机动车检测厂进行。
需携带:车主个人身份证、加盖工商验证章的购车发票、车辆合格证、身份证等。(进口车还需出示商检书、进口单和车管所核发的准验单)
注意:去指定的汽车检测场验车时,要给新车加油添水,做好行车前检查,确保新车正常行驶,同时要注意初驶磨合状态,不可高速行驶。
第九步 领取牌照:验车后5个工作日到各区县车管所领取牌照。同时领取行驶证代办凭证。拍照准备办理行驶执照。领取车牌照、临时行车执照和“检”字牌。私车牌证须车主本人亲自前往,他人不能代领。
提供:购车发票原件及复印件、公车提供单位代码证书原件及复印件、私车提供车主身份证、机动车验车表、购置附加费凭证、产品合格证、已投保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单据(包括保险单正本、收据及保险卡)、单位购车的需交控办批件、合资企业须提交营业执照副本原件、私营企业须提供工商局的控办证明。
收费:牌照费154元;上牌费500元/车;照相费40-70元/车;其他手续费。
新车上牌流程 北京购车上牌流程
第十步 交纳养路费:办完以上手续后,到车主所在地养路费征稽所交纳养路费。
养路费标准:轿车养路费为22元/月·座。
第十一步 备案:在各区县的交通大队或当地安委会办理新车备案手续。
注意:单位车辆到所在区县交通支(大)队集体办理;个人车辆,车主有驾驶证的随驾驶证的登记备案一同办理,车主无驾驶证的到机动车行驶证登记地址所在区县交通支(大)队办理。黑色牌照车辆到当地公安交通管理局车辆管理所外事科办理。
第十二步 办理车辆行驶证:在领取牌照的同一车管所办理,需携带的文件包括行驶证待办凭证、养路费缴纳凭证、安委会登记备案资料。
如果是异地购车的话:
,异地购车部分,一般存在在两种方式:(1)亲自过去购车底ssss店,这样的流程其实和本地购车是一样的,选定车型颜色,砍价,交钱,提车。这里就不做多的解释。就是有两点是需要注意的,一是smart和一般我们的国产车提车还有点区别,smart是进口车,在车辆交车之前,需要做个一PDI(意思不做详解了,好学童鞋的可以dai一下)的检测,所以一般需要2-3个工作日才能提车,不过要是和销售顾问确认好的话,也可以让他在你灰过去前就给你提前安排好,这样可以节省时间。二是全国的奔驰系统都有一个很讨厌的规定,就是刷卡付款的话当天是提不了车的,因为规定必须到账以后才能开购车发票,开了发票财务才会放车,而当天刷卡,其实是第二天大概2点以后才当ssss的账上的,所以也请个人童鞋注意一下。所以如果想当天提车的话,唯一的办法就是所实时转账,这样款额才能及时到ssss的帐上,就能及时开出发票-提车。(2)异地付款,本地提车,这个流程其实是让广大童鞋最没底的方式,因为一般大家都会觉得人也没见,车也没见,店也没见,十几万就给你打过去,这也太不靠谱了。所以个人觉得,这个就要看你对你联系的销售顾问的信任程度了。我个人的话就出现过两次这种情况,一个是武汉的车友,一个是没蒙古的车友,都是我连人都没有见过,就把钱给我转来了,然后我负责把车给他拖过去,然后他在当地收车,一切顺利。所以在这里也感谢一下两位对我的信任。(这个好像有点广告的嫌疑,哈哈)所以说这个方式也不是不可行的,只是要注意一定要把相关的细节都确认好。二,本地上牌本分废话了那么久,终于说道重点。买车的时候,销售会把一下四样文件给你准备好:《关单》也就是进口货物证明书《商检单》《购车发票》一共四联《购车合同》文件齐全后,就可以进入上牌流程了。以下是详细的细节:
需要先准备好的东东:(必须!)(1)身份证复印件n份,保险合同复印件2份,车架及发动机拓印件5份,整车出厂合格证复印件1份(2)身份证、买车的发票、保险合同、整车出厂合格证等所有东东的原件(3)小夹子(夹资料用)、胶水、笔、几张空白A4复印纸要点:1、反正是把能复印的多复印几份。后面的买税,买养路费,买年费都是需要的。否则就是1块一张喽。2、不清楚一定要多问,否则会走不少冤枉路滴。第一步:新车保险新车一定要先买保险,第二天就生效。平安或者太平洋,大公司保险会贵些,但是会规范些。自己选吧。注意要买“不计免赔额”。第二步:车辆购置附加税购置税费用:(约)裸车价/11.7 smart享受国家优惠,打75, 不过优惠车的话,国家对每款车型设有最低购置税限制,如:车价/11.7*0.75所得值>最低购置税值,则缴纳所得值 ; 车价/11.7*0.75<最低购置税,则缴纳最低购置税值。需要资料:发票第四联(原件、复印件)、 身份证(原件、复印件) 、机动车出厂合格证(原件复印件) 、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凭证(验原件,交复印件。第三步:验车上牌1、刑侦:去咨询窗口交50块钱,先领表填表,在最里面的窗口吧。外面桌子上有样板。照抄一份。不过资料要填自己的。然后找穿蓝色衣服的工作人员让他帮你拓车架及发动机号。车架号比较好办,发动机号就麻烦了。因为比较烫,所以要一点技术。(车价号在后尾箱隔热垫掀开,隔热垫和盖板的链接夹角处。发动机号就比较困难,需趴下从车底往上看,在发动机上)拓号完毕工作人员要签字确认。然后,用回执在检测站领一张发票。然后就把单子交道刑侦窗口。等着警察叔叔给你刑侦。其实就是拿着手电看看你的号有没有改过的痕迹。警察叔叔搞完这个后会把你的单子交到领表的窗口,然后你拿着牌等着叫号。应该是要把你的这些数据登陆到网络上。查看一下。叫到号码。递上前面交钱的发票。拿回刑侦单子,走下一步啦。最可气的是数据登完网络后,要盖3个章。2、去检测站开车汽车检测站,拿着之前留着的拓号。完毕后到窗口领取4份表格(会给你一个号),只需要填写《公安交通管理法律文书送达地址确认书》,记住不要签名,然后将表格、身份证复印件、发票第四联、购置税证副本、保险单首页复印件、机动车出厂合格证交给里边的MM,然后去交费窗口交费。然后凭交费单领取照片,把照片给你交资料的窗口,然后就等着他们把资料录入打印了,完毕后他们会叫号让你拿资料。3、上牌拿到检测站的资料后就去大厅选号了,这里先拿号送资料,然后等JC检查车,然后选号(可以选择网上选号和现场选号,深圳是这样的,其他地方我也不是很清楚)现场选的话接下来就等工作人员叫你选号了。选完后就去交车牌费。凭交费凭证回选号窗口领取《驾驶证、行驶证待办凭证》(俗称回执),工作人员通知拿行驶证具体时间。再凭《驾驶证、行驶证待办凭证》去固封处上车牌,上好牌后再去照相处照相,这时照的照片是用于行驶证上的。之后按工作人员告知的时间领取《行驶证》、《机动车登记证书》和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第四步:第五步:购置税建档将购置税完税证明和行驶证拿到购置办,将身份证、完税证明和行驶证的复印件交给工作人员,在完税证明上盖上“已建档”的章。至此,所有的上牌流程就算完毕了。因为地区不同,可能在细节上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大体流程是一样的。有需要的童鞋可以研读一下。最后,提醒大家一下,上牌个人觉得比较复杂,所以交大家一个无比简单的方法,就是去找万能的黄牛。费用更具各地行情,大概是100-500不等,方便,快捷,收费合理,关键是省事。不知道其他地方,反正深圳的黄牛还是挺有职业素养的,速度很快,半天倒一天就能搞定,2-3天就能把所有的一切都能给你搞定,比我们公司的上牌员快多了。所以以后再有考虑异地购车,本地上牌的童鞋们就可以参考以上的内容了。
B. 五年后中国经济会怎么样
看世界各国的人均GDP数据非常奇怪。有必要做一个较详细的划分:
发达国家与地区:北美的美国加拿大;欧洲除东欧外的国家;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亚洲的日本与四小龙,以色列。一共28个,高的人均年GDP有四万美元,低也有5000美元。
石油资源富国:沙特,科威特,阿曼为典型代表,包括西亚北非拉美的一些小国。伊拉克与利比亚本来也是富的结果被美国搞了,惨。伊朗,委瑞内拉也算。这些国家人均GDP多的有1万多美元,少的也有3000多美元。
小康型:东欧国家(包括俄国)加土耳其,拉美国家中较好的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秘鲁等,泰国马来西亚约旦叙利亚,南非以及一些非洲小国。这些国家人均GDP在约在 4000以下1000以上。那几个非洲小国有些让人吃惊,加蓬博兹瓦纳,不知道是如何干到1000多甚至3000多的。
穷国:除以上所列,所有其它国家在人均GDP上都是穷国了,一年不到1000美元。具体列一列,绝大多数非洲国家,拉美香蕉国家,所有南亚国家,新马泰以外东南亚国家,中亚国家,中国朝鲜蒙古。
如果对比一下上个世纪最后十年头尾的两次统计数据,会发现那些发达国家的构成是最稳定的。甚至20年内都没有任何变化。如果考虑30年,那么四小龙是加进去了。也就是说,发达国家的构成,在二战稳定以后唯一的变化就是加了亚洲四小龙。20年过去,再没有一个国家进入这个层面。
这是个相当奇怪的事。如果不考虑石油国家,那么发达国家的门槛就是约5000美元的人均GDP。世界上其实有相当多的小康型国家的,墨西哥巴西阿根廷,马来西亚泰国一度都不错,可是不管20年还是30年就是搞不上去。实际上如果已经有了2000多美元的人均GDP了,来一个经济奇迹,不到十年就上到5000了。甚至不用动,等货币升值就过门槛了,就象四小龙冲线及冲线以后一段时间的GDP变化一样。如果一开始基础不是特别差,如果有连续20年的高速增长,那么肯定是可以冲线的。要注意用美元计的GDP增长率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是大于经济增长率的,因为几乎肯定会发生货币升值等附加效应。但是20年过去了,就是没有国家能冲上去,一个都没有。
想想看,20年能增长多少?中国20年翻了两番,如果肯不顾一切升值,用美元算可以翻三番。但是全世界的那些小康型国家就是没有一个能冲上去。那些发达国家更早的时候也没有5000美元,但是增长迈过门槛的时候很平稳的就过去了,而发展中国家想要复制它们的那种平稳过线就是没有一个成功的。
事情不仅仅是不能过线这么简单。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上个世纪的最后十年是很悲惨的。54个国家十年过后比原来更穷了,其中没有一个是发达国家,全是发展中国家。其余的发展中国家不是停滞就是增长缓慢,除了两个显着的例外:中国与印度。
这难道不是一个很奇怪的事么?成为发达国家就那么难么?如果俺们把石油富国与四小龙除去,事实是很清楚的:成为发达国家的确就是那么难。
下面解释这个现象的内在原因。
为什么成不了发达国家?
前面说了,20年中没有一个发展中国家奋斗成功。这些国家内部的原因可能有以下这些。
1.卖资源的诱惑 发展中国家有很多资源非常不错的国家,如果是石油,更是一炮而红。这些国家的人民满足于靠资源过活,只考虑花钱的方式,不考虑另开挣钱途径。
如果走上这条道路,一个国家的前途就算完了。最严重的是人民没有了努力的动力,不学习了。不努力暂时不要紧,卖资源就是了。眼前的威胁是眼红的邻国打进来,所以要大买武器,并且抱着各老牌帝国主义的大腿。最惨的是,抱着的大腿不高兴了,那就成伊拉克了。
2. 民风懒惰拖拉拉美非洲的大部分国家,民风可以说得上是懒惰。非洲大兄弟领了工资,买来可乐躺在大街上喝了,以后怎么搞不去想。拉美人民工作态度要好一些,可是也不怎么样,喜欢罢工,喜欢过狂欢节。南亚印度人民的哲学不一样,认为时间在永恒的宇宙面前不重要,干什么事不着急。东南亚国家的人民也说不上勤劳。这此因素对发展经济显然是不利的
所以这就是拉美与东南亚小康国家的故事:经济“奇迹”后面的经济危机。拉美国家70年代奇迹,后面20年危机,东南亚80年代奇迹,90年代危机。危机完了,不是周期性的,而是一次性的,完了就让你躺在那里起不来,而不是景气循环。
这么一算,全世界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躺下了。剩下两个:中国与印度。下面谈这两个国家的事。
中国与印度
上面说到,发展中国家基本全完了,惨的就是卖光资源等死,稍好点也是经济危机过后再没了希望。发达国家其实不在乎这些国家惨成什么样。只要能顺利得到这些国家的资源,并不在乎,方法就是用高价卖产品给那些国家的富人不等价交换。如果说得明白一些,发达国家是有意这样设计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中国家可以选择努力一点成为拉美这样的经济后院,或者不努力成为非洲完全躺下。
但是还剩下印度与中国没有完全搞定。说没有搞定是有证据的。说到印度,一般以为这个国家穷得很,人均GDP才400多不到500,在发展中国家里都算是最低的一档。中国也不富,今年基本能上1000美元了,还落后于不少发展中国家。但是放在全球角度看,而不是泛泛地谈GDP,中国与印度与其它发展中国家是显着不同的。
如果说发展中国家还有一些技术能力,那么也就在中印两国了。这两国能发卫星,能造汽车,这在发展中国家就没几家了。巴西的火箭炸好几回了也没发上去。中印两国的经济发展程度,被大量人口平均给掩盖了。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产业,发展中国家只有中印两国。如果只看这些产业,不看那大量的闲置人口,中印两国的发展程度是高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因为一个国家的希望,在于产业发展,不在于一时的人均GDP。
这两国的经济,基本还是独立自主的。不是说没有外资,而是两国的领导力量还没有被发达国家所掌控,经济道路过去是自主选择的,今后也有自主选择的余地。其余发展中国家是已经没有选择余地了。想自由选择么?民主政府里坐着的不定是不是美国培养的走狗。就算总统想奋起脱离这种经济秩序,底下大堆资家阶级买办可不是虚的,那是要你死我活斗争的。委内瑞拉的查维斯不是曾经被整惨了么?
印度的独立自主是比较严格的。从尼赫鲁开始,印度就是自己搞一套,算是民主制度下搞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全球独一份。印度国内很多人批评尼赫鲁,搞得印度发展那么慢。这个的确是有道理,印度的经济管制太死了没有活力。但是等别的发展中国家全被放躺下一看,印度这个独立自主还算是不错的。等到了90年代,印度终于搞起了独立自主的改革,培养了一些有竞争力的产业与大企业,如软件业,制药业。
印度90年代的叫经济改革,不叫改革开放,因为印度对于开放非常小心,可以说是过分小心了。中国要买印度的铁矿,印度不卖,要自己炼铁卖。结果这两年中国缺钢铁,上印度买了不少,让它等着了。印度的外资公司过得都不怎么好,肯德鸡在印度卖不下去了。印度90年代的经济发展,和外资关系不大。增长率就是4-5%的样子,不算快,但是因为一直增长没有出事,所以成为仅次于中国的增长国家。如果把中国与印度除去,发展中国家在90年代几乎没有增长,经常出事。印度没得着外资的好处,可也因此防着了外资的坏处。俺认为印度是有希望的,今后路子走对了,前景比拉美东南亚都要好。最近几年,印度也开始拉外资了,这是向中国学习。
中国利用外资的水平在我看来在发展中国家是最高的,这也是中国经济增长20年奇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虽然有很多文章批评中国利用外资政策中的错误,但是在全球范围内看,中国的外资政策有几个显着的优点值得总结。
中国的外债使用是发展中国家的典范。历年来借了还,还了再借,到现在累计还有一千四百多亿美元的外债,建成了很多项目,没有给国家造成什么麻烦。这一点,全球发展中国家可以说没有国家能做到。这是因为中国政府对外债的使用是很小心的,借债都是有项目的,政府对外债的管理能力与效率都是发展中国家中最好的。
中国的外资使用上,监管在发展中国家算是很好的。外资来,至少要建个工厂或者研究中心,如果提供技术那就更好。保证不是热钱,不好跑。外资要想到中国得利,就得搞生产,不管怎么血汗工厂,总得出东西再管分配利润,这样就不是零和游戏。中国政府对于外资还有准入限制,有些领域是不让外资搞的,有些领域只能合资,合资份额不能超过一个百分比,有些领域就可以独资。具体细节不论,中国政府实际上知道有些产业不能让给外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外资那是随意出入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连银行都开。
中国政府利用外资的出发点是好的,是利用外资提升技术。具体操作有很多失误,但是有这个原则了,总是能得到一些益处了。我以为这个原则是不错的,改进的方法是在具体操作上,不能不要外资了。有一个独立自主的政府,改进具体操作是有希望的。应该说中国政府是有这个心的,从汽车行业能看出来。汽车行业从产量来说是有大发展的,技术提升就做得不是太好,但是不能说中国政府想让外资操纵汽车业了,历年来有大量政策是想让汽车业国产化的,象什么汽车国产化率得多少多少。中国利用外资提升技术也有做得好的,电子通信产业就是一个。电视机是引进的日本技术,现在已经基本能自主研发了,虽然有些关键模块要靠进口。
通信产业引进了几家外国大公司,国内公司和它们竞争,奇迹般地活下来而且杀到了国外。这在发展中国家都是没有过的事。现在中国出口产品分额最大的就是电子产品,已经是中国的杀手锏了,就算是发达国家也不可能干过中国了。
很多人批评的中国政府“造船不如买船”并不是乱说,但是放到全球范围去看,就应该承认中国政府在发展制造业上还算是好的。事实上只有中国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制造业上显现了与发达国家对抗的能力,这种能力在改革开放之初是没有的。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是会造什么什么了,离真正有经济效益地卖到全球去还差很远。现在中国有几个产业没有发展得很好,象飞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这些被人们所批评。但是要看到,这两个产业要是中国能搞好了,那不就成发达国家了么?中国其实在其它制造业上发展得很不错,盯着两个难度很高的骂容易忽视总的趋势。
还有一种误解,就是中国靠外资发展经济,外资都搞的是血汗工厂,中国人就只会在工厂里干点简单的活。实际上血汗工厂对中国GDP的贡献并不大。因这这些工厂就是出口产品到外国去,赚了贸易顺差才算到GDP里面去,一年不过二三百亿美元。
可以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是虚的,但GDP不是虚的。中国的GDP主要是靠内需发展起来的。可以用典型商品代表这种趋势。80年代以及90年代早期,靠电视机洗衣机这些家用电器中国的GDP发展就是非常实在的,现在就算穷人家里或多或少也有这些电器。90年代中期以来,就是电话,手机,摩托车,这些也是普通人都能买得起的。
接下来就是房地产汽车,如果做到普通人也买得起了,那就是中等发达国家了。现在只能说,精英阶层能买得起。可是不能简单理解为其它发展中国家的上层贪官们,实际上大量的城市平民也能买车买房。也就是说,中国现在中产阶级的数量已经是发展中国家最多的,并且领先其它国家一个数量级,与发达国家也可比了。所以现在中国的城市里生活不看阴暗面与发达国家其实差不多的,生活品质可能还要好,因为物价低。说这些不是为了自满,而是为了表明,中国的发展是超过了历史上发展中国家所能做到的程度。问题当然还是很多的。血汗工厂主要是解决了一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对中国总体经济发展其实意义不大。
从总的趋势来看,在全球,中国的经济奇迹的意义是非常大的。这是第一次有一个发展中国家几乎在所有制造业层面上显示了挑战的能力。以前那些发展中国家被发达国家结构调整指导得放弃了很多产业,专门干几个所谓的优势产业。但是中国没有接受这种指导,而一直是自主发展的。中国现在的发展姿态其实很明显的,就是从低级产业到高级产业,一级级占住了往上吃,占住了就不放弃。这个对于发展中国家是已经发生的可怕事实了。可以说,其余发展中国家除了卖资源基本发展的空间了。东南亚国家就是个明显的例子,争外资输给了中国,接着就是经济危机。完了和中国经贸关系大发展,中国买的基本都是资源性商品,包括旅游商品,中国的大量制造业产品占领东南亚市场。墨西哥也苦得很,与中国的优势产业重叠了 也肯定竞争不过,所以拖着不让中国进WTO。也不能指望中国经济提升,工资上涨转移产业到别的国家。中国还有好几亿农民没工作,不可能转移到别的国家,要转移也是往中国内地转,或者搞民工潮让内地民工到沿海工作。唯一能有点谱的是印度,那么多人搞开了血汗工厂竞争起来不一定谁赢。但是印度好象没有想到这条路。中国最多可能在经济真正大发展成功了以后放弃这些产业,那是很久以后的事了。现在所谓出于人道主义不要血汗工厂的说法,中国政府是不会听的,那么多没工作的农民不知道怎么办,宁愿被人骂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