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古代画工画和文人画有什么区别
文人画,亦称“士夫画”,中国画的一种。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北宋苏轼提出“士夫画”,明代董其昌称道“文人之画”,以唐代王维为其创始者,并且为南宗之祖(参见“南北宗”)。通常“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发抒“性灵”或个人抱负,间亦寓有对民族压迫或对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他们标举“士气”、“逸品”,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很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文人画是一种综合型艺术,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是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的集中体现,尤其和书法的关系更为密切。古时的文人画不是忙三火四画出来立马就要卖钱的,而是兴之所至,信笔拈来,承载的是亦忧亦乐,表达的是真性真情。所以后人才能从八大山人的鹰眼中看出睨藐不屑来。但旧时也往往借以抬高士大夫阶层的绘画艺术,鄙视民间画工及院体画家。
画工画,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主要是以绘画谋取生计。
‘贰’ 文人画兴起于什么朝代
文人画兴起于唐朝。
文人画,也称“士大夫写意画”、“士夫画”,古代艺术教育内容,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的绘画。别于民间和宫廷画院的绘画,始于唐代王维。作者一般回避社会现实,多取材于山水、花木,以抒发个人“性灵”,其中也有对民族压迫或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
标榜“士气”、“逸品”,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并重视书法、文学等修养及画中意境之表达。对传统美育思想及水墨、写意等技法的发展颇有影响。
中国古代文人以诗书入画,于山水、花鸟等自然物象中寄兴托志、抒情达意,自王维,经苏轼、赵孟頫、沈周、唐寅、董其昌、张宏、仇英、徐渭等人,成文人画一脉。文人画讲究笔墨情趣和诗书画印综合修养的传统、画格简淡的境界追求,以及崇尚和谐仁爱的审美理想。
文人画介绍:
“文人画”的称谓最先由明代董其昌提出,并对其历史传承关系作了初步阐述: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其后董源、巨然、李成、范宽为嫡子。王晋卿、米芾,皆从董、巨得来,直至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仲圭,皆其正传。
文人画讲究诗情画意,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是文人画一致的追求,画中往往有题诗,诗画合璧。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它不与中国画三门:山水、花鸟、人物并列。文人画或谓以文人作画,在传统绘画里它独树一帜。
‘叁’ 明清文人画的特点有哪些 明清文人画的特点有哪些特点是什么
1、文人画是中国绘画的一种风格样式,注重笔墨情趣,体现文人趣味,发轫于宋大成于元,明清继续流变。这种观点侧重于从绘画风格并从中国绘画的特质来定义文人画,认为文人画是区别于院画和画工画的一种风格样式,甚至是区别于西方绘画而具有民族特质的一个独特风格体系,例如有的研究者认为我们今天所说的传统中国画,其审美体系、造型语言和价值体系,基本是从元明清文人画抽绎出来的。
2、这种界定意在揭示中国传统绘画的民族特性与独特魅力,强调文人画的独特艺术品质,从这点上说这种界定是具有深刻的意义的,因此也是大部分研究者所采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