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鸦片战争后,中国曾尝试过哪些制度模式
鸦片战争后,中国尝试过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多党合作制和总统制。
1860年10月24日、25日,奕欣分别与额尔金、葛罗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订立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中英、中法《北京条约》敏蚂厅的主要内容有:开天津为商端口;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退还以前没收的天主教资产。
法方还擅自在中文约本上增加:“并任法国传教物扒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自便”;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八百万两,恤金英国五十万两,法国二十万两。
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开始撤离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1)鸦片战争后中国尝试哪些制度过扩展阅读
1857年,英法联军进攻广州,当时的清政府忙于镇压太平天国,没有太多的精力关注此次战役。导致广州沦陷。1858年4月,英法联军北上,挑桥隐起了第一次大沽口战役,清政府还是没有给与足够重视,加上装备落后,导致惨败。
等到了1859年6月第二次大沽口战役,清政府给与了重视,僧格林沁亲自负责指挥海防,加上英法联军有些轻敌,仅派12艘军舰来犯,经过激烈的战斗后,清军打退了联军的进攻,保卫了大沽口。
从第二次大沽口战役来看,英法联军由于是临时组建,长途跋涉,所以并不是坚不可摧。可是清政府忙于和太平军作战,加上麻痹大意。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广州沦陷和第一次大沽口战役的失利。
② 鸦片战争后中国,曾尝试过哪些制度模式
鸦片战争后尝试过君主立宪制、总统制、责任内阁制,最后还是社会主义制度成功改变了中国。
③ 鸦片战争过后中国曾尝试过哪些政治制度
近代中国,曾经尝试过君主立宪、总统制、议会制、多党制等,
也曾流行过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国家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各种不同的政治主张,但都因无法对接中国传统、不符合中国国情而无法实行。
辛亥革命之前,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等都未能取得成功。
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尝试过君主立宪制、帝制复辟、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各种形式,各种政治势力及其代表人物纷纷登场,都没能找到正确答案,中国依然是山河破碎、积贫积弱,列强依然在中国横行霸道、攫取利益,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苦难和屈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