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1917到1927中国所有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
护法运动开始
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7月中 共二大召开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
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5月)
1925年孙中山逝世
五卅惨案、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28日李大钊就义
7月15日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国民革命失败
8月1日南昌起义
8月7日八七会议
9月三湾改编
9日湘赣边秋收起义
10月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
12月广州起义
‘贰’ 1937年至1945年 中国发生了哪些大事
1、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至1937年7月31日。又称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一个士兵失踪借口,要进入北平(今天的北京市)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
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吉星文团奋起还击。掀开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
起因: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桥头的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当晚日寇突然向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奋起自卫,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抗日战争,从此开始了。
2、台儿庄大捷
1938年3月,距离日军全面侵华战争还不到一年,日军的气焰极度嚣张,全国人民的抗日情绪异常高涨,在此契机之下发动了着名的台儿庄战役。这是我们在抗战以来取得的第一场胜利,在当时双方的实力差距非常明显的状况下能够打赢这场战役是非常难得的一件事情。
极大的鼓舞了军民的士气。在和日军的激烈交手之下,王铭章节节败退,不得以被逼迫到了藤县东关附近,而在此刻他依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和日军展开了激烈的迂回战。
但是在一次战斗当中不幸被敌人的机枪扫中,以身殉国,在他壮烈殉国之后他的部下还是坚持和日军展开缠斗,最终壮烈牺牲,没有一人后退。
台儿庄大捷背后惨烈代价:苦战四昼夜全军覆没,蒋介石为其落泪。
3、百团大战
1940年7月22日,日本为尽快结束侵华战争,采取威逼利诱的方式拉拢蒋介石、汪精卫政权。同时,在华北地区实施“囚笼政策”,通过建立据点、碉堡等,把抗日根据地与其它地区隔离开来。八路军被日军封锁在各个穷乡僻壤,生存和发展极其艰难。
为了减少蒋介石政权投降的可能性,同时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认为,必须打一场大的战役。从1940年7月22日发布预备命令到8月20日下达行动命令,八路军总部部署的都是20来个团参加的正太战役。
直到8月22日八路军总部首次综合战情时,彭德怀才意外地发现,竟有105个团参加了这次战役。也就是说,其中有85个团“没打招呼”就直接投入战斗了。
4、皖南事变
1940年10月19日,蒋介石强令黄河以南坚持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在一个月内撤到黄河以北。中国共产党为维护抗日大局,同意将安徽南部的新四军调到江北。
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的一个支队9000多人由云岭出发北移,当部队行至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军8万多人的伏击。新四军奋战七昼夜,弹尽粮绝,除约有2000人突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军长叶挺与国民党军队谈判时被扣押,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
5、日本投降
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日本裕仁天皇向全日本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结束战争。日本把美国这个世界第一强国提前拉进了战争中。
1942年年底,美军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随后,日本方面开始节节败退,日本海军几乎丧失殆尽。1944年下半年,美军开始染指菲律宾,并最后收复了菲律宾。
‘叁’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着名事变
1.秦始皇统一中国
秦始皇是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22岁时,开始“亲理朝政”,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
2.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3.鸦片战争
闭关锁国后的清朝逐步落后于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贸中,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地位。 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获取暴利。第一次鸦片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战争,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广义上辛亥革命指自十九世纪末,至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5.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肆’ 祖国的历史耻辱有哪些
1、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沙俄修建,后被日本所占),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
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
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的结果。
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它同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2、马关条约
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明治维新的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确定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此时的清朝是一个通过洋务运动回光返照的帝国,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
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宗主国清朝乞援。
日本乘机也派兵到朝鲜,蓄意挑起战争。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
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
3、中法战争
中法战争又作清法战争(法文:Guerre franco-chinoise),是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绪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由于法国侵略越南并进而侵略中国而引起的一次战争。
第一阶段战场在越南北部;第二阶段扩大到中国东南沿海。战争过程中,法海陆两军虽于多数战役占上风,但均无法取得底定全局的战略性大胜:法国远东舰队虽于海战赢得全胜。
并一度攻占基隆,却因沪尾(今台北县淡水镇)一役受挫及疫病流行,无法达成拿下台湾岛的战略目的;而清军虽于初期陆海皆遭惨败。
导致由恭亲王奕䜣领班的军机处被全面撤换(甲申易枢),但后期台湾及杭州湾防卫成功,且有冯子材统率各部于镇南关之役给法国陆军带来较重伤亡。
法军统帅尼格里也身受重伤。战争的失败直接导致法国总理茹费里等内阁集体垮台。 以此为契机,两国重启和谈,结果订定《中法新约》,清方承认法国对法属印度支那诸殖民地的宗主权。
两国重开贸易。受此战的影响,清廷于台湾设省,以刘铭传为巡抚大力推展现代化防务及新政,并积极筹建北洋水师。
4、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Nanjing Massacre)指1931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学术界认为开始于12月5日 )沦陷后。
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
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
5、火烧圆明园
火烧圆明园在狭义上指焚烧圆明园,广义概念焚烧范围不仅只是圆明园一处,而是京西的皇家三山五园等,其焚毁的范围及程度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
下令烧毁圆明园。3500名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
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大火连烧3天3夜,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