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中国游戏理论有哪些

中国游戏理论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4-10-27 14:25:02

A. 5.2 幼儿游戏的发展

(1)早期的游戏理论

1)霍尔复演说:游戏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儿童身上的重演;

2)席勒精力过剩说:游戏是儿童借以发泄体内过剩精力的一种方式;

3)彪勒机能快乐说:游戏是从行动中获得机体愉快的手段;

4)格罗斯生活准备说:游戏是对未来生活所必需的技能的排演与练习,是本能的练习。

5)拉扎勒斯娱乐放松说:游戏并非源于精力过剩,而是出自放松的需要。

6)博伊千介克成熟说:游戏不是本能,而是一般欲望的表现:发展个体主动性+适应环境+重复练习

7)帕特里克能量匮乏论:为完成新任务而消耗能量的情况下为儿童补充能量。

(2)当代游戏理论

1)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游戏也有潜意识成分,是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和克服创伤性事件的手段;

埃里克森认为,游戏是思想与情感的一种健康的发泄方式,是自我的机能。

2)认知理论:

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和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维和行为结合起来的手段。

感知运动期出现练习游戏,前运算期出现象征性游戏,具体运算阶段出现了真正的有规则的游戏。

3)学习理论:

桑代克认为,游戏是一种学习行为,遵循效果律和练习律。

(3)其他理论

1)伯莱恩/艾利斯等人的觉醒理论,游戏与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状态——觉醒有关。

2)巴特森的元交际理论,强调游戏信息交流的特点。

3)萨顿·史密斯的行为适应说,强调“假装”的作用

4)中国心理学家认为,游戏是适合于幼儿特点思维一种独特的活动方法,也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一种最好的活动方式。

(1)按目的性分:

1)创造性游戏(角色扮演、建造、表演)

2)教学游戏

3)活动游戏

(2)皮亚杰按认知发展阶段分:

1)练习游戏(感觉运动阶段)

2)象征性游戏(建筑性游戏、假装游戏)

3)有规则游戏

(3)帕腾按社会化程度的高低将社会性游戏分为以下七种

1)无所用心的行为:什么也不做,无目的张望

2)原始的社会性游戏:如‘躲猫猫“

3)旁观者行为:只观看,不参与游戏;

4)独自游戏:多见于2-3岁。各玩各的,没有交集;

5)平行游戏:是幼儿初期的游戏特点,玩同样的玩具和同样的游戏,但不一起互动;

6)联合游戏:是幼儿中、后期游戏的特点,4岁以上达到高峰。一起游戏,互借玩具,但五组织游戏;

7)合作游戏:5岁以后出现,有组织、有规则、有分工的游戏。

阅读全文

与中国游戏理论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意大利火腿卷饼怎么做 浏览:222
印尼出产什么中药材 浏览:204
越南有什么生意挣钱 浏览:395
丁玲是中国哪里的 浏览:863
中国入5常是什么时候 浏览:649
班图印度电影哪里可以看 浏览:15
中国最高的白酒是多少度 浏览:138
印度西部死亡多少人 浏览:524
伊朗内贾德什么时候上台 浏览:339
中国为什么在印度边境修路 浏览:700
印度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金属 浏览:428
哪些动画里有中国元素 浏览:697
768万印尼盾等于多少人民币 浏览:174
考意大利学校要学什么语 浏览:718
意大利留学的具体条件包括哪些 浏览:963
人民币去印尼用什么软件 浏览:449
现在伊朗总统有多少个 浏览:281
印尼为什么很多人不吃牛肉 浏览:860
看意大利电视剧用哪个app 浏览:16
越南正月初十去哪里玩 浏览: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