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英国审核员目前应该使用什么标准

英国审核员目前应该使用什么标准

发布时间:2022-05-24 18:26:53

‘壹’ 谁能解释下 QMS、EMS、OHSAS.三大管理体系各代表什么尽量详细点

质量管理体系QMS:
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当管理与质量有关时,则为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实现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有效地开展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就叫质量管理体系

环境管理体系(EMS,Enviromental Management Systerm):
根据ISO14001的3.5定义:环境管理体系是一个组织内全面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它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机构、规划活动、机构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还包括组织的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等管理方面的内容。

可以这样描述环境管理体系:这是一个组织有计划,而且协调动作的管理活动,其中有规范的动作程序,文件化的控制机制。它通过有明确职责、义务的组织结构来贯彻落实,目的在于防止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环境管理体系是一项内部管理工具,旨在帮助组织实现自身设定的环境表现水平,并不断地改进环境行为,不断达到更新更佳的高度。

OHSMS18001(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specification)——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它与ISO9001和ISO14001等标准规定的管理体系一并被称为后工业划时代的管理方法。GB/T28001-2001(OHSAS18001:1999)标准是目前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唯一OHSMS标准,该标准为各类组织提供了结构化的运行机制,帮助组织改善安全生产管理,推动职业健康安全和持续改进。

‘贰’ ISO9000族标准中的ISO9000-3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它与CMM有什么关系

ISO 9000-3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软件开发企业实施ISO 9001指南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李韵琴
本文试图从大家所熟悉的ISO 9001标准入手,对ISO 9001、ISO900-3和CMM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做个简单的分析,探讨一些大家感到困惑的问题,包括:
1)取得ISO 9000认证的组织大约相当于CMM的哪个等级?
2)取得CMM第2级(或第3级)的组织是否可以认为满足ISO 9001要求?
3)取得ISO 9001证书与取得CMM相应等级证书的企业,谁的质量管理/质量保证水平/能力更高?
一、背景
ISO 9000族国际标准是在总结了英国的国家标准基础之上产生的,因此,欧洲通过ISO 9000认证的企业数量最多,约占全世界的一半以上。受此影响,相当多的欧洲软件企业选择了ISO 9001认证。
CMM是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软件工程研究所(SEI)开发的软件成熟度模型,美国的软件企业更多的选择取得CMM等级证书。在形式上,CMM分为5个等级(第1级级别最低,第5级级别最高),与ISO 9000审核后只有“通过”和“不通过”两个结论相比,CMM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企业在取得低级别证书后,可根据高级别的要求确定下一步改进的方向。 在基本原理方面,ISO 9001和CMM都十分关注软件产品质量和过程改进。尤其是ISO 9000:2000版标准增加持续改进、质量目标的量化等方面的要求后,在基本思路上和CMM更加接近。
本文参考了Mark C. Paulk先生的文章,但观点不尽相同。
注:ISO 9001是软件企业开展质量体系认证依据的标准;
ISO 9000-3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软件开发企业实施ISO 9001指南;
二、ISO 9000和CMM主要内容的对比
下面以ISO 9001为主线,列出了ISO 9001的要点及CMM的对应部分。
1) 要素4.1——管理职责
ISO 9001标准要求:组织应规定质量方针,形成文件并予以实施和保持; 对从事与质量有关的管理、执行和验证工作的人员规定其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 识别和提供验证资源被指派的管理者保证实施和保持质量大纲。
CMM第2级提出了质量方针和验证的职责,包括识别各类人员在项目中的职责,建立一支受过培训的软件质量保证小组和指派高级管理者监控软件质量保证(SQA)活动。
作为CMM的共同特征,CMM在高级管理人员和项目经理两个层次上识别管理职责,以监控软件项目,支持SQA审核,建立支持软件工程的组织结构和分配资源。
ISO 9001要求的质量目标(一种量化的、可检查的要求),与在CMM第4级提到的“量化的”质量方针是一致的
2) 要素4.2——质量体系
ISO 9001要求建立一个文件化的质量体系包括质量手册、质量计划、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
CMM第2级提出验证符合性和管理过程的质量体系活动,在软件开发计划中规定软件项目使用的具体程序和标准。CMM的验证实施共同特征明确要求进行审核以保证符合特定标准和程序。 CMM第3级要求组织必须规定软件工程任务,并持续实施,在全组织都必须规定软件过程资源,包括标准、程序和过程描述。 与ISO 9001相比,CMM特别强调组织支持和项目实施之间的关系。
3)要素4.3——合同评审
ISO 9001要求组织必须评审每一个合同以判断需求是否明确、组织是否有能力满足合同要求。
CMM第2级提出组织必须文件化顾客要求并予以评审,明确不恰当或模糊的要求。
CMM第2级也要求描述目的、工作陈述和软件开发计划以履行软件工程小组和高级管理者评审过的外部(合同)承诺。
4) 要素4.4——设计控制
ISO 9001要求组织建立控制和验证设计的程序,包括:策划设计和开发活动;规定组织上和技术上的接口;识别设计输入和设计输出;评审、验证和确认设计;控制设计更改
CMM 3级描述生存周期过程,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第2级提出策划和跟踪所有项目活动,包括上述生存周期活动及配置管理。
ISO 9001要求必须进行设计评审,至于应如何进行设计评审,并没有提出具体要求,组织可根据具体情况,在一定范围内选择。与此不同的是,CMM第3级特别要求设计评审要采用同行评审的方式。ISO 9000-3关于设计评审的指南包含了CMM这一要求。
CMM 4级对设计过程的要求与ISO 9001相比更加正式和量化。
5) 要素4.5——文件和资料的控制
ISO 9001要求组织控制文件和资料的发放与更改。
CMM第2级提出要将对文件和资料的控制纳入配置管理,第3级特别要求对文件控制须实施并维持配置管理体系。在CMM的实施活动共同特征章节中,对不同的关键过程区域明确了哪些专门的程序文件、标准和其它文件可纳入配置管理。
ISO 9000-3提出应将文件和资料纳入配置管理。
6) 要素——4.6 采购
ISO 9001要求组织要确保采购的产品符合规定的要求,包括评价潜在的分承包方和验证采购产品。CMM第2级在顾客软件开发的要求中包括了对分承包方的评价和分承包方提供的软件进行接收测试等内容。
7) 要素——4.7顾客提供产品的控制
ISO 9001要求组织要验证、贮存和维护顾客提供的产品。ISO 9000-3在论述这个条款的要求时特别提到对顾客提供的市售软件的控制。CMM仅在第3级的子活动中提到采购软件,提出识别市售软件或可复用软件是策划的一部分。 市售软件和可复用软件整体来说是CMM的一大弱点。事实上,CMM在这点上不能充分覆盖ISO9001要求,特别是ISO9000-3的要求。尽管如此,CMM第2级中还是要求对分承包的软件进行接收测试。
8) 要素4.8——产品的标识和可追溯性
ISO9001要求组织能够在生产、安装和交付的所有阶段标识和追溯产品。
CMM主要在第2级的配置管理章节中覆盖了这个要求,在第3级阐述了软件工作产品之间的一致性和可追溯性需要。
ISO 9000-3指出在软件行业一种产品标识和可追溯的方法是配置管理,而且强调配置管理的两个目标:对产品的当前配置及产品达到需求的状态提供足够的可视性;保证参与产品工作的每一位成员在软件生存周期的任何阶段都能使用正确的和准确的信息。在这一点上,两者基本是一致的。
9) 要素4.9——过程控制
ISO 9001要求组织策划和控制其生产过程,包括在受控条件下按形成文件的指导书进行生产。当组织不能完全验证过程的结果时,须对过程进行连续的监控。
CMM第2级要求在软件开发计划中规定软件生产过程使用的特定程序和标准;第3级阐述了软件生产过程的定义、集成以及支持这些过程的工具要求;第4级阐述了过程控制的量化要求,并举统计过程控制(SPC)的例子说明。但对一个组织来说,证实满足这个条款要求的程度一般并不需要这样高。CMM的第5级更提出了在组织中转换新技术的要求,这与ISO 900-3中提到的“供方应改进这些工具和技术”是一致的。
ISO 9000-3提出这一要素适用于复制、发行和安装过程。
10)要素4.10——检验和试验:
ISO 9001要求组织在使用前对材料进行进货检验或验证并进行过程检验,组织还必须在最终产品发运前实施最终检验和试验并保存检验和试验记录。
CMM第3级阐述了测试和过程检验的要求。
ISO 9000-3对软件(系统)测试给出了指南。
11) 要素4.11——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控制
ISO 9001要求组织控制、校准和保持所有用于符合性证实的设备。当使用测试硬件或软件时必须在使用前进行检查并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复检。
CMM在软件产品工程的测试活动章节对此进行了一般性的阐述。关于测试软件,在CMM实施能力共同特征章节中专门阐述了用于支持软件测试的工具。
12)要素4.12——检验和试验状态
ISO 9001要求组织保证产品在不同过程步骤中移动时须保持检验和试验状态的标识。
CMM第2级在问题报告和配置状态、第3级在测试活动中阐述了这个条款的要求。
13)要素4.13——不合格品的控制
ISO 9001要求组织控制不合格(不满足规定要求的)产品以预防非预期的使用或安装。 ISO900-3在设计控制、检验和试验(测试和确认)、过程控制(复制、交付和安装)和产品的标识和可追溯性(配置管理)等条款中对这个要求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CMM并没有专门对不合格产品进行阐述。CMM第2级要求保持那些包含已知缺陷但目前尚未修正的配置项的状态,第3级的设计、实施、测试和确认中均对此作了阐述。
14)要素4.14——纠正和预防措施
ISO 9001要求组织确定不合格产生的原因。纠正措施要求消除不合格产生的实际原因,预防措施要求消除产生潜在不合格的原因。
CMM第2级的问题报告,及其后对基线工作产品的受控维护进行跟踪、关键过程区域(KPA)的软件质量保证部分与此内容相对应。 CMM第5级关键过程区域(KPA)的很多部分也包含了这一内容,例如,防错。
15)要素4.15——搬运、贮存、包装、防护和交付
ISO 9001要求建立并保持搬运、贮存、包装、防护和交付的形成文件的程序。ISO9000-3展开为对软件产品的复制、备份、交付和安装的控制。
CMM并没有覆盖复制、交付和安装的要求。它在第2级中阐述了软件产品的生成和发行,在第3级中规定了接收测试的要求。但是CMM没有阐述关于产品交付和安装的要求。
16) 要素4.16——质量记录的控制
ISO 9001要求组织收集和保存质量记录。
CMM在实施活动共同特征章节中所规定的所有关键过程区域(KPA)都涉及质量记录的保存要求。第2级的问题报告、第3级的测试和同行评审活动都对应这一条款的要求。
17) 要素4.17——内部质量审核
ISO 9001要求组织策划和实施内部质量审核。审核的结果提交管理评审,并应针对不符合采取纠正措施。
CMM第2级阐述了审核过程。在验证实施共同特征中明确提出:审核活动是为了确保符合特定标准和程序的要求。
18)要素4.18——培训
ISO 9001要求组织确定培训需求,并提供相应的培训且保留培训记录。
CMM的实施能力共同特征中明确了特殊培训需求。它阐述了通用培训基础结构,包括保存培训记录的要求。
19)要素4.19——服务
ISO 9001要求:当服务是规定要求时,组织应实施、验证和报告服务活动。ISO9000-3则把对维护的控制要求归于本要素。
CMM并没有单独论述软件维护,而是把维护贯穿于整个CMM过程中。
20)要素4.20——统计技术
ISO 9001要求组织明确合适的统计技术,并用它们来验证过程能力和产品特性的可接受性。
CMM把产品特性纳入“执行活动”共同特征章节,作为“测量和分析”共同特征的组成部分。
CMM第2级要求建立项目级的数据库,第3级要求建立全组织范围内的过程和产品数据库,第4级要求组织进行统计过程控制,如使用排列图分析。
下表是ISO 9001要素涉及到的CMM级别的对应表,在具体的内容上它们并不是一一对应,有的虽然涉及到了,但在要求的程度上也有差别,本表只是说明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ISO 9001要素 本文中涉及的CMM级别
第2级 第3级 第4级 第5级 共同特征
4.1 管理职责 √ √ √
4.2 质量体系 √ √ √
4.3 合同评审 √
4.4 设计控制 √ √ √
4.5 文件和资料控制 √ √ √
4.6 采购 √
4.7 顾客提供产品的控制 √ √
4.8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 √ √
4.9 过程控制 √ √ √ √
4.10 检验和试验 √ √
4.11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
控制√
4.12 检验和试验状态 √ √
4.13 不合格品控制 √ √
4.14 纠正和预防措施 √ √
4.15 搬运、包装、贮存、防护和交付 √ √
4.16 质量记录的控制 √ √ √
4.17 内部质量审核 √ √
4.18 培训 √
4.19 服务 √
4.20 统计技术 √ √ √ √
三、结论
1)ISO 9001和CMM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两者不可简单的互相替代。 尽管ISO 9001标准的一些要求在CMM中不存在,而CMM的一些要求在ISO 9001标准中也不存在,但不可否认的是,两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当然,两者之间的差别也很明显,例如, ISO 9001标准的要素4.7和4.15在CMM中没有细述,而4.19则是分散在CMM的各部分中。ISO 9001的一些要素可以在CMM中找到完全对应的部分,另外一些要素则是比较分散的对应。
两者的最大相似之处在于两者都强调“该说的要说到,说到的要做到”。对每一个重要的过程应形成文件,包括指导书和说明,并检查交货质量水平。CMM强调持续改进,ISO 9001的1994版标准主要说明的是“合格质量体系的最低可接受水平”(ISO 9001 的2000版标准也增加了持续改进的内容)。
另外,1999年底,由美国质量协会(ASQ)和MOTOROLA、NOKIA、BELL SOUTH等100多家企业、机构共同制定的电信行业(包括电信软件开发企业)质量体系标准TL 9000正式发布,在处理已经取得CMM和ISO 9001认证的软件开发企业如何升级到TL 9000时,补充审核的要求有很大差异,这从一个侧面也可以说明它们之间的差别。但很明显,取得ISO 9001认证对于取得CMM的等级证书是有益的,反之,取得CMM等级证书,对于寻求ISO 9001认证也是有帮助的。
2)取得ISO 9001认证并不意味着完全满足CMM某个等级的要求。 表面上看,获得ISO 9001标准的企业应有CMM第3至第4级的水平,但事实上,有些获得CMM第1级的企业也获得了ISO 9001证书,原因是ISO 9001强调以顾客的要求为出发点,不同的顾客要求的质量水平也不同,而且各个审核员的水平/解释也有些差异;由此可以看出,取得ISO 9001认证所代表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能力的高低与审核员对标准的理解及自身水平的高低有很大的关系,而这不是ISO 9001标准本身所决定的
ISO 9001标准只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最低可接受准则,不能说已满足CMM的大部分要求。有一点可以肯定,ISO 9001认证合格的企业至少能满足CMM第2级的大部分要求以及第3级的一部分要求。 3)取得CMM第2级(或第3级)不能笼统的认为是满足ISO 9001的要求。CMM 第2级的所有关键过程都涉及ISO 9001的要求,但都低于ISO9001的要求。另外,一些CMM第1级的组织在满足了第2级和第3级的一些关键过程的要求后,也可以获得ISO 9001认证证书.一些CMM第2级或第3级的企业可能被认为符合ISO 9001的要求,但是,甚至一些第3级企业也需另外满足ISO9001的要素4.15的搬运和交付要求以及补充对市售软件和可复用软件的控制。当然,尽管CMM没有完全满足ISO 9001标准的一些特定要求,但包含了大部分的要求。
不可否认,CMM是专门针对软件开发企业设计的,因此在针对性上比ISO 9001要好。ISO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针对软件开发企业应用ISO 9001提供了指南标准(ISO 9000-3),预计在2000年底发布的ISO 9000:2000也考虑了软件企业的特点。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CMM强调的是软件开发过程的管理,对于国内软件企业涉及较多的“系统集成”并没有考虑,如果单纯按照CMM的要求建立质量体系应该注意补充“系统集成”方面的内容。
四、结束语
本文并没有回答CMM和ISO 9001谁更好,也不想回答这个问题,一个体系的好坏是由很多方面决定的。上面仅仅反应了作者对这两个体系的一些看法,不免带有一些主观和片面。但是,对于一个软件开发企业来说,获得什么样的认证证书只是表面的,重要的是如何着眼于持续改进以更好的保证软件开发的质量、满足顾客的要求,从而获得竞争优势,这是每一个软件开发企业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

‘叁’ SMETA体系是什么意思

SMART原则(S=Specific、M=Measurable、A=Attainable、R=Relevant、T=Time-based)

目标管理是使经理的工作变被动为主动的一个很好的手段,实施目标管理不但是有利于员工更加明确高效地工作,更是为未来的绩效考核制定了目标和考核标准,使考核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更能保证考核的公开、公平与公正。毕竟,没有目标你是无法考核员工的。

目标管理由管理学大师Peter Drucker提出,首先出现于他的着作《管理实践》(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一书中,该书于1954年出版。 根据Drucker的说法,管理人员一定要避免“活动陷阱”(Activity Trap),不能只顾低头拉车,而不抬头看路,最终忘了自己的主要目标。 MBO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企业战略规划不能仅由几个高管来执行,所有管理人员都应该参与进来,这将更有利于战略的执行。另一个相关概念是,企业要设计有一个完整的绩效系统,它将帮助企业实现高效运作。 由此,可以将目标管理视为Value Based Management(价值管理)的前身。

制定目标看似一件简单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过制定目标的经历,但是如果上升到技术的层面,经理必须学习并掌握SMART原则。

所谓SMART原则,即是:

1. 目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

2. 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

3. 目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

4. 目标必须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Relevant)

5. 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Time-based)

无论是制定团队的工作目标还是员工的绩效目标都必须符合上述原则,五个原则缺一不可。

制定的过程也是自身能力不断增长的过程,经理必须和员工一起在不断制定高绩效目标的过程中共同提高绩效能力。

特别注明:有的又如此解释此原则

——S代表具体(Specific),指绩效考核要切中特定的工作指标,不能笼统;

——M代表可度量(Measurable),指绩效指标是数量化或者行为化的,验证这些绩效指标的数据或者信息是可以获得的;

——A代表可实现(Attainable),指绩效指标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

——R代表现实性(Realistic),指绩效指标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证明和观察;

——T代表有时限(Time bound),注重完成绩效指标的特定期限

[编辑]SMART原则详解
[编辑]SMART原则一 S(Specific)——明确性
所谓明确就是要用具体的语言清楚地说明要达成的行为标准。明确的目标几乎是所有成功团队的一致特点。很多团队不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因为目标定的模棱两可,或没有将目标有效的传达给相关成员。

示例:目标——“增强客户意识”。这种对目标的描述就很不明确,因为增强客户意识有许多具体做法,如:减少客户投诉,过去客户投诉率是3%,现在把它减低到1.5%或者1%。提升服务的速度,使用规范礼貌的用语,采用规范的服务流程,也是客户意识的一个方面。

有这么多增强客户意识的做法,我们所说的“增强客户意识”到底指哪一块?不明确就没有办法评判、衡量。所以建议这样修改,比方说,我们将在月底前把前台收银的速度提升至正常的标准,这个正常的标准可能是两分钟,也可能是一分钟,或分时段来确定标准。

实施要求:目标设置要有项目、衡量标准、达成措施、完成期限以及资源要求,使考核人能够很清晰的看到部门或科室月计划要做哪些那些事情,计划完成到什么样的程度。

[编辑]SMART原则二 M(Measurable)——衡量性
衡量性就是指目标应该是明确的,而不是模糊的。应该有一组明确的数据,作为衡量是否达成目标的依据。

如果制定的目标没有办法衡量,就无法判断这个目标是否实现。比如领导有一天问“这个目标离实现大概有多远?”团队成员的回答是“我们早实现了”。这就是领导和下属对团队目标所产生的一种分歧。原因就在于没有给他一个定量的可以衡量的分析数据。但并不是所有的目标可以衡量,有时也会有例外,比如说大方向性质的目标就难以衡量。

比方说,“为所有的老员工安排进一步的管理培训”。进一步是一个既不明确也不容易衡量的概念,到底指什么?是不是只要安排了这个培训,不管谁讲,也不管效果好坏都叫“进一步”?

改进一下:准确地说,在什么时间完成对所有老员工关于某个主题的培训,并且在这个课程结束后,学员的评分在85分以上,低于85分就认为效果不理想,高于85分就是所期待的结果。这样目标变得可以衡量。

实施要求:目标的衡量标准遵循“能量化的量化,不能量化的质化”。使制定人与考核人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清晰的可度量的标尺,杜绝在目标设置中使用形容词等概念模糊、无法衡量的描述。对于目标的可衡量性应该首先从数量、质量、成本、时间、上级或客户的满意程度五个方面来进行,如果仍不能进行衡量,其次可考虑将目标细化,细化成分目标后再从以上五个方面衡量,如果仍不能衡量,还可以将完成目标的工作进行流程化,通过流程化使目标可衡量。

[编辑]SMART原则三 A(Attainable)——可实现性
目标是要可以让执行人实现、达到的,如果上司利用一些行政手段,利用权利性的影响力一厢情愿地把自己所制定的目标强压给下属,下属典型的反映是一种心理和行为上的抗拒:我可以接受,但是否完成这个目标,有没有最终的把握,这个可不好说。一旦有一天这个目标真完成不了的时候,下属有一百个理由可以推卸责任:你看我早就说了,这个目标肯定完成不了,但你坚持要压给我。

“控制式”的领导喜欢自己定目标,然后交给下属去完成,他们不在乎下属的意见和反映,这种做法越来越没有市场。今天员工的知识层次、学历、自己本身的素质,以及他们主张的个性张扬的程度都远远超出从前。因此,领导者应该更多的吸纳下属来参与目标制定的过程,即便是团队整体的目标。

定目标成长,就先不要想达成的困难,不然热情还没点燃就先被畏惧给打消念头了。

实施要求:目标设置要坚持员工参与、上下左右沟通,使拟定的工作目标在组织及个人之间达成一致。既要使工作内容饱满,也要具有可达性。可以制定出跳起来“摘桃”的目标,不能制定出跳起来“摘星星”的目标。

[编辑]SMART原则四 R(Relevant)——相关性
目标的相关性是指实现此目标与其他目标的关联情况。如果实现了这个目标,但对其他的目标完全不相关,或者相关度很低,那这个目标即使被达到了,意义也不是很大。

因为毕竟工作目标的设定,是要和岗位职责相关联的,不能跑题。比如一个前台,你让她学点英语以便接电话的时候用得上,这时候提升英语水平和前台接电话的服务质量有关联,即学英语这一目标与提高前台工作水准这一目标直接相关。若你让她去学习6sigma,就比较跑题了,因为前台学习6sigma这一目标与提高前台工作水准这一目标相关度很低。

[编辑]SMART原则五 T(Time-based)——时限性
目标特性的时限性就是指目标是有时间限制的。例如,我将在2005年5月31日之前完成某事。5月31日就是一个确定的时间限制。没有时间限制的目标没有办法考核,或带来考核的不公。上下级之间对目标轻重缓急的认识程度不同,上司着急,但下面不知道。到头来上司可以暴跳如雷,而下属觉得委屈。这种没有明确的时间限定的方式也会带来考核的不公正,伤害工作关系,伤害下属的工作热情。

实施要求:目标设置要具有时间限制,根据工作任务的权重、事情的轻重缓急,拟定出完成目标项目的时间要求,定期检查项目的完成进度,及时掌握项目进展的变化情况,以方便对下属进行及时的工作指导,以及根据工作计划的异常情况变化及时地调整工作计划。

总之,无论是制定团队的工作目标,还是员工的绩效目标,都必须符合上述原则,五个原则缺一不可。 制定的过程也是对部门或科室先期的工作掌控能力提升的过程,完成计划的过程也就是对自己现代化管理能力历练和实践的过程。

[编辑]SMART原则举例说明
1.关于“量化”

有的工作岗位,其任务很好量化,典型的就是销售人员的销售指标,做到了就是做到了,没有做到就是没有做到。而有的岗位,工作任务会不太好量化,比如R&D(研发部门),但是,还是要尽量量化,可以有很多量化的方式。

行政的工作很多都是很琐碎的,很难量化。比如对前台的要求:要接听好电话——这可怎么量化、怎么具体呢?

那么解决方法是:接听速度是有要求的,通常理解为“三声起接”。就是一个电话打进来,想到第三下的时候,就要接起来。不可以让他再响下去,以免打电话的人等的太久。

前台的一条考核指标是“礼貌专业的接待来访”,做到怎么样才算礼貌专业呢?有些员工反映,前台接待不够礼貌,有时候来访者在前台站了好几分钟也没有人招呼——但是前台又觉得尽力了,这个怎么考核呢?

前台有时候非常忙,她可能正在接一个三言两语打发不了的电话,送快件的又来让她签收,这时候旁边站着的来访者可能就会出现等了几分钟还未被搭理的现象。

那么前台应该先抽空请来访者在旁边的沙发坐下稍等,然后继续处理手中的电话,而不是做完手上的事才处理下一件。这才叫专业。

又比如什么叫礼貌?应该规定使用规范的接听用语,不可以在前台用“喂”来接听,早上要报:早上好,某某公司;下午要报下午好,某某公司;说话速度要不快不慢。

所以,没有量化,是很难衡量前台到底怎么样算接听好电话了,到底接待来访了没有。

2.关于“具体”

前台的电话系统维护商告诉她,保证优质服务。什么是优质服务?很模糊。要具体点,比如保证对紧急情况,正常工作时间内4小时响应。那么什么算紧急情况,又要具体定义:比如四分之一的内线分机瘫痪等。

如果不规定清楚这些,到时候大家就会吵架了。

3.关于“可达成”

你让一个没有什么英语程度的初中毕业生,在一年内达到英语四级水平,这个就不太现实了,这样的目标是没有意义的;但是你让他在一年内把新概念一册拿下,就有达成的可能性,他努力地跳起来后能够到的果子,才是意义所在。

4.关于“相关性”

毕竟是工作目标的设定,要和岗位职责相关联,不要跑题。比如一个前台,你让她学点英语以便接电话的时候用得上,就很好,你让她去学习六西格码,就比较跑题了。

5.关于时间限制

比如你和你的下属都同意,他应该让自己的英语达到四级。你平时问他,有没有在学呀?他说一直在学。然后到年底,发现他还在二级三级上徘徊,就没有意思了。一定要规定好,比如他必须在今年的第三季度通过四级考试。要给目标设定一个大家都同意的合理的完成期限。

‘肆’ brc审核是什么

BRC 是British Retail Consortium缩写,中文为英国零售商协会。该协会由英国着名的Asda, Boots, Tesco, Sainsbury’s, Iceland,. Littlewood’s, Safeway, Waitrose, Somerfield, Co-operative Society, Spar等零售商组成。1998年,英国零售商协会(BRC,British Retail Consortium)应行业发展需要,发起并制定了BRC食品技术标准(BRC Food Technical Standard),用以对零售商自有品牌食品的制造商进行评估。该标准发布不久,即引起食品行业及其他组织的关注,目前已经成为食品行业良好操作规范的样本。该标准在英国乃至其他国家的广泛应用使其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标准。不仅食品企业需要做BRC认证,消费品企业和食品包装企业也需要做BRC认证。

PS.
BRC认证的流程
1.HACCP手册
2.质量手册
3.管理评审控制程序和管理评审纪录
4.质量目标评估记录
5.内审程序,计划,记录
6.管理例会记录
7.客户投诉处理程序/纪录
8.顾客满意度调查记录
9.供应商评估监控程序及记录
10.文件和记录控制程序
11.产品规格描述(原料,辅料,包装,终产品)
12.建立HACCP使用到的标准,法规,指南,学术性刊物等
13.销售国的食品法律法规
14.合同评审程序,抽查销售合同
15.纠正措施纪录
16.产品追溯程序,罐码系统
17.追溯性验证报告(成品追原料,原料追成品)

以上信息来自SAI GLOBAL网站。

‘伍’ BSI认可ISO27001主任审核员证书和IRCA和TUV共同签发的ISO27001主任审核员证书哪个有用

ISO 27001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前身BS 7799 是BSI 英国标准协会编撰的,您可以考虑BSI ,在这个体系与讲师力量上,BSI 的实力是毋庸置疑的!

‘陆’ 百度百科词条审核员的审核标准有哪些

您好,条目右键点编辑条目“可以或添加的内容提交审核审核成功,会告诉你后的版本审核不成功不告诉你一个后的版本。一般的审核时间约4-6个小时的时间。右键点在维基网络中,你可以随时“网络全书” - “词条贡献”,“查看”版本版本“是由”而不是由你的翻译版本。
通过版本,你正在等待一个审核项。版“没有通过项目不通过,你可以查看未通过的原因,你可以重新,然后提交。您已成功编辑的版本。
编辑进入方法:在网络搜索框,在输入框中输入的名称在最高点的“大网络全书”,然后进入“现有项目(在屏幕右上角的编辑条目”),你可以。您搜索的网络全书的名称不,你点“创建词条”进入页面后,上面的编辑工具。文章目录的身体,大胆,内链,表,参考文献,图片,阿特拉斯,建议在适当的两个目录的标准目录模板参考编辑。参考参考,这是更有说服力的,当您创建或编辑条目。将光标放置在URL的网站,你需要添加一个引用到的信息的位置(通常在该段末尾的句号后)。编辑工具编辑上面的“参考”输入权威的高点后面的内容点。最后,将开放分类(通常至少有一类可高达五,每一个半角逗号分隔),完成后点“提交”等待管理员批准。

‘柒’ AA1000社会责任审核标准

云浮市农业龙头企业申报认定

与监测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大力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规范我市农业龙头企业的申报、认定和监测管理工作,根据《中共云浮市委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定>的意见》(云发〔2001〕8号)精神,参照省农业厅《关于印发<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申报认定与监测管理办法>的通知》(粤农〔2007〕85号),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市农业龙头企业,是指在我市行政区域内以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为主业,通过各种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在经营规模、企业效益和辐射带动能力等方面达到规定标准,经市农业产业化联席会议(以下简称市联席会议)审定,并报市政府确认的企业。

第三条 对市农业龙头企业的认定和运行监测工作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原则,引进竞争淘汰机制,发挥中介组织作用,不干预企业经营自主权。

第四条 在新的对市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和优惠政策实施前,市农业龙头企业继续享受《中共云浮市委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定>的意见》(云发〔2001〕8号)和《印发云浮市发展20家农业龙头企业实施方案的通知》(云办发〔2002〕8号)规定的扶持政策及其他有关扶持政策和优惠政策。

第二章 标准及考核办法

第五条 市农业龙头企业标准

(一)企业类型。依法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或农业科技推广类企业,包括国有、集体、私营、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企业等。

企业经营的产品中农产品经营额须占企业经营总额的70%以上。

(二)企业规模。分别按农产品生产型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流通型龙头企业,农产品市场带动型龙头企业以及农业科技推广类企业等四种类型企业,根据注册资本、资产总值、固定资产、年销售收入等四项指标进行考核。

(三)企业信用。企业是否守法经营,照章纳税,是否有良好的金融机构信用等级。

(四)企业资产负债率。

(五)企业带动农民能力。企业是否通过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大户、农村经纪人、农户或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经济合同,或以委托生产、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和利润返还等形式,明确企业与农户各自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建立可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增收。

(六)企业生产基地。企业是否具有与其生产规模相当的生产基地。

(七)企业产品竞争力。

1、企业是否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

2、企业的主营产品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质量管理标准体系。

3、企业的产品质量或科技含量、新产品开发能力是否在同行业中居领先水平。

第六条 具体考核评分办法

市农业龙头企业考核以百分制计分,综合得分80分以上的,方可列入市农业龙头企业候选对象。具体考核计分办法如下:

(一)企业规模(以具备国家认可资质的中介机构审核数据为准,25分)

企业分三种类型计分:

1、农产品生产型龙头企业。

(1)年销售收入达到2500万元的计20分,达不到的计0分;每超过500万元增计1分,最高增计5分。

(2)注册资本(金)在100万元以上,达不到的扣2分。

(3)资产总值和固定资产:资产总值在1000万元以上,其中固定资产在500万元以上;若两项指标中一项达不到的扣2分,最高扣分为4分。

2、加工、流通型龙头企业。

(1)年销售收入达到3000万元的计20分,达不到的计0分;每超过500万元增计1分,最高增计5分。

(2)注册资本(金)在200万元以上,达不到的扣2分。

(3)资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总值:资产总值在1500万元以上,其中固定资产在700万元以上;若两项指标中一项达不到的扣2分,最高扣分为4分。

3、农产品市场带动型龙头企业。

(1)年交易(经销)额达到1亿元的计20分,达不到的计0分;每超过2000万元增计1分,最高增计5分。

(2)注册资本(金)在500万元以上,达不到的扣2分。

(3)资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总值:资产总值在7000万元以上,其中固定资产在3000万元以上,若两项指标中一项达不到的扣2分,最高扣分为4分。

(二)企业信用(以相关部门证明为准,15分)

1、企业审核年度依法纳税的计5分,欠税的计0分。

2、企业不欠职工工资,不欠社会保险金的记5分,若有一项不达标的扣5分。

3、企业银行信用等级达到AA级以上(含AA级)的计5分,AA级以下的扣2分。

(三)企业资产负债率(以具备国家认可资质的中介机构审核数据为准,5分)

企业资产负债率在70%以下(含70%)的计5分,高于70%的计0分。

(四)企业带动农户能力(以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大户、农村经纪人、农户或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经济合同、契约或“订单农业”方式为准,35分)

1、企业带动农户800户的计15分,达不到的计0分;带动农户超过800户的,每增加100户,增计1分,最高增计5分。

2、企业所带动的农户从产业化经营中户均年取得收入1000元的计10分,达不到的计0分;取得收入超过1000元的,每增加100元,增计1分,最高增计5分。

(五)企业生产基地(以企业的产权证明或企业与有关单位签订的土地或设施使用合同、协议为准,10分)

1、种植企业:粮油作物面积500亩以上,或蔬菜面积200亩以上,或水果面积200亩以上,或茶叶面积200亩以上,或花卉面积50亩以上,或其他种植面积50亩以上。

2、养殖企业:家禽年出栏量50万只以上,或生猪年出栏量5000头以上,或牛年出栏量500头以上。

3、水产养殖企业:养殖面积50亩或年产量100吨以上。

4、木材加工利用企业:造林面积在3万亩以上。

5、农产品加工企业:有符合国家环保标准、食品加工卫生标准的加工基地或生产设施。

6、农产品专业市场或贸易型企业:有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交易场地或农产品运输、贮藏设施。

7、其他企业,须出具与其生产规模相当的生产基地证明。

上述企业中,符合规定标准的计10分,低于规定标准的扣2分。

(六)企业产品竞争力(以企业提供的证明材料为准,10分)

1、农产品原产地证明、无公害证书、绿色食品证书、有机食品证书,有其中一项的记2分,没有的记0分。

2、省着名商标证书、国家驰名商标证明文件,有其中一项的记2分,没有的记0分。

3、省名牌产品、中国名牌产品证书,有其中一项的记2分,没有的记0分。

4、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保达标评定证明、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体系认证等,有其中一项的记1分,没有的记0分。

5、有专利证书的记1分,没有的记0分。

6、有商标注册证的记1分,没有的记0分。

7、有企业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的记1分,没有的记0分。

第七条 企业应提供的材料:

(一)填写《云浮市农业龙头企业申报表》或《云浮市农业龙头企业监测表》;

(二)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有资质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上年度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

(四)金融部门出具的有效期内的信用记录证明和信用等级证明;

(五)生产基地的产权证书或企业与有关单位签订的土地、生产设施使用合同、协议等复印件;

(六)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大户、农村经纪人、农户或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农产品购销、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利润返还等形式带动农户的合同、协议和占所带动农户5%的农户名册(姓名、住址、联系电话)或相关证明材料;

(七)所在地税务部门出具的企业分税种年度纳税情况说明;

(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出具的企业支付职工工资、职工社会养老保险等情况证明;

(九)产品质量、环保、科技成果、商标、专利等方面的证明材料:

1、农产品原产地证明、无公害证书、绿色食品证书或有机食品证书复印件;

2、省着名商标证书、国家驰名商标证明文件复印件;

3、省名牌产品、中国名牌产品证书复印件;

4、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保达标评定证明、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体系认证等复印件;

5、专利证书复印件;

6、商标注册证复印件;

7、企业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

以上材料可根据企业情况据实出具。

第三章 申报与认定

第八条 申报程序

各地农业龙头企业申报市农业龙头企业的:

(一)申报企业必须是县级农业龙头企业。申报工作每年进行一次,由各县(市、区)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于每年8月底前组织企业申报。

(二)申报企业直接向企业所在地的县(市、区)农业产业化工作主管部门提出申报市农业龙头企业的申请。实行“首问责任制”,即第一个接受企业申报的县(市、区)农业产业化工作主管部门应在核对企业有关凭证材料原件与复印件无误后,在复印件上盖章予以确认,以示负责。

(三)各县(市、区)农业产业化工作主管部门会同本级发展改革、财政、工商、税务、劳动保障等部门负责对企业所报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经当地政府同意,以政府名义向市联席会议办公室推荐,并附审核意见和相关材料。

市属农业企业按要求直接向市联席会议办公室申报市农业龙头企业。

第九条 审核及认定程序

(一)市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组织市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或委托相关具备国家认可资质的中介机构对申报市农业龙头企业的材料进行审核,并按第六条要求进行评分,形成审核意见报请市联席会议讨论审定。

(二)经市联席会议审定通过的市农业龙头企业,将在《云浮农业信息网》和市农业局政务公开栏上公示七天。公示期满后,如社会各界没有提出异议,将报市政府确认公布,并授予“云浮市农业龙头企业”证书和牌匾。

第四章 运行与监测与管理

第十条 建立竞争和淘汰机制。对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实行运行监测、动态管理,优保劣汰。

第十一条 实行市农业龙头企业一年两次的监测信息统计制度。市农业龙头企业在每年的1月底和7月底前,分别填报《云浮市农业龙头企业主要经营指标统计表》,前一次填报上年全年数据,后一次填报当年上半年数据,送交所在县(市、区)农业产业化工作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于下月5日前报市联席会议办公室。

第十二条 实行市农业龙头企业两年一次的监测评审制度,具体办法是:

(一)由市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出监测评审通知。

(二)被监测的市农业龙头企业按第七条要求,将监测评审材料报所在县(市、区)农业产业化工作主管部门;市属的直接报市联席会议办公室。

(三)县级农业产业化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对本地被监测的市农业龙头企业的评审材料进行汇总、审核,并出具是否监测合格的意见,以政府名义报市联席会议办公室。

(四)市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市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或委托具备国家认可资质的中介机构对被监测企业的评审材料进行审核。按本《办法》第六条规定进行评分,并出具审核意见报请市联席会议讨论审定。

(五)经市联席会议审议通过为监测合格的市农业龙头企业将在《云浮农业信息网》和市农业局政务公开栏上公示七天,如社会各界没有提出异议的,将报市政府确认公布,并授予“云浮市农业龙头企业”证书,继续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对监测不合格的,取消其“云浮市农业龙头企业”资格,收回证书和牌匾。

第十三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企业,一经查实,采取一票否决。对获得市农业龙头企业资格的,将取消其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资格;对未获得市农业龙头企业资格的,取消其申报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资格。

(一)被税务部门查实,有偷、逃、骗、抗税违法行为的;

(二)由于防范措施不力或防范不当,致使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造成人民生命和财产重大损失的;

(三)被新闻媒体曝光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经工商、质检等部门查实并给予处罚的;

(四)被新闻媒体曝光环保不达标,经环保部门查实并给予处罚的;

(五)市农业局、财政局、审计局通过正式文件要求企业提供经营情况、财务报表,没有正当理由拒绝提供的;

(六)在提供有关材料时存在严重的造假行为的;

(七)严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行为的。

第五章 附则

第十四条 市农业龙头企业更改企业名称,需要对其市农业龙头企业称号予以重新确认的,企业应出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营业执照等更名材料,由县级农业产业化工作主管部门提出审查意见,报市联席会议办公室予以审核确认后,通报市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市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捌’ ISO900是什么啊

http://www.hca.hunan.gov.cn/zsjz/zsjzdd.htm

什么是ISO
ISO是一个组织的英语简称。其全称是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 翻译成中文就是"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宣称它的宗旨是"在世界上促进标准化及其相关活动的发展,以便于商品和服务的国际交换,在智力、科学、技术和经济领域开展合作。"
ISO 现有117个成员,包括117个国家和地区。
ISO的最高权力机构是每年一次的"全体大会",其日常办事机构是中央秘书处,设在瑞士的日内瓦。中央秘书处现有170名职员,由秘书长领导。

什么是ISO900
ISO通过它的2856个技术机构开展技术活动。其中技术委员会(简称TC)共185个,分技术委员会(简称SC)共611个,工作组(WG)2022个,特别工作组38个。
ISO的2856个技术机构技术活动的成果(产品)是"国际标准"。ISO现已制定出国际标准共10300多个,主要涉及各行各业各种产品(包括服务产品、知识产品等)的技术规范。
ISO制定出来的国际标准除了有规范的名称之外,还有编号,编号的格式是:ISO+标准号+[杠+分标准号]+冒号+发布年号(方括号中的内容可有可无),例如:ISO8402:1987、ISO9000-1:1994等,分别是某一个标准的编号。
但是,"ISO9000"不是指一个标准,而是一族标准的统称。根据ISO9000-1:1994的定义:"ISO9000族是由ISO/TC176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
什么叫TC176呢?TC176即ISO中第176个技术委员会,它成立于1980年,全称是"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1987年又更名为"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TC176专门负责制定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的标准。
TC176最早制定的一个标准是ISO8402:1986,名为《质量-术语》,于1986年6月15日正式发布。1987年3月,ISO又正式发布了ISO9000:1987、ISO9001:1987、ISO9002:1987、ISO9003:1987、ISO9004:1987共5个国际标准,与ISO8402:1986一起统称为"ISO9000系列标准"。
此后,TC176又于1990年发布了一个标准,1991年发布了三个标准,1992年发布了一个标准,1993年发布了五个标准;1994年没有另外发布标准,但是对前述"ISO9000系列标准"统一作了修改,分别改为ISO8402:1994、ISO9000-1:1994、ISO9001:1994、ISO9002:1994、ISO9003:1994、ISO9004-1:1994,并把TC176制定的标准定义为"ISO9000族"。1995年,TC176又发布了一个标准,编号是ISO10013:1995。2000年12月15日ISO又发布了2000版的ISO9000系列标准,把原来的9000族系列标准精简到如下3个标准:
1. 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枣基础和术语》;
2.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枣要求》;
3. ISO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 - 业绩改进指南》。

什么叫认证

"认证"一词的英文原意是一种出具证明文件的行动。ISO/IEC指南2:1986中对"认证"的定义是:"由可以充分信任的第三方证实某一经鉴定的产品或服务符合特定标准或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举例来说,对第一方(供方或卖方)生产的产品甲,第二方(需方或买方)无法判定其质量是否合格,而由第三方来判定。第三方既要对第一方负责,又要对第二方负责,不偏不倚,出具的证明要能获得双方的信任,这样的活动就叫做"认证"。
这就是说,第三方的认证活动必须公开、公正、公平,才能有效。这就要求第三方必须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信,必须独立于第一方和第二方之外,必须与第一方和第二方没有经济上的利害关系,或者有同等的利害关系,或者有维护双方权益的义务和责任,才能获得双方的充分信任。
那么,这个第三方的角色应该由谁来担当呢?显然,非国家或政府莫属。由国家或政府的机关直接担任这个角色,或者由国家或政府认可的组织去担任这个角色,这样的机关或组织就叫做"认证机构"。
现在,各国的认证机构主要开展如下两方面的认证业务:
1. 产品质量认证
现代的第三方产品质量认证制度早在1903年发源于英国,是由英国工程标准委员会(BSI的前身)首创的。
在认证制度产生之前,供方(第一方)为了推销其产品,通常采用"产品合格声明"的方式,来博取顾客(第二方)的信任。这种方式,在当时产品简单,不需要专门的检测手段就可以直观判别优劣的情况下是可行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品品种日益增多,产品的结构和性能日趋复杂,仅凭买方的知识和经验很难判断产品是否符合要求;加之供方的"产品合格声明"属于"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一套,真真假假,鱼龙混杂,并不总是可信,这种方式的信誉和作用就逐渐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前述产品质量认证制度也就应运而生。
1971年,ISO成立了"认证委员会"(CERTICO),1985年,易名为"合格评定委员会"(CASCO),促进了各国产品质量认证制度的发展。
现在,全世界各国的产品质量认证一般都依据国际标准进行认证。国际标准中的60%是由ISO制定的,20%是由IEC制定的,20%是由其他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也有很多是依据各国自己的国家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进行认证的。
产品质量认证包括合格认证和安全认证两种。依据标准中的性能要求进行认证叫做合格认证;依据标准中的安全要求进行认证叫做安全认证。前者是自愿的,后者是强制性的。
产品质量认证工作,从20世纪30年代后发展很快。到了50年代,所有工业发达国家基本得到普及。第三世界的国家多数在70年代逐步推行。我国是从1981年4月才成立了第一个认证机构--"中国电子器件质量认证委员会",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发展快。
2.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这种认证是由西方的质量保证活动发展起来的。
1959年,美国国防部向国防部供应局下属的军工企业提出了质量保证要求,要求承包商"应制定和保持与其经营管理、规程相一致的有效的和经济的质量保证体系","应在实现合同要求的所有领域和过程(例如:设计、研制、制造、加工、装配、检验、试验、维护、装箱、储存和安装)中充分保证质量",并对质量保证体系规定了两种统一的模式:军标MIL-Q-9858A《质量大纲要求》和军标MIL-I-45208《检验系统要求》。承包商要根据这两个模式编制"质量保证手册",并有效实施。政府要对照文件逐步检查、评定实施情况。这实际上就是现代的第二方质量体系审核的雏形。这种办法促使承包商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随着上述质量保证活动的迅速发展,各国的认证机构在进行产品质量认证的时候,逐渐增加了对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审核的内容,进一步推动了质量保证活动的发展。到了70年代后期,英国一家认证机构BSI(英国标准协会)首先开展了单独的质量保证体系的认证业务,使质量保证活动由第二方审核发展到第三方认证,受到了各方面的欢迎,更加推动了质量保证活动的迅速发展。
通过三年的实践,BSI认为,这种质量保证体系的认证适应面广,灵活性大,有向国际社会推广的价值。于是,在1979年向ISO提交了一项建议。ISO根据BSI的建议,当年即决定在ISO的认证委员会的"质量保证工作组"的基础上成立"质量保证委员会"。1980年,ISO正式批准成立了"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即TC176)着手这一工作,从而导致了前述"ISO9000族"标准的诞生,健全了单独的质量体系认证的制度,一方面扩大了原有质量认证机构的业务范围,另一方面又导致了一大批新的专门的质量体系认证机构的诞生。
自从1987年ISO9000系列标准问世以来,为了加强质量管理,适应质量竞争的需要,企业家们纷纷采用ISO9000系列标准在企业内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申请质量体系认证,很快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潮流。目前,全世界已有近100个国家和地区正在积极推行ISO9000国际标准,约有40个质量体系认可机构,认可了约300家质量体系认证机构,20多万家企业拿到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证书,第一个国际多边承认协议和区域多边承认协议也于1998年1月22日和1998年1月24日先后在中国广州诞生。
一套国际标准,在这短短的时间内被这么多国家采用,影响如此广泛,这是在国际标准化史上从未有过的现象,已经被公认为"ISO9000现象"。

推行ISO9000的作用

1. 强化质量管理,提高企业效益;增强客户信心,扩大市场份额
负责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认证机构都是经过国家认可机构认可的权威机构,对企业的质量体系的审核是非常严格的。这样,对于企业内部来说,可按照经过严格审核的国际标准化的质量体系进行质量管理,真正达到法治化、科学化的要求,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合格率,迅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企业外部来说,当顾客得知供方按照国际标准实行管理,拿到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并且有认证机构的严格审核和定期监督,就可以确信该企业是能够稳定地生产合格产品乃至优秀产品的信得过的企业,从而放心地与企业订立供销合同,扩大了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可以说,在这两方面都收到了立竿见影的功效。
2. 获得了国际贸易"通行证",消除了国际贸易壁垒
许多国家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设置了种种贸易壁垒,包括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其中非关税壁垒主要是技术壁垒,技术壁垒中,又主要是产品质量认证和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壁垒。特别是,在"世界贸易组织"内,各成员国之间相互排除了关税壁垒,只能设置技术壁垒,所以,获得认证是消除贸易壁垒的主要途径。(在我国"入世"以后,失去了区分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的严格界限,所有贸易都有可能遭遇上述技术壁垒,应该引起企业界的高度重视,及早防范。)
3. 节省了第二方审核的精力和费用
在现代贸易实践中,,第二方审核早就成为惯例,又逐渐发现其存在很大的弊端:一个供方通常要为许多需方供货,第二方审核无疑会给供方带来沉重的负担;另一方面,需方也需支付相当的费用,同时还要考虑派出或雇佣人员的经验和水平问题,否则,花了费用也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唯有ISO9000认证可以排除这样的弊端。因为作为第一方的生产企业申请了第三方的ISO9000认证并获得了认证证书以后,众多第二方就不必要再对第一方进行审核,这样,不管是对第一方还是对第二方都可以节省很多精力或费用。还有,如果企业在获得了ISO9000认证之后,再申请UL、CE等产品质量认证,还可以免除认证机构对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重复认证的开支。
4. 在产品质量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国际贸易竞争的手段主要是价格竞争和质量竞争。由于低价销售的方法不仅使利润锐减,如果构成倾销,还会受到贸易制裁,所以,价格竞争的手段越来越不可取。70年代以来,质量竞争已成为国际贸易竞争的主要手段,不少国家把提高进口商品的质量要求作为限入奖出的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措施。实行ISO9000国际标准化的质量管理,可以稳定地提高产品质量,使企业在产品质量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5. 有效地避免产品责任
各国在执行产品质量法的实践中,由于对产品质量的投诉越来越频繁,事故原因越来越复杂,追究责任也就越来越严格。尤其是近几年,发达国家都在把原有的"过失责任"转变为"严格责任"法理,对制造商的安全要求提高很多。例如,工人在操作一台机床时受到伤害,按"严格责任"法理,法院不仅要看该机床机件故障之类的质量问题,还要看其有没有安全装置,有没有向操作者发出警告的装置等。法院可以根据上述任何一个问题判定该机床存在缺陷,厂方便要对其后果负责赔偿。但是,按照各国产品责任法,如果厂方能够提供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证书,便可免赔,否则,要败诉且要受到重罚。(随着我国法治的完善,企业界应该对"产品责任法"高度重视,尽早防范。)
6. 有利于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
按照国际间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的惯例,合作双方必须在产品(包括服务)质量方面有共同的语言、统一的认识和共守的规范,方能进行合作与交流。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正好提供了这样的信任,有利于双方迅速达成协议。

ISO9000质量认证--通向世界的钥匙!

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司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扩大和日益国际化,为提高产品信誉,减少重复检验,削弱和消除贸易技术壁垒,维护生产者、经销者、用户和消费者名方权益,产生了第三方认证,这种认证不受产销双方经济利益支配,以公正、科学的工作逐步树立了权威和信誉,现以成为各国对产品和企业进行质量评价和监督的通行做法。
英国是开展质量认证最早的国家,早在1903年英国工程标准委员会用一 种"风筝标志",即"BS"标志来表示符合尺寸标准的铁道钢轨,1919年英国政府制定了商标法,规定要对商品执行检验,合格产品也佩以"风筝标志",从此,这种标志开始具有"认证"的含义、沿用至今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受英国的影响,世界各发达工业国家也争先采用质量认证制度,并给予了极大的注意力,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为此于1980年成立专业技术委员会
ISO/TC176, 该委员会经过7年的艰苦努力,于1987年正式发布了第一部管理标准 ---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第列标准,它适用于不同的企业,包括制造业、服务性业商业、建筑业等,因而,它的出现极大的促进了各国质量认证的发展,目前国 际标准化组织的104个成员国中有70多个国家包括欧共体、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几乎所有工业发达国家均等同采用ISO9000系列标准作为本国国家标准,各国企业也纷纷依据这种标准,调整作业运行机制,并且获得认证资格,迄全球已颁布认证证书近10万多张。
近年来,由于ISO9000系列标准的作用及其重要性被愈来愈多的人所认识。
ISO9000系列标准的应用范围随之日益扩大,ISO/TC176在总结了国际上众多大型 公司、集团优秀的质量管理基础上,于1991年8月发布了ISO90004-2:《质量 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枣第二部分:服务指南》,谋求促进各单位和公司以更为有效的方法管理其各项服务活动的质量,以确保顾客规定或隐含的需要得到理解和满足。
所有这些表明,在国际贸易中,要求提供按ISO900系列标准通过质量体系认证的证明,作为签订合同的一个条件,这已是一个趋势,各企业应顺应国际 贸易的趋势。积极主动的开展以GB/TI9000系列标准为依据的质量体系认证,以提高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国内市场和国际贸易都得到迅速发展,但由于我国没有建军立符合国际惯例的认证制度,我们自己搞得一些产品监督形式得不到国际上的承认。在国际贸易中面临着在经济上蒙受损失和受到设置技术壁垒的限制,我国的工业企业,由于不了解各国认证制度的要求,许多出口商品打不进国际市场,即使进入,其价格也远远低于所在国通过认证的产品。一些了解认证的企业每年也不得不花费大量外汇去申请国外认证和由国外认证机构出具检验报告。所以,建立我国的认证制度,开展产品质量认证和体系认证工作,是我国质量认证工作的当务之急,是最终消除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存在的技术壁垒的根本途径。
我国从1991年起正式开展认证工作.1991年5月,国务院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认证管理条例》,标志着我国产品质量认证工作走入法制轨道。
1993年 1月1日,我国正式由等效采用改为等同采用ISO900系列标准,建立了符合国际惯例的认证制度。我质量认证工作取得常足的发展。
对我国企业而言,通过公正独立的第三方认证获得质量认证证书,是产品质量信得过的证明,是产品、服务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企业获得认证证书后,将向国内外公告。

获取ISO9000/ISO1400体系认证证书的益处

· 可以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要求的产品,增强顾客满意,赢得信誉。
· 有利于企业开拓占领市场,获得更大利润。
· 有助于树立全球经济意识,抓住机遇,赢得未来,符合时代的选择、民族的利益。
· 促进企业建立体系化的、严谨的经营管理模式,优化组织结构,完善经营管理,建立减少、消除、特别是预防质量缺陷的机制。
· 使企业内部职责进一步明确、作业流程更加清晰,真正做到各负其责,避免了踢皮球现象的发生。
· 带动服务和产品的结构调整,推动技术创新,增强自身实力。
· 提高企业、产品和服务的信誉、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 打破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为企业产品打进国际市场,获取一定的"通行证"。
· 扩大企业知名度,获取广大客户的信赖,促进产品销售,使企业的业绩得到持续改进。

什么是IS014000系列标准?

ISO14000系列标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207负责起草的一分国际标准。IS014000是一个系列的环境管理标准,它包括了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环境标志、生命周期分析等国际环境管理领域内的许多焦点问题,旨在指导各类组织(企业、公司)取得和表现正确的环境行为。ISO该14000系列标准共预留100个标准号。该系列标准共分七个系列,其编号为IS014001--14100。
1、我国环境与经济形势对实施IS014000系列标准有什么迫切需求?
2、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中要求到2000年,全国所有工业污染源排放污染物要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使本辖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总量指标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
3、这个目标的实现是非常艰巨的。我国工业企业长期以来管理水平低,操作粗放,能源、资源浪费严重,仅靠加大末端治理的资金投入来控制污染源犹如杯水车薪。因此,必须通过推行先进管理技术,完善"以预防为主的全过程自我管理"模式,形成良好的环境管理系统,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树立全员承担环境责任的新观念,才能实现2000年企业全部达标的目标。
4、 另外,随着我国加快进入"国际经济大循环"的步伐,对于一切具有环保性质的国际标准、条例、规定都必须予以充分重视并做好超前性准备,IS014000系列标准有可能在外贸方面形成限制性的国际标准,必须提早准备,积极实施。
5、所以推行ISO14000系列标准对我国企业既是很好的管理性工具,又将为出口贸易打下通行渠道。

组织为什么要建立环境管理体系?

促使组织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主要原因是:
1、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环境管理政策与制度,以及某些环境保护的强制性要求对组织的驱动,迫使组织通过建立环境管理体系达到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要求,并减少由污染事故或违规造成的环境风险;
2、 自银行、保险、信贷等部门的压力,促使组织必须树立环境管理的良好形象以增加市场竞争能力;
3、 自环保组织、消费者和消费者组织以及公众的关
4、注使组织分外重视环保形象和声誉;
5、商界日益增加环保责任的意识;
6、产品和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困素在国际竞争中已成为重要竞争因素,由此产生的国际贸易壁垒;
7、 组织内部来看,可以取得节能降耗、减少污染、降低成本的经济效益。
8、 此引入环境管理体系被具有远见的企业家所关注。

ISO14000认证有什么好处?
总体上说,实施 IS014000有两大好处:
一、促进国际贸易
从促进贸易的角度来看,IS014000是一个具有灵活性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它除了要求企业在其环境方针中对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持续改进做出承诺外,并不规定环境绩效的绝对要求,困此两个从事类似活动但具有不同环境绩效的企业,可能都达到 IS014000的要求。同时,IS014000强调根据本国本地区的环境状况,符合本国本地区而非出口市场所在国的环保法律法规。这就体现了贸易的对等原则,有助于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
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
1.对企业管理的好处
· 增强环境管理意识--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承诺和支持;
· 改善企业形象--所有的人都喜欢你;
· 与当地社区搞好关系--不再由于不必要的摩擦而分散精力;
· 更容易招募员工--清洁的环境吸引高素质的人员加盟;
· 减少法律诉讼的凤险--械少消费者和政府部门的法律行动,如旅游行业,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可以更好地达到环保部门的要求,环境审核能帮助发现和预计问题所在,采取纠正措施解决问题;
· 降低保险费用--降低发生事故的风险;
· 更容易取得财政支持--银行借助环境管理体系对企业有关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
· 更容易在投标时中标--目前,在很多行业的投招标标书中,都对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提出了要求。
2、对企业经营的好处
· 减少清洁工作的费用---废物和污染物排放的减少;
· 发生灾难性事故的风险减少---在环境管理体系中对环境风险进行明确和预防;
· 提高技术水平---工艺和过程的革新;
· 节能降耗,降低成本;
· 减少废物处置成本。
3、对企业产品好处
产品革新---比如用再生纸做包装,生产能源消耗少的产品;开发环保型板材,可以领先占领板材市场。
4、对企业市场营销的好处
· 更好的销售---环保法律法规对零售商的压力;
· 产品特色---提高在环境方面的竞争优势;
· 更强的国际竞争力。

摘自珠海科技网

‘玖’ ISO制定的标准是

ISO制定的标准:ISO有正式成员国120多个,我国是其中之一。每一个成员国均有一个国际标准化机构与ISO相对应。ISO负责制定在世界范围内通用的国际标准,以推进国际贸易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加强国际间经济合作。ISO的主要活动是制定国际标准,协调世界范围内的标准化工作,组织各成员国和技术委员会进行情报交流,以及与其他国际性组织进行合作,共同研究有关标准化问题。
ISO的组织机构包括全体大会、主要官员、成员团体、通信成员、捐助成员、政策发展委员会、理事会、ISO中央秘书处、特别咨询组、技术管理局、标样委员会、技术咨询组、技术委员会等。 ISO技术工作是高度分散的,分别由2700多个技术委员会(TC)、分技术委员会(SC)和工作组(WG)承担。在这些委员会中,世界范围内的工业界代表、研究机构、政府权威、消费团体和国际组织都作为对等合作者共同讨论全球的标准化问题。管理一个技术委员会的主要责任由一个ISO成员团体(诸如AFNOR、ANSI、BSI、CSBTS、DIN、SIS等)担任,该成员团体负责日常秘书工作。与ISO有联系的国际组织、政府或非政府组织都可参与工作。ISO技术工作的成果是正式出版的国际标准,即ISO标准。
ISO制定的标准推荐给世界各国采用,而非强制性标准。但是由于ISO颁布的标准在世界上具有很强的权威性、指导性和通用性,对世界标准化进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各国都非常重视ISO标准。许多国家的政府部门,有影响的工业部门及有关方面都十分重视在ISO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参加技术委员会、分委员会及工作小组的活动积极参与ISO标准制定工作。目前ISO的200多个技术委员会正在不断地制定新的产品、工艺及管理方面的标准。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对国际标准的要求日益提高,ISO的作用也日趋扩大,世界上许多国家对ISO也越加重视。ISO的目的和宗旨是:在世界范围内促进标准化工作的发展,以利于国际物资交流和互助,并扩大在知识、科学、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合作。
2000版ISO 9000族标准的主要特点
1. 能适用于各种组织的管理和运作
新版标准使用了过程导向的模式,替代了以产品(质量环)形成过程为主线的20个要素,以一个大的过程描述所有的产品,将过程方法用于质量管理,将顾客的其他相关的需要作为组织的输入,再对顾客的其他相关方的满意程度进行监控,以评价顾客或其他相关方的要求是否得到满足。这种过程方法模式可以适用于各种组织的管理和运作。
2. 能够满足各个行业对标准的需求
为了防止将ISO 9000族标准发展成为质量管理的网络全书,新版ISO 9000族标准简化了其本身的文件结构,取消了应用指南标准,强化了标准的通用性和原则性。
3. 易于使用、语言明确、易于翻译和容易理解
ISO 9001和ISO 9004两个标准结构相似,都从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四大过程来展开,方便了组织的选择和使用。在术语标准中,将分散的术语和定义。
4. 减少了强制性的”形成文件的程序”要求
新版ISO 9001标准在体系管理方面,只明确要求建立6个形成文件的程序,在确保控制的原则下,组织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决定制定多少文件。虽然新版标准减少了文件化的强制性要求,但是强调了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实和效果,从而体现了新标准注重组织的实际控制的能力、能够证实的能力和实际效果,而不只是用文件化来约束组织。
5. 将质量管理和组织的管理过程联系起来
新版标准强调了过程的方法,即系统识别和管理组织内所使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将质量管理的方法作为一种管理过程的方法。
6. 强调了质量业绩的持续改进
新版标准将持续改进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之一。持续改进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
7. 强调了持续的顾客满意是推进质量管理体系的动力
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某一事项已满足其需求和期望的程度的意见。这个定义的关键词是顾客的需求和期望。由于顾客的需求和期望不断地变化,是永无止境的,因此顾客满意是相对的、动态的。这就促进组织持续改进其产品和过程,以达到持续的顾客满意。
8. 与ISO 14000具有更好的兼容性
两类标准的兼容性主要体现在定义和术语统一、基本思想和方法一致、建立管理体系的原则一致、管理体系运行模式一致以及审核标准的一致性等方面。
9. 强调了要求与指南的协调一致性
ISO 9001作为要求标准和ISO 9004作为指南标准的协调一致性得到进一步强调,有利于组织的持续改进。
ISO 9001标准旨在满足产品规定的要求,规定使顾客满意所需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最低要求。组织可通过符合ISO 9001标准的要求来证实满足顾客要求的能力,旨在确保组织的有效性。提高组织效率的最好方法是在使用ISO 9001标准的同时,使用ISO 9004标准,使组织通过不断的改进,提高整体效率,增强竞争力。
10. 考虑了所有相关方利益的需求
相关方指的是”与某个组织的业绩或成就有利益关系的个人和团体。例如顾客、所有者、员工、供方、银行、工会、合作者和社会。”针对所有相关方的需求实施并保持持续改进其业绩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使组织获得成功。
总之,新版标准吸收了全球范围内质量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实践的新进展和新成果,更好地满足了使用者的需要和期望,达到了修订的目的。与1994版标准相比,更科学、更合理、更适用和更通用。
三、 如何选择和使用ISO 9000族标准
(一) 实施ISO 9001:2000的目的
1. 选择和使用ISO 9001:2000的目的
——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在于保证产品质量,增强顾客满意;
——证实组织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常用于认证或合同目的)。
2. 选择和使用ISO 9004:2000的目的
——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
——开发组织业绩改进的潜能;
——追求相关方的满意和组织总体业绩的改进;
——组织的相关方包括:
a) 顾客和最终使用者;
b) 组织内人员;
c) 所有者、投资者;
d) 供方、合作者;
e) 社会等。
(二) 实施ISO 9000族标准的步骤
1. 选择和使用ISO 9000族标准的步骤
——根据组织的需要和具体情况,可以以不同的方式选择和使用ISO 9000族标准;
——有明确顾客要求时,可选择ISO 9001:2000,建立增强顾客满意的质量管理体系并认证,然后根据需要选择ISO 9004:2000,将质量管理体系扩展到追求相关方满意和组织业绩改进;
——组织可以先选择和使用ISO 9004:2000,建立以追求相关方满意和业绩改进的质量管理体系。当有顾客要求时,可进行ISO 9001:2000的认证。
2. 实施ISO 9001:2000的基本程序
3. 实施ISO 9004:2000与ISO 9001:2000的基本程序
*ISO 14000族标准简介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在环境问题遍布全球并愈演愈烈的现实中,反思人类的发展历程后得出的对未来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设计和选择。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发展的目标和发展的模式,现在已经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并作为21世纪的主题。在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得到肯定,这标志着人类文明即将步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实现可持续发展将带来一场涉及社会各领域、各层面的深刻变革。ISO 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以下简称ISO 14000系列标准)的出台是对可持续发展的主动响应,也是环境保护发展的必然。
一、 ISO 14000系列标准的产生
(一) ISO 系列标准产生的背景
伴随着20世纪中期爆发于一些发达国家的公害事件,人类开始认识到环境问题的出现及其严重性。环境污染与公害事件的产生使人们从治理污染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要有效地保护环境,人类社会必须对自身的经济发展行为加强管理。因此世界各国纷纷制定各种法律、法规和环境标准,并试图通过如许可证等手段强制组织执行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来改善环境。
正是在这种环境管理国际大趋势下,考虑到各国、各地区、各组织采用的环境管理手段工具及相应的标准要求不一致,可能会为一些国家制造新的”保护主义”和技术壁垒提供条件,从而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机会,并为响应联合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号召,于1993年6月成立了ISO/TC 207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正式开展环境欢乐标准的制定工作,期望通过环境管理工具的标准化工作,规范企业和社会团体等组织的自愿环境管理活动,促进组织环境绩效的改进,支持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
(二) ISO 14000系列标准制定的基础
促使ISO以何种环境管理工具为标准化的对象主要是基于以下两方面的问题。首先自80年代末欧美一些大公司开始自发制定公司的环境政策,委托外部的环境咨询公司来调查他们的环境绩效,并对外公布调查结果(这可以认为是环境审核的前身),以此证明他们优良的环境管理和引为自豪的环境绩效。它们的做法得到了公众对公司的理解,并赢得广泛认可,公司也相应地获得经济和环境效益。为推行这种做法,1990年后,在欧洲为促进公司环境管理,英国和欧盟分别制定了《BS 7750环境管理体系规范》(简称BS 7750)与《生态管理和审核规则》(简称EMAS),推动组织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同时,世界上其他国家或组织也开始参照BS 7750和EMAS的模式,结合本国的需要,开始推动环境管理体系的建设。此外,实施环境标志制度,运用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进行产品设计和生产管理,这些新型的环境工具开始展现出其推动组织环境管理的巨大生命力。
其次,198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了世界第一套管理系列标准——ISO 9000族”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标准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许多国家和地区对ISO 9000族标准极为重视,积极建立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并实施第三方认证,并作为开展国际贸易进入国际市场的优势条件之一。ISO 9000族标准的成功经验证明,在国际标准中设立管理系列标准的可行性和巨大疾步意义。
正是在近年来蓬勃发展的环境管理手段、体系等以及ISO成功制定ISO 9000族标准的基础上,ISO着手制定了以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为核心的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二、 ISO 14000族标准的构成及特点
(一) 标准构成
ISO 14000族标准是一个系列的环境管理标准,它包括了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环境标志、生命周期评价等国际环境领域内的许多焦点问题。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给ISO 14000系列标准预留了100个标准号,编号为ISO 14001~ISO 14100。根据ISO/TC 270的各分技术委员会的分工,这100个标准号分配如下表所示。
分技术委员会 任务 标准号
SC1 环境管理体系(EMS 14001~14009
SC2 环境审核(EA) 1401014019
SC3 环境标志(EL) 14020~14029
SC4 环境绩效评价(EPE) 14030~14039
SC5 生命周期评价(LCA) 14040~14049
SC6 术语和定义(T&D) 14050~14059
WG1 产品标准中的环境因素 14060
(备用) 14061~14100
表三:ISO 14000族标准标准号分配表
(二) 标准的相互关系
随着标准的推广和使用,为适应不断出现的新情况,ISO也可制定超过分配的100个标准号外的标准,或根据具体情况另外命名标准号。如产品标准中的环境因素,由于制定过程中意见不同,最终以ISO 14060标准导则64 ——《产品标准中的环境因素》发布。
这一系列标准以ISO 14001为核心,针对组织的产品、服务、活动逐渐展开,这些系统可以按标准的性质和功能来区分。标准间关系见图:
图:ISO 14000系列标准间的关系
(1) 按标准的性质区分
①基础标准子系统:环境管理方面的术语和定义。
②基本标准子系统: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和产品标准中的环境因素导则。
③技术支持系统:环境审核标准;环境标志标准;环境绩效评价标准;生命周期评价标准。
(2) 按标准的功能区分
①评估组织的标准: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环境审核标准;环境绩效评价标准。
②基本标准子系统:环境标志标准;生命周期评价标准;环境标准中的环境因素导则。
三、 ISO 14000部分标准简介
1. 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 规范及使用指南》
ISO 14001是ISO 14000系列标准中的主体标准。它规定了组织建立、实施并保持的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模式和17项基本要求。该体系适用于任何类型和规模的组织,并适用于各种地理、文化和社会条件。这样一个体系可供组织建立一套机制,用来确定环境方针和目标等,通过环境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实现组织环境绩效的持续改进。本标准的总目的是支持环境保护和污染预防,协调它们与社会需求和经济需求的关系。
本标准是以一个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注册和自我声明的依据,它和用来为组织实施或改进环境管理体系提供一般性帮助的非认证指南有重要差别。一个组织可以通过展示对本标准的成功实施,使相关方确信它已建立了妥善的环境管理体系。
本标准不包括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方面的要求,尽管它的认证、注册过程仅适用于环境管理体系方面的内容,但它并不限制一个组织将这方面的要素纳入管理体系。
本标准的附录提供了规范的使用指南和与ISO 9001的联系。
2. ISO 14004:《环境管理体系 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
本标准简述了环境管理体系的五项原则,为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加强环境管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协调提供可操作的建议和指导。它同时也向组织提供了如何有效地改进或保持的建议,使组织通过资源配置,职责分配以及对操作惯例、程序和过程的不断评价(评审或审核)来有序而一致地处理环境事物,从而确保组织确定并实现其环境目标,达到持续满足国家或国际要求的能力。
本指南不是一项规范标准,目的是为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以及强化它和组织全部管理工作的关系提供帮助,不适用于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和注册。
环境管理体系是组织全部管理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环境管理体系的设计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交互作用过程,实施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所需的组织机构、职责、操作惯例、程序、过程及资源应与其他管理领域的现行工作协调一致(包括质量、职业卫生和安全)。
3. ISO 14010:《环境审核指南 通用原则》
环境审核,是验证和帮助改进环境绩效的一项重要手段。ISO 14010标准给出了环境审核定义及有关术语,并阐述了环境审核通用原则,旨在向组织、审核员和委托方提供各种环境审核的一般原理。
4. ISO 14011:《环境审核指南 审核程序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本标准提供了进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程序,包括审核目的,启动审核直至审核结束一系列步骤要求,以判定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则。本标准适用于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一切类型和规模的组织。
5. ISO 14012:《环境审核指南 环境审核员资格要求》
本标准提供了关于环境审核员的资格要求,它对内部审核员和外部审核员同样适用。
内部审核员与外部审核员都需具备同样的能力,但由于组织的规模、性质、复杂性和环境因素不同,组织内有关技能与经验的发展水平不同等原因,不必满足本指南规定的所有具体要求。

‘拾’ 什么是质量体系认证目前哪种认证最具有权威

质量体系认证标志矢量图质量体系认证,又称质量体系评价与注册。这是指由权威的、公正的、具有独立第三方法人资格的认证机构(由国家管理机构认可并授权的)派出合格审核员组成的检查组,对申请方质量体系的质量保证能力依据三种质量保证模式标准进行检查和评价,对符合标准要求者授予合格证书并予以注册的全部活动。 质量体系认证大体分为两个阶段: iso9001质量体系认 一是认证的申请和评定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受理并对接受申请的供方质量体系进行检查评价,决定能否批准认证和予以注册,并颁发合格证书。 二是对获准认证的供方质量体系进行日常监督管理阶段,目的是使获准认证的供方质量体系在认证有效期内持续夫各项应质量体系标准的要求 质量体系认真的具体程序简介如下: 1、申请:(1)认证申请的提出、(2)认证申请的审查与批准 2、检查与评定:(3)文加审查、(4)现场检查前的准备、(5)现场检查与评定、(6)提出检查报告 3、审批与注册发证:(7)审批、(8)注册发证 4、获准认证后的监督管理:(9)供方通报、(10)监督检查、(11)认证暂停或撤销、(12)认证有效期的延长 ISO9000是由西方的品质保证活动发展起来的。二战期间,因战争扩大所需武器需求量急剧膨胀,美国军火商因当时的武器制造工厂规模、技术、人员的限制未能满足“一切为了战争”。美国国防部为此面临千方百计扩大武器生产量,同时又要保证质量的现实问题。分析当时企业:大多数管理是NO1,即工头凭借经验管理,指挥生产,技术全在脑袋里面,而一个NO1管理的人数很有限,产量当然有限,与战争需求量相距很远。于是,国防部组织大型企业的技术人员编写技术标准文件,开设培训班,对来自其它相关原机械工厂的员工(如五金、工具、铸造工厂)进行大量训练,使其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识别工艺图及工艺规则,掌握武器制造所需关键技术,从而将“专用技术”迅速“复制”到其它机械工厂,从而奇迹般地有效解决了战争难题。战后,国防部将该宝贵的“工艺文件化”经验进行总结、丰富,编制更周详的标准在全国工厂推广应用,并同样取得了满意效果。当时美国盛行文件风,后来,美国军工企业的这个经验很快被其他工业发达国家军工部门所采用,并逐步推广到民用工业,在西方各国蓬勃发展起来。 随着上述品质保证活动的迅速发展,各国的认证机构在进行产品品质认证的时候,逐渐增加了对企业的品质保证体系进行审核的内容,进一步推动了品质保证活动的发展。到了70年代后期,英国一家认证机构BSI(英国标准协会)首先开展了单独的品质保证体系的认证业务,使品质保证活动由第二方审核发展到第三方认证,受到了各方面的欢迎,更加推动了品质保证活动的迅速发展。 通过三年的实践,BSI认为,这种品质保证体系的认证适应面广,灵活性大,有向国际社会推广的价值。于是,在1979年向ISO提交了一项建议。ISO根据BSI的建议,当年即决定在ISO的认证委员会的“品质保证工作组”的基础上成立“品质保证委员会”。1980年,ISO正式批准成立了“品质保证技术委员会”(即TC176)着手这一工作,从而导致了“ISO9000族”标准的诞生,健全了单独的品质体系认证的制度,一方面扩大了原有品质认证机构的业务范围,另一方面又导致了一大批新的专门的品质体系认证机构的诞生。

阅读全文

与英国审核员目前应该使用什么标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尼的燕窝泡发率怎么样 浏览:7
去意大利怎么耍 浏览:561
伊朗用的是什么机器 浏览:344
中国为什么加息 浏览:911
越南战争对中国有哪些影响 浏览:524
伊朗总统怎么换了 浏览:861
意大利语需要自由怎么说 浏览:573
对中国疫情美国是什么态度 浏览:207
印尼雅加达哪里买房好 浏览:555
印尼血竭产地是什么 浏览:434
印尼嗜血之夜怎么是中国背景 浏览:732
中国爱情城市是哪里 浏览:732
印度的药品有什么 浏览:193
印尼有没有什么好的原材料 浏览:910
印尼文pusat是什么意思 浏览:302
意大利被火山埋了的城市是哪个 浏览:833
中国北斗卫星如何变轨 浏览:558
英雄联盟中国区哪里有 浏览:961
30万等于越南币多少 浏览:605
雅加达到中国航班多久恢复 浏览: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