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为什么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英国逐渐落后于美国、德国
19世纪,英国的资本家又把他们丰厚的垄断利润投向美国,使美国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领导者,形成强大的钢铁、化学、汽车工业,而英国却成为二流工业国,不但落后于美国,甚至落后于德国和日本。
在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期,英国经济还在继续发展。它的一些传统部门,如造船业、金融业在世界上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电气等发展也很快。但就其经济总体而言,它与美国和德国相比,就相对落后了,被美、德赶上并超过。英国的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870年的32%,降到1913年的14%,丧失了它19世纪中期以来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对于英国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生活在今天的学生应该比较容易理解。第一是背着沉重的旧包袱。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是工业革命的母国,英国的很多工厂都存在百年之久,企业设备陈旧。当后起的国家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时,英国还在使用旧机器设备。因为,在资本家看来,拆毁旧的还可以继续使用的机器设备,换上新的机器设备是不划算的,这就阻碍了英国工业的进步。第二是殖民地的作用。英国拥有广大的海外殖民地,殖民地是资本投资的最好场所。殖民地人民生活水平低,劳动力便宜,原料价格低廉,工业利润大。因此,资本家宁愿把大量资本输往国外,而不愿用于更新国内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的资本输出占世界的第一位,一战前的几年中,英国每年在殖民地和国外的投资额与在本国的投资额是六与五之比。资本输出给英国带来惊人利润,仅1912年就达17600万英镑。英国虽然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地位下降了,但还是很繁荣的,其繁荣是建立在对殖民地的榨取上的,殖民地对英国的兴衰具有极大的意义。因此,英国被称为“殖民帝国主义”。
② 为什么英国不走上法西斯道路
第一,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君主是一个国家礼节性象征,并不拥有行政首脑的权力,第二,英国最早开始工业革命,经济发展迅速平稳,社会矛盾在本国内并没有异常激化,法西斯主义没有办法利用民众对政府的绝望来煽动革命,第三,英国是温和的渐进式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光荣革命以不流血的皇家方式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改革事件,第四,我想更正楼上一点,法西斯分子和资本主义分子并不是两个绝对对立的概念,法西斯主义是一种变相的民族主义或者说种族主义,和意识形态没有关系。学术界曾经有人将斯大林和毛时代都定义为法西斯主义,这显然是不科学的,但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法西斯和资本主义的分离。
③ 德国 法国 英国 他们三个国家的综合实力谁最强 为什么
这个问题基本是比较德法,英国90年代后大幅度衰退,现在已经不可与德法同日而语。比较综合实力是个很笼统不严谨的话题,但也能大致讨论一下:
①人口:德国人口比法国多出将近一两千万,不过德国老龄化是出了名的严重
②领土:两国都不是以领土纵深为基石的国家,法国国土面积更大
③政治地位:法国是五常之一,德国在国际事务特别是地缘政治上没有过多参与,法国则从萨科齐时代起就频繁参与国际地缘政治活动,这是法国发挥国际影响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不过参与地缘政治频繁并不能说明国力更强,这是两国政策方向的差异。
④金融经济:法德是欧盟的主心骨,也是欧盟的两个核心支柱,不过在欧盟经济体系里德国一直是首席,法国虽然从奥朗德开始一直试图提升自己在欧盟经济体系的地位与德国享有同等话语权,但两国经济实力差距还是很明显,法国的失业率也一直居高不下,经济上德国显然领先法国。
⑤工业与制造业:前面有人说德国比法国工业体系完整,那纯粹是扯淡,法国现在是世界上除中国外少有的工业体系齐全完整的工业大国,但与中国有些相似,法国全而不精,在高新产业和重工领域都不比德国出色甚至略落后于德国,德国工业发展和日本有共同点,都是扬长抑短。不过近几年法国军工逐渐赶超了德国,在军售领域法国产品逐渐显露头角。法德在此领域可以说平分秋色各有千秋。
⑥军事:法国有核,但有无核武器已经不似冷战时期那么举足轻重,现在的地缘冲突和局部战争很难发展到需要动核武的地步,因为现在的战争主题是代理人战争或掠夺战争而非灭国战争。常规力量方面,两国都已经奉行小而精的建军思路,两国武装力量规模都很小,陆军水平两国差不多,德军略强,但法军在空军和海军上强出德军太多,主要是因为德国奉行守土思路,德军只是用于防卫德国本身基本不参与北约军事行动,法军则是外向型外交的产物,有较频繁的国际军事行动要参与,法国需要借助法军来发挥国际影响力。
⑦科技产业:两国在欧盟框架内广泛进行科技领域的合作,在科技产业方面两国基本同等水平。
综合来说,在和平年代经济和科技还是评论国力的核心要素,也因为经济上的地位,德国才成为欧盟内的领袖,虽然在欧盟框架内和法国构成双核,但诸多事务上德国话语权更有分量,法国也因为经济的疲软,在处理德法关系和欧盟内事务时相对被动,两国综合国力相差无几,在不考虑德法军事冲突的情况下(在欧盟彻底摆脱美国控制和影响之前德法绝对会一心一意合作不可能有大规模军事冲突),德国略占优势,如果考虑对于第三国的影响力和实力,法国则略占优势,实际上,两国在国际上基本可视作一个整体,两国广泛合作使两国在诸多国际事务上保持高度一致,若要强分优劣无异于把异性相吸的磁铁强行拉开异性两极。
④ 难道战胜国比战败国输得还惨为何英国会成为二战最大的输家呢
战胜国比战败国输得还惨?为何英国会成为二战最大的输家?这个问题确实是这样,二战结束后,作为欧洲的东道主,英国却说了不算,反而一切都要看美国眼色。说到底还是实力不行。
一方面,德国之所以能发动二战,英国有不可推脱的责任。英国是欧洲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又是世界工业发展最早的国家,一战时,由于英法协约国齐心协力迫使德国为首的同盟国投降,最终还迫使德国接受了高额战争赔款和不准保持军事力量的苛刻条款。客观上讲,这为德国重新崛起和希特勒发动二战埋下了伏笔。
应该说,在希特勒没有上台以前,德国想咸鱼翻身还是有非常大困难的,起码他们的野心没有希特勒那么坚决。但希特勒上台以后,迅速将德国经济从大萧条中振兴起来,不仅让英法看到了德国作为英法加工厂的重要作用,更把德国作为赚取高额利润的重要伙伴,所以,英国和美国不约而同都大量给予德国最优惠待遇,在贷款和经济援助上开了绿灯。
所以,在战后论功评奖时,基本上没英军什么事。虽然英军也付出了重大伤亡,英伦三岛也遭受了德军炮火的打击,但北非也好东南亚也好,殖民地没了,瓜分德国的事也主要是美国与苏联在商量。其它不讲,就连丘吉尔本人,原以为在二战中带领英国人民做了那么大贡献,起码混个连任没问题吧,没想到他正高兴的时候,英国人民抛弃了他。
之所以会出现这个状况,一是丘吉尔没想到美军登陆欧洲,根本目标不仅仅是帮助英国打赢这场战争,而是在为美国统治欧洲下更大的一盘棋。二是英国的实力打不了更大的战争。三是英国民众的积极不高,本就对战争不感兴趣,尽管丘吉尔是三个巨头领导人当中信心最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