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鸦片战争前夕一个英国人杀了一个中国人,清政府要求以中国法律对英国人进行审判被英国政府拒绝,什么事件
林维喜案。
1839年7月7日,英国商船卡纳特克号及曼加勒号的水手在香港九龙尖沙咀上岸酗酒,与村民林维喜发生冲突导致斗殴,结果林维喜重伤不治。
时任英国驻华商务总监的查理‧义律赶到出事现场后,为掩饰事件而指使另一村民刘亚三给予死者家属一千五百银元,以隐瞒林维喜死因。而钦差大臣林则徐则以为事件蹊跷,令新安县知县梁星源进行查办,并在真相大白后要求义律交出兇手。但义律则以领事裁判权为由要求自行开审,同意赔付受害家属补偿金,但拒绝让兇手抵死。林则徐便委托美国医生伯驾和袁得辉合译瑞士法学家艾默瑞奇·德·瓦特尔的着作《万国公法》,查明义律并未享有治外法权。然而后者于8月12日于英船上私自开庭,判处五名兇手监禁和罚金后即送回英国监狱服刑,事后才通知中国官方。
因此林则徐于8月15日下令禁止一切贸易,更派兵开进澳门,进一步驱逐英人出境,停止供应英人食物,撤其买办和佣工。英人即撤离澳门,暂居于货船上。9月5日,义律遣传教士郭士立与林则徐进行谈判,要求解除禁令并恢复正常贸易,但为林所拒。其后英国军舰率先向中国船舰开火,又突袭九龙山上的清军,但冲突规模不大。在短暂冲突过后,由于鸦片数量减少而致价格上涨,双方再度恢复贸易。 11月,英国海军与中国水师持续爆发武装冲突,侵袭官涌,史称官涌之战。林于战后奏报朝廷称“七战七捷”,并于1840年初正式封锁港口。
‘贰’ 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原因的说辞
义律,本来就是一名英国商人,到中国的次数多了,遂被英女皇委任为商务监督,成为英国官员。
发动鸦片战争,是女皇陛下受义律蒙蔽,只听义律的一面之词,当然,她不可能亲自调查,国内也没有人比义律对中国了解得更多。可以说,根本就没人知道义律到底在干什么,只知道他在跟中国做生意,然后,义律禀报英女皇,说陛下的官员和臣民的货物被清廷没收,这等同于战争,是对英国的宣战,在这种情况下,女皇陛下怎可容忍?当然要派出军队长途讨伐。照理说,英人兵舰有限,补给线长,清兵本可以逸待劳,从两广和福建来看,准备充足,从江浙直到天津塘沽,海防甚差。英人兵舰在南方占不到便宜,就北上威胁。
从这一点分析,英国政府,本来没打算跟清政府打仗,就算英军从印度出发,也仍然是长途奔袭,消耗不起,从兵舰数目来看,也不算庞大。来,应该是吓唬吓唬为目的,哪知道一交手,原来清军如此不堪一击,所以把事情给搞大了。
义律的确无耻,所谓无商不奸嘛。但是把这鸦片战争说成是为其商人获取在华倾销鸦片的权利,则有过之。没有任何文字材料可以证明此点。准确的说,义律在禀报女皇的书信中,也没提到自己的货物是什么,他没说自己因为贩卖鸦片,而被清朝政府没收。英国政府出兵,是保护其商人利益,而不是为了攫取鸦片的行销权。
反而是义律,走私鸦片在先,蒙蔽主子在后,利用手中权力,挑起鸦片战争。
英国赢了,清朝输了,从此国门洞开,列强纷至沓来。
历史没有如果,历史不能假设。如果可以,如果清军海防严密,英人大败,义律将会是什么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