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英国过年要准备什么
圣诞节是传统的节日,家庭的节日。圣诞节前的12天甚至更早,英国人就在家中树起了圣诞树。这个圣诞树按规矩要在家里呆到节后12天。平日并不喜欢攀比的英国人却会在这个时候比赛看谁家的圣诞树更大,布置得更漂亮。此外,还有各家各户的圣诞灯饰,不仅有挂在窗前的,也有装点在篱笆外墙的,有圣诞老人圣诞树主题的,也有模仿雪花雪人题材的,其精彩程度堪比中国的端午节。所以,圣诞节时看家家户户各式各样的圣诞装饰,也算是英国街头一景。 和中国的春节一样,圣诞节也是天各一方的家庭成员吃团圆饭的时候。这个圣诞大餐通常包括烤火鸡、煮甘蓝、英式烤肉、烤薯仔、蔬菜、约克郡布丁和肉汁等。 在盛宴开始之前,英国家庭通常还会拉圣诞爆竹。不同于中国的爆竹,圣诞爆竹不需要点燃,通常由宴席上邻座的两个人拉开,“砰”的一声响声过后,通常还能在碎开的爆竹中找到一顶圣诞王冠和一些小礼物等。当所有的爆竹被拉响之后,所有的人都能带起圣诞王冠,成为当天的“快乐之王”。 圣诞节还是孩子的节日。英国孩子普遍相信一个美丽的童话:只要他们在一年中表现良好,做个乖孩子,圣诞老人就会在圣诞节的夜晚,在他们睡熟之后,乘着麋鹿拉的铃铛敞篷车,从烟囱里面爬进来,把他们梦寐以求的礼物放在他们床前的袜子里或者圣诞树下。所以,圣诞节后的12月26日清晨,是孩子们最期待的时刻之一。 圣诞节后的12月26日,不仅是孩子们惊喜不断,也是令大人们欣喜不已的“节礼日”。因为,圣诞节当天所有商肆店家都会关门,所以之后的头一天会是他们节后重新开业的第一天,也是英国传统的购物节,因此放假在家的人们通常会在这一天选择逛商店,而且很多商家都会选择这一天开始节后打折。这可是英国一年中最大的打折活动,通常会延续到一月中旬,而且打折幅度相当大,从一折到七折不等,于是很多等待已久的购物爱好者们,甚至外地游客都加入到了购物大军。此时,英国各地的商业街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有着不同往日的热闹风情。
② 中国有春运,外国有“春运”吗
每年春节的时候购买一张火车票,对于出门打工的人来说,就是一个非常奢求的事情,其实春运这种事情只是在我国才有发生,在外国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外国根本也不会过春节。而且外国人选择出行的方式,坐火车的极少,大多数路途比较遥远的人群会选择乘坐飞机,因为外国人讲究的是生活质量。
其实我觉得应对春运这样的事情,国家应该在各个交通枢纽方面做出一些调整,对于一些交通出行的方式全部在春运期间进行大幅度的打折。如果那样的话,大家选择出行的方式就会更多一些,大家之所以选择乘坐火车,还是因为火车的价格便宜,所以单从增加火车次数来减少压力,效果并不明显。
③ 世界上有哪些国家,是像中国一样要过春节的
春节,起源于我国,也是由国人将春节传播到世界各地,那么问题来了,世界上有哪些国家像我们一样需要过春节呢?实际上,真正以节日的形式过春节的国家并不多,大部分都是来自儒家文化圈的国家,因为这些国家长期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从古时候开始就有庆贺新春的习俗,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到底哪些国家和我们一样过春节?
马来西亚,泰国,泰国,印度尼西亚,文莱,柬埔寨,老挝,缅甸等华人比较多国家的民间也过农历春节,由于都是民间过的春节,所以就不再用过多的篇幅去讲述了。除了东南亚东北亚地区以外,如今随着全球化的到来,基本上所有地区国家都有华人的存在,北美地区欧洲地区澳洲等等地区的华人圈里面也都过着农历春节,也就是说有华人的地方,都有过春节的习惯。
④ 都有哪些国家过春节
国外过春节的国家有越南、印尼、朝鲜、韩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周边国家一直受我国文化的影响。在韩国、朝鲜和越南,农历新年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日。在朝鲜半岛,农历新年被称为“年节”或“旧正”,正月初一至初三是全民族的法定假日。越南农历新年假期从除夕至正月初三,加上周六日换休,共6天。
一些华人聚居的东南亚国家也将农历新年定为法定假日。在新加坡,正月初一至初三是公共假期。马来西亚华人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政府将正月初一和初二定为法定假日。华人众多的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2003年和2004年分别将农历新年定为全国公共节日,但菲律宾不放假。
习俗
1、祭灶
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如《释名》中说:“灶。造也,创食物也。”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祭灶在中国民间有几千年历史了,灶神信仰是中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
2、扫尘
在民间,新年前夕有“腊月二十四,扫尘(亦称扫屋)的习俗。民谚称“二十四,扫房子”。民间称做“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⑤ 外国国家过春节的习俗有哪些
新加坡
柑橘是必购年货。新加坡华人在拜年时,一定用一个精致的小纸袋装上两个柑橘作为贺年礼,以表达“大吉大利”、“两粒黄金”和“好事成双”的多重祝福。“红包”本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今年“红包”将被“金包”代替。因为金、蓝、黑和白被认为是今年新加坡的吉利色,而华人不喜欢在春节用素色,所以多选金色。
马来西亚
华人中有20%的天主教和基督教徒,而他们也过春节。为此,教堂大年初一开放,供这些教徒做弥撒,教堂还允许华人的舞狮队到教堂舞狮,象征兴旺发达。在正月十五,未婚男孩向未婚女孩抛苹果,而女向男抛柑橘,希望未来找一个如意郎君或温柔女孩。
伊拉克
为数不多的华人们喜欢吃从底格里斯河里打捞上来的螃蟹,可伊拉克本国人因为不知如何下嘴,不吃螃蟹。哈尼店的伊拉克老板一般只进少量的螃蟹,如果赶上哪家中国公司来人多,或是使馆举办活动采购,这家小店的东西就会被抢购一空。所以,要想在节日里能保证吃上螃蟹,就要隔三差五到这家店逛逛。然而,美国的部分华人却在春节忌吃螃蟹,因其有横行霸道或不行正路之名,可见同宗、异地文化的差异。
美国
每逢春节,纽约标志性建筑帝国大厦上的1327只彩灯就会一改往日美国星条旗的红、白、蓝三色,亮起华裔喜爱的红色和金色,表示对中国农历新年的祝贺。这一形式至今已延续了6年。
加拿大
由于当地中餐文化的兴盛,许多华人都选择在餐馆吃年夜饭,然而在饭桌上,有两种习惯是吸收了当地的文化演变而来的:一个是人们交谈大都轻声细语,少有高谈阔论,另一个是个人饮酒随意适量,少有酩酊大醉。
澳大利亚
春节正逢盛夏,民间便以龙舟赛作为春节庆典活动的压轴戏,往往能吸引数十万观众。此外,墨尔本有世界最长的巨龙,长150米,有100多年的历史。每年春节,200多名健壮的澳洲人和华人扛着这条巨龙走街串巷,喜庆至极。
北极
2002年2月16日,我国第一支纯粹民间性质的北极探险队飞向北极,并于除夕在挪威斯瓦尔巴德群岛的朗伊尔城举办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中国人极地春节联欢晚会,在极地燃起了红红的中国火焰。
印度:饿肚子
印度人在新年这天实行禁食,从凌晨直到午夜。过了午夜,各家才品尝准备好的饭菜,互相祝贺新年。
法国:存酒喝光
法国人有一种迷信,认为除夕家中有剩酒,来年会交厄运。只有干干净净,才能迎来一年的好日子。因此,他们宁可喝得酩酊大醉,也要将家中的酒喝个精光。
波兰:吃青菜
波兰少女在过新年时,要穿上特色的兔行衣服吃青菜,据说吃了青菜会事事顺心如意。
巴拉圭:不食烟火
南美洲的巴拉圭人将年终的最后5天定为“冷食日”。这5天,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都不动烟火,只吃冷食。新年零时钟声敲响后,才能开始点火烹煮佳肴,大摆宴席欢度新年。
马达加斯加:忌吃肉
在马达加斯加,新年以前7天时间内不准吃肉,要到除夕晚餐,方可吃些禽类。元旦这天,夫妇要向双方父母赠鸡尾,表示尊敬;向兄弟姐妹赠送鸡腿,表示关心和友谊。
越南:禁止喝汤
越南北方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除夕夜要到平日取水的地方烧香、磕头,并打一桶水煮年夜饭。煮好后,先祭奠祖宗,然后全家吃年夜饭。吃这顿饭的时候,绝对禁止喝汤。他们认为,喝了汤,种下的庄稼就会受涝。
匈牙利:忌食飞禽
匈牙利人除夕夜不吃禽类,因为他们认为吃鸡、鸭、鸽等飞禽,来年的幸运便会飞走。他们在新年送亲友的礼物,大都喜欢礼物上有打扫烟囱工人和小肥猪的图形,打扫烟囱当然是除旧的象征,胖乎乎的小肥猪,令人喜欢,含意也喜欢。人们在形象上尊重小肥猪,但实际上又是另一回事了,因为他们新年的传统食品是油炸小乳猪,那是要拿小肥猪开刀的!
保加利亚:打喷嚏得牛羊
你若在保加利亚人家吃年夜饭,一定要打喷嚏,这样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好处。当地习俗认为,第一个打喷嚏的人会给全家带来一年的幸福。于是主任走向自己的农场,将自己首先看到的第一只羊,第一头小牛,或第一匹马驹牵过来,送给第一个打喷嚏的客人,这个喷嚏打的多么值得啊!
英国:元旦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必须做到瓶中有酒,橱中有肉。英国人认为,如果没有余下的酒肉,来年便会贫穷。除此之外,英国还流行新年“打井水”的风俗,人们都争取第一个去打水,认为第一个打水人为幸福之人,打来的水是吉祥之水。英国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带上糕点和酒出去拜访,他们不敲门,就径直走进亲友家去。按英国人的风俗,除夕千夜过后,朝屋里迈进第一只脚的人,预示着新的一年的运气。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黑发的男人,或是个快乐、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将全年吉利走好运。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浅黄头发的女人,或是个忧伤、贫穷、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将遭霉运,会遇上困难和灾祸。除夕在亲友家作客的人,在未交谈前,要先去拨弄壁炉的火,祝福主人“开门大吉”。在英国中部的一些地区,新年早上出门时,不管熟识还是陌生,都会互送铜钱,他们认为这样做,不但对方一年有财气,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幸运。
印度:印度的元旦被人称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他们在新年第一天,谁也不许对人生气,更不准发脾气。有些地方,过年不但不庆祝,反而相抱大哭。他们认为,元旦一开始,岁月易逝——人生短暂,用哭声来表示自己的感叹。有些地区的人们则以禁食一天一夜来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开始直到午夜为止。
蒙古:新一年到来,蒙古老人会装扮成牧羊人的样子,穿着毛绒的皮外套,头戴一顶皮帽,手拿一根鞭子,不停地把鞭子在空中抽得啪啪响,以示驱邪祝福。
巴西:巴西人在元旦这天,高举火把,蜂拥登山。人们争先恐后地寻找那象征幸福的金桦果。只有不畏艰险的人,才能找到这种罕见的果子。他们称之为“寻福”。巴西农村有一个独特的风俗习惯——便是互相揪耳,人们在元旦见面时,一定要相互使劲揪住对方的耳朵,表示祝福。
巴基斯坦:在元旦这一天,巴基斯坦人们个个手拿红粉跑出门,见了亲友,道过新喜,便互相将红粉涂在额上,以示庆祝新年吉祥如意。
阿富汗:在阿富汗北部地区的居民,每逢元旦都要举行激烈的抢山羊比赛,以示庆祝。两队骑手争抢猎物,比赛既紧张激烈,又喜庆欢乐。
阿根廷:阿根廷人认为水是最圣洁的。每年元旦,各家老少成群结队到江河中洗“新年浴”,以洗去身上的一切污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