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国在二战时对同盟国进行了哪些军事援助
在法律上通过<租借法案》在美国不卷入战争的前提下,为盟国提供战争物资。主要对英国,中国,苏联进行军事援助,总价值估计在500亿美元左右。
根据各国实际情况不同,援助的内容也不同。对英国援助最多270亿美元,对苏联援助109亿美元,对中国援助8.45亿美元(这是美国公布的数字)
向英国主要提供了大量的退役驱逐舰,为英国商船护航。后来美国参战后,干脆直接为英国商船护航。
向苏联援助的项目比较多,主要提供了大量的食品,军用卡车,一万七千多架飞机,七千多坦克,还有大量制作坦克装甲的钢材,还有橡胶制品,有色金属等等。战后美苏双方出自各自政治利益考虑,就援助的具体数字说法不一,但估计美国对苏联援助物资的价值占到苏联在整个二战期间物资消耗价值的百分之十。
由于中国当时军事工业和重工业很落后,无法利用物资直接生产武器,所以对中国的援助主要是成品的武器,特别是轻武器和小口径火炮,抗战结束时,国名党440万正规军中有将近四分之一的美械装备,还有大名顶顶的飞虎队,直接援助飞机和飞行员,还帮中国培训飞行员。在印度还帮中国培训和装备了两只精锐部队新一军和新六军。
还向法国,加拿大,英联邦国家,等反法西斯盟国提供了好几十亿美元的武器和物资援助。
2. 二战期间,英国得到了美国的哪些支持
经过丘吉尔多次与美国总统罗斯福交涉,美国终于同意英国以租让西印度群岛的基地来换取美国50艘驱逐舰。这一交易,与其说使英国得到了军援,不如说是在推动美国参战的路程上所取得的重大进展。7月间,美国大批火炮、枪支和弹药等武器运过大西洋,安全抵达英国。美国于1940年下半年和1941年上半年,给予英国道义上和物资上的援助,这使处于困难时期的孤军奋战的英国得到最有力支援。
3. 二战美国援助:英国苦苦哀求,战后足足还了60多年
【话说军世】在二战中,美国因为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加上本土远离战区的等原因,有雄厚的实力支援其他国家,连强大的苏联也收了美国相当多的“恩惠”,而对于当时英国来说,美国真的“大救星”般的存在,不过,还需要说的是,美国人的钱不是白拿的,是要还的。
二战美国援助英国多少钱?英国足足还了61年
二战开始后,英法军队在欧洲大陆被德军装甲集群差点“包了饺子”,法国沦陷后,面对德国空中的不断轰炸和德军潜艇对于大西洋航线的攻击,英国立刻陷入了极大的困境,美国对外援助中的62%都给了英国,才帮英国度过难关。
1、二战时英国虽强,但是“命门”也十分明显
与日本一样,英国也是岛国,大量资源都需要进口,优势资源中,也大部分位于海外的殖民地,在能源中,石油资源的99%依靠进口,严重依赖美国、加勒比海和南美的石油,在粮食领域,1932-1937年中,欧洲主要国家中,德、法、英、意、西都是小麦进口国,其中英国对于小麦的需求度最高,其食品消耗中的77%都是小麦,而其他国家只有23%以内,英国其他资源也大多如此,严重依赖海运,这也正是二战中英国最重要的“命门”。
由于战争的加剧,大量的空军、海军等装备对于燃料的需求猛增,1938-1945年,英国空军燃料消耗量增长了42倍,海军燃料消耗增长了10倍,到1944年时,英国空军、海军和其他发动机燃料对于石油的占比都超过了英国的工业用石油。
随着德国潜艇的威胁不断扩大,英国虽有当时最庞大的海军和商船队伍,但是在用于护航的驱逐舰、护卫舰等舰艇方面还是出现了严重的空缺,同时,英国在粮食等其他资源也都出现了短缺的情况,英国不得不不断向美国求援,以得到更多的舰艇和其他援助。
2、美国62%的援助都给了英国,高达307亿美元
1941年3月到1945年9月(《租借法案》),美国对盟友的援助总价值490亿美元,这相当于美国二战战争费用支出的17%,在美国援助的主要国家中,英国收到的最多,总价值为307亿美元,占这一时间段美国对外援助的62%。
对于英国的援助,不仅仅是军舰和武器装备,还包括工兵装备、运输装备、服装、医疗设备、通讯设备等,当时英国消费食品中的4分之1,都是来自美国的,1944年时,英军使用的武器装备中,20%都是美国制造的,这些援助帮助英国脱离崩溃边缘,顶住了德国的压力。
当然,其实英国所受到的美国援助也不止于此,在1941年3月前,美国对英国就有不同程度的支援,1939年欧洲爆发战争后,美国就修正了中立法,允许交战国向美国“现金购买军火,但要自己运输”,这对于海上实力强大的英国来说,就已经是很现实的支援,在1940年法国战败后,英国岌岌可危,美国立刻用除了参战以外一切办法帮助英国,如立刻为英国提供了50艘驱逐舰,当然,英国也为此付出了西半球8个海外基地“转租”给美国的代价。
3、要还钱的:亲兄弟也要明算账,战后英国还了61年的钱
在2006年12月29日时,英国分别向美国和加拿大支付了8325万美元和2270万美元,这也标志着英国终于还清了二战时期的所有贷款,而这一还款过程,长达61年。
其实这也是现在不少人担心乌克兰的原因,美国的援助虽然多,但是终归不是“免费”的,毕竟“伙伴是伙伴,生意是生意”。
而虽然二战中美国援助同盟国的物资量巨大,但实际二战中,美国的援助也不都是那么“正义”的,在援助中国前,美国实际一直在给日本提供一定的援助,想要拉拢日本牵制苏联,直到日本全面侵华并染指东南亚,侵犯到美国的海外利益后,双方才撕破脸,美国才对日本“断供”并冻结对日贸易,改为支持“蒋运输大队长”。
4、美国“小脸”一翻,英国只能苦苦哀求
2006年时英国所还的钱,其实是二战结束时向美国和加拿大借的,在1945年9月时,美国突然终止了《租借法案》,相当于靠美国“供养”的英国,此时经济已经处于崩溃边缘,生活必需品和食物如薯仔都必须实行配给制,同时,英国还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进口和重建被战争毁掉的基础设施。
此时的英国首相艾德礼不得不向美国和加拿大去“哀求”,希望对方可以看在二战中英国所做的贡献,以及此时英国正在还战时向美国购买武器的花费,不过这一段求援并不顺利,艾德礼希望得到的是无偿的资金援助,而美国和加拿大给与的则是贷款,利率为2%,世界各强国都处于经济恢复阶段,法国比英国还“穷”,此时的英国已经别无选择。
最终,英国从美国得到了43.2亿美元贷款,从加拿大得到了12亿美元贷款,原定50年还清,不过由于一些因素,英国实际到2006年才还清这些钱,一共还了美国78亿美元,还了加拿大20亿美元,比英国当时的借款多出了近一倍,也是到此时,英国才终于摆脱了二战时代的欠债。
不过,其实英国的战争债务并没有还清,一战时,英国向美国累计借了近12亿英镑,而其他国家向英国借了14.19亿英镑,不过一战后的“经济大萧条”,使得各国都没有还清这些债务,而美国实际上也没有真的免除过这部分债务。
4. 在总统竞选期间,罗斯福是如何援助英国的
在总统竞选期间,罗斯福比较谨慎地处理援助英国的问题,他向国人保证,“在不同本国防务相矛盾的情况下,给予他们所能动用的一切物资援助”。事实上,罗斯福总是以对美国防务有利为由,尽量满足英国的要求。在竞选的最后几天,英国要求美国卖给他们10个师的装备,把交付的飞机由1.4万架增加到2.6万架。罗斯福马上表示同意,他宣称,接受这批订货不仅可以刺激美国经济发展,还可以增强美国军工生产的设备能力,而这种设备能力“将在紧急时刻为美国的需要服务”。选举结束后,罗斯福更加明确地表示,要用参战以外的一切方法援助英国。重新当选后的第三天罗斯福便公开宣布,将把新生产的军需品分给英国一半。为避免因英国船舶损失过多妨碍物资运送,罗斯福还建议由美国制造货船租给英国。
根据“现购自运”的原则,英国在源源不断从美国获取所需物资的同时,也陷入财政危机。早在1940年7月,英国财政部官员就向美国提供了英国财政困难的具体数据。到11月底,英国现金储备几乎耗费殆尽,迫切要求美国提供财政援助。1940年12月8日,丘吉尔给罗斯福写了一封长信,历数英国所处的困境,要求美国提供运输和财政方面的援助。他说:“那些已经提交或正在磋商中的定单……已经超过大不列颠手中残存的全部外汇储备若干倍。我们不能再以现金支付船舶和供应品的时候即将到来……我们深信,你们是一定能够找到将来为大西洋两岸的子孙后代赞扬的途径和方法的。”
这样,美国面临着二者必居其一的选择:要么撤销对英援助,使自己在战略上面临更严重的困境,最终因被迫参战而耗费更多的资财;要么继续向英国提供援助,而不管英国是否有现金支付能力。美国决策者从未动摇过援助英国的决心,从1940年夏开始,美国财政部一直在寻求解决的办法,但是在选举结束前,美国不可能在这一问题上采取行动。选举结束后,财政部官员根据1892年的一项法令(当陆军部长认为军队的财产租借出去有利于公众时,他有权这么办),提出把军队财产租借给英国的设想。罗斯福收到丘吉尔的长信后,与其顾问进行过多次磋商,并在1940年12月17日的记者招待会上对租借法的原则做了一般性说明。他说:“保卫美国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英国成功地保卫它自己”;“在人类历史上还没有一次重要战争是因缺钱而被打败”;美国可以接受英国的订货,并“达成某种协议,使英国人在有利于美国防务的基础上使用他们所需要的东西,并达成谅解,战后我们照样拿回这些东西,从而避免了使用美元标记……而代之以归还实物的君子协定”。罗斯福把这种做法比作把花园里的水龙头借给邻居去灭火。12月29日,罗斯福在炉边谈话中首次公开谴责纳粹德国,抨击国内姑息主义者,声称要尽一切可能援助英国,美国“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
在罗斯福的授意下,租借法案先由财政部起草,后经陆军部长、海军部长、司法部长、国务卿和国会领袖讨论修改,最后定稿。1941年1月6日,罗斯福在提交国会的年度咨文中,重申了租借法案的原则。1月10日,租借法案被提交国会审议。2月8日,众议院以260票对165票,3月8日,参议院以60票对31票,分别通过租借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