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香港的建筑物
一、香港是一个港口城市,进出口贸易发达,而英国又是将香港当做他在亚洲金融中心来打造。二、香港的中式和欧式的建筑也有一部分。三、英国本土在市区中心全部保留了老建筑,他的现代化建筑有专门的建设区域。四、香港人多地少,必然要走立体化的规划。
⑵ 香港那么小然而却经济那么发达,世界的几大金融中心之一
香港是很好。但当年英国人为什么非要占香港为殖民地,而不去中国西部站一块地方当殖民地啊。因为香港是中国最适宜发展商业的几个地方之一(剩下的是台湾和上海)
香港城市很好,生活水平高,人均GDP高,这是因为商业发达。至于香港的科技,完全和大陆没法比。
香港的今天可以说是上海的明天。但不会是中国的明天。因为中国不可能都按照香港的发展方式来发展。一是条件不允许,二是也不能这样。
至于说香港比日本好,这我不敢认同。先不说日本在科学技术上领先香港多少。单比较城市GDP总量和人均GDP,生活质量,东京都比香港高。(别说我不爱国,这是事实)
只要对自己的国家有信心,一起努力,我们会有更多香港出现的。
⑶ 为何英国最初更想要的是舟山而不是香港
其实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在与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之时,英国最想要的是舟山而不是香港,由于清政府的不同意,而后才用香港代替。
相信学过中学 历史 对近代史应该都不会太陌生,香港在割让给英国之前跟现在完全不能相提并论,现在的香港经济繁荣,亚洲金融中心等,但在当年割让之前,香港其实是个名不见经传经传的小岛。岛上荒芜一片,除了少量迁徙而来的耕农人烟稀少,而且还是海盗、强盗等不法犯罪分子的集聚地,反倒是因为香港地处珠江口,香港岛成了海盗和走私商的天堂。英国人把香港岛作为他们向中国走私鸦片的中转地。虽然香港岛受到了鸦片走私者和盗贼的欢迎,但在英国人的眼里,他们压根没看上这个小岛,原来英国人早已盯上了中国的另一个地方——舟山群岛。为了这个地理位置独一无二的海岛,英国甚至两度占领舟山。
为什么英国会看上舟山群岛呢?
首先是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舟山群岛位于浙江省东北部,地处中国长江口南侧、杭州湾外缘的东海洋面上的一组岛群。在东经121 30′ 123 25′,北纬29 32′ 31 04′之间,东西长182千米,南北宽169千米,是中国第一大群岛。舟山群岛相当于中国海岛总数的20%,分布海域面积22000平方公里,陆域面积1371平方公里。其中1平方公里以上的岛屿58个,占该群岛总面积的96.9%。主要岛屿有舟山岛、衢山岛、六横岛、岱山岛、朱家尖岛、金塘岛、鼠浪湖岛、鲁家峙岛等。
舟山群岛不但地处长江口,南面是宁波,北面是上海,西面是杭州湾,水运异常便利,而且靠近清廷的赋税重地江南水乡。中国近一半的茶叶、丝绸和瓷器都产自这里。如果在舟山群岛建立贸易基地,那一定是上上的选择。
其次这里拥有最丰富的渔业资源,相信大家都听过“舟山渔场”吧,这里位于寒暖流交会之间,学过地理的应该都不陌生,寒暖流交会会带来大量丰富的海鲜等渔业资源。早在大约5000年以前,就有大陆渔民到这里捕鱼定居,到唐宋以后随着海上贸易交流的兴起,舟山群岛又海湾辽阔,海面平静没什么大风大浪,背靠繁华的江南,一度是明州港的商船通往日本等地的必经航道之一,一时间来来往往的商人络绎不绝,加上海上贸易的促进作用,这里渐渐繁华一时,不再时当初的仅仅渔民定居打鱼而已。显然这绝佳的地理位置用来搞贸易最适合不过了。
早在干隆皇帝时期,英国就派出了马嘎尔尼为首的使团远赴中国,与清政府进行谈判,直接表明了想要舟山群岛作为贸易中转站和存放货物居住等要求,但当时的清政府闭关锁国,视海外为蛮夷,而自己为强大的天朝上国,自然干隆皇帝不会理会他的要求,直接二话不说就打发走了。自从马戛尔尼碰壁而归,英国一直在找机会想要撬开中国的贸易大门。终于在鸦片战争爆发以后,腐败无能的清军自然不是英军的对手,一番大战后,于1840年7月攻占了舟山定海,达成了英军在战前做出的在中国沿海永久占领一个岛屿,用于军事和贸易之用的战略目的。
其实在签订条约之时,英国考虑了很多地方,一开始考虑了海南、台湾、福州、厦门、舟山,后来最先放弃的是海南,英国认为其经济价值低,其次台湾情况复杂,英国人几次尝试登岛都被台湾当地居民击退,福州和厦门则远离清政府政治军事中心,距离京师较远,对清政府实行政治经济军事压迫不明显,达不到战略压制目标,再者就是远不如当时的舟山腹地江浙一带繁华,毕竟最终目标还是要进行贸易。时任英国外交大臣的巴麦尊再一次分析了占领舟山的好处: 一是此地离清廷的首都北京不那么远,便于施加军事压力;二是从舟山无论上溯长江、运河还是杭州湾都非常方便,海运便利;三是舟山可以辐射江南重要的丝绸、瓷器、茶叶产地,商业潜力巨大。似乎,舟山他们要定了。
然而在英国看来毫无疑义的事情,最终还是没了。首先在英国占领舟山以后,激起了当地的民怨,当地居民奋起反抗,不再把食物和水等卖给英国人,加上清政府的极力反对,态度相当强硬,最终英军找了个台阶退出舟山群岛。然而英国又马上派出了另一位驻华代表进行谈判,这位驻华代表一来马上扩大了战争范围,把附近的福建厦门广东的数座港口占领了,当然舟山也不例外,再度被占领。同样不例外,英军再次遭到了当地居民的剧烈反抗,加上突如其来的瘟疫,岛上的英军一下子就病倒了一大片, 英军一下子病倒了五千人,有近五百人因此丧命。想那整个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在战场上的伤亡总数也不过五百来人,而舟山的瘟疫对英国军队大杀伤甚至超过了战场。 综上种种原因,在深思熟虑后,驻华代表义律最终做出决定退出舟山。
退出舟山后在和清廷代表琦善的谈判中,他不再提舟山,反而要求清廷同意他从舟山撤回的军队暂住在香港。所谓驻扎,不过是占领的代名词罢了。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清政府不肯,毕竟江浙一带是纳税重点地区。
在经过一系列讨价还价之后。在义律的威逼下,琦善口头应允割让香港,而实际上琦善始终未《穿鼻草约》在上签字或加盖关防。在公告发表的第五天,英国出兵强占了香港。所谓的《穿鼻草约》是伪造的。道光皇帝得讯后,决定对英宣战,并将琦善革职问罪。
然而面对英国人的大炮,清政府再一次战输了,此后,英又经过一年多的持续侵略战争,最终用武力胁迫清朝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将抢夺来的侵略权益用条约的形式固定下来。然而这却不是英国最初想要的结果,对于义律的自作主张放弃舟山,选择香港英国女王和外交议员很是不满,然而也无可奈何,没有办法。 英国当时外交议员巴麦尊更是批评香港岛是一个“鸟不生蛋之地,一间房屋也建不成”,扬言英国在这场战争中得到的太少了。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也批评义律是“一位完全不遵指令而努力争取最短任期的人”。 最终义律被解职,取而代之的是璞鼎。
义律解职后,由璞鼎查接替义律担任驻华全权代表,继续领导对华战争,并担任香港的政务官。直到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璞鼎查被委任为首任英国驻香港总督。至此香港便真的成为了英国人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了。同时也开放了相关通商口岸,到1846年签订《退还舟山条约》,英国人撤出舟山,舟山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但反过来看舟山,英国通过在《南京条约》里加入了开放通商口岸的条款,将舟山附近的宁波和上海设为了通商口岸。如此,原计划中舟山的贸易中转站的价值就大打折扣了。
当然就当时情况来说香港就地理位置而言,确实不如舟山。但对于远道而来的英军却是一个难得的“避风港”。一来此地人烟稀疏,对占领者不会有太激烈的反抗。二来从新加坡等其他南洋殖民地前来的海上补给线比去舟山要短,管理成本要小得多,即使面临陆上封锁,也问题不大。更重要的是香港港口水深,便于大型船舶的停靠,有利于建成未来英国的远东海军基地 。
2009年舟山跨海大桥通车,舟山不再孤悬海外,舟山的贸易价值也重新被人们所重视起来,2017年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落户舟山,相信舟山未来也会有更好的发展。
觉得不错,请戳正上方头像订阅哦( )
⑷ 香港被英国占领了多少年
香港被英国统治了155年。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42-1997年间曾为英国殖民地。二战以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不仅跻身“亚洲四小龙”行列,更成为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香港特别行政区还通过实施《性别歧视条例》《种族歧视条例》《最低工资条例》等法例,为香港居民的权利和自由提供进一步保障。特别行政区政府设立平等机会委员会、申诉专员公署、法律援助署、妇女委员会、扶贫委员会等多个机构,协助推广、保护居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⑸ 英国媒体:整个英国都快被他买下了,李嘉诚到底多有钱
李嘉诚非常有钱,到底有多少钱或许他都不知道。许多朋友仍然对李嘉诚印象深刻,认为他是一个工业家,有着很强的工业天赋,却对他全能的股票投机传奇知之甚少。
从李嘉诚的投资偏好来看,不难发现他特别喜欢基建板块领域的股票。基建项目相对更加工业化,风险低,回报稳定,对精细管理的要求相对较低。
李嘉诚是一名实业家,喜欢房地产开发和房地产租赁等基础设施项目。在这方面,大型财团长江实业具有天然的竞争优势。因此,他更喜欢擅长以长江基础设施为平台,在中国内地、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英国、荷兰等国家开展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领域。
⑹ 香港给英国带来了什么
(1)香港是一个优良的深水港,曾被誉为世界三大天然海港之一,英国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有成为东亚地区优良港口的潜力,不惜以鸦片战争来从满清政府手上夺得此地以便发展其远东的海上贸易事业,从而展开了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的历史。1842年至1997年6月30日,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香港网络)
(2)香港由于英国方面的资金投入在短时间内让香港从一个当年人口只有五千人的小渔村,演变成今天有“东方之珠”美誉的国际大都会。成为亚洲繁华的大都市,地区及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当然英国也应为香港的成功获得巨大的经融贸易收入。
Pass即使中国成功收回香港但
前任英国外交官说过 杰夫里:香港回归对英国并非损失
英国在亚洲已经开辟了市场,现在即使把香港给你中国你也要保护市场,我还可以省了在香港的军事消费而且英国失去了苏伊士运河,意味着英国在香港已经没有太多的利益了。
香港不回归英国在政治上意味着会跟中国产生矛盾,英国可以卖个人情给中国。毕竟中国是世界强国在政治上来说中国对美国有一定的牵制作用。英国可以在这种环境下更好的发展(不让美国在欧洲独大、在我看来欧盟就是其实本质上就是对抗美国的一种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