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英国国统治阶级是什么

英国国统治阶级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5-08-23 05:12:28

㈠ 为什么在民主共和早已成为世界潮流之后,英国君主立宪制仍能存在,国王和贵族仍能存在

1.英国是采用君主立宪制政体的国家。君主立宪制又称有限君主制,就是君主作为国家元首,但他(她)的权力要受宪法的限制。英国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和贵族妥协的产物。
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把国王查理一世送上了断头台,建立了共和国,后来又经历了克伦威尔军事独裁统治、司图亚特王朝的复辟和1688年的光荣革命,英国革命最终以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的妥协而结束,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在这个过程中充满着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斗争和妥协,通过斗争和妥协又制定了一些宪法性文件,确立了只有法院具有审判和提审权的制度。1688年光荣革命后,为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议会于1689年制定了"权力法案",1701年王位继承法的制定又进一步扩大议会权力,限制了王权。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强大,还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英国大量的惯例,如国王的权力和法律地位;英国内阁的建立和职权;内阁与议会的关系;首相的地位等,这些惯例使英国议会内阁制得以建立和完善,从而使君主立宪制最后巩固下来。
2.英王的权力及其在国家生活中的作用
英王的权力在法律上和实际之间差别很大。按照英国宪法规定,国王是世袭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立法机关的成员,法院首领,联合国武装部队总司令,英国国教世俗领袖。从法律上英王是国教最高统治者。
按照惯例,英王在政治生活中要根据下述原则进行活动:
第一,国王执行职务时必须依照内阁和议会的决定,大臣的建议而行动,不能自行其是;
第二,国王不能直接卷入政治的纷争之中;
第三,国王在各政党间保持中立立场;
第四,国王对整个国家政策没有答复责任,其言行对国民不负责任;
第五,国王对大臣提出的建议和勉励对大臣无任何约束力。
以上原则概括起来就是"统而不治","国王不为非","国王中立",这些原则的贯彻目的正如英国宪法学家白杰浩特所说的是为了"使国王成为万众一心的一个光辉象征"。同时也使英王的实际权力已经名存实亡,正如恩格斯所讲:"王权实际上已等于零"。(马恩全集1卷,第682页)
虽然如此国王仍然是整个国家机器的不可缺少的组成环节,没有这个环节,国家机器就运转不灵,在"王权"的行使中仍有一些形式上的职权需要英王来行使。
第一,在立法权方面形式上的权力。招集停止和解散议会需要经过英王的命令进行。平民院议长选出后需取得英王的同意。两院通过的法案,最后需经英王批准公布后才能生效。
第二,在行政方面形式上的权力。在形式上英王有任免官吏、指挥军队、对外宣战、主持外交活动、加封贵族等权力。
第三,在司法方面形式上的权力。形式上一切法院的判决,一切刑事追诉都以国王的名义进行,一切犯罪都认为是对国王的犯罪,法官以国王的名义任命,殖民地法庭上诉到枢密院司法委员会审理的案件,以国王的名义作最后裁定。
第四,当英国两大政党势均力敌或发生严重矛盾时,国王以不偏不倚的中立态度进行调解,作出决定,正如工党一理论家珍妮.李说:"君主制是个有价值的缓冲器"。
第五,英王是英联邦团结的象征。自从大英帝国没落后,英国及其自治领、殖民地和其他成员国组织了一个松散的集合体--英联邦英王在法律上是英联邦的元首,英国驻各自治领和殖民地的总督都由女王委派,英国资产阶级利用英王的威望把英联邦成员国联合起来,并通过她和王室的活动起着纽带作用。
除此以外,英国宪法学家白杰浩特认为英王还有三种残余权力,即知会权,警告权和鼓励权。所以英王有权获得有关内阁会议和所属各委员会的详细报告和记录。历任首相每周有一次要向她汇报国情,重大的国家事务首相也要与英王磋商,国王如认为内阁的决策有问题可以向首相提出警告,在遇困难时可鼓励首相克服困难。由于英王在任时间长,了解情况多,政治经验丰富,因而她的建议往往得到首相的重视,从而对内阁决议产生实际的影响,这就是英王的"潜在大权"。
恩格斯曾指出:“英国宪法没有君主政体淡化不可能存在的,在……去掉王权整个这一座人造的建筑物便会倒塌。英国宪法是一座颠倒过来的金字塔,塔顶同时又是底座。所以君主这一要素在实际上变得越来越不重要,它在英国人的眼光中意义就会越重大。大家知道,没有一个地方比英国更崇拜统而不治的人物。”(

㈡ 为什么英国有国王还有首相

英国是实行君主立宪制,因为制度的特别性,存在两个重要人物,分别是英国首相和英国国王。
英国首相和国王的区别,主要在于两点,分别是权力和象征。首相是英国政府的首脑,是代表英国王室和人民掌管国家行政权力的最高官员,而英国王室只是形式上的最高统治者和三军总司令。政府的实际领导人是首相。
英国是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国王或女王是国家的象征。在英国人心中,王室是伟大而神圣的。虽然没有实权,英国政府才是真正的统治者,由议会或首相下达命令,但每一任首相在就职前都必须前往王室拜会女王或陛下,以示王室神圣。

总的来说,如果不站在实权的角度来说,英国女王是英国权力最大的人,可以撤了首相。但要是站在实权角度来说,英国女王没有任何实权,无法撤了英国首相。而英国首相虽然有实权,但没有废除女王的权力与权利。

㈢ 英国被入侵的历史进程和影响


加速英国
的进程。

前,英国社会的

,国王和
共同实行统治。国王虽然把一些
下放给了教俗贵族,但不普遍。当时也曾出现过国王的赐地,但这种赐地是无条件的或者仅以服军役为条件,没有建立起国王与受地者之间的君臣关系。只有在
后,国
为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他通过土地分封,建立了完备的封建君臣制度,从而使英国最终建立了具有上述两大特点的封建
。 英国社会的
过程开始于公元七世纪时的
·
时代。这时, 按地域构成的
取代了
。此时的
是国王地产和贵族的土地。七世纪末, 这种
已有变化:一是份地的占有不均了,二是出现领主与依附者。从统治阶级内部来看, 七世纪中叶以后,
国王开始封赠土地。如
,
国王赫洛塞尔给布列乌德
院长的赐地文书说“ 为了我的灵魂得救, 今把⋯ ⋯土地赐予你布列乌德和你的
。照我和我的官员所标明的众所周知的疆界, 你可持有和占有这些, 并且你的后任继续拥有这些, 任何人都不能反驳。”在7—9 世纪的593件赐地文书中, 除29件之外都是授予教会的。由此可见, 通过国王赐地, 大量
的公有地转到了教会手中。这时的赐地是一种不带任何附加条件的赠予,
称之为“ 真正的馈赠” , 这种赐地成为白由的、世袭的、完全私有可以买卖、
的财产。受地者不受到国工或

土地的最高统治权的约束所以这种赐地与其说是赐地, 无宁说是赐给一种统治权。教会因此成为赐地上的最高统治者, 他们构成
统治阶级的重要组成部仆退是教会与国王之问井没有因士地的收授形成
关系。 上面, 我们分析了
征服前英国
的过程。可以看出, 从整个社会来看, 一个拥有大地产的封建统治阶级已经形成, 在封建领地内, 领主与依附者之间形成了剥削与被剥削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但是从社会上层看, 国王还未转化成封建专制君主, 国王与
共同治理国家, 其
还具有某些民主色彩。其次, 统治阶级内部还未产生封建等级, 国王与贵族还未构成封建君臣关系。

征服导致的最直接可见的变化就是
的兴起和
的完备。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封建 制度在
-
时期的
已经萌生。在
-
入侵
的过程中,国王常常把掠夺来的土地封赐给自己的

。 土地私有的形式称作“特许保有地”或册地。此种

传入后,采用了罗马的文书册封方式,所以被称作“文书地”。受封人对文书地享有完整且充分的所有权,可以将文书地转让、出卖或者赠与他人,或者再进行二次分封。现存最早的麦西亚王国在672 /674年的一份赐地文书上写道:“从今天起,我把我的赐予权、
、转交权和指派权给予你们。”
学家
认为,文书地的册封“与其说是赐地,毋宁说是一种
,赐的不是一种所有权,而是一种特权”。 可见,在

征服以前,封建
已经在
萌生。 诺曼征服是
上的一个
,它为600年来盎

的发展做了一个总结,又开创了英国
全盛时期的新时代、新局面,从诺曼征服到
统治结束近一个半世纪,英国
度从基础到
全面建立,到13世纪达到极盛。 诺曼征服为
带了了强大的
,在强大
的作用下,
没收了所有公开反叛者的土地,除了将一部分土地留作己用外,将其他土地作为“战利品”分封给追随他的诺曼贵族及军事随从。没有参与反抗的
人仍保留原有的土地,但必须承认自己的土地是从
那里得来的,也就是说他们必须尊奉威廉为最高领主。由此,威廉实际上成为了英格兰最高土地的所有者。
学家K·
特曾这样评价道:“
及其后继者的最大成就之一,就是建立了一种等级森严、

比较简单的
度,国王是最高的封建领主。”据统计,直接领受国王
者称作国王的直属封臣,共1400余人。领地较大、年收入100磅以上者约180人,称作
。其中有12人是
的亲属或最受威廉宠爱的诺曼
,他们共占全国1 /4的土地。
们分别向国王提供一定数量的骑士义务,大
提供40 - 60名,中小男爵提供10 - 40名,其余的1200人是骑士,只领有一块
,只承担一名骑士义务。 教会同样承担骑士义务,高级教士全都成为威廉的直属封臣。占地教多的
主教、林肯主教、
主教、

院长分别承担60名骑士,领地较少的
修道院院长只承担4名骑士。 当土地分封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时,由此产生了国王是全部土地所有者的观念,这进而成为不久之后英格兰“
”的起点和成果。自1085 年
后两年时间里,威廉开始了所谓“
”的调查,调查的内容涉及到每户有多少耕地、多少人口,人口是
抑或
,耕地是
份地还是自由土地;调查财产项目繁多,从不动产土地、房屋到动产
、猪羊,甚至鹅鸭、餐碗都在调查之列,以上均需一一登记在册,使人有如
来临之感,最后将调查结果称之为《
》。紧接着,威廉于1086年8月1日在
召开誓忠会,要求所有等级的领主参加。大多数
到会,向威廉王宣誓效忠, 达成了“

”。英国学者
德在《英国宪政史谭》描述说:“无论如何,自1086年以后,所有
,不问其所领之土地系直接得之于王者,或间接得之于贵族地主者,其对于王均属直接之人民。姑无论其间接属之于贵族地主也,所谓
,莫非
是也。”即国王的直属封臣再分封土地时,次一级封臣除宣誓:“因为须有您的土地,我将效忠于您”外,还必须附加一句:“除效忠国王之外”。因此,在英格兰国王是
的最高统治者,所有封建土地
都是国王的封臣。

㈣ 英国君主立宪制整体起源于什么时候

1688年政变(见光荣革命)后在英国建立起来的国家政体,也称议会君主制或立宪君主制,属资产阶级民主制政体类型。 1263年,英王亨利三世无视《大宪章》,指定亲信取代具有否决权的15人会议。国王同贵族之间以及贵族内部出现纷争,以S de孟福尔为首的贵族反对派在内战中获胜,他于1265年在威斯敏斯特宫召集会议,出席的除循惯例有僧俗贵族外,还有每郡2名骑士代表、每大城镇2名市民代表,史称“孟福尔议会”(见金雀花王朝)。一般认为这是英国议会的开端。 1295年,爱德华一世(1272~1307在位)为筹集战费又召集议会。其成分同前一次议会,约有400余名议员出席。此后议会仿此例经常召开,这次议会有"模范议会"之称。由于贵族议员和市民、骑士议员的利益、要求各不相同,经常不在一起开会。 从14世纪以后,议会逐渐区分为上、下两院。以后,下院权力不断扩大,到15世纪末,已有提出财政议案权和法律议案权。但总的说来,中世纪时期的议会是封建性质的等级代议机构,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 都铎王朝后期,代表封建势力的国王同代表资产阶级、新贵族利益的议会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化。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议会成为资产阶级同斯图亚特王朝斗争的政治中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议会成为资产阶级同代表封建势力的斯图亚特王朝斗争的政治中心。 1688年的“光荣革命”推翻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迎立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和玛丽同时登位。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于1689年召集议会,通过《权利法案》。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从法律上确认“议会主权”原则,给王权以很大限制。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擅自批准法律、废除法律或中止法律之实施。并规定,国王必须是信奉英国国教者,天主教徒或同天主教徒结婚者不得继承王位。专制君主为受宪法约束的立宪君主所取代。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政体初步确立。

㈤ 英国的国体是什么

国体是资产阶级专政。

从国体上来说,英国属于君主立宪制国家,实质是资本主义制度国家。英国是议会至上,议会分上议院(也称贵族院)和下议院。上议院议员是荣誉性质的,在立法上只具有一定影响力,不具有实际立法权。下议院议员代表选区民众的权利,是真正的立法机关和最高权力机关。

英国实行普选制,将全国按人口划分成若干选区,按人口比例选举出认为能代表其权益的政党候选人作为本区域下议院议员。英国是多党制国家,主要是两大政党即保守党和工党。哪个政党在议会选举中其议员数量超过半数即获胜,该党领袖即获得组阁权并成为内阁首相。

但首相的产生在法律程序上要经过下议院全体会议选举,但理所当然是多数党领袖当选,首相对议会负责。英国首相任期四年可联选连任,与议会议员任期一致。首相亦是下议院议员。首相在认为有必要时有权提前解散议会提前举行大选。英国首相是政府首脑,名义上国家元首是英国女王。

(5)英国国统治阶级是什么扩展阅读:

国体即国家的阶级本质,它是由社会各阶级、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所反映出来的国家的根本属性。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各阶级、各阶层在国家中所处的统治与被统治地位;二是各阶级、阶层在统治集团内部所处的领导与被领导地位。

不同类型国家的宪法对国体的表现方式却很不一致。资本主义国家宪法通常以“主权在民”“全民国家”等超阶级的字样规定国体,否认国家的阶级本质。从国体上来说,英国属于君主立宪制国家,实质是资本主义制度国家。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国体

㈥ 中国,日本,美国,英国,俄国的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政党制度分别是什么

1、中国

国体:共和国。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

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

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日本

国体:君主制国家。

政体:君主立宪制度。

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

政党制度:多党制。日本国会,分为众参两院。

3、英国

国体:君主国。

政体:君主立宪制。

结构形式:联邦制。

政党制度:多党制。有保守党、工党、自由民主党等。

4、美国

国体:合众国。

政体:总统制。

结构形式:联邦制。

政党制度:两党制。共和党和民主党。

5、俄国

国体:联邦。

政体:联邦民主制。

结构形式:联邦制。

政党制度:多党制。

(6)英国国统治阶级是什么扩展阅读:

国体的决定因素:

国体归根结底是由统治阶级决定的。因为国家总是那个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需要借助手中掌握的国家机器,巩固有利于自己的经济基础。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导致社会生产方式改变时,国体迟早会随之改变。

例如资产阶级革命使封建主阶级专政转变为资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革命使资产阶级专政转变为无产阶级专政等。在同一类型的国家里,由于阶级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不尽相同,也可能出现多种模式的国体。例如资产阶级国家,有的可能是大资产阶级专政,有的可能是中产阶级专政,有的可能是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联合专政,等等。

工人阶级领导的政权也是如此,有的是无产阶级专政,有的是人民民主专政,有的是工农民主专政等。

阅读全文

与英国国统治阶级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河南在越南哪个地方 浏览:679
意大利超级杯赛程怎么看 浏览:581
什叶派为什么只有伊朗 浏览:688
伊朗的gps是什么意思 浏览:730
怎么样制作包菜意大利面 浏览:865
英国哪里可以买薇姿 浏览:731
意大利进口沙发质量怎么样 浏览:903
新西游记3在中国哪里拍摄 浏览:152
在俄罗斯哪里有中国疫苗 浏览:135
去越南买奥黛裙子怎么样 浏览:818
英国国统治阶级是什么 浏览:136
意大利柠檬汁饮料叫什么 浏览:509
德国在中国的汽车品牌有哪些 浏览:5
越南打工的电话怎么打 浏览:181
印尼雅加达spa哪里比较集中 浏览:652
越南语学出来有什么用 浏览:732
泉州哪里有印尼糕点 浏览:539
2199的印度币是多少人民币 浏览:397
澳大利亚与印度哪个富 浏览:384
美国对伊朗制裁是什么 浏览: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