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介绍一下英俄关系历史
2003年6月24日,应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邀请,俄罗斯总统普京开始了对英国为期4天的国事访问,普京此次英伦之行倍受礼遇,英国女王倾全力为其准备了皇家仪仗队检阅和国宴等盛大欢迎仪式,英国王储查尔斯亲王亲自到希思罗机场迎接普京和夫人,然后共同驱车到伦敦市中心与英国女王和布莱尔首相会面。在进入白金汉宫之前,普京与英国女王按照英国传统礼仪同坐一辆敞篷车经过王宫前的迎宾道。大大小小的英国媒体都争相报道英女王象“接待沙皇一样,对待骄傲的普京”。 《每日电讯报》还特别指出,普京从希思罗机场到阅兵场时遇到交通堵塞,使他比原定时间晚到了15分钟;而《泰晤士报》则报道称“普京的迟到使女王成为了一位等待的贵妇”,但“女王似乎并不介意”。
普京此行正逢英俄两国建立外交关系450周年,普京还成为继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后,129年来第一位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受到“国宴主礼宾待遇”的俄罗斯国家元首。这引发了各大媒体对英俄关系高度关注,成为他此行倍受关注的焦点。
英国历史学家称,450年英俄关系起落沉浮。1553年,一队英国冒险家的一次向东方的远征,阴差阳错到了莫斯科,受到沙皇伊万的款待,自此揭开了英俄关系的历史。1874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首次访问伦敦,并参加了他女儿与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独生儿子阿尔弗雷德的婚礼,沙皇与英国王室自此联姻,末代沙皇则为英国王室的表亲。十月革命后,由于末代沙皇一家被处决,莫斯科与英国王室的关系跌到冰点。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俄虽并肩作战,共同对敌,打击德国法西斯,但俄与英王室的矛盾并未化解,百余年来英国王室从未以皇家礼仪如此正式接待过俄罗斯元首。此次英女王对普京的款待,似乎着意表明,这段历史已成过去。
百年家族的宿怨、历史伤痕究竟为何而骤然弥和呢?盛大尊贵的英国王室礼仪的背后,再次表达了英国人推动英俄关系的愿望。
冷战结束后,特别是布莱尔率领新工党上台以来,英国积极致力于发展对俄关系,这成为了英国全球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已有所建树。布莱尔曾表示,要利用“英国历史的强项——我们在欧洲的地位,我们与美国的盟友关系,我们与阿拉伯、印度,中国、俄罗斯联邦的传统联系”,推动后冷战时代的国际格局变化,“建立一个足以影响英国国家的稳定的未来”。在布莱尔的推动下,俄罗斯与北约签署了《罗马宣言》,建立了“俄罗斯—北约委员会”;与此同时,布莱尔与普京之间的私交甚好,也成为促成英俄关系改善的有利因素。
2000年,在时任代总统的普京正陷入车臣危机的艰难时刻,布莱尔和夫人前往圣彼得堡访问,并与普京夫妇一起观看歌剧,给普京透露了非常明确的信息,那就是英国乐于与普京交往。普京也投桃报李,礼尚往来,在当选俄罗斯总统后,他首站到访的西方国家就是英国,与普京和美国总统布什的交往相比,普京和布莱尔的私人关系更为密切。今年1月6日,在英国外交与联邦事务部召开驻外使团首脑会议上,外交大臣杰克·斯特劳称“英国与俄罗斯关系的改善使过去十年成为英国外交部历史上最成功的时期之一”,这足以体现了后冷战时代的俄罗斯在英国外交棋局上的重要性。
但是,由伊拉克战争而引发的主战反战阵营之争,使大国关系格局骤然变化,对英国而言,“法德俄结盟不啻是一场噩梦”,不仅欧洲的均势要被打破,英国被欧洲边缘化的危险也在加大。因此,不等伊拉克战争结束,布莱尔就已开始全力修补与反战国家的关系,穿梭外交斡旋,恢复英俄关系自然是其中重要一环。4月28日,布莱尔对莫斯科进行正式访问,希望能在此问题上有所作为,但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凸显了英俄之间的分歧,普京甚至公然表示了对布莱尔的不信任。当时,舆论甚至怀疑普京6月访英的计划会被取消或推迟。
在这种背景下,王室的出面,表面是要化解历史的干戈,更重要的是再次向俄罗斯人表达和解讯号。这次普京顺利成行,英国人期待甚高,欲把握时机,缓和关系,至少也要避免再次扩大裂痕。在白金汉宫设国宴招待普京的仪式上,英女王公开表示希望英俄双方在联合国的旗帜下合作,她说,“两国在最近几个月面对明显的分歧虽是不争的事实,但英国和俄罗斯之间的长期伙伴关系对两国至为重要”。 她对普京说:“普京总统,我想传达的信息是对你的赞赏、尊重和支持”。6月26日,布莱尔首相还将与普京总统会谈,伊拉克战后重建、俄罗斯的利益分配以及中东和平进程将是他们会谈的主要议题,当然也必定要涉及朝鲜半岛危机等热点问题。英国外交部官员表示,“普京此次对英进行的国事访问将巩固两国不断发展的政治和商业合作关系,并将推动两国在共同投资开发俄罗斯能源方面的合作”。而布莱尔此前也已经透露,“英国石油和天然气公司与俄罗斯新签署的协议很快会使用英国成为俄国最大的外国投资者”。正如俄罗斯历史杂志《罗迪纳》的主编谢尔盖伊·库德里雅舍夫所言,“英俄关系背后的主要因素,已经成为相互理解和互利互惠的合作。”
时事变迁可以抹去俄罗斯与英王室之间的历史伤痕,但要修补英俄关系,还要看普京与布莱尔会谈的成效如何。
⑵ 英国为什么要制裁俄罗斯
1. 英国与俄罗斯的关系一直以来都相当紧张,这主要归因于历史因素。自16世纪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以来,它们之间一直存在着对立和冲突,其中克里米亚战争是19世纪的典型例子。尽管在一战和二战期间,英国和俄罗斯曾为了共同对抗德国而结盟,但这些结盟纯粹是出于战略需要,而非基于真正的相互理解或信任。
2. 政治和体制差异也是导致两国关系紧张的原因之一。英国的政治体制和俄罗斯的大相径庭,导致英国政府和议会内部普遍存在反俄情绪。英国高层在言论和行动上都表现出明显的反俄倾向。
3. 英国高层对俄罗斯的了解不足,导致了一系列的误判。这种缺乏深入了解的情况,可能源于情报不足或对俄罗斯国内政治和社会结构的误解。
4. 英国长期与美国保持特殊关系,其外交政策往往紧跟美国,这在一定程度上使英国成为美国遏制俄罗斯战略的主要执行者。自2006年亚历山大·利特维年科在英国遭毒害后,两国关系便急剧恶化。随后,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进一步加剧了双方关系的紧张。
5. 2017年年底,英国外交大臣鲍里斯·约翰逊访问俄罗斯,这是五年来英国外交大臣首次访问俄罗斯。这次访问一度引发了一些分析人士对两国关系可能缓和的热议。他们认为,在英国面临脱欧挑战和英美关系出现裂痕的情况下,英国可能希望与俄罗斯改善关系。同时,英国在叙利亚问题上,尤其是在维护伊朗核协议问题上需要俄罗斯的支持。
6. 然而,英国针对俄罗斯的大规模外交报复行动,使得两国关系缓和的希望迅速破灭。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英国和俄罗斯将维持一种对抗性的状态。
⑶ 英国挑衅俄罗斯,胜算几何
大英帝国早已没落,以如今的大英帝国整体的综合国力来说,如果英国去单挑俄罗斯,基本上没有任何胜算可言。
经济发展上,这些年感觉英国始终在原地踏步,似乎有吃老本之嫌。现在又退出欧盟,与欧盟的嫌隙不断加深。近期围绕“北爱尔兰议定书”问题,更是惹出许多麻烦,闹得连美国老大都有可能出面干涉。
加上国内经济发展缺乏动力,老百姓生活水平不进反退。此前英国首相约翰逊不顾国内经济民生问题,一心一意帮助乌克兰对付俄罗斯,最后造成他不得民心,众叛亲离,从而狼狈下台。
最后一点,感觉包括英国在内的西方世界,近些年来的所谓新生一代政治精英们,怎么会越来越显得是那么幼稚可笑呢?俄罗斯虽然各方面也很困难,但对付英国的挑衅还是绰绰有余的,所以英国还是老实本分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