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英军损失2000人却俘敌13万,意大利军队为什么笑话不断
1940年5月,随着纳粹德国军队开始席卷西欧法国,英法联军节节败退。倡导“绥靖政策”的英国首相张伯伦黯然下台,主战派丘吉尔在民众的一片欢呼声中临危受命,成为战时首相,带领英国军民开展了顽强的抵抗
敦刻尔克大撤退,预示着英军彻底丧了在欧洲大陆与德国进行拼杀的空间。面对德国空军对英伦三岛的大轰炸,丘吉尔一面向美国求助,一面苦苦支撑。更让他着急上火的是,投机分子墨索里尼又在非洲“捅了他一刀”。
当然,在这里还要着重的说一下英军第7装甲师,他们以顽强的意志连克3城,取得俘敌7万的辉煌战绩,被誉为“骁勇的不列颠骑士”。巧合的是,他们和隆美尔的“魔鬼之师”的装甲第7师同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巧合,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和讨论。
参考文献:《二战全史》、《第二次世界大战》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㈡ 涨姿势,二战北非战场中意大利军队的表现究竟有多搞笑
意大利军团的非洲征程:
1936年,意大利数十万大军入侵落后的埃塞俄比亚,结果被只有长矛和标枪的埃军打得几近崩溃,最后被迫动用毒气才勉强获胜。从此,意大利在非洲占据了一席之地。
而在二战爆发后,意大利又盯上了英军占据的东非,于是,成千上万的意大利军队再次出征,当时守卫东非的英军只有3万多人。意大利军队浩浩荡荡走了几天,结果又停下了,等待后方支援。这一停就再也没动过,英军等得花都谢了,还是不见意大利军队进攻的动静。于是,英军发起了一次试探性的进攻,意大利军队被打得完全崩溃,意大利军队有大批大批的士兵被擒获。德国人这时候看不下去了,于是把隆美尔派到非洲去,结果就有了传奇的“非洲军团”,对比是多么大啊。
具体的一些事例,有一件十分搞笑的。一个意军据点遭到英军进攻,这个据点防御很强,据点内还有两门德国造FLAK88式大炮,结果意军开了两炮就投降了。英军询问意军战俘时,他们一脸无辜地说:“我们找不到撬棍,打不开弹药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