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战后各国伤亡人数
以下是二战部分主要参战国的伤亡情况:

- 苏联:军民死亡总数在2200万至2800万之间,正规军死亡约870万(阵亡约680万),其中约865万死于苏德战场,约9万人死于1940年苏芬战争,1.2万死于对日作战。
- 中国:损伤人数多达3500万,战争受影响人数多达两亿人。
- 德国:陆海空三军及武装党卫军前后共计死亡500万人,陆、海、空及武装党卫军(不含45年后被大批拉上战场的国民突击队等)死亡450余万(阵亡约320万),其中死于苏德战场约380万。
- 日本:约200万军人阵亡,其中死于中国战场约44万,死于对苏作战约8.5万人,死于太平洋战场129万人,死于印缅分战场约18万。
- 美国:死亡人数在38 - 41万之间,取中间数40万,其中约27万死于西欧北非战场,12万多死于太平洋战场。
- 英国:约60万,英国本土约38万(阵亡约26万),英联邦成员合计约22万,其中约35万多死于欧洲及北非战场,3万多人死于对日作战。
- 法国:军事人员死亡21万多(不包括阿尔萨斯与洛林),几乎全部死于对德作战。
- 南斯拉夫:军事人员死亡约45万,对德作战死亡估算约20万人。
- 波兰:死亡约20万人,对德作战死亡18万人。
2. 二战死亡人数各国排名
二战死亡人数较多的国家排名大致如下:

- 苏联:从1941 - 1945年,死亡人数达2660万(军人占35%),伤亡总数预计超6000万。苏联是二战主战场,承担了对纳粹约80%的抵抗。
- 中国:1937 - 1945年,因战争死亡人数达1800万,军人仅占15%,平民伤亡惨重。1995年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军民伤亡超3500万。
- 德国:二战总共死亡约800万人,其中战斗死亡531.8万(与苏联战斗中死亡418万,含大量俘虏),苏联后期袭击本土使200 - 300万平民死亡。
- 波兰:死亡人数接近600万,有观点认为伤亡人数达730万,因国内有庞大犹太族群,约350万犹太人遇难。
- 日本:二战期间日军死亡超200万,美国战略轰炸致50 - 100万平民死亡,死亡总人数约300万。
- 英国:38万军人和近7万平民死亡。
- 美国:总共死亡40万人。
- 南斯拉夫:死亡100万人。
- 法国:21万军人和35万平民死亡。
- 意大利:35万军人和15万平民死亡。
此外,捷克斯洛伐克死亡超30万;希腊死亡30 - 80万;荷兰死亡30万;罗马尼亚死亡80万;奥地利12万平民死亡;匈牙利死亡30 - 80万等。还有荷属东印度群岛损失300 - 400万,法属印度支那半岛损失100 - 150万,英属印度死亡150 - 200万,菲律宾死亡50 - 100万等。
3. 二战时期,中美英苏四国分别消灭多少日军
二战时期,中美英苏四国消灭的日军数量分别为:中国消灭约58万多人,美国消灭约131万多人,英国消灭约16万多人,苏联消灭约13万多人。
中国在二战期间,面对日本的侵略,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抵抗。根据多方统计和资料,中国在抗战中直接击毙的日军数量在50万至60万之间,但考虑到整个抗战期间对日军的伤亡,这一数字可能更高。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取得了重大胜利,为二战的最终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美国在二战太平洋战场上对日军进行了猛烈的打击。从珍珠港事件到日本投降,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共击毙了约131万日军,这一数字包括了美国大轰炸中在日本本土死亡的军人。美国在太平洋战争中的胜利,不仅削弱了日本的军事力量,也为盟军在亚洲战场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英国在二战期间主要在东南亚战场与日军作战。英国军队与包括中国远征军在内的盟军合作,共击毙了约16万日军。英国在东南亚战场的胜利,对遏制日本的扩张势头起到了重要作用。
苏联在二战后期对日军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在苏联对日宣战后,苏联红军迅速推进,并在短时间内消灭了大量日军。据统计,苏联在二战期间共击毙了约13万日军。苏联的参战加速了日本的投降进程,也为二战的最终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总的来说,中美英苏四国在二战期间对日军的消灭数量是巨大的,这些胜利是盟军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二战最终胜利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