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英国的文官制度与中国的科举制有什么异同
现代西方政体中的所谓“文官”或“公务员” 主要是指这批职业技术官僚。“考选制”的实质是将“业务标准”引入政治录用,以利于统治效率的提高。
西方文官制度中公务员的考核录用,在形式上也与当年中国的科举制有相似之处。现在西方国家对公务员的考选中的公开竞考,多级考试、逐步淘汰等原则和方式都直接继承了中国的科举制。
所不同的是:现代西方国家的政治录用,基本上是将录用对象分为两类:政客与官僚,分别依据不同标准进行衡量——政客以政治标准为主,官僚以业务标准为主。
也就是说:西方政体对政治录用双重标准统一问题的解决,体现在权力精英的整体上,而不同于科举制下双重标准的统一体现于个体。因此,现代西方政体尚不能有效地培养出集政治与业务素质于一身的、德才兼备的权力精英,而只能依靠政客与官僚的相互补充与制衡。
(1)英国科举制度是多少扩展阅读
英国文官制度基本信息
英国的文职官员被普遍认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官员队伍之一,廉洁与高效为其赢得了巨大声誉,也成为世界各国文官制度建设的样板与楷模。然而这一切的都源自于其构架良好而又合理的文官制度。
在英国,文官(CivilServance[复数],CivilServant[单数])并不包括组成内阁的大臣,即与内阁共进退的“政务官”,而仅指“事务官”,其职责是执行当时政府的政策,而非对政党活动的参与。他们构成了政府中所谓的“非政治”的分子,即不参与党派之争的人。
在内阁发生经常更迭的情况下,他们的存在保证了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高级文官还时时准备为大臣提供咨询,向其提供必要的情报、知识以及实践的经验。显然,服务的年限越长,他们的影响也就越大。
这样,他们不但执行既定的方针、政策和命令,而且对于这些方针、政策和命令的制定还有一定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发言权。正是这后一项职能的行使,使文官成为国家机器重要的一部分,成为了“永不更迭的幕后政府”。
前台是两党轮流秉政,后台则永不更换,这是英国文官制度的重要特征。
科举内容
主要是考八股文和试帖诗等。八股文题目出自四书五经,略仿宋代的经义,但是措辞要用古人口气,所谓代圣贤立言。结构有一定的程式,字数有一定的限制,句法要求排偶,又称为八比文、时文、时艺、制艺。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八股文。
八股文主要测试的内容是经义,《诗》《书》《礼》《易》《春秋》,五经里选择一定的题目来进行写作。题目和写作的方式都是有一定格式的。八股文中有四个段落,每个段落都要有排比句,有排比的段落,叫四比,后来又叫八股。
八股文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一个人能不能升官,能不能科举考试中进士升官。
所以在小说中说:“当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须讲汉唐。”“汉”是指汉代的文章,“唐”指的是唐诗,汉代的文章也好,唐代的诗歌也好,都不如当今皇帝所看重的八股文,八股文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当时的人们都一门心思地扑在八股文上,只有八股文章才能敲开科举考试的大门。
❷ 科举制度给世界各国的影响,究竟有多么的深远
自隋代创建一直到清末废除,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进程。其实,科举制不仅影响着中国,同时也影响着世界。它吸引了朝鲜、越南、日本等东亚国家的士子前来应试,他们以科举为桥梁,加深了与我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推动了中华文明在东亚的传播。
有不少学者认为,中国科举制在建立现代文官制度方面扮演过重要角色。可以明确地说,这是中国对世界的最大贡献之一,甚至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将科举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❸ 科举制对世界的影响
一、中国科举制度对东亚文化与考试制度有着深远的影响
1、对韩国的影响
高丽的科举包含制述、明经两大业,是模仿唐朝进士科、秀才科、明经科的结果。1369年,高丽又采用元朝制度,实施“科举三层法”,实行乡试、会试、殿试三阶段考试的科举制度。
2、对日本的影响
日本科举的基础《养老律》是以唐《永徽令》、《开元前令》为蓝本,确立了日本科举的基本内容与形式。据《养老律》载:日本贡举科目与唐制基本相同,包含秀才、明经、进士、明法等四科和医、针等专门技术科目,考试内容也与中国唐代科举大同小异。比较而言,唐朝科举较具平民色彩,日本科举则带有浓厚的贵族化气息。尽管科举在日本只实行了约300年,但科举制对日本的影响仍十分深刻。
3、对越南的影响
越南的科举制度,从内容到形式几乎照搬中国。越南科举诞生于李朝,改革于陈朝,鼎盛于黎朝,发展于阮朝,是东亚三国中最迟实行科举也是世界上最晚废止科举的国家。
二、中国科举制度对欧美文官考试制度的影响
科举制不仅被东亚一些国家复制和模仿,也为英、法、美等西方国家所借鉴。有史料证明,英国1855年试行并于1870年全面推行的文官考试、美国1883年开始采用文官考试制度,都源于中国科举制度对欧美国家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美国学者柯睿格在《哈佛亚洲研究学报》上发表论文说:“以科举考试为核心的中国文官行政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对世界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美国汉学家卜德说:“科举制无疑是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识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