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为何英国归还香港 却不愿归还马岛
我们知道,香港在历史上曾经沦落为英国的殖民地,而英国的殖民地当时可以说是遍布全球,因此也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当时可以说英国的势力也是遍布全球的,是非常厉害的国家。但是在二战之后,这样的局势却被改变了,英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一落千丈,越来越多的海外殖民地纷纷独立出去,英国往日的辉煌再也没有了。而香港作为英国的殖民地之一,后来也是归还给了中国,但是对于马岛,英国却不愿意归还。而有关马岛的纷争是非常多的,英国和阿根廷各执一词,双方也是争持不下。
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英语:FalklandIslands)。是一个位于南大西洋的群岛。主岛地处南美洲巴塔哥尼亚南部海岸以东约500公里,南纬52°左右海域。
整个群岛包括东福克兰岛、西福克兰岛和776个小岛,总面积12200平方公里。福克兰群岛是英国使用武力抢夺来的领土,岛内民众拥有内部自治权,英国负责其国防和外交事务。群岛首府是斯坦利,位于东福克兰岛。
福克兰群岛的发现及其后欧洲人殖民统治的历史均存在争议。法国、英国、西班牙和阿根廷都曾在岛上设立定居点。英国于1833年重申了其殖民统治,但阿根廷仍宣称拥有岛上主权。1982年,阿根廷对岛上实施收复军事占领,马岛战争由此爆发,之后阿根廷不敌英军战败撤军,英国再次殖民群岛主权。据英国《卫报》2016年3月29日报道,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判定,马尔维纳斯群岛位于阿根廷领海内。2017年5月17日,中方重申支持阿方在马尔维纳斯群岛问题上的主权要求,以及根据联合国相关决议,通过重启对话谈判,寻求和平解决争端的立场。
英国坚决不放弃马岛,却同意归还香港?因为他面对的对手不一样,不放弃马岛,是因为英国不害怕阿根廷,而对于香港,英国非常忌惮崛起后的中国。
英国作为曾经的日不落帝国,一度占据广大的海外殖民地,然而在二战结束后,英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尤其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独立浪潮中,英国的海外殖民地纷纷独立,这让英国的实力更是一度下降。
正因为如此,硕果仅存的殖民地更让英国想要牢牢地把握在手中,其中就包括香港和马岛这两块殖民地。
在1982年,阿根廷通过武力占领马岛,为了马岛问题,英国不惜一战也要收回马岛,英国与阿根廷的马岛争端在于,马岛就在阿根廷海外,阿根廷以前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而马岛也是西班牙人发现的,因此独立后的阿根廷也想要占据马岛,但是英国则声称是英国人在1839年发现了马岛,因此双方争论了很久,但都没有结果。
在英国国际地位日益下降的情况下,阿根廷在1982年才敢于派军占领马岛,结果英国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英国海军几下就打败了阿根廷,成功夺回了马岛。
虽然说香港一直是中国的主权领土,但是英国却占据了很长时间,通过鸦片战争,以及之后的不平等条约,英国将香港变成了其殖民地。由于地理位置优越,英国并不愿归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面对日本侵略,英国还放弃抵抗,导致香港被日本占领。
然而二战结束后,按照道理中国应该收复香港,结果英国首相丘吉尔却威胁蒋介石,英国不惜一战也不会放弃香港,蒋介石迫于国际压力,最终只得同意英国人从日本手中接收香港。
可见,在面对国民政府时,英国还是有着底气的,但是面对新中国的时候,纵然是号称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也不得不低下高昂的头,将香港归还中国。
对于中英关系来说,香港是一个迈不过去的坎,在香港租界时间快要到期之时,在马岛海战结束后,撒切尔夫人携胜访华,就是想要解决香港问题,当时撒切尔还拿以前与清政府的条约来谈判,认为当时中国已经将香港岛及鸭脷洲与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及昂船洲永久割予英国,但是我国直接将那些不平等条约予以拒绝承认。
无奈之下,撒切尔夫人拿出以“主权换治权”的策略,承认香港为中国所有,但是由英国治理,与撒切尔谈判的邓公直接指出“主权问题不可以谈判”,迫使英国政府不得不做出让步。
经过多轮谈判,中英两国于1984年签订《中英联合声明》,1997年中国恢复对香港的主权。
这个时候,纵然铁娘子再强,也不敢说出:“不惜一战,也不归还香港”的话。
② 美洲大会支持马岛是阿根廷的
美洲大会支持马岛是阿根廷的,这下,英国怎么想?
当地时间7日下午,第52届美洲国家组织大会通过一项决议,重申阿根廷对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地位”,并呼吁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
美洲组织在支持阿根廷的时候,还不忘羞辱一把英国人。按照美洲国家组织秘书长阿尔马格罗的说法,阿根廷对马岛领土拥有“不可剥夺的权利”,英国在马岛上存在意味着“殖民主义的残余”。马岛属于阿根廷,是国际共识,美洲组织重申马岛属于阿根廷,合情合理。问题是,英国人怎么想呢?要知道,这个所谓的美洲组织,其实是在华盛顿成立的、以美国为主导的地区国家组织,现在有美国在内的17个国家。以美国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完全可对美洲组织施压,至少不允许美洲组织去羞辱自己的铁杆盟友—英国。
如今,美洲组织重申马岛是阿根廷的,意味着美国的立场可能发生了变化,美国需要得到美洲各国的支持和捧场。另外,得到美洲组织的支持后,阿根廷会更有底气与英国叫板。现在的英国内忧外患,矛盾重重,阿根廷有能力从英国手里收回马岛。不过,考虑到战争对自身带来的冲击,以及自身发展情况,阿根廷不会轻易开战。通过和谈途径,在国际社会的施压之下索回马岛群岛,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③ 英阿马岛战争,为什么说这里面还有马拉多纳的事
因为当时马拉多纳在世界杯上通过自己精彩的表现打败了英格兰队,然而在马岛问题上,英国通过自己强大的军事实力,打败了当时的阿根廷军队,所以也使得阿根廷政府失去了马岛的管理权。可以说这是马拉多纳在球场上对于英格兰最好的回应,所以在后来马拉多纳也被阿根廷奉为民族英雄。其实这只是英阿马岛战争的一个小插曲罢了。
现在英国人依然占领着马岛,这也使得阿根廷根本无法染指马岛,所以我们也希望两个国家的人能够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马岛争端问题,千万不要因为利益而发生军事冲突,这样会导致两个国家的老百姓受到巨大的影响。
④ 放弃了绝大多数殖民地,为什么英国坚决不归还马岛
我们知道,英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是英国的殖民地。二战之后虽然很多英国殖民地追求独立,但是到了今天,英国依然享有百慕大、开曼群岛、安圭拉、英属维京群岛、蒙塞拉特岛、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福克兰群岛(马岛)、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威奇群岛、英属印度洋领地、皮特凯恩群岛、圣赫勒拿岛等12快殖民地。所以,用“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句话形容英国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但是,在1833年初,英国未开一枪就把剩余的阿根廷官员驱逐出岛。之后英国人不断移民到这些岛屿。不过阿根廷却从未放弃过对马岛的主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归属问题转移到联合国。不过这个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在1982年,英国和阿根廷因为这个岛屿还爆发了着名的 马岛战争,战争持续大约十个星期,以英国的胜利而告终。之后英国一直占领马岛到现在。
⑤ 为什么英国当初愿意归还香港,不愿意放弃马岛呢你知道原因吗
英国当初宁愿把繁荣的香港归还给中中国,也不愿意放弃马尔维纳斯群岛,这其中的原因可以从地理位置,历史原因还有政治原因来说,马尔维纳斯群岛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位于南美洲南端,是南美洲商路的必经之路。历史原因是马尔维纳斯群岛是英国人发现的,主权理应归属英国,政治原因就是,和英国人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的是阿根廷,而香港背后是强大的中国,权衡一下就能得出这个结果,英国人放弃香港是明智的选择。
总的来说,英国放弃香港这个富得流油的地方而保留了马岛,就是因为中国实力已经不可小觑,而阿根廷相比就显得弱小很多,而且马岛确实是属于英国的,而香港一直都是中国领土,不想发生战争就必须把香港归还给中国,所以英国不放弃马岛而归还了香港!
⑥ 马岛公投各国反应
英国政府对马岛公投结果表示欢迎,并对公投显示的支持率表示赞赏。英国外相黑格强调,英国一直尊重马岛民自主选择未来的权利。英国首相卡梅伦通过英国天空卫视新闻台强调,尽管马岛地理位置偏远,但岛民对英国的身份认同坚定不移,公投结果真实反映了他们的意愿。卡梅伦认为,这次公投展示了英国政府在主权问题上尊重当地人自主选择的态度,阿根廷政府应认真对待这一结果。
然而,阿根廷政府对公投结果表示蔑视,认为其非法且没有法律效力。阿根廷驻英国大使强调公投未经联合国主持和监督。阿根廷民众和媒体普遍对此表示质疑,认为结果早已预料到,且得到了拉美国家的普遍支持。尽管马岛居民世代在此工作生活,但他们坚称自己是英国人,并骄傲地展示英国国旗,表达着对英国身份的认同。
中国政府方面,在2013年3月11日重申,一如既往地支持阿根廷对马岛的主权要求,这一立场并未因公投结果而改变。
英国政府大力鼓动下的马岛公投于2013年3月11日公布结果,支持马岛继续作为英国海外自治领土的比例高达98.8%,呈现出一边倒的局面。英国政府随即对公投结果表示欢迎,并敦促各国接受这一结果。阿根廷政府对公投持蔑视立场,指责这场公投是非法的。
⑦ 二战后,英国丢失了那么多殖民地,为什么英国不愿放弃马岛呢
第三,阿根廷军政府的胡来。
在二战以后,英国曾考虑至少放弃马岛的部分主权,将原来属于西班牙控制区还给阿根廷。
然而随着政府不断更迭,这种谈判断断续续,然而马岛的居民主要是英国后裔,拒绝将马岛交给阿根廷,所以谈判一度中止。
其实,阿根廷政府持续谈下去,至少拿回马岛一部分还是没有问题的。
然而,军政府独裁领袖加尔铁里,却贸然发动战争。
加尔铁里是个暴戾的独裁者,对于国内民众残酷镇压架屠杀,杀死的平民数以万计,人民极度不满。
而80年代,加尔铁里的胡乱施政下,阿根廷经济几乎崩溃:1981年,阿根廷通货膨胀率高达600%以上,国内生产总值下降11.4%,制造业产量下降为22.9%,薪资倒退-19.2%;工联获得国内越来越多的支持,其决定发动长期性大罢工。
⑧ 阿根廷大西洋上的那个与英国争议的岛屿介绍下。
1982年4月2日凌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到南太平洋的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上。这些被英国人称为福克兰群岛的岛屿,在被英国占领149年后突然又升起了阿根廷的国旗。人们知道,战争的导火索已经点燃。
马岛靠近南美洲大陆的南端,由东、西两个大岛和200多个较小的岛屿组成,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距阿根廷本土500多公里,距英国本土1.2万公里。
英阿对马岛的主权争议由来已久。英国认为马岛是自己最先发现的,主权应该属于自己。据英国自己的记载,英国“幸福”号船长约翰·斯特朗在1690年被大风刮到这个岛上,他还以当时英国海军大臣福克兰子爵的名字命名了群岛中东、西两大岛之间的一个海峡。英国后来也因此把这个群岛命名为“福克兰群岛”。但是,英国人的说法,从来没有得到世人的认可。在之后一段时间中,在英国、法国、西班牙等西欧列强的争斗下,马岛数次易主。1816年,阿根廷摆脱西班牙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把马岛变成了自己的第24个省,委任官吏进行管理。没想到,几年后,马岛上的阿根廷人同到该岛捕猎海豹的美国人发生冲突,蛮横的美国人派军舰将马岛洗劫一空,并将岛上的阿根廷官员戴上镣铐押走。英国乘机于1833年重返该地,宣布行使对马岛的主权。
从那时起,马岛一直为英国所占,尽管阿根廷政府年复一年地要求英国归还,但毫无结果。其间,双方也发生过一些摩擦,但没有引发大的军事冲突。1965年和1973年,联合国大会两次通过了敦促英阿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马岛问题的决议,双方开始了漫长的谈判。1971年,英国一度同意逐步把岛上居民并入阿根廷,在阿根廷国内接受高等教育。正当事态向着良好方向发展的时候,由于查明在马岛南部海域可能蕴藏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其他矿藏,出于对资源的需求,英阿谈判终止。后来在美国的调停下,两国恢复谈判。1980年,英国曾提出可以考虑把马岛主权移交给阿根廷,但要求长期租借马岛。此方案不但遭到了阿根廷的拒绝,甚至也遭到了英国议会的反对。这样,马拉松式的谈判又走进了死胡同。
1981年,军人出身的加尔铁里就任阿根廷总统后,决心武力收复马岛。加尔铁里在一次讲话中说:“马岛是我们家门口的一座宝库,没有任何理由让英国人享受。我们应该做好准备,就是付出生命,也要把英国人赶到海里去。”随后,他命令军方制订了代号为“罗萨里奥”的行动计划。
1982年3月19日,几十个阿根廷人登上了与英国同样存在主权争端的南乔治亚岛并插上了阿根廷国旗。英国政府调动驻马岛的英军前去威慑。这一事件促使加尔铁里于3月26日下令提前实施“罗萨里奥”计划。4月2日凌晨,经过精心策划的阿军登陆马岛并攻占了机场和港口。接着,用空投方式,使岛上阿军总兵力达到4000人。驻守马岛的200名英国守军只进行了一点象征性抵抗后,即在总督雷克斯·亨特率领下全部投降。
“铁娘子”发起还击
收复马岛后,阿根廷国内群情振奋,加尔铁里成了民族英雄。而在远隔重洋的英国,一片蒙羞的感觉正在迅速蔓延。英国广播公司和独立广播组织所属的3个全国电视频道、4个全国广播电台和39个地方电台都中断了正常节目,反复播送马岛失守的消息。《每日邮报》的头版赫然印着两个黑色大字:“耻辱!”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如坐针毡,外交大臣卡林顿等引咎辞职。4月3日,星期六,英国议会破例召开紧急会议。在会上,撒切尔夫人说:“我们所以要在这个时候开会,是因为英国的领土主权多少年来第一次受到了侵犯。”“福克兰群岛的居民的生活方式是不列颠的,他们是对英王效忠的。”为了获取议会的支持,她发出呼吁:“支持我吧!支持我,就是支持英国!”
在撒切尔夫人的努力下,英国议会决定成立以她为主席的战时内阁,并决定由英国海军少将约翰·伍德沃德率领一支强大的特混舰队开赴马岛,把它重新夺回来。为保证胜利,“铁娘子”甚至下令把包括当时世界上最现代化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号豪华邮轮在内的58艘商船征为军用。看到英国气势汹汹的样子,美国坐不住了,国务卿黑格不停地往返于英阿两国之间,希望通过外交斡旋避免在美国的南大门发生战争。4月8日,撒切尔夫人会见黑格,她敲着办公桌说:“张伯伦在1939年用的就是这张办公桌,他胡说什么捷克离我们还远着呢!正是由于他的失职,大批英国人白白丧了命!”听到“铁娘子”把马岛争端同二战前夕张伯伦的绥靖政策相提并论,黑格知道她下定了战争决心,于是停止了外交斡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