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 英国为何选择跟德国开战
当奥匈帝国的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在一次访问中被塞尔维亚人枪杀后,整个世界,忽然陷入到一种极为短暂的沉默中。
紧接着,德国率先打破了沉默,在它怂恿下,战争拉开序幕,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此爆发。
图为萨拉热窝事件
这场战争的爆发,很快让那些参战国自动划分为两个阵营。英国的选择,倒是挺有意思的。英国王室跟德国王室之间,其实是有密切的血缘关系。而且在战争爆发以前,德国跟英国,还曾经读过一段非常好的蜜月期。当时这个两个国家,好得你侬我侬,恨不得穿同一条裤子。但在战争来临的时候,英国却毫不犹豫的选择站在德国的相反面,对德国开战,这又是为什么呢?
很大程度上,这跟当时欧洲大陆的格局有很大关系。在一战爆发以前,欧洲主要是以德国、法国、英国、俄国,这四个国家的说话最有分量。不过,俄国离因为得比较远,再加上一战时期的俄国,实力已经衰减了很多。所以,真正唱戏打鼓的,还是英国、德国、法国这三个国家。这三个国家的关系,更像是斗地主。有时候是英国、德国联手起来斗法国。有时候是法国、英国连起手来斗德国。而这三个国家关系的转换,主要取决于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的那段日子里,曾经过一段英国、德国联手起来打压法国的日子。那个时候是因为法国在不断崛起,而英国不愿意看到法国实力强大威胁到自己。所以,就跟德国联起手来。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德国当时还没有进行海外扩张搞殖民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一个真正原因,就在于这些国家因为争夺殖民地时,无法更好的划分而导致的。
但到了一战爆发的时候,德国已经发展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海外殖民地。而英国本身,就是一个殖民地大国。这是一个非常依赖殖民地给自己输血的国家。德国进入到殖民地市场后,就等于跟英国产生了竞争关系。甚至,很有可能会直接抢夺英国的殖民地。
如果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国家,英国倒也不放在心上。毕竟一战时候的英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换句话说,只要英国原因,在大海上,他们可以肆无忌惮的横着走。即使是海军实力第二的美国,都跟英国有着一段非常大的差距。
可德国不一样,德国的海军虽然比不上英国。但德国的陆军,却是非常强大。当年普鲁士王国的军队,把数量远胜于自己的法国军队揍得嗷嗷叫。这在全体欧洲人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图为普鲁士时期德国军队
而且,德国不止陆军强大,他们还非常有钱。一战爆发之前的德国,经济实力位于全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水平。要知道,英国有那么大片的海外殖民地,都没能赶上德国。可想而知,这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如果再让德国多占一些殖民地,那英国人的日子,八成是没法过了。而支撑德国这种经济实力的,绝大一部分来自于他们的工业。英国虽然是以最先开始工业革命而闻名于世。但比起德国人以严谨铸就的工业,又略有一些差距。
而正是这些原因,英国才选择跟德国开战。不过,英国也不傻。它知道光靠自己肯定玩不转,更何况德国还拉了一大帮小兄弟。英国自然不能输阵营,所以,他们把法国拉上,最后甚至拉上了美国、中国,一起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② 跪求拿破仑的军队的资料
步兵是拿破仑时期军队的主体。相较于其他兵种,步兵往往承受最大的伤亡,但又往往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步兵通常分为三类:普通步兵(the infantry of line,又叫燧发枪兵Fusilier);掷弹兵(Grenadier);轻步兵(light infantry)。掷弹兵会由最为“英勇”“健壮”的士兵组成。(个人认为,“掷弹兵”就是重步兵,Grenadier只是名称而已,并不会真的“掷弹” )。轻步兵则由“身材较小”“身行敏捷”的士兵组成。各国对轻步兵有不同的叫法:法国叫猎兵(chasseurs)英国的叫轻步兵或来复枪兵(rifleman)。(其他几种语言我不懂,大概也都是猎兵的意思)前两类步兵通常排成较紧密的队形,从而发扬火力。轻步兵则会形成“散兵线”(skirmishing),己方进攻时,用来动摇敌人防御阵线;己方防御时,用以打乱敌人进攻节奏。
(法国第一猎兵团).
当时的步兵大多数装备的都是大口径滑膛枪,各国滑膛枪的原理构造都没有太大差别。1740年英国推出的标准步枪(Land Pattern Musket),身管长46英寸(117cm),口径0.75英寸(19mm)。七年战争之后,身管缩短到42英寸(107cm),口径不变。与法国的战争爆发后,英国由于缺少稳定的原料供应来源,转而责承东印度公司制.造了大量的“印度款”步枪(India Pattern)。到1797年,这种39英寸(99cm)身管的滑膛枪已经成为英军的制式装备。巨大的产量不仅满足了英军的需要,更装备到反法同盟各国。1802年,英国军火部门又推出了新款步枪,但是只有少量装备部队。尽管准确性不佳,英国滑膛枪系仍然大受部队的欢迎,被士兵们称作“褐贝丝”(Brown Bess)。
掷弹兵是17世纪中叶欧洲陆军的一个兵科,最早是指军队中能投掷手榴弹的步兵。由于当时的手榴弹体积重量类似小型炮弹,因此需要在步兵当中挑选臂力过人的士兵才有办法投掷,这些士兵在战斗中需要在己方战线的前面向敌方投掷手榴弹,因此在欧洲军队中将掷弹兵的称号作为表彰军人英勇战斗表现的荣誉称号,也幛显掷弹兵是步兵当中的精锐及佼佼者。掷弹兵最早被当作攻城步兵,专门丢掷装满火药的铁球。掷弹兵必须够高够壮,才能将手榴弹掷到目标位置,或者至少要能投掷到够远的距离,以免炸伤自己的同伴。但随着战术及科技的演变,掷弹兵后来才发展成精练出色的步兵军团。
拿破仑时期,滑膛枪的刺刀是一根长15到18英寸(38~45厘米)的三角铁,三面全部开刃。上刺刀时,将刀柄套在枪口上,拧紧螺丝加以固定,刺刀不使用时会放入专用的刀鞘里。
由于法国的纵阵使用起来十分灵活,而且变化多端,因此具有极大的战术价值。跟形式刻板的横队相比,纵阵的指挥官可用更快的速度更好的指挥方法在战场上调动数量相当可观的兵力。特别是在多山的地形上,纵阵的作战效果比横队更好。它可以很容易地变换成种类不同的队形,特别是把行军纵阵变成进攻纵阵所化费的时间要比线式编队的变换少得多。要派遣散兵袭扰敌人时,不需对纵阵队形作很大的调整,而且可以迅速组成纵深为二列或三列的横队和方队,对敌实施火力袭击。此外也不必象过去那样需要保持横队中各部分侧翼之间的紧密连接。战斗进行时,战术格局是开放型的,因此变得更有生气了。拿破仑一世采取散兵与纵队结合的队形,使纵队战术臻于完善。
战斗时,在决定性的时间、地点集中兵力,适时机动,分进合击,先以炮火猛击对方,接着在选定的主要地段上突然实施攻击,并从纵深不断增强突击力量,攻击一旦成功,骑兵迅速扩张战果,适时投入预备队,消灭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