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神奇的英国人是怎么做的

神奇的英国人是怎么做的

发布时间:2025-07-10 10:03:56

Ⅰ 萨达姆被判绞刑为什么西方就喜欢用绞刑啊

西方就喜欢用杀头.
西欧各国古代把杀头当作王公贵族的特权,绞死是针对平民百姓的。英国的查理一世、苏格兰的玛丽女王、法国的路易十六,都是被砍头,如果贵族被处以绞刑,那不仅是他个人,也是整个家族的奇耻大辱。十八世纪初的意大利,曾有一个伯爵因谋杀而被叛绞刑,他是摄政王的亲戚,于是他的家人去求情,要求至少该杀头不是绞死,摄政王说了一句话,后来成为名言:"可耻的是罪行,而不是绞架。"

西欧的绞刑,其实是吊死,有的是提起绳子而死,有的是在脚下有支撑物,执行时去掉,两脚就自然悬空。如果说断头台是法国的特产,那么英国人就对脚下有活动踏板的绞架情有独钟,而且他们对绳子的长度也作了精确的计算,绞死一个54公斤体重的犯人,绳子长度为2.46米,54.6公斤则为2.40米,95.1公斤为1.55米。这张表太详细,我不一一罗列了。1833年,英国最后一次对一名少年犯判处绞刑,该少年9岁,罪名是偷了一瓶墨水。

绞刑

绞刑伴随了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古代文明几乎所有的民族最常施行的极刑,除了斩首刑和火刑,还有绞刑。这种死刑执行法现在仍在八十多个国家是合法的。

应该承认的是绞刑简单、经济、操作方便。一个活结是很容易打的……并且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进行!

绞刑与枪刑一样,也可集体处决。

早在17世纪,雅克·卡罗就向我们描述了“卅年战争’冷的其中一次集体绞刑:共60个叛乱士兵被吊死在一棵大株树的树枝上。我们也记得皮埃尔·勒·格朗是怎样在几天内将七千个斯特雷利兹人吊死在事先准备好的、每个可悬挂十个犯人的直角形支架上的。1917年,东非德国部队总司令冯·莱扎·福贝克下令在两天内吊死了成百上干的土着人,长长的直角形支架无边无际地排列着。二战期间,德军以五十和一百人为一组吊死了许多苏联游击队员。我们还可举出无数个这样的例子。

施绞刑对经常要借助于直角形支架。支架通常由一根垂直的支柱和一根水平支柱构成,后者稍细、稍短,被从顶端固定住,绳子就绑在那儿。有时,尤其是用作集体绞剂对,直角形支架得有两根垂直支柱,高处由第三根横梁连接,绳子系在横梁上。

根据国家和民族的不同,这两种模型可能会有或大或小的变化,但这是绞刑架的基本结构。当然也存在其他概念的支架,比如说本世纪初土耳其使用的那种,是把三根支柱的一端绑在~起,成金字塔状。还有那种“用于绞刑的笼子”,但那与其说是吊死,还不如说是勒死。

绞刑的原理很简单:一根绳子套住脖子,让身体承受B身的重量,通过绳子产生一种相当大的牵引力,从而阻止人体的某些主要功能。

颈动脉受压迫阻止了血液循环,引起炮部贫血。有时由于手段不同,会出现颈椎断裂,从而损坏脊髓。死亡时间可以延长

率实上,绞刑分三大类:

首先一种是让犯人爬上传于、桌子、大车、马或梯子,在他脖子上套上一根与直角形支架或树枝相连的绳子,然后把下面的支撑物抽掉,有时也将犯人往前推。

这种绞刑最通俗,也是历史上广泛采用的,死得很缓慢,很痛苦。以前不难看到刽子手为了加速犯人的死亡,把他自己的重量加在犯人身上。

1961年,土耳其议会前议长芒德雷斯就是这样在伊姆萨尔的苦役犯监狱被吊死的。人

们让他爬上一张放在绞刑架下的简陋的桌子上,刽子手一脚踢翻了桌子。1987年,在利比亚,六个犯人遭受了一次电视台转播的公开绞刑,他们被迫爬上凳子,然后凳子被踢翻。第二种是将一个活结套在犯人的脖子上,将绳子穿过滑轮或滑槽,然后使劲拉绳,将犯人从地上吊起。人们是将他吊起而不是让他掉下。美国的许多私刑处死就是以这种方式执行的。伊朗、伊拉克和叙利亚70年代和80年代的公开绞刑也是这样执行的。这其实是勒死,而死亡时间可延续好几分钟甚至半个小时或更长时间。最后一种绞刑会引起颈椎断裂,导致窒息和脑部贫血。

这种方法,经英国人改进后,被认为是无痛的,并能立即导致死亡。这肯定比前两种实用,但需要一些设施:一个固定在一定高度的脚手架,一块可抽动的楼扳。这样,绳子一拉,犯人的身体就落下,原则上他的颈椎就断裂了。

这种统刑的真正施行是在19世纪后半期。受1953年达成的英国皇家委员会有关死刑的协议的影响,目前在美国和一些非洲、亚洲国家仍在使用这种绞刑。根据“人道、安全、审慎”的原则,英国审查了各种极刑,认为当时他们采用的绞刑应予以保留。

几个世纪以来,在整个欧洲,绞刑都针对平民和社会最低阶层,而对贵族则处斩首刑。有一句法国的权力格言如是说:“斧头向贵族,绞索向平民。”而如果要低毁一个贵族,则先根据他的身份和地位对他施以相对应的酷刑,然后再施以绞刑。五个金融总管和一个部长就是被吊在蒙法孔的绞刑架上处死的,他们是热拉尔德·拉盖特、皮埃尔·雷米、让·德·蒙泰汉、奥利维埃·勒·坦、雅克·德·拉·博姆、昂格朗·德·马里尼。他们是被斩首后再施绞刑的,绞索套在腋下。

为了尽可能长时间地打击灵魂,要等到尸体因腐烂而掉下后才把尸体与绞刑架分离。残骸被扔进堆尸处。

侮辱与死刑相连的历史与死刑本身一样悠远。川日约》影射了许多绞刑,并告诉我们若苏埃在杀了五个围攻加蓬的阿莫雷国王后,将他们吊在五个绞刑架上直至晚上。

曾经有一段时间绞刑架相对较低,后来为了让死刑更带有侮辱性,才升高了绞刑架,判决更加明朗:要吊得“高而短”。绞刑架越高,处决越带有侮辱性。绞刑架上最高的那根梁位于北面,让人想起是“绞死犹太人的梁”。

绞剂具有侮辱的性质在现代意识中也保留了下来。离我们近点的有德国的例子。1871年民事刑法典包括了斩首刑,军事法典有枪刑(绞刑架仍适用于保护国中的土着人)。1933年,希特勒在他的国土上重又支起了绞刑架,主要用来处决伤风败俗的犯人。从此,断头台和斧头针对民事犯罪,而绞刑架则针对所有“损坏德意志民族利益的罪犯”。

“将他们像牲口一样吊死!”富勒尔如是说。1944年7月,他用屠夫的肉钩吊死了一些企图谋杀他的官员。

侮辱性的“头朝下”

历史学家约翰·瓦·惠勒·贝内特对这次集体死刑曾有一段记载:“第一个进来的是埃尔温·冯·魏茨勒本,他六七十岁,穿着因服和长靴……人们把他置于肉钩下,然后卸去了他的手铐,剥掉了上衣,接着在他的脖子上绕了一根细而短的绳子,绳子被打了个活结。刽子手将犯人稍稍抬起,绳子的另一端穿过约子,被使劲打了个结,然后刽子手让犯人作自由落体。由于疼痛,犯人拼命挣扎,而刽子手最终剥光了他的衣服……他一直挣扎到断了气。死亡过程差不多持续了五分钟。”

至于头朝下的绞刑,则向来被看做是最大的侮辱。1945年4月28日,在意大利的罗洛托广场,贝尼托·墨索里尼和克拉拉·贝塔克西就是头朝下被吊死的。

巴黎14世纪和15世纪的许多雕塑都是有关两个永远摆放在格雷伏广场的绞刑架的。16世纪和17世纪绞刑的仪式被详细地记录在一篇未署名的文章中,被19世纪的历史学家经常弓佣。

罪犯的死刑习惯上于星期天或节日隆重地举行。“犯人坐在大车上赴刑场,背朝马。在他的身边有位神甫,后面是刽子手。他的脖子上拖着王根松弛的绳子:两根有小指头那么粗,每根的一端有一个活结。第三报所谓‘投射’的绳子,只用来将犯人拉离梯子或按当时的说法叫‘把他抛向来世’。绞刑架下有修道士或悔罪者正在高唱‘伟哉天后’。大车到后,刽子手首先爬上去,倒退着把梯子靠在绞刑架上,边往上爬,边借助绳子将犯人慢慢地吊起。刽子手第一个到上面,迅速将两根小指粗的绳子系在绞刑架的两边,依靠膝盖,把船射’绳绕在自己的手背上,然后将梯子抽掉,犯人一下子就被活结扼杀了,并在空中摇摆”。

几百人中的一个

阿尔贝尔·皮埃尔普安顶替了他的父亲和叔叔,在1966年基

本法修改极刑前,一直是国王的正式刽子手。

1950年11月,因英国“王室委员会”正在审查世界各地的极刑,以便确定是否在英国保留绞刑,皮埃尔普安被召到“王室委员会”前作证。以下是他的陈述的几个片段:

“你做刽子手多长时间了?”

“差不多二十年。”

“你共执行了多少起死刑?”

“几百起。”

“有没有碰到过难堪的时刻?”

“只有一次。”

“是怎么回事?”

“那是个胖子,我们运气不好。他是英国人,他吵闹得很厉害。”

“只这么一次?”

“可能有两三次,比如说最后时刻昏倒了。但这都不值得一谈。”

“你能肯定大部分犯人都是很镇定地走向统刑架的吗?”

“依我的经验,我可以肯定99%是这样的,这是绝大多数了,不是吗?”

“每次都是你自己施刑吗?”

“刽子手必须自己去做,这是他的工作。”

“你觉得你的工作特别难以忍受吗?”

“现在我已习惯了。”

“你从来没被感动过?”

“没有。”

“我想人们会跟你谈到你的职业?”

“是的,但我拒绝谈及。对我来说,这种职业很神圣。”

一个结就完事了接着刽子手将脚踩在被吊死的犯人的那双绑在一起的手上,同时将自己紧紧地绑在绞刑架的木桩上。因为犯人的身体在不停地摇摆,他直到确信犯人已完全被吊死才算完成。我们还知道刽子手不必使用三根绳子,只要把一个活结套在脖子上就可完事。

在巴黎及法国其他许多城市,当一个犯人经过女修道院时,传统的做法是修女要给犯人喝上一杯酒,吃点面包,这被称为“犯人的最后一块面包”。

参与这种凄惨的施舍的人群总是很可观。因为对许多迷信的人来说这是一种接近犯人的机会。死刑结束后,听忏悔的神甫回到小城堡,吃上一顿由政府出资的饭。

绞刑很快成了大众参与的一道景致,这样,刽子手不仅要清楚地将自己的能力展示在深话此事的大众前,在执行集体绞刑时,更要“导演”好。因此,他们努力使极刑富有“美感”。1562年,天主教徒占领昂热后,新教徒被对称地绞死。以后又出现了根据体重和身材把犯人吊在不同的绞刑架上。人们称赞那些知道将高矮胖瘦的人轮流处死的刽子手。

犯罪格言中经常明确写着“吊着直至死亡”。

这话并不是白说的……

有时刽子手也会“失手”(假如我们可以玩这一文字游戏的话)。于是他就将犯人松开,给他的脚后跟放血,让他清醒,然后再次施绞刑。这种“失败”经常出现,多得我们无法相信,尤其在19世纪,这种情况经常引起人们的关注。

以前,执行统刑的方式根据城市和施刑者的不同也有变化。

17、18世纪直至大革命时期,巴黎的刽子手将活结套在犯人的下颌和枕骨上,这样产生对抗牵引力。大部分情况下,都能将犯人的脖子折断。

更何况刽子手还爬在犯人的手上,用身体的重量使犯人使劲地抖动。这种做法有个别名叫“断绞索”。

其他刽子手,比如说里昂和马赛的刽子手,更喜欢将活结套在犯人的预背上。绳子上还打有一个死结,固定在前面,阻止活结滑到下巴下面。这种施刑法,刽子手不爬到犯人的手上,而是爬到他的头上,使劲往前拉,使死结固定在喉部或气管动脉处,这经常会引起撕破或撕裂。

现在,“英国式的方法”是将绳子套在左下颌。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肯定能弄断脊椎。

美国人把结打在右耳后。尽管这样做会使脖子拉长,有时导致断头,但美国人仍偏爱这种方式。我们知道脖子上的绞刑并非惟一一种被广泛使用的绞刑。四肢绞刑以前也相当普遍,但这种绞刑往往得加上一样酷刑。比如上肢绞刑是在火的上方进行,而施行下肢绞刑时,构在吞食受刑人,这种绞刑需要花几小时,场面很凄惨。

相反,腋窝绞刑本身就能置人于死地,只是垂危时间很长。紧束的带子或绳子阻止了血液循环,导致胸肌麻痹而窒息。许多犯人被吊了两三个小时后,从级刑架上解下来时就已经死了,或者解下来时是活的,但活不了多长时间。这“缓慢绞刑”经常用来处置成年罪犯,目的是叫他们坦白罪行或供出同谋。然而,对于应处死刑的孩子或青少年罪犯,也经常用这种绞刑。1722年强盗卡图什的弟弟就是一个例子,他被处死时还不满15岁。

一些国家倾向于延长处罚的时间。早在19世纪,在土耳其,人们将犯人吊起,却让他们的手臂没有束缚。这样,他们的手在一段时间内可抓车头上的绳子,直到精疲力竭,才重新会落下来,陷入长长的昏迷状态。

在欧洲,人们通常让犯人的尸体一直悬挂至腐烂,因此出现了“示众架”,这不应跟绞刑架混为一谈。在示众架上挂着的大部分是被绞死的犯人的尸体,但也有一些是以其他方式处死的犯人的尸体。

“示众架”代表着领主的审判权,提醒所有享有特权的贵族要引以为戒,减少犯罪。为达到这种目的,“示众架”总是被放在人们经常经过的路边,放在一块高地上则更好。“示众架”的规模根据有审判权的领土的重要性和地位而定:两根横梁是一个普通约土的领地,三根是仅次于男爵的贵族的,四根是男爵的,六根是伯爵的,八根是公爵的,而国王的则多到他认为够了为止。

巴黎王室的“示众架”要追溯到菲利浦·勒·贝尔,那时总有五六十具尸体悬挂在那儿,肯定也是法国最有名的“示众架”了。“示众架”位于首都北部,差不多在布特·肖蒙附近,那时叫布特·德·蒙福孔。后来马上成了示众架的代名词了。

蒙福孔曾有过一次大规模泥水工程,长12.2米,宽9.15米。底部用石子形成一个平台,由一个石阶梯通往那儿,起初阶梯口的门是关着的。

在平台的三面竖着16根16米高的石柱。这些石柱的上方由木梁和铁链连接,木梁、铁链主要用来悬挂尸体。在大约5米高处,还有一些横梁,也是这种用途。

长而结实的梯子靠在石柱上,刽子手从梯子爬上去,在助手的帮助下将活人吊死或将城市其他地方以统刑、车轮刑或斩首刑处死的犯人的尸体悬挂上去。

在平台中央有个巨大的洞穴,如果横梁上空位不够,刽子手就将尸体的残骸扔到洞里去腐烂。

这个可怕的堆尸处成了筑巢生活在蒙福孔的成千上万只乌鸦日常食物的供应处。

蒙福孔不够用后,1416年和1457年在其附近又建了两个“示众架”,一个被称为圣·罗朗教堂示众架,另一个是蒙蒂尼示众架。知道了这~切以后。我们便对这些可怕的地方有了些了解。

路易八世统治时期,不再在蒙福孔施绞刑了,“示众架”也于1761年完全被摧毁。但绞刑并没有被废除,并在18世纪末的法国和19世纪后半期的英国继续泛滥。

正如我们上文已指出的,沈刑的工具、级刑架和示众架经常长时间地竖立在欧洲及其殖民地的各个城市,甚至各个小镇。

从逻辑上讲,~种不会减少的恐惧应该制服了城里和乡村的居民。但事实并非如此,人们不再害怕在示众架上摇晃的支离破碎的尸体。本想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却使他们漠然置之。在法国,几个世纪以来直至“为大家断头”的大革命时期,绞刑成了“娱乐”、“消遣’必组成部分。

有的人来到示众架下喝酒,有的来收曼德拉草根或割断有用的绳子。

可怕的臭气,腐烂成晒干的尸体随风晃动,这一切并不能阻止小酒馆和咖啡馆的老板在示众架附近做生意。人们在那儿甚至生活得很好。

比如弗朗索瓦·维府和他的朋友们就是属于这类人。我们还记得这位诗人的诗:

走向罪犯

我们聚在一起

还有许多女的

显得特别高大

人们已经习惯了绞刑,他们已不再有任何反感。布朗托姆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少妇,她的丈夫被绞死,但尸体得悬挂几天,并有士兵看守,以示做戒。妇人来到示众架下时,其中一个卫土向她大献殷勤,“把她丈夫的棺材当床,让她躺在上面”。

历史详情

法国;直到1449年,出于体面,妇女不被吊死,但被活埋。1448年,一个被西米亚妇女在诉讼中要求用绞刑。结果,她真的是用裙子绑在膝盖处被吊死。

英国;关于“赦免”有一规定:对由于身体原因而不能施行绞刑的某些犯人保留赦免权,比如脖子实在太粗的人。1940年至1955年,共有5个犯人享受了这一规定。

南非:这个国家的军事法庭保持了绥刑的记录;1978年至1988年统死了1861个犯人。

孟加拉国:犯罪时只有十六岁的青少年不能被统死。

缅甸:除非声名“还未成熟”,否则七岁以上的孩子若犯罪都可被判死刑。

苏丹:20世纪年纪最大的波纹死的人叫马英·迈哈曼德·塔阿,他于1983年被公开处决,时年72岁。

伊朗:1979年以来,成千上万的犯人依奥杜之法被处决(罪行是违背上帝的意志)。

美国:1900年,27个州决定废除被认为残酷和不人道的绞刑。

目前,只有四个州仍在使用这种死刑:华盛顿、获大拿、特拉华和堪萨斯。其中前三个州可让犯人选择安乐死。

利比亚:1984年的黎波里大学的十个大学生的绞刑和1987年另外九个犯人的绞刑都通过电视播放。

尼日尔爾利亚:1988年,进行了十次公开绞刑,当局认为是为了。减少过剩人口”,因为人口过剩是监狱骚乱的原因之一。

日本:该国是公认的判刑与执行处决之间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贞已平泽于1950年被判绞刑,于1987年老死,他是每天都有可能被吊死最终却自然死亡的。

匿名:在日本,为了不让家属感到羞耻,官方和媒体从不公开被处死刑的人的名字。

血的代价:伊斯兰法典规定,所有的杀人犯要经得被害人最亲近的一位亲人的同意后方可被处死,后者与其要求处决罪犯,还不如要求得到一笔赔偿金——血的代价。

电视:喀麦隆、扎伊尔、埃塞俄比亚、伊朗、科威特、莫桑比克、苏丹、利比亚、巴基斯坦、叙利亚、乌干达等国家于1970年至1985年间都组织过公开统刑,其中至少一半被拍成电影或进行过电视直播。

肉的代价:在斯威士兰,人们认为人对肉体享有特权。这是惟—一个为此而使用绞刑的国家。1983年,7个男人和一个妇女被绞死。1985年,处死了一个因一起谋杀案而卖了自己的侄子的男人。1986年,技死了两个谋杀孩子的人。

孕妇:原则上胶有一个国家对孕妇处统刑。有的国家给孕妇减刑,有的则根据法典,等到她们分娩后一个月到两年内再施极刑。

绞死孩子

在欧洲,处死孩子时,使用最多的是绞刑。其中一个理由是统刑到处都针对平民,而贵族的孩子很少在法庭上被判死刑。

·法国:孩子若不满13~14岁,则把绳子套在胶南下,直到窒息而死。这经常要花两三个小时。

·英国则相反,可能是绞死孩子最多的国家。孩子同成年人一样,脖子上套上绳子。对孩子用统刑一直延续到1833年,最后一个波纹死的孩子被控偷了墨水。

·而欧洲许多国家早已废除了死刑。英国法典规定。从7岁起,除非有“证据确凿的危害行为”才可被统死。

·1800年,在伦敦,一个十岁孩子因诈骗波纹死。他仿造了一家服饰用品店的账本。第二年安德鲁·布伦宁被处死,他偷了一个调羹。1808年,在切尔姆福德,一个七岁孩子因纵火被纹死。同年,在梅德斯通,另一个13岁孩子也因纵火被处死。

这种例子在19世纪前半期不胜枚举。

作家萨米埃尔·罗歇在《餐桌漫谈》里写道,他看到一群穿着不同颜色的衣服的小姑娘被押赴绞刑架。

几个很年轻的小伙子因重大案件而被判绞刑。格勒维尔看到判决下来后他们管陶大哭。他写道:“他们显得很惊讶,我从没见过男孩这样哭过。”

人们可以认为世界上对《少年已不再处以极刑,但在有些国家仍》立即处决的方式(即不经过度审)对付青少年。此加工987年伊拉克当局在军事法庭上对14个库尔德人进行了模拟诉讼.最后判处他们抢刑。

绞死者和迷信

不管是凶狠的还是和善的政权机构都被认为与统死者的一切有关。根据不同时民间信仰。统死者的手指头、牙齿、肉和技绳分别会有不同的效用:能治好某些疼痛和疾病,减轻产妇的痛苦,让人产生爱情,甚至在诸诗式彩票中带来运气。

·戈瓦亚的一幅名画描绘的就是一个西班牙妇女从一具悬挂在纹别架的尸体上拔牙。

·如果处决是公开进行的,那到了晚上就不难看到在犯人旁边的晃动的阴影,这些都是来找曼德拉革的人,这是缤死者在享受了他的最后一对生命后长出的一种有魔力的植物。比丰在《自然历史》中回忆说法国妇女或者说欧洲妇女认为,如果花们从被绞死的犯人下面走过,那她们的不孕症就会不治而愈。

·19世纪初,在英国,母亲们会带着她们有病的孩子来到统刑架过.让孩子的手触摸犯人,因为她们认为这样做能治好孩子的病。

·统刑过后,人们取几块统架的碎片做成治疗牙治的药。

·与统死者有关的迷信自然也让别于手得到了好处,因为人们认为服他们的工作一样,刽子手有神奇的、世袭的治愈病人的能力。因为他们那令人毛骨依然的活计,让他们懂得了某些解剖学知识,成了灵巧的土法接骨医生。

·但最主要是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有特权以“人的脂肪”和“统死者的骨头”为原料炮制香脂和香胶,并以高价出售。

·邓克·提拉吕在有关刽子手的书里告诉我们,与死刑犯有关的迷信一直延续到19世纪中叶,因为1865年还能看到病人和残疾人聚集在绞架达,希望能汲取几滴绞死者的血,来治好他们的病。

·我们还记得1939年法国的最后一次公开死刑。那时,出于迷信,几个“观众’肥他们的手帕浸在了滴到铺路石上的血中。

“私刑处死’”这个词因林奇审判官的知名度而起。事实上,林奇是一个十分残酷的人物。有篇博士论文提到过一个叫李·林奇的人,说他是17世纪的审判官,他拥有他的同胞给予的特权,他以连

战速决的方法处死做坏事者。而依另一些人之见,林奇是弗吉尼亚的一个农场主,也有人说他是这个州林奇镇的创建者。

美国殖民初期,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吸引了许多冒险家.而司法部门大部约束很多,不能执法,因此在各个州,尤其在加利福尼亚、科罗拉多、俄勒冈、内华达等州出现了做戒委员会。如果发现现行犯罪,则不以任何方式进行诉讼就被处以绞刑。

虽然逐渐建立了正规的司法机构,但直到20世纪中叶,人们才被挖了几起私刑处死案。在盛行种族隔离主义的某些州,黑人更成了牺牲品。估计在1900~1944年间以私刑处死法被绞死的受害者至少有4900人,其中大部分是黑人。许多人被统死后,尸体被浇上汽油焚烧。

处绞刑有三百种理由!

另一次非做戒性的绞刑是在1820年执行的。英国曾对两百五十个犯人进行过调查,调查报告显示:其中的一百七十人曾观看过一次或几次绞刑。另一份1886年的类似的报告披露:被监禁在布里斯托尔监狱的167个被判绞刑的犯人中,只有三人从没去看过死刑。

绞刑不仅用来处决损害财产的人,也同样用来处决有小小过失的人。平民于是就构成了一支不可思议的被绞死者的队伍,一切行为都可能成为被处死的借口。

1533年规定要剃掉胡子.否则将被绞死,因为胡子是区别贵族和军人及非贵族和非军人的标志。一次小偷小摸也可被绞死。拔一根萝卜或钧一条鲤鱼也将被绞死。更有甚者,1762年,一个名UH安托瓦内特·图塔的仆人,因为偷了一块制作精美的小餐巾而被吊死在格雷伏广场。

大革命前,法国的刑事诉讼法典规定了215种罪行可被处死刑。英国的刑事诉讼法典则更有过之而无不及。所有的边关,不管后果是否严重,都不存在可减轻罪行的情节,一律宣判绞刑。1823年,按照“血腥法典”的规定,共执行了350多起死刑。

1837年仍有220起死刑,直到1839年死刑才减少至15起,1861年4起。因此,在英国,19世纪与可怕的中世纪一样,人们可因为输了一棵蔬菜或因为他了装后在森林里被发现而被处绞刑。

对偷了十便士以上的人都可处死刑。如今。某些国家仍有这种规定。比如在马来西亚,偷15克海洛因或两百多克大麻即可被判处统刑。

1985年以来已有一百多人因违反此项规定而被处绞刑。



直到完全腐烂

18世纪已停止使用绞刑,而19世纪初,统架仍竖立在英国各地,数目相当多。以至人们把它们当成了路标。

让尸体挂在示众架上直至腐烂的做法一直延续到1832年.一个名叫詹姆士·库克的人被统死后,绞架和他那腐烂的尸体吸引了许多星期天散步者。在他之后,尸体才停止展示。

阿瑟·凯斯特勒在有关级刑的“思考’坤告诉我们,19世纪英国仍用报考究的仪式执行绞刑,上等人还把它看做是头等重要的场面。人们为观看一次考究的绞刑可穿越整个英国。

1807年,四千多人聚集在一起观看霍洛韦和哈格蒂的死刑。仪式过后,发现了一百具被人群踩死的尸体。二0世纪,欧洲其他国家已废除了死刑,而英国仍在对7、8、9岁的孩子施统刑。对孩子的公开绞刑一直持续到1833年。最后一个被判死刑的孩子是一个9岁的男孩,因为他偷了墨水。最后由于舆论的大力呼吁,他被减了刑。

19世纪,有一些被快速悬挂到示众架上去的被绞死者十五分钟后仍活着。被挂在示众架上半个多小时后仍又活过来,出现这种情况的受刑者的数目也很可观。还是19世纪,格林事件中,受刑者是被装进棺材后又活了过来。

1880年以来几乎总要解剖尸体,而“绞死者”在解剖桌上重又活过来的事并不少见。

最难以置信的故事莫过于阿瑟·凯斯特勒向我们讲述的事。假如没有证据或不是出自一个杰出的实践家之口,就会让人产生怀疑。在德国,一个被绞死者在解剖室醒了过来,他站立起来,并在法医的帮助下逃走了。

1927年,两个英国犯人被从绞刑架上解下,十五分钟后,两个犯人重新开始呼吸,只

Ⅱ 奇特的国家礼仪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就是印度。印度一直以来在中国游客的印象中都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国家,当地的风俗和生活当时也是十分奇特。但是最奇特的就是,印度有一句骂人很狠的话,那就是“祝你生个女儿”!印度的女性地位是很低的,很多人都不愿意生女孩子和养育女孩子,甚至还有很多人将女性婴儿丢弃等等。根据导游说,当地人在互相对骂的时候,“祝您生个女儿”成为了一句狠话。(泰国的租妻服务是由印度传过去的)

第二个国家就是印尼。印尼全称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岛国,这里也是有着非常奇特的文化习俗,其中一个就是让中国游客最难以理解的习俗,就是把已故的亲人挖出来,对“他们”进行梳洗和精心打扮,以此来怀念自己逝去的亲人。这种事情如果是发生在国内的话,是要被谴责的,是对先人最大的不敬。但是在印尼却是一种怀念亲人的方式,这个真的是刷新了我的“五观”!

第三个是德国。也许会有很多中国游客想,德国不是发达国家吗,还有什么奇特的习俗?德国最奇特的就是婚俗,在德国举办婚礼,当地人都会带上一些碗或者是盆子,在进行仪式的时候会把碗摔在地上,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祝福。而且在当晚回到家之后,邻居也会这样做的,而新婚夫妇会非常注意,如果有邻居摔碗的话,自己也要摔一个回应。

最后一个国家就是越南。这可能中国游客非常熟悉的国家之一了,越南的女性到了15岁的时候就要嫁人了,她们会在每个星期六晚上去当地的某个市场集合的,这就是越南非常着名的“新娘集市”!每当这个时候,女性都在物色自己的丈夫,而男性也识在“挑选”自己的老婆,只要相中了就可以安排结婚的事情了。

这四个国家就是被游客们称为是习俗最奇特的4个国家,其他是三个其实还好,但是第二个国家的习俗真是接受不了。但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我们要尊重当地人的风俗,不能做出侮辱他人的行为。

Ⅲ 美国弗吉尼亚是人间地狱,英国人来此殖民图什么

地理大发现之后,欧洲人很快便尝到了殖民掠夺的甜头。在广袤的海外殖民地上,欧洲人无所顾忌地掠夺廉价的经济作物,并推销自己的工业产品。巨大的经济利益让这些殖民者们赚得盆满钵满,但是自古以来“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利益和风险总是相伴而行的孪生子,所以要想收获利益,就必须应对风险。400年前,英国人殖民弗吉尼亚(今天美国弗吉尼亚州)就是最好的例子,弗吉尼亚是个神奇的地方,它既能让英国人哭,也能让英国人笑。



殖民者屠杀印第安人

Ⅳ 英国最让人不理解的风俗是什么

茜茜自从嫁给英国人之后就变成了“英国黑”,天天在群里给我们吐槽英国人的奇葩风俗。英国在她眼里从一个高大上的老牌发达国家,变成了一个奇葩的存在。

英国人的幸运数字是“7”

“7”在英国代表了吉利和好运,这就和我们中国人喜欢“8”一样。英国赌场的老虎机,大奖就是“777”。茜茜最爱的球星贝克汉姆就穿7号球衣,她女儿的名字里也有七。

而英国人最忌讳的数字是“13”,和我们讨厌数字“4”一样。“13”就是不吉利。

英国人还觉得星期五也是大凶之日。如果不幸星期五正好又是13号,那就是凶上加凶。

我就不明白了,星期六就放假了,星期五怎么就不吉利了,难道你们英国人最喜欢星期一吗?

那么有没有比“13”更让英国人讨厌害怕的数字呢?有!那就是“666"。

在中国,"666"就是大顺,就是牛逼,表示一切顺利,非常厉害。而在英国,这是最恐怖的数字。所以, 当茜茜给老公看抖音“曹县666”的视频时,绝对把她老公吓得面如屎色。


英国人送礼规矩多

在英国,上门拜访或者人际交往,带点礼物非常正常。 但是英国人一般接受太贵重的礼物,一盒好一点的巧克力,一瓶酒,一束花,就够意思了。送礼送得太贵重,对方还觉得你有什么想法呢。 如果本身有利益往来,对方也害怕你涉嫌行贿。

而外国妹子都喜欢花,英国妹子当然也不例外。逢年过节,生日约会,男性都会给女性送花。但是注意,送花的讲究也不少,不是什么花都能送的。 百合花和菊花就不能送。在英国,这两种花被视为死亡的象征,只有在葬礼上才用,所以,要是送了它们,就等于在中国给人送花圈。

除非你是准备送给前男友前女友。

而且, 英国人送花绝对不会送双数的。在中国叫好事成双,英国却觉得祸不单行,要送花只能送单数支的。当然了,单数是单数,可不能送13支啊。


英国人最不喜欢的动物是大象和孔雀

因为英国人觉得大象又蠢又笨,差不多相当于中国骂别人是“猪”。其实猪和大象明明都很聪明。而孔雀呢,英国人觉得它是淫鸟,很奇葩的理由吧,就跟中国文化里的狐狸和狐狸精的感觉差不多。

看来英国人应该不太喜欢泰国。

乌鸦,在中国民间几乎没有好名声,在英国地位却高得不得了。英国皇室专门请人来照顾伦敦塔上的乌鸦。 英国流传着一种传说:只要塔里还有乌鸦,英格兰就不会受到侵略。而如果伦敦塔所有的大乌鸦离开的话,那么不列颠王国就会崩溃。那英国也太好对付了吧。

黑猫的情况就复杂多了。据说如果黑猫从你身边走过,就代表厄运离开了你,是祥瑞;但如果黑猫从你前面穿过,又是霉运的象征。 英国人真是心理扭曲,小猫猫又有什么坏心眼呢。

最复杂的还是喜鹊。在中国,它都叫喜鹊了,那当然是好的象征。但在英国,好不好得看数量: 一只喜鹊代表悲伤,两只代表会开心,三只才是有喜事,四只代表喜得子,五只喜鹊白捡银子,六只喜鹊收获金子。

绝对会带来好运的是兔子,因为兔子拥有幸运兔脚。

还有, 野鸭和天鹅是绝对不能欺负的动物,这倒不是因为有什么迷信忌讳,因为英国的野鸭和天鹅都是属于女王的财产,敢招惹女王的鸭子,这可是犯罪行为啊。


英国人酷爱排队

不管是等车还是购物,你都能看到长长的队伍无边无际,神龙见首不见尾。

有人调查显示,英国人平均每人每月花在各种排队的时间超过5个半小时。

我觉得喜茶之类的网红品牌赶紧入驻英国,这里有你们最喜欢的客户。

喜欢排队的人,最痛恨的当然就是插队加塞了。 在英国插队,绝对是人神共愤的行为,千万不要轻易尝试。

当然,喜欢排队并不代表英国人素质特别高,特别讲文明,可能只是一种从众的习惯。

当你看到英国人肆无忌惮地横穿马路、闯红灯的时候,千万要淡定。英国人过马路就是这么“绅士”。


在英国比“V”字手势

“V”字手势,因为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二战期间比划过而全球知名。


英国人的各种迷信

房间里打伞要倒霉,从梯子下面走要倒霉,打翻了食盐也是要倒霉的,打碎了镜子更是要倒霉7年。

给人点烟,一根火柴不能给三个人点。 别问为什么,问就是会倒霉。

倒霉了怎么办? 敲敲木头桌子就能阻挡霉运,相当于我们的“呸呸呸”。

英国人还有个奇葩的风俗, 新年到别人家拜访时,必须携带一块煤,并且亲手把煤放进人家的炉子里,作为敬贺新年的礼品。同时还说一句祝福的话:“祝你家的煤炭,长燃不息。”

大过年的,上别人家送煤,这不就是送一年霉运吗?在中国绝对不要尝试。


英国人忌讳公共场所戴口罩

在从前,如果有人在英国街头戴口罩,会被人认为有传染病,也许还会有人报警抓你。

所以这次疫情一开始,无论政府怎么呼吁,英国人就是不肯戴口罩。直到疫情爆发,连首相都感染上了。

是疫情教会了英国人怎么做人。嗯,可能还没教得会。

如果有人在公共场所打喷嚏,他身边的人必定会说上一句“Bless you!”(保佑你)。

因为英国人觉得打喷嚏时,灵魂会因为反作用力而脱离肉体,旁边人念一句“Bless you!”(保佑你),就能把他的灵魂拉回来。

跟哈利波特的咒语似的。


英国人的口头禅是sorry

到英国,恍惚间,你会觉得英国是比日本更喜欢道歉的国家,“sorry”张口就来。

踩了你的脚喊“sorry”,碰了你的肩喊“sorry”,撞了电线杆都要对着电线杆“sorry”。

“sorry”大概是英国人说得最多的词儿了。只要是有一点点影响到别人了,就要来句“sorry”,至少能先甩掉半个锅。

其实“sorry”并不一定真是在道歉,面对尴尬没话找话,都可以“sorry”。

举个例子:医生怎么委婉地告诉你病情?

英国:sorry…

美国:God bless you…

中国:吃顿好的…


英国人的数学非常烂

美国人的数学烂世界闻名,到了英国才发现,这可能是祖传的。

在英国,超市里经常能看到,一盒鸡蛋1.2英镑,两盒特价2.5英镑。或者,一个火龙果0.49英镑,两个特价卖1英镑。中国人看了都会一脸迷惑,这不是宰人吗?而且挺侮辱智商的。这时就会看到英国人走过来一番比价,然后拿着贵的一盒心满意足地走开,一脸占了大便宜的样子。

伤害性不大,侮辱性很强。没错,超市就是故意的。英国人的数学就是这么差,他们算不过来。

你买个菜,合计4.2磅,中国人一般给5.2磅,然后找钱找1磅。英国人表示,不对,你只能给5磅,然后找你0.8磅,其他都不对。别问为什么?

之前有个中国学生去英国念书,在英国高中直接称霸数学科目。英国学生很不服,跑过来挑衅。

“听说你数学很好?”

“还行吧!”

“我不信!五乘以九等于多少?不许用计算器!”

“四十五。”

“哇!你的数学真的好厉害啊!”

都说英国人买东西从不还价,因为觉得这样很丢面子,他们觉得价钱合适就买,不合适就走。

我觉得,就英国人这数学智商,还是别还价了。可能越还越吃亏。

当然说的都是普通人。


英国人有很多是酒鬼

都说俄罗斯人能喝,酒鬼遍地。其实俄罗斯人到了英国一看,英国比他们更能喝。

到了周末那两天的晚上,街边都是趴在地上不起来的醉汉,还有遍地的呕吐物。

英国人还特别喜欢开趴体,搞聚会。我觉得社交是假的,根本是为喝酒找机会而已。


英国人不像美国那样必给小费

看美国电影,美国人在饭店吃个饭,或者打个车,都要额外给小费,不给会被服务员鄙视。大家会以为英美差不多,其实英国不是。 不是说英国人好心不收小费,而是他们在账单里已经给你代扣了。

不过你如果额外再给一点小费,服务员当然会很高兴。只不过没有这个必要。


英国地铁没有空调

英国是一个老牌工业国家和发达国家。老牌的意思一个是富裕得早,还有一个意思就是老了。基建有的时候无比落后,比如伦敦地铁居然没有空调。

夏天伦敦特别炎热,很多人一身汗,挤在地铁里,加上白人黑人特有的体味。那酸爽……

所以当英国政府开心地宣布伦敦地铁终于通4G时,却被人民群众一顿喷:谁要4G,你先把空调装上好吗?


最正宗的英国口音不叫伦敦音

英国作为英语的发源国,英语当然应该是最纯正的,这点连美国人都不得不服。在美国,英式口音向来倍受青睐。

其实英国各地口音差别很大,苏格兰那边的口音甚至到了说快点英格兰人都听不懂的程度。

最正宗的英国口音,中国一般叫伦敦音,其实标准的叫法是“牛津腔”。英国的首相啊、女王啊、一线明星啊,都会标准的牛津腔。当然,其实伦敦口音基本接近“牛津腔”。有点像北京口音和普通话的区别。


英国人不爱学外语

因为英语的特殊地位,全世界非英语国家都会把英语当作重要的第二语言来学习。但是英国人呢,因为本身就掌握了世界最通用语言,所以就懒得学习其他语言。

这样导致的结果是,世界通用语言英语掌握得最好的英国人,却变得傲慢无知。不学其他国家语言,也不愿意多了解其他国家的情况,一切凭想象。

所以有时英国人说出一些对其他国家不友好的话。坏占的比例不多,更多的是无知造成的“蠢”。


英国的水龙头

英国的水龙头也是世界一奇。英国的洗手池或者浴室一般同时提供热水和冷水,这没什么稀奇的了,很多发达国家都有,中国很多城市的商业场所和公共厕所也都逐步提供了。

但是英国的水龙头别具一格。全世界一般都是一个水龙头,两个水管,分别是热水管和冷水管。而英国一定是热水一个龙头,冷水一个龙头。

这带来了这样的问题,热水龙头烫死,冷水龙头冻死,但你却没办法兑成温水。

这个问题英国人都抱怨了很久,但是,看来永远不会改。


英国的高层高层公寓是给穷人住的

在英国,高层公寓楼一般是鄙视链的底端,特别是海边的海景高层公寓楼。因为从50年代开始,高建筑都是政府保障房,是送给失业人员的。

这种观念形成习惯,稍微有点家底的人都不愿去买这种高层小高层的公寓。

当然,上百层的摩天大楼不包含在这里。那一般都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而且,英国人会觉得,海边的房子,哪怕是别墅,都不如内陆山上的房子好。

可能因为岛国不缺海,看腻了,山上可以搞庄园,更有档次吧。


英国人特别喜欢送贺卡

英国人真是太喜欢送贺卡了。逢年过节,甚至出去旅行,都会给一大堆人寄一大堆贺卡。

哪怕只是我忽然想起你了,也能当场写张贺卡寄过去。

街上甚至有专门卖贺卡的超市。

你们天天嚷着环保,这样环保吗?

发个短信不就行了吗?


英国女王没有驾照

女王是全英国境内唯一一位不用驾照也能开车的人,而且还不限速,可以不系安全带。

因为英国的驾照,都是女王签发的。所以,女王如果要驾照,自己签一张就行了,干脆就不多此一举了。

毕竟谁敢扣女王的分呢?


英国的 美食 ……

英国哪儿来的 美食 。虽然英式早餐搞得挺丰盛的,但总体上英国人在厨艺上毫无天赋。

偏偏英国电视上有大量的 美食 厨艺节目,英国人还特别爱看。

真是缺啥补啥。

偏偏英国超市的食材品质又很高,但是法国厨师经常在网上奉劝英国人不要糟蹋食物。

有个笑话说:“世界上有两本最薄的书,美国的 历史 和英国的菜谱。”

最后,我写了这么多,不给个赞再走吗?

不准说666

在国内的话,大多数人对于“666”是什么意思都不会太陌生, 这甚至成为了很多人的日常口头禅之一,但在英国,这是非常忌讳的词语。

无论是说出来,还是在字面上写下来,“666”都是不被待见的。

事实上,英国人认为三个6,其实是撒旦的代号,出现这样的数字会召来恶魔。

不管是怎样的人,对于666都是避之不及的,这样的忌讳在很多地方都有类似的情况,虽然听起来不外乎于怪力乱神,可这的确是一种风俗。



吃鸡蛋要戳蛋壳

英国人习惯于吃白水煮鸡蛋,这并没有什么奇怪的,不过英国人吃鸡蛋,通常要用到叉子。

当然,叉子不是用来吃鸡蛋的,而是用来戳蛋壳的。

传统上很多英国人在吃完鸡蛋以后,要用叉子去戳剩下的鸡蛋壳,将其戳碎。

这并不是什么古怪的兴趣爱好,而是英国人认为,吃剩的蛋壳当中,通常隐藏着小恶魔,用叉子戳它们,是要将其赶走,以免引来厄运。

这种习惯不知其源,也不知道英国人为什么会这么做。



幸运的四叶草

这算是被国人知道最多的一个风俗,就是说在三叶草当中如果找到了四叶草,那么就是非常幸运的一种表现。

这种四片叶子的三叶草传说,从中世纪的时候就已经出现。

古代的时候,人们意外发现非常常见的三叶草,偶尔也会有四片叶子的状态,有点像是十字架的样子,所以人们非常喜悦。

或许是有些好事之徒的有意宣传,使得越来越多的英国人相信,四叶草具有神奇的魔力,是上帝赐给人间的宝物,所以能够带来好运。



钟情乌鸦

中国的习惯是,觉得喜鹊来了是报喜,而见到乌鸦则是晦气,可英国截然相反。

英国也有这两种鸟类,但喜鹊在英国的处境有点怪异,如果见到一只喜鹊,那就是厄运,如果是两只喜鹊,就是好运,见到越多的喜鹊,运气也会越好。

至于乌鸦,则被认为是神鸟,英国王室尤其重视乌鸦,比如伦敦塔上的乌鸦。

在英国长期以来都有个传说,伦敦塔的乌鸦保佑着英国的平安,如果伦敦塔的乌鸦全部都离开的时候,那么不列颠王国就要支离破碎。

正因如此,英国每年都花钱在伦敦塔一带饲养乌鸦。



兔子脚送祝福

在英国最常见的野外动物,除了野鸡估计就是野兔,传统的英国人狩猎,也很喜欢捕捉野兔,不过对于兔子,英国人也有自己的说法。

英国人认为,黑色的兔子是祖先的灵魂所化,是不能够射杀的,如果保护这些黑兔,就能得到好运,如果伤害,就要引来厄运。

在英国的威尔士,人们有时候会用兔子脚为新生婴儿送祝福,也非常简单,就是用兔子的脚接触婴儿就可以了,人们觉得这样会保佑孩子一生平安。


别看英国人一向都是文质彬彬,其实他们在绅士的外表下,隐藏着的奇葩生活习俗可多着呢!

下面英鸟君就简单给大家扒一扒,英国人那些让人完全无法理解的习俗都有哪些。

英国人极度迷恋“7”这个数字, “7”对他们来说,就和我们中国人对“8”和“6”热爱是一样的。英国人把“7”视为幸运数字,就连赌场里老虎机所设的头奖也都是777。很多英国新人挑选结婚日期的时候,也都会倾向于选择带“7”的日子。

如果你在一个英国人旁边打喷嚏,他一般都会说上一句“bless you”。英国人之所以会有这个习惯,是因为他们认为人在打喷嚏的时候,灵魂会因此冲出身体,而魔王撒旦也会趁机来窃取人类的灵魂,所以为了保证你的灵魂在你打喷嚏的时候不会被偷走,旁边的人都会念“bless you”来保佑你。

英国人相信树木里面住着精灵,所以一般他们说出自己有过哪些好运以后,都会敲几下木头,保证恶魔听不到自己刚才说的话,从而防止厄运的到来。

英国人还喜欢在伦敦塔上养乌鸦,英国王室甚至把这种鸟视为宝贝。当然,这完全源于一个古老传说:如果伦敦塔上的所有乌鸦都离开的话,英国会直接崩溃。所以为了保证这种灭国的事情不会发生,英国现在直接在伦敦塔上人工饲养乌鸦。

有些英国人在吃完煮鸡蛋以后,还会用勺子戳穿剩下的鸡蛋壳,防止里面藏着小恶魔。他们认为如果不把蛋壳弄破,把这些小恶魔赶走,全家都会遭受厄运。

除了这些略带迷信的奇葩习俗,英国人在生活中令人不解的习惯也还多着呢,比如说热水和冷水龙头一定要分开,动不动就要说sorry,火车地铁航空人员居然还能集体罢工,下雨天不打伞等等。

其实他们的奇葩习俗还多着呢,这里就暂时不一一叙述了,想知道更多就联系我们哦。

)哦煤

O矿劳模劳:流量查询

阅读全文

与神奇的英国人是怎么做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尼高速要多少钱 浏览:37
中国出口意大利的机电厂品有哪些 浏览:203
锡金为什么没有干涉印度 浏览:95
印尼虎鱼和什么鱼混合出彩 浏览:407
意大利旅游哪里好玩 浏览:557
印度橙色衣服怎么样 浏览:244
出越南边境需要什么 浏览:191
英国为什么有条件释放伊朗油轮 浏览:592
意大利国旗横过来是什么国家 浏览:103
美国最近对伊朗有什么看法 浏览:969
伊朗人为什么不能带零食 浏览:568
印尼疫情传染源是什么 浏览:813
去伊朗开车怎么走 浏览:984
如何找到遨游中国正版 浏览:513
意大利在世界的哪个方向 浏览:702
请多指教越南语怎么说 浏览:95
去意大利办哪个银行visa卡好 浏览:816
意大利穷人住哪里 浏览:52
为什么越南没有分裂成南北越 浏览:714
伊朗为什么扣押韩油轮 浏览: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