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英历史上签订的条约有哪些
中英南京条约》
(1842年)
①赔款2100万银元。
②割香港岛给英国。Ia}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在通商口岸派驻领事。
④关税由双方共同协定。《中英五口通商章程》
《中英虎门条约》
(1843年)
①英国可以在通商口岸租地造屋。
②“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中美、中英、中法
《天津条约》
(1858年)
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拼厦门社区
②增开汉口、九江、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
③外国传教士可以到内地自由传教
④外国人可以在内地游历、经商。
⑤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口岸自由航行
⑥赔偿英法军费各白银二百万两,[赔偿英商损失白银二百万两
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1860年)
①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②增开天津为商端口。
③割九龙尖沙嘴给英国。
④赔偿英、法军费各增到800万两。
《辛丑条约》
(1901年)
①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付清,本息合计9.8亿两白银。
②惩办曾支持宣战的王公大臣,保证严禁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活动。
③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驻兵京津以及京山铁路沿线。
④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列六部之首。|
⑵ 近代四次侵华战争
近代四次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1840-1860年)
1.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获取原料产地,维护鸦片贸易。
2. 鸦片战争前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和输出鸦片最多的国家是英国。
3. 英国鸦片输入的危害:
① 经济上改变了中国贸易“出超”有利地位,使人民负担加重;
② 政治上更加腐败;
③ 军队战斗力严重削弱。
4. 林则徐禁烟措施:
① 限令外商交出全部鸦片;
② 整顿海防,加强战备,编练水勇;
③ 组织编译《四洲志》;
④ 封锁英国商馆,迫使外商交出全部鸦片;
⑤ 1839年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5. 虎门销烟的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振奋了民族精神,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爱国壮举。
6. 评价林则徐:领导了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中的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
7. 战争经过:
① 鸦片战争爆发的标志是1840年6月英军封锁珠江口。
② 道光帝先派琦善为钦差大臣与英军谈判,结果英国强占香港岛。后又改派弈山,他奉行"防民甚于防寇"的反动方针。
③ 中国军民的抗英斗争:林则徐和邓廷桢坚决抵抗,关天培(虎门)、葛云飞(定海)、陈化成(吴淞)等将领牺牲;1841年广州三元里人民在牛栏冈痛击英军。
8. 鸦片战争清朝战败原因:清朝政治腐败,军事、经济落后,没有发动广大群众;英国国力强大,政治、军事、经济先进。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
1. 根本原因: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 主凶:英法,帮凶:美俄。
3. 列强罪行:
① 英法--火烧圆明园(1860.10);
② 俄国--占领中国东北、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瑷珲条约》割占最多)。
4.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5. 两次鸦片战争共同原因:为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工业原料。
6. 太平天国运动的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
7. 背景:清政府腐败,妥协退让,鸦片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8. 爆发:1851年,洪秀全,广西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太平军”。
9. 经过:
① 1853年,占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政权;
② 李秀成在青浦打败美国人华尔统领的“洋枪队”
③ 慈溪战役中击毙华尔。
10. 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是一场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运动。
11. 结果:被中外反动势联合镇压。
12. 启示:落后遭挨打,弱国无外交。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1. 目的: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甲午年:1894)。
2. 战役:黄海大战,致远舰(邓世昌)--日本吉野号,辽东战役(旅顺大连),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 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1895年4月李鸿章、伊藤博文)。
4. 条约内容:
①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 赔款白银2亿两;
③ 增辟通商口岸(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④ 允许日本在华开设工厂(标志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产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侵略程度更深一层,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5. 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6. “台湾今已归日本”说明《马关条约》已经签订,台湾已经割让给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是说颐和园里还在继续进行慈禧太后的“万寿庆典”。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说明清王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1. 义和团运动性质:反帝爱国运动。
2. 1900年,为了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目的),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并占领北京。
3. 《辛丑条约》(1901年)的主要内容:
① 清政府赔款4.5亿两白银,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
②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③ 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④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4. 影响:《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 帝国主义四次大规模侵华战争给我们的深刻教训:落后就要挨打。
⑶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占香港,为什么英国抵抗不了
首先,香港是守不住的。
香港地方狭小,能够驻兵数量有限,而且完全没有战略纵深。对于现代战争来说,香港这样的城市没有任何防守必要。
其次,英国从来没想过要防守香港。当时英国政府的官方态度是,本土最重要,其次是新加坡,然后是埃及。只是因为丘吉尔被隆美尔激怒,改变了这一排序,将埃及至于新加坡之上---------这也是绝大部分二战战史专家们对丘吉尔的不满之处。
所以,珍珠港事件后,日军马上发起了对香港的攻击。港英当局仅仅是勉力支持了一下就已经投降-----日军拥有绝对的兵力优势以及南中国海的制海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