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二战德国空袭下战火中的英国伦敦
1940年10月15日,德国在英国伦敦发动了猛烈的空袭,之后,一辆公共 汽车 躺在伦敦一条街上的一个巨大的炸弹坑内。
1940年,一名男子坐在伦敦公园的长凳上。
1940年德国空袭后伦敦的景色
1940年德国轰炸对伦敦的破坏
1940年,英国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1940年“闪电战”期间伦敦的破坏
1940年9月,在英国战役中,德国猛烈的空袭袭击后,伦敦巨大的碎片区域。
伦敦,1940年
1940年在闪电战期间重建伦敦
1940年英国遭德国猛烈空袭后伦敦的场景
1940年9月英国遭德国猛烈空袭后伦敦的场景
圣保罗大教堂,伦敦,1940年左右
1940年,伦敦,工人们正在清理曾经矗立在这里的一处土地上的残骸。
1940年10月15日,一辆巴士倾斜在被炸毁的建筑物前的一个巨大弹坑中,这是德国空袭伦敦的结果。
1941年1月,一座伦敦建筑在闪电战中燃烧。
1941年,尽管德军空袭造成了破坏,但伦敦的生活仍在继续。
1944年7月,两名轰炸机飞行员站在他们的飞机旁边。
B. 二战对英国经济的影响
二战对日不落帝国的影响
在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里, 英国试图依靠其庞大的殖民地资源试图振兴其经济,在其殖民地区域建立了许多的项目, 比方说在埃及阿斯旺地区早在50年代苏联人入驻之前,英国便投资建坝,该项目既帮助埃及建立起灌溉体系造福当地的棉农,同时也间接加强了英国在兰开郡的棉纺工业的竞争力。但是英国传统的棉纺业此时已经不敌日本。英国的总体工业能力在下降。在三十年代,美国的拖拉机及汽车产量已经远超英国。英国的生产效率,竞争力及经济恢复也远不如同时期的纳粹德国。
1939年,二战终于开打了,英国的战前准备工作很差,显然不如德国,在欧洲战场上英军行动迟缓,指挥不当,很快便陷入重围。 如果没有敦刻尔克奇迹,英国在欧洲的远征军应该是全军覆灭的。
在抵御德国空袭的过程中,依仗劳斯莱斯引擎的威力英国飓风战斗机性能优于德国容克战斗机。加上德国空军的一些战术失误,英国取得了不列颠空战的胜利。虽然得以自保,英国陆军在其他战场上,比如在希腊,以及北非在1942年之前,都远非德军的对手, 在各个战场受到重创, 狼狈不已。
当然最让英国丢脸的的是其在远东战场与日军对决的惨败。 英军被派去太平洋战场的威尔士亲王号战舰被日本空军击沉,而后,香港,马来西洋,相继陷落。尤其是新加坡的失手让英国丢尽了面子。拥有10万之中的英军向3万日军缴械投降实在是英国战争史上的奇耻大辱。这也是首次欧洲白种人在亚洲被黄种人击败。这似乎是在告诉许多殖民地人民, 白人至高无上的优越性是虚幻的。 事实证明,白人照样可以被亚洲人击败。 这一系列事件给后来印度及马来亚等地区的独立运动人士壮了胆。
二战后,日不落帝国殖民体系的土崩瓦解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对其的制约。美国是信奉自由贸易的国家, 美国的财团始终认为,英国对海外殖民市场的控制阻止了美国商业贸易在全球的扩张。 加之战后,英国欠了美国一屁股的债, 在美国的处处施压下, 英国也不得不放松其对殖民地的控制。比如说在苏伊士运河危机事件里,美国非但不支持英国对苏伊士运河的占领,反而施压让其撤离。虽然表面上,英美之间的关系宣传成亲如一家,实际上,英国的有识之士都知道美国背地里是不断对英国做小动作试图削弱英国,美国在战后对日不落帝国的解体是起推动作用的。
C. 英国作为战胜国 为何说英国是二战的最大输家
众所周知,英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战胜国,然而英国却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的牺牲品之一。二战结束后,英国一度成为了国力下滑最快的国家,要知道在二战爆发之前,英国都还是拥有着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强海军,能在二战中也能够研发出雷达、反潜巡逻机、全金属机身战斗机、弹射器航母等新型武器,但是二战后却忽然一落千丈,不能和美苏两强相比,这是为何?
图为被德国空袭的伦敦,德国为空袭伦敦制定了海狮计划,让英国损失惨重,生产能力几乎完全丧失。
原来,英国在二战中因为经济压力巨大,自己的生产力又跟不上,于是从美国大量借款,共计314亿美元,这些借贷及其产生的巨额利息,英国一直到2006年才完成了偿还。要知道这可是当年的美元,这笔借款相当于英袭局锋国在二战结束时一年的财政收入总额。这还仅仅是欠美国的钱,实际上英国还在二战中发行了上百亿英镑的国债,这些巨额欠债,导致英国在二战后持续削减军备,才能保证基本的民生需求。
图为世界上最早的弹射器拍晌航母,英国海军鹰级航母腊基,他也是英国最后的大型航母。
但是军备的裁剪是一把双刃剑,虽然英国通过大量的退役军舰、削减部队规模,省下了不少钱,但是导致了自己对原来殖民地的控制力减弱,恰恰又赶上了二战结束后的民族独立运动浪潮,直接出现了印度、南非等国相继独立的局面,这让英国的财政、生产力、人力、物力都一瞬间从大国级别衰退为岛国级别,力量从世界范围一下子缩减到欧洲范围,英国一下子从世界大国的框架变成了地区大国的框架,实力大损。
印度独立和印巴分治对英国的力量损耗巨大。
最后,苏联在这个阶段快速崛起,让整个欧洲处于战争阴云之下,生产力的恢复非常缓慢,仅有的钱还要用于建设永备工事或者防核弹的地下掩体,而且两大军事集团的分立和对抗,导致了世界经济发展缓慢,国际贸易体系和金融体系建立困难,英国即便是削减了军费,也需要到处部署军队,在欧洲、在西亚、南亚、太平洋保持军事存在,继续耗费有限的国力。
图为二战中英国伦敦的断壁残垣。
当然,英国的经济衰退是最大的问题,英国二战后从工业国变成了金融国家,变成了以第三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的国家,大量的工厂倒闭,虽然英国的环境改善、人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提高了,但是国家硬实力下降了,自己失去了独立的国防工业体系,不能够以一己之力研发先进战机和军舰,使得自己成为了一个不完整的大国,迄今为止还在使用美国的三叉戟战略导弹作为自己的唯一洲际导弹,可见英国在军工方面衰退多大。
图为英国的前卫级核潜艇,使用美国的三叉戟导弹作为武器,镇国利器还要靠进口。
所以,英国在二战后变成了二流的强国,不再能够和美苏或者美俄中等主要大国比拟了。
D. 同样是二战,为何英国没有出现美国、苏联、德国那样的战时繁荣
英国在二战期间,经济表现的确是不太好,但是也没到不堪入目的程度,另外美国,苏联,德国这三国的经济也称不上“繁荣”,并且情况还都不太一样。
美国在罗斯福总统上台后,开始推动一系列经济政策,主要针对的是农业,金融业,工业和社会福利保障这几个方面,目的是为了稳定美国的经济情况,让民众重新对银行业恢复信心,减少美国的失业率,主要手段还是由政府大量发放经济补贴,救济金,加强对市场干预,刺激出口来恢复美国经济。
所以在二战时,英国的表现远不如美国,苏联,德国,除了英国政府没有推出较好的经济政策外,对市场的干预也十分有限,在工业也不在占据优势,经济地位不断被美国挑战,导致英国总体上是不断衰退的。
E. 二战时的英国有多厉害和德意日三大强国同时交手
英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参战国。由于英国在二战中没有太出彩的表现,所以人们普遍认为大英帝国衰落了,二战中的英国是打酱油的角色。实际上,二战中的英国可不是跑龙套的小角色,是和德意日三大强国同时交手的世界一流强国,比美苏并不逊色多少。
作为世界老牌殖民霸主,尽管二战前英国已经衰落,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英国仍然是世界第一殖民大国,殖民地面积高达30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4亿,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南非、印度、马来西亚等地都是英国的土地。此外,英国人还垄断着世界的金融、航运、贸易等经济命脉,军事基地和贸易据点遍布全球,世界主要海上航道几乎都在英国人手中,没有英国人点头日本海军都出不了亚洲。英国人三百年的积累底蕴雄厚,尤其是软实力非常强,论国际地位和话语权,美国都得靠边站,世界老牌霸主可不是吹的。
二战爆发后,德国向英法发起了挑战。法国战役中,英法被德国击败,英国人被驱逐回本土。随后,德国人乘胜追击,联合意大利向英国发起了进攻。德国人试图渡过英吉利海峡,但遭到了英国人的沉重打击,最后不得不放弃了登陆英国的想法。在北非和地中海,德国的盟友意大利同样遭到了重挫,意大利人被英国人按在地上摩擦。英国人不仅成功的挡住了德国和意大利的进攻,而且牢牢的将两国封锁在欧洲大陆。德国是当时世界上军事力量最强的国家,意大利也不弱,英国能单挑德国和意大利两大强国,其实力可见一斑。
苏德战争爆发后,尽管英国人处境非常艰难,但仍然向苏联提供了巨额的援助,帮助苏联度过了危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在亚洲兴风作浪,并向英国发动了进攻,英国再添强敌,同时对德意日三大强国作战。由于英国人被牵制在欧洲战场,在东南亚的军事力量薄弱,所以被日本捡了便宜,日本轻松的夺取了马来亚、缅甸等英国殖民地。不过虽然日本人重创了英国在东南亚的力量,但并没有把英国人制服。英国人不仅没有被赶出亚洲,而且以印度和澳大利亚为基地,频频向日本发动反击。澳大利亚军队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打的日军抱头鼠窜,英印部队在缅甸打的日军节节败退,英国海军也在太平洋向日军发动进攻,莱特湾海战中就有数量庞大的英国军舰,仅仅航母就有三艘。
二战中,在东南亚战役、北非战役、诺曼底登陆、地中海海战、大西洋护航等多场重要战役中实际上都是英国人唱主角。盟国三大巨头中,美国的对手主要是日本,苏联的对手主要是德国,而英国的主要对手则是德意日三大强国。可以说,英国的能力和贡献并不比美国和苏联差多少。如果不是二战爆发,三国没有一个能战胜英国,日本和意大利估计连挑战英国的勇气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