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全國謝姓人口姓名及數量
關於謝氏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一、 問題的提出
我們班同學的姓氏幾乎各不相同,我是班上唯一姓「謝」的。這個周末的作業就是寫一份研究報告,我對自己的姓氏很感興趣,於是便做了一份調查。
二、 調查方法
1、 查閱有關中華姓氏的書籍,閱讀報刊,上網瀏覽,了解謝氏的來源和謝姓的歷史名人。
2、 走訪親戚朋友,了解謝氏人口和分布情況。
3、 通過多種途徑,搜集謝氏的名人故事。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信息的渠道
涉及方面
具體內容
書籍
謝氏來源
出自任姓,黃帝之子二十五宗,第七為任姓。任姓建有十個小國,第一就是謝國。外族改姓也是來源之一。謝氏在100大姓中名列第24。
上網、教科書
歷史名人
謝眺、謝赫、謝翱、謝遷、謝清高……
上網
謝氏人口數量
據統計,目前謝氏人口總數已超過1000萬。
書籍
謝氏族譜
全國謝氏族譜十卷、謝氏通譜、謝子村後裔譜系卷。
四、結論
1、 我國謝氏出自任姓,為皇帝之後。得其姓者14人,其中第7姓為任姓。任姓有十個小國,第一為謝國。蓋謝失國,百姓以國為姓,就是河南謝氏。也有少數民族改姓為謝,亦為河南謝氏。
2、 在歷史長河中謝氏人才輩出。有永明體作家中成就最高詩人謝眺,提出中國繪畫史上「六法」著名畫家謝赫;南宋愛國主義詩人、散文家謝翱;明朝輔政時天下皆稱之為賢相的謝遷;還有清代航海家、旅行家謝清高……等等。我為謝氏祖先創造的輝煌成績感到自豪。
3、 據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的專家考證,謝姓在當今中國100大姓中名列24位。據統計,謝姓人口總數超過1千萬。
Ⅱ 越南陳朝姓陳還是姓謝
摘要 您好,其實是姓陳。越南陳朝開國皇帝---陳日照(原名謝升卿)是江田鎮漳流村人,和台灣 謝長廷 是同族。
Ⅲ 越南人口多少
根據越南日前公布的2019年人口和住房普查結果,截至2019年4月1日,越南總人口達96208984人,在東南亞地區排名第3位,世界排名第15位。
在越南總人口中,男性4788萬人,佔49.8%,女性4832萬人,佔50.2%。伴隨城市化進程,目前越南城市人口比重較10年前增長了4.8個百分點,占總人口的34.4%,男女比例為96.5∶100;農村人口佔65.6%,男女比例為100.5∶100。
(3)越南有多少人姓謝擴展閱讀
越南有54個民族,京族占總人口87%;少數民族有岱依族、泰族、芒族、高棉族、赫蒙族、儂族、華族等。多數越南西部的少數民族族群被統稱為「山裡人」。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英語:Socialist Republic of Vietnam,越南語:Cộng hòa Xã hội Chủ nghĩa Việt Nam),簡稱越南(Vietnam),是亞洲的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位於東南亞的中南半島東部,北與中國廣西、雲南接壤,西與寮國、柬埔寨交界,國土狹長,面積約33萬平方公里,緊鄰南海,海岸線長3260多公里,是以京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國家。
Ⅳ 謝姓人口數量有多少
你好,
謝氏分布很廣,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基本上都有謝姓人,人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72%,按人口多寡排列,為當今中國第二十四大姓。據有關資料顯示,廣東、江西、四川、湖南四省的謝姓人較多。這四省謝姓人合計,約佔全國謝姓人口的 45%。謝氏祖根地河南唐河、南陽二縣 (市),謝氏共有聚族群30個,約3000戶,13000人。
謝氏大多數為漢族,同時還分布於壯、侗、瑤、白、苗、黎、彝、回、滿、土、畲、布依、仫佬、仡佬、土家、朝鮮、蒙古等民族及台灣土著中。其中,白、壯、侗、布依族謝氏,系由謝蠻融入形成;瑤族謝氏,有部分系湘南漢族謝姓男子入贅瑤族,所生子女便繼承父姓而為謝氏,還有一部分系由壯族謝氏融入形成;畲族謝氏,系原居於廣東的瑤人,東遷至福建漳平縣謝畲演化而成;仡佬謝氏,系由其他族謝氏久與仡佬族雜居而逐漸融入仡佬族,主要散居於湘西。至清末,多數演變成漢族,有的則成為苗族;滿族謝氏,世居遼東,有滿洲的漢族謝氏融入滿族形成的,也有滿族多字姓改為單字謝氏的;土族謝氏,系由謝加氏簡化而成。
謝氏還是客家十大姓之一。「客家」是漢族一個特殊的民系,形成於4世紀初至13世紀末。西晉末永嘉年間,黃河流域接連發生戰亂,一部分漢人因避難南徙渡江,至唐末及南宋末,中原漢人又大批過江南下。這些漢人,經多次遷徙,輾轉至贛、閩及粵東、粵北等地,被稱為「客家」,以別於當地的居民,後遂相沿而成這些漢人的自稱。客家人以廣東東部的梅州、興寧、大埔、五華、惠陽等市縣最為集中,還有一部分分布在江西、福建、貴州、廣西、四川、湖南、台灣、海南島部分地區和僑居海外南洋一帶及歐美一些地區。他們的語言保留了較多的中原古音韻,稱為「客家話」。
到了當代,謝姓人的分布呈現出更加廣泛的趨勢。目前謝姓在全國的數量已有數百萬之多,佔全國大姓中的第24位。在分布上,除已遍布於各省以外,在南方各省尤其人口眾多。當然,由於一些歷史原因所致,謝姓在全國各地的分布並不是均衡的,人口也是有多寡之別的。1982年全國人口普查中的部分省市的謝姓人口資料的抽樣調查顯示,謝姓的人口分布就有南方較多、北方較少的分布規律。具體說來,在被抽樣調查的全部174900人中,謝姓人口有1186人,這一數字,占被調查人口總數的0.678%,在所調查姓氏中位居第 29位。如果再作進一步的考察,就會發現在被調查的24948個北京人中,有185人姓謝,這一數字,占被調查人數的0.742%,位居北京大姓的第25位;同樣,在被調查的25092個上海人中,有114人姓謝,占被調查總數的0.454%,位居上海大姓的第49位;在23795個陝西人中,有74人姓謝,占被調查總數的 0.311%,位居陝西大姓第60位;在25029個遼寧人中,有159人姓謝,占被調查總數的0.635%,位居遼寧大姓的第29位;在 25239個四川人中,有271人姓謝,占被調查總數的1.074%,位居四川大姓的第22位;在25646個廣東人中,有190人姓謝,占被調查總數的0.741%,位居廣東大姓的第33位;在25244個福建人中,有193人姓謝,占被調查總數的0.765%,位居福建大姓的第23位。
Ⅳ 越南人什麼是大姓
越南人的大姓有阮 Nguyễn 38.4%
陳 Trần 11%
黎 Lê 9.5%
范 Phạm 7.1%
黃 Hoàng,Huỳnh 5.1%
潘 Phan 4.5%
武/禹 Vũ,Võ 3.9%
鄧 Đặng 2.1%
裴 Bùi 2%
杜 Đỗ 1.4%
胡 Hồ 1.3%
吳 Ngô 1.3%
楊/陽/羊 Dương 1%
李 Lý 0.5%
越南姓氏大多來自中國,例如阮、范、陳、吳、黎、鄭、李、丁等等。越南幾個王朝的開國國王本人或其始祖全為華裔,例如吳朝的吳權(冀人)、丁朝的丁部領(粵人)、前黎朝的黎桓(蜀人)、李朝的李公蘊(閩人)、陳朝的陳日煚(閩人)(煚讀jiong3聲)、胡朝的胡季犛(浙人)、莫朝的莫登庸(粵人)、後黎朝的黎利(閩人)、鄭朝的鄭檢(閩人)、阮朝的阮福映(閩人)等等。同時也有古代安南征服南方占婆族、真臘族國家後引入的姓氏,數量比較少。
Ⅵ 越南陳朝國王陳煚姓謝,在越南正史里有記載嗎
越南史書《大越史記全書》並沒有明確記載陳煚的 來自何方。
只有中國的野史中流傳著兩種不同版本:
第一種版本稱陳煚原名「謝升卿」,來自福州長樂邑,後經邕州( 廣 西)入安南,被安南丞相招為贅婿,改姓為陳。
第二種版本稱泉州晉江安海鎮的陳厝坑,後渡海至安南做生意之後成為李朝的入贅駙馬。
Ⅶ 謝氏來源
謝姓主要有兩個來源:任姓和姜姓。傳說中任姓謝氏至少已有3500年的歷史了,在「夏商周」三代之際幾乎湮滅。姜姓謝氏已有2800年的歷史了,發源於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金華東西謝營村,尊奉炎帝(姜姓)第六十三世申伯(西周末年)為得姓始祖。
謝姓最早活躍於河南南部。楚人滅申並遷謝姓族人於淮河上游,從此,謝姓族人開始了南遷的歷程,春秋時期,謝姓已經遷到山東、湖北、湖南等地。戰國時,擴展到四川和貴州並匯容到當地的少數民族。漢晉時謝姓已播遷到陝西、雲南、貴州、江西、浙江等地。
三國至南北朝時,謝姓家族成了天下最著名的家族之一。唐朝時,謝姓始入福建。到明朝開始進入廣東,並且發展到台灣,成為東南地區的名氏大姓。
(7)越南有多少人姓謝擴展閱讀:
謝姓,發源於河南,申被楚滅後,楚把謝姓人一部遷到淮河上、中游一帶,後又把其中部分再遷到今湖北武當山東南的荊山,楚國亡後,謝姓一部南遷瀟水流域,一部入重慶涪陵。
漢魏時期,原瀟水謝姓的謝夷吾發跡於會稽山陰(今浙江省紹興)一帶,後裔謝嫁女於孫權,使自己的家族變為皇親國戚;而中原的謝纘與其子孫均顯貴於曹魏。
兩晉南北朝時期,以陳郡陽夏(今河南省太康)謝衡為代表的謝姓人(謝纘後裔)從北方渡江南下,東山會稽派始祖謝衡遷會稽始寧,其子謝鯤遷豫章(今江西省南昌),謝鯤弟謝褒,因擔任會稽郯縣令而遷居郯縣(今浙江省嵊縣)。
這支謝姓顯貴於東晉南朝,僑居於江浙三吳,以謝安、謝石、謝玄、謝琰為代表,並且使得原分為南北的謝姓獲得了新的交流,同時陽夏還有一支謝姓遷康樂(今江西省萬載縣東),又有謝姓北上西遷至陝西馮翊郡,南遷居四川成都、彭水、雲南永昌一帶。
隋唐五代時期的謝姓在以前的基礎上又有了較大發展,其中謝夷吾和謝纘的後代都在東南沿海地區或中原一帶進一步繁衍播遷,唐僖宗時,謝衡後人中還有一支遷江西寧都。宋時,有會稽山陰謝夷吾之後遷居福建長樂,以及嵊縣、上虞等地。
至元明清時,南方各省的謝姓人,發展勢頭遠遠超過北方,並誕生了許多知名人物和著名家庭,江西寧都的謝新(謝衡後裔)隨文天祥收復梅州後,任梅州令,謝新之子謝天佑,定居梅州福鄉,成為謝姓在閩、粵之地的開基始祖。
謝姓入台,始於明末,同時也有謝姓人遷呂宋(菲律賓)等東南亞各地,清同治年間,有廣東南海丹山的謝姓遷美國舊金山……,至此,謝姓人廣布全國各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謝姓
Ⅷ 世界是姓謝的有多少人,分布在哪些地方
謝姓是當今中國第二十三大姓(台灣排第十三),出自於炎帝(姜姓)第六十三世申伯(西周末年),早期分布在河南南部,到春秋時期,遷徙到山東、湖北和湖南。戰國時,擴展到四川和貴州並匯容到當地的少數民族。唐末開始進入福建,到明朝開始進入廣東,並且發展到台灣。歷史上謝氏的主要聚集地有唐河、南陽、永昌、會稽、下邳、九江、章陵、陳郡、陽夏、康樂、東山、梅縣、大埔等。
Ⅸ 歷史上有姓謝的皇帝沒,越南朝鮮有沒.全算上
有 ,,謝升卿,越南皇帝 福建長樂人 ,是越南陳朝開國皇帝 傳了十三代! 中國的陳友諒皇帝 原姓謝 與朱元璋爭天下的 職業:陳漢皇帝
主要成就:中國元末大漢政權的建立者
廟號:高祖
謚號:聖文德敬寧昭武皇帝 還有 印度尼西亞前大總統 是華人姓謝的 台灣前主席謝東閔
Ⅹ 越南佛教的祖師介紹
【元紹】
(?~1721)清代僧。越南佛教元紹禪派始祖。廣東潮州人,俗姓謝。十九歲於報恩寺剃度出家。越南黎朝(後)黎玄宗景治三年(1665)於越南平定省歸寧區創辦佛學院,建十塔彌陀寺,又於順化建國恩寺及普同塔。曾返廣東搜集佛像、經卷及禪師傳,率領僧眾抵越,住順化河忠寺,開創元紹禪派,傳中國禪宗臨濟宗,提倡教禪一致。示寂後,其弟子為其修建和門舍利塔,越南皇帝黎顯宗贈謚「行端」。p1228
FROM:【《佛光大辭典》(第三版)】
【了觀】
(?~1743)越南佛教了觀禪派創始人。又稱實妙了觀。越南中部扶安省人,俗名黎實妙。曾於靈姥寺從中國禪僧石廉修習禪觀,住龍山慈曇寺。後於承天省天台山禪宗寺綜合中國臨濟宗與元紹禪派之教義,創建了觀禪派,特重領悟真心及以般若為心印等。此派廣泛流傳於越南南方。示寂後,朝廷追謚「正覺圓悟和尚」。p166
FROM:【《佛光大辭典》(第三版)】
【無言通(?~826)】
Wuyantong
唐代禪宗僧人。越南無言通禪派創始人。以沉默寡言取法號。俗姓鄭,廣州人,從學百丈懷海禪師。出家於婺州(治所在今浙江金華)雙林寺,後住廣州安和寺。唐元和十五年(820)至越南北寧仙游縣扶董鄉建初寺傳授禪學,創立無言通禪派。他承受中國南宗禪學惠能、懷讓、道一和懷海的法統,宣傳佛性無所不在和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等思想,並保持中國禪宗的面壁禪觀、現成公案和體驗方法,在越南又稱其派別為觀壁派。無言通所創禪派為越南佛教的主要宗派,深受越南丁朝和前黎朝重視。13世紀末期陳朝國王創立的竹林禪派直接承受其法統。(梁志明)
FROM:【《中國大網路全書(摘錄)》】 與世界上數百萬名佛教信徒一樣,越南佛教信徒古往今來一心虔誠於佛。正因如此,來到越南,你將目睹這美麗國度的人民生活中時時處處都有佛教的印跡和色彩。越南各地鄉村建有威嚴而又簡朴、親切的寺廟。鄉村寺廟隨時敞開大門迎來拜佛信徒。拜佛的供品一般都是人們親手種植或加工的產品,如香蕉、檳榔、糯米飯、沙糕、甜餅和檳榔花甜羹等。
在越南的無數宗教儀式中,常被人們提起的佛教信徒的美俗之一是放生習俗(一般放生鳥和魚)。放生原為佛教的習俗,對越南人而言,在春節、佛誕等重大節日進行放生儀式意味著愛惜生命、大慈大悲、救苦救難。這也是越南人自古至今固有的美德。
除了放生儀式,越南佛教信徒還於每年陰歷盂蘭報孝節(七月十五)進行「舍罪亡人」又稱「祭祀眾生」儀式。這天,人們為報孝父母、先祖而祈禱超渡,同時不忘另擺供桌為尚未超脫、無人祭祀、無依無靠的亡魂祈禱,體現博愛之心。
與世界上佛教發達的國家一樣,越南一直以來都是多數人民信佛的國家。人們信佛就如自身本能的需要,緣於崇尚佛教愛惜生命、寬宏大量、慈悲喜舍的教義。在拜佛日,一位老信徒以虔誠的目光望向遠處,手持冒煙的炷香的景象多少說明了今天越南信徒對佛教的崇敬之心。
在越南,佛教信徒的典型宗教活動之一是逢初一、十五上寺念經祈求國泰民安,家庭和睦,眾生安樂。每於其日全國各地寺廟都迎來眾多男女老少信徒以虔誠之心誦經禮佛。館使寺是首都河內規模最大的寺廟,也是越南中央佛教會的辦事處,每逢初一、十五各地信徒聚集在佛台前庄嚴地敬奉。
在世心中有佛,去世後希望陪在佛身邊。按照越南人歷史悠久的祭祀先祖的慣例,子孫後代要照料先祖、祖父母和父母的墳墓,並在忌日進香供飯。然而,有些人因為考慮死後無人祭祀或者出於喜好而吩咐家屬將其遺照和骨灰寄託在寺廟里,以便靈魂靠近佛,又有人看管進香,免得孤寂難熬。由此可見,越南人的佛教生活多麼的豐富多彩。
農村人拜佛的獻禮是簡單而渾厚的鄉村產品,城市人則以特有的方式表現對佛的虔誠之心。例如在這張照片里,信徒為了趕在正殿落成典禮之前獻上禮品,要親自來到傳統工藝村定做一尊朱漆鍍金的佛像。 桑寺坐落在北寧省順成縣清姜鄉,距河內約30公里。這里是公元二世紀累樓古城中心,桑寺是越南最古寺,也是越南佛教發祥地。經過近兩千年的歷史變遷,今日的桑寺已有了巨大的變化。以前,遊客經過寬宏的三觀門和寬闊的場地,即可看到兩排長形水池中倒影的九節屋橋(像會安至今仍可見到的屋橋式),香客由此進寺燒香拜佛。桑寺建於公元二世紀,是越南最早的佛寺。
與越南許多寺廟一樣,桑寺內部採取亞東傳統建築風格。四排屋連通,呈長方形並包圍著三座正屋:前堂、善香和上殿。如今後堂不在了,但香客仍能看到左右兩邊的40間廂房。在大院中間建有和豐塔。此塔以當時的大號磚建成,顏色像瓦缸的深棕色。隨著時間流逝,上6層已倒塌,只剩下三層,但依舊威嚴堅固。該寺現存的最古老印跡被考古學家確定為十三世紀陳朝,1313年,陳英宗對其進行了大修。
根據民間典故,蠻娘從12歲開始在靈光寺(今屬仙游縣)修行。一天蠻娘正在睡覺,西竺(印度)和尚丘陀羅不經意跨過她的身體後,蠻娘懷了孕,14個月後生下一個女兒。返回西竺之前丘陀羅交給蠻娘一根錫杖並吩咐,乾旱時把它插在地里,可以救活人民,他念咒後把女兒放在天德河畔的桑樹根洞里。
和尚回去後,乾旱延續三年。蠻娘用和尚留下的錫杖插在地里造雨。桑樹倒入河中漂至累樓城,聽到蠻娘的聲音便靠岸。蠻娘叫人把桑樹雕成四尊佛像,稱為「四法」,佛名為法雲、法雨、法雷和法電,象徵著雲雨雷電。雕至中段,工匠看到一塊石頭便扔下河裡。夜間河裡卻明亮起來。原來那就是丘陀羅和尚女兒的化石。這塊石頭跳進蠻娘的船,蠻娘把它供於神台,稱為石光(發光石)聖。後來蠻娘被尊為佛母,修行於祖寺(滿舍),而四法則分別供奉在同一地區的四座寺。該寺廟於2011年重修,越南政府出資300萬越南盾修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