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西瓜什麼時候傳入中國在哪記錄的
西瓜,原產於非洲。埃及栽培西瓜已有五六千年的歷史。過去,有人引宋代歐陽修《新五代史·四夷附錄》說:五代同州郃陽縣令胡嶠入契丹「始食西瓜」,「契丹破回紇得此種,以牛糞覆棚而種,大如中國冬瓜而味甘」,「周廣順三年(953)……嶠歸」。於是,西瓜從五代時由西域傳入中國的說法,似乎成了定論。近年報刊上談論西瓜的文章多持此說。1981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學生課外讀物《衣食住行史話》中就有「西瓜始於五代」一節。其實,這種說法並不確切。
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指出:西瓜又名寒瓜。「陶弘景(南北朝時人)注瓜蒂言永嘉(晉懷帝年號)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音,即此也。蓋五代之先瓜種已入浙東,但無西瓜之名,未遍中國爾。」《南史·滕曇恭傳》說,曇恭「年五歲,母楊氏患熱,思食寒瓜,土俗所不產。曇恭歷訪不能得,銜悲哀切。俄遇一桑門問其故,曇恭具以告。桑門曰:『我有兩瓜,分一相遺。』還以與母,舉室驚異,尋訪桑門,莫知所在」。唐代段成式的《酉陽雜俎》卷十九記載隱侯(沈約)的《行園》詩雲:「寒瓜方卧壠,秋蒲正滿陂。紫茄紛爛熳,綠芋都參差。」從詩中談到寒瓜卧壠的時節看,正跟西瓜相符。另外,舊北京曾稱先上市的西瓜為「水瓜」,後上市的為「寒瓜」;今訪老農,也說晚西瓜確有「寒瓜」一稱。看來,上述文獻資料可以和李時珍的說法相印證。然而,李時珍的說法幾百年來似乎並未引起人們的注意。1976年,廣西貴縣西漢墓槨室淤泥中曾發現西瓜籽;1980年,江蘇省揚州西郊邗江縣漢墓隨葬漆笥中出有西瓜籽,墓主卒於漢宣帝本始三年(前71年)。這就無可辯駁地證明了李時珍記載的可靠性。
西瓜,顧名思義,是西域傳來的瓜。五代以前,既然它已經傳入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卻又不叫西瓜,而因其性寒解熱,稱寒瓜。因此,西瓜是從西域傳入中國的說法似有疑問。那麼,它是從什麼路線傳入中國的呢?
筆者推測它是由「海上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漢武帝曾派「譯長」,募商民,攜絲綢,乘海船去西方國家「市明珠、璧流離、奇石、異物。海船從雷州半島啟航,沿北部灣西岸和越南沿海航行,繞過越南南端金甌角,再沿暹羅灣,順馬來半島海岸南下,到達新加坡,又西折,穿越馬六甲海峽,沿孟加拉灣到達已程不國,「漢之譯使自此還矣」(《漢書·地理志》);這條海道,就是所謂的「海上絲綢之路」。
「已程不國」是今天的什麼地方呢,多數學者認為是斯里蘭卡,也有人說是非洲東部的阿比西尼亞。無論哪種說法對,都說明漢武帝時代中國和非洲交通的海路已經打開了。因為在漢代,阿拉伯人已經掌握了印度洋上信風的秘密,能夠東西穿航印度洋。這樣,斯里蘭卡和南洋群島完全有可能成為中國和非洲交通的中轉站。非洲的西瓜可以經過斯里蘭卡或南洋群島再傳入中國。廣西和江蘇漢墓出土的西瓜籽,就是海上絲綢之路溝通中非文化交流的佐證。
另外,據1959年2月24日《光明日報》報道:在浙江杭州水田畈新石器時代遺址中也曾發現過西瓜籽。如果這個考古收獲確實可靠的話,我國有西瓜的歷史至少在四千年以上,而且西瓜原產非洲的說法,又另當別論。
㈡ 越南西瓜幾月成熟
和中國一樣,5月份,不過越南一年可以種二次西瓜,西瓜比較小,沒中國的大,像那種沙田瓜和花皮的在越南一般沒有,都是黑皮瓜。
㈢ 怎麼從越南進口水果
需要的手續:貨物通關單、裝箱提單、商品檢驗書、品質數量證書、進出口許可證
進口可以通過我公司幫你包稅申報進口到大陸,這樣進口手續簡單,通關方便快捷,你還可以省去較高的關稅,降低成本,整個過程只需按公斤支付運費即可,運費含清關費稅金雜費。我公司有專業的報關員專門代理貨物從香港或者國外到大陸報關清關運輸。
提問者評價
謝謝
目前我過允許進口的水果:
泰國 羅望子、桔、番荔枝、橙、柚、木瓜、楊桃、番石榴、紅毛丹、蓮霧、菠蘿蜜、椰色果、菠蘿、人參果、香蕉、西番蓮、椰子、龍眼、榴槤、芒果、荔枝、山竹。
馬來西亞 龍眼、山竹、荔枝、椰子、西瓜、木瓜、紅毛丹。
印度尼西亞 香蕉、龍眼、山竹、蛇皮果。
越南 芒果、龍眼、香蕉、荔枝、西瓜、紅毛丹、菠蘿蜜、火龍果。
緬甸 龍眼、山竹、紅毛丹、荔枝、芒果、西瓜、甜瓜、毛葉棗。
菲律賓 菠蘿、香蕉、芒果、木瓜。
日本 蘋果、梨。
巴基斯坦 芒果、柑橘。
印度 芒果、葡萄。
以色列 橙、柚、橘子、檸檬、葡萄柚。
塔吉克 櫻桃
中國台灣 菠蘿、香蕉、椰子、番荔枝、木瓜、楊桃、芒果、番石榴、蓮霧、檳榔、桔、柚、李、枇杷、 柿子、桃、棗、梅、檸檬、橙、火龍果、哈密瓜、梨。
美國 李子,櫻桃,葡萄,蘋果,桔、橙、柚、,梨。
加拿大 櫻桃
墨西哥 鱷梨、葡萄。
巴拿馬 香蕉。
厄瓜多 香蕉。
哥倫比亞 香蕉。
哥斯大黎加 香蕉。
烏拉圭 桔、橙、柚、檸檬。
阿根廷 橙、葡萄柚、桔及其雜交種、蘋果、梨。
智利 獼猴桃、蘋果、葡萄、李子、櫻桃、藍莓。
秘魯 葡萄、芒果、柑橘。
法國 蘋果、獼猴桃。
西班牙 桔、橙、柚、檸檬。
義大利 獼猴桃。
塞普勒斯 柑橘。
比利時 梨。
希臘 獼猴桃
南非 桔、橙、柚、檸檬、葡萄。
埃及 橙、柚、桔、檸檬、葡萄柚。
摩洛哥 柑橘。
澳大利亞 桔、橙、檸檬、葡萄柚、芒果、蘋果、葡萄、櫻桃。
紐西蘭 桔、橙、檸檬、蘋果、櫻桃、葡萄、獼猴桃、李、梨、梅。
目前市場上被人熟知的進口水果有提子、蛇果、水晶梨、奇異果、火龍果、芒果等,這些都是原產於國外的水果。我國的進口水果有哪些呢?主要是以東南亞、美國、日本等地為主。雖然是進口水果,但在營養成分上與國產水果時沒什麼差異的。紅提原產於美國,與葡萄較為相似,很多人會誤以為是葡萄。顏色呈深紅色,大小均勻,口感脆甜。外皮很薄,不像葡萄那麼厚,因此皮和肉很難分開。水晶梨大家都不陌生,原產於日本,我國河北有產水晶鴨梨,雖然僅一字之差,口味卻截然不同。水晶梨拿在手上較為沉重,口感脆,外形有點像蘋果的圓。素有「熱帶果王」之稱的芒果也是極受歡迎的水果,原產自印度一帶,後來發展至泰國、越南等地,是著名的熱帶水果,果肉細膩,風味獨特,風干之後製成的芒果乾也依然不失美味。進口水果種類繁多,而且很多在國內都已經種植了。如果需要冷藏,保鮮這些果蔬,可以提供專業冷藏、保鮮設備。
㈣ 怎麼從越南進口水果
越南主要有這些水果:芒果、龍眼、香蕉、荔枝、西瓜、紅毛丹、菠蘿蜜、火龍果。
從越南進口水果需要這些手續:貨物通關單、裝箱提單、商品檢驗書、品質數量證書、進出口許可證。
可以通過第三方公司包稅申報進口到大陸,這樣進口手續簡單,通關方便快捷,還可以省去一些的關稅,降低成本。整個過程只需按公斤支付運費即可,運費含清關費稅金雜費。
㈤ 宋元時期由越南傳入什麼食物
占城稻。占城稻是出產於印支半島的高產、早熟、耐旱的稻種,宋朝時引入我國,並迅速在江南地區推廣。占城稻以其原產地,位於今越南中南部的占城為名。占城稻又稱早禾或占禾,屬於早秈稻,原產越南中南部,北宋初年首先傳入我國福建地區。根據我國古書記載,占城稻有很多特點。一是「耐旱」。二是適應性強,「不擇地而生」。三是生長期短,自種至收僅五十餘日。
㈥ 目前越南火龍果可以吃嗎
可以吃,西瓜和火龍果是越南主要的出口水果,並且主要銷往中國。春節時期,正值越南西瓜和火龍果上市之際。往年西瓜,火龍果都是大量出口至中國。據南寧海關數據統計,春節前,每天進口越南西瓜超過100車,僅1月上半個月,進口西瓜就達1592車。
㈦ 徐州市場上的越南進口火龍果還能吃嗎
越南進口的火龍果可以吃的。
西瓜和火龍果是越南主要的出口水果,並且主要銷往中國。春節時期,正值越南西瓜和火龍果上市之際。往年西瓜,火龍果都是大量出口至中國。據南寧海關數據統計,春節前,每天進口越南西瓜超過100車,僅1月上半個月,進口西瓜就達1592車。
火龍果富含維生素和植物纖維,日常生活中經常吃火龍果可以起到潤腸通便的作用。火龍果營養豐富,果肉和果皮含有膠質,對豐胸美白皮膚有很好的作用。火龍果比較清涼,有清熱潤肺、護嗓止咳、降火、清肝毒的作用。火龍果還是一種低脂肪、低熱量、高纖維的理想減肥美容水果。
㈧ 西瓜是什麼時候進入中國的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產地,但關於西瓜的由來,說法不一。 有介紹說西瓜在神農嘗百草時發現,原名叫稀瓜,是水多肉稀的瓜之意,但後來傳著傳著就變成了西瓜。 另一種說法是並非源於中國,於西域傳來,故名西瓜。 早在四千年前,埃及人就種植西瓜,後來逐漸北移,最初由地中海沿岸傳至北歐,而後南下進入中東、印度等地,四五世紀時,由西域傳入中國,所以稱之為「西瓜」。 據明代科學家徐光啟《農政全書》記載:「西瓜,種出西域,故之名。」明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按胡嬌於回紇得瓜種,名曰西瓜。則西瓜自五代時始入中國;今南北皆有。」這說明西瓜在中國的栽培已有悠久的歷史。 埃及栽培西瓜已有五六千年的歷史。過去,有人引宋代歐陽修《新五代史·四夷附錄》說:五代同州郃陽縣令胡嶠入契丹「始食西瓜」,「契丹破回紇得此種,以牛糞覆棚而種,大如中國冬瓜而味甘」,「周廣順三年(953)……嶠歸」。於是,西瓜從五代時由西域傳入中國的說法,似乎成了定論。近年報刊上談論西瓜的文章多持此說。1981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學生課外讀物《衣食住行史話》中就有「西瓜始於五代」一節。其實,這種說法並不確切。 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指出:西瓜又名寒瓜。「陶弘景(南北朝時人)注瓜蒂言永嘉(晉懷帝年號)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音,即此也。蓋五代之先瓜種已入浙東,但無西瓜之名,未遍中國爾。」《南史·滕曇恭傳》說,曇恭「年五歲,母楊氏患熱,思食寒瓜,土俗所不產。曇恭歷訪不能得,銜悲哀切。俄遇一桑門問其故,曇恭具以告。桑門曰:『我有兩瓜,分一相遺。』還以與母,舉室驚異,尋訪桑門,莫知所在」。唐代段成式的《酉陽雜俎》卷十九記載隱侯(沈約)的《行園》詩雲:「寒瓜方卧壠,秋蒲正滿陂。紫茄紛爛熳,綠芋都參差。」從詩中談到寒瓜卧壠的時節看,正跟西瓜相符。另外,舊北京曾稱先上市的西瓜為「水瓜」,後上市的為「寒瓜」;今訪老農,也說晚西瓜確有「寒瓜」一稱。看來,上述文獻資料可以和李時珍的說法相印證。然而,李時珍的說法幾百年來似乎並未引起人們的注意。1976年,廣西貴縣西漢墓槨室淤泥中曾發現西瓜籽;1980年,江蘇省揚州西郊邗江縣漢墓隨葬漆笥中出有西瓜籽,墓主卒於漢宣帝本始三年(前71年)。這就無可辯駁地證明了李時珍記載的可靠性。 西瓜,顧名思義,是西域傳來的瓜。五代以前,既然它已經傳入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卻又不叫西瓜,而因其性寒解熱,稱寒瓜。因此,西瓜是從西域傳入中國的說法似有疑問。那麼,它是從什麼路線傳入中國的呢? 推測它是由「海上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漢武帝曾派「譯長」,募商民,攜絲綢,乘海船去西方國家「市明珠、璧流離、奇石、異物。海船從雷州半島啟航,沿北部灣西岸和越南沿海航行,繞過越南南端金甌角,再沿暹羅灣,順馬來半島海岸南下,到達新加坡,又西折,穿越馬 西瓜
六甲海峽,沿孟加拉灣到達已程不國,「漢之譯使自此還矣」(《漢書·地理志》);這條海道,就是所謂的「海上絲綢之路」。 「已程不國」是今天的什麼地方呢,多數學者認為是斯里蘭卡,也有人說是非洲東部的阿比西尼亞。無論哪種說法對,都說明漢武帝時代中國和非洲交通的海路已經打開了。因為在漢代,阿拉伯人已經掌握了印度洋上信風的秘密,能夠東西穿航印度洋。這樣,斯里蘭卡和南洋群島完全有可能成為中國和非洲交通的中轉站。非洲的西瓜可以經過斯里蘭卡或南洋群島再傳入中國。廣西和江蘇漢墓出土的西瓜籽,就是海上絲綢之路溝通中非文化交流的佐證。
㈨ 越南哪些水果可以進口
越南水果可以正貿或互市向中國出口的水果品類有9種,包括:菠蘿蜜,芒果,火龍果,紅毛丹,西瓜,香蕉,龍眼,荔枝,山竹。
㈩ 春節市場上賣的西瓜是哪裡種植的
春節市場上賣的西瓜大多是海南及熱帶地區種植的。另外春節臨近時也正是越南西瓜大量上市的時節,也有一部分是越南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