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越南的經濟狀況怎麼樣
越南經濟整體疲軟,增長乏力,今年以來對外貿易有迅速增長,但仍是入超國家
據越南統計總局網站近日報道,上半年越南GDP同比增長4.38%,其中,1季度增長4%,2季度4.66%。上半年農林漁業增長2.81%,貢獻率為0.48%
;工業和建築業3.81%,貢獻率為1.55%
;服務業5.57%,貢獻率為2.35%。上述3個產業增長率同比下降(3個產業上年同期增長率分別為3.89%,5.78%和6.21%)。上半年經濟結構為:農林漁業佔22.13%,工業和建築業40.26%,服務業37.61%。該局分析稱,上半年許多行業生產經營和銷售困難,增長乏力。
越南海關總局透露,從年初以來越南主要商品出口額同比大幅度增長。其中,增幅最大的是手機及零件,截至5月15日出口金額約33億美元,同比增長113.4%。其次是運輸工具及零部件,出口額16.77億美元,同比增長109%;電腦、電子品及零部件,出口額24.39億美元,同比增長85.2%;機械設備和其他工具附件出口額18.89億美元,同比增長57.1%;木材及木製品出口額15.86億美元,同比增長24.1%。
越南海關總局的統計顯示,截至5月15日越南出口額為378.6億美元,同比增長23.8%。其中,紡織品為出口額最高的商品,約47.72億美元。
越南海關總局公布數據顯示,
2012年6月越南商品進出口總額達194.2億美元,環比下降2.5%。其中,出口額98.9億美元,環比增長2%;進口額95.3億美元,環比下降6.8%;順差3.6億美元。截至今年6月底,越南商品進出口總額1068.2億美元,同比增長13.9%。其中,出口額533.3億美元,同比增長22.7%;進口額534.9億美元,環比增長6.3%;逆差1.58億美元,相當於商品出口總額的0.3%。
⑵ 越南經濟發展的優勢
越南經濟發展的優勢:
1、越南地理位置優越,位於東南亞心臟地帶,有便利的海港和機場,有豐富自然資源,是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支點。
2、勞動力成本低廉,越南目前勞動力成本尚屬低廉且充足,國內內需市場成長潛力無窮。
3、越南放寬市場准入、完善企業投資法律法規、建設廉潔政府、減輕企業稅收負擔。
4、越南與60多個國家建立自由貿易協定FTA、經合協定ECA和經濟夥伴關系協定EPA,也是RCEP成員國,與歐盟簽署了FTA,經濟體制向國際接軌,以市場為導向的經濟體制。
⑶ 越南巴沙魚在歐美為什麼會被禁
2010年,時任歐盟議會漁業委員會會長的斯特魯恩·史蒂文森(Struan Stevenson)曾在會議中公開抨擊越南巴沙魚養殖衛生條件差、養殖場存在剝削工人的現象等,隨後美國鯰魚養殖協會也發布了相關言論稱越南漁業養殖環境「臟亂差」、巴沙魚抗生素超標,因此禁止越南巴沙魚在歐美銷售。
⑷ 越南那個地方漁業最多
你好: 1、越南的支柱產業主要是農林漁業,但近年來,服務業有上升勢頭。 2、越南的先進技術也主要體現在在養殖上,如石龜養殖,以及魚類加工上。 3、越南民族傳統於中國相近,字數限制
⑸ 越南「王牌」水產滯銷,中國為何說已經有更好的選擇了
越南處於熱帶地區,因此該國農業發展的自然條件是相當優越的,該國的水產養殖業發展也是比較可觀。中國也是越南重要的出口國之一,但是最近,越南的水產品出口受到了較大影響,他們想要重新尋求和中國的合作,但是卻讓中國卻拒絕了。為什麼呢?
就算是越南想要低價向我國出售巴沙魚,我國考慮到越南此前出口的魚類質量問題也要斟酌再三;另一方面,我國自身的巴沙魚水產品牌仍處於培育階段,當前正是營造自身品牌的良好時期,所以越南只能夠望“魚”興嘆了!
⑹ 世界上共有幾大漁業組織我國在其中的參與情況如何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 2005年發布的世界水產品貿易報告顯示,2001年至2003年,魚類產品最大的進口國是日本,其次是美國,西班牙居第三位。2003年日本魚類產品進口額接近124億美元,美國接近117億美元。2002年中國超過泰國,成為世界最大的魚類產品出口國,當年出口額近45億美元,2003年中國出口額為52.4億美元。在國際漁業貿易中,較大的出口國有中國、泰國、美國、挪威、加拿大等。
日本
據日本水產貿易協會公布,日本2004年進口水產品為348萬4,833噸、進口金額為1兆6,339億5,981萬日元。較上年分別增長了4.8%和4.1%。但是,進口數量較最高的2001年少了9%,金額較過去最高的1997年下降了16%。2004年日本出口水產品為42萬4309噸、出口金額為1,486億3,100萬日元。與2003年相比分別增長了14.5%和9.5%。出口的平均單價為350日元/千克,較上年的366日元下跌了4.3%。而出口數量經12年後首次突破40萬噸大關。從2005年起日本全面啟動對水產農食品的安全管理措施。此前,日農林水產省已開始對部分農畜產品和水產品採用過質量安全的全程追蹤系統的試點,同時開發了與之配套的自動生產歷史信息系統,對認證合格的水產農畜食品授予認證標識的措施,使消費者在購買水產農畜食品時可以便捷地鑒別出哪些是安全食品。從2005年起將把所有的水產農畜食品都納入全程追蹤系統管理,對生產和銷售符合規范的水產農食品授予認證標識,實行全面的規范化、標准化管理。
加拿大
2003年加拿大漁業產值達29億加元創歷史記錄。目前,加拿大漁業主要產品是龍蝦、蟹、蝦等甲殼類產品,在10年以前,該國漁業則是以鱈魚為中心。加拿大養殖產值為5.86億元,海洋漁業產值為22.6億元,內陸漁業產值為0.83億元。對於漁業系統就業情況,海洋漁業就業人員60,300人、加工雇傭人數29,900人、養殖從業員7,200人。加拿大作為水產品出口國位居世界第五位,出口至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額達45億美元。美國是加拿大水產品的第一出口對象,主要出口龍蝦、鰈類、蝦等,出口金額達30億美元。對歐盟(EU)出口穩步增長,較上年增長23%為4.46億美元,對中國和香港的出口也增長21%達3.24億美元。
越南
近幾年,越南的漁業總產量持續地在增加,從1995年的108.5萬噸增至2002年的150.8噸,位於世界第14位,在前面的是韓國,其總產量是168.4萬噸。越南計劃確立以水產品出口為導向的漁業生產,2001年至2003年期間,其水產品出口額分別為18億、20億、22億美元。據越南水產部的統計,截至2004年8月底止,越南向韓國出口的水產品金額累計為9,050萬美元,比上一年度同期的增加13%,已上升為僅次於日本、美國、歐盟居第4位的出口對象國。
印度尼西亞
印度尼西亞是世界第7大漁業國,僅次於中國、秘魯、日本、智利、美國和印度。印度尼西亞1998年的捕魚量是420萬噸,2002年提升到500萬噸,增長幅度為19%,2003年的捕魚量近600萬噸,創近年新高。2002年印尼的漁業出口額共15.7億美元,2003年漁業出口金額為20億美元,該國爭取在2006年創匯50億美元。1999—2002年印度尼西亞漁業產值有21.72%的升幅,期間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為13.56%,可見漁業產值增長高於國民經濟整體增長水平。2003年漁業和魚類加工業在GDP的比重達到10%。2000—2003年漁業產量每年平均增長5.21%,由2000年的570.7萬噸增加到2003年的594.8萬噸。其中海魚的捕撈量由2000年的452.1萬噸上升到2003年的472.8萬噸。人工養殖魚產量年均增長7.04%,1999年只有99.4萬噸,2003年增加到122萬噸。全國人均魚類消費量也逐年上升,2000年為21.57千克,2003年上升至24.67千克。越南漁業部計劃,到2006年魚產量提高至950萬噸,人均消費提高至30千克。印度尼西亞的漁民人數也在增加,由2000年310萬人增加到2003年的約347.6萬人。
美國、西班牙
美國海岸線較長,漁業資源豐富,它的水產品進出口量都相當可觀。2001年至2003年,美國水產品進口額分別為103億、100億和117億美元,是期間第二大水產品進口國;同期水產品出口額為33億、33億和34億美元,是期間第四大水產品出口國。2001年到2003年西班牙是第三大水產品進口國,期間進口額分別為37億、39億和49億美元,同期出口額為18億、19億和22億美元,期間出口位居世界第七。
⑺ 越南的一些概況,地理經濟人文
國名: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The Socialist Republic of Viet Nam)
國慶日(獨立日):9月2日(1945年)
越南南方解放日:4月30日(1975年)
越南共產黨成立日:2月3日(1930年)
胡志明誕辰日:5月19日(1890年)
自然地理:32.95萬平方公里。位於中南半島東部,北與中國接壤,西與寮國、柬埔寨交界,東面和南面臨南海,海岸線長3260多公里。越南地形狹長,南北長1600公里,東西最窄處為50公里。越南地勢西高東低,境內四分之三為山地和高原。北部和西北部為高山和高原。中部長山山脈縱貫南北。主要河流有北部的紅河,南部的湄公河。紅河和湄公河三角洲地區為平原。1989年全國森林覆蓋面積9.8萬平方公里。越南全國地處北回歸線以南,高溫多雨,屬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4℃左右。年平均降雨量為1500—2000毫米。北方分春、夏、秋、冬四季。南方雨旱兩季分明,大部分地區5—10月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為旱季。河內時間:GMT+7小時(比北京時間晚1個小時)。
人口:7973萬人(2002年)。越南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越族(京族)佔89%以上,其餘有岱依、芒、儂、傣、赫蒙(苗)、瑤、占、高棉等60多個民族。通用越南語。主要宗教有佛教,天主教、和好教和高台教。有華人100多萬.
首都:河內 (Ha Noi) ,人口:2,931,400人(2002年)。夏季平均氣溫28.9℃,冬季平均氣溫16.5℃。首都河內歷史悠久,曾為越南封建王朝的京城,被譽為「千年文物之地」。1945年八月革命勝利後,越南民主共和國定都於此。河內具有亞熱帶城市的特色,樹木終年常青,鮮花四季盛開。胡志明主席陵墓坐落在市中心的巴亭廣場。
國家政要:越共中央總書記 農德孟,2001年4月當選;國家主席陳德良,1997年9月24日就職;國會主席阮文安,2001年6月當選;總理潘文凱,1997年9月當選。
簡史:越南於公元968年成為封建國家。1884年越南淪為法國的保護國,二次世界大戰中又被日本侵佔。越南人民經過長期艱苦的斗爭,於1945年8月革命取得勝利。9月2日,胡志明主席發表《獨立宣言》,宣布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同年9月,法國再次入侵越南,越南人民又進行了歷時9年的抗法戰爭。1954年5月越南取得「奠邊府大捷」後,法國被迫在日內瓦簽訂了關於恢復印度支那和平的協定,越南北方獲得解放,南方仍由法國(後成立由美國扶植的南越政權)統治。1961年起,越南人民展開了抗美救國戰爭。1973年1月,越美簽訂關於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巴黎協定,同年3月美軍從越南南方撤走。1976年7月越南全國統一,定國名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行政區劃: 全國劃分為59個省和5個直轄市
政治:議會稱國會,國會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每屆任期五年,通常每年舉行兩次例會。國會常務委員會是國會常設機構。1992年4月15日通過的第四部憲法(1992年憲法)規定,設國家主席和國會常務委員會。國家主席為國家元首,由國會代表以無記名投票選出,任期五年;國會常務委員會主席即國會主席,國會常務委員會為國會常務機構;政府是國家最高行政機關,總理和國家副主席由國家主席提名,經國會選舉產生。
經濟:越南系發展中國家。經濟以農業為主。礦產資源豐富,種類多樣,主要有煤、鐵、鈦、錳、鉻、鋁、錫、磷等。其中煤、鐵、鋁儲量較大。森林、水利和近海漁業資源豐富。盛產稻米、熱帶經濟作物和熱帶水果。有6845種海洋生物,其中魚類2000種,蟹300種,貝類300種,蝦類75種。森林面積約1000萬公頃。越南是傳統農業國。農業人口約占總人口的80%,農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0%以上。耕地及林地佔總面積的60%。糧食作物包括稻米、玉米、馬鈴薯、番薯和木薯等,經濟作物主要有水果、咖啡、橡膠、腰果、茶葉、花生、蠶絲等。主要工業部門有煤炭、電力、冶金、紡織等。越南自九十年代初才真正經營旅遊業,旅遊資源豐富。主要旅遊景點有位於河內市的還劍湖、胡志明陵墓、文廟、巴亭廣場、位於胡志明市的統一宮、芽龍港口、蓮潭公園、古芝地道和位於廣寧省的下龍灣等。越和世界上15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關系。近年經濟持續以較快速度增長。
1996年至2000年五年計劃期間,GDP年均增長6.7%,第一、二、三產業年均增長分別為5%、12.2%和6.4%,糧食產量年均增長130萬噸,大米、咖啡出口躍居世界第二、三位。2001年越經濟發展的主要指標為:GDP達325億美元左右,全社會投資總額增長16%(約100億美元,相當於GDP的30 .8%),外資到位資金約22億美元,新批外資項目400多項。貨幣:越南盾 。
傳統節日與民俗:越南民族傳統節日與中國相同,主要有春節、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其中春節為最盛大的節日。越南民風淳樸,人民文明禮貌。見面時習慣打招呼問好,或點頭致意,或行握手禮,或按法式禮節相互擁抱,多以兄弟姐妹相稱。越南受漢文化影響頗深,多信奉佛教。佛教自東漢末年傳入越南,十世紀後,佛教被尊為國教。目前全國佛教徒約2000萬人。此外,天主教傳入越南已有400多年,目前有信徒約300多萬,南方居多。越南人供奉祖先,普遍迷信城隍、財神。一般百姓家裡都設有供桌、香案,逢年過節在家中進行祭拜。服飾穿著簡單,正式場合男士著西裝,女士著民族式「長衫」(類似旗袍)和長褲。飲食習慣與我國廣東、廣西和雲南一些民族相似。吃飯用筷子,喜吃清淡、冷酸辣食物。越南人忌諱三人合影,不能用一根火柴或打火機連續給三個人點煙,認為不吉利。不願讓人摸頭頂,席地而坐時不能把腳對著人。
⑻ 越南的農業
越南是傳統農業國,農業人口約占總人口的75%。耕地及林地佔總面積的60%。糧食作物包括稻米、玉米、馬鈴薯、番薯和木薯等,經濟作物主要有咖啡、橡膠、腰果、茶葉、花生、蠶絲等。2006年越農林漁業總產值(按固定價格計算)比2005年增長4.4%,約佔GDP的20.40%。農業產值同比增長3.6%,其中糧食產量3965萬噸,比上年增長0.1%;林業產值同比增長1.2%;漁業產值為同比增長7.7%。
⑼ 越南以什麼業為主 越南有哪些先近技術呢 越南有哪些習俗
你好:
1、越南的支柱產業主要是農林漁業,但近年來,服務業有上升勢頭。
2、越南的先進技術也主要體現在在養殖上,如石龜養殖,以及魚類加工上。
3、越南民族傳統於中國相近,字數限制
⑽ 「魚翁」和「鯨魚冢」文化,給越南人民帶來了怎樣的變化
其實改變最大的可能就是成為了越南漁民的生活習俗吧,另外還有對於生活的環境也是有很大的好處的,因為這個習俗,主要就是將一些死去的金魚進行祭拜和處理,其實就是變相的去定期處理這些死去了屍體而不會因為屍體的腐爛造成環境破壞和一些疾病的傳染,這就是最大的影響。
所以就有了出海前,如果希望請求平安的話就供奉鯨魚並尊為漁翁。這種做法就是,如果在岸邊發現一條死了的鯨魚,就集合村裡的村民進行祭祀的活動,然後把鯨魚埋在他們稱之為鯨魚冢的地方,幾年之後,將魚的骨頭挖出來,用紅布包著放在專門供奉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