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森林公園湄公河水底世界裡的魚類有哪些
他這里的魚,
物種非常豐富。
常見的亞洲鯉,
各種鱔魚,鱷魚,
以及很多龜類都存在。
㈡ 這是什麼魚啊鯰魚嗎
如題 養殖魚類 ,巴沙魚 、魚芒】鯰
【魚芒】鯰科 (巨鯰科) Pangasiidae 【魚芒】鯰屬 Pangasius 魚類
下圖為 博氏【魚芒】鯰 Pangasius bocourti,俗稱 巴沙魚、多利魚
台灣市場上又稱為多利魚,是【魚芒】鯰屬的一種,原產於越南湄公河三角洲和泰國湄南河流域。這些魚是國際市場重要的食用魚。
㈢ 這是什麼魚
如圖 並非海魚 ,巴沙魚 、博氏【魚芒】鯰 學名
【魚芒】鯰科 (巨鯰科) Pangasiidae 【魚芒】鯰屬 Pangasius 魚類
下圖為 博氏【魚芒】鯰 Pangasius bocourti,俗稱 巴沙魚、多利魚
台灣市場上又稱為多利魚,是【魚芒】鯰屬的一種,原產於越南湄公河三角洲和泰國湄南河流域。這些魚是國際市場重要的食用魚。
㈣ 湄公魚是什麼魚
湄公魚是淡水魚,是無鱗魚主要生長於越南湄公河的海口區域,湄公魚的另一個名字叫芒魚。湄公魚體長側扁、體色青灰、腹部銀白、體表光滑無鱗。頭部圓錐形、扁平。吻短、口亞下位,上下頜具小齒。下頜須、觸須各一對,眼中等大小。背部隆起,腹圓無腹棱。鰓膜發達,在頰部聯合,鰓耙長,成條狀。背鰭位於背部的最高處。胸鰭胸位;腹鰭小;臀鰭較長。正尾形,分叉。
湄公魚是淡水魚,味道鮮美。
湄公魚形態特徵
體延長,側扁,背緣及腹緣平直。頭部扁而小。吻突出而稍尖。眼小,上側位,眼前線的下方具有一基部分叉的小棘。口小,下位,呈馬蹄形。須5對,其中吻須2對,口角須1對,頦須2對。體被細小圓鱗,頭部無鱗;側線不明顯,縱列鱗140-170。 各鰭均無硬棘,背鰭軟條3(不分枝軟條)7(分枝軟條);臀鰭3(不分枝軟條)5(分枝軟條);腹鰭1(不分枝軟條)6-7(分枝軟條);尾鰭圓形。體背側淡褐色,腹側為淡黃色,眼下至上頜處有一斜走的黑色線紋。體側的上半部及背部具有數列明顯的縱走黑色斑塊,延伸至尾柄的基部。尾鰭具4-5列垂直排列的黑色斑紋,基部上方具有一明顯黑點。
湄公魚的營養功效
1、湄公魚是一種肉質鮮嫩的水產魚類,它含有大量高質量蛋白和豐富的維生素,能促進人體代謝,也能提高人體各器官功能。另外它還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鈣,能促進骨骼發育,也能預防骨質疏鬆。
2、湄公魚從中醫的角度上看還具有補氣止咳以及平喘等多種功效,另外它還含有一些抗氧化成分,能清理身體內的自由基也能延緩衰老,經常食用還能預防貧血和營養不良以及身體虛弱等不良症狀發生。
㈤ 凌波魚和湄公魚的區別
兩者沒有區別,是同一物種。
巴沙魚又稱湄公魚,因為是在湄公河流域中特有的經濟魚類。它的生長速度比較快,個體大,產量高,食性較廣,容易飼養。吃起來沒有小刺,味道鮮美,肉質白嫩,營養價值高,也方便加工。常常會被冒充鱈魚,龍利魚等海魚出售。
湄公魚是淡水魚,是無鱗魚主要生長於越南湄公河的海口區域,湄公魚的另一個名字叫芒魚。湄公魚體長側扁、體色青灰、腹部銀白、體表光滑無鱗。頭部圓錐形、扁平。吻短、口亞下位,上下頜具小齒。下頜須、觸須各一對,眼中等大小。背部隆起,腹圓無腹棱。鰓膜發達,在頰部聯合,鰓耙長,成條狀。背鰭位於背部的最高處。胸鰭胸位;腹鰭小;臀鰭較長。正尾形,分叉。
㈥ 湄公魚是什麼魚
商家所稱的「湄公魚」, 如圖 應為 (其實 湄公魚 另有其魚)
有上嘴唇不與一個嘴凹槽的吻部分開,無觸須無喙葉,具10個分枝的背鰭鰭條。多棲息於快速流動的水了。旱季的時候棲息於較深的水域,偏愛多岩石的支流且水流湍急流動快速的地方。 吃水生的綠藻 、固著生物與浮游植物。
㈦ 湄沙魚 是什麼魚呢
湄沙魚是巴沙魚。湄沙魚就是巴沙魚,為鹹淡水魚類,是一種無鱗魚,主要生長在越南湄公河的入海口。巴沙魚,是東南亞國家重要的淡水養殖品種,它屬鯰形目魚類,屬芒鯰屬的芒鯰為無鱗魚類。越南音譯為卡巴沙CABaSa,意思是三塊脂肪魚。
因為該魚在生長過程中,腹腔內積累有三塊較大的油脂,約占體重的58%,巴沙魚具有生長快、個體大、產量高、食性廣、易飼養、肉質白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無肌間小刺、利於加工等優點。它常常被冒充成龍利魚、鯛魚、鱈魚等海魚出售。
湄沙魚的功效作用
補充營養、益智健腦、促進骨骼發育巴沙魚是一種常見的水產品,有補充營養、益智健腦、促進骨骼發育的作用。巴沙魚能提供豐富的優質蛋白和大量碳水化合物以及微量元素,具有補充營養的作用。
吃巴沙魚以後能吸收豐富不飽和脂肪酸和磷脂,這些物質能營養腦神經,也能提高大腦功能並能促進智力發育,有益智健腦的作用,巴沙魚含有豐富多彩的蛋白、維生素d,還含有比較高的鈣,能夠促進骨骼發育。
㈧ 湄公河的魚,有認識的嗎
如圖 , 魾 (pī) 學名
成年體型巨大,頭背及體表皮膚粗糙,布滿縱嵴突,腹面光滑。背鰭硬刺後緣光滑,末端柔軟,延長成絲狀;脂鰭短;胸鰭平展,硬刺後緣有弱鋸齒,末端亦呈絲狀,延至腹鰭基後端;尾鰭大,深分叉,上下葉末端延長成絲狀。體灰黃,背鰭後方、脂鰭下方及尾鰭基前上方各有一灰黑色大鞍狀斑,下延過側線,偶鰭及尾鰭布有黑斑。
㈨ 湄公魚是什麼魚
湄公魚,Mekongina erythrospila(Fowler, 1937),是鯉科湄公魚屬的一種魚類。
生活在東南亞,又叫芒魚,為無鱗魚,體延長,側扁,背緣及腹緣平直。頭部扁而小。吻突出而稍尖。眼小,上側位,眼前線的下方具有一基部分叉的小棘。口小,下位,呈馬蹄形。須5對,其中吻須2對,口角須1對,頦須2對。
體被細小圓鱗,頭部無鱗;側線不明顯,縱列鱗140-170。主生於越南湄公河的入海口,為鹹淡水魚類,作為魚類的一種,湄公魚兼具了魚類所共有的營養價值,含動物蛋白和鈣、磷及維生素A、D、B1、B2等物質,比豬肉、雞肉等動物肉類都高,且易為人體消化吸收,吸收率高達百分之九十六。
(9)越南湄公河有哪些魚擴展閱讀:
形態特徵
體延長,側扁,背緣及腹緣平直。頭部扁而小。吻突出而稍尖。眼小,上側位,眼前線的下方具有一基部分叉的小棘。口小,下位,呈馬蹄形。須5對,其中吻須2對,口角須1對,頦須2對。體被細小圓鱗,頭部無鱗;側線不明顯,縱列鱗140-170。
各鰭均無硬棘,背鰭軟條3(不分枝軟條)7(分枝軟條);臀鰭3(不分枝軟條)5(分枝軟條);腹鰭1(不分枝軟條)6-7(分枝軟條);尾鰭圓形。體背側淡褐色,腹側為淡黃色,眼下至上頜處有一斜走的黑色線紋。體側的上半部及背部具有數列明顯的縱走黑色斑塊,延伸至尾柄的基部。尾鰭具4-5列垂直排列的黑色斑紋,基部上方具有一明顯黑點。
㈩ 湄公魚就是巴沙魚嗎
湄公魚就是巴沙魚。是東南亞國家重要的淡水養殖品種,湄公河流域中一種特有的優質經濟魚類,越南音譯為「卡巴沙」,意思是「三塊脂肪魚」,因為該魚在生長過程中,腹腔內積累有三塊較大的油脂,約占體重的58%。
具有生長快、個體大、產量高、食性廣、易飼養、肉質白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無肌間小刺、利於加工等優點。它常常被冒充成龍利魚、鯛魚、鱈魚等海魚出售。
(10)越南湄公河有哪些魚擴展閱讀
湄公魚原產越南湄公河,屬越南國家物種。該魚因味鮮、營養價值高,並且是高級化妝品的原料,因而成為越南出口美國等市場的一個主要水產品種。
近年,該魚因具有個體大、生長快、食性廣、抗病力強、產量高等優點引入我國養殖,並在2009年開始引入廣東養殖,具有一定養殖前景。
在2017年,中國市場以4.2億美元的年進口量成為全球第一大消費市場,轉眼到2018年,國內的巴沙魚養殖產業就如火如荼的進行籌備。清明過後,南方的氣溫逐漸開始回升,各地的池塘都在准備投養新魚,正式開啟一年的養殖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