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二戰中義大利根本跟不上時代德國為什麼跟義大利結盟
一樓的亂說,我都看不懂。二樓的有些說的不對。反共竟然成了理由?那麼美國,英國,法國哪個不反共啊,哪個不恨蘇聯啊。
我給你解釋:
1,義大利不是跟不上時代,這是前提。只是相對資本主義發展得早的英法德,武器技術和裝備落後一些而已。但是義大利還是有拿得出手的家當的。義大利海軍數一數二,就主力艦的戰鬥力來講,並不亞於海軍強國——英國,甚至在地中海不把法國海軍放眼裡的。義大利的空軍雖然不如英法,但比起蘇聯並不弱,義大利在戰爭中期研製的馬基202戰斗機,性能一流。義大利的陸軍,單兵裝備和後勤補給落後,但就坦克與火炮技術,是強於日本的,起碼在北非,比英法的殖民駐軍還是強。義大利屢戰皆敗主要三點,一是缺乏有效的戰爭理論(德國有閃電戰,蘇聯有大縱深合同作戰,英法也有自己的適合國情和軍事實力的一套指導思想,義大利什麼也沒有,只有墨索里尼這個草包的叫囂);進第二點導致義大利軍隊的指揮能力也很差,最重要的後勤補給工作也很差,所謂「將熊熊一窩」。縱觀整個二戰,和德蘇美英日比,義大利沒有一個叫得響的將軍(淪陷最早的法國,起碼有個裝甲兵高材同時具有領袖天賦的戴高樂)。三是義大利國民普遍厭戰。這個就沒辦法了,士氣為先。不過北非戰役中,也有一些義大利步兵師和裝甲師作戰很勇猛,贏得了德國人和盟國的尊重(當然是在隆美爾接管指揮大權之後)。
不過起碼來說,如果義大利軍方能清醒認識到自己的優劣,施以正確的戰略部署和戰術指揮,及戰爭動員的話,在北非對抗英法的遠征軍還是有得打的。
2, 政治上兩國志同道合。希特勒和墨索里尼都是法西斯,系出同門;又都是在1929-1933年經濟危機期間上台執政的,因此兩國有了為統一的目標而合作的基礎。甚至墨索里尼的法西斯資格要老於希特勒,在一開始小鬍子還挺敬仰風度翩翩的墨前輩呢。
3,軍事上,打擊同一對手的戰略目標,兩國是一致的。希特勒的前期主要對手是英國和法國,一開始他根本不敢奢望以德國一國之力對抗英法;而且德國海軍不敵英國海軍,更遠不敵英法的聯合。而墨索里尼要在地中海和北非「恢復偉大的羅馬帝國的疆土」,障礙也是英法。
只不過希特勒忽略了一點,就是義大利軍事實力是「紙老虎」。希特勒只看到表象,未深入分析,加上墨索里尼很會吹牛,以為義大利能給德國減輕一些負擔。。。。。。由於指揮不當,畏首畏腳,義大利海軍主力三大戰列艦竟然幾乎一炮未發就被英國海軍航空兵夜襲塔蘭托炸沉。而義大利陸軍的戰鬥力更是低下,連續敗北。希特勒和義大利訂立同盟的算盤是,指望義大利在地中海收拾英法,沒想到義大利反而被打得向他求援。而出於同盟協定,德國被迫捲入地中海和北非的戰事,幫助義大利收拾殘局(如果義大利失敗,德國就會面臨被包圍的境地,因此希特勒也不得不抽襟見肘去救援)。
總體看,義大利的軍事實力在表面上使希特勒「受騙」了。假如小鬍子不那麼剛愎自用的話,就會很謹慎地看待這個結盟了。後人覺得奇怪,義大利打仗那麼差,希特勒怎麼會找上他,問題是「當局者迷」。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希特勒自己的一個大失敗,英國的一位軍事學家說過:「希特勒唯一值得說他失敗的地方,就是選錯了盟友」。
⑵ 二戰時期德國為什麼義大利作為盟友
因為當時的義大利的的內閣總理是墨索里尼,他也是法西斯獨裁者,法西斯主義的創始人。對外煽動民族沙文主義,推行軍國主義侵略擴張政策。他甚至可以稱之為希特勒的老師。兩個都是認同的軍國主義侵略擴張政策。有了共同的目標,當然會選擇做為盟友。
⑶ 為什麼二戰德國會和義大利結盟
法西斯主義起源於義大利。希特勒當初的啤酒館暴動是效仿墨索里尼,只可惜希特勒並沒有成功。但是希特勒上台後就開始效仿墨索里尼的做法,准備戰爭機器。所以兩國在意識形態上有聯系
對於一戰後的體系,兩國其實都有不滿,德國賠款,義大利雖說是戰勝國,但是義大利覺得自己沒有得到一個戰勝國應該得到的東西。所以對於利益上,兩國也有聯系
社會經濟上的問題,戰後的意共堅持反法西斯立場,發動了一系列的暴亂,威脅到了義大利的資產階級的利益,德國的魏瑪政府也無法緩解經濟危機,失業人數簡直可怕。這時候也是共產主義思想開始泛起。但是你要知道,義大利就不去說了,德國的國家社會主義並不等同於馬克思列寧主義,國家社會主義是國家至上。但是納粹主義是不是國家社會主義到現在都還有爭議,因為歷史上只有納粹德國才實現了「國家社會主義」的形態。但是納粹主義是包括了種族主義和法西斯主義的。兩國都反對無產階級者,都反對支持他們的蘇聯。
⑷ 兩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為何找「最愛投降」的義大利做盟友呢
義大利是一個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國家,它也是古羅馬帝國的發源地。
德國找義大利做盟友,主要原因有兩方面。
其一、德國就相當於是挾「西方文明」而令「西方國家」盡管在現代社會,義大利已經比較落後了,但它是西方文明的一個發祥地,因此誰占據了這里,就相當於是獲得了一個西方文明發祥地的這樣的一個文明聖地。
還有就是義大利也有恢復古羅馬的雄心壯志,這和德國欲恢復雅利安人的千年帝國。有著非常類似的精神方面的一致性。
還有在經濟利益上,義大利和德國都是後起的資本主義國家,他們有挑戰現成的國際秩序的這樣的一種強烈的願望。
而英國和法國是擁有很多殖民地的國家,它們需要長期維持既得的國際地位和經濟利益。國家的一切聯合,都是為了獲得國家的長遠利益和經濟利益。
那麼,德國也別無選擇。歐洲就是那麼幾個大國,它不聯合義大利還能聯合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