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義大利習俗
1、在義大利人心目中,自由是最重要的,義大利人的守時和集體觀念相對就差一點,宴會遲到20分鍾左右都是十分正常的事情。義大利人有早晨喝咖啡、吃燴水果、喝酸牛奶的習慣。酒特別是葡萄酒是義大利人離不開的飲料,不論男女幾乎每餐都要喝酒,甚至在喝咖啡時,也要摻上一些酒。
2、義大利人忌諱菊花。義大利的婚喪嫁娶習俗,與歐洲其他國家相似,儀式多與宗教儀式相關。義大利人的嫁娶需要經過訂婚(交換訂婚戒指)、結婚(分為民政和教堂婚禮)兩道儀式,3月、4月是義大利青年選擇結婚高峰期。
義大利人在1974年5月以前是不允許離婚的,在1974年5月16日全民公決後,義大利人的離婚率一直居高不下。
3、義大利人的埋葬方式多為土葬,多葬在大型公墓內。
4、義大利人完全以家庭為中心,祖母(nonna)非常受人尊重——每年甚至還有一個「最酷奶奶」的評選(最近的優勝者因赤腳跳快速旋轉的塔蘭台拉舞而擊敗了其他競爭者,在比賽中勝出)。
(1)看看義大利對我們做了什麼擴展閱讀:
義大利忌諱「十三」和「星期五」,認為「十三」這一數字象徵著「厄兆」,「星期五」也是不吉利的象徵。
現代人對「十三」和「星期五」的不祥預兆據說起源於1307年10月13日,星期五。這一天羅馬教廷的教皇和法國國王聯合執行了一條對聖殿騎士團的秘密處決令。
聖殿騎士們因為被說成是異教徒而被判處死刑,失去了他們長期以來所擁有的權利。基督教大長老雅克德沐萊被捕,他死前受盡了折磨,最終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但也有傳說認為是起源於基督教徒的信仰,即「十三」是最後晚餐中聚會的人數,餐桌上第「十三」位弟子是叛徒猶大。
❷ 義大利的疫情對我們來說有什麼啟示和感悟
義大利的疫情對全世界來說應該是一個反面教材,屬於下手早,手段少,光練嘴,少行動那一類的。給我們的啟示是光說不練不行,關鍵時刻必須採取斷然措施。不能留有幻想。要早預防,早隔離,早治療。全世界都應該向中國學習。
❸ 義大利人民對民族解放運動做了哪些努力
直到6月初,雙方僅進行過數次小的戰斗。對奧戰爭激起了義大利人民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5、6月間,奧地利傀儡統治下的托斯卡納、巴馬、庫德納等公國爆發了起義。加里波第組織的由5000名義大利愛國者組成的部隊,在敵後卓有成效地開展了活動。
6月4日,雙方進行了馬振塔會戰,結果奧軍敗北。但是,拿破崙第三沒有乘勝追擊,所以奧軍撤退時傷亡不大,並得以在明喬河一線設防固守。居萊被撤職,弗蘭茨·約瑟夫接任奧軍統帥。
❹ 二戰時義大利做了什麼
義大利一直以來被人們叫做「窮漢帝國主義」,義大利人全部的熱情似乎全部被用來進行歌劇、足球等活動,打仗不是他們的強項。引用當時一位德國軍官的話:
如果義大利是德國的敵人,那麼德國只需10個師就可打敗他;
如果義大利保持中立的話,那麼德國需要派20個師來防備他;
如果義大利是德國的盟友,那麼德國還要派30個師來保衛他。
在我的印象中,在二戰戰場上義大利軍隊從來沒有過不依靠德軍單獨取得勝利的戰例。
義大利雖然是軸心國成員,也簽署了《鋼鐵盟約》,但它開始時沒有遵守條約與德國一起開戰,結束時也沒有遵守條約,而是推出了軸心國。戰爭爆發前,墨索里尼就被告知即使全義大利的軍工廠得到了全部原料,並且日夜開工,也要到1943年才能完成戰爭准備,因此義大利沒有在德國閃擊波蘭時就卷進戰爭,只是派遣了勞工去德國,而在德國進展順利,彷彿馬上就要全面勝利的時候才倉促對英法宣戰,趕鴨子上架,豈有不敗之理。
宣戰書還沒有讀完,就在地上被法國扁,在海里被英國揍,還無還手之力;《上尉的曼陀鈴》中希臘人有句很經典的話「我們寧可向德國上尉的狗投降,也不向義大利人投降」,誰願意向一個被自己打得稀里嘩啦的對手投降呢;在德國人介入北非之前,邱吉爾甚至打算從北非抽出一些部隊去支援其他戰場,其原話是 「考慮到義大利在北非的大潰敗,抽調這些兵力應無問題」……義大利投降後,意軍又被德軍隨意虐殺,毫無還手之力,即使是被鐵托改編成加里波地師的義大利軍隊也只是在抗擊德軍的戰斗中做出了重要「犧牲」。
在一次北非的戰斗中,一萬多人的部隊打都沒打就像幾千的盟軍投降,理由是開啟彈葯箱的起子找不著了。
面對衣索比亞的時候,一個只有二百挺機槍,四千支步槍連皇家衛隊都有部分只裝備長予的國家居然拖住意軍半年之久,並逼得對方不得不用化學武器才能取勝,並最終付出了13萬人傷亡的代價。甚至於他們的盟友德國人都看不起他們,當年在北非作戰的時候,德軍還未進入,而意軍卻有五十萬人,英軍組織了五萬印軍和由英國人駕駛的幾百輛坦克對意軍發動突襲,其結果是令人震驚的,五十萬意軍被五萬英印兵所敗,丟失重鎮托卜魯克,被俘十多萬人,隆美爾剛到北非的時候看到的是一副義大利人慌亂逃跑的鏡頭,隆帥將他的德軍官兵分散到一些意軍中擔任指揮官,這些士兵很快就成了意軍的主心骨,在反攻時取得了勝利,(德軍戰鬥力確實駭人,最基層的士兵到意軍中都能成為出色的軍官,同時也可看出意軍低下的戰鬥力),隆帥對意軍評價一向很低,他說:「義大利人打仗,該他們沖鋒的時候,全都趴在地上畏縮不前,而該隱蔽的時候卻又都勇往直前,結果有敵軍掃射死傷枕籍 」。有一次,因為地中海上的馬爾他島對非洲軍補給線構成強大威脅(該島力量強大時2/3的軸心國運輸船被送入海底,而弱小時95\%以上船隻都能安全通過),在大家討論如何對付的時候有義大利軍官表示可派意空降兵卻搶占該島。隆帥當場反駁道:「憑意軍一向表現這可能嗎?」。
更可笑的是,1940年6月30日,義大利駐利比亞總督巴爾博元帥的座機在東北部港口圖卜魯格上空竟被義大利自己的高射炮兵擊落,元帥當場喪生。意軍為了掩飾這一嚴重的事件,便宣布元帥是在同英國人進行空戰中遇難的。可憐巴爾博成了二戰中被誤傷的最高軍銜指揮者。1941年2月16日,德國非洲軍團司令隆美爾奉希特勒之命抵達北非救援。此時,意軍早已是潰不成軍、倉皇逃竄。一個上校向隆美爾報告說,意軍士兵把武器和彈葯都扔在沙漠里,軍官們正在打點行裝,希望能盡快返回義大利。
1940年5月,德國軍隊迅速攻入法國並逼近巴黎。6月10日,墨索里尼認為時機已到,命令西方集團軍群司令翁貝托親王指揮32.5萬軍隊駐扎在意法邊界待命。17日,新組成的法國貝當政府要求停戰,希特勒邀請墨索里尼前往慕尼黑會晤。墨索里尼很順利地得到法國部分割讓土地。有趣的是,墨索里尼覺得這樣的勝利有失尊嚴,又突然決定在停戰協議正式簽訂前的21日和22日向法軍發動閃電戰。結果,在阿爾卑斯山地區,意軍的閃電進攻非但沒有讓勢單力薄的6個法國師後退一步,反而遭到法軍迎頭痛擊,損失慘重,631人被打死,5206人受傷,626人失蹤,翁貝托親王被迫宣布停戰。義大利國家法西斯黨前任總書記斯特拉塞不無感慨地說,停戰前兩天還打,讓那麼多人白白去送死,真是令人痛心呀。
為了改變自己在法西斯軸心國當中的配角地位,1940年10月28日,墨索里尼動用8.7萬兵力、163輛坦克、686門火炮和380架飛機,向希臘發起了全面進攻。可是,意軍未能達到墨索里尼的預期。11月4日,希臘政府僅集結了15個師,花了一周時間就把意軍趕出邊境。21日,墨索里尼臨時換指揮,增派 14個師,發動新的一輪總攻。希軍巧妙地利用地形,頑強抗擊,意軍始終沒有扭轉敗局。墨索里尼心急如焚,一面把慘敗的責任歸罪於總參謀部,進而更換總參謀長,一面又通過希特勒要求希臘停戰。可是為時已晚,希臘軍隊已全線發動進攻,意軍死傷慘重,王牌師全部被殲,5名將軍被俘,1名將軍被打死。義大利人全都被打蒙了,他們不知道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墨索里尼急切地跑到德國,像犯了錯誤的小學生惴惴不安地坐在希特勒面前,請求救兵。希特勒同意出兵,並用了兩個小時的時間向墨索里尼傳授戰略戰術。有意思的是,墨索里尼回國後,仍然希望搶在德國之前靠本國的力量打敗希臘,挽回面子。他下令急征新兵,組建一支50萬人的增援部隊。1941年3 月2日,他以最高統帥的身份親自督戰,但還是以失敗告終。墨索里尼怎麼也想不通,人數和武器都占優勢的義大利軍隊為什麼攻不破希臘的防線。希臘一戰進一步暴露義大利法西斯政權的虛弱和無能,也使義大利淪為軸心國集團中的二流國家,只能作「配角」隨德軍進行從屬戰。
蘇德戰爭爆發後,希特勒本想「單干」。墨索里尼認為德軍必勝,如協同作戰還可以分到戰利品,於是,苦苦哀求希特勒答應意軍參加對蘇作戰。結果,派往蘇聯的 22萬義大利精銳部隊同樣不堪一擊,一半士兵被打死打傷或被俘,另一半則早早就逃回義大利,各種武器損失大都達80%以上。
❺ 二戰時,日本和德國的另一個盟友義大利在做了些什麼
義大利在處理二戰戰略的時候,總是處處想與德國日本看齊,想顯得自己非常重要,而實際上,他卻是拖累整個軸心陣營的罪魁禍首之一。看看希臘、巴爾干、北非哪個地方有義大利哪個地方就要其他歐洲軸心國部隊來填補。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分散了軍力,對義大利最重要的盟友德國而言,為幫助義大利在巴爾乾的野心,最最重大的失誤就是對南斯拉夫和希臘的入侵,直接分散了本來就很寶貴的裝甲部隊和摩托化部隊,而且導致了入侵蘇聯計劃的推遲,換句話說,就是浪費了主要進攻方向上的突擊力量,而且在時間上人為的「提前」了寒冬的到來。而這一切,都是由於軟弱無能的義大利軍隊,本來50萬義大利軍隊入侵巴爾干半島是比較有勝算的,即使不順利,也不至於那麼快就一敗塗地。義大利屬於典型的癩蛤蟆打哈欠----嘴巴大肚子小……
對於義大利來說,二戰中比較明智的策略就是在北非採取守勢,拖住和打擊英國H艦隊和地中海分艦隊,盡最大可能的切斷埃及---蘇依士運河與英國本土在地中海的聯系。而從義大利的實力上來說,做到這些也是比較現實一點的。義大利靴子深入地中海,撒丁、西西里兩個島又扼守著地中海的要沖,義大利空軍和海軍的作戰思想如果能跟上二戰的水平的話,英國海軍在地中海的日子會非常難過的。可惜,義大利拿著當時世界前幾位的海軍、守著如此良好的地理優勢,竟然無法對抗英國一個分艦隊……實際上,義大利空軍戰斗機的性能是很不錯的,MC.200系列的水平與ME109屬於同級水平,但搞笑的是性能先進的飛機居然沒裝無線電……這樣還能指望義大利空軍發揮什麼呢?至於陸地戰場,不屬於義大利的擅長范圍,本來應該組織一些比較精銳的部隊與其他軸心國軍隊頂在最前線,而把大量當時屬於二流的部隊收縮,用於協助德軍對付游擊隊(義大利軍隊再不濟裝備也要比游擊對強吧)。想像一下,近百萬義大利部隊作為主力,配合少量德國軍隊對付游擊隊,如果指揮得當的話,對游擊隊的活動還是會有相當的遏制的,這里只說遏制,不說消滅,因為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游擊隊都是不可能被徹底消滅的,將其活動控制在允許的范圍內即可,不要幻想去消滅。
義大利對德國最大的貢獻居然出現在他倒戈向同盟國一方後……比較搞笑---義大利大量戰爭物資儲備被德軍洗劫,導致1943年德國軍工生產達到二戰時期的峰值。
義大利最大問題在於莫索里尼的愚蠢自大和無能,如果莫索里尼不是那麼看重所謂的面子,而是與德國分工明細,優勢互補的話,也不至於產生那麼多失敗和笑話。一將無能累死三軍,統帥的無能更加會誤國,個人覺得,莫索里尼是上個世紀僅次於戈爾巴喬夫的第二大敗家子......好歹莫索里尼敗的是自己的家,戈爾巴喬夫卻敗掉了70年的蘇聯......
❻ 義大利在2戰 起了什麼作用 都做了什麼
◆ 海上大屠殺
「轟」,驚慌失措的義大利人看到英艦上騰起一排火焰,聽到了震耳欲聾的聲音。「戰列艦!」有經驗的人叫喊著,卡塔尼奧少將的希望徹底破滅—他本來以為攻擊他們的可能是英國的驅逐艦隊。一剎那,義大利海軍官兵的意志崩潰了。還沒等清醒過來的人尋找藏身
之所,英國人的第一排炮彈就呼嘯著落在了「阜姆」號艦身上。因為是2900碼的近距平射,「厭戰」號第一次齊射的6顆15英寸被帽穿甲彈中有5顆命中!接著,便是一連串的爆炸,一座後炮塔的塔身被整個掀翻,壓在船身的一側。30秒鍾後,「厭戰」號的第二次齊射炮彈緊跟著落下,這次8門主炮全部開火,再度有數發命中。其間,「勇士」前部4門主炮的第一次齊射也針對「阜姆」號。挨了這些炮彈的「阜姆」號在短短2、3分鍾內就變成一團大火球,艦體嚴重向右傾斜,迅速喪失了動力,緩緩脫離了隊列。僅僅45分鍾後,這艘幾乎沒有還手的軍艦就消失在海面上,只留下無數救生筏和掙扎的人群。
幾乎和「阜姆」號同時遭到攻擊的是「阿爾菲耶里」號驅逐艦,射擊他的是「巴勒姆」號戰列艦。「巴勒姆」號戰列艦本來打算射擊發射紅色信號彈的「波拉」號,正要開火時接到改變航向命令,就在轉向時,槍炮軍官看見了探照燈餘光中的「阿爾菲耶里」號驅逐艦輪廓。因為火炮已經准備就緒,又剛好指向這個方向,於是他下令立即開火。「阿爾菲耶里」號這樣的驅逐艦如何能經受得住15英寸大炮在3100碼距離上的直射呢?4發穿甲彈至少有2發直接命中,整個艦體象擋車的螳螂一般,在一串爆炸中迸發出強光,火焰竄起老高,接著濃煙滾滾,也脫離了隊列。
「阜姆」號剛被打殘,接下來就輪到了旗艦「扎拉」號了。「勇士」號和「巴勒姆」號幾乎同時向它開火,「厭戰」號也迅速加入了戰斗。前兩艘各打了5次齊射,後者打了4次齊射。「扎拉」號所有重要部位——指揮塔、炮塔、主機房、鍋爐房等等都被15英寸穿甲彈直接命中,爆炸一次疊著一次。那些零星抵抗的8英寸炮全部被打啞,炮管扭曲,指向四方。而主機已經停轉,一台鍋爐引起的爆炸將艦體從當中劈裂。甚至於有一座前炮塔被氣浪炸離炮座,象玩具一般滾過布滿烈焰的甲板,掉入了大海。此時,指揮塔內也是死傷累累。卡塔尼奧少將見大勢已去,整理了一下軍服,從容地穿越人間煉獄般的甲板,走到艦尾,下令棄艦,並指揮安置緩性炸葯,准備將旗艦炸沉。
飽嘗了一邊倒戰斗的樂趣後,英國戰列艦停止開火,並於22時38分撤離了混亂的戰場,2分鍾後,英國驅逐艦開始打掃戰場。22時59分,燃燒中的「扎拉」號和「阿爾菲耶里」號被英國驅逐艦「斯圖亞特」號「"哈沃克」號發現了,「斯圖亞特」號發射了魚雷,沒有命中。23時05分,「扎拉」號上緩性炸葯被引爆,火焰更加猛烈,可是似乎上帝有意折磨「扎拉」號,他仍然沒有沉沒。23時15分,「阿爾菲耶里」號突然鷂子大翻身,一下子沉入了大海。2分鍾後,「扎拉」又挨了「斯圖亞特」號上4.7英寸炮的2次齊射,除了幾聲爆炸,沒有任何效果。23時30分,在戰場遊走了一圈,目睹了「扎拉」號、「阜姆」號和「阿爾菲耶里」號3艘船慘相的「哈沃克」號又向義大利人發射了4條魚雷,結果卻無一中的。
直到2時,麥克分艦隊趕到了戰場,他們不顧水中掙扎的義大利人,徑直朝有火光的地方殺來。此時的「扎拉」號大約能燒掉的都燒的差不多了,只剩上甲板還有幾處火頭——這已經足夠。「扎拉」號挨了「賈維斯」號驅逐艦的3條魚雷,巨大的爆炸之後水柱沖起幾十英尺高,大火再度燃起,照亮了數海里范圍內的海面——現在那裡遍布著軍艦殘骸、漂浮的屍體、救生筏和無奈的水兵。2時40分,「扎拉」號終於如釋重負地翻轉了龐大的身軀,帶著卡塔尼奧少將——沒人知道他那時是死是活,逐漸沉入大海。
◆ 最後的一幕
英國人的炮擊開始後,其他義大利驅逐艦發現情況不對,紛紛轉舵離隊逃跑。「奧里亞尼」號被「厭戰」號的6英寸副炮擊傷了前引擎室,「焦貝蒂」號被「厭戰」的15英寸大炮打得起火,但是他們都藉助航速、夜色掩護和戰場的混亂逃跑了。只有「卡爾杜奇」號在23時08分挨了「哈沃克」的炮彈,又在7分鍾後挨了對方的魚雷,於23時30分葬身大海。
而這會兒的「波拉」號幾乎可以說是旁觀者了,它在海面上一動不動地漂浮著,遭到攻擊時電力設備的損壞使得艦上的火炮指向東倒西歪,也讓整個艦體漆黑一片。雖然它曾經被英艦「巴勒姆」號發現,可是突然出現的來救援他的卡塔尼奧分艦隊分散了英國人的注意力,因此它並沒有挨到英國戰列艦的炮彈。直到24時,它再次被「哈沃克」號的探照燈發現。也許「哈沃克」號相對「波拉」號龐大的艦體實在太小,於是它被「哈沃克」號艦長沃特金斯認為是「維內托」號。半小時後,追擊「維內托」號的麥克分艦隊趕了過來。雖然後來修正了報告,但已經來不及了,麥克將錯就錯加入了戰斗。
1時40分,探照燈再度照準「波拉」號,這次是「獵狗」號和「格里芬」號驅逐艦,麋集在上甲板的狼狽不堪的人不得不掩住眼睛。然而英國人並沒有立刻攻擊,他們在等麥克的分艦隊。3時25分,擊沉了「扎拉」號的「賈維斯」號接近了它,「波拉」號上一些人等不及靠近就跳入水中。之後,英國人不斷朝水中的義大利人高喊:「接住這個!可憐蟲!」他們把纜繩紛紛扔了過去,義大利人藉助纜繩登上了「賈維斯」號。包括從水裡救起的,一共有257人。在救援落水的義大利人的同時,英國人也組織了一批槍炮人員一窩蜂怪叫著沖上了「波拉」號,拆下了他們缺乏的小型槍炮,又從另一塊跳板回到自己的軍艦。15分鍾後,纜繩解開,「賈維斯」號對「波拉」號發射了1枚魚雷——沒有爆炸,旁邊的「努比亞」號驅逐艦補了1枚。4時03分「波拉」號爆炸沉沒。至此,義大利第1巡洋艦分隊全軍覆沒,只剩下在海面徒然掙扎的水兵。最後,坎寧安上將很有紳士風度地發了封電報給義大利海軍部,讓他們去救援還在海上掙扎的同胞。
扎拉級重型巡洋艦
同型艦4艘,分別為「扎拉」號、「阜姆」號、「葛拉齊亞」號、「波拉」號。
「扎拉」號 1929年6月4日開工,1930年4月27日下水,1931年10月20日完工。
「阜姆」號 1929年4月29日開工,1930年4月27日下水,1931年11月23日完工。
「葛拉齊亞」號 1930年5月17日開工,1930年10月28日下水,1931年12月23日完工。
「波拉」號 1931年5月17日開工,1931年12月5日下水,1932年12月5日完工。
尺寸:全長182.89米,水線長176.5米,寬20.6米,吃水(標准排水/滿載排水)5.9/7.2米。
排水量:11870噸,標准14530噸(滿載)。
動力:2軸齒輪傳動汽輪機,輸出功率95000馬力。設計航速32節(實際達到29節)。
燃料:2116噸。
續航力:5230海里/16節。
定員:810人。
主炮:4座雙聯裝1927年型53倍徑203毫米炮,重27.216噸,最大射程31566米。
副炮:8座雙聯裝100毫米1924年型47倍徑高平兩用炮。
防空火炮:6門40毫米「奧托·布萊達」70倍徑炮8門37毫米54倍徑高射炮,8挺13.2毫米高射機槍。
魚雷武器:8具魚雷發射管。
裝甲厚度:司令塔150毫米,主炮塔150毫米,主舷側裝甲帶150毫米,甲板70毫米。
卡洛·卡塔尼奧海軍少將(CARLO CATTANEO)簡歷:
卡洛·卡塔尼奧於1883年生於那不勒斯的聖·阿納斯塔西亞(S. Anastasia),在那不勒斯的軍事學院畢業後,1902年進入里窩那的海軍學院,1906年獲海軍少尉。1908年在戰列艦「聖·邦」(Saint Bon)號上服役時,對遭受地震的西西里和卡拉布里亞的居民進行人道主義援助。在1911-1912年的意—土戰爭中,曾指揮一連兵力登陸參與佔領利比亞的的黎波里,並由此獲得一枚軍事勇氣銀質勛章(Medaglia d'Argento al Valore Militare)。1913年獲提升至海軍中尉,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卡塔尼奧先在一艘魚雷艇上任艇長,在下亞得里亞海執行了許多使命,並獲一枚軍事勇氣銅質勛章(Medaglia di Bronzo al Valore Militare),隨後又在驅逐艦上服役。1920年1月擔任駐君士坦丁堡的海軍武官,同年升為海軍少校。1929年在海軍部任職,提升為中校後,先後出任駐羅馬尼亞和南斯拉夫海軍武官。1932年升為海軍上校,1937年升為海軍准將(Contrammiraglio),1938年3月獲晉升海軍少將(Ammiraglio di Divisione)。二戰爆發時,卡塔尼奧任第3海軍分隊(3a Divisione Navale)指揮,並率部參加斯蒂洛角(Punta Stilo)海戰。1940年8月起指揮第4海軍分隊,同年12月起指揮第1巡洋艦分隊(1a Divisione Incrociatori),並以「扎拉」號(Zara)為旗艦,1941年3月28-29日晚,在馬塔潘角海戰中與艦俱沉。被追授軍事勇氣金質勛章。
獲得的軍功:
軍事勇氣金質勛章(馬塔潘角,1940年3月28日)
軍事勇氣銀質勛章(的黎波里,1911年10月)
軍事勇氣銀質勛章(杜拉佐,1919年10月2日)
軍事勇氣銀質勛章(斯蒂洛角,1940年7月9日)
軍事勇氣銅質勛章(亞得里亞海,1915年7月18日)
在授勛詞中寫到:
「作為一個海軍分隊的指揮官,他以高度的才智指揮,訓練,塑造這支部隊,並賦以愛的耐心和恆心。在斯蒂洛角海戰中,作為編隊的先鋒,他以機智主動和大膽的進攻精神面對敵人的巡洋艦並以出色的操縱使敵魚雷機的無數次攻擊無果。3月28日晚,在敵人的猛烈攻擊下,(我方)一艘巡洋艦中雷,在試圖援救時,在未覺察的情況下突遭到優勢之敵攻擊,他以無畏的鎮靜和勇氣面對之。短暫而激烈的戰斗處處表現出他的心和智的天資,當他的座艦(旗艦)被擊毀起火,既無進攻可能,也無逃生希望時,他召集倖存者至艦尾在沉入海中時以忠誠之信念高呼「義大利萬歲!吾王萬歲!」
❼ 為了製造發動戰爭的口實,義大利做了什麼事情
為了製造發動戰爭的口實,義大利於1934年12月5日在距意屬索馬里100~150公里處製造了瓦爾·瓦爾事件。意軍出動飛機和裝甲車,向正在擔任保護調查索馬里人游牧部落放牧范圍的英國—聯合委員會的警衛部隊發動突然襲擊,埃軍奮起還擊,結果埃方死傷152人,意方死傷60多人。然而義大利卻賊喊捉賊,反誣事件是由埃方挑起的,蠻橫地要求埃方「正式賠禮道歉,通過在當地向義大利國旗致敬的辦法承認義大利佔領瓦爾·瓦爾的合法性,把奧馬爾·薩曼塔爾交給義大利懲處和支付20萬(衣索比亞)銀元的賠償費。」
❽ 疫情結束之後,我們可以去義大利做什麼
隨著新冠肺炎在歐洲全面爆發,作為形勢相對嚴峻的義大利,其病例曲線無限接近湖北武漢。義大利政府開始通過媒體喊話,希望得到其他國家的幫助。
EugenioBarsanti人類內燃機之父
雖然網上關於義大利的段子不斷,網友也親切的稱其為「意呆利」。「只有白天休息好了,晚上才能睡得更香!」從這句義大利南方的俗語中我們也能看出義大利人的性格。然而就是這么一個懶散的民族,卻誕生了汽車史上眾多美麗的瑰寶。「西餐之母,汽車教父」便是對義大利最好的描述。好吃,好玩,好風光,好姑娘。這么一個「四好」學生,令我心馳神往。如果疫情過去,我將帶上我的相機,跟大家一起體驗傳說中的「絕美之城」。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❾ 二戰時期義大利對英國做了什麼
「三國軸心協定」根據條約規定,三國彼此以一切政治、經濟和軍事手段互相援助。有了這個條約做靠山,義大利獨裁者本托·墨索里尼決定奪取英國在非洲的全部的兵力,雖然墨索里尼開始時氣勢很盛,但仍然不能戰勝看上去已經孤立無援的英軍。
義大利的軟弱使英軍在希臘形成一條戰線,並從地中海的克里特島出發轟炸德國控制的戰略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