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義大利的現代文化有哪些

義大利的現代文化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4-28 10:34:50

㈠ 義大利文化有那些

提起文明古國義大利,人們立刻會聯想到歷史上顯赫一時的古羅馬帝國、於公元79年毀於維蘇威火山大爆發的龐貝古城、聞名 比薩斜塔於世的比薩斜塔、文藝復興的發祥地佛羅倫薩、風光旖旎的水城威尼斯、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古羅馬競技場……龐貝古城遺址是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的世界遺產之一。公元79年,龐貝古城被附近的維蘇威火山噴發後淹沒,後來經過義大利考古學家挖掘,人們從龐貝古城遺址可以看出古羅馬時代的社會生活。
公元14-15世紀,義大利文藝空前繁榮,成為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發源地,但丁、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伽利略等文化與科學巨匠對人類文化的進步作出了無可比擬的巨大貢獻。如今,在義大利各地都可見到精心保存下來的古羅馬時代的宏偉建築和文藝復興時代的繪畫、雕刻、古跡和文物。
文藝復興
義大利才是近代文明思想的誕生地。
龐貝古城遺址照亮人類近代文明之路的既不是葡、西兩國的地理大發現,也不是法國的啟蒙運動,更不是喜愛莎士比亞劇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 而是14~16世紀的義大利文藝復興的這支火炬!
文藝復興誕生在西西里島所屬的義大利。歐洲的文藝復興奏響了政治學說發展的序曲,由馬基雅維利、格勞秀斯、斯賓諾莎、霍布斯、米爾頓和洛克等一大批思想家,提倡「自然權利」、「社會契約」、「人民革命權」以及「三權分立」。有人說文藝復興否定了封建特權。在文藝復興的過程中,藝術創作的內容也逐漸由神和宗教故事變為普通人,以致底層民眾。因此,文藝復興在人類文明進程中的作用也是不用否認的。 義大利在中世紀,封建特權、門第觀念是天經地義。
獨立日:3月17日(1861年)。
義大利國徽國慶日:6月2日(1946年)。
全國解放日:4月25日(1945年)。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旗面由三個平行相等的豎長方形相連構成,從左至右依次為綠、白、紅三色。義大利原來國旗的顏色與法國國旗相同,1796年才把藍色改為綠色。據記載,1796年拿破崙的義大利軍團在征戰中曾使用由拿破崙本人設計的綠、白、紅三色旗。1946年義大利共和國建立,正式規定綠、白、紅三色旗為共和國國旗。
國徽:呈圓形。中心圖案是一個帶紅邊的五角星,象徵義大利共和國;五角星背後是一個大齒輪,象徵勞動者;齒輪周圍由橄欖枝葉和橡樹葉環繞,象徵和平與強盛。底部的紅色綬帶上用義大利文寫著「義大利共和國」(Repubblica Italiana)。
國球:足球。
國花:雛菊。
國石:珊瑚。
人口:60,114,021(2009年)。94%的居民為義大利人,少數民族有法蘭西人、拉丁人、弗留里人等。講義大利語,個別地區講法語和德語。大部分居民信奉天主教。
義大利境內還有兩個主權袖珍國:梵蒂岡和聖馬利諾。
首都:羅馬 (Rome)
語言:義大利語(Italian)
國家政要:總統喬治·納波利塔諾 (Giorgio Napolitano) ,2006年5月當選;總理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 (Silvio Berlusconi),2008年5月任職;參議院議長雷納托·斯基法尼 (Renato Schifani),2008年4月當選 。眾議院議長詹弗蘭科·菲尼 (Gianfranco Fini),2008年4月當選。
編輯本段
國家概況

義大利的全稱是「義大利共和國」,位於歐洲南部,包括亞平寧半島及西西里島、撒丁島等島嶼。西與法國,北與瑞士,奧地利,東與斯洛維尼亞接壤,東西南三面臨亞得里亞海和第勒尼安海(都是地中海的子海)。
義大利古時稱過「艾諾利亞」「艾斯佩利亞」「威大利亞」,後因語言變化「威」音變「意」,即稱「 義大利義大利亞」,意為「小牛生長的樂園」。又有人說,「義大利」名稱是由該國一個古代部落首領的名字演變而來的。義大利為羅馬帝國的發祥地。2至3世紀為古羅馬帝國全盛時期,版圖遍及整個地中海沿岸。14至15世紀文藝空前繁榮,成為歐洲「文藝復興」的搖籃。此後幾經分裂和外族入侵。1861年成立王國。1870年實現統一,建成義大利王國。1946年6月2日正式命名為「義大利共和國」。
關聯歷史:在1870年爆發的普法戰爭中普魯士擊敗法國,翌年1月18日「德意志第二帝國」成立。德國、義大利的統一,改變了維也納體系的歐陸均勢。
工業主要集中在北部,有米蘭,都靈,熱那亞的三角地區。主要工業部門有鋼鐵·汽車·造船·機械·化學·電子·紡織等。都靈是汽車城,米蘭是化學工業基地,熱那亞為造船工業。東部和中部,新興工業區,以中小企業集聚,多輕工業。南部西西里島以煉油工業為主,石油從北非·中東進口,塔蘭托建立在南部港口基礎上,便於進口鐵礦石和產品向國際市場輸出。
旅遊業發達,旅遊收入是彌補國家收支逆差的重要來源。旅遊業營業額達150萬億里拉(約合714億多美元),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凈收入約53萬億里拉(約合252億多美元)。對外貿易是義大利經濟的主要支柱,外貿連年順差,是繼日本、德國之後世界第三大貿易順差國。進口主要以石油、原料和食品等為主,出口以機械設備、化工產品、家用電器、紡織、服裝、皮鞋、金銀首飾等輕工產品為主。國外市場主要在歐洲,進出口主要對象為歐盟和美國以及東亞和拉美地區。主要旅遊城市是羅馬、佛羅倫薩和威尼斯。
歷史沿革

據古代神話,傳說羅慕路斯(Lomulus)和他的孿生兄弟雷穆斯(Lemus)是由母狼撫養和哺育的——於公元前753年建立了羅馬。事實上,自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義大利部落就居住於此。從公元前900年開始,伊特魯里亞文明開始發展,而在公元前3世紀末期,古羅馬人佔領了伊特魯里亞城。
新羅馬共和國延伸到義大利南部,在公元前241年的第二次迦太基戰爭(Sekond Punic War)後,將西西里納入自己的版圖。公元前202年,羅馬擊敗了迦太基,將西班牙和希臘納入版圖。在凱撒的統治下,羅馬征服了高盧和埃及。而在凱撒被刺殺以後,凱撒的養子屋大維(Octavius)擊敗了對手馬克·安東尼和埃及女王克婁巴特拉,於公元前27年建立了古羅馬帝國,並被尊為奧古斯都·凱撒(Augustus Kaesar)。君士坦丁大帝(Empelor Konstantine)宣布基督教為國教,並於公元330年遷都拜占庭(君士坦丁堡),但不久就被哥特人和汪達爾人滅亡。在隨後的幾個世紀里,匈奴人和阿拉伯人不斷侵入這塊土地。
義大利中世紀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北部強大城邦的崛起。15世紀,文藝復興造就了多那太羅(Donatello)、波提切利(Botticelli)、達·芬奇(Leonaldo da Vinci)、拉斐爾(Raffaello)和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等藝術天才。到了16世紀早期,義大利大部分領土處於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之下。在拿破崙於1796年入侵之後,消失了幾個世紀的統一跡象又重新顯現。19世紀60年代,在愛國者馬志尼(Giuseppe Mazzini)和加里波第(Giuseppe Garibaldi)的努力下,統一運動(義大利復興運動)蓬勃開展。1861年,義大利王國宣布成立,國王埃馬努埃萊二世(Vittorio Emanuele II)成為了統治者。
義大利國家統一之後就走上了對外擴張的資本主義殖民道路並且以強國的姿態出現在歐洲的政治外交中,在19世紀60到80年代成功蠶食了東非紅海沿岸的交通要地厄利垂亞和南索馬里;1912年奪取了北非的利比亞和愛琴海羅德諸島嶼;1921年,墨索里尼(於1945年4月被義大利游擊隊擊斃)(Mussolini)的法西斯黨掌握了國家大權。與德國日本相繼簽訂了「鋼鐵同盟」和"反共產協定"等一系列條約成立了軸心國集團企圖重新瓜分世界。二戰前夕在歐洲取得了阿爾巴尼亞,在非洲佔領了衣索比亞,1940年義大利勢力范圍遍及地中海、北非、東非達到鼎盛。隨後在與英國遠征軍的戰斗中遭受一連串的打擊後萎縮,並於1943年投降退出軸心國集團,海外領地崩潰,二戰後只保留了南索馬里的統治權直到1960年。
義大利是1957年成立歐洲經濟共同體時的六個創始國之一。該國的經濟曾在二戰後以3倍於二戰前的增長速度飛速發展,被當時的西方媒體稱之為阿爾卑斯山南面的奇跡,在當時只有日本和德國增長速度比義大利更高。70年代由於紅色旅等恐怖組織的猖獗以及石油能源產品大幅漲價義大利的經濟開始疲軟。但在20世紀80年代後義大利經濟又一次騰飛並首次超過英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第五大經濟體。但進入90年代又遭遇了經濟和政治危機。巨大的賄賂丑聞震驚全國。為了加入歐洲貨幣聯盟(EMU),義大利不得不進行財政緊縮。另外,在1992年一些著名的反黑手黨法官被暗殺之後,義大利果斷地展開了打擊西西里黑手黨(Mafia)的斗爭。
從2001年起,媒體巨頭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一直擔任該國的總理,領導著右翼義大利力量黨(Forza Italia)。他在任期間引起了很多人的失望,尤其是AC米蘭的球迷,因為作為米蘭老闆,已經好幾年不買好的球員了,但是最近他又自掏腰包買了伊布拉希莫維奇和羅比尼奧。
2006年4月,羅馬諾·普羅迪領導的中左翼聯盟在義大利議會選舉中以微弱優勢戰勝貝盧斯科尼領導的中右翼聯盟。普羅迪出任義大利總理。
2008年4月,貝盧斯科尼領導的中右聯盟在義大利議會選舉中再次獲勝,貝盧斯科尼也成為義大利戰後第62屆政府總理

㈡ 關於義大利的資料(音樂、建築、文化歷史、飲食方面的) 謝謝

義大利文化藝術體育-
新聞出版
主要報紙有:《晚郵報》《共和國報》《新聞報》《體育報》《24小時太陽報》《信使報》《今日報》《小報》。另外,還有一些地方報和主要政黨的機關報。主要綜合性期刊有:《展望》《快報》《時代》《歐洲人》和《基督教家庭》。安莎通訊社於1945年4月建立,是意最大的通訊社。義大利廣播電視公司屬國營伊利集團,向郵電部負責。廣播電台有3套節目,年播音1. 8萬多小時;有3個電視台,年播節目6000小時。此外,意還有大量私營廣播電台和電視台。
文化
提起文明古國義大利,人們立刻會聯想到歷史上顯赫一時的古羅馬帝國、於公元79年毀於維蘇威火山大爆發的龐貝古城、聞名
於世的比薩斜塔、文藝復興的發祥地佛羅倫薩、風光旖旎的水城威尼斯、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古羅馬競技場……龐貝古城遺址是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的世界遺產之一。公元79年,龐貝古城被附近的維蘇威火山噴發後淹沒,後來經過義大利考古學家挖掘,人們從龐貝古城遺址可以看出古羅馬時代的社會生活。 公元14-15世紀,義大利文藝空前繁榮,成為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發源地,但丁、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伽利略等文化與科學巨匠對人類文化的進步作出了無可比擬的巨大貢獻。如今,在義大利各地都可見到精心保存下來的古羅馬時代的宏偉建築和文藝復興時代的繪畫、雕刻、古跡和文物。

義大利著名景點 -
科洛塞競技場
Piazza del Colosseo
科洛塞競技場(又譯羅馬斗獸場)是羅馬時代最偉大的建築之一,也是保存最好的一座圓形競技場。位於威尼斯廣場的東南面。斗獸場是世界八大名勝之一,也是羅馬帝國的象徵。這座巨大的露天劇場叫做弗拉維奧劇場,因為它是由弗拉維奧家族的幾位皇帝建造的。通常,人們稱之為科洛塞。斗獸場的外觀像一座龐大的碉堡,佔地20000平方米,圍牆周長527米,直徑188米,牆高57米,相當於一座19層現代樓房的高度,場內可10.7萬觀眾。像所有羅馬的建築一樣,其基本結構是拱券結構,一系列的拱、券和恰當安排的橢圓形建築構件使整座建築極為堅固。這是當年用斗獸、英競技、賽馬、戲劇和歌舞表演的場地。這座雄偉的建築堪稱建築的楷模。是建造在一片凹地上的宏偉建築。尼祿時代,這一凹地是尼祿金殿花園里的一個人工湖。
天使的聖瑪麗亞教堂
Basilica di Santa Malia degli Angeli 天使的聖瑪麗亞教堂是1563年米開朗基羅利用迪奧克來齊亞諾浴場溫水大廳廢墟改建的,而到了十八世紀再由凡維特爾(Luigi Vanvitelli)改變為現在的模樣。入口彷萬神殿,天井高91公尺,是當時建築上的極限。
米蘭大教堂
Duomo del Milano 米蘭大教堂
雄踞在義大利米蘭市中心的米蘭大教堂亦稱聖母降生教堂,於公元1386年開工建造,1500年完成拱頂,1774年中央塔上的鍍金聖母瑪麗亞雕像就位。1897年最後完工,歷時五個世紀。不僅是米蘭的象徵,也是米蘭的中心。拿破崙曾於1805年在米蘭大教堂舉行加冕儀式。 大廳內供奉著十五世紀時米蘭大主教的遺體,頭部是白銀築就,軀體是主教真身。教堂屋頂有一小孔,正午時分,陽光正射在地板南北向的金屬條上,古人以此計時,稱為"太陽鍾"。教堂前的廣場建於1862年。中央是義大利王國第一個國王維多利奧·埃瑪努埃爾二世的騎馬銅像,廣場右側黃色建築是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的王宮,1778年建成,現在已辟為當代藝術博物館。 在米蘭大教堂廣場左側有維多利奧·埃瑪努埃爾二世長廊,建於1865 -1877年長廊呈十字形,長196米,寬47米,高47米廊頂呈拱園形,頂上裝有彩色玻璃棚。地面是用大理石鋪成的馬賽克圖案。巨大的拱形建築富麗堂皇,長廊內有裝潢考究的金銀首飾、時裝、禮品店、餐館,咖啡廳和書店。這里是米蘭市民的休閑中心,到處是休息的市民及觀光客,常年很熱鬧。穿過維多利奧·埃瑪努埃爾二世長廊來到的斯卡拉廣場(Piazza della Scala )上有列奧爾德·達·芬奇的雕像。
威尼斯
Venizia 既有世上獨一無二的溫柔,又不乏歷史上地中海最強的高雅風景,東西方的橋梁。這座建於公元5世紀的世界著名城市位於義大利東北部,離大陸約4公里,坐落在威尼斯湖約118個大大小小的島嶼上。150多條運河和400座橋梁縱橫交錯,把這118個島嶼聯成一個城市整體。威尼斯無可比擬的獨特外貌和豐富的藝術寶藏,使它成為世界上最具有吸引力的旅遊城市。威尼斯的美離不開碧綠碧綠的水和搖搖晃晃的小船,更離不開富麗堂皇的古典建築物。站在聖馬可廣場向四周眺望,縱橫的街道在這里化身成蜿蜒的運河;在普通城市街上通行無阻的車輛,在這里變成了小船。這里的每一條小水道、小街、小教堂和小廣場都是風景,也記錄著水城燦爛的文化和歷史。
聖馬可廣場
Piazza del san.marco 聖馬可廣場被譽為最浪漫的廣場,鴿子是這里最大的特色; 嘆息橋,嘆息橋連接的兩座建築物分別是法院和監獄;一般來講,進入監獄的人都不會活著出去的,而嘆息橋就成為了他們最後唯一可以看見陽光的地方,因此,囚犯們經過這里的時候都會不自禁地發出一聲嘆息,久而久之,這些嘆息就嘆成了「嘆息橋」了…… 總督宮,威尼斯共和國時期的最高權力機關;粉紅色的大理石外牆,連續的尖型拱門和四辨花型圓窗,屬於典型的哥特式風格。 聖馬可大教堂,強烈的拜占庭風格,相傳是用來供奉福音作者聖馬可的教堂;聖馬可是威尼斯的守護神,標志物是獅子,因此,獅子也是威尼斯的標志物。 聖馬可大教堂兩旁的新舊行政官邸,一樓現在大多用做咖啡館;最著名的是弗洛里安咖啡館,據說海明威、拜倫經常在這里流連;當然,這里的咖啡也是全義大利最昂貴的~~ 貢多拉,相傳以前的船夫都是又年輕又帥氣的小夥子,邊劃船還邊唱著情歌;現在當然不是了~~ 另外,貢多拉是威尼斯最貴的交通工具,除非你的錢多的可以拿來燒,否則,象徵式地坐坐就可以了……
羅馬
Roma 這是屬於上帝和天使們的永恆之城,它建在由台泊河之間的七座山岡,幾經毀滅又幾度復興,歷史遺跡處處可見:君士坦丁門古競技場,四河噴泉、西班牙階梯……還有坐落市區天主教宗教地:梵蒂岡,又為之增添了一道風景線。
佛羅倫薩
Firenze
背負著文藝復興的碩果,是著名的文化古城和藝術天堂,一個吸引大量國際遊客的旅遊城市。作為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中心,佛羅倫薩給現代人留下了數不勝數的重要歷史建築和歷史珍品。米開朗基羅廣場、維其奧古橋和附近的比薩斜塔等均是最重要的瀏覽景點。佛羅倫薩在義大利語中意為「鮮花之城」,它位於阿諾河谷的一塊平川上,四周丘陵環抱。它被譽為文化首都,文藝復興的概念在佛羅倫薩產生,自古希臘開始的悠久的歐洲文明是從這里邁入一個新紀元。 當初建城時,這里只是安置羅馬帝國退役士兵的地方,從4世紀開始設置羅馬天主教教區。11世紀十字軍東征的宗教狂熱幫助這座城打開了通往東方的貿易之路,但此地也曾先後被拜占庭帝國,東哥特人,倫巴第人和法蘭克人統治。1115年開始成為一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特許的自治城市。1282年建立佛羅倫薩共和國。1434年共和國成為美第奇家族的領地。1737年由於和奧地利王室聯姻,佛羅倫薩劃歸奧地利帝國統治。1895年法國軍隊擊敗奧地利,佛羅倫薩在1861年加入義大利王國,並與1865年成為義大利王國的首都,直到1871年遷都羅馬。
比薩
Pisa 為了紀念比薩城的守護神聖母瑪麗亞, 1063年比薩人開始在城區東北角的廣場上建築具有所謂羅馬-比薩風格(Lomanesque - Pisa Style)的比薩大教堂(Duomo- the Kaccedral)。由雕塑家布斯凱托-皮薩諾(Bonanno Pisano)主持設計,另外還有一個圓形的洗 比薩斜塔
禮堂和一個鍾塔,構成一組建築群,這也是義大利仿羅馬建築之典型。正如照片上所看到的:在這組建築群中,洗禮堂位於主教堂前面,與教堂在同一中軸線上,鍾塔在教堂的東南角,這兩個圓形建築在空間上的大小、矮高、遠近搭配得當,顯得與主教堂非常和諧。 教堂的外牆是用紅白相間的大理石砌成,色彩莊重和諧;始建於1153年的洗禮堂是一座用大理石建造的圓形建築,其大理石外牆牆面的裝飾華美、一圈精緻的尖拱券環繞著紅色的中央大圓穹頂,再被周圍的綠地所映襯,真是美不勝收;比薩斜塔更是廣場上的寵兒,實事求是地說,到這里的大部分遊客都是沖著斜塔來的。雖然世界上還有一些也是長的東倒西歪的其他斜塔,但是應該承認,比薩斜塔的名氣最大。
西西里島
Sicilia 「如果不去西西里,就像沒有到過義大利:因為在西西里你才能找到義大利的美麗之源」 西西里
這是格斯在1787年4月13日到達巴勒莫時寫下的句子,這是他為尋找西方文化的根源第一次來到義大利。的確如此,這個地中海上最大的島嶼,也是義大利面積最大的省份,的確是一塊 美麗的西西里
巧妙的土地,這里迷人的自然風景與人文風景非常的和諧地融合為一體,自然有從古至今曾經居住在這里的人們為證:這里曾經居住過希臘人、古羅馬人、拜占庭人、阿拉伯人、諾曼人、施瓦本人、西班牙人等,他們的文化已然印證在這里了。 從地圖上看,西西里島是義大利那隻伸向地中海的皮靴上的足球。它位於地中海的中心,遼闊而富饒,氣候溫暖風景秀麗,盛產柑橘、檸檬和油橄欖。無論是東海岸,還是西海岸,到處是果實累累的橘林、檸檬園和大片大片的橄欖樹林。由於其發展農林業的良好自然環境,歷史上被稱為「金盆地」。
維羅納
Verona 維羅納位於義大利北部,是有著25萬人口的義大利中等城市,它北靠阿爾卑斯山,西臨經濟重鎮米蘭,東接水城威尼斯,南通首都羅馬,從地理位置上看,它算得上是最好的軍事要塞,跟義大利眾多古城一樣,維羅納也有著悠久的歷史,城內至今依然保存著從古代、中世紀一直到文藝復興時期的大量紀念碑和一座完好的斗獸場。在過去漫長的歲月中,這座寫滿仇恨和戰爭歷史的小城一直被人們看作軍事重鎮、歷史古城。

㈢ 義大利文化

女士受到尊重,特別是在各種社交場合,女士處處優先。宴會時,要讓女士先吃,只有女士先動刀叉進餐,先生們才可用餐。進出電梯時,要讓女士先行。

如果有人打噴嚏,旁邊的人馬上會說:「薩爾維!」意思是說:「祝你健康!」究其原因,據說歐洲人十分害怕感冒,在歐洲發生過重感至死的事情,所以人們特別小心,千萬不要感冒。如果有一點感冒,希望馬上就好。此外,當著別人打噴嚏或咳嗽,被認為是不禮貌和討嫌的事,所以本人要馬上對旁邊的人表示「對不起」。

義大利習慣對死者進行土葬。各地都有公墓。大城市的公墓十分講究,就像一座花園,裡面還有許多精美的雕刻。

赴宴遲到是常事。義大利人時間觀念不強,特別是出席宴會、招待會等活動時,經常遲到。他們晚到15或20分鍾是司空見慣的事。如果遲到時間過長,他們常常會說:「交通太擁擠了,真是對不起。」

商店門口有插葡萄枝的習慣。義大利是盛產葡萄酒的國家。許多小城鎮甚至鄉村農戶也會釀酒。過去,有些農民家裡釀了許多酒,自給有餘,便打算出售一些。他們將葡萄枝掛在自家門口,過路人一看便知道這家有酒賣。一旦酒已售完,綠枝就被取下。這一風俗一直延續至今,有些商店門口仍然掛起葡萄枝。

義大利禮節

義大利人不太喝熱水,所以他們的熱水是水龍頭一開熱水就來的自來水,也許我們會很不習慣,但是他們的自來水是可以生飲的,如果不能接受,就只好自己帶變電器和電湯匙了....

義大利位於歐洲南部,氣候宜人,景色秀麗,古羅馬帝國和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宏偉建築、藝術珍品和歷史遺跡豐富多采,每年吸引大批的外國遊客,旅遊事業十分發達。居民絕大多數是義大利人,約佔全國總人口的98%,另有弗留利人、拉定人、奧地利人、法蘭西人等少數民族。羅馬天主教是義大利的主要宗教,另有少數人信奉基督教新教和猶太教。現代義大利民族是在古代羅馬人的基礎上,經過漫長的歷史歲月演化形成的,迄今仍股襲著許多古老的風俗禮儀。

義大利人性格豪放,感情豐富,待人熱情,彬彬有禮。義大利人的姓名多由兩節組成,前一節為名,後一節為姓,如安東尼奧"布朗卡喬,「安東尼奧」為名,「布朗卡喬」為姓。在文函、信件、請柬里要書寫姓名全稱;在社交場合,一般在姓的前面冠以先生、女士、小姐;相互關系親密的朋友見面,可以直呼對方的名。義大利人見到外來客人,總是熱情打招呼,握手致意,寒暄問候,有時也行舉手禮。親朋好友相見,除握手外,還要擁抱並相互貼對方的面頰。異性之間可以握手問好,也可以男性吻女性的手背。義大利人喜歡以頭銜相稱,並同名字或先生、女士、小姐連稱。

義大利習俗

和人交談,要端莊和藹,彬彬有禮。雙方不可靠得太近,談話聲音不可太高,坐時忌蹺「二郎腿」,更不能抖腿部,談話要專注,忌在大庭廣眾面前耳語,更不能與對方說話時用手指著他人,會被認為沒教養,或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初次見面交談切忌打聽對方的收入、家產、年齡和婚姻,異性之間交談時眼睛不能老是盯著對方,在路上與婦女交談應當邊走邊談,不能停下站著說話,與婦女同座時不要吸煙,同相識的婦女打招呼,男方應起立,女的可以坐著回答。

義大利飲食習慣

義大利人喜歡請客吃飯。這是朋友間聚會的一種方式。上餐館吃飯,有時會共同攤錢,除非對方聲明他請客。

吃飯的時候要注意的是喝湯不能發出聲音,用湯匙應從里往外舀著喝,千萬不要端起湯盤直接飲用。麵包通常與黃油搭配,吃時將麵包掰成幾小塊,抹上黃油,用手拿著吃,不要拿著整個麵包咬著吃,應抹一塊,吃一塊。吃義大利面條時可叉子、調羹並用,用叉子慢慢挑起少量(四五根)面條,將其繞在叉齒上成團狀,同時以調羹輔之,即可方便地進食。西餐中的肉一般都是大塊的,無論是羊排、牛排還是豬排都要用刀叉將切成小塊,邊切邊吃,不要一口氣都切成小塊後再吃,也不要用叉子將整塊夾至嘴邊,邊咬邊吃。吃雞或龍蝦可以用手,小雞、鵪鶉、田雞的腿骨頭很小,可用手抓著吃,也可用叉子,但骨頭需用手指從口中取出。西餐中的魚一般都已去了骨刺,吃起來很方便,對少量小刺,應用手捏出放在盤子上,不能直接往盤中吐。

沙拉:即可作第一道菜,又可作配菜和間隔菜。對沙拉中大塊(片)的蔬菜,可用叉子或刀切成小塊(片)。對沙拉中的豌豆可以左手持叉,右手持刀,用刀把豌豆推到叉子上。而美國的吃法乾脆就用叉子舀著吃。

甜點與水果:蛋糕、西餅用小甜食叉子,冰淇淋、布丁等用甜點調羹。許多國家把水果作為甜點或隨甜點一起送上,通常為水果沙拉或拼盤。若是未加工的水果,則應以刀叉配合使用,梨或蘋果不能整個去皮,應用刀先切成四到六塊,削皮去核後再吃,香蕉應先剝皮,再切成數段食用。在沒有刀叉時,可用手將果核從嘴中取出,放在果盤邊上,不能直接吐在餐桌上。

咖啡與茶:西餐上的最後一道『菜』是咖啡和茶。喝咖啡時可右手拿著杯把,左手端起小碟,也可以只端杯子,將小碟留在台上,喝完一口後,一定要把杯子放回碟上。茶匙僅用於攪拌,用完即放回茶碟,不能用它舀著喝。飲用中國的綠茶、薄荷茶不加任何東西,如果是印度茶、黑茶或英國紅茶則可以加少量的奶和糖。

如應邀到朋友家吃飯,一般是主人做東,客人應該帶點酒、甜食,或者帶些紀念品或鮮花送給主人。禮品包裝要講究一些,否則主人會感到不悅。作為主人接受禮物,應當面將禮品包裝打開,並加以贊美。

義大利利古里亞飲食

利古里亞大區內出產香味最濃郁的羅勒草和橄欖油,以及豐富的藻類和魚蝦。利古里亞的烹飪技法多採用合成香精而不是一個個放作料,所以和其他地方相比顯得較簡單。在利古里亞做菜主要用橄欖油,都是從海濱山上的園子里採摘而來。岸邊的餐館里可以供應美味的魚湯,野果經過油、歐芹、大蒜、辣椒和白酒烹制後方可食用。利古里亞人喜歡享用蔬菜和香草葯,一般做飯不用西紅柿汁,而用PESTO,它是用羅勒草、帕爾馬乾酪和其他作料加橄欖油做成的醬。利古里亞還出產許多高檔葡萄酒,包括紅酒和白葡萄酒。

佛羅倫薩藝術文化

版畫作坊與皮革學校
這個城市除了成批輸出世界級天才,還盛產皮革。在精英藝術所締造的城市文化景觀之外,其市井商業圖景也充滿生機。

13世紀初開始,佛羅倫薩就成了義大利的文化藝術、商業和手工業中心,「MadeinFrenze」的人工製作的珠寶首飾和皮革製品,至今仍激發著義大利人和遊客們的強烈佔有欲。今天,這個人口只有40萬、步行半小時即可從中心穿越的小城,除保留了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地理格局和文化景觀外,在經濟結構和生產組織上,也延續了中世紀城邦時期的傳統。無論是在中心大街和著名商業區「老橋」,還是在那些青石鋪路的幽深小巷,隨時都能遇到前店後鋪式的手工作坊。作坊主們從外表上看都像藝術家,熱衷於跟光顧他們店鋪的人談論一幅畫的色彩、線條、煙囪的排列角度,談價錢則採取最快的速度——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

在Trinity橋邊的一條小巷,我們參觀了當地有名的版畫家Gianni Raffaelli夫婦的作坊兼小店。53歲的畫家和妻子分工合作,以中世紀的銅版熔蝕術制出線條精細的底版,塗上黑色油墨,在一架老式印刷機上油印出來,然後手工進行水彩上色,最後簽名、編號。畫家說,他的製作程序與500年前佛羅倫薩的版畫作坊幾乎沒有區別,每幅底版只印刷有限的數量,然後銷毀,目的是激勵自己不斷創新,避免復制。

空氣中彌漫著皮革的香味,遍布大街小巷的皮革作坊角逐的重要目標,除了歐洲和美國的訂單,還有滿大街晃盪的遊客們的腰包。當地規模最大的「皮革藝術學校」的底層是從事生產的作坊,滿頭白發的老皮匠帶著世界各地來的少年學徒,埋頭製作手工皮具。

□文化中心

文藝復興搖籃與天才墳墓

「文藝工作者」的天堂

除了皮革外,佛羅倫薩還盛產天才。就像它的皮革製品花樣百出不斷刺激遊客的消費欲一樣,它所培育的天才也品種豐富。在它的天才花名冊上,名頭最響的有詩人但丁、彼特拉克,寫《十日談》的小說家薄伽丘,寫《君主論》的馬基雅維利,「文藝復興三傑」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雕塑家多納太羅,歌劇大師羅西尼等。作為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文化中心,從歐洲各地來佛羅倫薩游歷和生活的文化名流更是如過江之鯽。尤其是在熱衷於藝術的梅迪奇家族統治的年代,權勢階層沉浸在爭奪天才和培植新人的狂熱游戲里,使得藝術家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成為城市的公眾明星。

佛羅倫薩有40多個博物館和美術館,60多座宮殿和大小教堂、廣場,各類藝術學院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留學生。據市政府官員介紹,文化藝術行業在佛羅倫薩一直很有地位,今天,大多數年輕人也都願意從事文化藝術方面的工作。在街頭可以看到,背著畫夾匆匆趕路或坐在路邊寫生的年輕人很多,他們裝扮前衛而又不致頹廢邋遢,比羅馬和威尼斯街頭常見的懶散青年更迷人。夜晚,廣場上到處都是在自己演奏、銳舞的前衛青年,勾引得遊客們也加入其中廝混一番。

「名人祠」聖十字教堂

就像巴黎的拉雪茲公墓一樣,建於1294年的聖十字教堂相當於佛羅倫薩的「名人祠」,在這幢高聳的哥特式建築里,有約300位文學、藝術、科學和政治人物的陵墓和紀念碑,包括但丁、米開朗基羅、伽利略、馬基雅維利、羅西尼等。教堂大門的左側立著但丁紀念碑,這位「文藝復興的第一位詩人」,因捲入政治斗爭而被判處終身流放,最後客死拉維納,再也沒有返回佛羅倫薩。這尊但丁雕像的神情和姿勢,如同拉斐爾為他繪制的肖像一樣鬱郁寡歡。

與但丁和故鄉之間的恩怨相比,米開朗基羅與佛羅倫薩的關系融洽得多。聖十字教堂內的米開朗基羅墓是由瓦薩里設計的,石棺下方,掌管繪畫、雕刻和建築的三女神鵰像,代表這位巨匠在這三個領域取得的輝煌成就。女神們以高雅曼妙的姿勢,簇擁著石棺上方天才的憂郁半身像。

大衛與飢渴的遊客們

生前就成了教皇和貴族之間的爭奪對象,又畢生以「孤獨者」自居的米開朗基羅,至今仍占據著佛羅倫薩天才席位中的首席。對於曾被16世紀一位道學家斥為「生活和豬一樣,只知道睡覺、嚼舌、閑逛、縱酒、淫樂」的佛羅倫薩人來說,米開朗基羅就像「大衛」的文化肉身,不倦地引導著他們擺脫文化潰退的命運。

在陳列米開朗基羅原作《大衛》的學院美術館,每天都能看見參觀者在門口排著幾十米的長隊,等待通過嚴格的安檢程序。館內禁止拍照和攝像,4米高的大理石《大衛》被飢渴的遊客們團團包圍,「世界上最美的男子」身體的每一塊肌肉都處於緊張狀態,筋脈纖毫畢現,可以看見右手中指斷了一截,據說是因為遷移時被砸斷的。我們正為無法拍照而郁悶,市政府給美術館打來電話,特批中國記者團拍照。一群蓄勢已久的日本和美國遊客,趁機湧上去狂拍。

烏菲齊美術館

這座位於市政廳威其歐大廈與阿諾河之間的龐大建築物,是16世紀時梅迪奇家族為容納城市所有行政部門的辦公室而設計的,後來由這個家族的末代繼承人捐贈給政府,由官僚大樓變身為藝術中心。它是義大利最大的美術館,藏有文藝復興時期最著名的繪畫作品,其中,瞻仰者最多的是波提切利的《維納斯的誕生》和《春》、達·芬奇的《天使報喜》、米開朗基羅的《聖家族》。

□城市陽台

米開朗基羅廣場的宏大敘事

位於城南郊外高地的米開朗基羅大廣場,被稱為「佛羅倫薩陽台」,它既為市民和遊客們提供了俯察城市全貌的闊大陽台,也以矗立在中央的放大的《大衛》雕像,暗示了這座城市的精神標高。

站在這個建於19世紀的廣場上,坐落在山谷中的托斯卡納大區首府佛羅倫薩,從橄欖樹叢中露出了中世紀的質朴容貌。阿諾河從西向東流過,包括著名的「老橋」在內的幾座古橋連接兩岸街區,密集而色調統一的磚紅色屋頂之間,聳立著三座標志性建築——聖母百花教堂的大圓頂、喬托鍾樓和碉堡狀的市政廳威其歐大廈。對於攝影者和熱愛宏大敘事的人來說,這個巨大的「陽台」就是最好的廣角鏡。

□宗教奇觀

妖嬈的聖母百花大教堂

聖喬萬尼廣場是佛羅倫薩的心臟和宗教中心,廣場四周有聖洗堂、聖母百花大教堂和喬托鍾樓。建於1295-1496年的聖母百花大教堂,被認為是文藝復興的第一座偉大建築,這座哥特式的主教教堂,外立面鑲滿白、綠和粉紅色大理石,顯得異常華麗妖嬈,像它的名字一樣帶有強烈的女性色彩。狀如蟋蟀籠的大圓頂是布魯涅列斯基的炫技之作,這個以魚骨結構建造的無支撐大圓蓋,被視為建築學上的奇跡。同樣惹眼的還有喬托設計的塔式鍾樓。

米蘭節日和慶典

在米蘭,遊客還可以有機會參加宗教或法律規定的節日慶典。

米蘭最大的節日是12月7日的米蘭守護神節之日,該節日是宗教慶典和傳統集會。斯卡拉劇院在這一天拉開它的演出季節,以表示對這一莊重節日的重視。6月的頭十天是Naviglio狂歡節,在此期間,米蘭街頭會有遊行,同時各個劇院會有音樂及其他演出。11月,米蘭爵士音樂節將轟動整個城市。

論馬第的藝術和歷史

倫馬第的藝術和歷史:

米蘭是倫巴第省的首府中心,它也是一個國際貿易中心。Duomo是米蘭城的象徵,它是義大利近代哥特式藝術的傑出代表。米蘭建築物的歷史從1386年開始,經歷了幾個世紀才建造而成。Duomo幾乎布?毫朔酆焐?和白色大理石雕刻:它的正面用多組高大的浮雕詮釋,這些浮雕大多刻的是生動的歷史和宗教故事。Duomo的頂部可以從外面攀沿而上,樓梯共有919級台階。

米蘭城的南面有三座大的羅馬教堂。Sforza城堡內現存一座義大利最著名的博物館。

Brera是米蘭的公立博物館,其展品有Tintoretto的不朽作品「找尋聖馬克之軀」、Mantegna庄嚴的微縮畫作品「基督之死」和Bellini的「聖母瑪利亞膝上抱著基督的圖畫」。當然還有

Santa Maria Delle Grazie。該教堂的休息室陳列著著名的義大利雕塑家萊昂納多的宗教作品La Scala。這里有世界著名的歌劇院,裡面演唱世界上著名的抒情歌劇和古典音樂。

米蘭的正東是羅馬古城Brescia。城中心是美麗的Piazza Della Loggia 大會堂,它是古代威尼斯共和國的議院。Bergamo是另一座羅馬古城,它隸屬威尼斯長達兩個半世紀。拾階而上可以來到一個小山崗,這里有義大利景緻最佳的四方廣場Piazza Vecchia。向遠方望去可以看到一座中世紀的城堡Pavia,它與很多古跡的所有權將要從義大利轉回San Pietro in Ciel D』Oro的羅馬教廷,因為這座精雕細刻的城堡是14世紀基督教僧侶的墓地。遊人無論如何都要去一趟Pavia參觀Certosa,它位於城外大約6英里遠的地方。這座著名的裝飾豪華的修道院是倫巴第文藝復興時期最富麗堂皇的作品。不愧為國家級文物。尤其藝術愛好者不應該錯過觀賞它們的機會。

義大利米開朗基羅

米開朗基羅·博納羅蒂(475-1564年) 作為文藝復興的巨匠,以他超越時空的宏偉大作,在生前和後世都造成了無與論比的巨大影響。他和達芬奇一樣多才多藝,兼雕刻家、畫家、建築家和詩人於一身。他得天獨厚活到89歲,度過了70餘年的藝術生涯,他經歷人生坎坷和世態炎涼,使他一生所留下的作品都帶有戲劇般的效果、磅礴的氣勢和人類的悲壯。

米開朗基羅13歲就進了佛羅倫薩著名畫家多梅尼科·吉蘭達伊奧的工作室,在那裡他最初接觸了終生所從事的神聖事業,並以神奇的速度掌握了繪畫技巧。後來他又進了佛羅倫薩統治者羅倫佐·美第奇開辦的「自由美術學校」,由於他的超群才華倍受羅倫佐的重視和愛護,宮廷中大量的藝術品成了他學習、研究的對象,經常出入於宮中的人文主義詩人和學者也給了他極大影響。短短四年中,他在美第奇宮里獲得了一個偉大藝術家所必須具備的一切條件,為他整個藝術創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羅倫佐的府邸里,設有一個「柏拉圖學院」,學者們聚在一起研究學問,他們在羅倫佐的支持下創立了一種新的思想體系——人文主義,他們的思想是要把世界歸還給人,把人歸還給他自己。把人的藝術、文學和科學,還有作為個體的獨立的思想和感情歸還給人,人絕不能像一個奴隸一樣被捆綁在教條之上,在鎖鏈中死亡腐朽。

米開朗基羅還經常去聽宗教改革家、修道士薩伏納羅拉揭露教會黑暗的演說,這位為了拯救人類命運而不怕宗教法庭審判的修道士給他的靈魂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

羅倫佐·美第奇死後,米開朗基羅失去了保護人,佛羅倫薩陷於一片混亂,他深感故鄉非久留之地,而赴威尼斯和波倫亞,後轉道羅馬尋找發展機會。羅馬到處林立古代雕像,猶如走進巨大的古代藝術寶庫。23歲的米開朗基羅受法國紅衣主教委託,為聖彼得教堂製作 《哀悼基督》雕像。這件雕像的問世,使米開朗基羅名蓋羅馬,自多納太羅之後又一顆雕刻巨星升起。26歲的米開朗基羅載譽回到故鄉佛羅倫薩,便立即從事《大衛》雲石雕像的製作,三年後完成,安放在韋吉奧宮正門前,作為佛羅倫薩守護神和民主政府的象徵。

1505年應教皇朱理二世邀請,米開朗基羅赴羅馬為教皇在聖彼得教堂內建造陵墓,雕刻家歷經艱辛磨難為陵墓留下名雕《摩西》和奴隸等雕像,米開朗基羅的雕塑成就,使教皇的藝術總監勃拉曼特極為妒忌,他唆使教皇暫不修陵墓,強求雕刻家去畫西斯廷教堂天頂壁畫,米開朗基羅以超凡的智慧和毅力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壁畫《創世紀》。

41歲的大師重又回到佛羅倫薩,出生美第奇家族的教皇利奧十世又強迫米開朗基羅為其祖宗聖羅倫佐陵墓製作雕像,著名的《日》 《夜》《晨》《暮》雕像就是安放在這座陵墓的石棺上。

已經61歲的雕刻家又被教皇召到羅馬,在25年前完成的《創世紀》天頂畫下的祭壇壁面上繪制《末日的審判》。米開朗基羅是人類天才、智慧和勇氣的結晶,他的光榮與成就屬於全人類。

《 大衛》 大理石雕刻,高410cm,1501-1504年作,現藏於佛羅倫薩·藝術學院美術館

《聖經》中說,在大衛還是個牧羊少年的時候,以色列人經常和非利士交戰。一天,兩軍剛剛擺開陣勢,忽然,非利士營中沖出一員大將。他頭戴銅盔,身批鎧甲,虎背熊腰,身高七尺……這人就是迦特人歌利亞。見此情景,以色列營中無一敢出來迎戰。一連40天,歌利亞罵陣不止。

大衛有三個哥哥在以色列王掃羅的軍中當兵,一日,大衛給他三位兄長送飯,恰逢歌利亞罵陣,大衛聽到這狂言笑罵氣得渾身發抖。見到兄長和以色列王掃羅,他堅決要求出去迎戰,大衛沒有帶盔披甲,沒有帶兵器刀槍,他仍然穿著平日的牧羊服,拿著牧羊時的打狼棍和彈石器,又順便撿了5個石子來到了陣前。歌利亞看到只是一個牧羊的孩子,根本沒有把他放在眼裡。就在歌利亞拿著鋼刀惡狠狠地直沖過來,將要接近大衛的一瞬間,大衛使勁一拉早已准備好的彈石器,石子正中歌利亞的腦門兒。這位迦特巨人一頭栽到在地再也爬不起來了。非利士被這意想不到的結果驚呆了,頓時,營中大亂,以色列人乘勝追殺,非利士人落荒而逃……

米開朗基羅創作這尊雕像時,還不到30歲,但他的藝術風格已趨於成熟。過去的藝術家們多半表現大衛割下敵人的巨頭,已經取得勝利的情景。米開朗基羅表現的卻是:大衛左手上舉,握住搭在肩上的」甩石帶」,右手下垂,似將握拳。頭部微俯,怒目裂眥地直視前方,處於迎接戰斗的狀態。從藝術效果來看,這種矛盾高潮到來之前的狀態更富有吸引力。從思想效果上說,雕像充分體現了一種頑強、堅定和正義的精神氣質。米開朗基羅把大衛作為保衛共和制城市的一名青年戰士的典型來塑造,這反映了他的政治思想。在藝術技巧上,藝術家以解剖學為基礎,對人體結構和全身的筋肉都表現得極為合理極為自然,同時對手的關節和大腿加上誇張加長,手和腳稍大,這對一個少年來說是正常的。面部表情也非常逼真,他雙眉緊鎖,目光炯炯,全神貫注,顯示出壓倒一切敵人的威武姿態。這件作品成為後世藝術家學習雕塑的楷模,是雕塑史上最傑出的作品之一。

《夜》與《晝》、《晨》、《暮》 大理石雕像,為美第奇家族的陵墓所作,米開朗基羅創作於公元1520-1534年,現位於羅馬。

佛羅倫薩巨頭美第奇家族的陵墓位於聖洛倫佐教堂的一座小禮拜堂內,斷斷續續地前後施工長達15年之久。米開朗基羅為這座陵墓製作了幾尊著名的雕像,成為他創作盛期最後階段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位於尼摩爾公爵朱利亞諾·美第奇陵墓前的一對男女人體雕像《晝》與《夜》和烏爾比諾公爵洛倫佐·美第奇陵墓前的一對男女人體雕像《暮》與《晨》,這是脫胎於古代河神的四件象徵性雕刻。

《晝》似乎是一個未完成的男性人體雕像,他好象剛剛從睡夢中被驚醒醒,右手在背後支撐著身體,眼睛圓睜著,正越過自己的肩頭向前方凝視著;《夜》是一個身材優美的女性,但身體的肌肉鬆弛而無力,她右手抱著頭,正在深深地沉睡著,腳下的貓頭鷹象徵著黑夜的降臨,枕後的面具則象徵著惡夢纏身,她似乎已經精疲力盡,只有在夢境中才能得到安寧;《暮》被表現成為一個強壯的中年男子,他鬆弛的肌肉無力地下垂著,上了年紀的臉上沉浸在平靜的反醒中,或許是由於苦悶而在發呆;《晨》的形象是處女的化身,她豐滿而結實,全身煥發出青春的活力和光輝,似乎正從昏睡中掙扎著蘇醒過來,但沒有歡樂,只有身體和精神上的痛苦。這四個人物形象都被賦予了特殊的寓意,具有強烈的不穩定感,他們輾轉反側,似乎是為世事所擾,顯得憂心忡忡,既象徵著光陰的流逝,也代表著受時辰支配的生與死的命運。

美第奇家族陵墓和其雕塑作品是紀念碑式的傑作,同時也是米開朗基羅藝術生涯中重要的轉折點。尤其是這四件雕像所表達出的不安、緊張以及帶有辛酸的屈從,正是作者心靈深處真實寫照。米開朗基羅面對處於動盪之中的義大利現實社會,人文主義的理想破滅了,他的思想開始變得深沉和苦悶,作品中留下的只有對祖國命運的擔憂和對人類美好未來的感傷。這些雕塑作品表示義大利文藝復興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並成為後來「樣式主義」美術作品的先驅。

眾所周知,義大利是個自由浪漫的國度,那裡的人們也愛追求悠閑舒適的生活。義大利繁多的節假日堪稱歐洲之最,包括與天主教有關的各種節日,還有各地護城紀念日等。

在義大利法定節假日,不僅學校放假,政府機關和辦公室不予辦公,就連一些位於市中心繁華地段的商店也縮短營業時間或關門歇業。另外,通常義大利政府機關和商店星期日都會休息。但在主要的旅遊區,特別是旅遊旺季時許多商店仍然照常營業。

義大利的法定節假日:
元旦:1月1日
主顯節:1月6日
復活節:3月22日到4月25日之間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
天使星期一:復活節後的第一個星期一
解放日:4月25日
勞動節:5月1日
國慶節:6月2日
聖母瑪利亞升天日:8月15日
萬聖節:11月1日
聖母無罪受孕日:12月8日
聖誕節:12月25日
聖斯特法諾日:12月26日

義大利的西西里傀儡戲 Opera dei Pupi,Sicilian Puppet Theatre—Italy

義大利西西里傀儡戲產生於19世紀早期的義大利西西里島,直到20世紀50年代,這種傀儡木偶劇在義大利還十分流行。它主要表現的是宏偉的史詩、英雄的傳奇故事。

傀儡戲藝人們為自己傳統的表演和技藝而驕傲,並以家族的方式代代相傳。除了表演一些傳統的歷史題材的史詩故事之外,藝人們還根據詩歌、浪漫傳奇或流行的歌劇以及一些來源於生活的基本的故事情節,用精雕細刻的偶人和道具進行即席創作,對白也都是即席編創。傀儡戲藝人專門請手工精湛的工匠設計木偶形象。採用數十年流傳下來的製作方法,經過雕刻、著色等繁復製作過程,製作出來的木偶精美異常,偶人的面部表情都被高度地誇張。表演場地的舞台也不馬虎,色彩鮮亮的舞台兩翼和精緻的背景看上去賞心悅目。

隨著時間的推移,西西里傀儡戲面臨的威脅日漸顯露:娛樂方式的增多和電視的出現,使西西里傀儡戲已經呈衰落趨勢;西西里島城鎮社會的變遷也加快了其滅亡的速度。大量木偶藝人被迫放棄了他們的職業。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的保護計劃,包括為青年木偶藝人開辦培訓學校,舉辦西西里木偶節並設獎項,舉行國內外的展覽,創立木偶戲學校等等。

㈣ 義大利有什麼特殊的文化或習俗

義大利-風俗:義大利習俗女士受到尊重,特別是在各種社交場合,女士處處優先。宴會時,要讓女士先吃,只有女士先動刀叉進餐,先生們才可用餐。進出電梯時,要讓女士先行。如果有人打噴嚏,旁邊的人馬上會說:「薩爾維!」意思是說:「祝你健康!」究其原因,據說歐洲人十分害怕感冒,在歐洲發生過重感至死的事情,所以人們特別小心,千萬不要感冒。如果有一點感冒,希望馬上就好。此外,當著別人打噴嚏或咳嗽,被認為是不禮貌和討嫌的事,所以本人要馬上對旁邊的人表示「對不起」。義大利習慣對死者進行土葬。各地都有公墓。大城市的公墓十分講究,就像一座花園,裡面還有許多精美的雕刻。赴宴遲到是常事。義大利人時間觀念不強,特別是出席宴會、招待會等活動時,經常遲到。他們晚到15或20分鍾是司空見慣的事。如果遲到時間過長,他們常常會說:「交通太擁擠了,真是對不起。」商店門口有插葡萄枝的習慣。義大利是盛產葡萄酒的國家。許多小城鎮甚至鄉村農戶也會釀酒。過去,有些農民家裡釀了許多酒,自給有餘,便打算出售一些。他們將葡萄枝掛在自家門口,過路人一看便知道這家有酒賣。一旦酒已售完,綠枝就被取下。這一風俗一直延續至今,有些商店門口仍然掛起葡萄枝。
在日常生活中,義大利人的手勢主要有這樣幾種:用拇指和食指圍成圓圈,其餘指頭向上豎立,表示一切順利,事事如意;用食指按在腮幫上轉兩下,是贊美某位女性的漂亮;伸出食指,來回擺動,說明「不能這樣辦」、「我不贊成這樣做」;伸出兩手,手掌向上,聳聳肩膀,表示「我不知道這件事」;五指並攏,手心向下,對著腹部來回轉動,表明「我餓極啦,想吃點東西」;用食指放在臉頰上來回轉動,表明「我真愛吃這種食物,味道好了」;五指並攏,用食指敲擊自己的額頭表明「你真是一個傻?」、「你簡直笨得可以」。

㈤ 現代義大利文學是什麼

到20世紀,義大利從資本主義自由競爭進入壟斷的發展階段,躋身於歐美帝國主義之列。資產階級革命的不徹底性,南北地區和城鄉發展的不平衡,資源的嚴重匱乏,決定了義大利具有「貧窮的帝國主義」的特徵。對非洲的軍事擴張,參加帝國主義瓜分勢力范圍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建立世界上第一個法西斯獨裁政權,這就是記載於20世紀頭30年義大利歷史上的重大事件。

20世紀初馬里內蒂倡導未來主義,徹底否定傳統文化,主張用自由不羈的新手段表現以都市機器文明為特徵的新時代,一時席捲文藝的各個領域,並波及他國。未來主義不曾產生有價值的作品,但它對歐美現代派文藝發生了影響,在探索新的藝術表現手段方面獲得某些突破。與此同時,另一詩歌流派「微暗派」也出現在文壇上,這一派詩人的作品同鄧南遮的文體華美浮誇、宣揚超人的詩歌相對立。

隱逸派也是盛行於20世紀20~30年代的重要詩歌流派,代表詩人有歐傑尼奧·蒙塔萊(1896~1981)、朱澤培·翁加雷蒂(1888~1970)、薩爾瓦多雷·誇齊莫多(1901~1968)。隱逸派詩人迴避現實生活的重大題材,運用象徵主義的手法和鮮明的藝術形象,著意抒寫「生活之惡」,刻畫人的內心世界的微妙情緒和瞬息間的感受。隱逸派詩歌表現了中小資產階級被壓迫的精神狀態,反映了人們追求民主、維護尊嚴的意識。抵抗運動的風暴推動誇齊莫多等詩人脫離隱逸派,轉而寫作社會詩歌。隱逸派在義大利現代許多詩人的作品裡留下了鮮明的印記。

同未來主義、隱逸派分庭抗禮的是鄧南遮、皮蘭德婁。加布里耶萊·鄧南遮(1863~1938)寫的一系列唯美主義小說、戲劇,表現藝術同環境的沖突,刻畫利己主義者的病態心理。隨著義大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鄧南遮也變為軍國主義吹鼓手,歌頌肩負統治使命的「超人」,鼓吹民族沙文主義,為法西斯張目。鄧南遮的唯美主義作品曾風靡一時,為許多作家所效尤。

路易吉·皮蘭德婁(1867~1936)的早期創作受到真實主義的影響。他的長篇小說,特別是怪誕戲劇(《六個尋找作者的劇中人》,1921;《亨利四世》,1922),以人與現實、「自我」與「假面」的沖突為主題,打破傳統戲劇的規范,描寫荒誕不經的環境里發生的荒誕不經的事件,表現置身於紊亂的客觀現實里的人,被迫戴上種種「假面」,在虛幻中尋求真實,卻由此永遠失去「自我」,被現實所拋棄。皮蘭德婁的怪誕劇表達了義大利從帝國主義向法西斯主義轉變而社會矛盾異常尖銳時期小資產階級在現實生活中失去立足點的頹喪和苦悶。

20世紀上半葉,兩個著名文藝刊物《呼聲》、《哨兵》聚合的文學家、批評家,在建立「新文化」的旗號下,探索新的藝術表現形式。他們借鑒歐洲現代派文藝,或以自我意識為作品的中心,或追求純粹的藝術美,後來衍生出脫離現實、執著於形式的「藝術散文」派。1945年是義大利現代歷史的轉折點。反法西斯抵抗運動埋葬了反動、黑暗的墨索里尼政權,迎來了第一個制憲共和國的誕生。爭取社會平等與進步的民主運動在全國高漲。在這種情況下,新現實主義文學應運而生。

新現實主義作家把抵抗運動的激情和理想注進了文學。他們以反法西斯斗爭、「南方問題」或戰後初期勞動群眾日常的生活為題材,予以真切的描寫,力求使文學作品成為記述歷史的真實和戰後嚴峻的現實的藝術文獻。他們塑造了義大利文學史上新的主人公。新現實主義揭露了現實生活中的社會悲劇,喊出了下層人民要求生存、渴望社會平等和民主的呼聲。新現實主義是對墨索里尼統治時期美化現實、歌功頌德的法西斯文學的否定,又同迴避現實或曲折地反映現實的文學形成對照。它繼承真實主義的文學傳統,開辟了義大利文學新的蹊徑。

戰後許多作家的成就都在一定程度上同新現實主義相聯系。瓦斯科·普拉托利尼(1913~)描寫社會生活,早年的作品可以看出「藝術散文」的痕跡。《苦難情侶》(1947)、《麥泰洛》(1955)等,描寫義大利工人運動艱難曲折的發展和青年一代的生活、愛情及反對法西斯的英勇斗爭,是戰後現實主義的傑作。30年代嶄露頭角的作家埃利奧·維多里尼(1908~1966),把現實主義的描繪同抽象的觀念結合起來,試圖從道德的角度揭示法西斯政權的本質,表現「人性」同嚴酷現實的沖突(《人與非人》,1945;《墨西拿的婦女》,1949)。伊塔洛·卡爾維諾(1923~)是一位多產的作家,他的作品無論是用寫非英雄人物的手法來表現抵抗運動,或藉助離奇的情節來反映現代社會里人被異化的現象,都蘊含著對人和社會命運的沉思。切扎雷·帕韋澤(1908~1950)的詩歌和小說,抒發對鄉土、童年的摯愛和對生活的追求,披露人在虛偽、墮落的社會里絕望的孤獨,貫串著對人生歸宿的痛苦的反省。

喬爾喬·巴薩尼(1916~)是一位出身猶太人家庭的作家,他的小說以抒情的筆觸,描寫故鄉費拉拉普通人失去歡樂的生活,或敘述猶太人在戰爭和法西斯統治時期的苦難。西西里的有名作家朱澤培·托馬齊·迪·蘭佩杜薩(1896~1957)的小說《豹》(1958),通過一個貴族家庭的衰敗,表現了民族復興運動的興起和封建貴族階級的沒落。

義大利現代最著名的作家當推阿爾貝托·莫拉維亞(1907~)。從《冷漠的人們》(1929)到《內在生活》(1978)長達50年的創作中,比較深刻地暴露了這個階級日益喪失理想,陷入無可挽救的思想危機,展示出西方畸形的「福利社會」里富裕的物質生活同貧困的精神生活的尖銳矛盾。莫拉維亞受到弗洛伊德學說的影響,某些作品又可看出抵抗運動和新現實主義的影響。

萊奧納爾多·莎沙(1921~)擅長寫社會政治小說,揭露社會黑暗勢力的罪行,對統治集團和各政治黨派的行為予以抨擊,在現代文學中獨樹一幟。

藝術上別具一格的作家還有布扎蒂、莫蘭泰。迪諾·布扎蒂(1906~1972)的作品具有超現實主義的特徵,通過神秘、玄妙的事件,影射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隔膜,人的惶惑、恐懼的本能和等待不可抗拒的災難的痛苦。女作家埃爾薩·莫蘭泰(1918~)以細膩的心理分析見長,把寫實同象徵的手法熔於一爐,表現暴力在人的心靈上留下的深刻烙印,飽含對人的生活經歷的再思索。

隨著壟斷資本主義的高度發展,近年來涌現出一批寫工業題材的作家。奧蒂耶羅·奧蒂耶里(1924~)曾長期在壟斷企業工作,他的小說、雜文寫工業發展對人的摧殘。維多里奧·塞雷尼(1913~)早年是隱逸派詩人,戰後在皮雷利壟斷集團任職,他的詩歌訴說龐大、無情的工業齒輪對人的心靈造成的創傷。

在戲劇領域,著名編劇、導演、演員愛德華多·德·菲利浦(1900~),寫了許多方言喜劇,以反映那不勒斯的社會風尚為內容,其中最成功的作品展現平民階層的喜怒哀樂,嘲諷小市民的庸俗、自私,對不公正的社會現象予以針砭。達里奧·福(1926~)是另一位有較大影響的戲劇藝術家,他摒棄正統戲劇的規范,從「即興喜劇」汲取營養,又借鑒歐洲現代派戲劇,創作了許多政治諷刺劇,對資本主義制度及其上層建築進行激烈的抨擊。在文藝理論領域,克羅齊和葛蘭西是最有影響的人物。貝內德托·克羅齊(1866~1952)是20世紀資產階級文藝理論的重要代表。他從現實屬於精神生活范疇的唯心主義觀點出發,提出「直覺即藝術」的理論。他一方面視文學藝術為人的感情的反映,指出藝術創作同政治、經濟活動雖互相作用但又各自獨立,強調了文學藝術的特殊的屬性和規律;另一方面認為感覺先於觀念、行動,提倡創作同生活分離、內容同形式分裂的「純詩歌」,否認文學作品對社會生活的藝術概括和作家世界觀對創作的指導作用。克羅齊在哲學、歷史、美學、文學史、文藝批評方面的著作,對西方思想界和文藝理論界具有深遠的影響。

安東尼奧·葛蘭西(1891~1937)是義大利共產黨領袖。他的文藝理論著作大多寫於獄中,主要批判資產階級唯心主義文藝觀和克羅齊的「藝術即直覺」的觀點,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和無產階級黨性原則,提出創立「民族與人民的文學」的口號,對作品的內容與形式的關系,文藝批評的任務,作了精闢的論述;同時對許多古典作家和20世紀重要的文學現象作了分析和論述。葛蘭西奠定了義大利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基礎。

㈥ 我要去義大利!想更多地了解有關義大利的文化…

佛羅倫薩城已有2000年的歷史,是義大利乃至整個歐洲最著名的藝術中心,她既是文藝復興運動的發祥地,也是人文主義的發源地。我們已進入城市,便感受到了濃重的文藝氣氛,但是隨地可見的年青一族的時尚潮流,又讓這座古城古典之餘平添了很多現代元素,加上整個城市依山傍水、雨量適中,盛產葡萄和橄欖樹,怪不得中國詩人徐志摩稱之為「翡冷翠」呢。 佛羅倫薩的城市建設大部分保持著以前建造時的樣子,很多房屋看起來都很舊,但是非常古典,城裡的街道很窄,像北京的胡同,僅能供小型轎車單行通過,兩邊甚至連停車位都沒有,我們乘坐的大巴也只能停在城外,我們步行進出城。城裡的雕塑非常多,有40多個博物館和畫廊,60多座裝飾華麗的宮殿,各種風格的教堂建築數不勝數,整個城市好似一座藝術博物館。雖然城市規模不是很大,但和諧優美,文化藝術遺跡處處皆是,也許和環境和歷史有關,連街上的小販基本都是在街頭兜售油畫,有的甚至在街頭現場畫像。 在市中心的一家中餐館吃完午飯後,我們來到了市政廣場,這里是佛市最中心的位置,從遠處便可清楚地看到市政廣場上高聳的市政大樓,這是一座非常古老的大樓,外形像一座碉堡式舊宮,高 94米的庄嚴塔樓聳立其上。舊宮側翼有蘭齊走廊,據說當初是為修道院的院長河行政長官宣讀文告的會場,現在連同整個廣場成了一座露天雕塑博物館。廣場周圍的大衛、大力神等各種銅像、石雕栩栩如生,令人嘆為觀止。廣場的正中建有巴爾托洛梅奧海神大噴泉。(市政廣場上的大衛雕塑)從市場廣場參觀後,我們又來到聖母百花大教堂,據說是世界上第三大教堂,教堂規模龐大,位於佛羅倫薩的市中心,也是該城市的重要標志。教堂外部全部用上好的綠、白、紅自然三色大理石裝飾(也是義大利國旗的三種顏色),顯得很是華麗,教堂內 有一座十字架耶穌石雕,兩幅大型騎馬肖像畫和彩色的陶板浮雕,大屋圓頂內繪有著名的壁畫《最後的審判》。導游告訴我們,這個教堂用了將近140年才建成,可見工程的浩大和嚴謹,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義大利人工作的懶散和拖拉。教堂前的人非常多,來自世界各地的遊人都湧向到了這里,進入教堂參觀也排起了長龍。參觀完聖母百花大教堂後,經過了但丁故居,我們被當地的導游領到了指定的免稅商店購物。明知這是一個導游精心的策劃的希望大家踴躍購物的行程,但我們還是進去參觀了一下,這家店非常大,一共三層,裡面除了陳列的義大利皮具、瑞士手錶以及各類名牌服裝外,基本都是中國人、日本人和韓國人構成的強大購物團了,也許是為了購物方便,購物指南和指向都有中文的,甚至很多導購也都是華人,顯然這里已經成為了亞洲人購物的專用商店了。

滿意請採納

㈦ 義大利有哪些特色,人文風俗和文化還有哪些著名城市

義大利的特色和人文風俗有文藝復興發源地、熱情好客、崇尚以家庭為中心等,著名城市有羅馬、威尼斯等。

1、人文——文藝復興發源地

公元14~15世紀,義大利文藝空前繁榮,成為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發源地,但丁、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等文化與科學巨匠對人類文化的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在義大利各地都可見到精心保存下來的古羅馬時代的宏偉建築和文藝復興時代的繪畫、雕刻、古跡和文物。

2、風俗——熱情好客

義大利人熱情好客,待人接物彬彬有禮。在正式場合,穿著十分講究。見面禮是握手或招手示意;對長者、有地位和不太熟悉的人,要稱呼他的姓,加上「先生」、「太太」、「小姐」和榮譽職稱;在就餐、乘車、乘電梯等情況下,都會讓女士先行。

3、人文——禮儀

義大利人完全以家庭為中心,祖母(nonna)非常受人尊重——每年甚至還有一個「最酷奶奶」的評選。義大利人見面時行握手禮或用手示意。在義大利女士受到尊重,特別是在各種社交場合,女士處處優先。宴會時,只有女士先動刀叉進餐,先生們才可用餐。

4、著名城市——威尼斯

建於公元5世紀的世界著名城市威尼斯位於義大利東北部,離大陸約4公里,坐落在威尼斯湖約118個大大小小的島嶼上。150多條運河和400座橋梁縱橫交錯,把這118個島嶼聯成一個城市整體。成為世界上最具有吸引力的旅遊城市。

5、著名城市——羅馬

羅馬是義大利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已有2500餘年歷史,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古羅馬帝國的發祥地,因建城歷史悠久而被昵稱為「永恆之城」。是義大利佔地面積最廣、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世界最著名的游覽地之一。

㈧ 義大利的文化特色有哪些

義大利的古文明有顯赫一時的古羅馬帝國、於公元79年毀於維蘇威火山大爆發的龐貝古城、聞名於世的比薩斜塔、文藝復興的發祥地佛羅倫薩、風光旖旎的水城威尼斯、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古羅馬競技場。其中,龐貝古城遺址是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的世界遺產之一。

公元14~15世紀,義大利文藝空前繁榮,成為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發源地,但丁、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伽利略等文化與科學巨匠對人類文化的進步作出了無可比擬的巨大貢獻。如今,在義大利各地都可見到精心保存下來的古羅馬時代的宏偉建築和文藝復興時代的繪畫、雕刻、古跡和文物。

義大利舉辦過三屆世界博覽會,一屆為1906年米蘭世界博覽會,一屆為1992年熱那亞世界博覽會,另一屆為2015年米蘭世界博覽會。

義大利文藝復興

義大利文藝復興在藝術發展上大致經歷了四個主要階段:第一階段從13世紀後期至14世紀中期,這一階段為文藝復興的預備期。主要以義大利佛羅倫薩為中心,代表人物有喬托、馬薩喬等。

第二階段從14世紀中期開始至15世紀上半葉,為文藝復興中期或發展期。主要代表人物有安吉利科、保羅·烏切洛、波提切利等。

第三階段從15世紀後半期至16世紀,為文藝復興的鼎盛時期。此時文藝復興的中心轉向了羅馬。主要代表人物有達·芬奇、拉斐爾和米開朗基羅。

第四階段從16世紀後半期至17世紀前期,為文藝復興晚期。這一階段以威尼斯畫派的崛起為代表,主要藝術家有提香、喬爾喬內等。

㈨ 義大利文化特點有哪些

藝術特點:1.雕塑,人物以一隻腳承重的典型姿勢,如大衛。
2.繪畫,透視畫法、現實主義和宗教主題,風格主義。
3.音樂,比較復雜,我不懂。不過你既然在繪畫領域問,應該不會是音樂吧~

㈩ 義大利有哪些特色

建築特色

義大利作為歐洲最古老的國家,它的歷史要追溯到羅馬帝國。很多羅馬時期的建築一直被保留到現在成為永世之作。羅馬人當年不只是用武器和戰車征服了世界,而是用他們的文明,他們發明了研製玻璃製造工藝,馬賽克,陶瓷,青銅,有很多當今的著名文物和建築都是用這些材料。

馬賽克:

用馬賽克拼花裝飾地面是它一大亮點。馬賽克中含有獨特的製作材料,顏色種類達兩萬余種,色澤鮮艷亮麗,且產品不受氣候的影響。 在地面上拼花一般適用於面積比較大的廳房,在地面中心或邊角處做一些跳躍的圖案裝飾,常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各個房間的交匯處,在地面上用花色馬賽克拼出簡單的橫豎線條,也有好的裝飾效果。

陶瓷:

在現代義大利家居中,瓷磚的運用已超越了其傳統的保護作用,更多的著重於裝潢效果。在設計風格上,古典的清新淡雅和現代的明艷歡快都發揮得淋漓盡致。尤其是懷舊系列,不論是白、灰、紅或綠色都喑啞古舊,加以 瓷磚特有的清涼觀感,給人以洗盡鉛華、於平淡中體現自我風范的感受。


足球文化 :
浪漫而柔情的義大利人有著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在這塊熱土上曾誕生了但丁、彼特拉克、卜伽丘、達芬奇、米開朗基羅等傑出的人文藝術大師,也曾培育了凱撒大帝、墨索里尼等絕代梟雄。義大利人同樣賦予了足球以極強的想像力,義大利國家隊是繼巴西之後第二個三奪世界盃的球隊。100多年來,義大利人以自己獨特的歐洲拉丁派風格與歐洲力量派、南美技術派鼎足而立,先後創造了「鏈式防守」、「自由中衛」、「快速反擊」等現代足球戰術,並創造了一大批叱吒風雲的優秀球星。

閱讀全文

與義大利的現代文化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政府怎麼看待 瀏覽:278
越南學區房多少錢一平 瀏覽:175
中國多少人叫段梓豪 瀏覽:253
印尼什麼葯補維生素AD 瀏覽:791
印度人怎麼喜歡吃調料 瀏覽:624
電信英國卡多少位 瀏覽:25
英國國旗多少公斤 瀏覽:860
伊朗沒有回程機票怎麼辦 瀏覽:289
印度貨幣atm是什麼 瀏覽:830
中國日本哪個寺院很多 瀏覽:998
英國什麼人可以坐馬車 瀏覽:424
疫情國外返回中國需要什麼 瀏覽:41
義大利各城市怎麼和以前不一樣 瀏覽:333
印度人坐火車怎麼樣 瀏覽:856
印尼亞運會開幕式什麼時候 瀏覽:80
義大利的羅馬主要為什麼氣候 瀏覽:23
印尼需要注意什麼 瀏覽:657
中國蔬菜水果出口貿易怎麼做 瀏覽:848
中國手機在印尼怎麼使用 瀏覽:830
中國以前的太空宇航員住哪裡 瀏覽: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