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水滸在西方叫什麼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水滸傳》迄今已有多種外文譯本,有的直譯成《發生在水邊的故事》,有的意譯為《一百零五個男人和三個女人》。在所有譯作中,翻譯得最為准確、最為精彩也是最有影響的,還當數它的第一個英譯本——《四海之內皆兄弟》。這個英譯本便出自賽珍珠的筆下。 賽珍珠除了教學之外,就是埋頭翻譯《水滸傳》。前後耗時五年,終於將《水滸傳》翻譯成了一千多頁的英文。而書的原名「水滸」通常被譯成「Water Margin」,指的是書中許多事件的發生地。賽珍珠認為書名這樣去譯,西方讀者肯定不知所雲,她先後試用過《俠盜》、《義俠》等名,但自己都不甚滿意。直到出版前不久,她才突來靈感,想到了《論語》中的一句名言:「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於是在紐約庄台公司1933年出版這本上、下兩卷的譯著時即以「All Men Are Brothers」為名。
⑵ 《水滸傳》的各國譯本是什麼
《水滸》的日文譯本最早在18世紀就已出現,影響較大。其對東亞各國的小說藝術產生極深遠的影響,朝鮮最早的小說之一《洪吉童傳》和日本曲亭馬琴的著名史詩小說《南總里見八犬傳》均是受《水滸》影響產生的。
⑶ 其他國家翻譯水滸傳時。書名是什麼
一百〇五個男人和五個女人的故事(五個女人是樂大娘子、扈三娘、孫二娘、顧大嫂、瓊英)
⑷ 水滸傳最早在英國的譯名
《水滸傳》有個英文譯名就是《四海之內皆兄弟》,是賽珍珠翻譯的,《all men are brothers: blood of the leopard》 即:四海之內皆兄弟:豹子的血
⑸ 水滸傳的英文翻譯是什麼真的是叫105個男人和3 個女人的故事嗎
有很多了,根據翻譯的個人水平和喜好,
水滸我知道好像有個版本是:
105個男人和3個女人的故事(搞笑) ,還有的是譯為四海之內皆兄弟的
正常的有:Heroes of the Marshes;或者Water Margins (
三國演義: The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
西遊記: Pilgrimage to the West或者ourney to the West
紅樓夢 :The Story of the Stone 或者A Dream in Red Mansions
還收集了些其他的,一並貼出來,有錯誤,還請指教。
《本草綱目》 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
《聊齋志異》 Strange Tales of a Lonely Studio
《論語》 Analects of Confucius
《山海經》the Classic of Mountains and Rivers
《圍城》 A Surrounded City
《西廂記》 The Romance of West Chamber
《資治通鑒》 History as a Mirror
⑹ 《水滸傳》在國外都有哪些譯名
介紹和翻譯《水滸》最早、而譯本最多的,首推日本。從交流的文學典籍中得到的可靠情報中可以看出,到目前為止,日本國已有二十幾種翻譯文本。如果你同一些日本國民一接觸,就知道日本人民對《水滸》中的108條好漢的事跡,如數家珍。熟悉的程度就象熟悉他們民族的英雄人物一樣。據日本報紙報道,早在1776年期間,就有一位日本山村教師花了9年的時間,用鋼筆抄寫完了《水滸全傳》這本書。
在西歐國家,最早翻譯中國這部名著的是法國漢學家巴贊。他用的題目為《水滸傳摘譯》,當時發表在巴黎1850年第57期《亞洲雜志》上,就引起法國人民的廣泛注意。一年之後,在整個歐洲引起轟動。
1883年,大興文藝復新運動的義大利,在米蘭出版了《佛牙記》。這本書的譯者是義大利著名翻譯家安德拉斯。在這本書中,安德拉斯截取了《水滸》中關於魯智深的故事來編譯成書,並標明《佛牙記》是「水滸的故事」。
1904年,德國出版了一本名叫《魯達上山始末記》的書,譯者是客爾因,內容和《佛牙記》差不多,大概是從義大利的譯本轉譯過去的。從整本書來看,當時他們可能對《水滸》感興趣的只是魯智深的故事,因此,歐洲國家翻譯最早的版本只是魯智深的故事。沒有想到,這個「花和尚」竟是我國最先「走」向歐洲文壇的小說人物之一。
到了1927年,德國柏林出版了西方最早的70回全書譯本,名叫《強盜與士兵》,譯者是愛因斯坦(不是科學家愛因斯坦)。在這個譯本里,主人公被換上了武松。但是這個武松,與我們中國人民所認識的武松卻大不相同。因為譯者完全不懂中文。為了好翻譯好《水滸傳》這本書,他花巨款請了一位中國留學生,給他講故事,接連講了三個月。而這些故事又是上百段的零碎故事,愛因斯坦便以為原書沒有統一的結構,於是就大膽地進行了「創作」。他把別人的一些言行,都放在武松身上。結果書中的武松,便變成了一個莫名其妙的人物。例如,他把李逵的言行放在武松身上,於是戴宗施法捉弄的不是李逵而是武松!甚至還寫到武松朗誦白居易的詩句呢。如果你有幸讀到這本書的話,就會笑掉你的大牙。
在德文的一些節譯本里,關於楊雄和潘巧雲的故事,譯名是《聖潔的寺院》;關於武大郎和潘金蓮的故事,譯名是《賣炊餅武大郎的不忠實婦人的故事》;而智取生辰綱,有的譯名竟是《強盜們設計的圈套》或《黃泥崗的襲擊》。
《強盜與士兵》一書法文譯本為《中國的勇士們》,英譯本為《沼澤地》,而節譯本則名為《花和尚魯智深的故事》或《一個中國巨人歷險記》。關於林沖的英譯本,書名是《一個英雄的故事》。
所有這些,都不能算是《水滸》在西歐的全譯本。譯得最好的要數1933年年美國出版的《四海之內皆兄弟》(《All Men Are Brothers》),譯者是1938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美國女作家布克夫人。布克夫人自幼隨父來到中國,跟中國教師讀中文經書,精通中國文字,熟悉中國社會,她還取了個中國名字,叫賽珍珠。她根據金聖嘆七十回本翻譯的《水滸》,准確、生動、忠於原著,連魯迅先生在給友人的信中都贊譽:「近看布克夫人翻譯的水滸,確實不錯。」可見其譯本之成功。稍後,在蘇聯也出現了翻譯得較好的全譯本。
前不久,《水滸傳》譯本在敘利亞同讀者見面。這是第一次譯成阿拉伯文字,並在阿拉伯國家出版發行的中國古典小說。
目前,我國與外國合作出版的第一部古典名著英文版《水滸傳》也已問世。它由沙博理翻譯,並獲得全國書籍裝幀整體設計獎。
⑺ 《水滸傳》用英文怎麼說
英文:Water Margin。
《水滸傳》,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年間宋江等人起義為主要故事背景、類型上屬於章回體長篇小說。
作者或編者一般被認為是施耐庵,現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羅貫中兩人中的一人,或兩人皆有。
(7)水滸傳義大利語怎麼說擴展閱讀
水滸傳在19世紀開始傳入歐美,最早的德文譯名是《強盜與士兵》,法文譯名是《中國的勇士們》。
英文譯本最早的70回譯本定名為《Water Margin》,由於出現最早和最貼近原名的原因這個譯名往往被認為是標准譯名。
美國女作家、賽珍珠在將它翻譯成英文時就定名為:《All Men Are Brothers》(即《四海之內皆兄弟》),70年代末中國籍美國翻譯家沙博理的百回本的名字是《Outlaws of the Marsh》(水泊好漢),後來還有人把120回本也譯成英文。而據傳,還有某外國版本叫《105個男人和3個女人的故事》。
參考資料
網路-水滸傳
⑻ 高分獎勵:外國人都把《水滸》翻譯成什麼
介紹和翻譯《水滸》最早、而譯本最多的,首推日本。從交流的文學典籍中得到的可靠情報中可以看出,到目前為止,日本國已有二十幾種翻譯文本。如果你同一些日本國民一接觸,就知道日本人民對《水滸》中的108條好漢的事跡,如數家珍。熟悉的程度就象熟悉他們民族的英雄人物一樣。據日本報紙報道,早在1776年期間,就有一位日本山村教師花了9年的時間,用鋼筆抄寫完了《水滸全傳》這本書。
在西歐國家,最早翻譯中國這部名著的是法國漢學家巴贊。他用的題目為《水滸傳摘譯》,當時發表在巴黎1850年第57期《亞洲雜志》上,就引起法國人民的廣泛注意。一年之後,在整個歐洲引起轟動。
1883年,大興文藝復新運動的義大利,在米蘭出版了《佛牙記》。這本書的譯者是義大利著名翻譯家安德拉斯。在這本書中,安德拉斯截取了《水滸》中關於魯智深的故事來編譯成書,並標明《佛牙記》是「水滸的故事」。
1904年,德國出版了一本名叫《魯達上山始末記》的書,譯者是客爾因,內容和《佛牙記》差不多,大概是從義大利的譯本轉譯過去的。從整本書來看,當時他們可能對《水滸》感興趣的只是魯智深的故事,因此,歐洲國家翻譯最早的版本只是魯智深的故事。沒有想到,這個「花和尚」竟是我國最先「走」向歐洲文壇的小說人物之一。
到了1927年,德國柏林出版了西方最早的70回全書譯本,名叫《強盜與士兵》,譯者是愛因斯坦(不是科學家愛因斯坦)。在這個譯本里,主人公被換上了武松。但是這個武松,與我們中國人民所認識的武松卻大不相同。因為譯者完全不懂中文。為了好翻譯好《水滸傳》這本書,他花巨款請了一位中國留學生,給他講故事,接連講了三個月。而這些故事又是上百段的零碎故事,愛因斯坦便以為原書沒有統一的結構,於是就大膽地進行了「創作」。他把別人的一些言行,都放在武松身上。結果書中的武松,便變成了一個莫名其妙的人物。例如,他把李逵的言行放在武松身上,於是戴宗施法捉弄的不是李逵而是武松!甚至還寫到武松朗誦白居易的詩句呢。如果你有幸讀到這本書的話,就會笑掉你的大牙。
在德文的一些節譯本里,關於楊雄和潘巧雲的故事,譯名是《聖潔的寺院》;關於武大郎和潘金蓮的故事,譯名是《賣炊餅武大郎的不忠實婦人的故事》;而智取生辰綱,有的譯名竟是《強盜們設計的圈套》或《黃泥崗的襲擊》。
《強盜與士兵》一書法文譯本為《中國的勇士們》,英譯本為《沼澤地》,而節譯本則名為《花和尚魯智深的故事》或《一個中國巨人歷險記》。關於林沖的英譯本,書名是《一個英雄的故事》。
所有這些,都不能算是《水滸》在西歐的全譯本。譯得最好的要數1933年年美國出版的《四海之內皆兄弟》(《All Men Are Brothers》),譯者是1938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美國女作家布克夫人。布克夫人自幼隨父來到中國,跟中國教師讀中文經書,精通中國文字,熟悉中國社會,她還取了個中國名字,叫賽珍珠。她根據金聖嘆七十回本翻譯的《水滸》,准確、生動、忠於原著,連魯迅先生在給友人的信中都贊譽:「近看布克夫人翻譯的水滸,確實不錯。」可見其譯本之成功。稍後,在蘇聯也出現了翻譯得較好的全譯本。
前不久,《水滸傳》譯本在敘利亞同讀者見面。這是第一次譯成阿拉伯文字,並在阿拉伯國家出版發行的中國古典小說。
目前,我國與外國合作出版的第一部古典名著英文版《水滸傳》也已問世。它由沙博理翻譯,並獲得全國書籍裝幀整體設計獎。
⑼ 水滸傳的翻譯有多少種語言
水滸傳》也被翻譯成多種語言。
英文版通常將《水滸傳》翻譯成Water Margin或Outlaws of the Marsh。在眾多譯本中,最早的當屬賽珍珠女士在1920年代中後期翻譯的All Men Are Brothers(四海之內皆兄弟)。書名出自《論語》「四海之內,皆兄弟也」。1933年出版,是《水滸傳》的第一個英文全譯本,當時在美國頗為暢銷。但是譯本中有很多錯誤。比如書名的翻譯,就不符合原意,受到過魯迅先生的批評[來源請求]。對一百零八將的綽號,也往往望文生義,比如將病尉遲的(Yuchi)譯作"Weichi",將花和尚魯智深譯為Priest Hwa(花牧師),更是將母夜叉孫二娘譯為"Night Ogre"(夜間的怪物)。
迄今為止《水滸傳》被認為比較好的英文版本[7],應該是中國籍的美國猶太裔學者沙博理先生(Sidney Shapiro)在文革期間受命譯的一百回版的"Outlaws of the Marsh"(水泊好漢)。他的譯本,被認為更加忠實於原著,而且很貼切地反應了原文的神韻,符合翻譯的「信,達,雅」的原則。可惜由於這個譯本產生於文革時期,影響不大。
法語版則將其直譯為Au bord de l'eau。
日文版的《水滸傳》的版本非常之多,甚至被改編和演繹成了許多漫畫,電影,電視作品
⑽ 水滸傳英文譯名是什麼
《水滸傳》的英文譯名是Water Margin。
我國古典文學名著《水滸傳》曾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受到外國讀者的喜愛。不過,《水滸傳》在各國的譯名卻各有不同,非常有趣。
美國在1933年翻譯的《水滸傳》,是最好的《水滸傳》譯本,它的譯名是《四海之內皆兄弟》,這個譯本是由1938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美國女作家布克夫人——賽珍珠所譯。
《水滸傳》的翻譯版本介紹:
義大利把《水滸傳》翻譯成《佛牙記》,它譯的是《水滸傳》中花和尚魯智深(俗名魯達)的故事,後來,德國人又把《佛牙記》翻譯成了德文,名字成了《魯達上山始末記》。德國還翻譯了《水滸傳》中楊雄和潘巧雲的故事,譯名是《聖潔的寺院》。《水滸傳》中武大郎與潘金蓮的故事,譯名則成了《賣炊餅武大的不忠實婦人的故事》。
另外,德國還翻譯了《水滸傳》中晁蓋、吳用等人劫取生辰綱的故事,譯名有《黃泥岡的襲擊》、《強盜們設置的圈套》。
英國翻譯了《水滸傳》中林沖的故事,譯名是《一個英雄的故事》,西方最早的七十回《水滸傳》譯本是德國和法國翻譯的,德國的譯名是《強盜與士兵》,法國的譯名則是《中國的勇士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