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義大利對歐盟支持率差過英國,為何他們沒像英國一樣脫歐
義大利和英國畢竟還是不一樣的,兩個國家之間的國情制度都是不相同的,而且英國脫歐是一種偶然的情況,義大利是否能真正的脫歐還是要看以後的變化。
這充分說明了國情不同,也就對一件事情可能有不同的結果,我們做什麼事情還是要從本身出發考慮,清楚了再做決定。
2. 歐洲強國法國和義大利,為何一直搞不好關系
歷史的因素造成了義大利和法國的關系一直不好。法國和義大利在很多方面是競爭的關系,但是又不能讓法國太強,不允許太強的勢力存在,其中由於德國在其中制衡,導致義大利和法國矛盾不斷。
法國和義大利的關系也是非常的非常的微妙的,在有競爭也有很多的合作。英國需要幫助法國,但是又不能讓法國太強,英國的策略是支持孤立法國。且其中有德國和英國勢力介入。
3. 義大利對美國和歐盟變得越來越冷漠,背後究竟是什麼原因
因為開始就有隔閡,後來經濟危機的時候又發生了沖突。由於經濟危機的影響,義大利確實發展不如以前,但是歐盟和美國對它的態度很讓義大利死心。
在每個國家的發展中,基礎設施建設是非常重要的。義大利的基礎設施比較落後,所以希望歐盟能幫上一把,但是歐盟的態度很不好,拖拖拉拉的,這也導致義大利越來越不待見歐盟。
4. 義大利為什麼退出歐盟,義大利是歐盟國家嗎
當然,還是創始會員國。
截止2016年6月24日歐盟共有28個成員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為創始成員國,於1951年結盟。
義大利憲法改革公投 風險堪比英國脫歐?
為了推動立法進程的改革,義大利將舉行全民公投。義大利總理倫齊周一(9月26日)宣布憲法改革全民公投時間確定為今年的12月4日。
花旗銀行7月表示,義大利公投將是繼英國脫歐公投之後,「歐洲政壇最大的風險點」。
盡管目前歐盟和義大利的關系緊張,但歐盟私下還是希望公投能夠通過,這對整個歐盟的信心提振大有幫助。
面對義大利搖搖欲墜的銀行系統、疲弱的經濟和高企的失業率,倫齊賭上政治前途的公投將會是英國脫歐公投之後,歐洲面臨的又一大挑戰。
義大利總理倫齊在一次電視采訪中也承認義大利將面臨的風險。
其指出,「我們目前的處境是,五星運動黨將有當權的可能,義大利人民需要認識到投反對票所要面臨的後果,我們已經從英國那裡學到教訓了」。
憲法改革議案由倫齊和他所在的中間偏左政黨民主黨於2014年4月提出,由於議案未能得到法案立即生效所需的三分之二議會投票通過,根據義大利憲法,需要舉行公投決定議案是否成為立法。
如果公投通過改革法案,義大利政界形勢會更穩定,倫齊將得以通過立法提高國內經濟競爭力。
如果公投否決改革法案,倫齊政府將下台,義大利將重現前總理貝盧斯科尼被迫下台留下的政治亂局。
最近幾周倫齊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即使公投結果不如人意,明年也不會提前舉行大選。這意味倫齊政府即使失去公投也可能會採取措施維持執政地位。
但是反對政府的力量將得到強化,可能威脅到債券市場和已經脆弱的銀行系統。
一旦缺乏改革動力,反歐盟力量肆虐的義大利將可能引發嚴重的金融危機,甚至可能導致義大利退出歐盟。
如果這些發生,將威脅歐盟穩定,甚至可能造成歐盟解體。
這將比英國退歐帶來的風險更大,因為義大利對歐盟和歐元區的重要性比英國要大。
5. 義大利下降歐盟旗幟,是不滿歐盟對義大利的防疫援助嗎
主要是民眾們對德國和法國的不滿,平日里稱兄道弟,但是一有困難跑得比誰都快,推脫的比誰都遠。要知道歐盟本來就是個利益集中體現得組織,有福同享可以,但是有難不能同當。現在整個歐洲的疫情都是十分危險的,雖然義大利比較嚴重,可是德國的也不輕啊,他們國內的醫療體系現在沒有崩潰也是一個奇跡了,能抽出一定的物資給義大利也算是仁至義盡了。
要不是紅方控製得早,將國內的疫情扼殺在了搖籃裡面,或許這個時候也不會去幫助義大利,義大利現在的情況可能更糟。而美國那就更沒得說了,一直以日增一萬的確診病例的速度發展,更不可能來幫助義大利了。還別說義大利這招還挺管用,德國看歐盟旗降下來了,二話沒說調過去了一批物資。
6. 義大利向歐盟求助無果,為什麼歐洲會大難臨頭各自飛
歐盟的成員國大多數為歐洲的資本主義國家,他們的理念與中國不同,不是將集體利益放在首位,更多的關注的是自身的利益是否得到滿足,再大的災難面前,對他們來說自保是很重要的。
7. 面對新冠危機,歐盟為何對成員國見死不救
我覺得歐盟見死不救主要就是全歐洲都爆發了新型冠狀病毒,很多國家自顧不暇難以伸出援手。
1、英國脫歐導致歐盟經濟變壞。英國在很久以前就舉行了脫歐公投並且還成功了,這對歐盟來說是一種打擊,因為英國、法國都是歐盟繳納會費最多的國家,但是英國一脫歐就導致歐盟財政收入減少,財政收入減少也就意味著歐盟目前沒有那麼多的錢財可以去買醫療用品幫助其他國家。
綜上,新冠疫情爆發歐盟不幫助成員國還是有比較合理的原因的,很不地道但是很現實,不是么?
8. 義大利是歐盟國家嗎
義大利是歐盟成員國。
歐盟的加入條件只要求成員國的政治體制是自由民主的,對每個國家的具體體制沒有約束,可以維持自己的傳統。
其中有7個國家是君主立憲制,塞普勒斯是總統制;有3個國家為半總統制,即總統和總理分享行政權;其他成員國都是議會制,總統或君主都只是虛位元首,由議會選舉的總理掌握行政權。
地方政府的形式也不相同。德國和比利時是聯邦制,波蘭和馬爾他是中央集權,英國和西班牙是地方自治,法國則有海外領地。
有的海外領地在歐盟范圍內,如奧蘭(芬)、瓜德羅普、馬提尼克、馬約特、法屬蓋亞那、留尼汪(法)、直布羅陀(英)、加那利群島、休達與梅利利亞(西)、亞速群島與馬德拉(葡);但有的則在歐盟范圍外,如法羅群島(丹)。
退出和暫停成員資格
歐盟條約第7條提出暫停成員資格的規定,如果某個成員經常違反歐盟在歐盟條約第2條規定的基本原則如自由、民主、人權等,經過除當事國以外的簡單多數投票通過,即可暫停其成員資格;但決定其是否違反基本原則,則需全體一致投票通過。
里斯本條約首先制定成員可以通過談判程序自行退出歐盟的條款,退出程序載於歐盟條約第50條中「任何成員國可以根據自己的要求退出聯盟」。
9. 義大利困局為何關繫到歐洲前途
近年來,圍繞歐洲一體化興衰存廢的斗爭持續發酵。
自英國脫歐之後,歐洲一體化的信心遭受沉重打擊,成員國中任何可能導致新的一體化倒退的政治發展都令人高度戒備。人們尤其擔心民粹主義政黨掌控政權,使得疑歐思潮和反一體化情緒轉化為政策,進而導致一體化發生逆轉。
如今,義大利成為這條防線上可能被攻破的缺口。
政治對決
科塔雷利(左)和馬塔雷拉
民眾尤其是這一時期成長起來的青年人先後經歷了債務危機、經濟停滯和難民沖擊,親身感受到巨大的失業壓力和家庭生活水平的停滯甚至下降,對只知放債、緊縮的歐元區和無力也無意幫助義大利疏導難民的歐盟殊無好感。目前在歐盟各國中青年選民往往是挺歐派的主力軍,但在義大利卻不同,「歐元一代」的青年恰好也是「危機一代」的「受害者」。
而義大利「重民主、輕治理」、「重製衡、輕效率」的政治體制和文化,使得主流政黨可以將國內問題解讀為歐元區和歐盟等外來因素所致,輕易地推卸掉自身的責任,從而使問題不斷積累,並不斷喪失解決它的機會,終至沉痾難起。
當前義大利政局的迷亂讓歐洲擺脫民粹沖擊、歐盟重塑團結形象的努力大打折扣,很大程度抵消掉了此前馬克龍帶給歐洲的確定性。義大利的政治變化不會簡單地重復始於2011年至今的動向,如果下次大選不能徹底破局,就很可能繼續在技術性穩定→問題持續→改革沖動→政治失敗這一怪圈中激盪不已,而歐元區和歐盟的身份問題將始終是義大利和歐盟之間的彼此折磨。
相比法國的眩目變化,義大利正在和即將發生的一切似乎更接地氣,更能提供一個有關國家命運和一體化前景的真實場景:歐洲的前途並不握於馬克龍之手而真真確確地系於如何脫離義大利之困。
10. 義大利為什麼退出歐盟 義大利脫歐原因
義大利為什麼退出歐盟 義大利脫歐原因
學習啦【熱點】 編輯:mee 發布時間:2016-10-10
義大利為什麼退出歐盟?義大利脫歐原因是什麼?- 全球最大經濟體——歐盟的崩潰正在一天天地逼近,而觸發它的將是:義大利退歐。下面小編整理的義大利為什麼退出歐盟的相關資料。一起看看吧。
義大利為什麼退出歐盟 義大利脫歐原因
義大利為什麼退出歐盟 義大利脫歐原因
距離英國舉行「脫歐」公投還剩幾周,歐洲一家調查機構近日公布的一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調查涉及的8個歐盟大國中,接近半數的被調查者表示願意效仿英國舉行「脫歐」公投,表示可能投票支持本國脫離歐盟的比例則達到三分之一。
「脫歐」大火已燒到歐洲大陸8國
·歐洲8國,45%受訪者想投票
今年3月25日至4月8日,民調機構益普索(Ipsos)對來自比利時、法國、德國、匈牙利、義大利、波蘭、西班牙和瑞典的6000多人進行了調查。
結果發現,如果有機會投票,45%的受訪者希望能像英國那樣,就是否留在歐盟親自進行公投,而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如果獲得這樣的機會,將選擇脫離歐盟。
·義大利人和法國人更傾向於「脫歐」
民調顯示,在義大利和法國,傾向於脫歐的人比例較高,分別佔48%和41%。相比之下,在波蘭和西班牙主張脫歐的意見佔少數,分別為22%和26%。「義大利人尤其希望通過公投來決定是否需要繼續成為歐盟一員。
義大利為什麼退出歐盟 義大利脫歐原因
民調機構Ipsos的調查數據顯示,在義大利和法國,傾向於脫歐的人比例較高。(圖片來源:本文圖片均來自網路)
支持脫歐究竟因為啥?
歐洲各國疑歐情緒為何上升?歐元危機和難民危機成主因。
「我們處於一個疑歐情緒有所上升的時期,而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在於歐元危機及難民危機。」義大利前總理恩里科·萊塔(EnricoLetta)表示,目前,難民危機還沒有結束,如果不解決難民危機問題,疑歐情緒還會有所上升。歐盟需要降低失業率、促進增長、解決難民危機,這樣才能夠展示出自身的成功。
·歐盟民眾沒有享受到期待的福利
「由於歐盟近年在債務危機、難民危機等問題的處置上表現不佳,民眾的信任感下降,一體化的光環褪去,」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歐洲國際關系室主任趙晨說,「民眾在經濟方面沒有享受到期待的福利,在國際地位等方面也失去了原先的榮耀,因此對『團結』的認同感下降。」
·極端民族主義正抬頭,反對移民和歐洲一體化
「極端民族主義正在歐洲抬頭,對整個歐洲大陸的安全構成嚴重威脅。」歐洲委員會秘書長亞格蘭日前發出這樣的警告。有分析認為,極端民族主義勢力正在進入歐洲主流政治舞台,對歐洲政治圖景和歐洲一體化進程將產生重要影響。
歐洲當下的民族極端主義勢力盡管組織形態、政治主張、極端程度各異,但都打著為民意代言的旗號,將國家利益置於歐盟共同利益之上,反對移民,反對歐洲一體化。
·歐盟多國右翼黨派獲更大政治力量
德國反歐元、反移民的右翼政黨德國選擇黨已進入8個州的議會;義大利「五星運動」已成為該國第二大政治力量,並表示希望退出歐元區;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更是反歐元的先鋒。
義大利:要歐洲還是要生存?
華爾街見聞網15日發布了一篇名為《對於義大利:現在是要歐洲還是要生存》的文章,其中寫道:經濟危機以來,義大利GDP下滑了9%,工業生產總值減少了25%。
·義大利經濟難有起色,要怪「歐盟條約的限制與干擾」?
受歐盟條約的限制和干預,義大利無法以正常的主權來採取有力的對策走出困境。義大利正淪為世界上經濟表現最糟糕的地區。義大利可能將不得不面對離開歐盟,或是繼續掙扎於困境的殘酷選擇。
文章表示,義大利每年都在努力降低公共債務在GDP中的佔比,然而通縮拖累名義GDP增速放緩,債務反而逐年上升。「核心通脹率處在極低的水平,政府幾乎沒有什麼辦法來對抗經濟衰退了。」歐洲改革中心副主任SimonTilford對英國每日電訊報表示。
·歐盟財政條約把義大利「逼」很緊
歐元貶值,廉價石油和歐洲央行的量化寬松政策的三重施壓下,2015年義大利債務佔GDP比重已經上升到132.7%。IMF預計的2016年義大利GDP增長僅為1%。
意政府日前更是表示:如果義大利不能成功減少公共開支,償還債務,政府將上調增值稅至26%(目前為22%)。此消息一出,立時在義大利國內激起千層浪。
Tilford認為,義大利需要根本上的改革來走出困境,但這會帶來短期的經濟緊縮,需要大量的投資來對抗這種沖擊。然而歐盟的財政條約卻與此相悖。歐盟希望義大利能實現財政盈餘,來保證未來20年債務比重逐漸下降。
·歐盟的法規對義大利銀行業更是雪上加霜
義大利最大的銀行,義大利聯合信貸銀行的不良貸款已經達到了3600億歐元,占義大利銀行資產負債表的19%。這幾乎是G20國家中最高的。而歐央行還在不斷督促銀行投入更多的資金。
華爾街見聞網此前也曾提到,因市場擔憂銀行可能需要更多資金來承擔3600億歐元的壞賬,義大利銀行板塊年內跌幅已經接近40%。過低的資金比率和歐盟的「自救(l-in)方案迫使銀行進行資本重組,恐慌情緒在義大利儲戶中彌漫開來。
·義大利與歐元區的恩怨由來已久?
義大利與歐元區的恩怨由來已久。上世紀90年代中期,在歐元誕生之前,義大利仍能以貶值的方式提高競爭力,彼時義大利曾與德國錄得巨額貿易順差。
然而歐元形成以後,義大利不再具有貶值本國貨幣的機會,而德國壓低工資水平為自己獲得了優勢。在與德國的較量中,義大利在15年間單位勞動力成本競爭力下降了30%。2000年來,義大利的生產力已經驚人地下降了5.9%。
2008年以來,義大利工業產出下滑35%至1980年代水平,工業投資亦減少了59%。
《對於義大利:現在是要歐洲還是要生存》一文最後寫道:為避免災難性的去工業化,離開歐盟,或許是義大利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歐盟該警醒了?
·歐洲的未來系於更加深入的一體化
歐洲的未來系於更加深入的一體化,除此之外歐洲沒有更好的發展道路。作為一個整體,歐盟需要一個強有力的領導和能被所有成員國接受的明確願景,只有如此,歐盟一體化進程才能持續和發展下去。
對歐盟所有成員國來說,無論是西歐核心國家,還是中東歐新成員國,一個高度一體化且高效率的歐盟,既可以促進各成員國的經濟穩定發展,增強各自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發言權和影響力,也是維護歐洲集體安全的唯一可靠保障。
·歐盟求變勢在必行
趙晨主任表示,歐盟眼下「亟需在原有制度上作出改良,盡快實現經濟復甦,解決目前面臨的幾大問題,重新贏得民眾信任」。
時局變遷,痛定思痛,歐盟求變勢在必行。正如比利時前首相伏思達所言,歐洲已經無法處理其面臨的巨大危機,只有更為緊密地站在一起,並對整個歐洲進行改革,才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