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伊朗空軍的現狀
由於伊朗航空工業比較薄弱,所以絕大多數作戰飛機都從國外進口。在巴列維時代,伊朗與美國處於蜜月時期,其空軍裝備的作戰飛機基本上是清一色的美式戰機,而且性能在中東地區屬於一流水平。如鼎鼎大名的F-14A雄貓戰斗機在世界上除美國外,只有伊朗空軍裝備,並且數量達到79架。但是在伊朗發生伊斯蘭革命後,伊朗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的關系交惡,空軍的作戰實力遭到嚴重削弱,而且原有的大量美式戰機由於缺乏零配件,導致飛行訓練和作戰時數大大降低。在兩伊戰爭中,伊朗空軍的大批美式戰機沒有發揮太大作用,很大程度上與此有關(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伊朗空軍的作戰思想比較保守)。在西方戰機的來源斷絕後,伊朗轉而向蘇聯和其他國家尋求購買戰機。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遭到美軍打擊的伊拉克空軍飛行員駕駛飛機大批向昔日的夙敵——伊朗飛去,總計各型飛機112架,結果這批飛機都被伊朗扣留,隨後大部被編入伊朗空軍。
伊朗所有的24架「幻影」飛機(2000年統計)分屬於不同的子機型,包括F.1EQ單座、F.11BQgg座、F.1EQ2型和F.1EQ4型(各裝備有空中加油探頭和激光制導武器),但主要還是更加先進的F.1EQ5型,它裝備有改進的西諾拉IV(Cyrano、iV)型雷達,該機還可攜帶AM-39飛魚反艦導彈。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為了躲避「沙漠風暴」行動中的多國部隊打擊,伊拉克空軍一些飛行員駕駛著這些飛機逃亡到了過去的夙敵一伊朗。除了這些「幻影」飛機,這些伊拉克人還給伊朗帶來了3架伊爾-76MD型運輸機,每架都載滿了零配件和武器,其中包括法國生產的ATLIS-2型激游標定器、AS-30L型空對地導彈、R一550型空空導彈以及COR-2型偵察吊艙。
偵察與運輸機方面,伊朗軍方還打算將安-140作為運輸和偵察飛機引進到伊朗軍隊,以補充其老邁的機群。因為安-140對飛機跑道要求低,只需要1350米長就足夠了,而且在不太平整的跑道上也可以起飛,所以伊朗軍方准備讓其擔當軍內非常急需的輕型戰術運輸任務。另外由於伊朗是一個地形多樣化的國家,需要為低空空中目標的探測和跟蹤提供有效的覆蓋率,因此伊朗軍方也非常希望安-140能夠成為空中早期預警雷達的一個平台。 安-140在伊朗被命名為「伊朗-140」,在海軍任務中可以用來進行海上巡邏和其它相關的軍事任務,包括早期預警、指揮和控制以及目標指示等。為了利用該機的這一性能,伊朗海軍已經表示願意在進攻性任務和巡邏任務中運用安-140,在任務中該機將裝備360度水面搜索雷達。
讓多用途的安-140作為部隊的輕型運輸機來用是伊朗方面的另一個設想。伊朗國防和武裝部隊後勤部的三個部門的工作就是評估將安-140引進到伊朗軍隊的必備條件。伊朗另外還將專門成立一個獨立的委員會來確立安一l加具體的參數和任務。按照設計,安-140是上一代安-24、安-26、安-30和安-32雙渦輪螺旋槳運輸機和測繪飛機的繼任機。安-140滿載6000公斤時的最大航程為2100公里,在18000英尺高空的巡航速度為每小時575公里。該機的最大起飛重量為19150公斤。
此外,在親美政權時代,伊朗空軍還從美國獲得了數目可觀的「霍克」改進型地空導彈、「麻雀」、「響尾蛇」、「不死鳥」空空導彈和「小牛」型空地導彈等。
❷ 伊爾-76運輸機
伊爾-76運輸機是一款多功能大型運輸機。它最初由前蘇聯伊留申設計局研發,主要作為軍用飛機。蘇聯解體後,伊爾-76開始廣泛應用於民用航空領域,並獲得了北約賦予的「Candid」這一代號。該運輸機的尺寸參數非常顯著,翼展50.50米,機翼面積為300平方米,機長46.59米,機高14.76米。它的內部空間包括貨艙,例如伊爾-76MF版本,其貨艙尺寸可達31.14米長,26.60米寬,最多可裝載235.3立方米的貨物。
在研發歷史方面,伊留申設計局經歷了改制,現在的伊留申航空和塔什干飛機生產企業繼續生產這款運輸機。在軍事領域,伊爾-76被用於作戰支援,能夠運輸步兵和輕裝甲部隊,並能執行傘降任務和空投軍事裝備。全球范圍內,大約有950多架伊爾-76被生產出來。不僅俄羅斯空軍和民用航空使用這款運輸機,阿爾及利亞、伊朗、英國、中國等眾多國家也有其使用。
❸ 世界十大軍用運輸機大排行
世界十大軍用運輸機大排行
第一名:烏克蘭安-225運輸機。
安-225運輸機是為運輸暴風雪號太空梭而研製,最大起飛重量640噸,貨艙最大載重250噸,機身頂部最大載重200噸,機身長度84米,翼展88.4米。
是世界上最重、尺寸最大的飛機(盡管大力神號水上飛機翼展97.54米,但因為它實際上只飛離了水面約20米,在這種高度表現下只被視為是一種翼地效應飛行器)。安-225運輸機僅生產一架,歸烏克蘭所擁有。
第二名:俄羅斯安-124「魯斯蘭」重型運輸機。
安-124由蘇聯安東諾夫設計集團設計,在20世紀80年代是世界上最大的飛機。安-124綽號「魯斯蘭」北約代號「禿鷹」,魯斯蘭是俄羅斯民間故事中的一個英雄的名字。由於蘇聯瓦解,安東諾夫設計集團已經變成了烏克蘭共和國安東諾夫航空科學技術聯合體。安-124替代了1974年停產的安-22重型運輸機,在性能上優於美國的C-5運輸機。
第三名:美國C-5銀河運輸機。
C—5「銀河是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研製的遠程軍用運輸機,1963年開始研製,1968年6月原型機首次試飛,1970年春開始交付美國空軍使用。
C-5主要用於運載坦克、導彈及其發射裝置、架橋設備等大重量大尺寸設備,美國陸軍師所配屬的各類武器中有97%以上都能由C-5運輸。C-5的載重能力高達120噸,用於運兵時可載350名全副武裝士兵。美國空軍共訂購用架C-5A干1973年5月全部交付完畢。
第四名:美國C-17環球空中霸王Ⅲ。
C-17「環球空中霸王Ⅲ」波音公司為美國空軍研製的一種採用上單翼、四發、T形尾、帶後卸貨扳的新型運輸機。機身長53米,機高16.8米,翼展503米,外形尺寸與C-141相當。最大起飛重量263噸,最大載荷為150噸。機上帶75.8噸載荷時,C-17可從2320米長的跑道起飛,然後在915米長的簡易跑道上著陸。
該機性能先進,裝備部隊後在多次局部戰爭中表現出了極佳的作戰能力。由於美軍不再訂購新的C-17,而外國客戶的訂購數量不足,C-17的生產線面臨關閉的危險。2009年2月,美國空軍增購一定數量的C-17,使這一危機得以緩解。波音公司正努力謀求更多國內外訂單,在2012年美軍訂單結束後,維持生產線的生存。
第五名:俄羅斯安-22遠程重型軍用運輸機。
安-22是前蘇聯安東諾夫設計局研製的遠程重型軍用運輸機,主要用於運載重型軍事裝備,是世界上最大的運輸機之一。共生產了85架,交付空軍50架,民航35架,主要用來空運部隊和大尺寸、大重量的軍事裝備,能在簡易機場起落。
安-22貨艙容積640m,可運載地空導彈、火箭發射車、導彈運輸車、坦克、汽車等。駕駛艙內乘員5-6人,駕駛艙後面有一個與主貨艙隔開的可容納28~29名乘客的機艙。
第六名:中國運-20。
運-20是中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戰略軍用大型運輸機,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設計、西安飛機工業集團為主製造,並於2013年1月26日首飛成功。運-20採用常規布局,懸臂式上單翼、前緣後掠、無翼梢小翼,最大起飛重量220噸,載重超過66噸,最大時速≥800千米,航程大於7800千米,實用升限13000米。擁有高延伸性、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第七名:俄羅斯伊爾-76運輸機。
伊爾—76運輸機是蘇聯伊留申設計局研製的四發動機中遠程重型運輸機。共生產700多架,年產量在50架以上,北約對其代號為Candid(耿直),除俄羅斯空軍共使用500多架伊爾—76/76M/76MD和民航使用120多架之外,還向阿爾及利亞、伊朗、英國、敘利亞、印度、捷克和斯洛伐克、波蘭、伊拉克、利比亞、阿富汗、古巴和中國等國大量出口。
第八名:美國C-141"運輸星"運輸機。
C-141「運輸星」運輸機是美空軍主力戰略運輸機之一,是世界上第一種完全為貨運設計的噴氣式飛機,是第一種使用渦扇發動機的大型運輸機。C-141的貨艙雖然不如後來出現的C-5和C-17的大,但是也能輕松的裝載長達31米的大型貨物。
其貨艙也可一次運載208名全副武裝的地面部隊士兵,或168名攜帶全套裝備的傘兵。該機還可以運送「民兵」戰略彈道導彈。在海灣戰爭期間,C-141飛行了37000架次,在90%的架次中能准時抵達目的地。
第九名:歐盟A400M運輸機。
A400M是歐洲自行設計、研製和生產的新一代軍用運輸機,也是歐盟國家進行合作的最大的武器聯合研製項目。A400M開發計劃自1993年開始啟動,由設在馬德里的空中客車軍用機公司負責設計,多家歐洲著名公司參加了研發工作,西班牙的塞維利亞總裝廠將負責總裝。
第十名:俄羅斯安東諾夫安-70。
安東諾夫安-70是由烏克蘭安東諾夫航空科學技術聯合體(原安東諾夫設計局)設計製造的四引擎中程戰略戰術運輸機,亦是世界上最大的渦扇螺旋槳航空器。用以取代過時的安-12運輸機,第一架原型機於1994年12月16日在烏克蘭基輔首飛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