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伊核協議》上,為何英法德不願與美國同流合污,而是抱團堅守呢
因為覺得美國這個決定太傻了,加上自己國家的利益受侵害了,還是大家一起團結起,會比跟隨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來得好了。
一、德法英會繼續堅持「伊核協議」
在這次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美國副總統彭斯呼籲歐盟要追隨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和共同對伊朗採取措施,來爭取伊朗的徹底棄核。表面上看是很簡單,但是是對奧巴馬以及民主黨所推崇的「多邊主義」外交的否定。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德法英會繼續堅持「伊核協議」了。
慕尼黑安全會議開幕。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會上呼籲以多邊方式處理國際事務,堅決捍衛伊核協議。但美國副總統彭斯似乎並未將默克爾的發言聽進去,依然不遺餘力地拉攏其盟友跟隨美國退出伊核協議。
總結一下,國家之間的交往嚴重缺乏互信。所以德法英在「伊核問題」上的堅持,堪稱是一股清流。然而這股清流卻改變不了這個污濁的世界。
B. 英法德對伊核協議的態度如何
法國總統馬克龍、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和德國總理默克爾8日發表聯合聲明,對美國總統特朗普決定退出伊核協議表示遺憾,表示法英德三國將繼續留在伊核協議內,並「決心保證」該協議的落實。
聲明說,三國領導人敦促美國不要破壞伊核協議的框架,並避免採取任何可能阻礙其他相關方完全落實伊核協議的舉措。美國應盡可能使伊核協議帶來的國際防擴散進程取得的進展得到保留,並使得伊核協議主要條款能繼續執行。
美國總統特朗普8日宣布美國將退出伊核協議,並重啟對伊朗制裁。2015年7月,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達成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根據協議,伊朗承諾限制其核計劃,同時享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國際社會解除對伊朗實施的制裁措施。
C. 英國呼籲「新的」伊朗核協議,為何德黑蘭要遵守舊協議
德黑蘭遵守舊的協議是為了限制伊朗發展解決伊朗核問題。在2015年中制定的伊朗核協議明確規定了伊朗和武器發展的程度和鈾濃度存儲量。但是最近伊朗鈾濃度已經超出了在2015年之中制定的協議。所以美國現在很迫切和伊朗進行談判,制定新的協議。
伊朗核問題的解決可以很好的緩解海灣地區的局勢緊張,如果伊朗核問題發展到了非常嚴峻的程度,局勢會變得非常的緊張。所以只有伊朗簽訂了新的核協議並遵守舊的協議,伊朗核問題才能得到政策的解決。
D. 要求伊朗重新談判達成新的核協議,英法德為啥站在美國一邊
這是因為英國,法國,德國都是只考慮自己利益的國家。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可以給予他們更多的利益,所以他們跟隨美國的腳步。並且他們覺得在伊朗的問題上他們可以得到更多的利益,所以選擇要毀約重新建立新的核協議。但是對於伊朗來說,這個事情根本不可能。所以就導致了現在伊朗和美國的對峙。
英法德態度的轉變,讓人看到了西方國家的醜陋:一方面,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考慮的只是自己的利益,不可能讓大家共同發展,當自己的利益得不到滿足或者得不到最大程度的滿足時,他們就會退出協議甚至毀掉協議。另一方面,雖然英法德不斷對美國說「不」,但在關鍵時刻危急關頭重要問題上,他們依然唯美國馬首是瞻。所以,其他國家如果希望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信守承諾、堅守正義、合作共贏、共同發展,完全是一廂情願。
E. 英法德為什麼反對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
說白了美國退出,他們也跟著可能要退出,因為美國的制裁中說明了只要跟伊朗有聯系的公司不管是哪國照樣制裁,他們但是沒有了協議這東西以後,伊朗就會沒有拘束發展核武,引起區內核武競賽,導致地區緊張
而中立來說,根據特朗普的講話,簡而言之特朗普認為這個伊朗核協議是「最糟糕的協議」,特朗普稱協議簽訂以來,伊朗軍費增加40%,但是伊朗國內經濟未見有明顯好轉,因此也是同樣的道理,避免地區內核武競賽,因此退出協議,繼續制裁伊朗
說白了特朗普認為給伊朗好處不僅不見伊朗經濟好轉,而且軍費增加,再者他覺得協議沒用,可能也許沒辦法牽制伊朗暗地裡發展核武,搞不好是送錢給伊朗發展核武,站在特朗普商人的本性,沒有效果,沒有立竿見影的東西,沒有保證的東西,他認為這是虧本生意,因此退出,不管歐洲盟友的反對一意孤行。。
說白了這件事其實讓美國跟歐洲盟友的分裂加劇了,美國一方面表示退出以後制裁跟伊朗有關系的企業,一方面歐洲國家表示不退出,那麼美國會不會連歐洲國家都一起制裁,這就有很大疑問了。
F. 英法德伊四國外長重申維護伊核協議,美國退出做到心安理得了嗎
要想明白這個問題,首先我們得清楚什麼是「伊核協議」。「伊核協議」指的是中,法,德,英美以及歐盟等國家同意取消對伊朗的制裁,讓伊朗更多地進入經濟全球化,並以此換來伊朗在核試驗上的延緩。
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這一切都由於美國的單方面退出協議而變了味兒。
一、美國常常自毀諾言,毀約也早已是家常便飯。
自從美國撤出「伊核協議」起,就不斷的對伊朗施壓,出台各種國策對伊朗實施制裁,這明顯是跟「伊核協議」所不符合的,現今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已經逼近極限,因此中東局勢也愈發緊張,海灣沖突也更加頻繁。雖說,雙方都一直保持克制,但是戰爭一觸即發。再加上美國毀約在先,所以伊朗在倫理道德上來說是占理的。
由此看來,美國退出「伊核協議」自然不會有什麼愧疚之感。
G. 美國為什麼伊朗核協議
事實非常清楚,美國是為了滿足以色列的請求!
以色列之所以能夠在中東生存下去,一方面是因為有美國的強大支持,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它內強大的國家危機感和民族凝聚力。但是以色列畢竟是只有幾百萬人的一個小國,它的周圍都是極端仇視它,視它為眼中釘肉中刺的伊斯蘭國家,以色列的危險局面一直難以改善。
美國在的中東政策在相當的程度上都與以色列相關。2003年美國攻打伊打克,現在美國攻敘利亞,包括美國制裁伊朗,都是不想讓中東出現可以威脅到以色列的強大國家,這些行動實質上是在替以色列消滅潛在敵人。但是國際局勢是相當復雜的。雖然美國把伊拉克打倒了,但是沒有了伊拉克這個宿敵的制衡,伊朗的強大一下子就凸現出來。
伊朗的強大,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它有七八千萬人口和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具有較大的戰略縱深和復雜的地形,二是波斯民族非常凝聚,國家內部雖然政治斗爭,但是沒有出現大的分裂和反政府武裝斗爭,美國插不上手;三是伊朗有較為發達的完整的工業和國防科工體系,具有較強大的導彈系列,難以在短時間內摧毀它;四是伊朗處在核武器研發的大門口,一邁腳就有可能進去。
當年中俄英美法德參與調停簽伊核協議,就是為了防止伊朗研發核武器,為此多國都作出了讓步,比如不禁止伊朗研發中遠程導彈,並解除對伊朗的制裁,這個條約一出現就引發以色列的強列不滿。作為親以色列的特朗普, 為了以色列的利益退出伊朗協議,具有具大的風險:一但伊朗硬著頭皮開發出核武器,中東的局面大為改變;美國與中俄英法德的關系會惡化;美國的信譽大大降低,不利於解決朝核問題;美國過於親以色列,可能導致美國至上右翼的強烈反彈。
H. 英法德向美表明伊核問題立場,為什麼要歐洲必須承擔責任
英國,美國,法國作為歐洲最重要的國家,在伊朗核問題上的立場,是很有話語權的,所以必須要承擔責任。伊朗核問題上其實最佔有話語權的是美國,美國對伊朗的核制裁上就已經規定了伊朗核的發展。但是如果其他國家不管的話,任由伊朗的核發展將會出現非常嚴重後果。
在伊朗核問題上,英國德國法國站在了一起,使得歐盟國家的立場非常的一致,這和美國相對抗。如果幾個國家在聯合國大會上有著達成一致的協議,或許對於解為伊朗核問題是非常有效的。
I. 為什麼英法德支持伊朗
經濟利益是這些歐洲國家很重要的考慮。因為美國和伊朗的關系中斷之後,美國在伊朗沒有任何的經濟利益,只有政治上的相互博弈和斗爭,歐洲則不然。歐洲在伊朗有很多的經濟利益,特別是油氣公司,包括義大利、法國等國家的公司都參與進去了,美國一制裁它們被迫都退出來;一簽伊核協議,它們馬上就返回了,那麼現在美國又要否定伊核協議,它們又要退出來,所以從長遠角度看,會危害歐洲國家的經濟利益。「另外,從近來的情況來看,中東地區的局勢若動盪起來,首先受害的是歐洲國家,敘利亞已經是個很大的教訓,而面臨的最大外部威脅實際上就是難民問題。事實證明,難民問題不僅是單純人口流入的問題,而且還能帶來恐怖主義。所以歐洲還是希望中東地區穩定。」
J. 特朗普宣布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其他核國家持什麼態度
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協議。
英法德試圖游說特朗普堅持伊朗協議
由於遭到共和黨反對,奧巴馬政府簽署伊核協議後,沒有尋求在國會獲得通過。因此,伊核協議不具備條約的法律地位,對後來特朗普政府的約束力也較為有限。2017年1月20日,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此後,他不斷推翻前任奧巴馬留下的政治遺產,其中就包括奧巴馬外交政策的最大成果「伊核協議。」特朗普於今年1月宣布「最後一次」延長美國涉及伊朗核項目的制裁豁免期,同時要求美國國會和歐洲國家同意修改協議條款、把5月12日定為修改協議的最後期限。他聲稱,如果修改方案令他不滿意,美國將退出協議。
美國國務卿邁克·蓬佩奧(Mike Pompeo)和國家安全顧問約翰·博爾頓(John Bolton)明確反對伊核協議,他們建議特朗普退出協議並加強對伊朗制裁。白宮發言人桑德斯曾說,伊核協議建立在「偽裝」和「不準確的事實」基礎上,伊朗的核能力比其對外披露的要先進,奧巴馬政府一開始就不該簽署該協議。
來源:鳳凰網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