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明教和伊朗摩尼教有什麼區別

明教和伊朗摩尼教有什麼區別

發布時間:2022-07-31 05:06:57

『壹』 世界三大宗教的教義有什麼區別和相同之處

區別在於信奉的「人物」不一樣。信奉的方法也不一樣。
但相同的是,都是在教人行善。

『貳』 什麼是景教,摩尼教,回教

景教即唐朝時期傳入中國的基督教聶斯脫里派,也就是東方亞述教會,起源於今日敘利亞,被視為最早進入中國的基督教派,成為漢學研究的一個活躍領域。唐朝時曾在長安興盛一時,並在全國建有「十字寺」,但多由非漢族民眾所信奉。今天在香港仍有其少量教徒。 明教,又稱作牟尼教或摩尼教,發源於古代波斯薩珊王朝,為西元3世紀中葉波斯人摩尼(Mani)所創立,受基督教與伊朗祆教馬茲達教義所影響,摩尼聲稱自己是神的先知,也是最後一位先知。 伊斯蘭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與佛教、基督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中國舊稱大食法、大食教、天方教、清真教、回回教、回教、回回教門等。

『叄』 摩尼教是什麼

摩尼教,又稱作牟尼教或明教,是一個源自古代波斯宗教祆教的宗教,為公元3世紀中葉波斯人摩尼(Mani)所創立
摩尼教(Manichaeism)是三世紀在巴比倫興起的世界性宗教。由於希臘文《科隆摩尼古卷》(Cologne Mani Codex)的發現,學術界掌握了關於摩尼早期思想的第一手資料。一般認為, 摩尼教主要吸收猶太教-基督教等教義而形成自己的信仰,同時也採納了不少瑣羅亞斯德教的成分,傳播到東方來以後,又染上了一些佛教色彩。它的主要教義是二宗三際論,有自己的戒律和寺院體制。摩尼教在長達一千多年的時間內(從三世紀到十五世紀),從北非到中國的福建,在整個歐亞舊大陸上廣泛傳播,文獻使用過敘利亞文、中古波斯文、帕提亞文、粟特文、漢文、回鶻文、希臘文、拉丁文、科普特文等十餘種文字,與其他主要宗教發生了深入的思想對話,如果要研究中世紀歐亞大陸東西文明交流史,從研究摩尼教入手無疑是一個的極佳選擇。在玄宗開元期間,吐火羅國王曾獻一慕闈於中國,獲唐室接待。不過,在安史之亂前,該教並未在華設寺院,史書反而載有對該教之禁令。
據《通史》所載,玄宗不久以摩尼教「本是邪見,妄稱佛教誑惑『黎元』」為由,下令中國人嚴禁參與。
然大致與入唐的同時,摩尼教也大規模地傳入回紇,其後更被定為國教。安史亂後,因回紇助唐平亂有功,摩尼教徒借回紇的支持,得以在華傳教。
據《佛祖統記》載,代宗大歷三年,敕准回紇摩尼教徒在長安建摩尼寺──大雲光明寺。其後,又應回紇之請,於荊州、揚州、越州等州建寺。
憲宗元和二年,再於河南、太原建摩尼寺二所,並派專員保護,自此以後,摩尼教寺滿布中國境內。摩尼教士隨回教使者來華,他們得到唐帝禮遇,在中國迅速傳播。
根據《舊唐書》記載,長興元年,回訖宰相將令摩居教五百七十三人入朝一同迎接公主,可見其借回訖與唐關系,勢力已延伸到政治層面。
另外,在元和八年,據《蕭唐書》記,宴歸國的回訖摩尼人,令至中書見宰官,由此可見,摩居教徒經常由回訖帶唐,並得唐室禮待。
除此之外,部份摩尼教徒也從事商業,據《舊唐書,回鶻傳》︰「摩尼至高師,歲往來西市,商賈頗與囊橐為奸」。
唐武宗會昌元年,回紇被中亞新興的戛黠斯擊敗,國勢衰落,唐廷對回紇和摩尼教的態度立即改變。
據《會昌一品集》載,武宗會昌三年,回紇國勢衰落,從中國撤兵,要求唐室「安存摩尼」,但唐突改前態,下令禁江淮諸鎮的摩尼寺。
會昌滅法時,摩尼教亦難逃其劫,《入唐求法巡禮行記》說︰「會昌三年四月中旬,敕天下殺摩尼師,剃發令著袈裟,作沙門形而殺之。」
事實上,朝廷於會昌年已下令沒收摩尼教資產與書像等物,由於一些摩尼教沒反抗,致令京城摩尼死者達七十二人。
當時,摩尼教流行的地區以西北、華北地區為主,在福建、浙江沿海地區,因與波斯等國有海路交往,摩尼教也有一定勢力。自此就與下層的斗爭結合起來,成為農民起事的號召旗幟之一。
摩尼教先於祅教、景教被禁,而史書的記載亦較詳細,可見該教在唐後期聲勢頗大,經會昌一劫,摩尼教再不能在社會公開傳教,轉而在民間秘密流,並漸與其他宗教結合,歷五代兩宋仍不衰。到了宋代,摩尼教已完全漢化並演變為明教(或明尊教)。宋代明教將原摩尼教教義要旨簡單地歸納為「 清凈 、光明、大力、智慧」8 個字。為了迎合民間的需要 ,更加發揮其追求光明、善良、儉朴、友愛的道德觀念,因而頗得人心,使之流傳甚熾。
第一個女人稱帝的陳碩真,當時在睦州(今淳安的六甲嶺上擱船尖)利用秘密宗教起義,其實就是利用「佛全山」最早的摩尼教號稱「羽化登仙」揭竿起義,失敗後留下「天子基」(十門九不鎖)與「萬年樓」(萬年螺)神秘遺跡。
北宋宣和二年(1120) , 方臘以摩尼教(後來的明教)為旗號,利用陳碩真的「天子基」與「萬年樓」,於睦州(今天的六甲嶺上擱船尖),發動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見方臘起義),在六甲嶺上設置完整的「五府六部」明教社會。後來的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在大明山屯兵,有神秘的四年缺少記錄,留下許多「朱元璋藏寶處」的600多年未解之謎。
南宋時期,社會動亂加劇,以摩尼教為其宗教外衣的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影響較大者有王念經的衡州起義、東陽縣和信州貴溪的「魔賊」起義等。
元朝統治者對於在民間暗地裡聚眾結社的吃菜事魔,明令取締;而對於傳統的明教信徒聚居地區,則允許造庵奉祀,公開活動,以示優容。但要派政府官員嚴加管束,以防越軌。
隨著元朝統治者的腐敗,摩尼教、彌勒教、白蓮教等民間教派迅速發展,互相融合,最後釀成紅巾軍起義。起義軍公開以「彌勒降生,明王出世」的讖語箴言為口號,自稱魔兵,透露出摩尼教對紅巾軍的深刻影響。此時的摩尼教(明教)則進一步通俗化、世俗化,並與彌勒、白蓮兩教相融合,甚至合為一體。
朱元璋登基後立即鎮壓明教,除了國號仍稱「大明」之外,一切與明教有牽連的事物都下令更改 。 明教只得以更隱蔽、更秘密的形式開展活動。到了清代,許多民間教派,仍或多或少地受到摩尼教的影響。但史料已不見記載。 方臘起義是爆發在北宋末年的一次農民戰爭。
北宋末年,土地兼並十分嚴重。宋徽宗趙佶和「六賊」蔡京、王黺、童貫、梁師成、朱勔、李彥結成最反動的集團,對人民進行敲骨吸髓的盤剝,自己則過著縱情聲色,荒淫無恥的生活。1114年宋徽宗修建延福宮、萬歲山,耗盡人力物力。
他還崇信道教,宮觀遍天下,廣占土地。為在宮殿林苑中布置各種奇花異石供其玩賞,特派朱勔等在蘇州特設一個「應奉局」,到江東各地專門搜集花石竹木和珍異物品,送到京都汴梁(今開封),每十船組成一綱,稱「花石綱」。哪個民家有一塊較別致的石頭或一株少見的花木,「應奉局」的惡棍們就闖進去用黃紙一貼,就算是趙宋「皇家」的了。啟運時如花木高大,就拆牆倒屋,趁機搶掠一空,之後揚長而去。他們為了將笨重的「太湖石」運到東京,巨船裝載,數千人護送,甚至拆橋鑿城而過。「花石之憂」使運河兩岸的大批農民傾家盪產,苛捐雜稅多如牛毛,逼得百姓妻離子散。加上連年災荒,百姓餓死的屍體遍地。「花石綱」加重了人民的負擔,成為方臘起義的直接導火線。
方臘,歙州(今安徽歙縣)人,後到睦州(今浙江淳安)碣村地主家裡當傭工。當他看到「應奉局」對青溪人民苛酷勒索,每年索取的漆就達千萬斤,花石竹木更多,極為憤怒,決心組織大家起來反抗。方臘以「摩尼教」為掩護,秘密地發動群眾。
摩尼教是由波斯人摩尼創立的,在唐代傳入中國,成為民間的一種秘密宗教。因為這個教宣傳通過斗爭,光明一定能戰勝黑暗,所以在中國又叫「明教」。入教的人要吃素食,斷葷酒,人們就稱之為「食菜事魔教」。由於摩尼教主張「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同教的人都稱「一家」,提倡大家聚財幫助貧窮教友,因此得到貧苦農民的信仰。

『肆』 誰能詳解一下明教

明教正式名稱為摩尼教,又作牟尼教,發源於古代波斯薩珊王朝,為公元3世紀中葉波斯人摩尼(Mānī)所創立,受基督教與伊朗祆教馬茲達教義所影響,是一種帶有諾斯底主義色彩的二元論宗教。主要教義為「二宗三際論」,崇尚光明。摩尼聲稱自己是神的先知,也是最後一位先知。摩尼教對粟特影響很大,在世界各地廣泛傳播。摩尼教在唐朝傳入了中國,明教一詞特指本土化的摩尼教。
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中教派,明教源出波斯,本名摩尼教。
其他詳情請參考:http://ke..com/subview/44226/5597099.htm#viewPageContent
希望你滿意……!

『伍』 祅教(拜火教)與摩尼教各是什麼宗教兩者有什麼區別

瑣羅亞斯德教在中國唐朝被稱為拜火教,比猶太教晚的多!

波斯即現今的伊朗。現在的國教是回教,但在波斯尼亞帝國時代卻是以瑣羅亞斯德教為唯一宗教。而亞爾斯蘭戰記中的宗教,亦即瑣羅亞斯德教及其衍生出的密斯拉教。在此將波斯的一點神話,略作一個簡單的介紹。

瑣羅亞斯德教

公元前六世紀由波斯人瑣羅亞德斯所創,因以為名。唐代時曾傳至中國,當時稱為襖教,又名拜火教、波斯教。

其主要教義為宇宙性無上無形的上帝阿呼拉.馬茲達,與本原黑暗之神阿利曼進行廣大無邊的斗爭,好人的責任是加入光明的一方,遵守馬茲達透過先知瑣羅亞斯德所傳達的教訓,信徒才能享有今生的幸福與身後不朽。當世界末日來臨,馬茲達將毀滅惡人並宣告勝利,於是光明的一方在勝利中永享歡樂。

公元二二六年,波斯帝國正值蘇珊王朝時期,以瑣羅亞斯德教為國教,盛極一時。其後因回教的興起和公元六四二蘇珊王朝瓦解而變得消沈。但其教義卻影響了不少其他宗教,例如猶太教、基督教和回教的天使觀念和善惡二元論等。

密斯拉教(Mithraism)

一個奉祀密斯拉神(Mithra)這位以光明與公義之神為中心的宗教,源於雅利安人(一在印度與波斯地區間生活的古民族)的密多羅神,盡管其間已經過許多變遷。密特拉教與摩尼教(明教)同是瑣羅亞斯德教(拜火教)的別枝。密斯拉是伊朗(波斯)在瑣羅亞斯德教興起之前所崇拜的司掌太陽、正義、契約和戰爭之神,於公元2、3世紀在羅馬帝國被通稱為密斯拉斯。該教最重要的禮儀是殺公牛獻祭。波斯雖從阿契美尼德(Achaemenid)王朝起,歷代國王信奉瑣羅亞斯德教,但許多貴族仍然熱愛固有的宗教,國王擔心會引起政治動亂,並未予以取締,於是多神崇拜的內容逐漸為瑣羅亞斯德教所吸收。不過在阿開民(Achaemenid)時代,密斯拉曾再度以波斯主要神只的身份出現。

對密斯拉神的崇拜,後來在希臘和羅馬支配波斯地區的時代流傳到了西方,還吸收了巴比倫的占星學和柏拉圖的哲學,成為了西方一種神秘宗教。在原波斯帝國西部地區以及界於羅馬與波斯世界的地區,國王和貴族繼續崇拜密斯拉,在兩國的軍事分界線上,甚至到了歐洲的萊茵河、多瑙河以及幼發拉底河流域,該教聖所比比皆是。

密斯拉教的信仰集中於一個古老神話∶在阿胡拉.瑪茲達的命令下,密斯拉將初生的牛犢供為祭牲,這牛犢的身體神奇的迸發出麥子、葡萄、動物與所有其他美善的東西。密斯拉的行動激怒了邪惡之神阿利曼。在與阿胡拉.瑪茲達宴饗了以後,密斯拉遂驅策瑪茲達的戰車前往天堂。同樣的,根據密斯拉教義的看法,人的不朽靈魂雖陷在人的身體中,但他仍可以克服死亡、通過眾行星的七層天,而返回在天堂中的根源。

這過程是以七階段入會儀式為象徵,那是在裝飾有神話的壁畫與雕刻的地下禮拜堂舉行。在地下禮拜堂舉行儀式,場地自然有限,一切禮儀必須在人工燈火之下進行。洞穴附屬許多隧道,入教者須如禮依次走過這些隧道。這些儀式考驗入會者的勇氣與美德,並且伴隨著洗禮、也就是面餅與酒的其同宴饗,有時還有牛犢的祭牲。不過密斯拉教是武士的宗教,其教義忽視女人,教徒一律為男子。田中芳樹在《亞爾斯蘭戰記》中,將女神官法蘭吉斯的背景設計成密斯拉神的教徒,可能有一定的錯誤存在。

密斯拉神(Mithra)

密斯拉神(Mithra)是光明與公義之神,源於雅利安人的密多羅神。密特拉教與摩尼教(明教)同是瑣羅亞斯德教(拜火教)的別枝。密斯拉是伊朗(波斯)在瑣羅亞斯德教興起之前所崇拜的司掌太陽、正義、契約和戰爭之神,於公元2、3世紀在羅馬帝國被通稱為密斯拉斯。Mithra(密多羅)是梵文,Mithras(密斯拉)是拉丁文,意為「至聖的約定」,是波斯人所信奉的許多神中的主神。據神話,密斯拉生在聖泉旁的一棵樹下,生時手執火炬,身佩大刀,為大地之子。常和沃水女神阿娜希塔(Anahita)共同受祀。

該教最重要的禮儀是殺公牛獻祭。密斯拉教的信仰集中於一個古老神話∶阿胡拉.瑪茲達差遣使者傳令密斯拉殺公牛獻祭,密斯拉將初生的牛犢供為祭牲,這牛犢的身體神奇的迸發出麥子、葡萄、動物與所有其他美善的東西。密斯拉的行動激怒了邪惡之神阿利曼。在與阿胡拉.瑪茲達宴饗了以後,密斯拉遂驅策瑪茲達的戰車前往天堂。「密斯拉殺牛」是古希臘藝術中的流行主題,後來變成密斯拉祭禮中宰牛以求五穀豐登之儀式的原型。

善神阿呼拉馬茲達與惡神阿利曼

瑣羅亞斯德教的主要教義是善惡二元論。阿呼拉意思是主,馬茲達意思是賢。阿呼拉.馬茲達是最高的善神,以火為象徵。居於天上界,創造天地萬物。有傳說稱密斯拉神是他的兒子。

惡神阿利曼,居於地底深處,為暗之神。想取得阿呼拉.馬茲達所統治的世界,一直挑戰阿呼拉馬茲達。他以情慾為武器,利用女性污染正直的人的靈魂。並創造四季和疾病,令夏天灼熱非常,冬天冰冷難耐,人們飽受疾病災變所困。其後創造蛇王撒哈克,搗亂人間。

『陸』 什麼是摩尼教

摩尼教,又稱明教,是波斯人摩尼在公元3世紀創立的。它吸收了襖教、基督教和太陽神教等思想,也宣揚善惡二元論,認為宇宙間光明與黑暗兩宗相鬥,人們應奮起助明斗暗,等等。公元4至6世紀,該教流傳在北非、地中海沿岸各地。武則天當政時,波斯摩尼教經師拂多延等人攜帶該教經典《二宗經》來到中國。從此,摩尼教開始在中國流行,陸續在各地設立寺廟。長安的大雲光明寺,就是摩尼教的著名寺廟。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摩尼教對貧苦民眾有著相當的吸引力。在中國封建社會後期,一些農民起義披著宗教外衣,就是用摩尼教明暗相鬥的學說來動員群眾。著名的宋代方臘起義,就是用該教號召民眾的。中國民間秘密宗教組織,如明教、白蓮教等,都受到摩尼教的影響。摩尼教的傳入,給中國下層勞動群眾的反抗斗爭,提供了精神武器。

『柒』 明教的前身是啥

明教又與彌勒教、白蓮社相結合,而演變成明代末年之白蓮教

摩尼教,又稱作牟尼教、明教,是一個源自古代波斯宗教祆教的宗教,為西元3世紀中葉波斯人摩尼(Mani)所創立。這是一種將基督教與伊朗馬茲達(見祆教)教義混合而成的哲學體系。其教義認為,在世界本源時,存在著兩種互相對立的世界,即光明與黑暗,即初際,光明與黑暗對峙,互不侵犯。 摩尼教的創教者摩尼生於公元216年,242年在巴比倫傳教,277年被釘於十字架。他的目標是要建立一個世界性的宗教,超越一切的宗教傳統。
明教,英語Manicheism,德語 Manichäismus,法語 Manichéisme。又作末尼教、牟尼教、明教、明尊教。為三世紀時波斯人摩尼(Mani, Manes, Manichaeus)揉合古代波斯之瑣羅亞斯德教(Zoroastrianism,又稱為祆教),及基督教、佛教思想而成立之宗教。
摩尼教約於六至七世紀傳入我國新疆地區,復由新疆傳入漠北之回紇,而盛行於該地。唐代宗大歷三年(768),應回紇之請,於江淮等地建立摩尼寺。唐武宗會昌五年(845)滅佛時,摩尼教亦遭嚴重打擊,轉而成為秘密宗教,並吸收道教及民間信仰,從而改稱明教。明教因相信黑暗就要過去,光明即將來臨,故敢於造反,屢有反政府之舉。自北宋末年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皆曾發生明教造反之事。其後明教又與彌勒教、白蓮社相結合,而演變成明代末年之白蓮教。明教一詞至清代雖已不復見於文獻,但「明王」出世之說,猶流傳於民間。

『捌』 明教和伊斯蘭教的關系

明教和伊斯蘭教一點關系也沒有.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宗教.

明教為波斯人摩尼(216—277年)創立.一般宗教學者研究認為,摩 尼主要是吸收了猶太教-基督教等教義而形成自己的信仰. 並且在明膠傳播的過程中還在不斷汲取其他宗教教義來充實自己.

明教的傳播在歷史上有向東和向西兩個方向.

向東方傳播的摩尼教的這支其教義融合了祆教、基督教、佛教的教義思想,其主要經典有《二宗三際經》.「二宗」宣傳明暗鬥爭,明終勝暗,達到安樂.所謂明就是善、理.暗就是惡、欲.「三際」則指過去、現在、未來.大體上是初際明暗相背,中際明暗相混,後際明暗分別.

摩尼教的神稱為明使,也稱為明尊,就是摩尼.

總之,從明教的創立過程和傳播過程以及宗教的教義來看,明教和伊斯蘭教沒有任何關系.

『玖』 明朝的明教不就是伊朗的摩尼教嗎

摩尼教約於六至七世紀傳入我國新疆地區,復由新疆傳入漠北之回紇,而盛行於該地。唐代宗大歷三年(768),應回紇之請,於江淮等地建立摩尼寺。唐武宗會昌五年(845)滅佛時,摩尼教亦遭嚴重打擊,轉而成為秘密宗教,並吸收道教及民間信仰,從而改稱明教。在古代中國,明教的發展混合有道教、佛教、白蓮教等成分。

『拾』 拜火教 諾斯替 襖教 景教 摩尼教de區別聯系

瑣羅亞斯德教,即拜火教,在中國又譯作「襖教」。
瑣羅亞斯德教(Zoroastrianism)
是在基督教誕生之前中東最有影響的宗教,是古代波斯帝國的國教。曾被伊斯蘭教徒貶稱為「拜火教」,在中國稱為「祆(音同「掀」)教」。注意不要把「祆」寫錯成為「祅」。

瑣羅亞斯德教是一種二元論的宗教,猶太教以及後來的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都受他很大的影響,瑣羅亞斯德教的神「密特拉」也進入到羅馬帝國的宗教中。目前在伊朗偏僻山區和印度孟買一帶的帕西人(Parsi)中仍有很大的影響。

瑣羅亞斯德教的創始人是瑣羅亞斯德(前628年-前551年),他出身於安息帝國的一個貴族騎士家庭,20歲時棄家隱居,30歲時受到神的啟示,改革傳統的多神教創立瑣羅亞斯德教,但受到傳統教祭司的迫害,直到42歲時,大夏的宰相娶他女兒為妻,將他引見國王,瑣羅亞斯德教才在大夏迅速傳播,77歲時他在一次戰爭中,在神廟中被殺身亡。

主要教義

瑣羅亞斯德教認為存在著代表光明的善神阿胡拉·瑪茲達和代表黑暗的惡神安格拉·曼紐,善神的隨從是天使,惡神的隨從是魔鬼,互相之間進行長期、反復的斗爭,為了戰斗,阿胡拉·瑪茲達創造了世界和人,首先創造了火。瑣羅亞斯德的出生是善神阿胡拉·瑪茲達勝利的結果,瑣羅亞斯德的精髓每一千年產生一個兒子,他指定第三個兒子為救世主,以徹底肅清魔鬼,使人類進入「光明、公正和真理的王國」。瑣羅亞斯德教認為人死後要進入「裁判之橋」,根據其生前所作所為決定入地獄或天堂,但在世界末日時都要最後受一次最後審判,惡人的靈魂可以盪除罪惡而復活。.

傳到中國的是諾斯替教,唐譯「景教」
起源
景教始創人為聶斯脫里(Nestorius, 380年-451年),一說指他生於敘利亞,他提出「基督二性二位說」,認為聖母瑪利亞只是生育耶穌肉體,而非受予耶穌的神性,因此反對將她作為神旨膜拜。

428年,聶斯脫里出任君士坦丁堡牧首,引起亞歷山大宗主教奚利爾(Cyrillus of Alexandria)猛烈抨擊,公元431年,以弗所會議(Ecumenical Council of Ephesus)召開後,多個教派的沖突雖被調解,但聶氏被革除主教職務,其教派亦定作異端,最終客死埃及。

5世紀末,聶派教徒遷往波斯,曾先後以Chaldea 或亞述教會名義傳教,大本營一度遷往今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盛極一時。此後,景教被傳到中亞細亞等地,至六世紀末,已盛行於突厥、康居等等。

當聶派傳入中國時,以景教命名,學者相信「景」是指光明之意。說英語的西方人士往往把聶斯妥里教會歸類於東方正統教派( Oriental Orthodoxy,不同於東正教的Eastern Orthodoxy,雖然在中文上字面意思相同),這是非常不對的,因為幾乎所有的「東方教派」(包含Oriental 和 Eastern)教會的基督論都和聶斯妥里教派相牴觸。

摩尼教
摩尼教(Manichaeism)是三世紀在巴比倫興起的世界性宗教。由於希臘文《科隆摩尼古卷》(Cologne Mani Codex)的發現,學術界掌握了關於摩尼早期思想的第一手資料,一般承認, 摩 尼教主要吸收猶太教-基督教等教義而形成自己的信仰,同時也採納了不少瑣羅亞斯德教的成分,傳播到東方來以後,又染上了一些佛教色彩。它的主要教義是二宗三際論,有自己的戒律和寺院體制。摩尼教在長達一千多年的時間內(從三世紀到十五世紀),從北非到中國的福建,在整個歐亞舊大陸上廣泛傳播,文獻使用過敘利亞文、中古波斯文、帕提亞文、粟特文、漢文、回鶻文、希臘文、拉丁文、科普特文等十餘種文字,與其他主要宗教發生了深入的思想對話,如果要研究中世紀歐亞大陸東西文明交流史,從研究摩尼教入手無疑是一個的極佳選擇。

閱讀全文

與明教和伊朗摩尼教有什麼區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的足球隊怎麼叫英格蘭呢 瀏覽:252
伊朗無人機在哪個國家 瀏覽:80
義大利人怎麼稱呼女友 瀏覽:4
中國移動網路電視怎麼看中央1套 瀏覽:359
越南路由器多少錢一套 瀏覽:112
為什麼伊朗會和以色列打仗 瀏覽:347
英國留學自費要多少 瀏覽:185
義大利養什麼鳥最好 瀏覽:847
為什麼伊朗的女生這么好看 瀏覽:426
印尼怎麼把燕窩郵寄到中國多少錢 瀏覽:427
義大利哪個轉運公司好 瀏覽:207
印度老香檀手串怎麼盤 瀏覽:187
中國四冶有哪些分公司 瀏覽:987
中國玩人妖多少錢 瀏覽:212
中國女人去哪裡找媳婦 瀏覽:734
伊朗最忌諱什麼顏色 瀏覽:272
義大利懸崖餐廳在哪裡 瀏覽:821
英國留學都有什麼特徵 瀏覽:748
中國第一條瀝青路在哪裡 瀏覽:3
美國制裁伊朗什麼時候開始的 瀏覽: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