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被印度奉為的「聖果」,跟農村常見的野果有什麼不同
在印度被奉為“聖果”的食物不止一種,因為印度比較乾旱並且溫度較高,一些作物的種植非常的難存活,而余甘果就可以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並且余甘果在印度當地的產量非常的高,可以滿足很多人的食物需求,所以被稱為聖果。跟一般農村野果不同的就是產量比較穩定,並且比較有營養。
余甘果之所以被叫做聖果是因為在印度當地產量非常的大,而使當地的人認為這是一種特有的賞賜。並且余甘果還可以在乾旱的地方也可以生長,所以在印度古代的時期也被認為是神的賜予後來就稱為聖果。一般在印度當地人們會直接把這些果子蒸熟,蒸過後用刀子切開搭配當地特有的辣椒進行食用。而在我國一般就被作為保健食物或者製作罐頭,余甘果的口感還是不錯的並且非常的有營養。
⑵ 如何吃印尼的sirsak果(紅毛留戀)才好吃
sirsak在印尼語裡面還有一個名字叫Durian Belanda
捏起來軟軟的時候才能吃,這樣子說明它熟了
不要放冰箱,放冰箱之後,直到它爛了,它還是硬硬的
吃的時候去皮,切成小塊,然後用叉子插著吃
⑶ 聖果是什麼樹的果實
你好,聖果也叫沙棘,它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和生物活性物質,可以廣泛應用於食品、醫葯、輕工、航天、農牧魚業等國民經濟的許多領域。沙棘果實入葯具有止咳化痰、健胃消食、活血散瘀之功效。現代醫學研究,沙棘可降低膽固醇,緩解心絞痛發作,還有防治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作用。
更多資料:ttp://blog.sina.com.cn/u/2267051670
⑷ 為何在中國沒人吃的水果,10倍價格出口印度被搶購,還被稱為「聖果」
我國物產豐富,所處位置優異,風景秀麗,土壤層富饒,合適多種多樣糧食作物生長發育,在我國出產瓜果蔬菜,類型豐富多彩,而且新鮮水果產銷量總出入口佔比也很大,雖然我國生產瓜果蔬菜,但並不意味著全部的新鮮水果都受大家鍾愛,在其中就有一種新鮮水果,在我國市場上不太火爆,卻備受老外的熱烈歡迎。
眾孰知周,全世界有200好幾個國家和地區,且每一個地域全是單獨的,也鑄就了每一個地域都是有不一樣的地理環境和人文歷史,這也造成了,每一個地域的在各種各樣文化藝術上的差別。在食材上也是這般,即便 是我國中國,南北方地域,不一樣省區中間,在食材的愛好上也的美食文化不同點,在其中有一些「地方特色小吃」,也是本地人十分鍾愛,外省人卻不可以接納的。不一樣我國也是不一樣的,有一些食材,在有的我國十分火爆,但換了一個國家卻沒有人想要吃,如同我國的油炸臭豆腐、松花蛋等。
在我們中國人來看它便是特色美食也僅有我們中國人能接納,老外能接納的卻非常少。而今日要詳細介紹的這一新鮮水果恰好相反,在我國沒有什麼人吃,在國外卻很火爆,尤其是在印尼,今日要給大夥兒詳細介紹的這一新鮮水果,稱為「余甘果」,別名牛甘果,油甘果,有的地域將其稱之為「金油子」,很多人很有可能沒有聽過這類新鮮水果,我還在南方地區都沒有聽聞過,盡管它是我國一種當地生產製造的新鮮水果,但在我國市場上,這類新鮮水果並不太火爆。
余甘果在銷售市場上出售的較為少,如今京東商城有新鮮現摘的余甘果,不但味兒新鮮,對人的身體也是有益處,如果有必須,能夠選購,如今價錢也較為劃算。
⑸ 這是什麼果
蓮霧! 確定的
在食療上有解熱、利尿、寧心安神的作用。 小孩有消化不良時,用蓮霧伴食鹽食用,有幫助消化的功效,大人吃也很好,有生津止渴的作用。
蓮霧的底部張開越大表示越成熟。粉紅色種以果實大、飽滿端正、果色暗紅為佳,而以紅得發黑的黑珍珠最甜,暗清紅色次之。 清洗:蓮霧底部比較容易藏有臟東西,要用水沖洗干凈,略泡些鹽水後再吃更好,吃的時候可以將果實底部的果臍切掉。
⑹ 請問這種在越南,印尼能買到的紅色的,酸酸的像梅子或李子的果子,叫什麼
這應該是用未成熟的梅子或毛桃加工成的果脯,味道是用甜蜜素等調制的,顏色是用色素染的,所以整個果子顏色很均勻。因為是未成熟的果子,所以幾乎看不到核,國內也有賣的,綠色、紅色和黃色的都有,最好不要吃這樣的果子。
⑺ 這是什麼水果啊
蛇皮果,東南亞水果拉丁名:SalaccaReinw,印尼(以及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名:Salak。棕櫚科,蛇皮果屬,非喬木。其植株與東南亞草本油棕櫚類似,葉自根部叢生,高3~4米,果實叢生於根部葉腋處。葉柄密生尖刺。果皮外密生毛刺。
蛇皮果樹
植株叢生,短莖或幾無莖,有刺;雌雄異株。葉羽狀全裂,羽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呈S字形或鐮刀狀漸尖。花序生於葉間。雌雄花序異型。雄花序具分枝,著生幾個柔荑狀圓柱形的分枝花序;總花序梗及分枝被包於宿存的佛焰苞內;雄花成對著生於小佛焰苞(苞片)的腋部,通常伴隨著有毛的小苞片;花萼和花冠管狀,3裂;雄蕊6,著生於花冠管口,花絲短,基部變寬;雌花序分枝比雄花序的少,但較大;雌花成對著生或單生,比雄花大;苞片2;中性花伴隨著雌花,只有1個苞片;花萼基部管狀,上部3裂;花冠約與花萼等長或稍長,上部3裂;退化雄蕊6;子房3心皮,3胚珠,不完全3室,被扁平、光滑或直立的帶刺狀尖的鱗片,花柱短,柱頭3。果實球形、陀螺形或卵球形,頂端具殘留柱頭,外果皮薄,被以覆瓦狀反折的鱗片,鱗片頂尖光滑或呈刺狀尖,中果皮薄,內果皮不明顯,種子1—3,長圓形、球形或鈍三棱形,肉質種皮厚,酸或甜,胚乳均勻,堅硬,帶有從頂端孔穴。深侵入的種皮,胚基生。
蛇皮果上尖下圓,高5厘米左右,下部直徑5厘米左右。果皮極像蛇皮,紅褐色的外皮像蛇皮的鱗片。在印尼市場上銷售的蛇皮果,其外殼上的毛刺已被除去,顯得光滑。有人形容為雞蛋大小,有的形狀大小更像毛桃,或者大蒜頭。呈褐色,由小鱗片構成。每一個小鱗片的上部似乎能與果皮分離,但其下部連在一起,成為一個整體。果皮很薄,較硬,能將手指皮膚劃破,如果不小心的話。很多人看了都會害怕而不敢吃這種果實。把皮剝開,那剝皮的聲音,真的好像蛇皮一樣,然後把一層薄薄的皮撕掉,就會見到果肉了。
剝開果皮後,也類似大蒜頭,呈瓣狀。一般3~4瓣,其中有一兩瓣較小。果肉白色,有時略帶黃色。肉質板實,似椰肉,咬起來很爽脆。大的瓣中有硬核,剝開後大小和形狀極像剝了皮的板栗,有兩面是平的,另一面近似圓面,深棕色。氣味微帶酸臭,入口以甜味為主,略帶酸味。不過在不同的地方,所產的品種略有差異,有些較差的會有臭的氣味,而肉質很乾硬,非常的酸澀。印尼峇里島產的蛇皮果是最好,肉質甜中帶酸,不會苦澀,也不會很乾硬的感覺,果肉飽滿像蘋果一樣的爽脆,果核也比較小,帶有點點淡淡的香氣。據說蛇皮果還有美容的效果,所以最近也有用蛇皮果做的保養品。在印尼,以巴厘島和爪哇島的日惹、萬隆等地出產的蛇皮果品質較優。在互聯網上有介紹說有的蛇皮果果肉較澀,當屬較差品質。
還有一種是泰國的蛇皮果,是比較長身一點,果肉外表有點像榴連,核比較大一點,但味道也很不錯,偶然可以在生果店看到,但價錢並不便宜。
注意:蛇皮果外殼很堅硬但是很薄,撥的時候一定要小心,很容易劃破手指頭的噢!蛇皮果果肉脆,成熟的比較甜,果肉黃色和榴槤類似,沒有成熟的果肉比較白,酸甜適口。具體的味道買家要自己嘗試了,可以說難以形容比較特別!一斤數量在8個左右!
蛇皮果,又名沙叻,是棕櫚科(Palmae或Arecae)蛇皮果屬(Sa-lacca)植物,英文名為「salak」或「snakefruit」,拉丁學名為"Salaccazalacca(Gaertner)Voss」,又名「SalaccaelisReinw",是東南亞著名水果。據文獻資料,每100g蛇皮果含熱量321.86J、蛋白質0.5g、碳水化合物20.9g、鈣28mg、脂肪18mg、鐵4.2mg、維生素(B1)0.04mg和維生素(C2)mgL。
蛇皮果-分布
全球約14種,分布於印度、中南半島至馬來群島等亞洲熱帶地區。我國1種,分布於雲南西部。
附錄
1.《亞熱帶植物科學》2004年03期刊登了胡建湘、鄭玲麗的文章《西雙版納引種栽培蛇皮果初報》,報道了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引種栽培的蛇皮果在引種地的生長狀況及繁殖、栽培技術。
2.《林業實用技術》2008年第6期刊登了李榮生、尹光天等的文章《尼西亞蛇皮果的開發利用》,報道了熱帶林科所在印尼的考察及資源
3.《江西農業學報》2009年第4期刊登了孫程旭、曹紅星等的文章《應用電導率法及Logistic方程測試蛇皮果抗寒性研究》
第一次介紹了4種蛇皮果的抗寒性,文章報道了4個蛇皮果品種Bali、Pondoh、Galing和M9進行了不同低溫脅迫處理,結果顯示4個品種的抗寒性依次為Pondoh〉Gading〉M9〉Bali。
4.熱帶作物學報2009年第6期刊登了曹紅星、孫程旭等的文章《蛇皮果不同品種幼苗耐寒性比較的初步研究》報道了在海南試種及全面的研究了蛇皮果的抗寒性問題。主要是以蛇皮果Bali、Pondoh、Galing和馬來西亞(M)4個品種的盆栽幼苗為材料,通過低溫脅迫,測定葉片傷害率、葉片的可溶性糖、丙二醛和脯氨酸等生理指標,研究其抗寒性。
⑻ 請問印尼這個紅色的水果叫什麼名字,有點酸
芭樂:也叫番石榴,果形有球形、橢圓形、卵圓形及洋梨形,果皮普通為綠色、紅色、黃色,果肉有白色、紅色、黃色等,是養顏美容的最佳水果。
⑼ 印尼這個是什麼果
印度尼西亞特產熱帶水果。
榴槤,山竹,椰子,芒果、紅毛丹、杜古、蛇皮果、木瓜、人心果、牛心果、西番蓮、香蕉、菠蘿、番荔枝、鱷梨、柚、橙,西瓜、白蘭瓜等。
⑽ 什麼是神秘果
神秘果是典型熱帶常綠灌木,原產地在西非、迦納、剛果一帶。20世紀60年代,周恩來總理到西非訪問時,迦納共和國把神秘果作為國禮送給周總理。此後,神秘果開始在我國栽培。神秘果是一種國寶級的珍貴植物,不管是在西非各國還是我國,都受到保護,禁止出口。
英文名:Miraclefruit
別名:夢幻果、奇跡果、西非山欖、蜜拉聖果
科:山欖科
神秘果屬山欖科神秘屬,常綠灌木,原產西非,自然分布在西非至剛果一帶,印度尼西亞的叢林中也有發現。60年代引入我國海南、廣東、廣西、福建種植。神秘果樹高2~4米,枝、莖灰褐色,且枝上有不規則的網線狀灰白色條紋,葉面青綠,葉背草綠,琵琶形或倒卵形,花小、腋生、白色;單果,橢圓形,成熟果皮鮮紅色,肉薄,乳白色,味微甜,汁少,種子1枚、褐色。果實7~8月成熟。神秘果肉中含神秘素,能改變人的味覺,吃神秘果後幾小時內吃酸的食物,味覺顯著變甜。神秘果可鮮食,也可製成酸性食品的助食劑,製成糖尿病人需要的甜味的變味劑。神秘果還是有趣的觀賞植物,宜在中國高溫、高濕的亞熱帶、熱帶地區種植。神秘果
神秘果是一種小喬木,高約3—4米,它一年四季結果不斷。它的果實並不大,長約2厘米,直徑約8毫米。剝去紅皮,露出白瓤,中間只有—顆大種子。神秘果樹生長在西非熱帶地區,當地居民常常用它來調節食物的味道,它能使酸麵包變得甜而可口,使酸味的棕櫚酒和啤酒變甜。吃、過酸、辣、苦、鹹的食物之後,嚼上幾口神秘果,立刻變成甜的味道。奇異的神秘果不愧為是一種通用性變味覺的果實。神秘果實為什麼能改變味覺呢?為了揭開神秘果的奧秘,科學家對這種果實進行了詳細的化學分析,並分離出了一種能改變食物味道的糖蛋白。這種物質本身並不甜,可是,它的溶液能對舌頭上的味蕾感受器發生作用。原來,我們的舌頭上有很多味蕾,能分別感覺酸、甜、苦、辣、咸等味。吃了神秘果以後,舌頭上的味蕾感受器的功能暫時被那種糖蛋白擾亂了,對酸味敏感的味蕾感受器暫時被麻痹、抑制了,而對甜味敏感的味蕾感受器卻興奮、活躍起來了。我們知道,不論哪種酸味的水果,總是含有一些果糖,只是因為酸性成分大於甜性成分,所以,我們感覺到的只是酸味,而無甜味。可是,吃了神秘果以後情況就變了,只能使你感覺出甜味而感覺不出酸味來。但是,這種糖蛋白的作用並不神秘果
是永久性的,少則半小時,多至兩小時,過了這段時間以後就會失效。糖蛋白的作用並不能改變食物本身的酸味,只能改變舌頭上味覺的作用。神秘果的「魔法」終於被揭穿了。近來,西非的一家公司開始用神秘果製成的丸劑出售。這種丸劑的味道,跟新鮮果實的味道沒有什麼兩樣,它可以專門用來調節人們的味覺,供人們享用。神秘果丸劑的問世,引起了醫學界的重視,研究者們正設法從神秘果樹的果實中提取一種制劑,供糖尿病患者使用,使患者既能吃上甜食,又不致因為糖分過多而影響健康。
編輯本段形態特徵
樹形:神秘果為終年常綠灌木,鮮少落葉,樹高可達2~5公尺,生長緩慢,以盆栽植四年生之樹高可達60神秘果
~80公分,樹形略呈尖塔型。葉:初葉為淺綠色,老葉呈深綠或墨綠色,葉形略似細葉欖仁,呈倒披針形或倒卵形,多數叢生枝端或主幹互生,葉脈明顯,側脈互生,葉緣微有波浪形。葉脈約八對。花:花開葉腋,白色小花,徑僅0.65~0.75公分,全年開花,花期4~6周,花有淡淡椰奶香味。果:花後結果,為綠色橢圓體漿果,長約2~3公分,徑約1公分,成熟後呈鮮紅色。種子:由果肉包覆,種子約占果實的二分之一,頭尾略尖,如小橄欖狀,果肉可供食用,果肉去除後之種子一半為深褐色之光滑表面有如釋迦果種子,另一半為由果肉留下的一層薄膜包覆,難以去除,遂有(陰陽子)之稱。
編輯本段奇特之處
神秘果是一種橢圓形的紅色果實,長不過2厘米,表面上看去沒什麼神秘的地方。你只要吃一點點神秘果,大約4小時之後,味覺就變了:酸的、苦的、辣的都變甜了。神秘果可鮮食,也可製成酸性食品的助食劑,製成糖尿病人需要的甜味的變味劑。如消費者為攝取檸檬中含有豐富之維生素C,然因檸檬酸味強烈,需添加多量糖水經淡化、稀釋檸檬酸,唯恐攝食過量之糖分,致令卻步,不敢食用。如食用一粒神秘果,就可把酸檸檬變為甜檸檬,且芳香無比,食後甜度味覺留存口腔內可達三十分鍾之久。懼吃苦葯的人,可先嘗一粒神秘果,然後服葯,這就不會出現什麼難受的味神秘果
道了。所以,被稱之為「果園里的魔術師」。這種具有魔力般的植物就是原產熱帶非洲的神秘果,它含有一種變味蛋白酶(又稱神秘果素),雖然並不能真正地改變食物的味道,但可以改變人的味覺,所以人們吃過神秘果後再吃任何酸的食物都覺得是甜的。當食用神秘果後,其中的神秘果素會分布在舌頭的味蕾細胞膜(tastecellmemlbranes)上,在中性pH的環境下時,在神秘果素上的甜味接受蛋白(sweetreceptorprotein),不會與甜味按受部位(sweetreceptorsite)結合,因此神秘果素不具甜味。在食用酸性食物後,因為有(酸)的存在,舌頭上的味細胞膜結構會改變,此時甜味接受蛋白會結合在甜味接受部位上,所以就感覺到甜味,神秘果素會緊緊的結合在舌頭表面,持續2小時以上,在食用神秘果後的1~2小時之內,所吃的酸性食物皆會感覺甜美無比。因此,對於神秘果改變味覺的功能,是一種天然、物理性而安全的變化,適合作為日常食品食用。在食品工業上,人們常用神秘果來作調味劑。神秘果屬山欖科常綠小灌木,樹形美觀,枝葉繁茂,我國從20世紀60年代引種,現已在許多地區作為園林觀賞植物栽培;每年9月份開白色小花,10月份結果,11月份果實由綠色變成紅色而成熟。
編輯本段功效
食用方法
熟果可生食、制果汁、製成濃縮錠劑、果汁組合無糖檸檬冰棒(神秘果冰棒)種子可生食及製成濃縮錠神秘果
劑。
營養成份
果肉含有豐富奇特的醣蛋白、維生素C、KI、檸檬酸、琥珀酸、草酸等,種子含有天然固醇等,菜子含有鈉、鉀、鈣、鎂等微量礦物元素。
主要功能
因果實含有特殊的醣蛋白,可將酸度高的水果轉化成瓊漿玉露般的甘甜。常生吃熟果或濃縮錠劑具有調整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痛風、尿酸、頭痛等,達正常值穩定作用之功效。果汁塗抹於蚊蟲叮咬處能消炎消腫。種子可解心絞痛、喉嚨痛、痔瘡等。
編輯本段栽培技術
神秘果還是有趣的觀賞植物,宜在我國高溫、高濕的亞熱帶、熱帶地區種植。神秘果原產地是在非神秘果
洲,在20世紀60年代,周恩來總理在西非訪問時,迦納共和國曾將神秘果作為國禮送給了周恩來總理,周總理交給了國家熱帶作物研究所栽培繁殖。現在神秘果不僅在植物園中有栽種,擴大栽種後,也逐步走向了普通人民的生活中。神秘果屬山欖科熱帶常綠灌木又稱變味果,原產於西非、迦納、剛果一帶,性喜高溫多濕,生長適溫為20~30℃,田間種植以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PH值4.5~5.8之酸性砂質土壤。神秘果株高1.5~4.5m,枝條較多,葉子稠密,樹呈饅頭形,屬低位蔭發,側枝萌發力強,莖枝褐色,枝綠梢紅獨具特色,葉子較小、互生、分枝矮、叢生,每縫有葉5~7片,色有光澤花小、白色、腑生,花期2~5月,果實成熟期不一致,盛果期為3、6、10月,果小橢圓形,長2cm、寬1.2cm,成熟時果實鮮紅,果肉白色多汁,種子一枚橄欖形,深褐色,以螞蟻等昆蟲傳授花粉。神秘果以種子、插條發,空中壓條等方法繁殖,以插種為主,可採用點播、撒播或條播,種子隨采、隨播,不可曝曬或久存,種子入土2cm左右,發芽率可達100%,當小苗長到5cm左右,有4~5片真葉時,神秘果
可進行移植,在苗期要加強肥水管理和適當蔭蔽,神秘果生長緩慢,一般植後3~4年才開花結果,採用無性繁殖可提前1~2年結果,並可矮化樹型提高觀賞價值。神秘果適於密植,植距1.5~3m,宜選擇排水良好、有機質含量較高的低窪地或平緩坡地種植,神秘果要求溫濕條件較高,適宜於熱帶亞熱帶海拔潮濕地區生長,但仍還有一定耐旱、耐寒能力,在冬季最低氣溫3~5℃時,會對幼枝和葉產生冷害,但不致死,8~10℃可安全過冬。神秘果的主要蟲害有圓形盾蚧、吹綿蚧、綠蝽象等,較集中在花期,應在花蕾形成時及時防治。
編輯本段開發利用
神秘果屬山欖科神秘屬,常綠灌木,原產西非,自然分布在西非至剛果一帶,印度尼西亞的叢林中也有發現。60年代引入我國海南、廣東、廣西、福建種植。神秘果
神秘果樹高2~4米,枝、莖灰褐色,且枝上有不規則的網線狀灰白色條紋,葉面青綠,葉背草綠,琵琶形或倒卵形,花小、腋生、白色;單果,橢圓形,成熟果皮鮮紅色,肉薄,乳白色,味微甜,汁少,種子1枚、褐色。果實7~8月成熟。神秘果肉中含神秘素,能改變人的味覺,吃神秘果後吃酸性食物、無味食物均可感覺到很高的甜度,但是持續效果只有半小時左右。神秘果可鮮食,也可製成酸性食品的助食劑,製成糖尿病人需要的甜味的變味劑。神秘果還是有趣的觀賞植物,宜在我國高溫、高濕的亞熱帶、熱帶地區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