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尼資訊 > 為什麼沒人繁殖印尼藍舌

為什麼沒人繁殖印尼藍舌

發布時間:2022-05-09 08:25:51

Ⅰ 印尼藍舌石龍子的飼養

藍舌石龍是胎生的蜥蜴,每年春天他們會開始交配,藍舌石龍子到初秋便會生下一窩小藍色。一隻成年雌性藍舌石龍子一台可以產下5、6隻小的,數量按品種不同有所變化。
比如松果一胎一般是1-2隻,而東部藍舌可以生下10隻以上。小的藍舌和大的可以用同樣的方法飼養,每天給他們餵食冬天可以加溫飼養,2-3年便可以性成熟,而他們的壽命大約是20年,注意藍舌脫皮的時候,頭部的老皮經常會蛻不下來,因為頭頂很少與地面摩擦。你可以幫他們蛻下,動作要輕,不要傷了他們的鱗片。
箱子裡面最好放置躲避穴或者樹洞,有些品種的藍舌比較膽小,比如中部。松果,這樣可以使他們有安全感。白天箱內溫度保持在27-30攝氏度,晚上可以不用加溫,冬天保持在15-20攝氏度左右即可,他們比較耐寒,他們的食物很豐富,機會什麼都可以吃,水果、肉類、昆蟲。蝸牛、貓糧等等。不同的品種存在一定的差異,比如給他們餵食時當心你的手指被咬,他們的咬合力是很強的,吃完之後就是便便,他們的便便很大,一般一天一次,要注意每天清理,保持清潔。

Ⅱ 寵物蜥蜴體型小點的

一、 豹紋style:豹紋守宮
豹紋守宮原產於印度及巴基斯坦,棲息於沙漠或乾草原,通常以大石的縫隙或孔洞為遮蔽所,當乾燥時這些區域不會烘烤的有如沙漠,今天豹紋守宮大多可在寵物店看到,但都是人工繁殖的而非野生的,顏色和品系繁多,並且繁育者們依然正在努力的繁育中。
【易養指數】★★★★★
【拉風指數】★★★★
【推薦指數】★★★★☆
【外貌特徵】
豹紋守宮是非常漂亮的爬蟲類動物,成體全長(含尾巴)約為20cm,最大可達25cm。身體會有紫褐色及亮黃色的條紋(帶狀),當長大時黑暗條紋開始打散成小點,少數成體會留下一點點條紋圖案,現今所被飼養的豹紋有二種基本顏色「褐色」及「亮黃色」。
褐色的變化,有些以灰棕色為底色,有些以紫色為底色,而斑點覆蓋其上,亮黃色的變化,是以亮黃色為底,少數還會有一些橙色的斑點。
【生活習性】
豹紋守宮能吃大多數的昆蟲,已知野生的守宮會吃甲蟲、蜈蚣、蠍子和蜘蛛,適應力強,幾乎能吃得下的東西都吃。
豹紋守宮的尾巴與其它蜥蜴一樣具有防衛作用,如果施加壓力,尾巴很容易斷掉,而且尾巴斷掉後會不斷蠕動,這稱為自割。其功用為分散掠奪者的注意力,趁機脫逃,尾巴基部略為收縮處便是自割處,此處於尾巴自割後,血管會自動封閉,尾巴於自割後會自動重新長出來。
但不如先前的好看,重新長出的尾巴比較寬,但長度約為原來的一半,顏色與質地都不均勻,失去尾巴並不會傷到守宮,除非有一段的時間未進食,因為守宮的尾巴是用來儲存脂肪,於食物缺乏時提供能量來源。有些爬蟲將尾巴當作脂肪的貯藏庫,如果食物缺乏時,則爬蟲將拒絕自割。
【家庭飼養】
容器:烏龜盒、亞克力盒、整理箱、大型保鮮盒、甚至可以用鞋盒!只要空間足夠大,有足夠的活動空間。打孔打的多,有良好的通風系統就可以。
食物:喜歡吃活食,所以杜比亞、櫻桃蟑螂、大麥蟲、脫殼的麵包蟲、蟋蟀、都是好的選擇。
補鈣:在飼養盒內放上一個鈣粉盆(不過這樣容易被守宮弄出來或者返潮)還可以每隔一段時間把鈣粉裹在大麥、杜比亞等飼料上喂守宮。
打掃:一發現排泄物就立馬清理!水盆、食盆、飼養盒定期消毒。
繁殖:雌性每季可以產卵3-4次,每次產兩顆卵,由於是無黏性的卵,所以可以很容易的移到孵蛋器中孵化.約50-60天 可以孵化.未受精的卵約一周左右就會變黃腐敗,受精卵則保持白色並且會稍微漲大.最適宜的孵化溫度是攝氏28.9-30.6度,孵化的幼體雌雄數目相當,較高的溫度則 產生較多的雄性,溫度較低則產出多數的雌性.重要的是溫度最好不要超過32度,否則胚胎容易死亡。
【編輯點評】
豹紋守宮之所以火爆國內國外的爬蟲市場,不僅因為它的基因花色繁多,更重要的是它適應能力強,飼養極為簡單。豹紋守宮幾乎全部是人工繁殖的個體,已經非常適應人工環境,它們對環境並沒有太多的要求,墊材,山洞,水盆,僅此而已。而且飼養成本低廉,每周只需要餵食2-3次,除了需要注意補鈣,冬天加溫飼養就可以了。

二、「蘿卜」style:蛙眼守宮
蛙眼守宮是常見的三種家養蜥蜴之一(綠鬣蜥,麗紋龍,蛙眼守宮)。因養殖方式簡單,形態可愛而深受人們喜愛。養殖的箱子里最好有一個「小屋」,可供蛙眼們棲身藏匿。箱底最好有「爬蟲砂」,或者幾張紙。食物有麵包蟲,螞蚱,蛐蛐等。
【易養指數】★★★★☆
【拉風指數】★★★★
【推薦指數】★★★★☆
【外貌特徵】
全長可達17公分。在四肢、軀體及尾部等位置,均覆有大型鱗片。此外,尾背上另有一列更大型的盤狀鱗片。體色以淡褐色為主,並雜有黑色直紋或斷續帶狀斑紋。尤其在幼年階段,大多是以黑色帶狀粗紋為主。
蛙眼守宮體長7—10cm,最長可達15cm以上。四肢、軀體及尾部都覆有大型鱗片,耐乾旱。白天潛伏在洞穴內,夜晚出來活動和覓食。性情溫順,不怕人,對感到好奇的東西,會用舌頭舔一下,生氣的時候會搖動尾巴,以示警告的。
【生活習性】
夜行性,棲息於沙漠或半沙漠地帶,白天通常會潛藏於自己所挖的80公分深穴內。每胎可產2顆卵,經75-95天後即可孵出60mm的幼體。
雌性的蛙眼守宮比雄性活潑,並且經常挖掘很深的洞穴棲息,在飼養時最好鋪上比較厚的底沙.它們的表皮可以直接吸收氧氣所以十分脆弱,很容易受傷整塊脫落,在抓取時要特別小心.雄性間會產生斗爭,所以不適合兩只以上的雄性共養.夏季照明16小時,溫度25-30度;冬季照明8-10小時,溫度15-20度.這種季節周期的輪替對蛙眼守宮的繁殖有決定性的影響.
【家庭飼養】
飼養箱:可選用較闊而矮的飼養箱,因為它們不太喜歡向上爬
墊材:最好是厚20-30cm的乾燥沙礫,也可用泥土,幼沙(例如:爬蟲沙,鈣沙),樹皮(例如:樹皮,碎椰殼
溫度:23—26°C
食物:麵包蟲、螞蚱、蟋蟀,這些在花鳥市場都有出售(如果你眼明手快的話,可以抓蟑螂喂它)。要准備一個小的水容器供其飲用,水深不宜超過它身體。
繁殖:每次產卵2枚,經75-95天後即可孵化出幼體,體長約6cm。
【編輯點評】
蛙眼守宮一屬共有三個亞種:小蛙眼守宮大蛙眼守宮(T. s. keyserlingii)和 T. s. Rustamowi。市面上的蛙眼守宮只有大小兩種比較普遍,而大蛙眼守宮因為體型較大體色較鮮艷因此也更受到歡迎喔,而且蛙眼守宮性格活潑,而且對環境要求方面新手們都完全能滿足它的,所以市場接受度很高喔。

三、綠燈俠style:綠鬣蜥
綠鬣蜥是美國比較受歡迎的爬蟲寵物之一。美國每年都從中、南美洲的鬣蜥養殖場進口大量的綠鬣蜥。在美國的每個寵物店裡幾乎都能找到綠鬣蜥。
【易養指數】★★★☆
【拉風指數】★★★★☆
【推薦指數】★★★★
【外貌特徵】
綠鬣蜥在2-3歲以前生長都非常迅速。生長速率會因為個體差異和食物的好壞有不同。如果在幼年時期營養不良,會使得成年後個體小。當它長到3歲以後,就會放慢生長的速度,甚至可以長到6英尺長(尾巴是身體的2-3倍),18磅重,不過在人工飼養下,它們通常比在野外生長的個體要小。
【生活習性】
鬣蜥是日行性的樹棲型蜥蜴,屬於雜食性,幼年期較能接受蟋蟀,麵包蟲、雞蛋等動物性食物,成年後會轉變為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可以菜葉、水果餵食。野外綠鬣蜥主要吃各種葉子、嫩芽、花和果實。早上從棲息處 爬到容易曬到太陽的樹枝上,曬數小時日光浴,把身體曬暖,然後在各處覓食。數小時後吃飽,繼續爬到樹枝上曬太陽,因為他們需要足夠的溫度才能把剛才的食物消化掉。太陽下山後,爬回棲息處睡覺。在一整天的活動中,它們一方面會提防比自己大的鬣蜥,一方面見到比自己小的鬣蜥就會去嚇唬它。對於其他大的動物,都會認為是自己的獵食者。在發情期,雄鬣蜥會到處尋找雌鬣蜥來交配,而雌鬣蜥會盡量躲藏。
【家庭飼養】
飼養箱:通常多數人都使用魚缸作為綠鬣蜥的飼養箱。
墊材:墊材選用的原則是便於清理和乾燥。很多人喜歡用報紙來做墊材,因為可以用完就扔掉。總之不要用木碎、沙子等其它綠鬣蜥容易誤吞的物質。
溫度:23—26°C
食物:豆腐、紫甘藍(包菜)、蕪箐甘藍、芥菜、芹菜、蒲公英、青豆角、青椒、韭菜、雪豆、葡萄、蘿卜、梨
繁殖:一窩可以產下30-50顆卵,經過75-90天可以孵化。
【編輯點評】
我想很多新手朋友都抵擋不住美洲綠鬣蜥的誘惑,溫順的性格加上威武龐大的身軀絕對可以吸引住你的眼球,更重要的是,它們平易近人的價格。別看美洲綠鬣蜥身材巨大,它們可是絕對的素食主義者,只對青菜類感興趣,是不是飼養成本又很低呢?美洲綠鬣蜥對飼養空間要求比較大,要留給它們足夠的活動空間,另外,UVB燈必不可少,幫助它們吸收鈣質。

四、藍精靈style:藍舌石龍子
藍舌石龍子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東部藍舌石龍子、西部藍舌石龍子、北部藍舌石龍子、中部藍舌石龍子、斑點藍舌石龍子和印尼藍舌石龍子。
【易養指數】★★★★★
【拉風指數】★★★★☆
【推薦指數】★★★★★
【外貌特徵】
東部藍舌石龍子,最常見也是最普通的種類。背上有7-8條斜紋,多數眼睛後方具有黑色條紋,少數比較淡,前腿比較干凈沒有花紋,野外種群數量大,分布於澳洲東部和東南部。其另外一個亞種巨人東部藍舌(King Eastern)體長可達50-60厘米。
西部藍舌石龍子,體色為茶褐色並有4-6條寬紋覆蓋,眼睛後方有黑色條紋。
北部藍舌石龍子,和東部藍舌很像,背上帶有斜紋,眼後不具黑色條紋。
中部藍舌石龍子,體色灰白並有多條橘色細紋覆蓋其上,眼後方有黑色條紋,頭型呈三角形,尾短,體型相對其它種類的藍舌要肥胖很多,他們不太喜歡動。
斑點藍舌石龍子,身體上具有豎直的斑點,尾部覆蓋橫向條紋。分布於澳洲東南部及塔斯馬尼亞群島上。分為兩個亞種,普通種(Blothed)和高山種(Alpine blothed)。普通種的體色比較灰暗,高山種則比較鮮艷。
印尼藍舌石龍子,身上覆蓋黑色的斜紋,眼後無黑斑,體型比較大,黑色的四肢是他們明顯的特徵。
【生活習性】
由於四肢短小 ,藍舌蜥不善攀爬,所以需要較大的地面空間,四尺的飼養箱可以養一對成體比較足夠,底材以無菌土比較適合,可以供它們挖掘巢穴.溫度日間保持攝氏28度左右,夜間保持23度左右最適合.加溫燈是必須的,燈下溫度保持在攝氏33度左右.它們是會喝水的蜥蜴,所以需要放置水盆提供飲水.藍舌蜥屬於雜食性,一般蔬果和蟋蟀,麵包蟲等活餌都能接受,而且食量頗大,每周都需要定期補充鈣質.與一般蜥蜴比較不同的是藍舌蜥能夠吃死的昆蟲或小老鼠,不需要活餌。
【家庭飼養】
飼養箱:盡量選取較大的燈箱。
食物:雜食性(植物和動物);花,蔬菜,柔軟 水果 (例如:香蕉,奇異果,士多啤梨,桃,洋李,芒果,西紅柿),水流慢的 無脊椎動物 (例如:蝸牛,鼻涕蟲),間中 初生小白鼠或大種白老鼠。
墊材:鋪上木屑,乾草或者貓沙。
溫度:27-30度
繁殖:藍舌是胎生的蜥蜴,每年春天他們會開始交配,到初秋便會生下一窩小藍舌。只成年雌性藍舌一胎可以產下5,6隻小的,數量按品種不同有所變化。
【編輯點評】
如果你嫌棄豹紋守宮長的太小,不夠炫的話,藍舌石龍子是個不錯的選擇。藍舌石龍子體型適中,而且性格溫和,親近人,完全可以捧在手中把玩,點睛之筆就是粗又大的藍舌頭,完全可以滿足你的虛榮心,讓你成為焦點。藍舌石龍子的體格十分健壯,對食物是來者不拒,貓糧,狗糧,蜥蜴糧,最讓人欣慰的是它們不僅可以接受活食,而且還可以吃死的食物,這也是它們飼養簡單的一方面喔。

Ⅲ 藍舌石龍子問題

原產地:澳洲與新幾內亞各島
棲息環境:乾燥草原及森林區
體長:全長45-60公分
適溫:攝氏22-28度
藍舌蜥的外型不但少了一般蜥蜴類的猙獰 ,反而還多了一份滑稽,加上那特殊的藍色大舌頭,自然也吸引 了不少愛好者。藍舌蜥在澳洲共有六個亞種分布,最常見的亞種就是俗稱東部藍舌蜥或是斜紋藍舌蜥的Tiliqua s. scincoides,主要分布在澳洲,少部份分布在印尼和新幾內亞等地。族群和數量都很多,可以算是澳洲最普遍的蜥蜴,經常在住家後院出沒。藍舌蜥很活潑也很容易馴養,只要常接觸,很快就會失去警戒心而變得很溫馴,是很適合初學者當寵物的蜥蜴。如果飼養得當,通常都能活上20年以上。類似的亞種是Tiliqua s. intermedia 稱為北部藍舌蜥,外型與東部種十分相似,主要以眼後的黑斑來區分。
由於四肢短小 ,藍舌蜥不善攀爬,所以需要較大的地面空間,四尺的飼養箱可以養一對成體比較足夠,底材以無菌土比較適合,可以供它們挖掘巢穴.溫度日間保持攝氏28度左右,夜間保持23度左右最適合.加溫燈是必須的,燈下溫度保持在攝氏33度左右.它們是會喝水的蜥蜴,所以需要放置水盆提供飲水.藍舌蜥屬於雜食性,一般蔬果和蟋蟀,麵包蟲等活餌都能接受,而且食量頗大,每周都需要定期補充鈣質.與一般蜥蜴比較不同的是藍舌蜥能夠吃死的昆蟲或小老鼠,不需要活餌.
雌雄的判別很容易 ,雄性的頭部比雌性來得寬大許多.藍舌蜥是胎生的蜥蜴,經過冬天的低溫刺激後,在初 春時會進行交配,在飼養箱中設置生產箱,箱內鋪上略濕潤的報紙或干水草,在交配後3-5個月,雌蜥會產下10-15隻左右的幼蜥,幼蜥的飼養並不困難,只要餵食與成蜥相同的食物即可,只是食物的體積必須要小一點.三年左右可以成年,這時就會成為石龍子科中最大的一個種類。可選用較闊而矮的飼養箱,因為它們不太喜歡向上爬 (例如:訂制木櫃,玻璃飼養箱)。墊底物泥土,砂礫,樹皮 (例如:樹皮,椰殼碎),幼沙 (例如:爬蟲沙,鈣沙),人造紙屑 (例如:壓縮紙粒)。
活動時間 日間;12 - 14 小時直接陽光照射,或紫外光照明設備 (例如:紫外光管 5.0,強力紫外光燈)。
溫濕度 溫度:29 - 31 °C -- 照點 (例如:太陽燈)23 - 26 °C -- 日間 (例如:日用藍燈)19 - 22 °C -- 夜間 (例如:夜用紅燈,紅外線發熱燈,陶瓷發熱器)。
濕度:中
躲藏處可用,可採用人工洞穴 (例如:樹洞,發熱洞穴)等
喂飼食物 雜食性(植物和動物);花,蔬菜,柔軟 水果 (例如:香蕉,奇異果,士多啤梨,桃,洋李,芒果,西紅柿),水流慢的 無脊椎動物 (例如:蝸牛,鼻涕蟲),間中 初生小白鼠或大種白老鼠
繁殖胎生
分類藍舌石龍子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東部藍舌石龍子,
最常見也是最普通的種類。背上有7-8條斜紋,多數眼睛後方具有黑色條紋,少數比較淡,前腿比較干凈沒有花紋,野外種群數量大,分布於澳洲東部和東南部。其另外一個亞種巨人東部藍舌(King Eastern)體長可達50-60厘米。
西部藍舌石龍子,
體色為茶褐色並有4-6條寬紋覆蓋,眼睛後方有黑色條紋,分布於澳洲西部的乾燥地區。
北部藍舌石龍子,
和東部藍舌很像,背上帶有斜紋,眼後不具黑色條紋,按不同地區也有幾個亞種。
1)來自Darwin的北部亞種
2)來自Kununurra的北部亞種
3)來自Prince Regent的北部亞種
中部藍舌石龍子,
體色灰白並有多條橘色細紋覆蓋其上,眼後方有黑色條紋,頭型呈三角形,尾短,體型相對其它種類的藍舌要肥胖很多,他們不太喜歡動。分布於澳洲中部及南部的沙漠和半沙漠地區。
斑點藍舌石龍子,
身體上具有豎直的斑點,尾部覆蓋橫向條紋。分布於澳洲東南部及塔斯馬尼亞群島上。分為兩個亞種,普通種(Blothed)和高山種(Alpine blothed)。普通種的體色比較灰暗,高山種則比較鮮艷,通常在澳洲高山種的斑點藍舌價格要比普通種的高好幾倍。
印尼藍舌石龍子,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斜紋巨人,分布於印尼,新幾內亞,是藍舌石龍子中唯一一種分布於澳大利亞以外的品種,由於澳大利亞禁止出口他們的物種,這種藍舌便成為了澳洲以外的地區寵物市場里比較常見的藍舌石龍子。他們和北部藍舌很像,身上覆蓋黑色的斜紋,眼後無黑斑,體型比較大,黑色的四肢是他們明顯的特徵。
另外有一種英文名叫作Irian Jaya的品種,Irian Jaya是印尼的一個地區的名字,接近新幾內亞。當地所產的藍舌介於澳洲東部藍舌和印尼藍舌中

Ⅳ 如何養寵物龜

飼養寵物烏龜要給寵物烏龜准備一個適宜的生活環境,給烏龜准備好食物,控制好飼養烏龜的水質和水量。

食物:上面已經提到了,烏龜不挑食,葉菜、高麗菜、胡蘿卜等蔬菜都能滿足它的要求。另外,魚肉烏龜最喜歡吃的食物,當然市場上也有專門給烏龜的飼料,成本不是很高。

58a.jpg

活動場所:烏龜是兩棲動物,可以在水中也可以在陸地上。現在大部分人樣烏龜都是用魚缸灌滿水讓烏龜自由泳。這樣烏龜始終都在不停的游動,無法滿足烏龜定時在陸地上活動的需要,為了讓烏龜健康的成長,主人需要給它添加一些「陸地」,比如主人放入一些浮板。由於烏龜的活動量大,主人最好給它准備大一點的空間,否則它很快就會變得死氣沉沉。

光照:烏龜需要定時的光照,這使得養烏龜也比較麻煩,尤其是小烏龜,如果缺少光照,小烏龜就會生各種疾病。光照可以促進烏龜對鈣質的吸收,如果沒有光照,烏龜就要缺鈣了,對於一個滿身是骨頭的動物,缺鈣可是一件大事呀。

疾病的預防:預防烏龜生病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光照充足。另外定期換水可以有效的防止病菌的滋生。市面上有賣專門的消毒劑是給魚缸消毒的,主人可以拿來給烏龜用,只要噴灑到水裡即可。

水量的多少:要是烏龜一直在深水裡,烏龜會容易變得沒有活力,天天不動彈一步。水量一般要保證烏龜在深水裡可以淹沒龜殼,在淺水裡可以露出腦袋。

飼養烏龜要保證烏龜常曬太陽,不然烏龜容易生病。

236 寵物蜥蜴品種

寵物蜥蜴的品種有豹紋守宮、蛙眼守宮、綠鬣蜥、藍舌石龍子這幾種,它們的體型特徵上都有一定的差異。

一、 豹紋style:豹紋守宮

豹紋守宮原產於印度及巴基斯坦,棲息於沙漠或乾草原,通常以大石的縫隙或孔洞為遮蔽所,當乾燥時這些區域不會烘烤的有如沙漠,今天豹紋守宮大多可在寵物店看到,但都是人工繁殖的而非野生的,顏色和品系繁多,並且繁育者們依然正在努力的繁育中。

【易養指數】★★★★★

【拉風指數】★★★★

【推薦指數】★★★★☆

【外貌特徵】

豹紋守宮是非常漂亮的爬蟲類動物,成體全長(含尾巴)約為20cm,最大可達25cm。身體會有紫褐色及亮黃色的條紋(帶狀),當長大時黑暗條紋開始打散成小點,少數成體會留下一點點條紋圖案,現今所被飼養的豹紋有二種基本顏色「褐色」及「亮黃色」。

褐色的變化,有些以灰棕色為底色,有些以紫色為底色,而斑點覆蓋其上,亮黃色的變化,是以亮黃色為底,少數還會有一些橙色的斑點。

【生活習性】

豹紋守宮能吃大多數的昆蟲,已知野生的守宮會吃甲蟲、蜈蚣、蠍子和蜘蛛,適應力強,幾乎能吃得下的東西都吃。

豹紋守宮的尾巴與其它蜥蜴一樣具有防衛作用,如果施加壓力,尾巴很容易斷掉,而且尾巴斷掉後會不斷蠕動,這稱為自割。其功用為分散掠奪者的注意力,趁機脫逃,尾巴基部略為收縮處便是自割處,此處於尾巴自割後,血管會自動封閉,尾巴於自割後會自動重新長出來。

但不如先前的好看,重新長出的尾巴比較寬,但長度約為原來的一半,顏色與質地都不均勻,失去尾巴並不會傷到守宮,除非有一段的時間未進食,因為守宮的尾巴是用來儲存脂肪,於食物缺乏時提供能量來源。有些爬蟲將尾巴當作脂肪的貯藏庫,如果食物缺乏時,則爬蟲將拒絕自割。

【家庭飼養】

容器:烏龜盒、亞克力盒、整理箱、大型保鮮盒、甚至可以用鞋盒!只要空間足夠大,有足夠的活動空間。打孔打的多,有良好的通風系統就可以。

食物:喜歡吃活食,所以杜比亞、櫻桃蟑螂、大麥蟲、脫殼的麵包蟲、蟋蟀、都是好的選擇。

補鈣:在飼養盒內放上一個鈣粉盆(不過這樣容易被守宮弄出來或者返潮)還可以每隔一段時間把鈣粉裹在大麥、杜比亞等飼料上喂守宮。

打掃:一發現排泄物就立馬清理!水盆、食盆、飼養盒定期消毒。

繁殖:雌性每季可以產卵3-4次,每次產兩顆卵,由於是無黏性的卵,所以可以很容易的移到孵蛋器中孵化.約50-60天 可以孵化.未受精的卵約一周左右就會變黃腐敗,受精卵則保持白色並且會稍微漲大.最適宜的孵化溫度是攝氏28.9-30.6度,孵化的幼體雌雄數目相當,較高的溫度則 產生較多的雄性,溫度較低則產出多數的雌性.重要的是溫度最好不要超過32度,否則胚胎容易死亡。

二、「蘿卜」style:蛙眼守宮

蛙眼守宮是常見的三種家養蜥蜴之一(綠鬣蜥,麗紋龍,蛙眼守宮)。因養殖方式簡單,形態可愛而深受人們喜愛。養殖的箱子里最好有一個「小屋」,可供蛙眼們棲身藏匿。箱底最好有「爬蟲砂」,或者幾張紙。食物有麵包蟲,螞蚱,蛐蛐等。

【易養指數】★★★★☆

【拉風指數】★★★★

【推薦指數】★★★★☆

【外貌特徵】

全長可達17公分。在四肢、軀體及尾部等位置,均覆有大型鱗片。此外,尾背上另有一列更大型的盤狀鱗片。體色以淡褐色為主,並雜有黑色直紋或斷續帶狀斑紋。尤其在幼年階段,大多是以黑色帶狀粗紋為主。

蛙眼守宮體長7—10cm,最長可達15cm以上。四肢、軀體及尾部都覆有大型鱗片,耐乾旱。白天潛伏在洞穴內,夜晚出來活動和覓食。性情溫順,不怕人,對感到好奇的東西,會用舌頭舔一下,生氣的時候會搖動尾巴,以示警告的。

【生活習性】

夜行性,棲息於沙漠或半沙漠地帶,白天通常會潛藏於自己所挖的80公分深穴內。每胎可產2顆卵,經75-95天後即可孵出60mm的幼體。

雌性的蛙眼守宮比雄性活潑,並且經常挖掘很深的洞穴棲息,在飼養時最好鋪上比較厚的底沙.它們的表皮可以直接吸收氧氣所以十分脆弱,很容易受傷整塊脫落,在抓取時要特別小心.雄性間會產生斗爭,所以不適合兩只以上的雄性共養.夏季照明16小時,溫度25-30度;冬季照明8-10小時,溫度15-20度.這種季節周期的輪替對蛙眼守宮的繁殖有決定性的影響.

【家庭飼養】

飼養箱:可選用較闊而矮的飼養箱,因為它們不太喜歡向上爬

墊材:最好是厚20-30cm的乾燥沙礫,也可用泥土,幼沙(例如:爬蟲沙,鈣沙),樹皮(例如:樹皮,碎椰殼

溫度:23—26°C

食物:麵包蟲、螞蚱、蟋蟀,這些在花鳥市場都有出售(如果主人眼明手快的話,可以抓蟑螂喂它)。要准備一個小的水容器供其飲用,水深不宜超過它身體。

繁殖:每次產卵2枚,經75-95天後即可孵化出幼體,體長約6cm。

三、綠燈俠style:綠鬣蜥

綠鬣蜥是美國比較受歡迎的爬蟲寵物之一。美國每年都從中、南美洲的鬣蜥養殖場進口大量的綠鬣蜥。在美國的每個寵物店裡幾乎都能找到綠鬣蜥。

【易養指數】★★★☆

【拉風指數】★★★★☆

【推薦指數】★★★★

【外貌特徵】

綠鬣蜥在2-3歲以前生長都非常迅速。生長速率會因為個體差異和食物的好壞有不同。如果在幼年時期營養不良,會使得成年後個體小。當它長到3歲以後,就會放慢生長的速度,甚至可以長到6英尺長(尾巴是身體的2-3倍),18磅重,不過在人工飼養下,它們通常比在野外生長的個體要小。

【生活習性】

鬣蜥是日行性的樹棲型蜥蜴,屬於雜食性,幼年期較能接受蟋蟀,麵包蟲、雞蛋等動物性食物,成年後會轉變為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可以菜葉、水果餵食。野外綠鬣蜥主要吃各種葉子、嫩芽、花和果實。早上從棲息處 爬到容易曬到太陽的樹枝上,曬數小時日光浴,把身體曬暖,然後在各處覓食。數小時後吃飽,繼續爬到樹枝上曬太陽,因為他們需要足夠的溫度才能把剛才的食物消化掉。太陽下山後,爬回棲息處睡覺。在一整天的活動中,它們一方面會提防比自己大的鬣蜥,一方面見到比自己小的鬣蜥就會去嚇唬它。對於其他大的動物,都會認為是自己的獵食者。在發情期,雄鬣蜥會到處尋找雌鬣蜥來交配,而雌鬣蜥會盡量躲藏。

【家庭飼養】

飼養箱: 通常多數人都使用魚缸作為綠鬣蜥的飼養箱。

墊材:墊材選用的原則是便於清理和乾燥。很多人喜歡用報紙來做墊材,因為可以用完就扔掉。總之不要用木碎、沙子等其它綠鬣蜥容易誤吞的物質。

溫度:23—26°C

食物:豆腐、紫甘藍(包菜)、蕪箐甘藍、芥菜、芹菜、蒲公英、青豆角、青椒、韭菜、雪豆、葡萄、蘿卜、梨

繁殖:一窩可以產下30-50顆卵,經過75-90天可以孵化。

四、藍精靈style:藍舌石龍子

藍舌石龍子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東部藍舌石龍子、西部藍舌石龍子、北部藍舌石龍子、中部藍舌石龍子、斑點藍舌石龍子和 印尼藍舌石龍子。

【易養指數】★★★★★

【拉風指數】★★★★☆

【推薦指數】★★★★★

【外貌特徵】

東部藍舌石龍子,最常見也是最普通的種類。背上有7-8條斜紋,多數眼睛後方具有黑色條紋,少數比較淡,前腿比較干凈沒有花紋,野外種群數量大,分布於澳洲東部和東南部。其另外一個亞種巨人東部藍舌(King Eastern)體長可達50-60厘米。

西部藍舌石龍子,體色為茶褐色並有4-6條寬紋覆蓋,眼睛後方有黑色條紋。

北部藍舌石龍子,和東部藍舌很像,背上帶有斜紋,眼後不具黑色條紋。

中部藍舌石龍子,體色灰白並有多條橘色細紋覆蓋其上,眼後方有黑色條紋,頭型呈三角形,尾短,體型相對其它種類的藍舌要肥胖很多,他們不太喜歡動。

斑點藍舌石龍子,身體上具有豎直的斑點,尾部覆蓋橫向條紋。分布於澳洲東南部及塔斯馬尼亞群島上。分為兩個亞種,普通種(Blothed)和高山種(Alpine blothed)。普通種的體色比較灰暗,高山種則比較鮮艷。

印尼藍舌石龍子,身上覆蓋黑色的斜紋,眼後無黑斑,體型比較大,黑色的四肢是他們明顯的特徵。

【生活習性】

由於四肢短小 ,藍舌蜥不善攀爬,所以需要較大的地面空間,四尺的飼養箱可以養一對成體比較足夠,底材以無菌土比較適合,可以供它們挖掘巢穴.溫度日間保持攝氏28度左右,夜間保持23度左右最適合.加溫燈是必須的,燈下溫度保持在攝氏33度左右.它們是會喝水的蜥蜴,所以需要放置水盆提供飲水.藍舌蜥屬於雜食性,一般蔬果和蟋蟀,麵包蟲等活餌都能接受,而且食量頗大,每周都需要定期補充鈣質.與一般蜥蜴比較不同的是藍舌蜥能夠吃死的昆蟲或小老鼠,不需要活餌。

【家庭飼養】

飼養箱:盡量選取較大的燈箱。

食物:雜食性(植物和動物);花,蔬菜,柔軟 水果 (例如:香蕉,奇異果,士多啤梨,桃,洋李,芒果,西紅柿),水流慢的 無脊椎動物 (例如:蝸牛,鼻涕蟲),間中 初生小白鼠或大種白老鼠。

墊材:鋪上木屑,乾草或者貓沙。

溫度:27-30度

繁殖:藍舌是胎生的蜥蜴,每年春天他們會開始交配,到初秋便會生下一窩小藍舌。只成年雌性藍舌一胎可以產下5,6隻小的,數量按品種不同有所變化。

飼養寵物蜥蜴一定要根據蜥蜴的特徵去飼養。

Ⅳ 藍舌石龍子多久退一次皮

一般都是一年一次,但是也要看每個特點。

藍舌石龍子的飼養環境可以根據飼主自身條件而定,標配為80-100cm的飼養箱,同時配備UVB紫外線燈和不同瓦數的UVA曬燈。墊材以爬寵專用樹皮為主,資金充裕可以使用森林地表,這兩種墊材的保濕性和吸水性都較為優秀。

切記不能使用木屑和椰土,防止藍舌石龍子誤食而堵塞腸道的風險。順帶一提,蘭花土也可以當作很不錯的墊材,前提是需要將蘭花土暴曬後才可使用,以免土裡藏有寄生蟲。

餌料

印尼藍舌石龍子還是澳洲藍舌石龍子的食譜都基本相同,採用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為主。因為它們是雜食性動物,所以需要葷素搭配。肉類以蝸牛肉、雞胸肉、牛肉、杜比亞蟑螂、櫻桃蟑螂為主食,再搭配生菜、西蘭花、苦菊、火龍果、香蕉等蔬果為輔食即可。溫度控制到25-32度為佳。

Ⅵ 有沒有人知道這個動物叫什麼名字呢

這是一種蜥蜴。屬於鬣蜥科,比較像是長鬣蜥。不能確定,僅供參考。

Ⅶ 藍舌石龍子普通品種多少錢。濟南

最便宜的印尼藍舌也要500左右,其他品種就更貴了
你的預算可以買綠鬣、豹紋守宮或者平原苗子
來濟南的話可以去鳳凰山花鳥市場看看

Ⅷ 我該飼養那種爬行動物

寵物蛇 蛇可以說是最干凈的寵物之一,起居飲食的要求簡單得多,既不會掉毛,也不會吵鬧,只要定時喂養和做好保暖工作,能活上十幾年或二十多年。 如果你想養寵物蛇,蛇是肉食動物,食物多數是鮮活的小動物,(也可以喂冰凍的)例如青蛙、小雞、老鼠或者小魚,而且,無論寵物蛇是否具有毒性,主人還是會有被咬傷的可能。(能咬人的就一般會咬人,人也會咬人呀) 價格 視品種與品相,幾塊到幾萬不等,一般是幾百到幾千,也有幾十的。 飼養 有些人抱著「好玩」的心態,從沒有了解過,純粹為了炫耀,這樣的話不推薦養。在寵物市場市場購買小蛇,多為國產野生蛇,也有玩具蛇、蟒蛇等,有水蛇、翠青蛇、紅點錦蛇(一般是野生的,寄生蟲最多的一個品種之一,人工的另議..)等,飼養的話(如果是小型)最好用整理箱,用電烙鐵燙出孔以通風,食物有蛙類、鼠類、蜥蜴等。另一類就是養外國進口的寵物蛇,品種包括黃金蟒(白化緬甸蟒)、緬甸蟒、玉米蛇、球蟒等,有大型的也有小型的,除非有足夠的條件,一般不推薦養大型的(網紋蟒,緬甸蟒等)球蟒屬於小型蟒,一般成體體長在1.5m左右。如果養蛇,一定要管好它防止越獄,以防逃出去,甚至被打死、凍死等,對於不熟悉它的人來說還是相當嚇人的。在寵物蛇中,性情溫和的玉米蛇非常受喜愛,它屬於游蛇科,原本分布於美國南部、墨西哥等地,壽命可達二十多年,是玩具蛇,喜愛小型哺乳類動物(推薦喂小白鼠,蛇太小的話就餵食乳鼠)。這種蛇性格一般非常溫和(看個體差異,也有凶的),飼養設備可以使用通風堅固的整理箱,一定要在箱中放上水盆,供蛇泡澡、喝。如果蛇新到家可以給一個躲避穴,切記:不要一到家就上手把玩或者餵食,要先靜養,如果蛇不吃也沒關系,控制好溫度和濕度,每隔兩天喂一次,不吃的話就拿掉。不至於讓蛇過於緊張(這個不是一定要的,以後可以視情況撤走)另外要配加熱墊(一定要買質量好些的,不要放在箱子裡面直接和蛇接觸,放在箱子外面的底部或者側面,可把整個箱子和加熱墊放進泡沫箱保溫)或者加熱燈(如果用加熱燈,要注意防燙,避免蛇纏上去燙傷,比如在燈下方做一層鐵絲網),以方便在冬季加溫,溫度盡量恆定,一般的話早上可以在30度左右,晚上在28度左右。還有墊材,一般用報紙,不過也有人說上面的油墨對蛇不好,因此用餐巾紙或者廚房紙巾比較保險。 常見的種類 目前人們最常作為寵物飼養的蛇有翠青蛇(不建議養,很難養)、黑眉錦蛇、烏梢蛇、王錦蛇、黃鏈蛇等等許多蛇種……養一條蛇比養一隻鳥似乎更簡單些,因為蛇類的節能術非常高明,一年內只需好好吃飽幾頓就馬馬虎虎能過得去。但你要真的想養出一條有美麗光澤的、健康的蛇,還是要對它多少有些認識才能做到。 買蛇 買蛇前的第一件事就是為它准備好生活的環境以及食物。 買蛇的時候請注意,最好買人工飼養繁殖的蛇,因為這種蛇脾氣一般比野生的要好的多,不會動不動就咬人(只要你不過份,比如讓它很不爽或弄疼它,它幾乎就不會咬人),而且一般沒有什麼疾病。而買野生的蛇,不但破壞野生蛇類資源,而且時時刻刻有被咬的危險。因為野生蛇類非常畏懼人,人對它的任何親近都會被它視作威脅之舉。(這只是一般情況) 首先,一定要向出售蛇的人弄清楚這種蛇的學名、習性、產地以及是否為有毒的蛇,新手一般不推薦養毒蛇。挑選的時候注意挑選身體圓潤豐滿、顏色分明、鱗片有光澤、眼睛明亮、能主動捕食、糞便正常(健康)的個體。如果是當面交易,最好要求當面開食。 初期的准備 新買來的蛇首先要隔離飼養觀察一段時間,以防帶有疾病傳染其他的蛇。如果發現有問題就要及時治療解決,以免疾病惡化和體質變差引發多種疾病並發。剛買來的頭三四天不要餵食,先讓它適應一下新的環境(讓它在你給它的新家裡熟悉一下)。 你需要把它養在一個箱子(不推薦玻璃箱,通風不好)中,放上水盆、鋪上墊材,可以設置一個躲避穴(有很多種,椰殼的,樹皮的,人造的...)和一些樹枝(一般可以不放,樹棲或者半樹棲的除外),另外還要放上溫度計(最好也放一個濕度計)。飼養箱的長度一般為蛇長的一半到3/4,寬為蛇長的三分之一,箱子一定要封好,以防它在你不注意時逃跑,因為它們是天生的逃跑專家。飼養箱要能通風,良好的通風條件是必須的。箱子的大小要適中,不同的品種要求不同,樹棲類要求箱身較高。還要配備盛水器皿,一是用來提供飲用水,二是讓蛇洗澡,所以盛水器皿盡量要讓蛇可以把整個身體浸到水裡(大型的一般就抱出來洗澡了)。 寵物蛇的食物 食物方面要注意一般蛇只吃活的動物(有些可以直接接受死的,有些死不接受,有些經過馴化就能接受死食),比如青蛙、鼠和小鳥,別指望它能吃火腿腸或漢堡什麼的。你可以喂它們青蛙(小心寄生蟲,有些只吃這個)或雛鳥,鼠一般就不大可能弄得上,除非你去逮(可以用老鼠籠子捕捉)。不過一般也沒人讓蛇吃野生鼠(臟,帶病都有可能)。有的蛇還喜歡吃魚,比如紅點錦蛇和虎斑頸槽蛇(微毒)就很喜歡捕食泥鰍、黃鱔和其他魚類。(除了只吃泥鰍壁虎什麼的,小白鼠最推薦了,記得一定要喂整個,可以自己繁殖,不過味道有點大...淘寶有賣的) 注意別讓蛇呆在陽光暴曬的地方(飼養溫度一定要保持在25到30度之間,晝夜溫差切勿太大,冬眠一般不推薦,死亡率高),否則可能使蛇凍死、得病或感冒引發肺炎等。注意不要給蛇喂太大或者太小的食物,不然蛇容易患口腔炎。 至於餵食,一般可以一星期喂一次,一次讓不要蛇吃太飽,一般都是撐死的(餓死的當然也有)如果你想每周喂兩次就讓它每頓吃的更少一些。建議一周到10天多喂一次。養蛇一般都需要一個箱子。比較大的蛇要有一個空間相對大一些的箱子。不然總不能讓它在家亂跑吧,萬一跑到鄰居家就麻煩了。強壯的大蛇可以纏在你的身上玩,不過要注意安全,一定要建立在了解蛇的基礎上才可以對它有所舉動。(惹它不高興可能會把你的小手咬的凈是小洞狀牙印,而且每個小洞都冒出一小滴血……或死死勒住你的脖子使你亂翻白眼……哈哈~~你真慘啊~!)注意別過度玩弄你的蛇,不然可能使它緊張過度導致絕食,甚至死亡。 可以給它泡一會兒溫水澡。天氣好的時候,帶上您的蛇去逛逛(記得要低調,不要到人多的地方),讓它們接受日光浴。(如果冬天氣溫太低那就算了,冬天上手也要注意不要讓蛇受涼感冒等)。冬季盡量不要讓它們冬眠,死亡率非常高。 寵物蜥蜴 蜥蜴屬於爬行綱動物,其種類繁多,在地球上分布大約有3000種左右,我國已知的有150餘種。大多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其生活環境多樣,主要是陸棲,也有樹棲、半水棲和土中穴居。多數以昆蟲為食,也有少數種類兼食植物。蜥蜴是卵生,少數卵胎生。 目前,我們知道和能見到的蜥蜴大多是變色龍、鬣蜥、龍蜥、草蜥、石龍子等種類。能從市場買到飼養的蜥蜴主要有長尾鬣蜥、麗紋龍蜥、北草蜥、大渡石龍子這幾種。 常見的寵物蜥蜴大致有以下種類: 星背飛蜥 中國水龍 日本樹蜥 短肢樹蜥 牧氏樹蜥 斯文豪氏樹蜥 琴頭蜥 印尼帆蜥 埃及刺尾蜥 蝴蝶蜥 綠鬣蜥 犀鬣蜥 飛鼬蜥 藍岩蜥 環頸蜥 頭盔鬣蜥 綠色水上飛 孔雀刺蜥 秘魯熔岩蜥 面具卷尾蜥 綠安祿蜥 古巴安祿蜥 牙買加安祿蜥 高冠變色龍 豹紋變色龍 三角變色龍 噴點變色龍 柏臣變色龍 奧力士變色龍 盔甲變色龍 豹紋壁虎 肥尾壁虎 四腳蛇 托凱壁虎 綠眼壁虎 白線壁虎 巨型日間壁虎 四眼日間壁虎 腰紋日間壁虎 希拉毒蜥 科莫多龍 莫頓水巨蜥 水巨蜥 平原巨蜥 孟加拉巨蜥 杜氏巨蜥 粗頸巨蜥 帝汶巨蜥 綠樹巨蜥 黃樹巨蜥 紅樹林巨蜥 藍尾巨蜥 紅泰加 猴尾石龍子 印尼藍舌石龍子 西部藍舌石龍子 粉紅舌石龍子 刺尾石龍子 犰狳蜥 巨型環尾蜥 翠綠草蜥 寶石草蜥 日本草蜥 瑤山鱷蜥 極具個性的寵物--蜥蜴 隨著寵物熱的驟然升溫,一些已厭倦了養貓養狗和追求新奇的人開始飼養起一種國外很流行的個性寵物——蜥蜴。 說起蜥蜴,很多人的感覺是醜陋、可怕、恐龍般的動物。其實不然,蜥蜴類動物大多溫順可愛,顏色艷麗,而且好靜,往往在一個地方一呆就是幾個小時。所以它才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寵愛。在此,我將有關蜥蜴的資料和挑選訓養蜥蜴的方法介紹給大家。 蜥蜴的概況 蜥蜴屬於爬行綱動物,其種類繁多,在地球上分布大約有3000種左右,我國已知的有150餘種。大多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其生活環境多樣,主要是陸棲,也有樹棲、半水棲和土中穴居。多數以昆蟲為食,也有少數種類兼食植物。蜥蜴是卵生,少數卵胎生。 北京市場能見到的蜥蜴 目前,我們知道和能見到的蜥蜴大多是變色龍、鬣蜥、龍蜥、草蜥、石龍子等種類。能從市場買到飼養的蜥蜴主要有長尾鬣蜥、麗紋龍蜥、北草蜥、大渡石龍子這幾種。 挑隻身心健康的蜥蜴 挑選蜥蜴時,一定要注意幾個方面?1精神狀態眼睛有神,四肢有力,體格健壯,主動進食;2顏色艷麗,紋路清晰?3身體無傷殘,全身鱗片無破損,尾部無斷裂痕跡,四肢爪尖完整。這樣選出的蜥蜴,才可以放心飼養。 蜥蜴的習性 所有的蜥蜴都是變溫動物,一定要注意溫差不要太大,溫度在10至30攝氏度為佳,否則蜥蜴極易死亡或生病。蜥蜴尾易斷,不要用力拽其尾。 養條蜥蜴樂趣多 以下介紹幾種蜥蜴的養殖方法及經驗,僅供參考。 長尾鬣蜥俗名變色龍、水龍、馬鬃蛇。顏色艷麗,性情溫順,體長在40厘米以上,可以缸養或放養。缸養要求缸的長度超過蜥蜴的長度,越大越好,缸底以沙或石做鋪墊,放塊沉木或石塊供其棲息,缸中置一水盆,水以晾曬過為佳,供其飲水與洗澡。放養可以在屋中或陽台,放一水盆或每兩天給它洗一次溫水澡即可。食物以麵包蟲為主,1至2天喂一次,一次可吃6條蟲。有條件的可以捉些蟋蟀和青蛙來改善伙食,偶爾喂一些生菜或蘋果可提高其體質。可訓練它趴在肩膀上不動,出門散步。 麗紋龍蜥和北草蜥體型中等,性格活躍,適應性強,宜缸養。布置和喂養與長尾鬣蜥相同,但不用洗澡,缸內要保持濕度,忌悶熱與陽光暴曬。可以拿在手中玩耍,但要注意麗紋龍蜥行動迅速,偶爾被激怒時,會張口咬人,所以不要用力去抓它和拽其尾巴。 石龍子體型中等,尾較長,體表鱗片光滑,類似蛇,生命力強,喜土中穴居。缸養條件簡單,缸底鋪沙土5至10厘米厚,放飲水盆和餵食盆各一個,食物以麵包蟲和其它昆蟲為主,注意保持環境潮濕。 以上蜥蜴的養殖方法,是筆者多年飼養蜥蜴積累的成功經驗,僅供參考和交流。 晰蜴作為寵物的人可能會越來越多。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有些蜥蜴是國家級保護動物,如巨蜥、鱷蜥等,數量已與大熊貓相當,瀕臨滅絕。因此,我們見到有販賣、倒賣者,應拒絕購買並立即舉報。只有這樣,這些動物才不會從地球消失,我們才能夠經常看到這些有個性、可愛的動物。 如何飼養蜥蜴 飼養蜥蜴時,紫外線是不可或缺的條件。 幾乎所有的蜥蜴類都需要照射陽光,在體內利用維生素D吸收鈣質,而患俗稱軟骨 病的佝僂症死亡。 在室內飼養時,不易做日光浴,可利用紫外線燈或太陽燈作為照明,以補充紫外線; 但壁虎類大多為夜行性動物,不需要太多的紫外線。 由於壁虎討厭強光,照明時應避免使用太陽燈等光線強烈的燈光。 食物 小型的蜥蜴可以餵食蟋蟀。如果能吞食,剛出生的小老鼠營養價值最高。另外還可餵食昆蟲、蚯蚓、蜘蛛等。僅餵食昆蟲,容易發生鈣質與維生素攝取不足,應添加專用營養添加劑。 從中型到大型的蜥蜴,應配合蜥蜴的體形選擇各種大小的老鼠餵食。老鼠來源不足 時,可餵食一般的肉類、肝臟等食物,但最好添加專用營養劑。還可餵食麵包蟲、 剔除骨頭和刺的小魚或魚肉。 石龍子等喜愛植物的的品種,可餵食菜葉、南瓜、水果等,並添加了專用營養劑。 籠子 至少一邊的長度是體長的1.5倍。所用籠子應通風良好,避免籠內過於悶熱有害健 康。 其他 蜥蜴雖需進行日光浴,但日光浴經常造成籠內的溫度過高,每日進行日光浴將有害 健康,最好的方法是平時使用太陽燈、紫外線燈照明,並偶爾進行日光浴。 對蜥蜴、烏龜而言,紫外線與食物、飲水一樣,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使用太陽燈照明,從早到晚,每日照射12小時左右,即能達到充分的效果。紫外線 燈的強度比太陽燈強許多,過強的紫外線對動物有傷害,同時也有曬傷,眼睛失明 的危險,每日照射10-20分鍾即可。 使用紫外線燈時,應該在籠內布置一處燈光照射照射不到的地點,僅在蜥蜴高興的 享受紫外線時開燈,當蜥蜴移動到燈光照射不到的地點時,代表照射量已經足夠, 即可將燈關掉。 紫外線燈雖然效果好,但使用方法較復雜,新手最好選用太陽燈。

Ⅸ 印尼藍舌容易死嗎

容易。
印尼藍舌石龍子(Tiliqua gigas gigas),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斜紋巨人,分布於印尼,新幾內亞,是藍舌石龍子中唯一一種分布於澳大利亞以外的品種,由於澳大利亞禁止出口他們的物種,這種藍舌便成為了澳洲以外的地區寵物市場里比較常見的藍舌石龍子。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沒人繁殖印尼藍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政治的自信來源於哪裡 瀏覽:263
印尼虎為什麼有偏黃 瀏覽:91
越南語160厘米怎麼說 瀏覽:824
越南古巴市場怎麼樣 瀏覽:682
伊朗什麼工作最好 瀏覽:332
為什麼沒有隊願意和伊朗踢熱身賽 瀏覽:45
義大利楊樹適合種在哪裡 瀏覽:302
中國的刑法有哪些 瀏覽:711
中國哪裡有姓大氏 瀏覽:855
中國汽車在國外哪個國家有 瀏覽:641
義大利哪裡有雞精賣 瀏覽:202
伊朗人喜歡中國的什麼產品 瀏覽:143
英國的車險怎麼買 瀏覽:323
美國炸死伊朗二號人物是什麼意思 瀏覽:702
中國人民銀行解凍銀行卡需要多久 瀏覽:33
越南湘妃什麼意思 瀏覽:138
義大利諾寶瓷磚有哪些賣點 瀏覽:137
英國留學高中學費押金需要多少 瀏覽:851
印尼買金絲燕什麼牌子好 瀏覽:496
越南的飛機票到香港多少錢 瀏覽: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