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尼爪哇人屬於黃種白種還是黑種人
說是黃種人 其實應該是棕色人種 很黑 而且眼睛跟中國人完全不一樣
2. 印度瓜哇人屬於什麼 山頂洞人屬於什麼
應該是印尼爪哇人吧 印尼爪哇人是東南亞舊石器時代早期的人類化石。它是最早發現的直立人化石。在印尼爪哇島上發現的晚期猿人化石的統稱。 分類名稱為直立人,因發現於印度尼西亞爪哇島而俗稱爪哇人。地質時代為中更新世。據鉀-氬法斷代,距今約70萬至50萬年。爪哇人的時代比北京人(Peking man)要早,因此通常被認為更原始些。 爪哇人化石最初發現於19世紀,自1890年起,荷蘭解剖學家E.杜布瓦在中爪哇梭羅河邊的特里尼爾附近,就陸續發現了一批人類化石。其中以1891年發現的一個頭蓋骨和次年發現的一根股骨為最重要。但是,由於傳統觀念的束縛,加上沒有文化遺物共生,其進化地位直到同階段的北京人化石發現後才得到科學界公認。 山頂洞人 中國華北地區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人類化石。屬晚期智人。因發現於北京市周口店龍骨山北京人遺址頂部的山頂洞而得名。地質時代為晚更新世末﹐據放射性碳素斷代﹐年代為距今約3萬年。山頂洞人處於母系氏族公社時期,女性在社會生活中起主導的作用,按母系血統確立親屬關系。一個氏族有幾十個人,由共同的祖先繁衍下來。他們使用共有的工具,共同勞動,共同分配食物,沒有貧富貴賤的差別。山頂洞人仍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鑽孔技術。他們已會人工取火,靠採集、狩獵為生,還會捕魚。
3. 印尼人的臉型,外貌是什麽樣的與中國人有區別嗎
印尼人的外貌特徵:膚色為淺棕色,黑色直發,部分人頭發呈波浪形。鼻型較南亞類型大,有寬鼻型也有高鼻型。唇稍厚。眼睛較大,蒙古褶特徵極輕微,半數以上完全沒有蒙古褶。
印尼的絕大多數民族都是外來移民的後代,所以人差異比較大,有鼻子很高像歐洲人的,也有很矮很小很黑的。以爪哇族人為例,臉型較圓,皮膚棕黑,五官分明,眼睛很圓很大,睫毛很長,頭發是天然卷,但不會像非洲人那種,比較蓬鬆,身材比較矮。
與中國人的區別:
1、膚色
印尼人呈淺棕色,中國人呈黃色或黃褐色。
2、眼睛
印尼人眼睛較大,中國人較小一點。
3、顱形
印尼人顱形較圓,中國人稍扁一點。
4、五官
印尼人鼻子挺直,五官較立體,中國人趨於平面化一點。
(3)印尼爪哇人是什麼人種擴展閱讀:
印度尼西亞約有300多個民族及742種語言及方言。大約99%的居民為蒙古人種(即黃種人),非常少數少數是棕種人,一般分布在該國的最東部(和巴布亞紐幾內亞接壤的地方)。
大多數印度尼西亞人為南島語族後裔,所使用的語言可追朔至發源於台灣的原始南島語系,另一個較大族群為美拉尼西亞人,居住於印度尼西亞東部。爪哇族為最大族群,佔印度尼西亞42%的人口,在政治及文化上皆居優勢地位,巽他族、馬都拉族及馬來族為最大的非爪哇族群。
印度尼西亞官方語言為印度尼西亞語,為由通用於廖內群島、柔佛和馬六甲海峽的馬來語為基礎所發展的語言,基本詞彙與語法結構和馬來語相同。學校內廣泛教授印度尼西亞語,因此幾乎所有印度尼西亞人皆能說印度尼西亞語,在商業、政治、國家媒體、教育及學術等各方面。
4. 印尼人是什麼人種的呀
印尼人的祖先是蒙古種族。
蒙古種族又稱黃色人種、黃種人、亞美人種、蒙古利亞人種,是世界四大人種之一。其人口數量在四大人種中排名第二。約佔世界總人口的37%。
而蒙古人種並不僅僅是在亞洲,主要分布於烏拉爾地區、東亞、北亞、東北亞、西伯利亞地區、南亞、東南亞、馬達加斯加、美洲、大洋洲。
5. 印尼人是什麼人種的啊
這個問題的回答應該根據印度尼西亞的不同的地區來劃分:
1:西部蘇門答臘,爪哇,婆羅門屬於南方黃種人,父系要比北亞民族還要純一點;
2:東部馬魯古群島,小zan他群島屬於黃種人;
3:巴布亞和周邊群島屬於棕色人種 。
【補充回答,如果從人種角度來講的話,印尼人是蒙古利亞人種(即我們說的黃種人)分支的馬來人種。】
6. 爪哇人的現代爪哇人
爪哇人:Javanais
印度尼西亞語作Orang Djawa。
(Javanais) 印度尼西亞的第一大民族。人口7630萬(1983),佔全國人口的46.2%。主要居住在爪哇島,部分散居在蘇門答臘、加里曼丹等島嶼。原講爪哇語,以中爪哇方言為官方語言,屬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現多講印度尼西亞國語(蘇門答臘東部占碑地區的一種馬來語方言)。爪哇人與巽他人、馬都拉人、米南卡保人等民族同被歷史學家認為是公元前1000~300年之後移入的具有東亞大陸血統的新馬來人的後裔。據文獻記載,公元2~3世紀時,爪哇人已建立了早期封建制王國,當時與中國已有友好往來。?~15世紀,曾建訶陵、占婆、爪哇麻喏巴歇等城邦國家。歷史上曾受中國和印度文化影響。17世紀初,受荷蘭殖民者的統治。1945年獲得獨立。經濟以農業為主,80%以上人口從事水稻種植業,兼種玉米、木薯、花生、大豆、甘蔗、煙草等作物,沿海地區居民從事捕魚業。20%人口居住城市,有的在政府機關、工廠工作,有的經商或開設各種手工業作坊。手工業以製作銀器、花裙布紡織聞名。13世紀前後,伊斯蘭教通過來自印度北部的穆斯林商人傳入爪哇各沿海地區,由於王室貴族的歸信、印度穆斯林商人同當地居民的通婚,以及中國穆斯林商人如彭瑞父子的傳教活動,伊斯蘭教得到廣泛傳播。現爪哇人中有1/3的人屬遜尼派的沙斐儀教法學派,他們被認為「桑特里」。另有一些屬於印度教化的穆斯林,被稱為「普里阿伊」,信仰較為淡漠。但割禮、婚禮、葬禮都按伊斯蘭教規進行。其它各種節日、喜慶活動和社會禮俗仍多保留印度教的傳統。爪哇島是印尼伊斯蘭教傳入較早的地區之一,在農村普遍建有清真寺,據統計,僅在爪哇人城鄉就有大小清真寺6000多座。在城市還設有若干伊斯蘭組織和團體,與國外伊斯蘭組織建有友好往來關系。近年來,到聖地麥加朝覲的人數不斷增加。
東南亞印度尼西亞主體民族。主要分布在爪哇島,以中部人口最密,部分居住在蘇門答臘、加里曼丹等島嶼。另有部分居住在南美洲的蘇利南。屬蒙古人種馬來類型。使用爪哇語,分直葛、井裡汶、南安由、外南夢、瑪琅、泗水、滕格爾等方言。屬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使用古體文字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現通用印度尼西亞語。原信印度教和佛教,15世紀下半葉後多改信伊斯蘭教,屬遜尼派。20世紀中葉起部分人信奉基督教。現仍保留萬物有靈信仰。每年各村均舉行一次驅逐惡靈的儀式。爪哇人的祖先約在公元前5世紀即出現在爪哇島上。2~3世紀時,形成早期封建制國家。當時與中國有友好往來,唐代史籍稱其地為訶陵、闍婆、爪哇。中世紀建滿者伯夷王國(1293~1451),元代史籍稱麻喏巴歇國。歷史上受中國和印度文化的影響。爪哇人各村都有共同的祠堂和墓地。村中土地多為公共所有,鄰里間重視互助合作。親屬組織為雙系制。男女均行割禮,都有繼承權。文化藝術比較發達,有古典舞劇、音樂、雕刻、帛畫。主要從事農業,修築梯田,種植水稻、玉米、甘蔗、咖啡和橡膠等;也從事捕魚,飼養家畜、家禽。
印度尼西亞爪哇島上最大的民族集團。語言屬澳斯特羅尼西亞(馬來-玻里尼西亞)語系,逾7,100萬人使用。爪哇人是穆斯林,然而早期的印度教傳統現仍明顯,恪守穆斯林戒律的爪哇人較少。普遍信仰靈魂。傳統的爪哇社會組織結構不同,有比較平等的農村社會,也有等級分明的城市社會,其中宮廷生活尤為復雜。言語根據說話人的社會地位不同而有俗語、敬語和最敬語等之分。爪哇大城市的成長,產生了主要來自農村的城市無產階級。爪哇的農村是由一家一家的住宅密集而成的。雖然稻穀是主要的糧食作物,也生產其他各種穀物,包括玉米、木薯、花生、大豆和甘薯。
7. 印度爪哇人是黃種人
印度尼西亞吧
印尼爪哇人是黃種人
8. 印尼爪哇人是世界三大人種的哪一種
馬來人種
馬來人種,又稱南島-蒙古利亞人種或海洋蒙古人種,最初是由德國科學約翰·弗里德里希·布盧門巴赫提出的人種概念,認為是棕色人種一個分支。事實上是馬來人種是由爪哇白色人種與安達曼人種融合的結果。主要分布於馬來群島、波利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台灣、南九州、復活節島、馬達加斯加。現在人類學已放棄此概念,把它劃入蒙古人種中。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馬來人種常用來形容南島民族。
馬來人自何處來,歷史學界尚無定論。但主要有二種說法,起源於馬來群島的爪哇島或來自緬甸、雲南。
1.馬來群島起源說
馬來群島起源說的支持有J.Crawfurd, K.Himly, Sutan Takdir Alisjahbana和Gorys Keraf等。
以下是馬來群島起源說的論據
馬來人和爪哇人在19世紀都有很高的文化。能達到這種成就只有不斷發展的本土古老文化才能達到。以此說名馬來人並非來自任何地方。而是土生土長。
K.Himly 不同意馬來語與柬埔寨語相似。認為二語相似只是表面印象,沒有足夠理據。通過比較語言學判定馬來語屬於南島語系的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而柬埔寨語屬於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除了部分詞彙發音表面相似但意義卻不同之外,兩者截然不同。
爪哇島發現的梭羅猿人(馬來文:Homo Soloinensis)和維傑人(馬來文:Homo Wajakensis)化石表明馬來人是馬來群島起源,可能馬來人就是來自爪哇島。
馬來群島各族的語言與中亞屬於印歐語系的語言有異。
馬來群島起源論在世界范疇得到了多數人的支持。
2.緬甸、雲南起源說
緬滇起源說主要的支持者有R.H Geldern, J.H.C Kern, J.R Foster, J.R Logen, Slametmuljana 和Asmah Haji Omar等。
緬滇起源說的依據如下:
在馬來群島發現的古老斧頭,與中亞的某些地區類似,說明有中亞居民移民馬來群島。(但移民只是一部分,不能代表所有)
馬來族的風俗與Assam地區類似(Assam是印度與緬甸之間的地區)。(事實上馬來文化受南亞文化、印度文化的影響是中古時期的事,但同時馬來文化也影響著緬甸、孟-高棉的文化)
馬來語與柬埔寨語相似(實際上這種說法是沒有根據的,比較語言學判定兩者屬於兩種不同的語系),而柬埔寨人又被認為來自於緬甸、雲南、孟加拉等地,雲南的一部分移民沿著湄公河南下到柬埔寨。
緬滇起源說並沒有被廣大人群所接受,馬來西亞的中學歷史課本中都介紹馬來人起源於本土和移民的融合。依此學說,馬來人的祖先分為本土系和移民系,而緬滇起源說只能證明移民的那部分。二批移民在不同年代從緬甸、雲南等地遷移到馬來群島。這二批移民的祖先分別稱為緬甸人及雲南人,統稱為混血馬來人(馬來文:Melayu Deutro),而本土的爪哇馬來人被稱為
3.原始馬來人(馬來文:Melayu Proto〕。
原始馬來人及混血馬來人又合稱南島人(馬來文:Indonesian),二者的文化為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南島人其實是最後移入馬來群島的人群。之前遷入的有澳洲種人(英文:Australoid),尼利多人(英文:Negrito)和美拉尼西亞人(英文:Melanesoid)。
以下對二類馬來人做出介紹:
原始馬來人
根據出土文物,公元前2500年原始馬來人就居住在馬來群島。他們有農耕技術。
混血馬來人
公元前1500年就存在於馬來群島,他們多生活在海邊,漁業發達。
4.馬來西亞人與馬來人
馬來人並非馬來西亞人的簡稱,而是馬來西亞的一個主要民族。
馬來西亞人簡稱為大馬人,(Malaysian,馬來西亞簡稱為大馬)指的是擁有馬來西亞國籍的人士,主要有三大族群,分別為馬來人、華人,印度人,以及其它一些少數族群。各族群都保留了自己的文化以及風俗習慣。同時也尊重其他種族的文化以及風俗習慣。
5.五分法
19世紀時,有多位自然科學家在種族的問題上發表了自己的觀點,Blumenbach的五分法則是19世紀時比較常見的:
高加索人種,即白色人種,主要分布在歐洲、西亞等地
蒙古人種,即黃色人種,主要分布在東亞
衣索比亞人種,即黑色人種,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等地
美洲人種,即紅色人種,主要分布在美洲
馬來人種,即棕白人種,主要分布在東南亞與北亞阿爾泰民族(注意:和20世紀的棕色人種不同)
在Blumenbach之後的幾十年裡,研究人員漸漸將美洲、馬來兩個人種歸並於南島-蒙古利亞人種,結果進入20世紀初剩下三個主要的人種:
尼格羅人種,即黑色人種
高加索人種,即白色人種
南島-蒙古利亞人種,即黃棕人種
20世紀最常見的分法是由美國人類學家Carleton S. Coon提出的:
剛果人種,即黑色人種
高加索人種,即白色人種
蒙古人種,即黃色人種
澳大利亞人種,即棕色人種
波利尼西亞人:
為居住在太平洋東部波利尼西亞群島地區的土著民族集團。包括紐西蘭的毛利人、塔希提人、夏威夷人、湯加人、薩摩亞人等十餘個支系。其種族背景較復雜,一般認為,屬蒙古人種和澳大利亞人種的混合類型。有的學者認為其是介乎於蒙古、赤道和歐羅巴三大人種之間的第四大人種。語言背景則為南島語系波利尼西亞語族。
關於波利尼西亞人的來源,也曾有多種不同觀點。現今多數人主張"西來說",認為波利尼西亞人的祖先大體上是在距今約2500年前從東南亞渡海遷徙而來的。當時東南亞海島地區,古馬來人已佔據優勢地位。」西來說「也有一定的不成立性。
事實上,波利尼西亞人與其西面兩大群島的土著居民也有很多不同之處,而與其東面美洲大陸的印第安人卻有很多相似之處。例如,在體形上,密克羅尼西亞和美拉尼西亞人都身材矮小,而波利尼西亞人則相對要魁偉些,這與印第安人更為相近。在血型上,波利尼西亞人和美洲印第安人都缺少B型和AB型血型。另外,人們還發現,波利尼西亞人的神話傳說和傳統習慣中,也有若干與印第安人相似之處。因此,有一些人類學家認為,波利尼西亞人的祖先是從東面的美洲遷來的。
泰國人和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一樣是馬來人種
波利尼西亞的語言表明,他們跟居住在亞洲、澳洲之間的馬來群島上塌鼻樑、矮個子的人有較遠的血緣關系。那些人...根據種族學家的意見,從身體特徵上看,波利尼西亞人跟馬來人在各方面—從顱骨和鼻子的形狀,到身高和血型—顯著不同。
9. 瓜(⊙o⊙)哇人,請問印尼有這個人種嗎
有的,爪哇族,主要分布在印尼爪哇島,是印尼最大的民族。
10. 印尼人屬於黃種人嗎
印度尼西亞的不是黃種人, 是粽種人.
在印尼的爪哇,在大城市(如耶加達,泗水)可以見到少數(大約百份之五)的黃皮膚華人外(他們祖先是從中國南部移民過去的)其他的都黑黑的(當然沒有非洲人這么黑了),所以叫棕種人。如果去到鄉下,所見到的都是這些棕色皮膚的爪哇人。這是我在爪哇住了一些時期所見到的事實,講給大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