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見過的人來看看,這是什麼海魚
以下供參考
這是蝶魚的一種,正式學名我查不到。
在礁岩海岸是很常見的一種蝶魚,
海邊人俗稱八仙蝶魚。
在礁石旁海釣經常可以釣到,可食用。
2. 大神們,有誰知道這是什麼魚啊據說是深海魚的一種,叫什麼名字啊求解
黃帶擬鰺
成魚主要成群棲息於水深80-200公尺間之陡坡 或大陸棚區;幼魚則發現於沿岸水域、內灣或河口區。有依獵物分布的水層而做垂直回遊的習性,主要以底棲之甲殼類、軟體動物或魚類為食。
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及大西洋之溫暖水域。台灣西部、南部及東部沿岸偶而可見。
一般漁法以一支釣、拖網、流刺網、定置網捕獲。清蒸或紅燒皆宜。。
黃帶擬鯵,體側有條顯然的黃色條帶。如果去查傳統資料,會發現黃帶擬鯵是一種珍貴的高級魚,甚至被推崇到「幻之魚」的地位,但回到現實中去市場看看的話,會發現它的供應量並不很少,雖然一千克小幾千日元的價格不低,但也不是讓人完全不能接受,這要歸功於二十世紀後期興起的人工養殖技術。目前黃帶擬鯵已經可以實現人工授精,每年全日本可以生產養殖用魚苗200萬尾,成體產量每年2500噸,市場上出售的幾乎全都是人工養殖個體,而野生的個體主要還是依靠釣和定置網捕獲,產量相對較少,價格依然高昂,一條能夠賣到上萬日元。
3. 這是什麼海魚
如圖 還是幼魚 並非鰈魚 , 應為
鰺科 Carangidae 絲鰺屬 Alectis 海生魚類
下圖為 印度絲鰺 Alectis indicus(長吻絲鰺、印度白須鰺),俗稱 銅鏡魽仔、大花串、須甘
無腥味,淡白的魚,紅燒、清蒸都對味。另外幼魚可做為觀賞魚。幼魚游泳力弱,容易受海流推送,有進入港內、防波堤之可能,因此常被釣獲,或被潛水夫撈取賣給觀賞魚店。每當豪雨過後,沿岸的沙質海灘水質混濁,本魚常會聚集靠岸,捕食在濁水中大量孳生的糠蝦。分布在印度太平洋區,包括紅海、東非、馬達加斯加、模里西斯、斯里蘭卡、印度、馬爾地夫、日本、台灣、中國沿海、菲律賓、印尼、越南、馬來西亞、澳洲、索羅門群島、密克羅尼西亞、斐濟群島、諾魯、馬里亞納群島、夏威夷群島、馬紹爾群島等海域。
4. 老頭魚有幾種印尼海域俗稱老頭魚應該是什麼魚
你好,老頭魚,又名蛤蟆魚、鮟鱇魚、丑婆等。魚綱,鮟鱇目,鮟鱇科,體柔軟,無鱗,頭和體的邊緣有許多皮質突起。體前半部平扁,圓盤形,尾部細小。體長50厘米以上。背紫褐色,腹面淡色。頭大,口寬,牙尖銳,口內有黑白斑紋。胸鰭寬大,臂狀。背鰭最前3鰭棘分離,第一棘頂端有皮瓣(也叫皮質穗),瓣內寄生著一些發光的細菌,像一隻懸掛明燈的釣魚桿。此外,老頭魚也是鱸形目,塘鱧科的葛氏鱸塘鱧的俗稱。鮟鱇魚別名編輯簡介
[圖片]生活在溫帶海洋中50米到100米深的海底的海域的海魚,屬硬骨魚類,鮟鱇目,鮟鱇科,為世界性魚類,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都有分布,體柔軟,無鱗,頭和體的邊緣有許多皮質突起。鮟鱇魚是一種深海魚,屬於一個不大不小的家族。學名為鮟鱇魚,俗名蛤蟆魚、老頭魚、結巴魚、海哈蟆、丑婆、海鬼魚等。不過,它還有一個更貼切動聽的名稱,叫琵琶魚。這是因為它體前半部平扁,呈盤狀,向後逐漸尖細,全身猶如一把琵琶撥樂器。鮟鱇魚為中型底棲魚類,平時潛伏海底,不善游泳。有時藉助於胸鰭在海灘塗上緩慢滑行,每移動一步哼哼,發出酷似老頭咳嗽的聲音。所以,在我國北方沿海又稱它「老頭魚」。[1] 種類
種類多樣:大者可達1—1.5米。我國只有兩種,一種叫黃鮟鱇,另一種是黑鮟鱇。前者下頜齒多2行。口內白色,臂鰭條 8~11根;後者下頜齒多3行,口內有黑白圓形斑紋,臂鰭條6~7根。黃鮟鱇分布於黃渤海及東海北部,黑鮟鱇多見於東海和南海。[1]
5. 沒有鱗的海魚 肚子是白色的 是什麼魚啊
沒有鱗、肚子是白色的海魚俗稱鮁魚,超市標簽為馬鮫魚。
鮁魚也叫藍點馬鮫(學名),硬骨魚綱,鱸形目,鮁科。種類很多,常見的有「中華馬鮫」Scomberomorussinensis,斑點馬鮫,康氏馬鮫等,馬鮫的俗稱還有燕魚、板鮁、竹鮫、尖頭馬加、青箭等。牙齒鋒利,游泳迅速、性情兇狠一般長0.26--0.52米,最長可達1米,重20公斤,分布於北太平洋西部,我國渤海、黃海、東海均有,屬暖性上層魚,以中上層小魚為食,夏秋季結群洄遊,部分進入渤海產卵,秋汛常成群索餌於沿岸島嶼及岩礁附近,為北方經濟魚之一。
馬鮫魚肉質細嫩潔白,糯軟鮮爽,營養豐富,尾巴的味道特別好,物美價廉。素有「鯧魚嘴,馬鮫尾」之說。馬鮫魚屬近海溫水性洄遊魚類,魚期:4-6月,由於以魚蝦等水生動物為食,故馬鮫魚生得渾身肥滿,是一種經濟價值較高的海產優質魚類。馬鮫魚肉質細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含豐富蛋白質、維生素A、礦物質等營養元素,有補氣、平咳作用,對體弱咳喘有一定療效,馬鮫魚還具有提神和防衰老等食療功能。
6. 黃翅魚要用什麼魚餌才能釣到
巨鯉2份+鯉魚引誘劑適量+純小麥蛋白纖維0.5份,釣黃翅魚要選9、10、11號小鉤,線要細,桿也不太粗,最好用活蝦。
7. 黃腳立魚習性及釣法
黃腳立魚習性
生活於1~50公尺水域,常在河口區的蚵棚、紅樹林或堤防區的消波塊附近活動,屬廣鹽性魚類。雜食性,以藻類及小型底棲動物為主。喜歡淺水和鹹淡水交匯的地方,喜歡陽光帶來的海底豐富的小蟲小蝦。冬季繁殖,集結至河川出海口處產卵,春季時幼魚開始出現於河口,並能溯河至淡水域。
產地:主要分布於南海沿海及河口區,偶爾進入淡水。在廣東已有人工養殖。
黃腳立魚釣法
手線碼頭岸釣黃鰭鯛
在岸邊碼頭垂釣,最好用手線,沿著碼頭邊或船邊沉底垂釣,也可用海竿和手竿垂釣。手排三五個,每個手排用直徑0.15~0.19毫米圖2-45黃鰭鯛的藍色強力尼龍線纏上100米,釣鉤直接綁在線上。
朝天鉤的本身帶有鉛墜,落入海底後,鉤上的墜子藏於淤泥里,而食物包著鉤尖朝上,露出食物來。鉤餌入水後一手拿排,一手輕捏釣線。兩只手之間要留出約一米余長的釣線。
當感覺捏在手中的線拖動時,不可捏緊也不必松線,等一陣,待經兩次釣線下滑且手指感覺有連續的麻感時,用力提線可將魚鉤牢。由於朝天鉤鉤尖鋒利,食物又好入口,是手線釣黃鰭鯛的首選釣鉤。
(7)印尼能釣到什麼海魚擴展閱讀:
黃鰭鯛,又名黃牆,黃腳立,赤翅等。屬鱸形目鯛科魚類,廣泛分布於紅海、阿拉伯海沿岸、印度、印尼、日本、朝鮮、菲律賓和中國近海。是華南沿海重要的經濟魚類之一。黃鰭鯛營養豐富,肉質佳美,經濟價值高,是頗受群眾喜愛的食用魚類,在海水及鹹淡水養殖業中佔有一定的地位。
用餌技巧
在岸釣黃鰭鯛的時候,我們一般要用誘釣結合的方法,也就是淡水釣中提及的打窩方法。
1、誘餌
首先,我們要了解下黃鰭鯛的覓食習性,它和我們的鯉魚一樣,是海里的雜食性魚類,小時候它們喜歡吃動物性的餌料,而長大後的黃鰭鯛主要吃一些底棲藻類、底棲的甲殼類動物和浮游的動植物及有機碎屑。
因此我們可以將牡蠣敲碎和沙蠶、蝦肉混合攪拌後投入黃鰭鯛出沒的地點。當然量不能多,和淡水打窩一樣,量多了就相當於喂魚了。
2、釣餌
和上述所說的誘餌一樣,我們對付黃鰭鯛主要用葷餌施釣,用的也是牡蠣、沙蠶、蝦肉,當然鉤掛活蝦是最好的釣法,而牡蠣我們選擇褶牡蠣最佳。
8. 常釣的海魚有那些
【真鯛】 船釣的主要對象魚,在冬天至初春的產卵期磯上物釣也可釣獲。棲息在沿岸的淺水區至水深二百米的大陸棚區域。成年魚可達九十cm以上。 分布:北海道以南的日本各地,東中國海和南中國海一帶,韓國,台灣,香港東面一帶,澳洲。 【黑鯛】 有稱黑立、黑沙立,磯釣的主要對象魚之一。喜歡在河水流入海洋的鹹淡水交界生活。春天會游進沿岸的淺水區域產卵。秋至冬天會在水深五十米內的沿岸或岸邊過冬。身形比較瘦長,魚身有直間。成年魚可達六十cm以上。 分布:北海道以南日本的各地,韓國,台灣,中國沿岸。珠江三角洲一帶。 【南洋黑鯛】 俗稱牛屎立,定居性十分強。身形短而寬,嘴大,唇厚,全身烏黑為其特徵。和其它立魚一樣利用強而有力的牙齒(俗稱波子牙)咬破貝類或附在磯石的藤壺進食。成年魚可達六十cm以上。 分布:日本西表島以西,中國東南沿岸,珠江三角洲,印度洋,太平洋西部。 【黃鰭鯛】 又名黃腳立,喜歡在鹹淡水交界生活,棲息在沙泥底居多。因其腹鰭、臀鰭和尾鰭有明顯的黃色而得其名。覓食時十分小心和謹慎。成年魚可達五十cm。 分布:日本本州島中部以南,東中國海和南中國海一帶,中國沿岸。太平洋西部,印度洋,紅海,非洲東岸。 【白立】 回遊范圍在立魚中是廣的一種。冬至春天會游近淺水區覓食和產卵。身形和黑沙立相似,但全身泛起銀白色,力量強橫。成年魚可達九十cm。曾有捕獲十斤以上的報告。 分布:主要在珠江三角洲一帶。日本的沖繩縣和台灣也曾發現其蹤影。 【絲立】 身形和黃腳立有點兒相似。喜歡在岩礁區域生活。最突出分別為頭部比較渾圓及身上有十數條橫紋。當中亦有正絲立和金絲立之分。四至六月為產卵期。成年魚可達五十cm。 分布:日本南部一直至中國東南沿岸,印度洋,澳洲。 【雞公立】 喜歡在鹹淡水交界生活。體形肥胖,全身色澤偏黃。腹鰭、臀鰭和尾鰭呈紅色及各鰭後方有少量黃色。除珠江口附近的港澳一帶外其它地方甚難發現。食味被稱為立中之冠。成年魚可達五十cm。 分布:珠江三角洲一帶。其它地方則十分罕見。 【橫帶石鯛】 被稱為磯底物釣之王者。喜歡生活在充滿岩礁的水域。最大特徵為身上有五至七條黑色直紋。老年魚直紋會續漸消退和嘴部變成黑色。喜吃海膽,螺類,鮑魚等硬殼類生物,所以其牙齒非常發達。加上力度異常驚人,需要利用比一般磯上物竿更強的石鯛竿才有機會釣獲它。產卵期為四至七月。成年魚可達八十cm以上。 分布:日本各地,日本西部比較多。有小部份生活在韓國,台灣和香港一帶。 【石垣鯛】 和橫帶石鯛一樣喜吃海膽等硬殼類生物,力度驚人,喜歡生活在水溫暖一些的地方。最大特徵為身上長滿濃密的黑點。老年魚身上的斑點會續漸消退和嘴部變成白色。在日本曾發現及人工繁殖橫帶石鯛和斑點石鯛的雜交種。成年魚可達八十cm以上。 分布:日本南部及南中國海一帶。
9. 海邊一般能釣上什麼魚
海邊一般能釣到:
海鱸魚、海鮒、魷魚、鰻魚、梭魚、鱸魚、黑鯛魚、六線魚、黑鮶、黃魚,最多的就是黃花魚和黑魚。
海邊釣魚的基礎:
海邊釣魚除釣竿之外,必須准備2樣和釣魚無關的裝備,一是救生衣(釣魚背心),二是防滑鞋,這兩樣裝備保證海邊釣魚安全的同時,釣魚背心其實還是一件百寶箱,價格的話有低有高,新手入門級別,如果不太追求品牌的話,在200~300元就可以解決了
當然,如果海邊釣魚只是在碼頭體驗一下磯釣的話,這兩樣物品可以暫時不買的,但是只要上礁石就必須要准備。
10. 現在晚上能釣到什麼海魚
晚間~釣海魚,是不容易的,海水魚與淡水魚的習性不同,晚上,大多數海水魚沒有覓食的習慣,並且,在昏暗來臨之前早已鑽入礁岩石縫中休息和躲避侵害,只能釣到一些~游盪的、個頭較小的~鱸板、白眼、刺撓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