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尼的「網紅景點」金字塔,用樹枝修建而成,這看著像鳥窩嗎
「古樹欹斜臨古道,枝不生花腹生草。行人不見樹少時,樹見行人幾番老。」即便是枯枝落葉,也曾為一顆參天大樹的枝繁葉茂作出過貢獻,即便落到了地上,也可作柴火燃燒,這是我們熟知的樹枝的作用,可今天小編要介紹的的景點卻是全憑樹枝打造而成,趕快和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⑵ 雅加達的旅遊資源
伊斯蒂赫拉爾清真寺
伊斯蒂赫拉爾清真寺是印尼最大的一座清真寺,位於雅加達獨立廣場東北邊,建成於1979年。該清真寺佔地面積93.5公頃,建築面積93400平方米。屋頂上有一個漆成白色的巨大 半圓形頂蓋,十分醒目。
印尼重大的伊斯蘭教活動和儀式都在這里舉行,印尼總統及政府要人經常到這里作禮拜。
雅加達獨立廣場
獨立廣場位於雅加達中區,又稱莫迪卡廣場(Merdeka為獨立之意),在印尼有著天安門廣場般的地位。四周街道寬闊整齊,花草樹木點綴其間,綠意盎然。
廣場北為總統府,東北方有印尼最大的伊斯蒂赫爾大清真寺;西街上有國防部大院和中央博物館;東邊是火車站。廣場東南角上有一組根據《摩珂婆羅多》史詩中故事情節塑造的群馬拉車的雕塑,十分壯觀。在紀念碑西側的公園里有一座音樂噴泉。
印度尼西亞縮影公園
印度尼西亞縮影公園位於雅加達市區以東約26千米處,1975年建成。這里有印尼各地的民房、湖泊、公園、紀念塔、購物中心、露天劇場、纜車、火車、水上腳踏車等各種實物的模型,相當於印尼的縮影。
公園中央設有巨型印尼群島模型圖,四周園地劃分為27個區,代表印尼的27個省區,如中爪哇區、巴厘區、雅加達區等。每個區內有當地傳統特色的建築物,並種植當地特有的植物。遊客還可乘小船游覽「印尼各島」。
印度尼西亞縮影公園內建有博物館、圖書館、影像中心、少年宮和兒童樂園,青少年可定期到公園學習傳統音樂和舞蹈。其中最醒目的一座建築物是金蝸牛全景式電影院,每天定時放映「美麗的印度尼西亞」等全景電影。
民族紀念碑
民族紀念碑是雅加達市的象徵,位於市中心的獨立廣場公園中央。1959年印尼第一任總統蘇加諾下令修建,1968年竣工。
這座石碑高137米,頂端有一個用35公斤黃金製成的火炬雕塑,象徵著印尼的獨立精神。碑身上的浮雕,反映出印尼人民反抗荷蘭殖民統治的英勇事跡。紀念碑旁還有噴泉、水池以及民族女英雄的雕像。
中央博物館
中央博物館位於市中心獨立廣場西邊的獨立西街,建成於1868年,是印尼規模最大、收藏最豐富的博物館。博物館是一座歐式的白色建築。館前草坪石墩上立有一座銅大象,為1871年暹羅王拉瑪五世來訪時所贈,故博物館又稱「大象博物館」或「象屋」。
博物館中設有金銀飾物室、青銅器室、貨幣室、古物展覽室、史前展覽室、木器展覽室、民俗展覽室、東印度公司陳列室等,其中包括30萬年前爪哇猿人頭骨化石、三四千年前中國青銅時代的鼎和鬲、中國古代的陶瓷器和古幣、爪哇島上的象首人身佛像、蘇門答臘島獨特的房屋模型以及皮影戲、木偶戲道具等。
安佐爾夢幻公園
安佐爾夢幻公園是印尼最大的游樂場所,位於雅加達市區北端,緊靠雅加達海灣。園中建有新型設計的大旅館、露天電影院、水族館、海豚表演池、人造波浪大型游泳池、網球場、海賓茅舍、藝術品展售亭、回力球場、高爾夫球場、保齡球場、跑車場、跑馬場、海灘、夜總會、蒸汽浴室、賭場、按摩院、兒童娛樂場等。
夢幻公園內還建有別墅區,具有典型的印尼民族特色。藝術市場中陳列印尼民間工藝品,藝術家還在現場為遊客製作繪畫和雕刻作品。黃昏時分,露天舞台上將演出巴厘、加里曼丹等地的土風舞。
拉古南動物園
園內的許多動物都是來自印度尼西亞各地和世界其他地區的瀕危動物,在這個茂密的熱帶叢林里棲息著包括一些色彩艷麗的鳥類、猩猩、貘、蘇門答臘虎、爪哇野牛以及世界上最大的蜥蜴—科莫多龍等世界珍稀動物在內的共計3122隻動物。 由於雅加達城市環境本身的限制,打發炎熱時光的最好辦法也許就是到一家商場里閑逛,也許你可以在那兒討價還價買到一些名牌消費品。 Plasa Indonesia毗鄰君悅酒店,歷史悠久,過去曾經是雅加達最好的購物中心,但是
它已被更新、更大而且更富麗堂皇的購物中心Plaza Senayan和Mal Taman Anggrek取而代之。對於那些准備大量購物的遊客來說,其它一些著名的商場和購物中心如Mal Ciputra、Mal Pondor Indah、Mal Ambassador以及ITC Mangga Dua都將是理想之地。它們提供從時裝設計、珠寶首飾,到家用電器、收藏品的一切服務。 在遊客的采購計劃中,印尼藝術品和手工藝品始終排在他們的采購計劃首位。位於雅加達劇院大樓對面的Sarinah商場除了有Hard Rock咖啡館外,還有一層樓專賣印尼的工藝品。在雅加達,你根本無緣買到什麼有意義的紀念品,但在雅加達M區,你可以發現一個名叫Pasar Raya的紀念品中心。
如果你喜歡通過自己努力去搜尋紀念品,你就可以跳過這些購物中心、大商場轉而去一家雅加達傳統的露天市場。像位於Ancol的Pasar Senen市場,頗受歡迎的娛樂公園Dunia Fantasi也在那裡,在那兒你可以找到來自印尼各地的工藝品及工匠。
如果你想購買古玩,你可能就要去位於Menting的Jalan Surabaya。在那兒,你會發現許多賣古玩、工藝品和消費品的小商店或小地攤。但是記住,正如雅加達市政府旅遊辦公室在旅遊小冊子上所建議的那樣,在那兒你要「使勁地砍價」。 印尼交通十分便利,航空網以雅加達為中心,與國內外主要城市交織而成,火車以雅加達為始發站,來往於爪哇島和蘇萬答臘島間,雅加達高速公路情況良好,旅遊車、專線車行駛在環島間,市內主要交通工具是出租汽車、三輪車。
航空:
海南航空即將在11月18日開通深圳=雅加達直航航班。中國國際航空公司每周有中國北京途經廈門飛往印尼雅加達的航班,中國南方航空公司每周有中國廣州飛往印尼雅加達的航班,印度尼西亞亞鷹航空公司每周有印尼雅加達飛往中國廣州的航班。
SoekarnoHatta國際機場位於市中心以西約20千米處。機場中央是三座航空大廈,一座是國際航線專用,其餘二座供國內航線使用。國際航線航空大廈一樓是入境廳,有錢幣兌換處及旅遊服務中心;二樓是出境廳,內有餐廳、免稅店、禮品店等。搭乘的士或巴士前往市區,約需半小時。國際航班機場稅150000印尼盾,內航班機場稅55000印尼盾。
鐵路
以雅加達為始發站,環島的車次有:
Bima號:雅加達--日惹--泗水行駛16小時30分
Mutiara號:雅加達--泗水行駛:15小時30分
Parahyangan號:雅加達--萬隆行駛3小時20分
市內主要車站有庫答車站(地址:J1.stasiunNO.1)及Gam-bir車站(地址:J1.MerdekaTimur)。
公路:
旅遊車、專線車有綠、藍、黃和紅白相間四種顏色,分別行駛在不同的線路上,行駛在雅加達--巴厘間空調車由SariExpress公司經營。 印尼的飲食文化已趨國際化。在首都雅加達,世界各國的風味菜餚,如中國菜、歐式菜、泰國菜、越南菜、日本菜、朝鮮菜、印度菜,應有盡有。尤其是中國菜,印尼較大一點的城鎮都開設有中國餐館,遊客走到哪裡,都不必擔心吃不到中國菜餚。中國餐館中,粵菜、川菜、湖南菜、上海菜、山東菜餐館都有,但粵菜餐館最多。中國餐館供應的甲魚湯,價格比中國便宜許多,很受華人喜愛。印尼菜與大多數東南亞國家的菜餚相似,口味較重,菜餚中常加入椰漿及胡椒、丁香、豆寇、咖喱等各種香料調味,餐桌上常備有辣椒醬。印尼各地菜餚中,最典型的是巴東菜,以油炸及辣味重而聞名,喜歡吃辣的遊客不妨試一試。
印尼人大都信伊斯蘭教,他們不吃豬肉,而是以牛羊肉為主。巴厘人正相反,他們信印度教,不食牛肉,而以吃雞肉、豬肉為主。印尼最常見的菜餚有雜拌什錦菜(gado一gado)、烤羊肉串(sate,即沙嗲)、烤魚(ikan panggang)、烤牛肉(sapipang-gang)、烤羊肉(kambing panggang)等。湯則常用牛肉湯(sotosapi)、羊肉湯(sotokambing)和雞肉湯(soto ayam)。因天氣熱,印尼人一般不喜歡吃熱飯、熱菜,不喝很燙的湯。飯後有喝咖啡或茶的習慣,喝時一般都加糖。印尼人都習慣喝紅茶,不少人也開始喜歡喝茉莉花茶和綠茶。印尼人喜歡吃甜食,餐後點心品種較多,常見的有炸香蕉及用米粉、糯米粉、麵粉、木薯粉、豆粉加椰蓉、糖等製做的各種糕點。東部地區的糕點則常用沙莪粉製作。此外,印尼人也常用香蕉干、炸香蕉片招待客人。
印尼市場上水果品種齊全。最受外國遊人喜歡的是當地產的各種熱帶水果,如有「水果之王」之稱的榴槤,有「水果之後」之稱的山竹,以及芒果、紅毛丹、杜古、蛇皮果、木瓜、人心果、牛心果、西番蓮、香蕉、菠蘿、番荔枝、鱷梨、柚、橙等。蘋果、梨、柑桔、葡萄等水果,以從美國、中國、澳大利亞進口的品質為佳,深受當地人喜愛,但價格較高。在餐館或宴會桌上,也常用西瓜、白蘭瓜等作餐後水果。
作為餐桌上的飲料,常用的有各種酒、礦泉水、啤酒以及各種果汁。印尼產量最大的礦泉水,牌子為「阿瓜」(Aqua),在訂餐時若要礦泉水,說「阿瓜」即可。印尼國產的一種啤酒,牌子為「賓當」(Bintang),在國內享有盛名,大小飯店都有供應。中國的青島啤酒已開始進入印尼市場,但只有在少數中餐館才有供應。餐桌上常用的果汁有椰子汁、橘子汁、西瓜汁、白蘭瓜汁等。新鮮的椰子在印尼各地、各旅遊景點隨處可見,且價格便宜,是很受歡迎的飲料。
印尼市場上,除紡織品和服務外,一般商品的價格都不比中國便宜,大可不必花錢去買一般商品,而選購有印尼特色的工藝品和紀念品。
⑶ 雅加達是一個怎樣的城市
加達,印尼的首都,也是東南亞第一大城市,跟我國上海的地位一樣,雅加達是印尼的經濟金融中心。這個城市面積740平方公里,人口達1200萬,集中了印尼全國的大部分財富和精英,是印尼人最嚮往最想去的城市。
雅加達位於爪哇島西部北岸,是亞洲通往大洋洲的重要港口。雅加達早在十五世紀時就已經是重要商港了,當時很多船隻在這里補給生活必須品,1945年8月印尼成立後才成為首都的。
雅加達是一個現代風格和傳統風格完美融合的城市,城中有很多的高樓大廈,也有很多伊斯蘭風格的建築。雅加達也是個貧富分化嚴重的城市,林立的高樓當中隨處可見低矮的樓房瓦屋,好像是沒有規劃的城市一樣,城中村還有不少。
雅加達無疑是一個傳統與現代、富有與貧窮對比強烈的城市。一眼看去,它猶如一個由鋼筋水泥組成的雜亂叢林。
從城區高處俯望下來,隨處可見低矮的瓦屋摻雜在林立的高樓大廈之間,柏油大道與青石小巷交叉縱橫,而金碧堂皇的高級酒店與高科技中心就坐落在嘈雜擁擠的村莊不遠處。這一切都使人感到雅加達在致力發展其經濟時也需要一個更好的城市遠景規劃。
(3)印尼用什麼蓋屋頂擴展閱讀:
旅遊景點
1、伊斯蒂赫拉爾清真寺
伊斯蒂赫拉爾清真寺是印尼最大的一座清真寺,位於雅加達獨立廣場東北邊,建成於1979年。該清真寺佔地面積93.5公頃,建築面積93400平方米。
屋頂上有一個漆成白色的巨大 半圓形頂蓋,十分醒目。印尼重大的伊斯蘭教活動和儀式都在這里舉行,印尼總統及政府要人經常到這里作禮拜。
2、雅加達獨立廣場
獨立廣場位於雅加達中區,又稱莫迪卡廣場(Merdeka為獨立之意),在印尼有著天安門廣場般的地位。四周街道寬闊整齊,花草樹木點綴其間,綠意盎然。
廣場北為總統府,東北方有印尼最大的伊斯蒂赫爾大清真寺;西街上有國防部大院和中央博物館;東邊是火車站。廣場東南角上有一組根據《摩珂婆羅多》史詩中故事情節塑造的群馬拉車的雕塑,十分壯觀。在紀念碑西側的公園里有一座音樂噴泉。
⑷ 上海世博會各個國家的展館特色是什麼
月亮船」沙特館為了把沙特館打造成一艘契合中東地理元素並具有伊斯蘭文化特點的「月亮船」,沙特政府的投入超過10億元人民幣,面積7500平方米。「月亮船」的頂部和底部建造綠洲花園,展廳將懸空於兩個花園之中。館內將建成世界上最大的三維影院,影院屏幕達1600平方米。會呼吸的日本館日本館是一個會呼吸的「蠶寶寶」 (太空堡壘)。淺紫色的日本展館形成一個半圓形的大穹頂,其實,這是一層含太陽能發電裝置的超輕「膜結構」,使日本館成為一座會「呼吸」的展館。 「藤條籃子」西班牙館1萬多平方米的「藤條籃子」——西班牙館是一座復古而創新的「藤條籃子」建築,外牆由驚人的12000平方米藤條裝飾,通過鋼結構支架來完成加固。光與影結合的英國館英國館絕對讓人過目不忘,它突破了傳統建築的「框架」概念。最大的亮點就是它的核心部分:「種子聖殿」———6層樓高的立方體結構,周身插滿約6萬根透明的亞克力桿,這些亞克力桿向外伸展,隨風輕搖。白天,光線透過透明的亞克力桿照亮「種子聖殿」的內部;晚上內含的光源能點亮整個建築。中國館建築外觀以「東方之冠」的構思主題,表達中國文化的精神與氣質。國家館居中升起、層疊出挑,成為凝聚中國元素、象徵中國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體——東方之冠;地區館水平展開,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態映襯國家館,成為開放、柔性、親民、層次豐富的城市廣場;二者互為對仗、互相補充,共同組成表達盛世大國主題的統一整體。國家館、地區館功能上下分區、造型主從配合,空間以南北向主軸統領,形成壯觀的城市空間序列,形成獨一無二的標志性建築群體。世博會期間,國家館將在「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主題下,展示「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展現出一幅偉大的中國城市文明圖。地區館將為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提供展覽場所,展示中國多民族的不同風采,以及全國各地的城市建設成就。世博會後,國家館將成為中華歷史文化藝術的展示基地,地區館將轉型為標准展覽場館,和世博會主題館一起,作為舉辦各類展覽和活動的場所,並與周邊的世博建築共同打造以會議、展覽、活動等功能為主的現代化服務業聚集區。世博軸:讓陽光灑落谷底世博軸的位置正好處在世博園區空間景觀和人流交通的主軸之上,在千米大道之上,錯落有致地分布著6個極具視覺沖擊力的倒錐形鋼結構,整個建築像一朵玻璃的喇叭花從地下悄然綻放,晶瑩剔透。它們有一個溫暖的名字,叫「陽光谷」——讓自然光灑落「谷底」。白天,陽光谷溫暖宜人,到了夜晚,所有建築燈光一時點亮,五彩繽紛,流光溢彩,猶如巨大的花朵綻放,將黃浦江邊點綴得如夢似幻。在世博會期間,「陽光谷」里還將迎來五彩繽紛的植物。通過精心的藝術打造,這里將呈現一個令人流連忘返的「地下花園」。而另一個建議所有參觀者一定留意的地方是:世博軸的大道兩旁,同時也分布著由法國密特朗藝術中心帶來的雕塑群,作者來自世界各地,雕塑風格各異,形式別出心裁,藝術和未來的氣息撲面而來,如果有機會,您一定要駐足觀望。世界氣象館:雲中的房子世界氣象館的建築造型以「雲」為構思,4個大小各異、方向不同的白色扁圓球體團團簇擁,就像一朵白雲。在氣象館外殼亮白色的膜布上面均勻布滿噴霧點,當噴霧開啟的時候,整個建築呈現一團雲霧的效果,酷似「雲中水滴」。如果大家在中間步行廣場上漫步,在太陽還未升起太高之時,可以看到包圍建築的道道彩虹。這里的最大特點是「虛實結合」,近看是一座房子,遠看就像一朵虛化的白雲,在炎熱的盛夏季節里,當噴霧全部開啟時,遊客在氣象展館會明顯感覺到比園區其他地方涼爽。值得一提的是,在世博期間,這里會放映炫目的4D電影,通過一場奇妙的熱氣球之旅,讓遊客全方位體驗天氣的魅力,而精心設計的天氣變化長廊,則讓人在流連忘返之間,深思地球與環境的問題。主題館:主題館三館合一,分別為「城市人館」、「城市生命館」和「城市星球館」。這個巨型的展館內,3萬平方米的一號館內沒有一根柱子。展館造型圍繞上海特色建築「里弄」、「老虎窗」的構思,運用「折紙」的手法,形成二維平面到三維空間的立體建構。它突出反映了上海城市的特徵,三角性的連續構架令人聯想到風箏、紙飛機、飛鳥,象徵對自由生活的嚮往。世博文化中心:外形宛如飛碟,輕盈靈動。作為國內第一個容量可變的大型室內場館,世博文化中心劇場空間可根據需要,隔成1.8萬座、1.2萬座、1萬座、8000座、5000座等,使得這里既能舉行超大型慶典、演唱會,又能打NBA籃球賽,還能進行冰上表演,甚至冰球比賽。在世博文化中心「飛碟」狀建築外形的中間位置,即離地面23米的「圓周」,是一條長達572米、寬4米的橢圓形空中迴廊。隔著玻璃,北部黃浦江、南部世博園區的萬千風光盡收眼底。世博中心:大堂內設有世界上最高的室內水幕信息牆、近400平方米鏤空的LED屏和500平方米的垂直綠牆,這幾面牆凌空而下,視覺效果讓人驚嘆。作為世博園區濱江綠地內大型公共建築,世博中心在建築形態上沒有刻意地表現自我,而是糅合現代建築視覺理念,通透的外牆明亮透徹,遊客站在其中,能將周邊景緻盡收眼底。在中心的屋頂,還有一個精心設計的直升機停機坪。在整個世博會期間,這里不但成為賞景勝地,還將擔任運營指揮中心和新聞中心等重任。寶鋼大舞台寶鋼大舞台是上海世博會7個室內演出場地之一,它是由寶鋼集團下屬浦鋼公司的原特鋼車間廠房改建而成,記錄了寶鋼為支持上海世博召開,開展浦鋼公司整體搬遷的歷史。這里由大、小兩個舞台組成,是一個半敞開的景觀式觀演場所,觀眾在觀看演出同時,還可以欣賞到上海的浦江景色。聯合國館聯合國館的外表是人們耳熟能詳的「聯合國藍」,這里有一個「創新走廊」,將會展示包括時尚、藝術、媒介和創新產業在內的各種內容。館內還有一個劇院式的活動區,會持續不停地放映電影。這里已有幾十個國際組織和機構確認參加展示,其中會有20多個國際組織和機構在館內舉辦各種豐富的主題活動,令大家感受到聯合國享受生活和文化的樂趣。太平洋聯合館太平洋聯合館的主題為「太平洋——城市靈感的源泉」,由包括萬那杜、巴布亞紐幾內亞在內的14個太平洋島國和2個國際組織共同參展。主要展示的是太平洋島國獨特的自然風貌、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可持續生活方式。有趣的是,這里將會擁有第一支從太平洋島國遠航而來的傳統獨木舟,該舟為中國而航,在中國國家館日當天抵達上海。國際信息發展網館它的全玻璃外牆是「塗」上去的,所以展館晝夜都會呈現晶瑩剔透的感覺,參觀者駐足於館牆之外,彷彿正在注視一座精緻絕倫的水晶宮,目眩神迷。不僅是展館外牆,展館內部也光彩熠熠,門口的7根羅馬立柱,裡面注滿了水,在其中閃爍著光亮的大字,夜晚觀望,光芒四射。而館內,則是數萬小燈珠,閃現各種圖案,參觀者仰望館頂,宛如時空流轉,一時間會不知身在何方。然而這里最值得流連的地方,莫過於國際風情街,在一層展區的最左和最右側,分別是兩條「街」,左邊是以亞洲風格為主的「日本文化街」,又稱亞洲街,右邊是以歐美風格為主的「國際禮品街」,又稱西方街,薈萃了文化、科技、生活等多方面展示內容。國際紅十字與紅新月館入口造型被創意成一個帳篷,作為戰爭與自然災害中最常見的人道救援物資,帳篷營造了一種「在現場」、「在行動」的真實感,使觀眾在入館之前,便已經被人道救援行動的力量所震撼。當觀眾在入口等候區排隊進入時,工作人員會給每位參觀者派發一條紅手鏈。這不但讓觀眾產生好奇和聯想,也會讓大家體會到「人心相連」的深意。館內主要由「黑色記憶」(時空長廊)、「人道之光」(環幕劇場)和「行動你我」(互動區域)構成,這些內容,都將通過原子鏡面幕牆後的數碼顯示屏呈現。鏡面的反射製造出亦真亦幻的效果,「無界」的視覺感染力將使觀眾產生身臨其境、時空交錯的感覺。世界貿易中心協會館設計靈感主要來自中國哲學的「天圓地方」和「八卦」。在入口處有一條時空隧道,讓參觀者從步入展館的一刻開始,已經置身於設計巧妙的空間,展開環游世界貿易的旅程。作為極具代表性的民間貿易組織展覽館,世界貿易中心協會館還將以「環保」、「資訊科技」、「時尚」等主題,圍繞著衣、食、住、行四大基本生活需要而舉辦一系列精彩活動。紐西蘭館外形猶如一隻飛翔的翅膀,這與他們的主題「自然之城:生活在天與地之間」切合無間。在世博會期間,「自然之城」將安排能夠講流利中文、性格活潑的紐西蘭年輕人接待參觀者,而紐西蘭原住居民所表演的毛利舞「Kapa Haka」也會每天在展館內上演。同時,在紐西蘭館,有一塊價值連城的毛利寶玉,由紐西蘭奧塔哥博物館選送,這是一個在毛利部落酋長手中代代相傳的玉掛墜,由毛利部落的能工巧匠用鮑魚貝殼製作雙眼,雕琢出一個盤腿而坐的毛利人,頭微翹,若有所思的神態惟妙惟肖。馬來西亞館整個建築由兩個高高翹起的坡屋頂組成,線條優美而極具動感。展館一層,外廊和入口部分以伊斯蘭教清真寺為原型,屋頂被柱廊架起,在表現手法上模擬傳統長屋的模式。展館外牆則借鑒了馬來西亞傳統印染的紋理,由蝴蝶、花卉、飛鳥和幾何圖案組成。來到這里,參觀者不僅可以領略馬來西亞檳城、馬六甲等世界文化遺產的魅力,還可以通過迷你高爾夫球和馬來西亞傳統的室內游戲感受馬來西亞的城市生活。泰國館外形頗像一座漂亮的王宮,尖頂與美麗的裝飾隨處可見。在展館內,關於泰國千百年來的發展將由獨特的「泰國展示」述說,通過出色的建築及藝術表現出一個獨一無二的泰國。在世博期間,泰國館還推出「泰式世博大餐」,為參觀者准備了地道的泰國美食,有泰國傳統的酸辣蝦湯、咖喱雞面和羅勒葉辣香豬肉飯,還有口感相對溫和的甜酸雞肉飯、泰式豬肉粉、魚和椰香雞湯面。新加坡館新加坡展館:主題是「城市交響曲」,整個展館如同一個即將開啟的音樂盒,還未入館,人們就會聆聽到來自館內的悅耳音樂。進入展館底層,獨屬於新加坡的視聽體驗,讓人們感受到城市與自然的和諧交融,精彩紛呈的互動活動將讓每一位參觀者都成為「城市交響曲」上的音符。到達展館頂層,一座美麗的熱帶「空中花園」正喻示著新加坡這座「花園城市」的美好。澳大利亞館外形連綿起伏,靈感得自於澳大利亞紅色沙漠中著名的「艾亞斯岩」,具有一種狂野之美。最有趣的是,展館在建成之初,外觀實際上是橙色的,在世博會半年會期里顏色不斷加深,最終變成濃重的赭紅色,鮮艷明媚,奪人眼目。澳大利亞館的吉祥物是一隻腦袋碩大、羽毛斑斕的卡通笑翠鳥,取名為「鵬鵬」,活潑可愛。整個館區分為三個引人入勝的活動區——「旅行」、「發現」和「暢享」。印度尼西亞館:用竹子蓋房子印尼館內部共有四層,整個展館由一條600米長的通道貫穿。在印尼館中央,參觀者將欣賞到美麗的瀑布景觀,隨著通道不斷向上,瀑布將會呈現不一樣的視覺感觀。館的頂部將有數根竹子穿牆而出,非常別致有趣。竹子是印尼不可缺少的建築材料,而且印尼人堅信,竹子由於其綠色環保以及堅韌的特點,將成為引領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材料。如果想嘗一嘗印尼傳統美食,那麼來印尼館一定沒錯。在這里,餐廳的布置也運用了竹子等印尼當地餐館的裝飾材料,你不僅可以品嘗到沙嗲等傳統印尼美食,還可以在展館頂樓品嘗到印尼最好的咖啡——磨製這些咖啡的咖啡豆都經過嚴格選材。國家電網館:國家電網企業館座落在上海世博會浦西園區,用地面積4000平方米。其建築設計不僅表達了國家電網「創新,點亮夢想」的世博參展主題,在建築的各個細節也體現了綠色、可持續性的理念以及對參觀者的人文關懷,充分演繹了上海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世博主題。國家電網企業館將由覆滿網格的兩部分建築支撐起一個光影幻動、流光異彩的透明晶體「魔盒」。兩部分建築外觀的網格狀肌理粗細交錯、虛實相間,體現了國家電網企業館城市網路肌理和供電系統網路結構的融合,暗喻安全、優質、清潔、可靠供電的電網創新之路。與其他展館最為不同的是,國家電網企業館的地上建築是展館,地下部分則是專為世博園區和展館供電的高新技術變電站,被譽為上海世博會的「能量之心」。為了突出這一功能並引導觀眾近距離感受「電」的魅力,設計者將特別連接地上與地下部分,使之成為一個別具趣味的新的參觀節目。
⑸ 有沒有靠譜的印尼旅遊攻略推薦下
印尼是全世界最大的島嶼國家,素有「千島之國」的美譽,也是度假旅遊的不二之選。去年過年,我們一家三口第一次走出國門,來到印尼,較為保守地選擇了知名度較高的巴厘島作為度假目的地。今年過年再去印尼,我們決定嘗試更為小眾冷門的民丹島。沒想到,除了巴厘島,民丹島也很好玩!如果您也想去印尼度假,趕緊來看看我們為您精心整理的印尼旅遊攻略吧!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Club Med Joyview安吉度假村有著令人眼花繚亂的親子主題活動,剛好滿足了我假期多陪陪孩子的願望。我們不僅和孩子一起製作了環保紙船和環保燈塔,還一起玩了巨型疊疊樂和四子棋。除此之外,我們還和其他前來度假的家庭一起參加了家庭射箭比賽和家庭乒乓賽,在運動中享受陪伴家人的快樂。
想要發現更多印尼新玩法,制定專屬於你和家人的印尼旅遊攻略?快快收拾行李,開啟一段不一般的印尼之旅吧!
⑹ 波利尼西亞人的歷史
據考證,波利尼西亞人的祖先約在2500年前從東南亞陸續遷來,可能途經美拉尼西亞或密克羅尼西亞,最初定居於社會群島,爾後散布到廣闊海域,北至夏威夷,東抵復活節島,西南到達紐西蘭。18世紀末歐洲殖民者侵入時,社會處在原始公社制解體的不同階段,在夏威夷、塔希提和湯加等地已開始出現嚴格的等級制度和早期階級國家。經濟和文化達到較高水平,在大洋洲居於領先地位。一般用石、骨、貝、木製造工具,技術精湛;並擅長編織和木刻。農業已知施肥和人工灌溉,有的地方已有梯田。飼養豬、狗、雞;捕魚本領高強,捕魚工具和方法繁多。不會紡織,做衣服用的「塔帕」系用樹皮捶制而成,印有彩色花紋。服裝有圍胸、圍腰、短裙和披肩;飾物有羽毛頭盔、項圈、發梳和手鐲等。喜戴鮮花,盛行文身。食物以薯芋為主,還有麵包樹果、椰子和香蕉。摩擦取火,用地灶烘烤食物。住房多用樹枝和草葉搭蓋,屋頂為人字形。富有者的房屋建造在石基或土台上。善於造船和航海,雙體船長達40多米,可載150人。復活節島有巨石雕像,並發現象形文字木牌。近200年來,波利尼西亞人受美、英、法殖民統治,傳統經濟文化遭到破壞,勞動群眾備受奴役和摧殘。人口總數由原來110多萬一度下降到40多萬,不久以前才開始回升。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波利尼西亞民族解放運動高漲,西薩摩亞(1962)、湯加(1970)、吐瓦魯(1978)已先後獲得獨立;有的地區正在為反對殖民壓迫而斗爭。
⑺ 印度尼西亞人住的是干欄式房屋嗎
一、印尼人的住房:
有住高腳屋的,但不是全部!爪哇農村的住房,如爪哇人、巽達人和馬都拉人的住房,一般是方形的,多數直接建在地面上,但也有高腳屋,不過離地面不高。富人蓋房多用木料和磚瓦,窮人則主要用竹子蓋房。
印尼人的住房,城市和農村不一樣,城裡的住房一般是現代式建築,而農村則隨各族和各地的習慣,而建造不同式樣的住房。
城裡的現代式住房,有平房、二層和高層樓房。這些住房大都比較寬敞、有卧室、客廳、飯廳、廚房和衛生間。衛生間大都設有洗澡設備。由於印尼是熱帶國家,人們每天都要洗一至二次澡,人們稱為「沖涼」。隨著人口的增加、大城市也開始蓋一、二十層的高層樓房,供一般公務員和職工居住。爪哇農村的住房,如爪哇人、巽達人和馬都拉人的住房,一般是方形的,多數直接建在地面上,但也有高腳屋,不過離地面不高。富人蓋房多用木料和磚瓦,窮人則主要用竹子蓋房。
二、其他關於印度尼西亞的習俗文化:
印尼,俗稱「千島之國」,是世界上擁有島嶼最多、面積最大的群島國家。
(一)著裝
印尼人的民族服裝,一般是著上衣,下身圍紗籠(一種長圍裙)。女的上衣是對襟長袖,沒有衣領,下身是圍色彩艷麗的沙籠。男的上衣是有領對襟長袖,下身是圍帶格圖案的沙籠。女的一般要配帶絲綢的披肩,男的頭上包紮各式頭巾,或帶黑色無邊小禮帽。平時男女都喜歡穿拖鞋或木履。
由於天熱,印尼人一般不喜歡穿襪子。 男人扎的頭巾,料子也很講究、而且往往印有各種圖案。扎的方式隨各地而異,紮成四角形、三角形或圓形。頭上戴的無邊小黑色禮帽,通常是用平絨布製作,顏色發亮。按印尼人的習慣,男人到了成年時就該戴上這種禮帽,表示已長大成人,要講究禮儀了。
(二)飲食
印尼地處熱帶、不產小麥,主食是大米、玉米或薯類,印尼人喜歡用香蕉葉或棕櫚葉把大米或糯米,包成菱形蒸熟而吃、稱為「克杜巴」。不過,印尼人也喜歡吃麵食、如吃各種面條、麵包等。 印尼人吃飯不用筷子,而是用勺和叉子,有時也喜歡用手抓飯。抓飯時,先把米飯盛在盤上,然後用右手指將飯捏成小團,送到嘴裡一口一口地吃。飯桌邊上要放一碗清水,邊抓飯、邊不時用手沾沾清水,以免使米飯沾粘在手指上。喜歡手抓飯的人,覺得這樣吃很開胃。
(三)禁忌
1.印度尼西亞人視頭部為神聖不可侵犯。除長輩外,如摸別人的頭則被認為是對他的侮辱和挑釁。所以不能隨便摸別人的頭部。
2.傳遞或接受物品,要用右手,切忌用左手。印尼人認為用左手傳遞或接受物品很不禮貌。
3.由於印尼人絕大部分是穆斯林教徒,所以在贈送禮品時,要考慮不要送酒類物品,因為伊斯蘭教規定禁止喝酒。
4.在餐館吃飯時,如果同桌有印尼人,切不要點用豬肉炒的菜,因為印尼人絕大多數是不吃豬肉的。
⑻ 印尼天降隕石砸破房頂屋主成千萬富翁,這個隕石為何如此值錢
在印尼天降的隕石,而導致被砸破房屋頂的屋主成為了千萬的富翁,導致他在這方面發了大財。隕石之所以這樣值錢,是因為他屬於宇宙當中所墜落的材料,是比較珍貴的一種存在。他可能存在那種比較稀有的元素,稀有的金屬等等,且他所擁有的歷史也是非常多的,具有上億年的歷史,是非常值得去收藏的。而且隕石也可以更加方便人們去探索外太空的歷史,讓人們對外太空的了解更加的深刻,所以在這方面它的價格也會比較昂貴。
隕石是具有強烈的收藏價值的,無論是用來收藏,還是用來進行科研,都會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⑼ 印度尼西亞民居屋頂坡度很大,其原因是
下雨時利於排水。
⑽ 世界上最寒酸的皇宮在哪裡長什麼樣子
世界上最寒酸的皇宮位於巴厘島烏布市中心,叫烏布皇宮。這座皇宮始建於16世紀,共有60間房,逛完一圈大概10分鍾,整座宮殿還算氣派,屋頂全部是黑色的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