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尼資訊 > 為什麼印尼註定成不了大國

為什麼印尼註定成不了大國

發布時間:2022-04-24 20:28:27

Ⅰ 印度尼西亞「難成大器」,為何會這樣說印尼

印度尼西亞就像完全是個小巨人般的存在——人口2.48億、世界排名第4;陸地面積約190.4萬平方千米,雖然只排世界第15位,但海洋領土面積卻令人艷羨:雖然這方面並無准確排名數據,但作為參照,中國這樣的一等世界大國,所主張的海洋領土也不過300萬平方公里(這還包括南海、東海、黃海等地區的爭議海域);但印尼的海洋面積卻是多達316.6萬平方千米——還不包括專屬經濟區。

就軍事上來說,帶狀且各自獨立的地緣結構,不僅意味著印尼內部矛盾升級成為沖突、乃至內戰的先天可能性較大;它更代表著,印尼在面臨外部威脅時,很難聚集合力,反而更容易被人各個擊破。也就是正因為龐大的體量,所以印尼一直夢想著能成為真正的區域大國。但鬆散破碎的內部地緣結構,卻大大降低了印尼龐大身軀的含金量。所以,印尼一直在區域大國夢想和二三流國家的現實之間痛苦徘徊,而且,按照目前來看根本是沒有辦法。

Ⅱ 地理位置絕佳人口眾多的印度尼西亞,為何說它們不可能成為世界大國

印度尼西亞人口眾多,地理位置也不錯,但這些特點同時也是印度尼西亞發展不起來的原因。這些因素都限制了印度尼西亞經濟的發展。

如此的惡性循環,讓印度尼西亞無法在良好的基礎上發展自身的實力,也就沒法成為超級大國。

Ⅲ 為什麼日本能成為強國,而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這些國家卻不能

主要是關於自然環境和氣候。哪裡自然環境好,氣候好,生活條件優越,人往往容易滿足於現狀得過且過,也沒有什麼志向。而環境相對惡劣的地區,人們往往更有鬥志。在東南亞這樣的地區,氣候炎熱潮濕,日照時間長,有利於作物生長,產品豐富。

Ⅳ 印尼做為全球第四人口大國,為什麼在經濟上發展滯後

最主要是因為印尼是一個以島國為主的國家,曾經被稱為千島之國。像這樣的地理環境非常不利於經濟的發展,因為各個島嶼之間過於分散,也使得印度的基礎建設出現嚴重的落後情況。所以我們現在看到印尼想要把各個島嶼分散的人群集中在蘇門答臘島上。這樣就便於印尼政府的統一管理,這樣也會在一定的區域形成人口上的優勢。

如果能夠依賴周邊大國巨大的經濟市場,就一定可以使印尼的經濟得到一個飛速的提高。當然這么做的前提就是印尼一定要搞好和周邊國家的關系,千萬不要在一些利益上發生沖突。

Ⅳ 為什麼日本能成為強國,而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這些國家卻不能呢

主要跟自然環境和氣候有關。自然環境好、氣候好、生活條件優越的地方,人往往容易安於現狀得過且過,也沒有什麼上進心。而環境相對惡劣的地區,人們往往比較有拼搏之心。

在東南亞那種地區,氣候炎熱潮濕,日照時間長,利於作物生長,物產豐富。稻穀一年三熟四熟都可以,氣候炎熱,也不需要多少衣物,基本可以說是衣食無憂。加上地形多山地和高原,位置離其他的地區也較遠,相對偏僻隔絕,和其他地區的文化技術交流比較困難。

日本人成為現代強國,還有很多因素。比如抓住了19世紀末英國和俄國激烈對抗的戰略機遇期,英國人有意扶持日本發展起來對抗俄國。二戰過後,為了對抗蘇聯和中國,美國也對日本進行了扶持。當年日本的明治維新,非常徹底,決心和力度非常大,甚至喊出了「脫亞入歐」這樣的口號。雖然顯得非常激進,有失偏頗,但是日本確實成為了一個現代強國。日本雖然是一個與我國存在歷史問題的國家,但是它的一些經驗或者教訓還是可以參考借鑒

Ⅵ 海洋大國印尼為什麼不能成為海洋強國

這個跟他的綜合國力有關,印尼的國力不可能支撐一個龐大的海洋艦隊,畢竟龐大的艦隊需要很大的軍費支出單,世界范圍內又有幾個國家能有那麼大的投入呢!現在各國都是用經濟發展為主,成為海洋強國並不能給國家的國力帶來增強的效果

Ⅶ 印尼已是東南亞老大,為何卻成不了世界級強國,原因很簡單

印尼在我們看來雖然地盤大海岸線長人也多,但是也有它自己的缺陷那就是領土板塊太分裂,宗教之間矛盾大,經濟不景氣,而且氣候也不是很好導致本應該很發達的印尼到現在還是一個發展很慢的國家。

再就是經濟問題了,印尼的經濟可以說跟它周圍的國家相差很大,像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經濟無論是東南亞還是整個世界上來說都是比較好的,但是印尼的經濟平還趕不上我們國家的一個大省,所以經濟落後也是他們成不了世界大國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

最後就是東南亞的氣候屬實是有點太炎熱了,很難進行工作和生產,大部分的一些日用品都需要依賴進口,這就是為什麼印尼地廣人多還是不能成為世界大國的原因了。

Ⅷ 印尼人口接近3億,而且是伊斯蘭教第一經濟強國,為何在國際上卻沒有存在感

這主要是有三個原因組成。一是遠離中心的位置,二來印度尼西亞這個國家本身就是十分分散的國家最後再加上印度尼西亞一直是一個低調的國家。所以說這就導致了印度尼西亞即使屬於伊斯蘭教強國但是依然沒有存在感。

其實像一些強大的經濟國家來說,一般在整個世界上都是地位很高的。例如美國的存在感真的是非常高的。但是也仍然有一些國家,即使它是作為經濟強國的地位存在著但是卻沒有任何的存在感。而這個國家就是印度尼西亞。很多國家都會感覺到十分疑惑,為什麼這個國家會沒有存在感了?

最後一個原因就是因為這個國家本身就十分低調。像其它的國家恨不得讓很多人都知道自己是一個十分強大的存在,但是這個國家就不會。這個國家做事十分低調,那麼久肯定很難讓很多人去真正的了解它了。

Ⅸ 印尼作為全球第四人口大國,為什麼就始終發展不起來

但在現實世界,我們都知道印尼的國際地位完全不符合它的表面數據:首先在經濟上,雖然印尼早在2014年GDP總量就已超過萬億規模,位居全球第16位,但是人均只有不到4000美元,根本算不上經濟強國。


印尼的國家形式的確極為復雜,雖然擁有龐大的體量,但鬆散的內部地緣結構,使得印尼龐大身軀的含金量嚴重不足。印尼一直致力於成為真正的區域性大國,的卻是任重而道遠。

Ⅹ 為什麼印度註定無法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

為什麼印度註定無法超越中國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


從這兩個國家的發展,可以看到,印度註定無法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

2018-07-16 21:43

中國古代很是相信「命運」,對於國家發展來說更是如此,我國從古至今歷來都是大國,強國,這是命運,而很多國家註定無法強大這也是命運。最典型的就是印度,而且從下面兩個國家的發展經驗來看,印度註定無法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註定無法超越我們。


現在印度的發展,很多人拿來對比我國,尤其是在我國進行調整的這幾年,印度國家經濟增速,超越了我國。而且最近幾年,印度經濟不斷超越俄羅斯,法國等國,成為世界第6大經濟體。很多人於是推測,印度將很快超越世界大國,中國,甚至是美國,成為世界上的強大國家。但是其實,印度的命運是無法成為強大的國家的,從兩個國家的例子就可以看到。


這兩個國家就是巴西和印度尼西亞,從體量上來看,巴西國土面積有850多萬平方公里,人口也有2億多,而且資源豐富,縱深廣大,比印度的條件更好,比印度更加具備成為世界大國強國的條件。而印度尼西亞國土面積超過190萬平方公里,人口更是接近2.7億,論區位和體量也絲毫不亞於印度。


而且在歷史上,巴西和印度尼西亞曾經發展非常迅速,巴西曾連續幾十年增長,其勢頭曾一度說要超越美國,成為世界強國。但是很快巴西就陷入停滯,內部紛亂不止,通貨膨脹嚴重,陷入發展困境。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印度尼西亞身上,印度尼西亞是整個東南亞地區最有成為大國條件的國家,曾經發展也是非常猛,大有爆發之勢,但是很快就熄火了。


現在整個就是個失敗的領土大國,影響力甚至不如小國新加坡。而看到巴西和印度尼西亞的發展,就可以看到,印度註定無法成為強大的國家。最為關鍵的就是一點,地緣位置,印尼和巴西,還有印度,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處於熱帶地區,處於熱帶地區,最為致命的缺陷就是人的懶散,這對一個國家長期的發展那是致命的。


我們看到,世界發達國家和世界發達的地區,基本上處於溫帶,而熱帶地區,除了新加坡例外,沒有強國,也沒有大國,更沒有大的發達國家。世界絕大部分經濟集中在溫帶,這一點決定了熱帶地區很難出現持續發展的大國,強國,因為後勁嚴重不足。我國之所以能夠幾千年長盛不衰,成世界強國,最為關鍵的是,中華民族的創造力和勤勞程度,這是發展的基礎。


而熱帶的領土大國,短期的繁榮可以有,但是難以持續,印度尼西亞和巴西就是例子。因此,鼓吹印度將成世界強大國家,甚至要超越我國的觀點,顯然是不可能成立的。而且印度面臨的問題比印尼和巴西還更加的嚴重,如種姓制度,龐大的貧困人口,內部民族矛盾復雜,封建的殘余太多等。隨便一個爆發,印度的發展就要徹底停止,而且國家甚至無法穩定,這些都是致命的。

印度,它是世界人口的第二大國,但印度歷史上沒有經歷過像我們中華民族這么長久的人口整合的過程,印度龐大的人口遠遠沒有中國人那種高度的,我們叫「文化同質性」,沒有這種相同的語言,相同的價值觀,相同的生活方式,這些我們比是沒法比的,我們比他凝聚力要大很多。那麼印度歷史上也出現過自己古老的哈拉塔文明,到後來中斷了。而且後來你看印度的歷史動亂不斷,比較長的統一時期是19世紀開始的英國殖民統治時期,外來的英語成為他今天的主要的官方語言。但今天真正能夠說英語、懂英語、掌握英語的人,實際上不到印度人口的10%。整個西方的人口佔世界人口的14%,而中國人口佔世界人口的20%,隨著現代國家的建立,特別是現代教育體系的建立,受過教育和培訓的人民是我們「文明型國家」最大的財富。中國現在每年培養的工程師的人數超過美國、歐洲、日本的總和,中國的製造業、電子商務、國內外的旅遊、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物流行業、城鎮化、高速鐵路、人工智慧等行業的迅速發展,實際上都體現了這種規模效應。

從一個更廣的意義上看,由於人口效應,中國一旦改變自己,往往就能產生改變世界的效應,甚至引領世界的發展,引領有關的標准和規則的改變。

現在世界進入了大數據時代,中國的人口數量和教育水平都意味著我們的大數據遠遠多於其他國家。有一種說法,認為工業文明時代最主要的資源是石油,那麼信息文明時代的最主要的資源就是大數據,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4倍多,中國的移動支付現在是美國的70多倍,中國人每天創造大數據,無論是深度、廣度、厚度,是美國和其他國家沒法比的。這個對於5G也好,對雲計算也好,對人工智慧也好,對新一代的新工業革命、新技術革命意味著什麼?對未來許多世界上的這種產業的標準的確立意味著什麼?對世界和人類未來的影響又意味著什麼?你懂得!

第二就是超廣闊的疆域國土,中國幅員遼闊的疆土也在漫長的歷史中逐步形成的「百國之和」成百上千個國家慢慢整合起來的,今天的世界版圖上俄羅斯的國土面積比中國大,加拿大的國土面積也比中國大,但是這兩個國家從來沒有經歷過像我們中國「文明型國家」意義上這種整合歷程。前蘇聯時候曾經嘗試過創造叫「蘇維埃民族」,但隨著蘇聯的解體而化為烏有。少數民族為主的各個共和國很快就獨立了,如果不是普京上台扭轉了俄羅斯繼續崩潰的趨勢,照西方模式做下去的話,那對不起,俄羅斯將繼續不斷地解體,在這一點上,俄羅斯人還是很尊重普京的。

印度也是個人口大國,但它的國土面積實際上只有中國的1/3,它疆土內的整合程度也遠遠不如中國,很多地方反叛力量還遠遠沒有平息,還有種姓制度也是個大的問題,阻礙了印度人口流動和社會活力。

中國學者錢穆曾經比較過古代中國和古希臘,還有後來的古羅馬,他說古希臘是「有民無國」,古羅馬是「有國無民」,而古代中國是「有國有民」。古希臘沒有形成統一的國家,而是由一大批規模比較小、比較中等的城邦組成,有的人口就是上千人就算一個城邦,有的是十來萬人,小於中國秦漢時期任何一個郡縣的人口規模,而且從來沒有真正的、統一的中央政府。羅馬帝國是「有國無民」,帝國常年征戰,最強盛的時候疆域是350多萬平方公里,和中國西漢相當,但在國家治理上,古羅馬始終沒有形成像秦漢時期那種內部的人口的整合。中國當時已經有了戶籍制,有郡縣制,有編戶居民等等,但羅馬帝國最後是由於經濟衰退,政治動盪,日耳曼游牧蠻族的入侵,最後走向解體和滅亡。

之後的東羅馬帝國一般就說不算是歐洲國家了,羅馬帝國解體後多數史學家認為,歐洲進入了長達千年的中世紀「黑暗時期」,一般認為到了16世紀的「文藝復興」歐洲才開始擺脫漫長的「黑暗時期」。中國的情況是截然不同的,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統一了中國,實行了「書同文、車同軌」,統一了度量衡,推行了郡縣制,奠定了維持中國統一的文化和政治基礎,包括當時的朝鮮也被中國統一進來了。之後的中國雖然經歷了很多次的分裂,但歷代的主流政治都是尋求統一歷代的政治制度幾乎都可以追溯到秦漢時代。正如毛澤東說過的「百代都行秦政治」,中國「大一統」的傳統自秦同意之後就一脈相承下來了。

遼闊的統一的疆域使中國獲得了絕大多數國家都難以比擬的這種地緣優勢和戰略縱深,中國有強有力的中央政府和強大的國防能力,使我們徹底解決了困擾中華民族百餘年的「挨打」的問題,中國可以在超大規模的國土內進行戰略布局,可以實現行西氣東送,可以實現高鐵「八縱八橫」等,人類歷史上罕見的現代工程。

對於絕大多數國家來說,產業升級往往意味著產業遷移到國外,而在中國自己的內部就可以實現大規模的產業的梯度轉移,一般製造業可以從發達板塊轉移到新興板塊但仍然留在中國,就延長了中國製造業的生命周期。

「文明型國家」所形成的的地緣優勢也使我們具有其他國家難以企及一種「地緣輻射力」,中國推動的開放政策是非常精彩的,從沿海開放到沿江開放到延邊境開放,到今天的「一帶一路」的倡議,已經把中國的邊境省份都變成了對外開放的前沿,特別是現在歐亞鐵路的建設,包括渝新歐鐵路,連雲港、義烏到歐洲的鐵路,還有正在建設中的從雲南通向東南亞的鐵路大通道,把整個中國與中亞、俄羅斯、歐洲和東南亞國家都連成了一片,中國這種地緣優勢是日本這樣的缺少地緣優勢的經濟大國所難以比擬的。

我們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實際上大家看到中央政府發揮重要的作用,地方政府也發揮重要的作用,實際上就是和中國的規模有關,這么大的地域,這么多的人口,所以他有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有的經濟學家說,中國縣級政府的良性的競爭是中國崛起最重要的原因。

中國超廣闊疆域國土,實際上是一個「洲」的概念,就是飛機飛三個小時甚至更多的時間還在自己的國家內,在歐洲這么長時間肯定是走了十幾個國家了。所以你還是在這么長的時間內到另外一個地方還在中國境內,還是講中國話,吃中國菜,享受豐富的中國文化,這是少有的精彩。結合著人口與地域,這兩個「超」帶來的挑戰,一旦你能夠克服這種挑戰,你創造的一定是世界的奇跡,為什麼我們的高鐵技術是世界最好的,很簡單,因為首先你要能夠應對中國巨大的人口壓力,一個春運30來億人次,你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最多的人口從一個地方投送到另外一個地方,你再看你如果實現了這個突破,克服了人口和地域的挑戰,那意味著什麼?你這個高鐵技術要能夠適應東北的凍土,要能夠適應江南密集的河網,要能夠適應雲貴高原,如果這些條件都能適應的話,你的技術肯定是比其他國家技術更加完備,所以一般國家沒法比的,我們確實是領先的。

第三是超悠久的歷史傳統,5000年延綿不斷的歷史,使中國在人類知識幾乎所有的領域都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和實踐的傳統,我們在政治、哲學、宗教、語言、教育、藝術、戲劇、文學、建築、軍事、體育、醫學、飲食等等方面都有自己博大精深自成體系的東西,這種豐富的傳統性、內源性、原創性、連續性,都是其他民族或者其他文化有點兒難以望其項背的,由於人口眾多,地域廣大,環境復雜等因素,中國人在治國理政方面形成自己獨特的傳統,一個是「民本主義」,「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我們相信的「民以食為天」,我們相信「治國先治吏」,我們相信的「居安思危」,我們經常講的「宰相比起於州府,猛將必發於卒伍」等理念,實際上都是我們傳統的智慧的一部分,我們可以看到甚至在中國的遠古時期,許多中國獨特的治國理政的傳統就開始形成了,如領袖要率先垂範,政治組織要能夠組織大規模的治水工程,那麼秦始皇統一中國更是開創了治理超大型國家的一種制度安排的先河。

今天我們選擇了走社會主義道路,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背後實際上也離不開中國傳統中崇尚平等 等重要的基因,比方說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們摧毀了血緣為基礎的土地壟斷,推動了土地的自由流轉,這也導致了後來一些土地兼並,貧富兩極分化等問題,所以歷史上我們很多朝廷都採取「常平倉」的方法來儲糧備荒,也運用價值規律調劑糧食的供應,穩定價格,糧價低的時候收購,糧價高的時候適當降價處理,避免「谷賤傷農」,也避免谷價(漲)以後傷害老百姓 傷民。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印尼註定成不了大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女排埃格努什麼病 瀏覽:268
義大利語非常多怎麼說 瀏覽:784
中國長壽村海拔各多少米 瀏覽:800
印度60歲老人補貼多少 瀏覽:238
中國的板塊周長是多少 瀏覽:318
印尼泗水主食是什麼 瀏覽:802
印度裔有多少菲爾茲獎 瀏覽:671
義大利車牌的DP是哪個城市 瀏覽:737
中國最大的白菜基地是哪裡 瀏覽:400
英國王妃出行是怎麼樣的 瀏覽:886
中國有哪些縣變市 瀏覽:949
伊朗為什麼要跟美國對著干 瀏覽:319
中國的時差多久 瀏覽:716
美國最大州是中國哪個城市 瀏覽:376
印度新郎的衣服叫什麼名字 瀏覽:36
義大利議員什麼梗 瀏覽:689
甘肅去伊朗留學學什麼 瀏覽:5
印度石油股價怎麼樣 瀏覽:791
英國的大糞怎麼處理的 瀏覽:965
什麼是馬克主義中國化 瀏覽: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