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尼資訊 > 中印尼建交多少周年

中印尼建交多少周年

發布時間:2022-04-24 20:17:11

① 中國印尼何年健交

1945年8月17日:印尼共和國成立。
1950年4月13日:中國與印尼建交。
1967年10月30日:兩國中斷外交關系。
1985年7月:中國同印尼簽署「諒解備忘錄」,恢復長期中斷的直接貿易。
1990年7月:在印尼外長阿拉塔斯訪華期間,兩國發表復交聯合公報,決定自8月8日起正式恢復外交關系。

② 中國和印尼有建交嗎

中印尼兩國人民有著悠久的傳統友誼。新中國成立後,印尼是最早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國家之一。

雙方於一九八九年二月二十三日在東京達成的關於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萬隆會議十項原則基礎上實現兩國關系正常化的一致意見,通過友好協商,決定自一九九0年八月八日起恢復兩國外交關系。

③ 中國先後與世界各國建立外交關系及過程

一、新中國成立到五十年代末期

我國同蘇聯和各社會主義國家建交和發展友好合作關系。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赴蘇訪問,並同蘇聯簽署《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取代舊中國同蘇聯簽訂的、有損中國權益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簽訂,有利於加強中蘇兩國的友好合作和共同對付可能的外來侵略,有利於我國放手進行國內的經濟建設。與此同時,我國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友好合作關系也獲得全面發展,從而大大加強了社會主義陣營的力量,對維護遠東和世界的和平起到了重要的積極作用。

五十年代初期,毛澤東主席就提出了世界各國和平共處和大小國家一律平等的思想。據此,周恩來總理於1953年底進一步提出了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並在次年訪問印度和緬甸時,同上述兩國正式倡議將這五項原則作為國際關系的基本准則。

此後不久,毛主席又明確提出:「應把五項原則擴展到所有國家的關系中去」。他還說:「中國願意同一切國家包括美國在內和平共處」。40多年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越來越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贊同。

經過這一時期的外交工作,新中國在國際上已經站穩了腳跟。到1956年,同中國建交的國家已有25個,為中國外交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五十年代後期到六十年代末

毛澤東主席冷靜分析了當時的國際形勢,提出了「兩個中間地帶」的戰略思想。他指出:「中間地帶有兩部分:一部分是指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廣大經濟落後的國家,一部分是指以歐洲為代表的帝國主義國家和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這兩部分都反對美國的控制。

在東歐各國則發生反對蘇聯控制的問題」。我們的戰略是依靠第一中間地帶,爭取第二中間地帶,反對兩個超級大國的霸權主義。

毛澤東主席指出,對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國的民族獨立解放運動,我們都必須給以積極的支持。在這一方針的指引下,中國政府和人民堅決支持埃及、伊拉克、黎巴嫩等阿拉伯國家反對帝國主義和擴張主義的斗爭,堅決支持古巴、巴拿馬、多米尼加等拉美國家的反美愛國斗爭。

中國大力支援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和人民反對殖民主義和種族主義的斗爭,先後同幾內亞、迦納、馬里、剛果、坦尚尼亞等國簽署友好條約和經濟技術合作協定,加強了彼此間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的互助合作關系,積極支持安哥拉、幾內亞比索、莫三比克、辛巴威、納米比亞等國爭取獨立的武裝斗爭和南非人民反對白人種族主義的斗爭。

中國奉行睦鄰政策,通過友好協商,先後同緬甸、尼泊爾、蒙古、阿富汗解決了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並簽訂了邊界條約,同巴基斯坦簽訂了關於中國新疆和巴基斯坦實際控制其防務的地區之間的邊界協定。同印尼解決了華僑雙重國籍問題。

三、從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期

在毛主席的戰略思想的指導下我國抓住美國不斷發出改善關系的信息,調整對美政策。從恢復中美大使級談判,乒乓外交,基辛格秘密訪華,直到尼克松總統訪問中國,雙方領導人經過直接會談,於1972年2月發表了《中美聯合公報》,中美關系取得突破。

1973年1月,中美決定互設聯絡處,1979年1月兩國正式建交,實現了關系正常化。鄧小平副總理應邀訪美,推動了中美關系的進一步改善。

四、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末

改善和發展同周邊國家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關系。在處理我國與鄰國之間存在的歷史遺留的領土和海域爭端的問題上,鄧小平同志提出「主權屬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主張,緩解了我國同有關國家的關系。我國提出「和平相待、友好協商、互諒互讓、公平合理、全面解決」的原則,與印度耐心談判,維持了邊界的和平與安寧。

我國積極支持廣大發展中國家鞏固民族獨立、發展民族經濟的斗爭,把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作為我國外交的基本立足點。我國按照「平等互利、講求實效、形式多樣、共同發展」四項原則,有力地促進了同發展中國家的經貿交流與合作。

五、九十年代

九十年代以來,我國先後同印度尼西亞復交,同新加坡、汶萊和韓國建交,同越南、蒙古實現了關系正常化。我國與寮國簽署了邊界條約,與越南簽署了關於解決邊界領土問題的《基本原則協議》。

與印度簽署了《關於在中印邊境實際控制線地區保持和平與安寧的協定》和《關於在中印邊境實際控制線地區軍事領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協定》。 1991年10月,包括中國在內的18國與柬四方在巴黎簽署了《柬埔寨沖突全面政治解決協定》。

六、實行「一國兩制」,推進祖國統一大業

1984年12月中英簽署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以後,雙方進行了較好的合作,解決了一系列問題。但1989年後,英國政府錯誤地估計了形勢,改變了對華政策,在香港問題上公開與我國對抗。

為實現香港的平穩過渡,避免在香港特區成立初期出現法律真空,根據我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有關規定,1996年12月經選舉和協商產生的、由400人組成的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選出了具有廣泛代表性的香港臨時立法會。

④ 今年是印尼與中國建交多少年

61年。

⑤ 為什麼中國跟新加坡才建交25周年

新加坡在1965年獨立後,基於所處地理環境,敏感的政治因素,臨近國家思維,為顧忌現實所處特殊地位,獨立後並沒有直接宣布和中國建交,採取緩沖途徑,有待所有東南亞國家和中國建交後,當時在印尼和中國建交後,新加坡最後和中國建立外交的關系,當時獲得中國政府的諒解。

⑥ 印尼蘇西洛時期外交事件

2012訪華
應國家主席胡錦濤邀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總統蘇西洛·班邦·尤多約諾2012年3月22日至24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
會見華記
2012年4月19日上午,他在總統府會見了正在該國訪問的中國新華社社長李從軍。
蘇西洛對李從軍訪問印尼表示歡迎。他介紹了印尼發展與中國戰略夥伴關系的進展和取得的成績,就兩國媒體合作提出建議。他支持兩國媒體在文化、旅遊等新聞節目方面的交流合作,希望雙方全面積極報道兩國政治經濟文化建設等各方面取得的成就,增進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和認識,鞏固兩國友好關系的基礎。
李從軍說,中國和印尼都是發展中國家,在發展過程中都面臨許多共同的課題。作為媒體,關注這些問題的解決,按照公正客觀的准則做好報道,促進社會的安定、堅定人民的信心。新華社進一步加強與印尼媒體交流合作,全面積極地報道印尼的發展變化,讓中國民眾更加了解印尼,推動更多中國企業家到印尼投資興業、更多的中國遊客到印尼旅遊觀光,加深兩國人民的友誼,促進兩國友好關系的不斷發展。
憂慮腐敗
印度尼西亞總統蘇西洛·班邦·尤多約諾16日警告,印尼腐敗現象呈上升勢頭,以至牽涉國會議員,威脅經濟增長。
印尼獨立67周年前夕,蘇西洛在國會講話中說:「反腐敗斗爭的戰鼓不應停息。應該完全根除腐敗……我必須承認,現在仍有不少腐敗分子,甚至在政府、國會、地方議員和執法人員中。」
按照路透社的說法,蘇西洛定於2014年結束第二個5年任期,放緩反腐斗爭進度,受到批評;另一方面,一系列腐敗丑聞打擊蘇西洛所屬的民主黨,傷及這一執政黨的選情。
印尼人普遍認為腐敗阻礙經濟發展。蘇西洛在講話中說,打擊腐敗首先要同反腐機構懲治腐敗委員會、最高法院、警方和總檢察長辦公室合作;政府必須為投資人提供安全的法律環境,為投資和基礎設施發展消除障礙。
作為世界第四人口大國,印尼盡管腐敗嚴重,卻成為投資人中意的新興市場,緣由是資源豐富、國內市場廣闊、中產階層人數增加、財政體系相對穩定以及公共債務水平低。在全球經濟衰退背景下,印尼經濟上一季度增長6.4%,超過預期。
摒棄歧華
印尼總統蘇西洛簽署2014年第12號總統決定書,正式廢除1967年第6號通告,把「支那」(cina)改稱「中華」。
1967年第6號通告是印尼前總統蘇哈多時代的產物,該通告把對中國和中國人、華人的稱呼由TIONGKOK和TIONGHOA改成cina(支那),包含對中國與華人的國格與人格的歧視與侮辱。
蘇西洛總統在決定書中提到,把「中華」改為「支那」已使華裔公民在社交上受到歧視性影響。使用「支那」術語也被認為是違背憲法精神,因為印尼民族創始人在1945年憲法第26條中已選擇使用「中華」術語。這些歷史因素成為蘇西洛總統廢除1967年第6號通告的思考基礎。
蘇西洛簽署的決定書還規定,今後在政府機構不可再使用「支那」術語,而應使用「中華」術語。印尼政府也同時規定,把「中國人民共和國」(Republik Rakyat China)的稱呼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Republik Rakyat Tiongkok)。
許多華裔人士對此表示,40多年來對中國和華人帶有歧視的不公正稱呼將一去不復還了,這是印尼政府和人民對中國友好情誼的體現,這一決策將使印尼2000萬華人同胞歡欣鼓舞,是印尼民主政治進步的重要體現。

⑦ 中國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與哪些國家建交

50--60年代,越南,柬埔寨,緬甸,印尼,尼泊爾,巴基斯坦,印度,斯里蘭卡,阿富汗,葉門,敘利亞,伊拉克,挪威,瑞典,芬蘭,丹麥,英國,荷蘭,瑞士,列支敦斯登,南斯拉夫,埃及,蘇丹,摩洛哥,阿爾及利亞,馬里,幾內亞,迦納,索馬里,古巴與我國建交。

⑧ 中國和印尼關系如何

中國與印尼於1950年4月13日建交。1965年印尼發生「9·30事件」後,兩國於1967年10月30日中斷外交關系。20世紀80年代,兩國關系開始松動。

1989年錢其琛外長在日本分別與印尼總統蘇哈托和國務部長穆迪約諾就復交問題舉行會晤。同年12月,兩國就關系正常化的技術性問題進行會談,並簽署會談紀要。1990年7月印尼外長阿拉塔斯應邀訪華,兩國發表《關於恢復兩國外交關系的公報》。

1990年8月8日,李鵬總理訪問印尼期間,兩國外長分別代表本國政府簽署《關於恢復外交關系的諒解備忘錄》,宣布自當日起正式恢復兩國外交關系。1999年底,兩國就建立和發展長期穩定的睦鄰互信全面合作關系達成共識。2000年5月兩國共同發表《關於未來雙邊合作方向的聯合聲明》。

2005年4月兩國共同發表中印尼戰略夥伴關系聯合宣言。2013年兩國共同發表中印尼全面戰略夥伴關系未來規劃。2015年3月兩國共同發表關於加強全面戰略夥伴關系的聯合聲明。2015年4月兩國共同發表《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印度尼西亞共和國聯合新聞公報》。

近年來兩國領導人交往頻繁。2013年10月,習近平主席對印尼進行國事訪問,並赴巴厘島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一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2014年10月,習近平主席應約同印尼總統佐科通電話。習主席特使、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嚴雋琪赴印尼出席佐科總統就職儀式。

2015年2月,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訪問印尼。4月,習近平主席赴印尼出席亞非領導人會議和萬隆會議60周年紀念活動。5月,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訪問印尼並主持召開中印尼副總理級人文交流機制首次會議。7月,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訪問印尼。

11月,習近平主席在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期間會見佐科總統。2016年1月,國務委員王勇赴印尼出席雅加達至萬隆高鐵項目動工儀式。5月,國務委員楊潔篪赴印尼與印尼經濟統籌部長達爾敏共同主持中印尼高層經濟對話第二次會議。

2017年11月,劉延東副總理訪問印尼並同印尼人類發展與文化統籌部長布安共同主持中印尼副總理級人文交流機制第三次會議。2018年5月,李克強總理正式訪問印尼。8月,習近平主席特使、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出席在印尼雅加達舉行的第18屆亞運會開幕式。

11月,習近平主席在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六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同佐科總統舉行會晤。2019年6月,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期間會見佐科總統。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國際交流協會會長吉炳軒訪問印尼。

10月,習近平主席特使、國家副主席王岐山赴印尼出席佐科總統連任就職儀式並對印尼進行友好訪問。2020年2月11日、4月2日,習近平主席兩次應約同佐科總統通電話。4月13日,習近平主席同佐科總統就慶祝中印尼建交70周年互致賀電。

2月7日、3月18日,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應約同印尼對華合作牽頭人盧胡特統籌部長通電話。3月24日,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應約同印尼外長雷特諾通電話。

2014年11月,印尼總統佐科來華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2015年1月,印尼經濟統籌部長索菲安來華主持召開兩國高層經濟對話首次會議。3月,印尼總統佐科來華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9月,印尼人協主席祖爾基弗利訪華。

印尼總統特使、人類發展與文化統籌部長布安來華出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2016年3月,印尼副總統卡拉來華出席博鰲亞洲論壇年會。4月,印尼政治法律安全統籌部長盧胡特訪華並與楊潔篪國務委員共同主持中印尼副總理級對話第五次會議。

8月,印尼人類發展與文化統籌部長布安來華出席第9屆中國—東盟教育周暨第2屆中國—東盟教育部長圓桌會議開幕式並同劉延東副總理共同主持中印尼副總理級人文交流機制第二次會議。9月,習近平主席同印尼總統佐科在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期間舉行會見。

2017年5月,習近平主席同印尼總統佐科來華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舉行會見。6月,佐科總統特使、印尼海洋統籌部長盧胡特訪華。8月,印尼政治法律安全統籌部長維蘭托、經濟統籌部長達爾敏訪華,楊潔篪國務委員分別同其共同主持中印尼副總理級對話第五次會議和中印尼高層經濟對話第二次會議。

2018年4月,佐科總統特使、印尼海洋統籌部長盧胡特訪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中央政法委書記郭聲琨、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分別同其會見。10月,盧胡特作為佐科總統特使再度訪華,國務委員王勇、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同其會見。

2019年4月,印尼副總統卡拉來華出席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習近平主席、王岐山副主席分別同其會見。9月,佐科總統特使、海洋統籌部長盧胡特來華出席第16屆中國—東盟博覽會,韓正副總理同其會見。11月,佐科總統特使、海洋與投資統籌部長盧胡特來華出席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兩國建有副總理級對話機制以及政府間雙邊合作聯委會(外長牽頭)、經貿合作聯委會(商務部長牽頭)、防務與安全磋商(副總長級)以及航天、農業、科技、國防工業等領域副部級合作機制。

雙方除互設使館外,我國在印尼泗水、棉蘭、登巴薩設有總領館,印尼在廣州、上海、香港設有總領館。



(8)中印尼建交多少周年擴展閱讀:

歷史

中國與印尼關系不遲於7世紀開始。印尼位於海上絲綢之路,當地出土瓷器也表明兩國商貿往來歷史悠久。而印尼國家博物館亦收藏漢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瓷器藏品,證明中國與印尼的商貿往來綿延兩世紀。

研究指出西漢時已有人取道印尼前往印度,貿易往來隨之建立。中國地理古籍慣稱印尼群島為南洋;印尼群島向中國輸出香料、金、錫、象牙、虎皮等物,中國則向印尼群島輸出絲綢和瓷器。中國僧人義凈到印度取經前後曾在671年到訪室利佛逝,為期六個月。中國古籍尚有其他關於印尼群島的記載。

義凈回國後,尚有不少旅行家到訪印尼群島,並描述其狀況;中國當時和印尼一直和睦共處(元兵入侵除外)。1293年,元世祖忽必烈出兵爪哇,懲罰當地國王,不過爪哇卻壯大起來,建立滿者伯夷帝國。馬來群島諸帝國和中國都有貿易往來。

鄭和下西洋時曾到訪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和爪哇,並令中國在當地的影響擴大,對華人移民當地亦有推進作用。

華人在荷屬東印度時期大舉遷入印尼群島,以應付當地勞工需求。他們多是閩粵人士,在婆羅洲西部、蘇門答臘和爪哇北岸定居。


⑨ 印度尼西亞與中國建交時間是什麼時候

1950年4月13日建交。

4月13日,對中國和印度尼西亞兩個國家來說,意義特殊。

這一天是兩國建交70周年。習近平主席同印尼總統佐科互致賀電。

習近平在賀電中指出,中國和印尼友好交往源遠流長。建交70年來,雙邊關系取得長足發展。特別是近年來,兩國關系定位不斷提升,合作領域不斷拓展,共建「一帶一路」成果豐碩,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密切配合,給兩國人民帶來福祉,為地區和全球的繁榮穩定作出重要貢獻。

習近平強調,中國和印尼在雙邊、地區和多邊層面擁有廣泛共同利益,合作潛力巨大。中國將繼續同印尼同舟共濟,戰勝新冠肺炎疫情。我高度重視中印尼關系發展,願同佐科總統一道努力,為中印尼全面戰略夥伴關系注入新內涵,為地區發展增添新助力。

這是習主席與佐科總統今年以來的第三次互動。

2月11日和4月2日,兩國元首曾就新冠肺炎疫情進行了兩次通話,相互之間表達了謝意、支持以及加強合作的意願。

(9)中印尼建交多少周年擴展閱讀:

延伸閱讀

通話背後,面對疫情,兩國頻頻互相伸出援手。

2月份,中國疫情防控進入最為艱難的階段,印尼社會各界通過捐贈、寫信、視頻、徵集簽名等實際行動支援中國。印尼政府和人民的真誠義舉,向中國人民傳遞了信心、希望與力量。

3月初,印尼發現確診病例,疫情防控壓力增大。3月28日,中國政府援助印尼的檢測試劑盒、醫用口罩、醫用防護服、呼吸機等醫療物資運抵雅加達,並通過印尼國家救災機構馳援印尼抗疫。

雅加達的友好城市上海市、中爪哇省的友好省份福建省都啟動了對印尼的援助。中國銀行、中國青山集團、山東魏橋集團等中資企業也捐贈了款項和防疫物資。

除此以外,中方持續與印尼加強信息、政策溝通和技術交流,分享疫情防控和臨床治療經驗,為印尼在華采購抗疫物資提供便利。

中國與印尼擁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紐帶,兩國領導人和社會各界交往密切,鑄就了牢固的友誼。兩國關系歷經70年,已日臻成熟,取得一系列顯著戰略性成果。兩國在各領域不斷創造合作機遇,造福了兩國人民,值得雙方引以為傲。

2013年,習近平作為國家主席首次訪問東南亞國家,第一站就是印尼。

⑩ 印尼與中國關系

98年中國華遭到印尼屠殺輪奸

閱讀全文

與中印尼建交多少周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女排埃格努什麼病 瀏覽:268
義大利語非常多怎麼說 瀏覽:784
中國長壽村海拔各多少米 瀏覽:800
印度60歲老人補貼多少 瀏覽:238
中國的板塊周長是多少 瀏覽:318
印尼泗水主食是什麼 瀏覽:802
印度裔有多少菲爾茲獎 瀏覽:671
義大利車牌的DP是哪個城市 瀏覽:737
中國最大的白菜基地是哪裡 瀏覽:400
英國王妃出行是怎麼樣的 瀏覽:886
中國有哪些縣變市 瀏覽:949
伊朗為什麼要跟美國對著干 瀏覽:319
中國的時差多久 瀏覽:716
美國最大州是中國哪個城市 瀏覽:376
印度新郎的衣服叫什麼名字 瀏覽:36
義大利議員什麼梗 瀏覽:689
甘肅去伊朗留學學什麼 瀏覽:5
印度石油股價怎麼樣 瀏覽:791
英國的大糞怎麼處理的 瀏覽:965
什麼是馬克主義中國化 瀏覽: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