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虎魚爛尾充血怎麼辦
1、建議使用呋喃西林粉劑:為檸檬黃色粉末,無臭、味微苦,可溶於水,是防治爛鰓病、皮膚充血病、魚鰭腐爛病、松鱗病等的有效葯物,也是水質消毒、水霉病的常用葯品。
2、有關觀賞魚特效葯劑很多,用起來方便快捷。你可以去觀賞魚器材店咨詢,說明魚病的症狀很容易買到。
虎魚爛尾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西晉感染導致。主要是由病原體柱狀黏球菌和黴菌共同作用的結果。而感染是由兩種途徑進行,一是因為養殖密度過大,過濾功能不理想,魚的代謝積累,引發病菌的爆生,使魚體感染。二是因為有新魚入駐或是換水時,水質差異或緊張照成魚體不適,使表面粘膜分泌異常,魚鰭邊緣因為薄弱而被感染。
B. 為什麼虎皮魚不愛活動
虎皮魚不愛活動可能有以下原因:
水質問題:
酸鹼度不適:虎皮魚適宜生活在弱酸性到中性的水質環境中。如果水質偏鹼性,可能會導致虎皮魚生長緩慢、體表顏色變淺,出現不愛活動的情況。
溶氧量低:魚缸中的溶氧量不足,會使虎皮魚感到缺氧,從而減少活動以降低身體的氧氣消耗。這可能是由於魚缸的過濾系統不完善、養殖密度過大或長時間未換水等原因導致的。
氨氮含量高:當魚缸中的氨氮含量升高時,虎皮魚會出現中毒症狀,如食慾減退、游動緩慢、不愛活動等。這通常是因為餵食過多、過濾不及時,導致魚類糞便和殘留食物在水中分解產生大量氨氮。
水溫問題:
虎皮魚是熱帶魚,對水溫有較高的要求。水溫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它們的新陳代謝和活動能力。一般來說,水溫低於20℃時,虎皮魚的食慾會下降,不愛活動;而水溫高於30℃時,也會使其感到不適,活力減少。
疾病因素:
鰓部疾病:如爛鰓病,會導致虎皮魚的鰓絲發黑、腫脹,影響呼吸功能,使魚因呼吸困難而不愛活動。這可能是由於水質不良、細菌感染等引起的。
白點病:魚體感染小瓜蟲後會出現白點病,體表布滿小白點,魚會變得煩躁不安、食慾不振、不愛活動。此病在水溫變化較大或水質不佳時容易發生。
腸炎:不潔的飼料或長期投喂過多,容易導致虎皮魚患腸炎。患病的虎皮魚會出現腹脹、肛門紅腫等症狀,身體虛弱,活動量減少。
飼養環境問題:
空間限制:魚缸空間過於狹小,虎皮魚會感到壓抑,無法自由游動,從而表現出不愛活動的狀態。此外,狹小的空間還可能導致水質惡化速度加快,進一步影響虎皮魚的健康。
混養不當:虎皮魚具有較強的攻擊性和領地意識,如果與其他性情兇猛或體型較大的魚類混養,可能會受到欺負或壓制,導致它們不敢自由活動。例如與斗魚、孔雀魚等混養時,容易發生攻擊行為。
總的來說,虎皮魚不愛活動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包括水質問題、水溫問題、疾病因素以及飼養環境問題等。為了保持虎皮魚的健康和活力,需要定期檢查水質並換水,控制水溫在適宜范圍內,及時診斷和治療疾病,並提供足夠的飼養空間和合理的混養搭配。
C. 救魚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招財魚全身脫鱗腐爛,魚鰭像爛扇,總是浮上水面吸氣,水溫29度,下鹽無效,怎麼辦
魚病的防治
預防魚病,首先要弄清楚魚發病的原因,才能採取措施,有效的防止魚病發生,而造成魚病的因素主要有:
1、水溫、水質失宜——熱帶魚對水的溫度有一定的適應范圍,水溫的突然變動,溫差超過5度以上,或水溫長時期偏低或偏高,都會使魚發病.水質也是一樣,如果單位水體中載魚量太多,使生存的生態環境相對變得惡劣,超過熱帶魚適應的范圍,便可能發病.如不及時換水,當魚的排泄物、分秘物不斷累積,二氧化碳和氨增多,微生物、藻類大量增長,就會令水質惡化,溶氧量降低,使魚發病。因此,保持均衡的溫度和良好的水質是非常必要的。
2、飼喂不當——人工養魚,全賴人工投飼,如果投喂的飼料營養成分不足,缺乏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或者不能定時定量,飢飽不勻,使魚營養不良,體質虛弱而致病。若是飼料霉敗變質,更可能使魚中毒致病。
3、操作不慎——在撈魚的操作過程中,不慎碰傷魚體,折斷魚鰭,或是魚跳落於地上受傷,傷部極易感染。此外,常刮食附著藻的魚,吻部也易感染。
4、外部帶入病原體—— 將外部病原體帶入養魚容器的途徑很多,如由餌料、水草帶入,病魚用過又沒消毒的工具,新購入魚未經隔離觀察就放入原來的魚群等都能帶入病原體。
預防措施:
1、了解熱帶魚對水質、水溫的要求,使水溫、水質符合飼養魚的要求。放養密度適當,勤排污、換水和清洗濾棉,換水時,新、老水的溫差不要超過5度,晝夜溫差大時,要採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水溫過分升降。
2、保證飼料質量,要按照魚的食性投飼,飼料要新鮮、清潔、適口,發霉變質的飼料不能喂魚。投喂要定時定量,不要隨意多投、少投,還要根據季節、氣候等情況,調整投飼量。
3、換水、撈魚時要細心操作,避免魚體受傷。採用較大的撈網,撈網離水後即用手遮蓋,防止魚跳出。換水時避免水流沖擊魚體。
4、在易發病的季節,容器、工具要經常消毒,用葯後用清水洗凈,消除殘留葯性。或在容器中滴些亞甲基藍液,使水呈淺藍色,以達到消毒的目的。新購進的魚與原飼養的魚混養前應先進行魚體消毒,常用的消毒葯液有3%食鹽水或2至3PPM呋喃西林溶液、10PPM高錳酸鉀溶液,任選一種,將魚葯浴5到10分鍾。葯浴過程中如見魚急游反常,應立即撈回原水中。
常見魚病:
細菌性腐敗病
病魚體表局部或大部發炎充血;脫鱗;鰭基充血,鰭端爛蝕,鰭條間組織破壞;鰭蓋和上下頜常出現紅斑,鰭蓋表皮有時爛掉,露出鰭蓋骨.本病春末夏初流行,病魚游動緩慢;常獨處水面,不久死去.可選用呋喃西林,漂白粉、抗生素等治療。
爛鰭病
魚鰭破損變色無光澤,爛處有異物,或透明的鰭葉發白,白色逐漸擴大;嚴重時魚鰭殘缺或者不能舒展.本病多流行於夏季。熱帶魚鰭薄,易碰傷折斷而患此病.可選用食鹽;抗生素等治療
鰓病
一種是被細菌侵蝕鰓絲,病魚行動遲緩,食慾不振,體色暗淡無光澤,頭部發烏,鰓絲發白,最後出現腐爛脫落;鰭蓋骨表皮充血發炎,嚴重時也發生腐爛,露出透明的鰓蓋骨。另有一種是被寄生蟲寄生引起的鰓病,有細菌侵蝕鰓絲類似症狀,如游動緩慢,魚體消瘦,體色暗淡;呼吸困難,常浮於水面,鰓絲發白、破壞,粘液增多,鰭蓋半張等。寄生蟲有車輪蟲,指環蟲、口絲蟲,斜管蟲、三代蟲等。細菌性爛鰓病用呋喃西林治療。寄生蟲鰓病用高錳酸鉀、福爾馬林;食鹽等治療。
棉口病
又名爛嘴病。病魚口周圍吻部長著白色棉花狀菌絲如絨,也稱白嘴病。常用嘴觸舐箱壁攝食藻類魚易患此病,容易傳染。病魚難以攝食,游動緩慢無力,以致死亡。要及時治療處理。用青黴素或金黴素溶液,也可用10ppm土黴素溶液浸浴病魚。水族箱、撈魚網、工具等用0.1%甲醛溶液浸洗消毒。
鱗立病
本病又稱豎鱗病、松鱗病病魚鱗片張開似松果,鱗片基部水腫充血,嚴重時鰭基充滿半透明液體,後期魚腹膨大,失去平衡。不久死亡。—般流行於水溫低的季節或短時間內水溫多變時,老齡魚、虎皮魚 易患此病、選用食鹽,呋喃西林、抗生素等治療、患處塗抹皮炎平有較好效果
水霉病
本病又稱白毛病;水黴菌從魚體的傷口侵入,開始寄生於表皮,逐漸深入肌肉,吸取魚體營養,大量繁殖,向外生出灰白或青白色菌絲(肉眼可見棉絲狀)。寄生部位傷口發炎充血、壞死、潰爛;病魚常利用缸壁、石礫或水草摩擦患處,最後衰竭死亡。本病一年四季都可發生,早春晚秋最易流行。碰傷、凍傷
的幼魚易患;未受精和胚胎活力差的魚卵也易寄生,可選用食鹽孔雀石綠等治療
錨頭蚤病
本病又稱針蟲病;鐵錨蟲病。蟲體頭部鑽入魚的皮膚肌肉,蟲體像短針樣掛在魚體上,拔下蟲體,可見鐵錨樣頭部。患部發炎紅腫,出現紅斑、壞死,易被病菌入侵。病魚急躁不安,食慾減弱,消瘦。錨頭蚤在水溫15—33℃時均能繁殖,流行期很長,易寄生於個體較大的魚體。可用敵百蟲、高錳酸鉀治療.
鯴病
魚鯴形似臭蟲,灰綠色略透明,清晰可見。魚鯴在魚體爬行叮咬,使魚急躁不安,急游或擦壁;魚鯴寄生於一側,可使魚失去平衡;病魚食慾大減,瘦弱,傷口容易感染。4—8月流行,流行地區很廣。—可選用敵百蟲、福爾馬林等治療。也可把耐低溫的魚放入冷水,魚紀受驚離開魚體,而後換水養魚。
指環蟲病
指環蟲寄生於魚鰓,隨著蟲體增多,鰓絲受到破壞,後期魚鰓明顯腫膚,鰓蓋難以閉合,鰓絲暗灰或蒼白。病魚不安,呼吸困難,晚期游動緩慢;食慾不振,消瘦。指環蟲適宜生長水溫為20一25℃,多在春末至秋季流行。可選用敵百蟲、高錳酸鉀等治療。
三代蟲病
三代蟲寄生於魚的體表和鰓,使魚的局部粘液增多,呼吸困難,體表無光。病魚不安;時而狂游,食慾減退,消瘦。三代蟲適宜繁殖水溫為20℃,4—5月份流行,北方較遲。可用敵百蟲治療。
口絲蟲病
口絲蟲寄生於皮膚和鰓,鰓和體表有1層乳白色粘液;雲狀,故又名白雲病。鰓絲淡紅,皮膚發炎無光。病魚呼吸困難,游動緩慢,逐漸消瘦,,常大批死亡。口絲蟲適宜繁殖水溫為12—20℃,多發生於2—5月份。可選用硫酸銅、高錳酸鉀、硝酸亞汞、食鹽等治療。
小瓜蟲病
病魚體表、鰭條和鰓上可見許多小白點;所以又名白點病。魚被大量小瓜蟲密集寄生時形成白點狀囊泡,嚴重時布滿全身。後期體表如同覆蓋一層白色薄膜,粘液增多,體色暗淡無光。病魚消瘦,浮於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動。小瓜蟲病有明顯的季節性,水溫15—2Q℃最適於小瓜蟲繁殖,水溫上升到26—28℃或下降到10℃以下停止發育,28℃以上幼蟲大批死右.北京地區3—5月份流行。可選用硝酸亞汞、孔雀石綠、福爾馬林等治療。或如前所述調高水溫達28—30℃連續3天,殺滅幼蟲後換水。
斜管蟲病
斜管蟲寄生於魚的皮膚和鰓,使局部分泌物增多,逐漸形成白色霧膜,嚴重時遍及全身。病魚消瘦,鰭萎縮不能充分舒。展,呼吸困難,呈浮頭狀。—可用高錳酸鉀、食鹽等治療。
車輪蟲病
車輪蟲主要寄生於魚鰓,也能寄生於魚鰭或者頭部;病魚瘦弱,體色無光,呼吸困難,游動緩饅,常浮於水面。可用亞甲基藍、食鹽和福爾馬林等治療。
氣泡病
魚體皮膚上、魚鰭上出現氣泡,嚴重時氣泡附著處潰爛,失去觀賞價值。由於水中溶解氧過度飽和,大量氧氣形成微型氣泡。氣泡附到魚體上而得病,水中浮游植物過多、自來水在烈日下直曬、水族箱置於南窗暖氣片上都會發生氣泡。應消除病因.以防本病發生。魚體上出現了氣泡病,應及時撈出病魚,放入無氣泡的水中,病魚體上的微小氣泡可以消失。如不及時撈出處理,病魚體上的微小氣泡能串連成大氣泡而難以治療。
感冒
水溫驟變,魚突然遭到不能忍受的冷刺激而發病。魚停於水底不動,嚴重時浮於水面,皮膚和給失去原有光澤,顏色暗淡,鰭條間粘連.,不能舒展。熱帶魚易患此病,必須注意預防。
眼病
魚的眼球突出和出血;可用1%食鹽水浸浴病魚。魚眼水晶體混濁、瞎眼或眼球脫落,是被寄生蟲侵入,難以治療。注意不要將淡水養魚塘中的魚蟲、水草、螺類等帶入魚缸。
意外中毒
多屬農葯中毒,如為美化環境,將魚缸、水族箱與花盆放在一起,對花盆噴葯治蟲時,沒有想到魚,沒有移動魚缸,也未加蓋;將農葯噴入魚缸,使魚中毒身亡。清洗過濾棉時,用清水漂洗,切不可用洗衣粉或肥皂浸洗。
常用葯物
呋喃西林
治療細菌性腐皮病用20ppm溶液,葯浴10一20分鍾;細菌性腐敗病用2—3ppm,葯浴2—3分鍾.對細菌性鱗立病和錨頭蚤病分別用1.5—2ppm和1—1.5ppm全池潑灑。
孔雀石綠
對水霉病,水溫20℃以上,用2—3ppm水溶液葯浴l小時,也可用1%水溶液徐抹患部。防治魚卵水霉病,用3ppm水溶液;葯浴尚未進入發眼期的魚卵5—10分
鍾。對小瓜蟲病,水溫20—26℃,用0.3—0.4ppm水溶液,葯浴2小時。
福爾馬林
對車輪蟲病,用200—250ppm水溶液葯浴1小時。對小瓜蟲病,與孔雀石綠合用效果很好,水溶液中含福爾馬林200—250ppm,葯浴1小時
高錳酸鉀
對指環蟲病用20ppm水溶液葯浴,水溫10—20℃時葯浴20一30分鍾,水溫20—25℃時葯浴15—20分鍾。對斜管蟲病、白絲蟲病;用20ppm水溶液葯浴10—30
分鍾。
硝酸亞汞
對小瓜蟲病用2ppm水溶液葯浴,水溫15℃以下時葯浴2小時,15℃以上時葯浴1—1.5小時。病魚多,全池潑灑時,池水含葯0.1一0.2ppm。對口絲蟲病也以同
樣濃度全池潑灑。
食鹽
對細菌性爛鰭病用3%一4%水溶液葯浴10分鍾,對鱗立病用2%水溶液葯浴10分鍾,對車輪蟲病、口絲蟲病、斜管蟲病等用1%水溶液葯浴1小時、對水霉病用1%水溶液葯30分鍾,每天1次,連用3天;或用3%水溶液葯浴5分鍾,每天1次,病癒為止
亞甲基藍
對車輪蟲病可全箱潑灑,使水體含葯2ppm。重復多次。
抗生素
對鱗立病用青黴素使每立方米水體含1500萬一3000萬國際單位。,對細菌性疾病可用10ppm土黴素或四環素葯浴,也可用氯黴素、四環素等製成葯餌服用。
磺胺類葯物
磺胺類葯物如磺胺嘧啶(SD)、新諾明(SMZ)、磺胺間甲氧嘧啶(SMM)、磺胺—5—甲氧嘧啶(SMD)等,對細菌性疾病有良效。如與抗茵增效劑甲氧苄氨嘧啶(tmP)、二甲氧苄氨嘧啶(DVD)等並用,可增效數倍至數十倍,。一般按磺胺類葯物5份與抗菌增效劑1份配合。如市售復方新諾明(SMZ十TMP)、敵菌靈(SD十TMP)、復方敵菌凈(SMD十DVD)等,可以試用.
進口葯物
在觀賞魚商店內,有一些專治觀賞魚的進口成葯和葯水,如三合一萬能丸,主治棉口病、闌尾、粘鰭、濁眼以及各種黴菌引起的炎症等,還有治療細茵性多種疾病的爛肉水、殺菌水、萬能水,等等。但購買時要注意有效期限,
使用時嚴格按說明用葯方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