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尼核潛艇失蹤的生產什麼年和生產國
印尼哪裡來的核潛艇 這次印尼失事的是常規潛艇 上世紀70年代由德國建造
Ⅱ 第一艘潛水艇是哪個國家研製出來的
1620年,荷蘭物理學家科尼利斯.德雷爾成功地製造出人類歷史上第一艘潛水船,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艘能夠潛入水下,並能在水下行進的「船」。它的船體象一個木櫃,木質結構,外面覆蓋著塗有油脂的牛皮,船內裝有作為壓載水艙使用的羊皮囊。這艘潛水船以多根木槳來驅動,可載12名船員,能夠潛入水中3-5米。德雷爾的潛水船被認為是潛艇的雛形,所以他被稱為「潛艇之父」。
Ⅲ 印尼一艘載53人潛艇失蹤,調查進展怎樣了
印尼一艘載53人潛艇失蹤,事故的詳情目前還在調查之中,還沒有渠道潛艇的任何消息,但是印尼的官方認為,這次事故的發生尚在七十二小時的黃金範圍之內,所以他們還是在期待著能夠再次和潛艇取得聯系。但是目前來看,可能這首潛艇已經發生了事故,不能浮起,這就導致,不能通信,給救援增加了很大的難度。
隨著潛艇的失聯,印尼政府已經向新加坡和澳大利亞的政府尋求了幫助,目前搜救工作已經展開,但是還沒有關於潛艇的任何消息。根據專家的推測,不排除兩個方面的原因,機械故障或者是人為操作失誤,都可能造成潛艇的破壞,導致沉入海底。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Ⅳ 印尼潛水艇沉沒,53人全部遇難,賠償事宜將如何進行
印尼海軍四月二十四日確定乘載53人的下落不明潛艇沉沒,海軍參謀長馬戈諾當天在記者招待會展示6件歸屬於潛水艇的物件,又指出潛水艇應當無發生爆炸事故,很有可能有強大水壓令船身發生裂痕,造成物件漂出,海軍將繼續打撈殘骸。
有了潛水艇,海軍的對戰將會得到十分大的優點。它不僅僅用於戰爭方面還用於海洋科學研究、搶救財物、勘探開采、科學偵測、維護設備、搜索援救、海底電纜維修等。由於潛水艇要頂住時下的壓力在水下出航,就需要實現完全密封,也要確保潛水艇中人們的生存,要實現這些是非常不容易的。而普通的船隻必須在水面上出航就可以,而且船的目標也是十分大的,非常容易被對手進攻。所以潛水艇的發明是十分偉大的。
Ⅳ 潛水艇哪一個國家發明的
潛艇是能潛入水下活動和作戰的艦艇,又稱潛水艇,它具有良好的隱蔽性,較大的自給力,續航力和較強的突擊威力,潛艇按戰斗使命區分,有普通魚雷攻擊潛艇和戰略導彈潛艇;按動力區分,有常規動力潛艇和核動力潛艇。
(圖)(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常規動力潛艇之一-澳大利亞的「科林斯潛艇)
在很早以前,人們就探索能在水下行駛的船隻。有確切記載,並得到人們公認的世界上第一艘能在水下航行的船隻由荷蘭人C·德雷貝爾於1620年發明的。德雷貝爾是名物理學家,他在英國製作了一艘木製框架,外包有皮革的小艇,艇峰外塗油,艇內有羊皮囊。向囊內注水,艇就下潛,可潛3-5米的深度把囊內水排出艇外,艇就能浮上水面。艇身有槳孔,由12名水手劃槳行進。這是世界上第一艘人力潛艇,也是現代潛艇的雛形,它曾在泰晤士河成功地潛航了2個小時。
1775年,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美國人D·布希內爾建造了一艘單人駕駛,以手搖螺旋槳為動力的木殼潛艇「海龜」號,能在水下停留約30分鍾。1776年,「海龜」號潛抵英國戰艦「鷹」號艦體下,全力固定炸葯炸毀它,但未能成功。這是使用潛艇襲擊敵艦的首次嘗試。
1863年,法國建造了「潛水員」號潛力艇,它以壓縮空氣瓶內的壓縮空氣推動活塞式發動機作為動力,這是世界上第一艘機械動力潛艇。1881年,愛爾蘭籍美國人約翰·霍蘭建造了一艘安裝有一台15馬力汽油內燃機的「霍蘭-II」型潛艇,這是世界上第一艘內燃機動力潛艇。這種潛艇還裝備了魚雷,曾在哈德遜河上成功地進行了試航。1884年,俄國工程師C·K·維捷斯基發明了使用蓄電池電動機的潛艇,艇上還裝有潛望鏡和空氣再生系統。現代的常規動力潛艇在水面航行時使用內燃機,在水下航行時使用電動機,正是霍蘭和維捷斯基等人的發明,為現代潛艇的誕生提供了動力裝置方面的物質條件。
一般認為現代潛艇誕生是瑞典人諾德費爾特與英國人加萊德使用設計建造的「諾德費爾特-1」號開始的。這艘潛艇於1881年開始建造,1885年下水。它以蒸汽機為動力,當潛入水下時,鍋爐熄火以剩餘蒸汽作為動力。該艇還裝有魚雷發射裝置。「諾德費爾特-1」號是當時比較大,也是比較成功的潛艇。
霍蘭在「霍蘭-II「型取得了成功後,又製造了更為先進的「霍蘭-III」型,這種潛艇採用水面以汽油內燃機,水下以蓄電池為動力的雙推進系統。該艇機動靈活,操作方便,並裝有多枚魚雷,攻擊力強,後來的潛艇,除了改用些油之外,基本上都沿用霍蘭的設計。1898年,美國海軍訂購了6艘「霍蘭-III」型潛艇,並組建了世界上第一支潛艇部隊。1897年,美國人S·萊克建成了第一艘雙層殼體潛艇,在兩層殼體間布置有可使潛艇下潛上浮的水櫃。
20世紀初,潛艇已具有一定的作戰能力,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各主要海軍國家共擁有260艘潛艇。這些潛艇大多採用柴油內燃機一電動機雙推進系統和雙層或部分雙層殼體,航速和續航力有了明顯提高。第一次世界大戰一開始,潛艇就投入海戰。戰爭期間,潛艇共擊沉艦艇192艘。潛艇在攻擊海上運輸船方面取得了更為顯著的戰果,僅被德國擊沉的運輸船就有1300餘萬噸。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潛艇的戰術技術性能又有很大提高。活動范圍幾乎遍及各大洋,戰爭後期,潛艇裝備了雷達和自導魚雷,這使潛艇的攻擊能力大為增強。德國潛艇還首先採用了荷蘭人發明的通氣管,大大增加了潛艇在水下的續航力和航速。
核動力潛艇-簡稱核潛艇。核潛艇與常規動力潛艇相比,發動機功率和水下航速都大大提高。更重要的是,核潛艇水下續航時間和距離幾乎不受限制,而普通潛艇在水下活動一段時間後就必須浮上水面。從這個意義上說,核潛艇才是真正的潛艇。
世界上第一艘核潛艇是由美國科學家海曼·里科弗積極倡議並研製和建造的。他被稱為「核潛艇之父」,1946年,以里科弗為首的一批科學家開始研究艦艇用原子能反應堆。第二年,里科弗向美國海軍和政府建議製造核動力潛艇。1951年,美國國會終於通過了製造第一艘核潛艇的決議。「鸚鵡螺」號核潛艇於1952年6月開工製造,1855年1月開始試般。到1957年4月止,「鸚鵡螺」號有沒有補充燃料的情況下邊疆航行11萬余公里,其中大部分時間是在水下航行。1958年8月,「鸚鵡螺」號從冰層下穿越北冰洋冰冠,從太平洋駛進大西洋,完成了常規動力潛艇所無法想像的壯舉。這之後,美國宣布以後不同志製造常規動力潛艇。此後,蘇聯,英國,法國和中國相繼製造了本國的核潛艇。
戰備導彈潛艇-是用艇載核導彈對敵方陸上重要目標進行戰備核襲擊的潛艇。它大多是核動力的,主要武器是潛對地導彈,並裝備有自衛用魚雷。戰備導彈潛艇與陸基戰備導彈,戰略轟炸機共同構成目前核軍事在國核威懾與核打擊力量的三大支柱,並且是其中隱蔽性最強/打擊突然性最大的一種。
潛對地戰備導彈分彈道式和巡航式兩類。美國從1947年開始研製「天獅星-I」型巡航潛地導彈,1951年在潛艇上發射成功,1955年正式裝備潛艇部隊,第一批戰略導彈潛艇由此誕生。蘇聯於1955年9月首次用潛艇在水面發射一枚由陸基戰術導彈改裝的彈道導彈,1958年首先在常規動力的Z-V型彈道戰備導彈,成為世界上最早的彈潛艇。1960年7月,美國「喬治·華盛頓」號核潛艇首次水下發射「北極星」A1潛地彈道導彈,這是世界上第一艘戰備導彈核潛艇。1982年10月,中國用潛艇在水下向預定海域發射運載火箭獲得成功。這說明中國擁有自己獨立開發研製的潛地彈道式戰備導彈和戰備導彈潛艇
Ⅵ 印尼失蹤潛艇被發現,有多少船員死亡
當地時間4月25日,印尼失蹤潛艇已經被找到,沉沒潛艇KRI Nanggala-402號上的所有船員共53人都已經遇難。
Ⅶ 印尼一艘載有53人的潛艇失蹤,具體在哪個地方失蹤的
這個海軍艦艇,出事的地方是在巴厘島附近,當時是在進行軍事演習。具體位置表現在巴厘島北面96公里,大約在凌晨四點半左右。事發時艦艇正在進行魚雷發射訓練,發現不對勁的地方,是沒有得到回應。大家對於該島嶼,應該是並不陌生,藝人舉行婚禮時,都會在該地舉辦。眼下艦艇還沒有上來,基本上確定它出事,如果沒有問題,那麼艦艇恐怕早就浮上來。原因有好多種,譬如上浮系統出現故障,還有人員操作不當等。最壞的打算,就是艦艇破損,有可能已經沉入海底。
外界認為這艘艦艇,年代可以很久遠,服役時間超過40年。雖然中間進行改造,不過性能不可能與以前相比,出現交通事故概率相當大。這艘艦艇的主要功能,就是在附近執行水下作戰任務,使用魚雷攻擊周邊艦艇等。具有一定防禦能力,有利於印尼培養潛水員。
Ⅷ 潛水艇是誰發明的
傳說義大利藝術大師兼發明家達·芬奇最早進行了關於潛艇的設計。最早見於文字記載的潛艇研究者是義大利人倫納德,他於公元1500年提出了「水下航行船體結構」的理論。1578年,英國人威廉·伯恩出版了一本有關潛艇的著作--《發明》。
1620年,荷蘭物理學家科尼利斯·德雷爾成功地製造出人類歷史上第一艘潛水船,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艘能夠潛入水下,並能在水下行進的「船」。它的船體象一個木櫃,木質結構,外面覆蓋著塗有油脂的牛皮,船內裝有作為壓載水艙使用的羊皮囊。這艘潛水船以多根木槳來驅動,可載12名船員,能夠潛入水中3-5米。
德雷爾的潛水船被認為是潛艇的雛形,所以他被稱為「潛艇之父」,此後百年間潛艇的發展進入了「慢車道」。直到1724年,俄國人葉菲姆·尼科諾夫製造出了又一艘潛水船,這艘船用橡木、松木板、皮革、粗麻布、樹脂、鐵條、銅皮等材料製成。此後,潛艇的發展又一次進入停滯期。
Ⅸ 印尼潛艇53名船員全部死亡,導致此起事故的原因是什麼
印尼潛艇失聯始末近段時期,印度尼西亞海軍一艘潛艇在巴厘島附近海域失聯,當時該艘潛艇正在執行日常的魚雷發射演練,艦艇上共載有53名乘員。該艘潛艇是由德國製造的209型潛艇,編號402,艇號KRI Nanggala-402(南伽拉號),滿載排水量為1395噸,建造於1977年,潛艇艇齡已經超過40年,是印度尼西亞軍隊的五艘潛艇之一,於2010年在韓國進行改裝升級,並於2012年完成。事故發生後,印度尼西亞方面共有25艘艦艇參與搜索,周邊國家也派出了船隻和人員加入了搜索行動,搜索行動持續五天後,印度尼西亞方面宣布搜救人員已經發現了失聯潛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