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活常識怎麼煮已經磨好的非洲咖啡
煮咖啡是要用92-96度的水將咖啡中的味道「洗」出來的過程。如果您真的把咖啡放入水中去「煮」的話,您得到的飲料將不再是一杯咖啡,而是一杯焦糊味的苦水(因為這時水中的溫度已達到96度以上),96度以上的溫度可以把咖啡中的油質破壞,口感又辛又澀。
2. 煮咖啡一般有幾道程序
一般煮咖啡分五種
1. 虹吸式 (siphon):虹吸式咖啡壺又稱為塞風壺或真空壺,分上下兩截, 玻璃做的, 下方裝水用酒精燈或瓦斯燈加熱, 咖啡豆要磨成中等粗細放在上方, 中間隔有包布濾網,待水沸騰後,蒸氣壓力逼使水透過管子上升,此時上壺中的咖啡豆粉與熱水接觸,經由攪拌的動作使其混合如泥濘狀,溶析出咖啡的四味一香。讓咖啡與水充分浸泡後熄滅火源,待下層球內的空氣冷卻後,會形成真空狀態,將咖啡液體透過濾布吸回基座內,此時把咖啡倒入預熱過的杯子,即可沉醉於其獨特的芬芳中,品啜其甘苦兼備之口感。
虹吸式咖啡壺在大多數人的印象里總帶有一絲神秘的色彩,在台灣的咖啡發展歷史中,虹吸式咖啡壺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近年來所謂的研磨式咖啡(義大利式濃縮咖啡)大行其道,相較之下這種虹吸式咖啡壺需要較高的技術性,以及較繁瑣的程序,在如今分秒必爭的工商社會里有逐漸式微的趨勢,但是虹吸式咖啡壺所能煮出咖啡的那份香醇是一般以機器沖泡的研磨咖啡所不能比擬的。
一般人經常對它是一知半解,甚至帶有錯誤的印象,通常有兩種極端的看法,一種是有人對它戒慎惶恐,另一種說法呢?就是認為使用虹吸式咖啡壺不過是把水煮開、咖啡粉攪一攪就好了;除此之外有人認為虹吸式咖啡壺看起來很危險的樣子,其實只要是不當的操作每一種咖啡的煮法都有隱藏的危險性。
用虹吸式咖啡壺來煮咖啡,要注意幾點:水量、水質、火候、咖啡粉的用量和粗細、攪拌、時間,以下一一地說明。
步驟一、倒入熱水至玻璃下球,以大火煮開,待水沸騰。
※煮一杯時要加入下球的水量為200毫升,不倒底水時需175毫升,煮二杯時需350毫升。倒完水後將玻璃下球用抹布擦乾,否則容易使玻璃破裂。
步驟二、將過濾器裝入上球。
※將過濾器從水中拿出清洗後壓干,將過濾器的勾子鉤住上球的底部,再用調棒將過濾器的位置調整到中間的位置。
步驟三、水沸騰後,將上球插入下球。
※轉成小火,小心地將玻璃上球斜斜放入下球,確定水不會太滾而噴出時,將玻璃上球直直地稍微向下壓並同時旋轉即可
步驟四、水上升一半後放咖啡粉,開始攪拌,攪拌完開始計時。
※倒入每一杯的用量是15公克,並開始第一遍的攪拌,攪拌的時候不要繞圓圈,應左右畫四分之三圓來回,由上往下把粉壓入水中,使兩個不同方向的力量相互撞擊,不要攪拌太久,只要使咖啡粉散開即可。
步驟五、25秒時做第二次攪拌。
步驟六、55秒時第三次攪拌,60秒時關火。
※煮單品咖啡時間只要50秒(20秒時第二次、45秒時第三次)煮一杯時,在關火後迅速將上球拔起,把下球的余水倒掉,再插回上球,這樣的動作叫做倒底水,如果不想做這個步驟,水只要175㏄就可以。
步驟七、關火後立即以濕冷的毛巾擦拭玻璃下球。
步驟八、當咖啡液過濾至快結束時,將玻璃上球拔起,不要讓最後的咖啡流下。
使用虹吸式的方式沖泡咖啡時,濾布的清潔與保存是頗麻煩的工作,它在第一次使用之後,布質便由潔白變為棕褐色,積存了無法完全去除的脂肪及蛋白質,與空氣接觸會產生令人厭惡的惡臭味,嚴重影響咖啡的美味。
有人將此使用過的濾布保存在一杯清水中,是不錯的法子,但要注意經常更換清水。在此提供給使用者一個令人雀躍的好消息:目前已有拋棄式的濾紙可取代傳統的濾布,兼具衛生、方便及便宜的優點,不啻為喜愛虹吸式沖泡者的一大福音。
比利時咖啡壺
光是它華麗的外表,便令人難以不對它注目,相信看過的人一定會對它留下深刻的印象,整個操作的過程令人炫目、感到好奇,像是一座天秤般的工藝品,是如何煮出我們要的咖啡呢?其實它的操作原理雖然與虹吸式咖啡相同,但是卻十分簡單!
步驟一、在金屬壺中加入所需水量,兩人份約350CC,並緊密地蓋上。
步驟二、將所需的咖啡粉,兩人份約30g放入另一端的玻璃壺中。
步驟三、將金屬壺抬起,打開酒精燈的蓋子,以金屬壺將酒精燈蓋卡住,點燃酒精燈。
步驟四、當水加熱後,熱水隨著虹吸管流到玻璃壺中與咖啡粉接觸,一旦金屬壺中的水越來越少重量越來越輕,最後使得酒精燈蓋反彈蓋上熄火,金屬壺不再加熱冷卻後,經由虹吸管一頭的過濾器將咖啡與咖啡渣分離,慢慢地又將水從玻璃壺中吸回。
步驟五、打開水龍頭就可享用美味的咖啡了!
2. 高壓的, 就是義大利式, 原來是指一種高壓且快速的咖啡沖煮方法,後來才把以這種方式沖煮出來的咖啡亦稱為「Espresso」。以這種方法沖泡咖啡時,先將研磨的顆粒大小一致的柔細粉末,以填壓器壓實,濾器里的咖啡豆粉必須結實而緊密的形成一個餅狀咖啡塊,以對抗沖煮時 8~9bar 的熱水壓力。熱水在強大的壓力下,尋找路徑浸透咖啡塊,當咖啡塊填壓的緊密一致時,每一粒咖啡豆粉皆可受到熱水平均的萃取,完整的注入杯中,瞬間得到一小杯口感濃郁而芳香的義式濃縮咖啡,這壓力與阻力間是否能達成均衡的對稱,正是欲沖泡出一杯濃稠好喝的Espresso咖啡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由於 Espresso 是以 8~9bar 的壓力,迫使熱水迅速的通過咖啡粉,故每杯咖啡的萃取時間大約只需 25~30 秒,節省大量的時間與成本,因水通過咖啡粉的時間極短,故研磨刻度需細致而穩定。
要得到良好的研磨質量,一台好的磨豆機是不可或缺的,因為只有使用切割豆子迅速,溫度上升慢,且研磨細密度均勻的磨豆機,搭配新鮮的咖啡豆,才有可能得到一杯好的咖啡。
一杯好的 Espresso 咖啡應該是濃度很強但不過度苦澀,搭配牛奶及牛奶泡沫就可得到一杯香香濃濃的牛奶咖啡(Latte 或 Cappuccino),香醇的 Espresso及綿細的奶泡短時間即吸引了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創造了蓬勃發展的咖啡市場!
咖啡粉要磨最細, 也有隻煮一兩人份(單杯)的家庭用小機器, 插電的(如 Krup牌)或用酒精燈的。
摩卡壺
半自動式義大利式咖啡機
所謂的義大利式濃縮咖啡,也就是我們所常說的Espresso,近年來在台灣相當受到歡迎,其實真正受到歡迎的倒不盡然是Espresso,而是由Espresso所引伸出來的各式咖啡,而Espresso所指的是咖啡豆、也是咖啡的烘焙法、在此更可解釋為咖啡的沖煮方法,是利用高壓的方式讓熱水快速的穿過咖啡粉,在短時間內將咖啡的精華萃取出來的一種方法。
用來做義大利式咖啡的機器,從早期的完全以手動方式操作唧筒,到操作簡單的摩卡壺,到現在拜科技之賜出現的許多半自動以及全自動的機器,可以說是琳琅滿目。
摩卡壺:在一般家庭中,較為經濟的選擇是摩卡壺,而且它相當個性化的造型美觀又不佔空間,也是很受到歡迎的一點,早期的材質大多為鋁製品,現在則多改為對人體較為無害的不銹鋼塑材。
步驟一、選用Espresso專用的咖啡豆,需要較美式咖啡更細的研磨,但還不到粉末的程度,尚成顆粒狀,如果磨的太細,咖啡粉會穿透金屬濾網,留下殘渣,而且造成過度萃取而太苦、太澀,如果磨的太粗則熱水太快穿過咖啡而造成萃取不足味道不夠。
步驟二、摩卡壺的底部放入適量的熱水,(通常煮出一杯Espresso的量不會超過60㏄)。
步驟三、將咖啡粉放入摩卡壺中間,狀似漏斗的容器中,每一杯的用量約在8或9g左右,將咖啡粉攤平,稍做擠壓,但不要壓的太密,然後放入壺中。
步驟四、將摩卡壺的上座與下座完全拴緊,以確保煮的時候水不會從中間滲出,然後將摩卡壺由底下加熱,你可以用手拿或是放在專用的架子上,底下用酒精燈或瓦斯爐來加熱,直到水沸騰後全部流到上座為止。
這是相當適合個人來使用的方法,但是它的缺點就是,容易有殘渣,不過現在市面上可以買到一種專用的圓形濾紙,可以將這種濾紙放在咖啡粉與上座的濾網中間,來改善這種情況,還有一點就是其實它所產生的壓力並不夠,所以做出來的咖啡,其實還稱不上是Espresso。
半自動式義大利式咖啡機:所謂的半自動,指的是咖啡粉的填充必須由人工來操作,其它的部分由機器來控制,事實上這一點也是整個義大利式咖啡的一個關鍵所在,在半自動咖啡機方面我們又可分為家電型及營業用型這兩種。現在有許多家電業者都推出了家用型的義大利式咖啡機,價格從幾千元到上萬元都有。營業用咖啡機屬於較大型的機台,價格從十幾萬到幾十萬,這兩種的差別就在於機器所提供的壓力是否足夠,標準的壓力是九毫巴的大氣壓力,小型的家電機器雖然也是不斷的改進中,但受制於成本,因此它所產生的壓力仍是有待質疑的。咖啡機的好處就是,可以一次煮一大壺很方便,但是它的缺點也就是如果保溫時間過長,通常超過三十分鍾後,咖啡就會開始變酸變苦,再好的咖啡都經不起長時間的保溫。很多人都會認為這樣的機器煮出來的咖啡,只能說是退而求其次的要求。
要點一、選用Espresso的咖啡豆,研磨成較細的粉末。
要點二、每一杯的份量約8或9g左右,平均地放入沖泡器中,以填壓器將咖啡粉壓緊,壓的時候同時稍微旋轉約1/4圈,施力要盡量平均,並以填壓器清敲沖泡器邊緣,將附著於邊緣的粉末敲下,再填壓,直至咖啡粉填壓平整即可。
一杯義大利式濃縮咖啡的成功或失敗,最後的關鍵就在是否能夠平均且適當力量地填壓咖啡粉,同前面摩卡壺一樣,壓的過實,造成熱水不易穿過,萃取時間太長而使咖啡太苦,壓的鬆散,熱水將直接貫穿咖啡,而造成萃取不足,另外這也是能否出現克麗瑪的關鍵之一,因此操作者的技術經驗就成了最大的變數。
所謂的「克麗瑪」Crema所指的就是義大利式咖啡Espresso上面那層金黃色的泡沫,(注意:並不是卡布其諾或是拿鐵上面的那層奶泡喔),我們常用它來作為判斷義大利式咖啡是否新鮮、成功的標准。
要點三、拴上沖泡器,按下開關,可以從咖啡流出來的速度來判斷,之前咖啡粉的填充是否標准,如果是慢慢的滴下來,那麼表示你填充的太緊了,如果是很快的就流完了,那就是太鬆了。
全自動義大利式咖啡機:全自動指的是包括給水、水的溫度、水量、水的壓力、咖啡的用量、咖啡磨豆的粗細、填壓咖啡粉、沖泡、倒咖啡渣,全都是由計算機自動控制,只要將計算機的各項設定完成後,按鈕來操作即可,不涉及任何技術上的問題,目前小型的機器約在8萬元以內,而大型營業用的機器從三、四十萬到五、六十萬不等,而最大的差別就在於連續使用時,供給咖啡的速度。
3. 滴漏式, 以容器上方擺濾紙或濾網, 放粗磨粉末, 水從上方倒進去(加水的技巧很重要) , 咖啡從下面漏出來。
要以最簡單的方式沖煮一杯滴濾式咖啡,你只需要准備一個過濾器(在坊間許多咖啡館皆有販賣,分耐熱塑料、陶瓷及金屬等材質,可依個人喜好選購)接下來你只要取一個平時使用的馬克杯,將過濾器放在杯子上,套上濾紙,再倒入研磨好的咖啡豆粉,准備一壺熱開水,就可以自己在家沖泡一杯香濃好喝、熱騰騰的現沖咖啡了。
濾紙滴落式的沖泡方式,主要是讓咖啡豆粉與熱水充分混合後,溶析出咖啡中的四味一香,再透過濾紙滴漏出來,此種方式能過濾咖啡中所含的脂肪、蛋白質及不良雜質,得到口感清爽的咖啡,在享受美味的同時兼顧您的健康。
第一次自己進行沖泡時,只要注意下列事項,即可在家輕松享受好口味。
豆子:好豆子才有好咖啡,選擇適合您口味的豆子,視使用的量少量購買,妥善保存於密閉容器中,以維持其新鮮及迷人芳香。當然如果你有較多的預算,投資一台好的磨豆機是絕對值得的。新鮮研磨的咖啡豆粉所能提供散發於空氣中的香味,及沖泡出來的美味,讓你的投資獲得絕對值得的報酬。
水流:沖泡濾泡式咖啡最大的技巧即在水流粗細、穩定度的控制,穩定適中的水流由濾器的中心點螺旋狀的往外繞,彷如一根攪拌棒均勻攪拌著咖啡粉與熱水,將所有濃醇 甘美盡情釋放。如果你已經迷上了濾泡式咖啡沖泡法,此時不妨再添購一把造型優美的沖泡壺,它最大的特色就是其細細長長的出水管,能讓從未使用過的人也能輕易倒出細而穩定的水流,幫助你瞬間具有專業咖啡手的沖泡水平,這杯咖啡的美味更是不在話下。
溫杯:另外再提醒所有咖啡愛好者,熱咖啡一定要趁熱飲用, 那是咖啡最美味的時刻。溫杯的動作可延長保存咖啡的熱度,只要先將熱水注入咖啡杯中,藉熱水的溫度讓杯子呈溫熱狀態,倒掉熱水後再注入剛沖泡好的熱咖啡,即可幫助咖啡熱度的保持,延長享用美味咖啡的時刻。
想在家自己沖泡濾泡式咖啡的朋友們,現在就付諸行動吧!您會發現這過程是如此簡單又充滿樂趣,置身濃濃的咖啡香中品嘗自己DIY的美味咖啡,悠閑的假日午後亦隨之詩情畫意了起來。
4. 煮式, 希臘或阿拉伯直接把粉末與水熬煮, 喝的時後下方的咖啡渣不必喝. 有人喝完後將咖啡渣倒在桌上占卜。
5. 冷縮, 按第三種的原理讓水以極慢速滴入咖啡粉, 一整晚, 取得的咖啡是喝冷的. 市面上很難喝到這種。
很多朋友開始自己煮咖啡之後,不禁好奇,煮好咖啡的秘訣有哪些?其實,煮好咖啡,一點兒也不難!只要掌握以下小訣竅,您就是親朋好友眼中艷羨的咖啡專家!
一、選擇自己喜歡的咖啡煮法
不要在乎別人怎麼說,只要你用得順手,煮得方便,喝得開心,對你而言,就是最適合的咖啡煮法。有的人愛用方便快速的美式咖啡壺煮咖啡、有人偏愛享受塞風壺(虹吸式)咖啡的浪漫悠雅,也有人獨鍾法國壓的簡單純粹、摩卡壺的義式風情、或是手沖濾泡式咖啡的風味...,無論如何,適合其它人的煮法不一定最適合您,選擇自己最適合也最喜愛的咖啡煮法,是享受DIY煮咖啡樂趣的首要條件。
二、只購買「有標示烘焙日期」的「新鮮烘焙」咖啡豆
「咖啡豆是生鮮食品」在國外已是相當普及的觀念。新鮮烘焙是一杯好咖啡的生命!新鮮烘焙的咖啡豆保有最香濃迷人的咖啡風味,能夠輕易煮出一杯最香醇的咖啡;不新鮮的咖啡豆風味早已流失,只能煮出一杯不夠香醇、甚至可能已經變調走味的苦澀黑水。假使你不購買一個月前出爐的烘焙麵包,現在開始,請拒絕購買未清楚標示烘焙日期,或者已經烘焙超過七天的「不新鮮烘焙」咖啡豆/咖啡粉。
三、用「好水」煮咖啡
在一杯咖啡里,98%以上成分是「水」。水的重要性無庸置疑!如果你使用不好(如:不幹凈、有怪味)的水煮咖啡,即使用最好的咖啡豆也是白費力氣--因為差勁的水能夠毀壞最好的咖啡。即使是簡單的「濾水壺」也能替「自來水」濾掉許多不好的物質,使得煮出來的咖啡更香、濃、醇。煮咖啡與泡茶一樣,需避免使用蒸餾水,如果您所在的地方自來水質量不佳,使用干凈的山泉水也是個理想的方法。
四、放足夠量的咖啡
咖啡豆的使用份量必須足夠,使用太少的咖啡粉可能導致苦澀或淡而無味,但也不用一次放太多。咖啡的標准用量是:用「兩平匙」(約15克)咖啡豆(粉)煮「一杯」(約180cc)咖啡。 請依照這個比例來調整你的咖啡使用量。
五、合適的水溫度
一般而言最適合沖煮咖啡的水溫度在攝氏88~94度之間,避免使用剛沸騰的滾燙開水來沖煮咖啡。水燒滾以後靜置1~2分鍾再用來沖煮咖啡。
六、隨時保持咖啡器材的清潔干凈
千萬別把泡茶的「養壺」觀念帶到咖啡器具!每次使用過咖啡器具後,需要立刻清洗干凈,放在通風的地方保持清潔、乾燥,如果把「養壺」觀念用在咖啡器具上,您將會得到一杯充滿奇怪油臭味道的差勁咖啡。
七、煮好咖啡十分鍾以內喝掉
別相信您煮的咖啡可以放在咖啡壺的「電熱保溫盤」上面「保溫」大半天!咖啡擺越久,風味逐漸散失,並且悄悄走味。咖啡煮好以後,在十分鍾內享用完畢,才是懂門道的內行人。
3. 我在印尼買了咖啡豆和咖啡粉。
1.開水沖,煮都可以,但必須過濾。水的用量、時間自己要摸索。
2.隨便什麼容器都行,玻璃杯泡,小鋁鍋煮都行。
3.用料理機,搗蒜的蒜臼,甚至有人用絞肉機。
雖然這些辦法都是土辦法,但管用,咖啡用具就是這樣慢慢進化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