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欠發達國家遭受高失業率原因
你好,
欠發達國家遭受高失業率原因
1、周期性失業:
2003-2007年城鎮登記失業人數及登記失業率
2、就業水平取決於國民收入水平,而國民收入水平又取決於總需求,周期性失業是由於總需求不足而引起的周期失業,一般出現在經濟周期的蕭條階段。
3、自然失業:消滅了周期性失業時的就業狀態就是充分就業,實現了充分就業時的失業率成為自然失業率。
4、隱蔽性失業:表面上有工作,實際上對生產並沒有做出貢獻的人,即有「職」無「工」的人。
㈡ 大學生失業率高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哪國的失業率最高。
海灣國家失業率最高。阿拉伯管理也和建築業專家委員會主席、人力資源專家哈勒米.薩拉姆博士稱,海灣國家的失業率為世界失業增長率最高,但同時這些國家也是對外來務工人員需求最大、就業率最高的地區。目前阿拉伯國家的年失業率以3%的速度上升,為世界最高。 哈勒密博士指出阿拉伯國家沒有針對失業問題採取有效保護措施,猶以海灣國家為甚。海灣國家的失業率正在以較大幅度上升,阿曼達到17%,卡達達到了12%。他分析造成失業現象增加的原因在於錯誤規劃和缺乏正確的發展指引,在可創造就業機會的領域缺少投資。另一方面,勞動市場上沒有符合海灣人的教育和培訓機構,文化傳統給很多職業賦予了其所不具備的含義和價值。 哈勒米博士稱,目前缺乏明確的人力發展戰略、政策使大多數阿拉伯國家面臨的最突出障礙。他補充說,有的國家即便出台了相關政策也僅僅是紙上談兵,沒有進行實效性的實施。他呼籲阿拉伯國家盡快制定明確的人力資源發展戰略,給阿拉伯國家負責人力資源的相關部門予以足夠重視,提升他們在政府級別中的更高地位。 高學歷失業在中國的出現主要是由以下兩個原因造成的
1、勞動力市場的制度性分割,阻礙了勞動力的自由流動,造成了奇特的失業現象。據估算,在城市大學畢業生占總人口的比重可能超過了20%,而在農村則不到1%。由於戶口、社會保障、生活條件等因素,學生大量積壓在大中城市和東部沿海地區。現在的問題是,一方面高知識群體在城市或東部地區大量積壓,另一方面卻是廣大農村或西部地區人才資源嚴重匱乏。
2、高知識群體失業現象的存在,還反映了另一個問題,也就是我國產業結構的失衡。目前,我國的產業結構雖然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依然呈現出產業集中度低、產品結構落後、地域布局不合理、技術水平低等特徵。換句話說,現行較為落後的產業結構難以承受由於高考擴招、留學人員大量回歸等帶來的勞動力結構猛然升級而形成的短期壓力。用勞動經濟學的術語來說,這就是典型的「結構性失業」。
但筆者認為,高校目前課程設置落後,沒有根據社會需要安排課程,也是高學歷人員失業的主要原因。簡單來說,就是學校你學的東西不是社會需要的知識。
㈢ 為什麼有的國家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比其他國家高
這個太正常了,每個國家的發展歷程及政府的管理能力都是不一樣的。一般GDP每增加一個百分點就業率就增加2%,而通貨膨脹率與失業率存在替代效應,也就是說往往就業率很高的時候通脹率也很高,所以政府會從何考慮來實施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
㈣ 西班牙是發達國家,為何這個國家的失業率卻非常高
雖然西班牙是發達國家,但是因為在之前西班牙經受過金融危機,並且其旅遊業也受到很大程度的創傷,另外是西班牙發展的工業區比較少,並且也相對弱。因而即使是作為發達國家,但是它卻是歐盟國家中最弱的一個國家,依舊擺脫不了失業的情況。
總而言之,對於一個發達國家來說,它整體的經濟收入是比發展中國家要好的。盡管西班牙屬於歐盟國家其中的一個,但是其經濟實力卻是歐盟國家中最差的一個。也由於在近些年來自身國家所遭遇的一些危機情況,使得國民的失業率也越來越高。
㈤ 為什麼失業率這么高
金融危機,現在好多單位都在裁員,不可能再招人了,所以工作不好找,失業率自然就高了
㈥ 中東國家失業率為何都那麼高呢
中東地區的失業率高是有很多原因造成的。昨天和父親閑談這樣一個問題,中東很多地區,實際國家很富有。在富有的國家出現這么多的失業率,肯定是產業結構出了問題。
所以中東的病根子還是在石油上頭。大規模的開采給這些國家帶來了巨額的豐厚的利潤。但是卻沒有相關的龐大的就業市場。
大量的年輕人待業在家,並不提供為社會經濟做進步的服務,則會滋生一些極端的思想,讓宗教的極端主義橫行。
這個困境仍需要中東國家自己解決。
㈦ 為什麼南美巴西的失業率這么高
今年3月份南美巴西主要大城市區域失業率達到6.2%,為2011年5月以來最高。一般每年的第一個季度失業率都會比較高,從4月份起應該會有所好轉,不過今年找工作的人確實要比往年多。
由於巴西經濟低迷,近來有更多的人在尋找工作,但市場能夠提供的工作崗位卻在減少。
根據調查,今年3月份求職者人數達到150萬,比去年同期增加23.1%。求職者增加意味著有更多人失業後在尋找新工作,同時有些人由於家庭收入的減少不得不外出找一份工作。
調查還顯示,就業者的平均月收入為2134.6雷亞爾,同比減少3%,為2003年以來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