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人怎麼提親

印度人怎麼提親

發布時間:2022-10-17 03:59:19

⑴ 印度人怎麼行告別禮

印度教徒見面和告別多施雙手合十禮,並互相問好祝安。行禮時要彎腰觸摸長者的腳。印度人在雙手合十時,總是把雙手舉到臉部前才算合十。這種招呼,顯得比握手高尚、文雅,令人有一種「仙風道骨」之感。你必須注意的是,切莫在雙手合十的時候,也同時點頭(外國人在印度常有這種動作,容易引起當地人的嗤笑),那就破壞了親切和氣的氣氛,顯得有點不倫不類了在印度,迎送貴賓時,主人獻上花環,套在客人的頸上,妻子送丈夫出遠門,最高的禮節是摸腳跟和吻腳。現在,城市中男女見面已多實行握手,表示親熱時還要擁抱。在大多數地方,男人相見或分別時,握手較普遍。男人不要和印度婦女握手,應雙手合十,輕輕鞠躬。男人不要碰女人,即使在公共場合也不要和女人單獨說話,婦女很少在共場所露面。

⑵ 各地的結婚風俗都有哪些

全國各地婚俗 2007-07-20 09:03:18| 分類: ▲奇風異俗▼ | 標簽: |字型大小大中小 訂閱 .
山西北部地區(以大同為代表),婚俗的一項——倒寶壺。結婚那天去娶新娘的時候新郎要帶些兩瓶紅酒,到了女方家裡後,娘家人要把瓶里的酒倒掉,然後用綠豆把酒瓶裝滿,這也就是所謂的寶壺。晚上客人都走光的時候,只留下幾個朋友,如果新郎有姐夫的話就讓姐夫倒寶壺,如果沒有姐夫的話可以讓一個朋友頂替。晚上12點的時候,新郎新娘坐在床上盤腿而坐,並且要把兩人的衣服邊對齊抓緊,綠豆要倒在衣服上不能撒了。姐夫手拿寶壺,開始倒,寶壺口是有筷子或者其他物體堵上的,只有一個小口,這樣瓶子里的綠豆就會出得慢而且少,再加上姐夫手的操作,綠豆經常會卡住出不來,這時姐夫就會假裝打電話一樣和其他在場的朋友聯系,問寶壺爺咋了,這個接電話的就會出個小節目,並且說「寶壺爺有點不高興了,想看看新人的表現。這對新人要表演得讓大家都滿意了,姐夫就會松鬆手,讓綠豆再掉幾顆。其實就是人們常說的鬧洞房,倒寶壺就象個節目主持人一樣把整個過程串起來,如果朋友興致很高的話,就會一顆顆的倒,這樣就會進行很長時間了,甚至通宵了。
上海婚俗
-- 新娘換鞋離娘家 一路紅傘到夫家
所謂各處鄉村各處例,中國不同省份及籍貫的人士在舉行婚禮儀式時,也別有其獨特的嫁娶習俗。雖然部分有趣味的傳統禮儀已因文明發展或簡化婚禮而被省略,但這些陳舊有趣的婚禮習俗仍甚具閱讀價值。假若你的另一半與你擁有不同籍貫,也可藉此機會,一窺他家鄉一些特殊、有趣的嫁娶儀式。
上海古時的風俗十分注重傳統,繁復的六禮儀式,包括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及迎親也按足傳統辦事,一絲不苟,由於舊時年青男女並無自由見面及戀愛的機會,由提親,訂下婚約以至婚禮期間都有賴媒人當中間人,聯絡男,女兩家及協辦婚禮儀式,所以迎親後必定要給媒人送上媒人利是,以答謝其促成姻緣之恩。
在舊時的農村裡,不是所有人家都能負擔為新娘子做裙衫的經濟負擔,所以不少農村姑娘出嫁時,都會身穿紅色長衫或大紅套裝,代替裙衫。
新郎出門前,都要先在娘家吃一碗以蓮子、百合煮成的甜羹(糖水),代表女家希望女兒出嫁後能過甜蜜無憂生活的願望。
在送嫁的過程中,女家一位屬全福之人(即父母雙全,與丈夫和睦而有子女者)的女性長輩,或女司儀撐起紅傘伴著新娘走,以保護她不受妖邪入侵。
女司儀在新娘出門時要多帶備一雙全新的綉花鞋,待新娘登上轎子後,便要立即更換新鞋,表示新娘離家嫁作人婦,便不會帶任何屬於女家的東西到夫家,寓意將以後的生活交託於丈夫手上。
如果女家無設宴款待親友,又或發出邀請時有所遺漏,事後要向這些親友派喜糖(即印有"喜"字樣或紅色包裝的糖果)代替,以示正式通知各人女兒已出嫁。
福建婚俗
----手帕一方定終身 帶副碗筷到夫家
訂親必須由男方本人由父母陪同上門,聘禮相當簡單,並當眾交送女方,女方回贈一條手帕,這樣就算訂下終身。
出嫁前夕,新娘會由姐妹伴宿守夜,一則敘舊話別,二則取個"旺氣"兆頭。次日中午女家辦"送嫁酒",散席後,母、嬸、姑和姐妹圍著新娘,抱成一團大哭,送嫁不得放鞭炮。
新娘出門時多穿上裙裝,但也可用全套紅色衣裙代替。
新娘的嫁妝越多,代表女方的家底越厚。為了讓女兒嫁得風光,女方會預備數量多而貴重的厚禮,於出嫁當日隨新娘之後浩浩盪盪地送到男家,有時候送禮的隊伍會由好幾輛車和一大群親友組成,場面壯觀。
在新娘嫁妝中,除傳統的中式禮儀用品及金器外,並包括家庭電器,大型傢具甚至單車或電單車等,全由女家送出,另外新娘也會帶一副新碗筷,以示從現在起,她就要寄在婆家吃飯。
新娘進門後,要向男家家中所有親屬敬茶,即使是幾歲小孩也有份兒,次序按輩份年歲而定,敬茶時,長輩會送贈金器(多是戒指)予新媳婦。而向女性長輩敬茶時,會將一個發夾夾在長輩的頭發上,並回贈一隻戒指。
完成大婚儀式後,便會設宴招呼親朋鄰里,傳統上,男、女家會分別設宴,如男家於婚禮當晚擺酒,女家則於翌晚設宴,遇有親朋眾多或同村鄉里甚多時,婚宴可能連續數天。
嫁後第三天,夫妻雙雙回門,一般不留宿,待婚後滿月,娘家再請他回去長住十天半月,叫做"玩滿月"。
次年正月,娘家請春酒,新娘會與夫婿一同出席。新女婿上門後,娘家房族親戚輪番擺宴請酒。事後,新女婿回贈每家一包紅棗或冰糖,以示答謝,至此,嫁娶過程才算全部完結。
安徽婚俗
----前夜新郎宿女家 新娘新郎對換鞋
在安徽合肥地區,在婚禮中仍保留有一些古代習俗。在結婚前一夜,男家要宴請族中各人,然後新郎要拜祖宗,父母及長輩,拜畢,以新郎為首的迎親隊伍便會響著鑼鼓,向新娘家進發。
迎親隊伍到達女家門前,女家照例緊閉大門,要新郎大放鞭炮,稱"催門炮",婦女家親友便向新郎索取"啟門錢",即開門賞錢,再向新郎再三請求,新郎才會隨他們進屋內。
當夜女家會設盛宴招待新郎,與親友共飲。在舉宴之前,新郎要先叩頭拜見賓客,同時還要拜見女家長者,叩頭吉計其數,當晚新郎會宿於岳家。
次日早晨(即婚禮吉日),新郎的迎親隨從在女家門前大放鞭炮,稱為"催妝",新娘整妝完畢,便會與新郎一起出發往男家。
在出門時,新娘會放聲大哭,表示不願離開父母,家人亦會大哭表示惜別。在啼哭聲中,新郎的兄弟或至親送她先行,稱之"送親"。
新人來到男家門前,男家會請兩位兒女雙全的婦人,將新郎和新娘的鞋對換,因為"鞋"與"偕"同音,故此舉有"白頭偕老"的象徵。
新郎進男家門時,親友會口念吉祥語句,手向地下撒花生,紅棗之類的果子,叫做"撒喜果"。之後進行的拜天地,交拜,喝合酒等婚儀,則與其他地區大同小異。
青島婚俗
青島舊的風俗禮儀很多,隨著社會的進步,一些繁瑣的風俗禮儀也已被革棄,下面是筆者對目前青島婚俗部分略記,供有興趣者參考:
新娘出門不要回頭招手
新娘出門不要哭泣,一方面是不吉,另一方面會破壞化妝
下車時,新郎和新娘要從同一側下,不要分開下,否則不吉
有身孕的不宜參加婚禮
在新娘家吃餃子時,碗內要留下雙數
北京婚俗
-- 新郎虛箭射新娘 同房先要吃餃子
按照傳統的方式北京地區人士說親時,要先托媒人往女家問名,將男女生年屬相相合,只要雙方生肖並無相沖,即可合婚。
婚約確定後,男家便要擇吉日,帶備紅柬(婚書)舉行訂婚禮,男家要給女家送上衣物,首飾,洋酒及果餅等禮物,叫"過禮",但這只是"小定禮",婚期前一個月,得送"大定禮",一般是吃的,穿的,及洋酒及活鵝,樣樣俱全。
至吉日臨近,男家還要給女家送上"催妝"禮,計有豬羊肉,乾麵,年糕等。其中"肉"是要女家割離骨肉,讓女兒出嫁,年糕則是女兒出嫁後步步登高之意。
女家在男家"催妝"後,便要立即將嫁妝送往男家,以裝設新房。
新娘到達男家進門前,新郎會手持弓箭,於新娘腳下虛晃三下,藉以驅除邪妖,之後新娘跨過火盆,方可進門。
然後,新郎新娘雙雙拜天地,入新房"坐帳",並一起吃"子孫餑餑"(餃子)及長壽面,並飲交杯酒等。
婚後第三天,新姑爺陪伴新媳婦回門,叩拜岳父母。
海南苗族[咬手]定情
海南苗族"咬手"定情「伸手給哥咬個印,越咬越見妹情深,青山不老存痕跡,見那牙痕如見人。」
這是流傳在海南省苗族的一首歌謠。"咬手"是海南苗族男女青年表達愛情的一種獨特方式。每逢節假日,特別是三月初三,在檳榔樹下,芒果林中,小河溪邊,山坡草地上,青年男女唱起美妙而動聽的歌曲,抒發自己的理想、情趣和心願,尋求自己的意中人。
隨後,小夥子拿起弓箭、魚叉到河溪里抓魚,姑娘們在溪邊烤筒飯和煮魚,直到太陽落山才散去。如果小夥子相中心愛的姑娘,晚上便用口弓、鼻簫、樹葉吹著婉轉動聽的曲調,來到姑娘的"隆閨"(女青年自住的茅房)外唱開門歌。如果姑娘不唱閉門歌,便會開門走出來,一起到草地上或竹林里點燃篝火對歌跳舞,互表愛慕之情。這時,姑娘聽了小夥子的求愛後,便羞答答地拉起小夥子的手咬一口,如果咬得很輕,而且很有禮貌,小夥子便明白姑娘是表示拒絕或暗示自己有了意中人;如果姑娘咬得很重,甚至咬出血印,則表示姑娘對他十分傾心,願意接受小夥子的愛。
"咬手"定情後,他們便各自拿出最心愛的手信,如戒子、耳環、竹笠、腰簍之類的禮品,互相贈送,作為定情物,以示終生相伴。
山東婚俗
山東臨沂結婚儀式,系就庭前設禮案,奏樂,由司儀人入席宣:「男女賓人席」男女族主婚人人席男女族全體人入席。證婚、介紹人入席,而南立。男女賓相引新郎、婦人席,俱面北立。 奏樂。證婚人讀證書,並為新郎新婦交換飾物。新郎、婦行結婚禮,東西向立。雙鞠躬。奏樂。 主、徵婚人致訓、箴詞,新郎、婦謝證婚、介紹人,三鞠躬。 男女賓代表致頌詞、贈花,兩鞠躬。奏樂。 新郎、新娘致謝詞,三面鞠躬。

外國婚俗
巴厘島婚禮
印度尼西亞的巴厘島享有「神仙島」的美譽,這里許多人的婚禮在建於17世紀的克蘭比坦王宮舉行,新人穿著當地傳統服飾參加婚禮,儀式由當地的祭司主持。婚禮後,新人還可以到海灘上翩翩起舞。
法屬波利尼西亞婚禮
在法屬波利尼西亞,舉行婚禮前,男女雙方先會受到當地人載歌載舞的歡迎,接著必須分開,各自為婚禮做准備。新娘將被打扮成塔希提公主的樣子,而新郎則搭乘獨木舟趕赴婚禮現場。雙方在婚禮主持人面前相聚,身邊響起宗教音樂,這一場景令人終生難忘。
夏威夷婚禮
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去天堂般的夏威夷舉行婚禮。在那裡,結婚的各項手續十分便捷,有專人為新人操辦。婚禮上,新人們每人在脖子上掛上一個用鮮花編織的花環。
泰國婚禮
在泰國舉行婚禮,新人將接受數百朵鮮花的夾道歡迎,當地人還會獻上飲料和水果,迎接新人。新娘將穿上當地的民族服裝參加婚禮,而婚禮結束後,新人將一起觀看民族舞蹈表演。在泰國也有佛教婚禮,由9位僧侶共同出面主持。
拉斯韋加斯婚禮
拉斯韋加斯也是個好地方。你可以登上該城的「艾菲爾」鐵塔第50層,婚禮在你步入玻璃觀光升降梯那一刻便已經開始了。如果你願意,婚禮也可以在直升機上舉行。
墨西哥婚禮
在墨西哥能體驗到土著人維喬爾人的婚禮。新娘穿上維喬爾人傳統服裝,同新郎在酋長面前許下相愛一生的誓約。婚禮上,新人要接受洗禮,喝用發酵過的玉米製成的飲料。儀式結束後,新人要抱在一起,象徵性地一同躺在席子上。

⑶ 印度婚姻制度是怎樣的

現在的印度婚姻大多數仍然是包辦婚姻,非常講究階層種姓,門當戶對,由於印度的種性制度的影響,種姓不同是結婚大忌。結婚前,也是由媒人(由祭祀充當)出面介紹,雙方父母會根據社會階層、語言、區域以及星相等方面來考慮是否見面詳談,就像中國古代媒人上門提親一定要帶來主角的生辰八字先合上一合;然後由父母來先考察衡量,覺得兩人般配,女方父母又能答應男方提出的數量之後,就確定下來,選定黃道吉日,開始籌備婚禮。從這些看來,印度和中國古代促成一門婚姻的方法簡直一模一樣。不過,中國古代的大男人們似乎比印度大男人們還多尊重女性一點點,多一道聘禮送定的手續,然後再女方再帶著嫁妝嫁進門來,但是印度從古到今,女方出嫁時都要陪送豐厚的財物,現代的印度仍然是養女為患,高額的嫁妝費用往往使一個家庭不堪重負。

⑷ 習俗結婚是怎樣的

里塔尼亞——專搶肥新娘 摩爾人是茅利塔尼亞的一個主要民族,他們的婚禮更是獨樹一幟。 長期以來,女兒的婚事都是由當母親的做主,當父親的不能幹預。一位小夥子看重了哪位姑娘,他的母親便會帶著禮物到姑娘的母親那裡去提親,姑娘的母親如果同意,婚事當場便商定下來。 在摩爾人眼裡,只有腰身粗、脖子短、臀部突出、乳房高聳的新娘才是公認的美人。因為肥胖的女人是財富的象徵。若哪家小夥子娶了肥胖超群的妻子,其婚禮必然異常隆重,許多人都會不辭辛勞從遠道趕來,一睹新娘的芳容。 事實上,為了造就「美嫁娘」,做母親的總是競相研究肥胖之道。富貴人家的女孩子,從七八歲開始,每日都要由女僕人用油脂抹在身上,喝羊奶,吃富含脂肪的食物,很少參加戶外活動。普通人家的女兒每天也要遵照父母的安排喝下大量的駱駝奶。除此之外,女孩子幾乎每天還要定時脫去衣服在軟沙上轉動打滾,據說這樣可以將身體上凹凸不平的地方磨平,成為只見肉不見骨的胖閨女。 婚禮時,新郎新娘的結婚服裝具有濃厚的民族色彩。新郎身著嶄新白色或藍色的肥大長袍,頭上纏著一條長達三米多的白色頭巾。新娘則穿著色澤鮮艷的花裙子,頭上纏著同裙子一樣顏色的布圍巾。 婚禮結束後,新婚夫婦在一起共同生活一個星期,便各自返回自己父母身邊去。兩個月後,再共同生活幾天,隨後再分開。就這樣反復循環,前後持續兩年時間。兩年後,新郎同親朋好友一道,牽著數頭駱駝來到新娘家,將新娘接回去。從此開始互不分開到夫妻生活。 茅利塔尼亞人的婚俗之所以這樣,是有一定的淵源的。在過去,茅利塔尼亞人結婚都很早,通常女孩十多歲就出嫁了。新娘還是個孩子,婚後每隔幾天就要回到娘家,將新婚遇到的各種事情講述給母親,母親則仔細教導她如何做個好媳婦,伺候公婆,照顧丈夫。兩年後,新娘長大成人,能夠獨立處理家事了,便離開母親,新郎新娘分居兩地的生活也就結束了。 馬里——新娘足、手、牙齦塗黑色 馬里是非洲西部的一個國家,那裡的婚俗就比較有特色。 根據馬里風俗,婚禮前,男女雙方家庭各自都要進行緊張而充分的准備。男方家庭自然是打掃庭院、布置新房、邀請賓客、准備婚禮宴會等。女方家庭則主要是准備嫁妝和打扮新娘。馬里的新娘非常注重發型。為了讓自己顯得更加活潑有朝氣,新娘常常會把捲曲的頭發拉直,並用假發將頭發加長,再編成無數根小辮子,然後將這些發辮紮成各種圖樣的發型。 她們還會用各種各樣的獸骨片和五光十色的貝殼裝飾自己的頭發,如此一來就更顯得俏麗多姿了。新娘梳完頭,還要佩戴上項鏈、耳環、手鐲、腳鐲、甚至鼻環,又大又重的鼻環,十分引人注目。除此之外,新娘還要染足、畫手和塗牙齦。在馬里,黑色被認為是美的象徵。出嫁的姑娘都喜歡將足、手、牙齦塗成黑色,以顯示自己的美麗。婦女們采來散沫花樹葉製成塗料,將其塗在手腳上,手腳就變成了灰色或黑色。塗牙齦是先用針將牙齦刺出血,將塗料抹在出血處,塗料隨傷口浸入皮肉,一次染黑,終生不褪。染足、畫手和塗牙齦既費神費時,還要付出血的代價,但是為了美,馬里新娘甘願作出犧牲。最後,新娘要進行沐浴,撒上香水,穿上漂亮的婚禮服裝,戴上艷麗的頭巾,等待新郎來迎娶。 馬里的迎親帶有搶婚的色彩,尤其在山區,這種風俗更為盛行。舉行婚禮的那天晚上,新郎約上幾位身強力壯的好友和鄰居,憑著夜幕的掩護,來到新娘家,輕輕推開虛掩著的門,悄悄進入新娘的房間,兩三個人駕著新娘飛快走出門,任憑新娘怎樣掙扎和哭喊,都不放手。在新郎的帶領下,一夥人簇擁著她離開家門,匆匆朝著男方家飛奔而去。 科威特——格鬥示愛 當新娘新郎進入新房,陪伴人退出後,新郎、新娘跪拜,然後新郎用力拉新娘,以顯示自己的威武有力;而新娘也不甘示弱,奮起反擊。這種「格鬥」越激烈,姑娘家裡的人越高興。新郎如果斗不過新娘,則被認為是奇恥大辱。 土耳其——一夫多妻 土耳其是穆斯林國家,伊斯蘭教允許一夫多妻制。凱末爾革命後,法律禁止一夫多妻制。現在是一夫多妻與一夫一妻並存。對正式的、非宗教的結婚儀式不重視,而由教長主持的穆斯林儀式的婚禮相當隆重。 土耳其農村和小城鎮買賣婚姻仍然存在。搶來的婚姻屢見不鮮,往往是男青年把自己的意中人搶走藏起來。被搶的姑娘會被人們看作不潔的女人。等到姑娘的父親成為外公時,兩家的關系也就和解了。 在土耳其,還有一種「勞役婚姻」,即家境貧困的男青年由於拿不起結婚聘金,常去當「入贅女婿」,在未來的岳父家服二、三年勞役後,再行結婚。 土耳其還存在著一種兩家互相交換新娘的婚俗。男青年家有已到結婚年齡的妹妹,他所看中的姑娘又有兄弟,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實行換婚,在土耳其農村也流行弟弟娶兄長遺霜為妻的婚俗。因為寡婦再嫁是得不到聘金的,而且也避免寡婦外嫁帶走家中的土地、牲畜和財產。在土耳其,有些地方婚禮要持續好幾天,另一些地方,結婚儀式又非常簡單文雅。前者主要是在農村一些地方。 墨西哥——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該國索拉夫族人結婚,必須先相互猜出對方的生辰,如果猜錯了,族長就會宣布婚約無效。這種猜婚看來不大容易成功,實際上有心人早已交換過情報。因此,到墨西哥旅遊,要記住這種忌諱:千萬不要向索拉夫族人打聽人家的生辰,以免引起誤會。 印地安人——搶婚 印地安人度蜜月與別的民族不同,不是在婚後,而是在婚前。小夥子會乘月夜把自己的意中人「搶」走,到森林深處過滿一個月近乎與世隔絕的生活。滿一個月後,雙雙歸家拜見雙方父母親,這才正式舉行婚禮。這就是印地安人的婚戀「三部曲」:搶親、蜜月、結婚。 西班牙——倒吊接吻 西班牙的馬爾達市,自古以來有一種獨一無二的婚俗:結婚那一天,新郎新娘被人頭朝下把腳吊起來。然後讓他們巧施才能,直到能在空中長時間接吻為止。否則所有參加婚禮的來賓都不準入席開宴。 印度尼西亞——踩完雞蛋,再洗腳 印尼爪哇島上流行著一種有趣的婚俗。當新郎到新娘家迎親時,新娘家的人要在他面前擺一隻銀盤。盤中放一個生雞蛋,新郎要當眾赤著腳踩破它。這是表示新郎永遠愛新娘,哪怕粉身碎骨也不變心。隨後,新娘面帶笑容,取水跪地,為新郎洗腳,以表示感激和服從。 我國的 僳僳族世代居住在大山深處或靠山倚水之地,很少與其他民族通婚。締結婚婚的就是本氏族內的人,但不是同一家族內的人。雖然這些地方曾遺存原始的轉房習俗,但為數很少,演變的也快。普遍的婚姻形式就是一夫一妻制,且遵循男娶女嫁、幼兒與父母同住的習俗。1949年前,男女青年在節慶歌舞中可以自由結識,但婚姻締結對象的選擇卻只能順從父母的意志,有的自由戀愛者只好以逃婚來實現自己的願望。1949年後,包辦婚姻逐漸轉變為自由婚姻。僳僳族是個尚酒的民族,求婚時,以酒為禮,媒人斟酒給女方父母,女方父母喝下了酒,就意味著同意了婚事。據說僳僳族音節文字創造者哇忍波年輕進因家境貧寒,無酒求親,新事一度擱置,後來幸虧舅舅送來了酒,才得以締結姻緣。這酒顯然是通向幸福的一種橋染。是傳情達意的媒介。雙方決定姻緣後,男方還要送上聘禮,由媒人作中介議定,以牛為象徵性的名目,實際上往往以鍋、酒、布、獸皮等代替,有貧寒者甚至無替代之物,但也可以婚後補送。送過聘禮,便選一個日子,男婦雙方家人親戚聚集在一起,又以酒為願。定婚者所喝之酒就稱「同心酒」,以此象徵心與心相連,再難以分離了。舉行婚禮時,男女雙方家庭宴請賓客,迎親隊伍帶酒、饅頭、豬肉和象徵著光明和松明往女方家,隊伍中必須有舅舅和媒人。到女方家後,迎親者邀眾對歌跳舞,形成一種熱鬧的氣氛。次日,新娘離家,多由母親陪送,送親隊伍相隨,有有還邊走邊歌,在男方家門口又要隔門對歌。新人進門,拜認公婆。此後歡宴賓客,到晚上,就在院中燒燃箐火。村人圍火歌舞,常常酒酣歌暢,舞樂人樂,不知夜深。

⑸ 印尼婚禮有哪些傳統習俗

印度尼西亞婚禮習俗:

印度尼西亞人的婚禮佳期多選擇在莊稼收割完畢後舉行。舉行婚禮之前,新郎新娘先到附近的清真寺里做禮拜,並當場交換訂金禮(現金)。舉行婚禮的那一天,新娘身穿著名叫"卡巴雅"的禮服,新郎在腰間佩戴小刀。婚禮儀式在女方家舉行。新郎在眾親友陪同下來到女方家時,女方家門前剛剛潑灑過清水,而且在濕淋淋的地上擺有許多生雞蛋,新郎一步一滑地從濕地上走過,將一個個生雞蛋踩得粉碎。當新郎走過濕地,進人家門之前,新娘迎上前來,用一塊嶄新的布將新郎一雙濕透的鞋擦得乾乾凈凈,以表示願結為終身伴侶,同甘共苦。最後,新郎新娘雙雙進入屋內,同坐在室內一張新席上,共食一份飯菜。這時,滿室賓客致辭祝賀,屋外鼓樂齊鳴,婚禮儀式達到高潮。
當天晚上,女方家要設喜宴招待賓客。賓客每人一份飯菜,吃完後主人會及時送上來,直到吃飽喝足為止。

居住在加里曼丹島上的達雅克族青年男女結婚,要按照宗教信仰和傳統習俗舉行兩次婚禮。根據當地習俗,女青年至少年滿16歲,男青年年滿20歲才可以結婚。
成年男子可以自由戀愛,選擇對象。男青年如果愛上某位女青年,可以自己到女方家去求婚,也可以告訴自己的父母,由父母出面到"親家"家裡去拜訪。一俟雙方家長表示同意,男方父母便委託家族中最年長的人去女方家裡定親,長者帶著銅鑼、劍、毯子、項鏈等物各兩份送給女方家,並商定舉行婚禮的日期。隨後為舉行婚禮進行准備工作,主要是舂碎糯米,並用豬油炒熟,以便在婚禮上招待客人用。春碎和炒糯米,由即將成為夫妻的男女青年在晚間進行。
舉行婚禮的那一天,新郎新娘穿著民族盛裝坐在銅鑼上,八個屠夫殺死一口肥豬,將豬血灑在木屑上,並在上面放一把劍。村中長老握住新郎、新娘的右手和沾有豬血的木屑,為他們的婚事祈禱祝福,嘴裡念念有詞道:"仁慈的真主,請賜予這一對新人幸福,讓他們年年收成好,糧滿屯。滿足他們在生活道路上提出的一切請求吧!"宗教儀式結束,接著舉行傳統習俗的婚禮。
宗教儀式結束,接著舉行傳統習俗的婚禮。傳統習俗的婚禮隆重而熱烈。達雅克族少女身穿飾有珠寶、背部開口的民族長袍,戴著用藤條編織的便帽,男子身上插著稀有鳥類的羽毛,跳著輕快的舞蹈。為了表示對客人的尊重,主人還邀請來賓跳集體舞。主人還准備了豐盛的喜宴招待參加婚札的人。當客人乘船離開時,主人要在熱鬧的氣氛中向客人身上潑水,讓客人變成「落湯雞」,以表示吉祥的祝福。


蘇門答臘島上不少居民選擇午夜時分舉行婚禮。新郎新娘的父母和親友用一種從植物中榨取的紅色液汁將他們的雙手和雙腳染色,並為他們穿上婚札盛裝,然後護送新郎來到新娘家,並為新娘家送去豐厚的禮物。新娘家族中的長者不斷向人群中拋撒紅米、花瓣和錢幣,以表示對新郎的歡迎。新郎在向岳父母施過禮後,由女儐相帶領來到新房前。新房的門緊閉著,新郎親切地呼喚著新娘的名字,並說給她帶來喜愛的禮物,反復保證婚後體貼她、愛護她、忠實於她,經過一番苦苦哀求,新娘才打開門。過時,新娘的母親為她揭去頭上面紗,並將面紗交給新郎的母親,表示這樁婚事牢固地確定下來。這時,新郎興高采烈地望著新娘,並輕輕地踩一下新娘的右腳尖,新娘馬上彎腰施禮,新郎同時回禮。新郎新娘面對面施過禮後,轉過身去,背對背,一會兒功夫再轉過身來,重新面對面。來回反復三次,表示這一對新人婚後會事事如願以償。
隨後,在雙方父母注視下,新郎新娘相互交換結婚戒指,並雙雙走出洞房,接受眾人的祝福。雙方家族中的老人向新婚夫婦頭上身上灑香水,一些圍觀的青年男女也相互噴灑戲鬧。在悅耳的樂曲聲中,參加婚禮的人跳起優美的民族舞蹈,使整個婚禮氣氛歡快,場面熱鬧。

在爪哇島上的婚禮儀式中,自古以來就盛行一項「治」新郎的內容。婚禮在女方家舉行,持續七天時間,在這喜慶的日子裡,所謂「治」新郎,並不是讓新郎吃什麼苦頭或者給新郎出什麼難題,而是表演一種「治」新郎的舞蹈,而舞蹈中加入了當地民間流行的一種名叫「賓恰克」拳術的某些動作。
新郎在親朋好友和鄰居陪同下前往女方家參加婚禮,其中幾位身強力壯、動作靈活、拳術高明的年青人帶著一隻公雞,作為新郎的象徵。這一行人來到女方家附近時,女方家從親戚和鄰里中推選出的幾位手腳麻利、動作靈活的小夥子擋住他們的去路,雙方人員擺開陣勢,相互對峙。新娘方面的代表一邊跳舞,一邊將大米和玉米粒撤在地上,以顯示新娘家的富有。在對方疏忽大意時,一個小夥子沖上前去,用手去摸公雞的頭。捧著公雞的「新郎代表」竭力護衛,用空著的那隻手阻擋對方的進攻。如果雙方相持時間太長,進攻者屢屢不能取勝,捧著公雞的人有意露出破綻,讓對方有機會碰到公雞的頭,意味著撫摸了新郎的頭。這時,雙方結束對峙,握手言歡,高高興興地參加新娘家擺設的盛大的結婚喜宴。

巴厘島上大部分居民信奉印度教,該島居民的婚禮保留著印度教的禮儀。巴厘島上主要盛行兩種婚禮習俗:先求婚後舉行婚禮和先私奔後舉行婚禮。如果一位青年想要某位女子為妻,這位青年的父親便攜帶一簍檳榔到女方家提親,女方父親出面接待,當明白對方來意後,則向客人表示可以考慮對方的請求。過幾天,男方父親再帶著檳榔和椰子酒到女方家,目的是探聽對方的態度。如果對方同意,雙方便商定舉行婚禮的日期。
一對青年男女相愛,受到女方家長反對,小夥子便約姑娘離家出走,「私奔」到另外一個地區,藏匿在男方某位親戚家裡。女方父親發現女兒走失,便敲起銅鑼,前村後村地尋找。時隔數天,這位青年寫信給女方的父母和兄弟,說明他們相愛的情況,請求對方答應他們的婚事。男方父母也委託人帶著禮物到女方家請罪道歉。女方家長通常是無可奈何地表示同意,因為是女兒自己所鍾愛的人。女方家開始籌辦婚禮,一對戀人返回家裡後便按照傳統習俗舉行婚禮。
婚禮那天,新郎在親友們簇擁下來到新娘家,一對新人在雙方親友陪同下來到村中寺廟里舉行婚禮。新郎新娘盤腿坐在一位主持婚禮的僧侶面前。僧侶手搖銅鈴,口裡念著佛經,隨後交給新郎新娘一個椰子和雞蛋,新郎新娘接過後摔得粉碎,並將碎片拾起扔到寺廟外面。接著新郎新娘步出廟門,繞著廟外廣場上的一堆火走一圈後重新回到廟里,跪在僧侶面前。僧侶往他們身上灑聖水,並祝願他們婚後幸福。僧侶灑完聖水,拿出一盒飯,讓新郎新娘當眾餵食,這叫合婚飯。吃完合婚飯,新郎新娘從僧侶手中接過兩棵椰樹苗,在雙方父母陪同下,栽種在廟外指定的地方。至此,婚禮儀式結束。這種儀式通常要十多個小時,被稱為「馬拉松」婚禮。寺廟里的婚禮儀式結束後,雙方親朋好友來到男方家參加喜宴。

在邦加島上,每年鄉民們結束農事後,便紛紛舉辦婚嫁喜事,而且是鄰近幾個村落聯合舉辦,時間大約是每年8月底或9月初的一個周末晚上,其地點則是每年輪換,久而久之,集體舉辦婚禮的做法便在這個島上形成了習俗。隨著社會的進步,邦加島上的集體婚禮越辦越熱鬧,其內容越來越豐富多彩。
舉行婚禮的那一天,鄉民們從城裡請來樂隊,演奏動人的音樂,眾人載歌載舞,氣氛歡快活潑。當地的州長、縣長、區長等行政1聞訊後都趕來祝賀,祝福一對對新人互敬互愛、白頭偕老。國家電視台的記者也前往采訪,將婚禮的場面拍成電視新聞,在全國播放,為新人留下終身難忘的美好記憶。

⑹ 為啥越好看的印度女孩越難嫁出去

大家如果看過印度電影的話,一定對裡面的美女印象深刻吧?特別是印度的第一美女艾西瓦婭·雷,憑借逆天的顏值和精湛的演技迷倒了很多觀眾,印度電影中的美女是個頂個的漂亮。不過你知道嗎?有時候太漂亮也不見得是好事。



看完漂亮印度女孩難嫁的原因之後,你們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分享哦,也給小編來個點贊加關注吧,謝謝你們啦。

⑺ 各地的結婚風俗習慣有什麼不同

世界各地婚禮習俗第一站 義大利婚禮:崇尚無限自

義大利人實行婚姻自主,關於訂婚、結婚戒指,有不少傳說。一種傳說是:戒指用金子做成,非常結實,表明婚姻牢不可破,而其圓圓的形狀,又象徵婚姻圓滿。另一種傳說是:古時沒有自由戀愛,有錢有勢的人常常強迫婦女成親,甚至出現搶親。男子將搶來年輕女子戴上枷鎖。經過多年的演變,枷鎖變成了訂婚或結婚戒指。男子給女子戴上戒指後,表示她已歸他所有。這就是戒指的來歷。

義大利人習慣把婚期定在春、秋兩季,一般以3月、4月、7月、9月、10月為多。婚禮分為兩種,一種是民政婚禮,另一種是教堂婚禮。無論哪種形式都需要進行婚姻登記,按照婚姻法的規定辦理。

世界各地婚禮習俗第二站 越南婚禮:長輩操辦婚事

居住在越南北部的康族人的婚姻都是由父母或者叔叔安排的。根據他們的民族習俗,男方家長第一次到女孩家提親時要給女方帶兩只小雞,一隻肥豬和一籃子大米作為見面禮。此後,這個男孩要到女方家中住上一段時間,至少是兩年,多者長達十二年,一直到女方家長同意他與女兒結婚。然後,男方必須再次帶著禮品到親家,其中包括50公斤豬肉、4隻小雞、5公斤鹽、40公斤大米、20瓶酒和一些錢。女方的父母必須把女兒送到新郎家中,告訴新郎和他的家人新娘有什麼本領以及身體健康狀況等。然後新娘就正式成為丈夫家的一名成員了,並且改隨丈夫的姓氏。

世界各地婚禮習俗第三站 非洲婚禮:新娘婚前褪毛

位於衣索比亞腹地的卡洛族在物質財富方面非常貧窮。卡洛族女子為了找到一個好人家,她們在進入青春期後,要在前身和腹部用刀片切割出一些口子,而後把大量竹簽插進傷口,並使它們呈現一定的圖案。據卡洛族的男子說,這樣做後,對男人們具有很大的誘惑力。斯瓦希里族居住在肯亞的拉莫地區。為了把新娘打扮更加美麗,新娘在出嫁的前幾天,要把除頭發外,脖子以下身體各部位的體毛颳得乾乾凈凈;然後,在新娘的身上經過按摩後被抹上可可油和取自檀香木的香水;新娘的四肢也要在指甲花汁液中浸一浸,接著由女親戚往她的身上畫一些花紋。

世界各地婚禮習俗第四站 芬蘭婚禮:新郎新娘被綁

在芬蘭,如果一個人將要做新娘或新郎就會被一群年輕的小夥子或姑娘用繩子拖著在公共場所溜達,而且要帶著面具,衣衫不整。初夏時節正是芬蘭人舉行婚禮的最佳季節,這些年輕人實際是在歡送他們即將結婚的朋友,結束單身生活,開始新的生活。

這種風俗起初只有芬蘭某些市區極少的人了解,但是在上個世紀80年代突然開始流行於各地。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芬蘭人開始摒棄很多傳統儀式和風俗,這種做法持續了一些時間後,芬蘭人又開始追求傳統的風俗做法給人們帶來的樂趣。

世界各地婚禮習俗第五站 印度婚禮:為了祭祀

在印度教徒看來,結婚的首要目的是完成種種宗教職責,其中祭祀最為重要;但是,男子必須結婚生兒子才有資格向祖宗供奉祭品。因此,在結婚儀式上,夫婦雙方為此念咒、祈禱、發誓,並且丈夫以妻子明確說道:我為了得到兒子才同你結婚。祭司等人也為此而祝願他們。

世界各地婚禮習俗第六站 丹麥婚禮:秘密進行

讓我們感到奇怪的是,籌辦婚姻會好幾天,可卻是秘密進行的,因為公開籌辦會觸怒鬼怪或引起他們的嫉妒。在婚慶快要結束的時候,人們把一大壇啤酒抬到園子里。新郎新娘的手握在酒壇上方,然後酒壇被打得粉碎。在場的適婚女子會把碎片撿起來,撿到最大的碎片的女子註定會第一個結婚,而撿到最小的註定會終生不嫁。

世界各地婚禮習俗第七站 砸碗盆圖吉利的德國婚禮

應邀前來參加婚禮的客人們,每人都帶著幾樣破碗、破碟、破盤、破瓶之類的物品。然後玩命地猛砸猛摔一通,他們認為這樣可以幫助新婚夫婦除去昔日的煩惱、迎來甜蜜的開端,在漫長的生活道路上,夫妻倆能夠始終保持火熱的愛情、終身形影相伴、白頭偕老。

世界各地婚禮習俗第八站 叫苦不迭的俄羅斯婚禮

婚宴上會有人大喊「苦啊!苦啊!」每當有人帶頭喊時,在場的所有人便會齊聲附和,這時新人便會站起來,當眾深情地一吻。沒過幾分鍾,又會有人大聲叫「苦」,新郎新娘便又站起來,再次用甜蜜的吻來平息親友們的叫「苦」聲……這樣的「程序」在婚宴上至少要重復十幾次親友們才會罷休。原來,按照俄羅斯人的說法,酒是苦的,不好喝,應該用新人的吻把它變甜。

世界各地婚禮習俗第九站 簡單的法國婚禮

結婚前先訂婚,儀式簡單,一般由女方的家長宴請男方的家長及兄弟姐妹,也可同時邀請其它親戚、甚至一兩名好友出席。婚禮也已逐漸簡化,但仍不失為最隆重的家庭節日,帶有庄嚴神聖的色彩。婚禮由市長或他的一名副手主持,習慣上是在周二、四、五、六早9時至下午5時之間。婚後大宴賓客。

世界各地婚禮習俗第十站 不忘聖戰的猶太婚禮

祝福完畢後,新郎以右腳打破酒杯,象徵對當年(公元70年)聖殿的毀滅的懷念以及提醒人們永遠不要忘了當年耶路撒冷聖殿毀滅時的悲傷時刻。但在現代婚禮中,人們則以此風俗來表示人類關系的脆弱,新生活的開始以及擯棄一切偏見和無知。

世界各地婚禮習俗第十一站 傳統的日本道教婚禮

在傳統的日本道教儀式上人們供奉kami---存在於自然界的神靈。在舉行婚禮時,神職人員祈求神靈保佑新婚夫妻。儀式的最後一項是「共飲青酒」,即參加婚禮的人共同分享盛在三隻扁平杯子中的米酒。這三個杯子從下往上依次騾放,新郎拿起第一個杯子,啜三口酒,然後傳給新娘,新娘也連續啜飲三口酒,再將酒杯依次傳給其它親友。然後再開始喝第二杯和第三杯酒。

世界各地婚禮習俗第十二站 靜悄悄的印第安婚禮

酋長加拿大印第安人的婚禮帶有濃厚的民族色彩。婚禮地點多選擇在印第安人聚居區公共建築物里舉行,一般是一幢較大的木頭房屋。舉行婚禮時,親朋好友,左鄰右舍,村中居民紛紛來到木房裡,眾人席地而坐,互致問候。男女老幼身穿民族服裝,款式新穎,色澤艷麗。雖然印第安人性情開朗,但婚禮場合卻顯得非常安靜,即使說話也是輕言細語。

世界各地婚禮習俗第十三站 傳統與創新相結合的芬蘭婚禮

現代芬蘭人舉行婚禮不但要創新,有特色而且更要反映他們的傳統風俗,像拋灑大米,切婚禮蛋糕。現代婚禮可謂是古典與浪漫的結合。豪華婚禮轎車上裝飾著叮當做響的錫罐,新郎要抱著新娘跨過門坎。對於現代芬蘭人來說,這些都是真正的傳統。

世界各地婚禮習俗第十四站 恪守古老傳統的菲律賓婚禮

通常在婚禮上,新娘要身穿傳統的白色婚紗,而新郎則身著菲律賓傳統男式禮服(barong)。這種禮服是一種透明的系扣男式襯衣,通常用來參加一些特殊聚會或重大場合。婚禮的主辦人將會參加婚禮,見證新人結拜為夫妻。而這些主辦人同時意味著指導和幫助,即新婚夫婦在需要時可以得到他們慷慨的幫助。

⑻ 印度的婚戀觀

一:是否一夫多妻?
1955年《印度婚姻法》中明確規定,禁止配偶在世的印度教徒結婚。也就是說,無論一夫多妻還是一妻多夫,都是違法的。但是這個法律僅對「印度教徒」適用。而基督教徒則早在1860年《印度刑法》第494條和495條就作出了禁止性規定。於是剩下的就是穆斯林社區了。根據教法,穆斯林允許擁有不超過四位妻子。
此外,盡管違法,在習俗上有些印度教家庭也仍然存在一夫多妻現象。只是後續的配偶不被法律承認,且原配可以提告重婚。然而落後地區農村,法律的效力無法與傳統抗衡。在2005年的普查中,有2%印度教家庭的婦女報告說丈夫有其他妻子,這個比例甚至高於穆斯林社區。
二:是否童婚?
印度一直是童婚最多的國家。還是2005年的統計,47%女性初婚在18歲以下。2007年印度實施《禁止童婚法》(Prohibition of Child Marriage Act),父母嫁未成年女兒最高可處兩年監禁和10萬盧比罰款,本人可宣布婚姻非法。至2016年,童婚比例下降到27%。2017年最高法裁定,與未成年妻子發生關系視為強健。這一判決被認為意義重大。此外,同上一個問題,禁止童婚法也特別寫明了不適用於穆斯林社區。
印度嫁妝的實質是原生家庭在女兒出嫁時作財產預分配,比如家有一兒一女,女兒出嫁就給她分割一部分家產。就像我們認為嫁妝制度奇葩一樣,彩禮制度對他們來說也難以理解。因為嫁妝不足燒死新娘確有個案,但往往主因是其他矛盾。在現代印度社會,這也屬於極端事件,行凶者也會受到法律審判和輿論譴責。
三:關於彩禮
其實無論嫁妝彩禮,根本矛盾都在於女性自身有無財產權,而不在於夫家和父家誰承擔。嫁妝本質上是父系財產的提前分配。因為女兒被認為出嫁即從夫,與原家庭不再有繼承關系,她所在的家庭便將應屬於她的那部分財產轉移到夫家。而彩禮則作為夫家對女性出生家庭的答謝,它作為「禮」的設置原本是象徵性的,至於後來演變成高額彩禮,屬於變相買賣婚姻。嫁妝和彩禮哪種更合理?確切地說,假如女性自身沒有獨立財產權,那麼二者都和她們無關,二者都不合理。
順便辟個謠,這兩天盛傳的「印度女子因嫁妝被夫家暴打」,發生在奧里薩的Kendrapara,原因是住房糾紛,跟嫁妝沒有一毛錢關系。說真的印度社會不合理之處太多了,完全不必要再人為製造所謂的「奇葩新聞」。

閱讀全文

與印度人怎麼提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什麼時候缺水 瀏覽:295
甲骨文公司在中國哪裡 瀏覽:119
越南和印尼哪個軍力強 瀏覽:675
義大利有哪些國土 瀏覽:75
英國人的個稅如何繳納 瀏覽:542
伊朗怎麼找女孩 瀏覽:886
1億越南幣能買什麼 瀏覽:277
印尼耐克鞋標是什麼 瀏覽:625
中國lv提價多少 瀏覽:538
在印度買了依普利酮怎麼帶回中國 瀏覽:100
印尼虎魚條紋怎麼變淺 瀏覽:864
如何看待中國宣傳 瀏覽:546
越南工業經濟怎麼樣 瀏覽:842
義大利les劇有哪些 瀏覽:736
伊朗議長顧問是什麼職位 瀏覽:494
中國哪個省環湖 瀏覽:391
伊朗石油怎麼運到敘利亞 瀏覽:241
印度濕婆教印度教崇拜什麼 瀏覽:907
越南高鐵是什麼時候開通的 瀏覽:328
巴厘島有多少中國遊客 瀏覽: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