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古印度文明在哪個流域
印度的遠古文明是在1922年才被發現的。由於它的遺址首先是在印度哈拉巴地區發掘出來的,所以通常稱為「哈拉巴文化」;又由於這類遺址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稱為「印度河文明」。哈拉巴文化的年代約為公元前2300年至前1750年。
哈拉巴文化是古代印度青銅時代的文化,它代表了一種城市文明。從已經發掘的城市遺址來看,城市的規劃和建築具有相當高的水平。如摩亨佐·達羅城,面積達260公頃,全城劃分為12個街區,有整齊寬闊的街道和良好的排水系統,有的住宅精美寬敞,開始邁入文明的門檻。這一文明延續了幾百年之後逐漸衰落,於公元前18世紀滅亡。哈拉巴文化衰落後,由印度西北方入侵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在印度創立了更為持久的文明。雅利安人於公元前2000年左右出現在印度西北部,逐漸向南擴張。到了公元前6世紀初,相傳在印度形成了16個國家。經過長時期的兼並戰爭,公元前4世紀,在南部的恆河流域建立起以摩揭陀為中心的統一國家。
在這一時期,印度西北部的印度河流域遭到波斯帝國的入侵。波斯人統治印度河流域近兩個世紀之久,直到公元前4世紀後期才一度被馬其頓的亞歷山大所征服。旃陀羅笈多領導了反馬其頓起義,在驅逐了侵略者後統一了北印度,不久又推翻了摩揭陀國的難陀王朝,從而建立起古代印度最為強盛的孔雀王朝。
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時代發展到全盛時期。他經過多年征戰,使王朝版圖擴展到除印度半島最南端以外的整個南亞次大陸,即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這個龐大的帝國是依靠軍事征服建立起來的。因此在阿育王死後不久便陷入分裂。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最後一個國王被推翻。此後,印度半島再也沒有統一過。
古代印度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在文學、哲學和自然科學等方面對人類文明作出了獨創性的貢獻。在文學方面,創作了不朽的史詩《摩訶婆國多》和《羅摩衍那》。在哲學方面,創立了「因明學」,相當於今天的邏輯學。在自然科學方面,最傑出的貢獻是發明了目前世界通用的計數法,創造了包括「0」在內的10個數字元號。所謂阿拉伯數字實際上起源於印度,只是通過阿拉伯人傳播到西方而已。公元前6世紀,在古代印度還產生了佛教,後來先後傳入中國、朝鮮、日本。
② 古印度,古巴比倫在今天地圖上的哪個位置
古印度就是現在的印度,不過版圖沒現在的印度大,只是沿著恆河流域延伸開來.古巴比倫也就是現在的伊拉克,科威特.
③ 古印度,古巴比倫在今天地圖上的哪個位置
古代印度的位置就是今天的印度次大陸,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但是古代印度是一個統稱,包含了幾十個邦國,在歷史上大部分時間互不統屬。唐玄奘寫的《大唐西域記》對此有詳細的記錄。
古代巴比倫的位置就是現在的伊拉克,距今約5000年前左右,這里的人們建立了國家,到公元前18世紀.這里出現了古巴比倫王國。「美索不達米亞」—《聖經》稱為「伊甸園」,是古希臘語,意為「兩條河中間的地方」,故又稱為兩河流域。兩河指的是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在這平原上發展了世界上第一個城市,頒布了第一部法典,流傳最早的史詩、神話、葯典、農人歷書等,是西方文明的搖籃。
④ 印度地理位置是什麼
印度地處北半球,位於北緯8°24′~37°36′、東經68°7′~97°25′之間。印度是南亞地區最大的國家,面積為298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7位。
東北部同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和中國接壤,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與巴基斯坦交界。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也是一個由100多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為印度斯坦族,約佔全國總人口的46.3%。
(4)印度文明在地圖哪個位置擴展閱讀:
印度的地形地貌
從喜馬拉雅山向南,一直伸入印度洋,北部是山嶽地區,中部是印度河——恆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及其東西兩側的海岸平原。平原約占總面積的40%,山地只佔25%,高原佔1/3,但這些山地、高原大部分海拔不超過1000米。
低矮平緩的地形在全國佔有絕對優勢,不僅交通方便,而且在熱帶季風氣候及適宜農業生產的沖積土和熱帶黑土等肥沃土壤條件的配合下,大部分土地可供農業利用,農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長,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⑤ 誰能提供四大文明古國的位置的地圖(看得清它們之間相互位置)
四大文明古國: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古中國。
古埃及和今天的埃及在同一地域,尼羅河流域。
古巴比倫即今天的伊拉克,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兩河流域)
古印度不在今天的印度,而在巴基斯坦的印度河流域
⑥ 四大文明古國在地圖上所處的位子
「 四大文明古國」指古代文明的發源地中國、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倫 中國就不用說了吧??? 古印度 從喜馬拉雅山起步,走過一個被孟加拉灣、阿拉伯海和印度洋環抱的亞洲半島,滋潤了這一方土地,也孕育了一片光輝燦爛的文明,成為一個國度的「聖河」。而這個幸運的國度就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印度。
古埃及位於東北非洲。它北臨地中海,東瀕紅海,南鄰努比亞(今衣索比亞和蘇丹),西接利比亞 古巴比倫就在今伊拉克(Iraq)地圖位置。
⑦ 四大文明祖國在哪裡地圖
國家機構、金屬冶煉、文字記錄、城市設施等政治、經濟、文化、建築四大形態出現以後,標志著人類開始遠離野蠻和夢寐,進入文明時代。最早誕生人類文明的國家,自然就是文明古國。一百多年以來,中國代代相傳:古埃及、古巴比倫、中國、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
一、四大文明古國:中國自封么?
自從人類進入文明時代,文明沖突隨即而起,反差之巨、沖突之烈,則首推「東方文明」和「西方文明」。其實,將世界籠統地劃分東西方,並不確切,也不固定。以歐洲為例,羅馬帝國時期,巴爾干半島的希臘、拜占廷、斯拉夫地區等都屬於「東方」。對於古代希臘人而言,「東方」則指西亞兩河流域和北非埃及。殖民主義時期,英國又將「東方」劃為三部分:近東地區——小亞細亞,中東地區——阿拉伯和中亞細亞,遠東地區——印度、中國、韓國、日本。
自古以來,西方的世界史學術體系一直把中國列在邊緣地位。文藝復興後的歐洲啟蒙主義者們,終於開始興致勃勃地接觸古老的東方文明,特別是中華文明。卻因方塊字的繁難、漢語文獻的翻譯差錯,以及某種排斥異己的心態,屢屢造成黑格爾、托爾斯泰等文化巨匠對於華夏文明的誤讀和曲解。直到二十世紀,歐美學者對於中國的認識和介紹,依然不如對於印度、阿拉伯的了解。
反之,若以古代中國為坐標原點,中國為「中」,「東方」為日本(東洋),「西方」為中亞細亞和阿拉伯(西域)、印度(西天),中國二十四史就一直把西方各國列入「西域」。滿清統治時期,依然沒有把「西方世界」放在眼裡,認為英吉利、法蘭西、荷蘭、西班牙等都不過是些「彈丸小國、蠻夷之邦」,應向天朝進貢、俯首聽命、跪拜稱臣。突然有一天,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八國列強攻入紫禁城……
西方小國對東方大國悍然入侵,導致東西方文明的沖突和對峙嚴重升級。帶有西方殖民情結的「歐洲中心論者」認為,東方文明已經衰敗,成為游離在西方文明之外的、已經湮滅的廢墟、古墓、碑銘。擁有幾千年傲然心態和民族自尊的東方民族,突然受到西方文明的嚴重打壓,不得不奮起抗擊,以安慰失落的尊嚴。東方民粹主義者,如辜鴻銘、梁啟超等,進一步以東方文明為獨尊,極力尊古崇東,堅決排斥希臘、羅馬、歐美等西方文明。於是,東方學者開始大力宣揚「東方四大文明古國」,進而升華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
1900年1月30日午夜時分,清末才子梁啟超奮筆疾書《二十世紀太平洋歌》七言長詩,將人類文明分為三個時代:河流文明時代,由中國、印度、埃及和小亞細亞等四個古文明組成;內海文明時代,由地中海、波羅的海、阿拉伯海、黃海與渤海等周邊文明構成;大洋文明時代,隨著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而出現。詩中寫道:「支那印度邈以隔,埃及安息鄰相望。」作者備注曰:「地球上古文明祖國有四:中國、印度、埃及、小亞細亞是也。侯官嚴氏考定,小亞細亞即漢之安息,今從之。」梁啟超以詩歌的獨特方式,率先提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的感念。當然,梁啟超將「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全部歸入亞非兩洲,有著特殊的歷史背景。源遠流長的人類古代文明,並非只是產生於亞洲、非洲,歐洲的希臘文明、美洲的瑪雅文化,同樣值得全人類自豪。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梁啟超不但首創「世界四大文明古國」概念,另外還為所有華夏子孫奉獻了一個極富魅力、極受歡迎的民族稱號——中華民族,這是梁啟超對中華文明、中國歷史的最大貢獻,歷史與現實意義不可估量!「中華民族」這一嶄新的現代民族概念,無論形式還是內涵,均由梁啟超獨自完成,並迅速成為華夏各族、乃至全球華人的統一名稱。
中國甲午慘敗,中華危機四伏,梁啟超開始以現代民族理念來思考中華存亡。1902年,梁啟超提出「中華民族」概念,並在《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文中首次使用:「上古時代,我『中華民族』之有海權思想者,厥惟齊。故於其間產出兩種觀念焉,一曰國家觀;二曰世界觀。」1903年,梁啟超又提出「大民族主義」概念:「吾中國言民族者,當於小民族主義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義。小民族主義者何?漢族對於國內他族是也。大民族主義者何?合國內本部屬部之諸族以對於國外之諸族是也。……合漢、合滿、合蒙、合回、合苗、合藏,組成一大民族。」1905年,梁啟超在《歷史上中國民族之觀察》文中進一步闡釋,中華民族是我國境內所有民族從千百年歷史演變中形成的、大融合的結果。漢滿蒙回藏等融為一家,是多元混合的統一大民族,「中華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實由多民族混合而成。」
二、四大文明古國:世界獨尊么?
人類漫長的發展歷程中,東亞的黃河與長江流域、西亞的兩河流域、南亞的印度河與恆河流域、北非的尼羅河流域等四大區域相繼產生了古老的人類文明,距今7000年-4000年左右,先後由新石器時代進入青銅時代,進而步入鐵器時代。其中,古埃及的諾姆,則是迄今所知世界最早的人類文明。
四大文明古國都分別產生了神話傳說,統治者利用神話來加強專制主義統治。比如,古埃及法老自稱「太陽神的兒子」,古巴比倫統治者漢謨拉比自稱「月神的後裔」,中國君主則自稱「天之兒子」。此外,四大文明古國都有歷法,一年都分十二個月,並且有閏月;各個文明都創造了文字;印度河、黃河、兩河流域的文明都使用陶輪制陶,埃及和兩河流域都計算出圓周率,巴比倫和中國都發現勾股定理,印度則發明阿拉伯數字。
古巴比倫位於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今伊拉克境內,公元前3000年左右建國,公元前18世紀出現古巴比倫王國。「美索不達米亞」是古希臘語,意為「兩條河中間的地方」,又稱為兩河流域,即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兩河流域目前發現的最早古文明距今已有6000多年。雖然巴比倫現巳消失,其影響卻流存至今,尤其在宗教方面。
古埃及從公元前4000多年開始,公元前332年被亞歷山大大帝征服而結束。古埃及文明位於尼羅河流域,是典型的灌溉文明,堪稱水力帝國的經典範例。古埃及居民由北非土著居民和西亞塞姆人融合而成,公元前4000年後半期形成國家,至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埃及為止,共經歷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國、第一中間期、中王國、第二中間期、新王國、後王朝八個時期,合計三十一個王朝的統治。
印度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國,原來宣稱有五千年文明史,始於公元前3000年。最新水下新發現推斷,印度文明史可能上推到八千到九千年前,有望超過埃及。印度飽受外來侵擾,絕大多數侵略者來了都不想走,比如十六世紀末,西方列強向東方擴張,荷蘭、葡萄牙、法國、英國先後入侵印度。十八世紀六十年代,英國人打敗法國人,獨佔印度達190年。盡管印度遭受無數次外族入侵,受到各種外來文化的沖擊,印度文化卻始終有一條綿綿不斷的主線——印度教文化。印度內部文化的不斷豐富和外來民族文化的不斷融入,促成印度文化的極富多樣性。
中國的文明古國身份則一直受到西方質疑。中國文明始於夏代,但夏代及其以前文明卻僅見於歷史典籍,尚無大規模考古發現,只認實物不認學術的西方學者自然不會認可,再早些的三皇五帝時代更是無從談起。西方學者認為,中國已經得到考古證實的文明,僅是公元前1500年的商代文明,距今3500年左右。歐洲的地中海地區,如希臘群島的克里特和邁錫尼等島,以及亞洲的波斯灣及其周圍地區,如尼羅河流域、兩河流域,其文明均產生於公元前4000—3000年,距今5000—6000年左右,遠遠早於中國文明,並且均已得到考古證實。
按照西方學者公認觀點,中國僅有3500年文明史,中國的文明古國身份應該剔除!不過,既便如此,中國古代文明至少有三點是不容置疑的:第一,中國是世界最早出現人類文明的地區之一;第二,中華古文明影響力極大、影響范圍也極大;第三,中華古文明是全世界唯一流傳至今、沒有中斷、沒有湮滅的文明。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四川省三星堆文化遺址開始大規模挖掘,陸續出土大量驚人文物。經過考證,最早的文物比夏代建立的時間還早七百年,將中國歷史直接前推近千年,中華五千年文明,終於得到考古證實。雖然中原夏代文明目前仍然沒有考古證據,三星堆遺址只是偏居西南的古蜀國遺址,並非中華文明的核心主流,卻畢竟位於中華版圖,不容置疑地屬於中華古代文明之范疇。尤其令人振奮的是,三星堆甚至發現古文字,中國的文明古國身份,得到了鐵的證據。
三、四大文明古國:唯中國倖存么?
多年以來,中國還廣泛流傳一種觀點:人類四大古老文明中,只有中華文明還在延續,其他三大文明都已中斷。2000年1月12日,中新社報道:「長途跋涉了兩萬余里、途經四大文明古國、三大宗教發源地的香港鳳凰衛視『千禧之旅』攝影車隊,昨天在萬里長城西端起點的嘉峪關舉行了隆重的入關儀式。……余秋雨說,親眼目睹幾個與中華文明一起繁榮,甚至更早成熟的古老文明,都滅亡了,或者衰敗了,只有中華文明還在延續,還在生機勃勃地發展……」
2003年04月01日,余秋雨在《深入反思中國文化》的談話中說到:「我走完全世界的一些文化的發祥地之後,我的反思更多的是考慮中國文化未滅亡的原因,唯一就它沒有中斷,所有的文化都中斷,唯一它沒有中斷原因何在,我一直在想這個問題」。數年來,余秋雨先生不厭其煩地宣稱:「只有中國文明得以延續,而其它古代文明都中斷甚至煙滅了。」「千禧之旅補上了中國文化研究很有價值的一個空缺」。
英國著名史學家阿諾德·湯因比長期擔任倫敦大學教授,其十二卷本巨著《歷史研究》被譽為二十世紀人類最偉大的歷史著作。湯因比在《歷史研究》中認為,除中國文明以外,希臘文明和印度文明也沒有中斷或煙滅。如果說古埃及、蘇美爾、米諾斯、赫梯、巴比倫……等古代文明沒有延續下來,如果說安第斯(南美洲)、瑪雅(中美洲)文明已經滅絕,玻里尼西亞文明、愛斯基摩文明、游牧文明、斯巴達文明和奧斯曼文明等五個文明都已夭折停滯,至少古希臘文明和古印度文明依然與中國文明一起延續至今。即便古希臘文明不屬於四大文明古國之列,也有印度文明與中國文明相伴左右。
文明的湮沒,通常表現為文明的載體,即種族群體和文字文獻的消亡,只要文明的載體沒有消亡,文明就不會湮沒。古埃及文明在一脈相傳三十個朝代、繁榮昌盛約四千年之後,原有族群在公元七世紀時期逐漸被阿拉伯民族取代,埃及語也被阿拉伯語代替,古埃及文明於是湮沒。兩河流域文明在經歷蘇美爾、巴比倫、亞述、赫梯……等互為交替、紛爭不休的亂象後,也最終湮沒。然而,中華文明、希臘文明、印度文明等三大文明則均傳承迄今。
中華文明始於夏商,興於秦漢,盛於唐宋。雖然站在中原漢族之立場,中國曾經在宋朝和明朝兩度亡國,然而,中華文明依然得到頑強傳承。希臘文明來自邁錫尼和克里特文化,後來超越希臘本土文化而逐漸形成希臘主流文明。希臘雖然也因外族入侵而亡國,希臘人的種族群體和希臘語的文字文獻卻也並沒有消亡,希臘文明迄今依然存在。今天居住在希臘的依然是古希臘人後裔,希臘語依然一脈相承,悠久的希臘文明依然得到很好的保存和發揚。印度文明是南亞大陸最古遠的文明。盡管印度多次遭遇外族入侵,小國林立、長期分裂,印度文明同樣具有印度本土傳統精神的連續性和同一性。今天居住在印度的依然是古印度人後裔,印度語依然一脈相承,悠久的印度文明依然得到很好的保存和發揚。
⑧ 你知道四大文明古國的地理位置嗎在今天,它們分別是哪些國家和地區
四大文明古國,是廣泛流傳於中國國內的關於世界四大古代文明的統稱,國際上對此尚有爭議。分別是:
1、古巴比倫:位於西亞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今為伊拉克。
2、古埃及:位於非洲東北部(今中東地區),起初在尼羅河流域,今為埃及。
3、古印度:位於南亞,地域范圍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國。
4、中國:位於東亞,今為中華人民共和國。
四大文明古國實際上對應著世界四大文明發源地,分別是兩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古埃及、古印度、中國這四個大型人類文明最早誕生的地區,而稍後的愛琴文明未被包含其中。
(8)印度文明在地圖哪個位置擴展閱讀
文明成就:
1、兩河文明
(1)、世界最早的人類文明:兩河城邦文明(6500年前~6000年前)。
(2)、世界最早的文字:蘇美爾人楔形文字(5200年前)。
(3)、世界最早的城市:耶路撒冷附近的耶利哥城(8000年~1萬年前);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8000年~1萬年前)。
(4)、世界最早的冶煉實踐:兩河流域城邦金銀礦石冶煉實驗(7000年前)。
(5)、世界最早的青銅冶煉技術:兩河流域城邦青銅冶煉術(6000年前)。
(6)、世界最早的鐵器文明:赫梯文明(3500年前)。
(7)、世界最早的歷法:蘇美爾人太陰(月)歷(具體時間不詳,早於埃及太陽歷;有說法認為其有5000年歷史)。
(8)、世界最早的系統宗教:猶太教(4000年前,與印度教並列)。
2、古埃及
(1)、世界最早的統一王朝/帝國:美尼斯統一上下埃及建立埃及第一王朝(5100年前)。
(2)、世界最早的數學:古埃及數學(5200年前)。
(3)、世界最早的幾何:古埃及幾何(5000年前)。
(4)、世界最早的專用書寫工具:蘆葦筆、莎草紙(5000年前)。
3、古印度
(1)、印度數字。
(2)、世界最早的三角函數:出自《太陽悉檀多》(公元1世紀成品)。
(3)、世界最早的日心說:出自《阿利耶毗陀論》(公元499年成品)。
(4)、世界最早的系統宗教:印度教(4000年前,與猶太教並列)。
4、中國
(1)、世界最早的銅冶煉技術:陝西西安姜寨遺址冶煉黃銅(6700年前)。
(2)、世界最早的農業:江西萬年縣萬年仙人洞遺址馴化水稻、栽培稻植硅石(1.2萬年前)。
(3)、世界最早的造船技術:浙江蕭山跨湖橋遺址獨木舟(8000年前)。
(4)、世界最早的釀酒技術:河南舞陽賈湖遺址果酒沉澱物(9000年前)。
(5)、世界最早的樂器:河南舞陽賈湖遺址骨笛(9000~8600年前)。
(6)、世界最早的哲學著作:老子《道德經》(2500年前)。
(7)、世界最早的軍事學著作:孫武《孫子兵法》(2500年前)。
⑨ 印度在世界地圖的哪個位置
一般國內的地圖是以中國為中心的,印度正好位於地圖的中心區域,亞洲南部的南亞地區,中國的下邊。
⑩ 印度在世界地圖上位置
印度位於南亞,中國的南部。
印度地處北半球,位於北緯8°24′-37°36′、東經68°7′-97°25′之間
。印度是南亞地區最大的國家,面積為298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7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