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教主」豪娶39個妻子,生下94個子女轟動全球,如今怎樣了
在中國古代,大多數都是一夫多妻,在他們眼裡男人三妻四妾是正常的事情,並且妻子的數量越多,也同時證明家族龐大,也讓自己更有面子。《水滸傳》中的西門慶,《鹿鼎記》中的韋小寶都擁有著許多的妻子,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大家都追求一夫一妻制,並且在法律上也是有保障的。如果一個男人同時有著多名妻子,那麼就犯了重婚罪,大部分國家都是如此,但是還有小部分的國家還是有著一夫多妻制。
人生中的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有好有壞,這就取決於你當時是如何選擇的。也要看你是如何看待這件事情選擇後的結果的,畢竟每個人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在別人眼裡看起來不好的,你會覺得挺好的,這也不是不可能。許多男人可能會羨慕他擁有許多的妻子,但是又是否想過自己擁有一位全心全意愛你的妻子也是人生一大幸事。
B. 三教指哪三位教主
儒釋道,儒指的是孔子開創的學派,也稱儒教。曾長期作為中國官方意識形態存在,居於主流思想體系地位,其影響波及朝鮮半島、日本、中南半島、中亞、東南亞等地區; 釋是古印度(今尼泊爾境內)喬達摩悉達多創立的佛教,其實大多為釋迦牟尼佛,故又稱釋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道指的是東周時期黃老道神仙家依據《道德經》(即《老子》)《南華經》(即《莊子》)而長期演變創立的宗教,是中國本土宗教。
C. 印度的絕大多數人是信仰什麼教的
信奉印度教。
印度教不是某位教主創立的思想體系,而是在長期社會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它是廣泛吸收婆羅門教教義以及民間信仰、風俗習慣、哲學思想等的綜合產物。也代指印度文化圈內所產生的宗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
印度教是印度的國教,在南亞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尼泊爾,東南亞的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菲律賓,以及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的印度裔人群也有眾多信徒。它擁有10.5億信徒(1993年統計數),僅次於擁有15億信徒的基督教、11億信徒的伊斯蘭教,大於擁有3億信徒的佛教。
(3)印度多少教主擴展閱讀
印度教形成於2世紀左右,奧義書集大成,六派哲學體系漸成,它是綜合各種宗教,主要是婆羅門教信仰產生出來的一個新教,而在2世紀之前又被稱為是婆羅門教並且得到了當時印度上層人物王孫貴族的支持。
印度教繼承婆羅門教的教義,仍信仰梵,並對存在著造業、果報和輪回的觀點,贊成和積極發揮。但並不同於婆羅門教的教義、教規等。
婆羅門教原是一個多神教,而印度教是一個具有相當特殊性的神教。印度教也信仰多神,但在多神中應以梵天、毗濕奴、濕婆三神為主神。認為,梵天是主管創造世界之神;毗濕奴是主管維持世界之神;濕婆是主管破壞世界之神。
D. 釋迦牟尼佛是三千大千世界的教主嗎
釋迦牟尼佛是娑婆世界教主。三千大千世界是一個范圍概念。
佛陀說過有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所以三千大千世界以外還有其他佛世界。
E. 印度的統治者是誰
當時印度的領土范圍與現在是不同,可以查到資料的是當時東印度的七、八世紀的印度國王——戍婆羯羅僧訶。
善無畏大師,又稱凈師子(戍婆羯羅僧訶),公元七、八世紀中印度摩羯陀國人,剎帝利種性。
善無畏大師的先祖到東印度烏荼國(奧里薩)作了國王。傳到善無畏大師的父親佛手王時,佛手王有四位王子,善無畏大師是最小的一個。但由於善無畏大師聰穎異常,最受寵愛,十歲時就能奉父命率軍打仗,十二歲時繼承了王位。
善無畏大師的諸位哥哥對善無畏大師的即位非常不滿,發動了叛亂。平定了叛亂後,善無畏大師感到世事無常,蒙生了出家之心。終於,在善無畏大師十八歲時,他把王位讓給了哥哥,自己出家修行。
公元八世紀初,善無畏大師尊上師遺命,東游弘法,經罽賓、烏萇等國,於公元七一六年到達唐朝長安,受到唐玄宗的禮遇。唐玄宗拜善無畏大師為上師,自比黃帝師事廣成子,並修飾禁內道場,尊善無畏大師為教主。
簡單介紹一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F. 一共有多少位佛,分別是多少位羅漢,分別是多少位菩薩,分別是
有20位佛,18羅漢,18位觀音。
註:文殊菩薩、 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即是佛也是菩薩)
1、諸佛
(1)三世佛
橫三世佛:
釋迦牟尼佛:娑婆世界﹙現實世界﹚的教主,主管中央娑婆世界。農歷四月初八佛誕。
阿彌陀佛: 西方極樂凈土世界的教主,主管西方極樂世界。農歷十一月十七日佛誕。
葯師佛: 東方凈琉璃世界之教主,主管東方凈琉璃世界。農歷九月三十日佛誕。
(2)豎三世佛
豎三世佛:
過去佛——燃燈古佛。
現世佛——釋迦牟尼佛。
未來佛——彌勒佛。
(3)三身佛
法身佛——毗盧遮那佛,代表佛教真理(佛法)凝聚所成的佛身;
報身佛——盧舍那佛,經過修習得到佛果,享有佛國(凈土)之身;
應身佛﹙又稱化身佛﹚——釋迦牟尼佛,指佛為超度眾生、隨緣應機而呈現的各種化身。
(4)五方佛
中央毗盧遮那佛﹙大日如來﹚——代表法界體性智。
東方不動佛﹙阿閦佛﹚——代表大圓鏡智。
南方寶生佛——代表平等性智。
西方阿彌陀佛——代表妙觀察智。
北方不空成就佛——代表成所作智。
(5)華嚴三聖
毗盧遮那佛﹙大日如來﹚;文殊菩薩; 普賢菩薩。
(6)西方三聖
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
2、羅漢
十八羅漢是十八位永住世間、護持正法的阿羅漢,由十六羅漢加二尊者而來。他們都是歷史人物,均為釋迦牟尼的弟子。
騎鹿羅漢、歡喜羅漢、舉缽羅漢、托塔羅漢、靜坐羅漢過江羅漢、騎象羅漢、笑獅羅漢、開心羅漢、探手羅漢沉思羅漢、挖耳羅漢、布袋羅漢、芭蕉羅漢、長眉羅漢看門羅漢、降龍羅漢、伏虎羅漢。
3、諸菩薩
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日光菩薩、月光菩薩、彌勒菩薩、地藏菩薩、准提菩薩、虛空藏菩薩、金剛手菩薩、金剛拳菩薩、除蓋障菩薩、無盡意菩薩、葯王菩薩、葯上菩薩、救脫菩薩、寶檀華菩薩。
(6)印度多少教主擴展閱讀:
一、佛教其他神靈
1、十大弟子
釋迦牟尼佛的十個著名門徒。傳說他們各有一方面的獨特專能。
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連神通第一、阿難陀多聞第一、優波離持戒第一、阿那律天眼第一、大迦葉頭陀第一、富樓那說法第一、迦旃延論議第一、羅睺羅密行第一、須菩提解空第一
2、十九伽藍
十九伽藍神原為十八伽藍,都是古印度神話中的神祗,後增加了關羽,成為十九伽藍。伽藍作為佛教護法神,維護寺院僧事活動的正常開展。
美音、梵音、天鼓、巧妙、嘆美、廣妙、雷音、師子音、妙美、梵響、人音、佛奴、嘆德、廣目、妙眼、徹聽、徹 視 、遍視、關羽
3、二十四諸天
一大梵天、 二帝釋天、 三多聞天王、 四持國天王、五增長天王、 六廣目天王、 七金剛密跡天、 八大自在天、九散脂大將天、 十大辯才天、 十一大功德天、
十二韋馱天神天、十三堅牢地神天、十四菩提樹神天、 十五鬼子母天、 十六摩利支天、十七日宮天子天、十八月宮天子天、 十九娑竭龍王天、
二十閻摩羅王天、二十一緊那羅天、二十二紫微大帝天、二十三東岳大帝天、 二十四雷神天。
4、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是佛教的護法,又稱護世四天王,是佛教二十諸天中的四位天神。四大天王塑像通常分列在佛寺的第一重殿的兩側,天王殿因此得名。
【東方持國天王】「持國」意為慈悲為懷,保護眾生,護持國土,故名持國天王。身為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是主樂神,表明他要用音樂來使眾生皈依佛教,他負責守護東勝神州。
【南方增長天王】「增長」意為能令眾生增長善根,護持佛法,故名增長天王。身為青色,穿甲胄,手握寶劍,以保護佛法不受侵犯,他負責守護南瞻部洲。
【西方廣目天王】「廣目」意為能以凈天眼隨時觀察世界,護持人民,故名廣目天王。身為紅色,穿甲胄,為群龍領袖,故手纏一赤龍(也有的作赤索),看到有人不信奉佛法,即用索捉來,使其皈依佛教。他負責守護西牛賀洲。
【北方多聞天王】「多聞」以福、德知名聞於四方,故名北方多聞天王。身為綠色,穿甲胄,右持寶傘(又稱寶幡),左手握神鼠——銀鼠。用以制服魔眾,護持人民財富。又名施財天。他負責守護北俱蘆洲。
5、四大金剛
五台山秘魔岩神通廣大潑法金剛;
峨眉山淸涼洞法力無量勝至金剛;
須彌山摩耳崖毗盧沙門大力金剛;
昆侖山金雫嶺不壞尊王永住金剛。
二、觀世音三十三化身
1、楊柳觀音, 2、龍頭觀音, 3、持經觀音
4、圓光觀音, 5、游戲觀音, 6、白衣觀音
7、蓮卧觀音, 8、瀧見觀音, 9、施葯觀音
10、魚藍觀音,11、德王觀音,12、水月觀音
13、一葉觀音,14、青頸觀音,15、威德觀音
16、延命觀音,17、眾寶觀音,18、岩戶觀音
19、能靜觀音,20、阿縟觀音,21、阿摩提觀音
22、葉衣觀音,23、琉璃觀音,24、多羅尊觀音
25、蛤蠣觀音,26、六時觀音,27、普悲觀音
28、合掌觀音,29、一如觀音,30、馬郎婦觀音
31、不二觀音,32、持蓮觀音,33、灑水觀音
G. 印度為什麼排持佛教
一千多年以來,因為印度長期被殖民,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都曾經統治印度的宗教,佛教因此在幾百年前就漸漸衰弱,印度獨立後,印度人的民族意思覺醒,開始大力提倡本土宗教,印度教才開始興盛並成為主要主要宗教。
佛教與印度教相比,印度教更符合印度的民族主義情緒,因為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畢竟是尼泊爾人,並非屬於今天的印度人。而印度教,才是印度民族最古老的婆羅門教的延續,因此印度教成為印度的主要宗教,就理所當然了。
H. 古印度文明的宗教與種姓
戒日帝國時,隨著封建制度的形成,婆羅門教和佛教不適應日益發展的新形勢的需要。4世紀前後,由婆羅門教吸收佛教、耆那教等教義和民間信仰,逐漸形成新婆羅門教。8世紀經商羯羅改革,形成新型印度教。主要經典有《吠陀》、《奧義書》、《往世書》、《摩訶婆羅多》、《羅摩衍那》等,教義與婆羅門教類同。主神有互相關聯而各具一相的三相神,即婆羅摩、毗濕奴、濕婆三大主神。婆羅摩(大梵天)是創造世界之神,毗濕奴(遍入天)是賜福神,主管維持世界,濕婆(大自在天)是毀滅神,主管破壞世界,也是苦行神和舞蹈神。
印度教教派繁多,主要有毗濕奴派、濕婆派和性力派三大派。
毗濕奴教派形成於12世紀中葉,實行苦行和素食等禁慾主義。傳說它躺在海中一條千頭巨蛇身上,坐騎為金翅鳥,妻子為吉祥天女,有許多化身,其中之一是《羅摩衍那》中的主人羅摩,在猴王的幫助下救出自己的妻子。它還曾化身為巨魚,在淹沒世界的洪水中救出人類始祖摩奴及其生物,這是印度的洪水故事。
濕婆派流行於南印度,傳說濕婆有3隻眼,4隻手,分執三股叉與戰斧等武器。它在焚燒死者的場地跳舞,在雪山中修苦行。因毀滅有再生意義,所以它是毀滅神和生殖的象徵。它的妻子是雪山女神。該派否認婆羅門特權,教派多,有崇拜男性生殖器的林伽派、有視牛為神聖的教義派等。
性力派崇拜濕婆之妻等女性神祇,其儀式有犧牲、輪座(男婦雜交)等怪俗。馬克思說:「這個宗教既是縱欲享樂的宗教,又是自我折磨的禁慾主義的宗教;既是林伽崇拜的宗教,又是札格納特的宗教;既是和尚的宗教,又是舞女的宗教。」(《馬恩選集》2卷第62-63頁),總之是一種奇特的宗教。 從德里蘇丹開始,伊斯蘭教取得支配地位,對印度教採取歧視和迫害政策。莫卧爾帝國也以伊斯蘭教為國教。但採取寬容政策,允許印度教等信仰自由。
錫克教16世紀創立,「錫克」一詞意為「門徒」,此教主張信徒在神的面前一律平等,反對種姓制度。
種姓 戒日帝國時,種姓制度有了很大變化,婆羅門和剎帝利基本沒有變化,但吠舍分化,只剩下少數富有的商賈。首陀羅地位有所上升,與破產的大量的吠舍逐漸構成新型的首陀羅種姓——依附農。這樣,名稱未變,內容有了變化,前三個等級是封建主,後一個是依附農階級。
I. 世界上一共有多少個宗教
除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我們比較熟悉的宗教還有:
道教(中國漢地)
薩滿(古蒙古信仰)
神道(日本本土信仰,也應該是日本第一信仰)
苯波(也就是西藏的黑教,西藏本土信仰,後來佛教在西藏傳播後,影響下降)
印度教(印度第一教派,前身是古印度的婆羅門教)
奢那教(同樣在印度很有名的教派,歷史很久.其教主是與佛陀同時代的人)
錫克教(一個產生於十六世紀的印度宗教,錫克,意思是門徒)
猶太教( 是世界三大一神信仰中,最早而且最古老的宗教,也是猶太民族的生活方式及信仰)
摩尼教(也叫拜火教,一個已經消失或者說幾乎消失的宗教)
一貫道(一種附佛信仰,在民間有很大影響,大陸他好象是非法宗教,在台灣是合法的)
J. 世界四大宗教都是什麼
世界承認的宗教只有三大宗教分別是:基督教 、伊斯蘭教 、 佛教。
基督教:
佛教距今三千多年由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參考佛誕)。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佛教起源於印度,而印度事實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聖地」形象。這使得很多人產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錯覺,這讓尼泊爾民眾一向不滿。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覺者」。佛又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世尊。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佛教信徒修習佛教的目的即在於依照悉達多所悟到修行方法,發現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終超越生死和苦、斷盡一切煩惱,得到究竟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