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作為時代新人 你如何理解對中國精神的傳承與創新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中國精神貫穿於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積蘊於近現代中華民族復興歷程,特別是在中國的快速崛起中迸發出來的具有很強的民族集聚。
動員與感召效應的精神及其氣象,是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顯示。「中國精神」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內涵,體現了社會主義榮辱觀。
總書記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指出,中國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愛國主義始終是把中華民族堅強團結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創新始終是鞭策我們在改革開放中與時俱進的精神力量。
2015年1月19日從中央政府門戶網站了解到,教育部發布的《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2014年修訂)》把中國精神教育納入其中。要求加強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加強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教育,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以及中共黨史與國情教育。
(1)怎麼看待中國人精神擴展閱讀:
把握時代新人的精神內涵,首先要把握這個時代究竟對年輕人有什麼要求,需要擔負怎樣的使命。青年學生是擔當民族復興大任,實現「中國夢」的中堅力量。當代年輕人要把握當今局勢,提升自我,才能順應時代,行穩致遠,健康發展。作為一個時代新人應該具備以下幾點:
第一,要有志氣,立大志。理想信念非常重要。
第二,要有正氣,明大德。就是要有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念,並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
第三,要有才氣,做大事。要有過硬的本領,去實現中國夢,實現偉大復興。這不是輕輕鬆鬆就能實現的,沒有真才實學是不能實現的。
第四,要有勇氣,擔大任。要具備奮斗精神,勇於擔當。
第五,要有朝氣,創大業。年輕人永遠是一個社會最活躍的群體,他們應該承擔起創新、創業、創造的生力軍,成為先鋒,這也是今天賦予高等教育非常重要的一個責任。
第六,要有靜氣,成大才。學生要在面臨各種各樣誘惑和挑戰的同時,靜下心來讀書,在校園裡面,在知識海洋裡面去涉獵所需的營養,唯有如此才能成大才。
Ⅱ 對於中國精神的感想!
寫作思路及要點:結合實際的例子寫出感想,最後做出一定的總結。
我們作為新一代的青少年,是祖國的希望,祖國的未來必將屬於我們。10月26日劉智遠博士行」弘揚愛國主義 建功立業新時代」主題講座,讓我久久不能忘懷,我們要繼承和發揚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熱愛祖國是一種自豪而神聖的感覺,每當我們星期一的早晨升國旗的時候,我們內心熱血沸騰,伴隨著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我們唱著鏗鏘有力的國歌,歌聲傳遍整個校園。
愛國,是至高無上的品德,是名族的靈魂,我們用詩句來表達愛國,愛國之情是再樸素不過的。愛國,是做人的基本品質,愛國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作為警校生的我們,要成為一個無愧於國家,無愧於人民,具有愛國情懷,尊師重教,愛自己的家人,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人。
(2)怎麼看待中國人精神擴展閱讀:
讓我們肩並肩,用我們的雙手彈奏為我們偉大祖國譜寫的新樂章。我們要團結一心,我們要樹立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弘揚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高舉愛國主義旗幟,銳意進取、自強不息、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真正把愛國之心變為愛國之志。
今天為振興中華而勤奮學習,為明天創造祖國輝煌,在未來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愛國之心有小愛,也有大愛,小愛則是: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尊敬長輩;大愛則是:愛人民、愛黨、愛國。我們生活在祖國母親的懷抱中,「少年強則國強」
只有我們強大了,祖國才能強大,愛國的先輩為我們做出榜樣,如延安精神、雷鋒精神、抗戰精神、長征精神。這些精神體現了愛國先輩們為自己的祖國而奉了己一生的傳奇事跡;而我們應該好好努力學習,為自己的祖國奉獻一份力量;提高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Ⅲ 你如何看待中國人的「工匠精神」
中國人的工匠精神是一種大國精神,引領著中國人工人的辛勤勞動,我要學習工匠精神,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大學生來學習,對我們的學業和以後的工作都有很大的幫助,在今後成長中,要以這種精神來貫穿我們的思想和人生中。
Ⅳ 中國精神的意義是什麼
中國精神的意義:
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愛國主義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終極歸屬感與榮譽感,使中國人為了祖國的騰飛,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基本內容,是我們每一個人中國人必須傳承的。
我們只有具備了最基本的「中國精神」,才能具備更高更可貴的「中國精神」,才能完成社會主義的歷史使命。敢於斗爭、敢於堅持的革命精神,「中國精神」是愛國主義的核心,是樹立和弘揚的中心任務。
「中國精神」是中華民族堅挺的脊樑,是堅強不屈的中國魂,「中國精神」就是中國魂,需要弘揚那種讓中國人自強、自信的國民精神和民族精神。
做法
弘揚「中國精神」極端重要,必須以凝聚民心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注重建設、以立為本、立破並舉,既要注重傳播方式的建設與創新,又要避免空喊口號,防止形式主義,杜絕高級黑、低級紅。
一是注重具象化,深挖文物、自然和文化遺產等的精神價值,梳理、篩選、打造「中國精神」的可看、能感、啟悟的精神標識。
二是注重故事化,善用人物、情節、細節講好「中國精神」的故事。
三是注重市場化,在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的同時,探索用經濟效益驗證「中國精神」的弘揚效果。
四是注重年輕化,用年輕化的話語和形式弘揚「中國精神」。比如,年輕人的網言網語,以及動畫、漫畫、音樂、快閃、游戲等形式。五是注重系統化,善於系統規劃,注重頂層設計,形成傳播合力。
Ⅳ 中國的奧運健兒在訓練基地升起國旗,你如何看待中國人這種愛國精神
隨著東京奧運會舉辦時間日漸臨近,無數國家運動員開始陸續趕往日本東京,並在比賽開始前抓緊時間訓練,以望到時能夠多多‘摘金奪銀’為國爭光。而中國代表團此次將有七百多人前往日本,是歷史上出國比賽隊伍規模最大的一次。就在10日,率先抵達目的地的中國帆船帆板隊完成了熟悉場地等工作。14日,在神奈川縣江之島的帆船訓練基地上,五星紅旗第一次冉冉升起,周圍響起悠揚的國歌,中國隊員面簇立在旁邊冷靜庄嚴地看著這頗具神聖感的一幕。而當地日本人也被這場景深深吸引住了目光。
在城市裡生活的人們變化則更加巨大,智能手機讓人坐在在家裡就能了解天下大事,而網購和移動支付的出現更是完全改變了現在的生活,從此足不出戶可以買到自己的商品,一切一切都變得越來越便利。而薪資待遇提高後,人們也有了更多消費場景選擇。無聊了可以去看場電影,沉悶了可以出去旅遊,亦或者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再加上完善的社會保障,讓老有所依,幼有所養,所有人都走在時代的順風車上,享受幸福而富足的生活。想想日子過好了,我們能不感激國家?能不為國家感到自豪?在外人面前能不自信嗎?
Ⅵ 對中國精神的理解是什麼
說來中國精神我覺得是一個很神奇的東西。不知道你有沒有思考過,四大文明古國,古巴比倫,古印度,古埃及,中國。
一看,誒其他三個國家前面怎麼都有一個古字,獨獨中國沒有。因為其他三個國家都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在文化的傳承中出現了斷層,獨獨中國沒有。這就很微妙了。什麼,在歷史長河裡,各種各樣的文化如百花齊放一樣在世界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跡。
但獨獨中國,一直把這朵花開到了最後。中國歷史上也不是沒有過民族亡的危機。比如說五胡亂華,比如說清軍入關,這些都是中國民族歷史上的危機。但是,每當中華民族在遇見這樣的問題時總回有人站出來。
說起來奇怪,中華民族在歷史上總是勾心鬥角比較多。但是每當民族危機出現時,總會有人站出來,拿自己的脊樑頂起這個民族的天。甚至總會有書生死沙場。我認為中國精神是難以明說的,但是總能從一些事情中品出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也許這就是中國精神所在。
Ⅶ 你對中國精神是怎麼理解的
理解中國精神:
1、中共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
中國精神它的歷史背景、文化積淀,可以從「源」和「流」兩方面去考察。「源」就是我們的實踐,我們的社會生活;「流」,一是中國歷史的文化傳承,二是當下人們在改革開放現代化進程中,形成的精神的追求,這兩種追求結合在一起,就成為我們今天的一種精神力量。
2、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所研究員——顏曉峰
中國精神標志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境界,它包含著民族的共同理想信念和價值觀念,為中華兒女構建了永久的精神家園,為各族同胞提供了牢固的價值認同,是中華民族的強大精神動力,無論是英雄人物還是普通群眾,都是中國精神的承載者和踐行者。
3、西北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長——張豈之
什麼是中國精神?什麼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我覺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積淀在,積淀這個詞很重要,也很好,積淀在12個理念上:一個理念自強不息,還一個理念道法自然、天人和諧、居安思危、誠實守信、厚德載物、以民為本、仁者愛人、尊師重道、和而不同、日新月異、天下大同。
(7)怎麼看待中國人精神擴展閱讀:
毛澤東在民族危難、抗日救亡之際,曾氣吞山河地宣示:「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魯迅先生曾在《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一文中有過這樣精闢的論述:「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乾的人,就有拚命硬乾的人,就有為民請命的人,就有捨身求法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樑。」先生還在《學界三魂》中堅定地指出:「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它發揚起來了,中國才有真進步。」
當我們徜徉在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長河中,當我們跋涉在卷帙浩繁的文化典籍里,當我們從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山野川澤追尋答案……驀然發現,有一種特殊的基因,在支撐著這個民族一次又一次從災難中奮起,這種基因就是偉大的中國精神!
Ⅷ 新時代如何理解中國精神及內涵
新時代的中國精神應該包括兩個方面,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中國精神是中國文明的精髓體現及由此展開的各種思想、理想和價值觀;它是自我規定、自我揚棄、自我創造的主體性過程。
繁榮、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觀和目標,這與中國獨特的文化傳統、悠久的歷史和現階段具體的基本國情是分不開的。它們是構成民族精神的核心要素。它也是中國人民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本質力量、創造力和獨特價值觀的體現。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說過,「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的精神,都有每一個時代的價值。」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華民族結束了被人踐踏的歷史,逐步走上了社會主義發展道路。
(8)怎麼看待中國人精神擴展閱讀:
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的精神,每一個時代的精神是那個時代共同的價值追求。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體現了全體人民的共同價值追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國家價值目標、社會價值觀念和個人價值規范實現民族精神。
社會精神與個人精神的有機統一,從而在民族、社會、人的有機結合的價值設置中構建了內生的中國精神。社會價值的概念是相對於個人價值的。它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形成的對公共利益或公共事務的深刻認識,是實現人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內在目的。
Ⅸ 什麼是中國人的精神中國人的精神有哪些
中國人的精神就是溫順但又不怯懦,正直但又不屈服,勇敢但又不魯莽,這就是中國人的精神。
《中國人的精神》是文學大家辜鴻銘老先生的著作,並且在書中,辜鴻銘也給出了答案,所言中國人的精神。
那中國人的精神是古老的中國式人性,最打動人的一點是,真正的中國從不野蠻、不殘忍、也不凶惡,沒有任何刺激你的東西,如果用一個詞形容,則「溫順」。
中國人的精神有:真正的中國人也許是粗糙的,但粗糙中沒有粗劣,也許是醜陋的,但醜陋中沒有丑惡,也許是庸俗的,但庸俗中沒有侵略和喧嘩,也許是愚蠢的 ,但愚蠢中沒有荒謬,也許是狡猾的,但狡猾中沒有狠毒。
中國人過著一種情感或者人性友愛的生活,一種靈魂的生活,以至於可能優勢過分地忽視了這個由身體和靈魂構成的世界上的人維持其感觀靈敏性,中國人是有著孩童般的精神和成熟頭腦的人。
中國人過著一種精神的生活,它不像頭腦或智力是一件堅硬、呆板、嚴格的儀器,用精神去思考,不可能做到像頭腦或者智力的思考一樣穩定而嚴格,中國人缺少精確。
中國人有禮貌,他們知道自己的感受,這使他們很容易對他人的感受表示體諒,中國式的彬彬有禮,不像日本人的禮儀那樣經過精心的准備,卻令人愉悅。
中國人有極好的記憶力,他們記憶事情是用心而不是用腦,心靈具有同情的力量,能產生像膠水愉悅的作用,比堅硬而乾巴巴的頭腦或者智力能更好地保留事物。
Ⅹ 中國人就應該有點狂的精神,你是如何理解這種精神
中國人就應該有點狂的精神,其實這種狂的精神並不是我們一般所說的猖狂,而是有敢於應對未來挑戰,敢於創新的拼搏精神。而在如今社會發展過程當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人狂的精神,已經震撼了整個世界。無論是這一次面對疫情,中國共產黨所作出的正確決策,還是我國在科技事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都讓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人非常羨慕並且為之敬佩。這種狂的精神並不是起源於現代,從古代的歷史記載當中,我們就已經可以看到我們的先輩,他們就已經非常具有狂的精神。
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很多人都會極容易把這種狂想像成猖狂狂妄,但是在如今社會過程當中,我們也要從中挖掘這個狂字的另一層含義。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我們並不是要將這個狂表現出狂妄,而應該有自己的資本,有自己的雄心壯志。